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里有一个坑,哪里有一块石头,哪里有草丛,蚂蚁全部都能记下来,但是,如果这样,蚂蚁的记忆也太超强了。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蚂蚁是利用先进的几何信息学方法来识路的——类似于指南针。蚂蚁这种杰出的识路本领,使它们能够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然后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家。
可以想象,如果蚂蚁没有这么杰出的识路本领,离家远了,就找不到回来的路了,那么,当它们把自己洞口周围的食物吃光之后,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搬家。否则它们没办法生存。但是,正是因为它们有这样杰出的识路本领,它可以离开家很远去寻觅食物,这就扩大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高”学历VS“低”学历
两种错误的观点——“学历至上”与“学历决定论“
学历是当前大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学历高的学生,有时候会认为自己有就业的优势,而学历低的学生,则会认为自己的现状是“一塌糊涂”。
大学生对学历的认识,一直被学历社会的“学历至上”、“学历决定论”误导着,他们认为学历决定一切,要么觉得自己的学历很低,不够用人单位所用,要么觉得学历够高,仅用学历就足以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学历决定论导致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业时,有两大表现。
一是专科学生“一味”地专升本。相当数量的专科生认为,读专科是没有前途的,自己一定要“升本”,只有读了本科才有前途。有了这样一个学业目标,他在专科阶段,就只瞄准“专升本”的考试科目进行准备,不学自己的专业了,更不可能在大学里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事实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也对学生采取这样的鼓励措施,有的学校,甚至统计出“专升本率”,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教育水平高,并以这样的“专升本率”去做招生广告,告诉考生可以把自己当作通向本科的跳板,这是学校教育的严重错位,也是对学生规划学业生涯的严重误导。
二是本科“一味”考研。有的同学进入大学本科之后,一心想着今后考研,这本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或者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校品牌、换一个热门专业。于是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围绕考研的科目来准备,把其他功课的学习定位在“通过则行”上,也不关注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拓展。在一些声名一般的普通高校,有的班级考研的学生占到80%,他们认为自己的学校不好、专业不好,唯有考研才是提升自己身份的捷径。以上两类同学,在大学里,把升学作为自己唯一的学业发展目标,提高了自己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自己全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而也降低了自己的就业能力。这些学生一旦升不了学,就面临很大的就业困难。这种对学历的错误追求,一方面导致考研热,专升本热,而另一方面,则加剧就业困难,这部分只关注考试的学生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比较优势——成材在于自身正确定位
学历不是决定因素,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这个道理,大学生们都明白,但是他们有时不得不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有些低学历的学生说,你不要说我们一味追求学历,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就是如此,学历是进入公司必需的门槛,我们现在毕竟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学历确实比较低,有人说本科都很低了,那么专科更低,专科学生不追求学历,还能干什么呢?
这是没有看到专科生“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
低学历学生,相对于高学历学生,有“比较优势”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能力。能力是用人单位择才至关重要的因素,学历再高,能力不强,照样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你的能力很出众,学历不高,用人单位照样可以录用你。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来分析低学历者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实用技能,二是用人成本,三是期望值,四是稳定性。
在实用技能方面,毫无疑问,低学历的高职高专学生要胜人一筹。当然,有人指责当前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希望所有人才一进公司就能“上手”,导致了关注学生技能的倾向,大学本应该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上岗的职业培训,是社会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做的事。从一些高学历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毕业前跑去参加灰领的培训班,就可以看出,如果关注实用技能的培养,低学历者可以受到要求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用人单位的欢迎。另一方面,读书“甚多”的高学历学生,有一部分可能适合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到公司里去,其动手实践能力明显不如低学历学生。
