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现代物流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反馈
主要指信息反馈,如各种物流活动分析;各种统计报表、数据;典型调查;工作总结;市场行情
信息;国际物流动态等。
因为物流系统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内外环境的限制(干扰),不会
完全按原来的计划实现,往往使系统的输出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当然,也有按计划完成生产或销售物
流业务的)。所以,需要把“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称为“信息反馈”。
1…6
1.2 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从系统角度看,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
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因此,从物流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环节分析,物
流系统由以下各部分组成(图 1…3):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运输
实物流动
储存保管
装卸搬运
包装
流通加工
物流系统
配送
物流信息设施建立
物流信息的收集
信息流动
物流信息的加工和传输
图 1…4 物流的系统构成图
1.2.1 运输子系统
运输是物流业务的中心活动。运输过程不改变产品的实物形态,也不增加其数量,物流部门通过
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实现其使用价值,
满足社会需要,所以是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运输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其担负的业务范围、货运量的大
小及与其他各子系统的协调关系,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①运输方式的选择;②运输路径的确定;
③运输工具的配备;④运输计划的制定;⑤运输环节的减少;⑥运输时间的加速;⑦运输质量的提高;
⑧运输费用的节约;⑨作业流程的连续性;⑩服务水平好。
1.2.2 储存子系统
储存保管是物流活动的一项重要业务,通过存储保管货物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
以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仓库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是物流活动的一个基地。对储存系统进行设计
时,应根据仓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物流量的多少、进出库频度,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①仓库建设与布局合理;②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容积;③货物堆码、存放的科学性;④有利于在库物
品的保养防护;⑤加强入库验收、出库复核;⑥加快出、入库时间;⑦降低保管费用;⑧加强库存管
理,合理存储,防止缺货与积压;⑨进出库方便;⑩仓库安全。
1.2.3 装卸搬运子系统
装卸搬运是各项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业务活动。特别在运输和保管工作中,几乎都离不开
装卸搬运(有时是同步进行的)。装卸本身虽不产生价值,但在流通过程中,货物装卸好坏对保护货物
使用价值和节省物流费用有很大影响。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其作业场所、使用机具及物流量
的多少,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①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②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的确定;③装卸搬
运辅助器具的准备;④装卸搬运的省力化;⑤制定装卸搬运作业程序;⑥配合其他子系统协同作业;
1…7
⑦节约费用;⑧操作安全。
1.2.4 包装子系统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包装分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以及在运输、配
送当中,为了保护商品所进行的拆包再装和包装加固等业务活动。对包装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根据不
同的商品,采用不同的包装机械、包装技术和方法,并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①包装机械的选择;②
包装技术的研究;③包装方法的改进;④包装标准化、系列化;⑤节约包装资材;⑥降低包装费用;⑦提高
包装质量;⑧方便顾客使朋。
1.2.5 配送子系统
配送是物流活动中接触千家万户的重要作业。它和运输的区别在于,运输一般是指远距离、大批
量、品类比较复杂,从批发企业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店和用户的配送服务。它属于二次运
输、终端运输。配送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其配送区域、服务对象和物流量的大小,考虑以下各方面的
问题: ①配送中心地址的选择;②配送中心作业区的合理布置,包括:收货验收区、货物保管区、加工
包装区、分货拣选区、备货配送区;③配送车辆的配置;④装卸搬运机械的选用;⑤配送路线的规划;⑥
配送作业的合理化;⑦制定配送作业流程;⑧配送及时性;⑨收费便宜;⑩高服务水平。
1.2.6 流通加工子系统
流通加工,主要是指在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过程中的加工。是为了销售或运输,以及提高物流效率
而进行的加工。通过加工使物品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如大包装化为小包装,大件物品改为小件物
品等。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一些外延加工、如钢材、木材等的剪断、切割等。流通加工系统的设
计,应根据加工物品、销售对象和运输作业的要求,考虑以下各方面问题: ①加工场所的选定;②加工
机械的配置;③加工技术、方法的研究;④制定加工作业流程;⑤加工物料的节约;⑥降低加工费用;⑦提
高加工质量; ⑧加工产品适销情况的反馈。
1.2.7 物流信息子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又是为物流总系统服务的一个辅助系统。它的功能贯穿于
物流各子系统业务活动之中,物流信息系统支持着物流各项业务活动。通过信息传递,把运输、储存、
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取得
最佳的经济效益。当然,物流信息系统又有一些分支系统,如运输信息系统、储存信息系统、销售信
息系统等,都分别配合该系统的业务进行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设计物流信息系统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系统的内容;系统的作用;系统的特点。为了
组织好物流,必须采用一系列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操作工艺和管理技术,并不断加以改造更新。也
就是物流大系统的环境影响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作业与特点。
1.3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1.3.1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是流通的主要因素。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都是由众多的产业、部门、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又分布在不同
的地区、城市和乡村,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们之间相互供应其产品用于对方的生产性消费和职工的
1…8
生活消费,它们互相依赖而又互相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物流就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
带和血管。马克思对此曾有过如下一段论述:“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之间的差别,而是使不同的生产
领域发生关系,并把它们变成社会总生产的多少互相依赖的部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390页)。“商流”和“物流”一起,把各个生产部门变成社会总生产中互相依赖的部门。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社会生产的重要特点是它的连续性,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
同样也不能停止生产。而连续不断的再生产总是以获得必要的生产原材料并使之与劳动力结合而开始
的。一个企业的生产要不间断地进行,一方面必须按照生产需要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和时间不
间断地供给原料、材料、燃料和工具、设备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必须及时地将产成品销售出去。
也就是说,必须保证物质资料不间断地流入生产企业,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又不间断地流出生产企业。
同时,在生产企业内部,各种物质资料也需要在各个生产场所和工序间相继传送,使它们经过一步步
的深加工后成为价值更高、使用价值更大的新产品。这些厂内物流和厂外物流如果出现故障,生产过
程就必然要受到影响,甚至会使生产停滞。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但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商流的目的
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包括支配权和使用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
程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为祝贺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的题词中写道:“货币的运动
只是实物运动的反映,后者是第一性的,……”“不仅要研究货币流通,还必须研究物资流通,把这
两种流通科学地结合起来。”这些论述十分正确,充分说明没有物流过程,也就无法完成商品的流通
过程,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
4.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求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但是,没有物流的一定发展,这些要求是难
以实现的。物流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
提。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对生产发展的这种制约作用就越为明显。
5.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这不仅由于物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生产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和使用
价值是否得以实现,而且物流费用已成为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外资料,英国
工厂每年花去的物流搬运费大约占工厂成本的四分之