在用人成本方面,很显然,低学历者相对于高学历者有着优势。一般情况下,低学历的人,在用人单位里起薪更低。按照我国的工资制度,用人单位根据学历高低给予不同的起薪,研究生是一个起薪,本科生是一个起薪,专科生是一个起薪。起薪低,也就意味着用人成本相对低。一个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看待低学历和高学历者:如果两个应聘者按公司的测评体系测评下来,分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综合能力、素质相差无几,公司宁愿要低学历的学生,而不愿意要高学历的学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低学历的用人成本低。第二个原因是,如果高学历的学生还没有低学历的学生那么优秀,就证明他的学习能力没有低学历学生的强,或者他在大学里的付出,没有低学历学生的多。所以公司更看重低学历的学生。当然,前提是两个人的能力、素质差不多,而低学历的用人成本低,这样,用人单位就觉得用你更合算——公司也是要衡量自己的投入和产出的。
第三是期望值。低学历人才,相对来说,他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更加务实,不像有的高学历者那样好高骛远——他们总想着一年之后自己要到什么工作岗位,两年之后要发展到什么程度,三年之后又如何……有这样的规划,表明他们有强烈的成功的渴望,但若目标脱离现实就会让他们眼高手低,甚至是高不成低不就。高学历者,往往会作出偏离实际的评估,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不满足用人单位给自己提供的工作岗位。而低学历者在这一方面,要求就少一些,定位就务实得多,他们往往能勤恳地干好用人单位交办的不起眼的工作,且没有多少怨言,也很少动辄就产生另攀高枝的念头。这样一种务实的期望值,显然更加适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低学历人才具备的优势之一。
再就是稳定性,与期望值对应的就是稳定性。对未来期望值高的人才,往往稳定性不强,而如果期望值不是特别高,不那么挑三拣四,就相对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每一个人才都是用人单位的合作伙伴,用人单位当然不期望在对你进行培训投入,在你适应单位工作氛围之后,你却将它抛弃。高学历者能力强,能动性大,相对应的,就不太稳定,有一些高学历者没有与用人单位同甘共苦创事业的精神。如果低学历者在这方面,能展现出与用人单位风雨同舟的精神,那么,用人单位无疑会更欢迎你。
以上四方面优势,就是低学历同学应该注意培养、打造的。总体来说,你的稳定性、期望值、用人成本,与高学历者相比,处于优势,但关键在于,你要有用人单位看重的实用技能。没有实用技能,你的用人成本、稳定性、期望值都无从谈起。能力是基础,有了过硬的本领,才会有期望值、稳定性、用人成本等进一步考量。
案例:低学历者的成功之路
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中学同学身上。这个同学,中学时成绩并不优秀,高考考入了我们当地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专科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进县城的报社。可以说,这是我们那一届学生中,分配工作最“差”的了,其余上大学的同学,毕业时最差也去到了地级市——在传统观念里,工作的城市越大,工作就越好。虽然工作不理想,但这个同学还是接受了分配并很勤奋地工作。记得当时有不少同学问他,你为什么不再读本科呢?他说,一方面,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报纸编辑工作的,虽然这家报纸很小,也不太正规,但是一个刚进去的编辑,往往就独当一面,这可以给人很大的锻炼;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允许,家里还等着自己赚钱去供弟弟读大学呢。在报社工作四年之后——他的弟弟大学毕业了,而他也发现在工作中自己有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于是开始准备考研。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系的硕士,并顺利考上了。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提升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现在,他正在这所学校攻读博士,是我们当初高中班级同学中的两个博士之一。学习永无止境,学业生涯将持续整个人生,因此,不要因今天的现状,就把自己的未来看死。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是我见到的最有传奇色彩的总监——专科毕业的第六年,就当上了人力资源总监。心态积极、勤奋工作、主动规划、把握机会,就是他成功的经验。他很自信,当年专科毕业进到人力资源部时,他是唯一一名专科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低人一等,他几乎没有想过自己的学历是不是太低,他相信,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是说服别人最好的武器。他很勤奋,把握住每一个机会。第一年,他被录用到人力资源部工作,给他的工作仅仅是管理员工档案,但他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观察——这家500强企业当时进中国仅四年时间——对企业员工招聘流程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向上级主管提出建议,得到采纳。第二年,能力得到肯定的他,被派到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里,负责人力资源,他安心地来到这家工厂,一一分析了工厂员工的状况,对工厂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调整,作出了长短结合、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同样,这一规划得到领导的赏识。在这家工厂工作两年之后,第四年,他被调回总部,公司让他负责几个工厂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让他从管理一个工厂的人力资源,拓展到负责几个工厂的人力资源服务,让他有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员工培训、员工考评、员工交流,在他的管理下,做得有声有色,公司整个人力资源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在进公司的第一年,他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系统规划,而且几乎每一步,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在走。实际上,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也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以自学考试的方式读完了本科课程,而且,在他升为总监的同年考上了MBA——他一直认为,学历对他的工作不产生任何影响,他继续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他的上级主管,在他职务变动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因为他的学历问题,受到任何影响,不因为当初学历低,而不用他,也不因后来学历提高了,而更加关注他,所有的考评,都围绕着业绩,围绕着对组织的贡献。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名专科毕业生,他到一家企业应聘。用人单位拿着他的简历告诉他,同学你不能来。这名同学问:我为什么不能来?用人单位说,你没看清我们的招聘要求吗,要求至少是本科学历,你只有专科学历,我们不要,你到其他单位看看吧。这名同学很生气地质疑用人单位:你们这样的要求,是完全错误的,凭什么你们认为我们专科生就不好了呢?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很吃惊——这个学生还敢来质疑我——同时他们很强硬地回答,这是公司制订的规定,我们只是来执行。在质疑之后,这名专科生依旧不依不饶——他心里想,我不怕什么,反正你们已经不要我,我质疑你有什么不可以——他对用人单位说,你们为什么就不看看我的实际能力呢?我的能力可能远远超过很多本科生,我有英语六级证书,我有计算机等级证书,我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并获两奖,很多本科生都不一定有。边说着,他把证书递过去。用人单位的招聘官,不但被这名学生的勇气折服,更被他具有的实际能力所打动,他们“破格”给了他一个机会,而后来他也真的被录用了。这就反映出,虽然学历现在还被不少用人单位视为招聘学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很多学生说,学历是块敲门砖,求完职就派不上多大用场,但是即便只是敲门砖,也证明学历很重要,没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学历,门怎能被敲开呢?——但是真正打动用人单位的还是你的能力。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不管你的学校、专业、学历如何,要成功,首先得有成功的理念。三个故事的主人翁,都积极要求上进,没有被自己的低学历所困扰。第三个专科生质疑用人单位的勇气,以及货真价实的能力,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只有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才可能积极面对困难。
再就是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机会。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不同,往往在于对机会的把握。关注来到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利用这一机会,主动积极地展示自己,不要让机会从身边轻易溜走,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位花六年时间就成为人力资源总监的专科生,正是用足了每一次工作机会,创造性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由此获得了自己职业发展更大的空间。千万不能在机会面前患得患失,更不能抱怨别人怎么给我这样的机会——工作岗位不好、工作环境不如意等等——而应该积极思考自己怎样把握机会,甚至把不是机会的机会,转变为机会,多想积极的一面,尽可能把自己的才华与现实机会结合起来,做到自己的最好。
机会的把握与机会的创造,与正确的规划有密切关系。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善于规划自己,并切实实施规划的人。
对于低学历的同学,要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不要把精力纠缠在自己的学历上,要抓住自己获得的学习机会——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21%,也就是说,有79%的同龄人还没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培养自己过硬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抓住了今天的机会,才可能为明天创造机会,否则,让今天的机会溜走,明天的机会,也就更加远离你。
读大学,后悔吗?
有不少大学生,在读完大学时,有一种后悔情绪:不管他来自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以及学历高低如何,都是在毕业时发出一声叹息。
最近有一个调查,结果让人震惊——有超过30%的大学生,认为读大学很后悔。为什么会后悔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学的问题。表现在:大扩招之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足;学校对教学不重视,教师对教学不投入;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这些问题导致大学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大学生们虽然在大学里,主观上很努力,但努力之后却仍然学不到有用的知识。二是学生的问题。表现在: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缺乏目标。在本章中,我们列举了名牌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的成长路径,可以看到,即便在名牌学校、热门专业、高学历学生中,依旧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是在迷茫之中,度过大学四年。这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后悔:对于前者,后悔自己选择错了大学;对于后者,则后悔自己没有把握好大学时光,错过了自己成长的黄金岁月。
对前者的后悔,除非你离开现在的教育环境,否则大家其实面临同样的教育资源,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就是改变自己对待学业的态度,要减少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后悔。
调查还显示,这30%后悔的大学生,几乎有超过80%表示,如果人生再来一次,他还会考大学。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大学毕竟是每个人人生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更因为,这些同学,希望再来一次后,能弥补上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后悔,希望重来一次的大学生活会精彩、会圆满——要么在大学的选择上,减少后悔,要么在对自己学业生涯的规划上,减少后悔。
于是,后悔大学生活不精彩、不如意的大学生往往会说如下两句话:第一句是“如果大学重来一次该多好”,第二句是“早知现在,当初应该……”。但是,人生是条单行道,不会给你重来的机会。大学不可能重新再来一次。当然,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又一段学习过程中——比如本科之后的读研,专科之后的读本——用更积极的投入,来实现自己新的学习理念。千万不能把这种“重来”像寒号鸟一样把“明天就垒窝”挂在嘴边,而不见实际行动。
不少“早知当初……”的同学,目前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他们在求职的时候,开始后悔:早知道用人单位这样要求我们的英语能力,我该多注重培养自己英语的口语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早知道用人单位并不特别看重学历,我该多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早知道用人单位并不看重专业背景,而在乎专业素养,我该……很多同学在说“早知当初”时,往往会犯另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现在“为时已晚”,而没有任何积极改变现状的行动。我们一直说,认识到自己处于何种状态非常关键,在迷途中的学生,越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越好,越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越早进行改变越好,任何时候都不会“为时已晚”。虽然,相对于其他同学,你可能会走一段弯路,可能会暂时落后,但只要积极改变,就有可能奋起直追,否则我们会一直处在后悔中,并在后悔中难以自拔。阅读本书的同学,不管你已经开始择业,还是正在学业过程之中,都希望你能够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审视自己,面对未来,规划好自己的道路。
职业发展训练三
1。在你的Inter浏览器收藏夹或个人博客中,将本校、本专业著名校友的信息网页(个人、企业)作为固定链接。
2。和五位成功校友(本专业两名以上),每人进行一次谈话,归纳出他们成功的“要点”。
3。画一条自己的大学路线图,分析自己或升或降的状态,找出具体原因。
第4部分
第四章节 离目标有多远
大学生的问题与困惑
我们的问题问题1:你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列举三个。(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我们希望大家从现状出发,列举三个你在大学毕业时,或者在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想实现的梦想。)问题2:你最想去的用人单位是什么?列举三个。(梦想要具体化为用人单位,可能是政府机关,也可能是企业,还可能是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梦想,确定自己在大学毕业时最想去的用人单位,最想拥有的就业模式、发展模式。)问题3: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你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评价现实的自己,既要立足现实,也要结合未来的要求,找到优点是为了要发扬,而分析缺点,是为了能克服和改变。)问题4 :你最讨厌自己的哪一个缺点?(我们很多同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但是却没有办法去改变,即便很讨厌这一缺点,却一直与缺点共舞。)问题5:你最欣赏自己的哪一个优点?(自己最欣赏的优点,就可能是你与众不同,将来打动用人单位之处,也是你能把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拓展到未来期望目标的“坚实保证”。)问题6:周围朋友经常如何评价你?父母和老师曾经与你谈过你的缺点么?(任何一名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分析的时候,都有可能有盲点,那么,我们要依靠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进行评价,把他们的评价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会帮助我们对自我进行更客观的分析。)学生随机回答学生1:我自己的梦想,第一是,我自己挣钱买自己喜欢的汽车宝马745,二是用我自己赚的钱在北京SOHO现代城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楼,第三是娶到我最心爱的人。
学生2:现在大四了,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的问题,现在就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我最现实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安定的工作。
学生3:我最想去的用人单位,当然是一些外资企业吧,我觉得在那里发展潜力比较大。
学生4:对于我自己来说,因为学市场营销,我觉得个人的专业能力,即销售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其实,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只要肯钻研,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吧。
学生5:我的优点就是上进,对朋友也很真诚。缺点就是,比较懒惰,还有点轻浮。
学生6:我的优点应该就是喜欢看书吧,缺点就是太贪玩。
学生7:我大多数朋友都感觉我比较讲义气,但是他们也说我比较傻,脑筋比较直,不太会转弯,喜欢钻牛角尖。
学生的困惑困惑1:目标缺失。大学生们可以高谈自己想住豪华的别墅,开豪华的跑车,想一夜成为百万富翁,但这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尔·盖茨曾忠告过大学生,不要幻想大学一毕业就成为百万富翁——他们对于四年之后自己能进入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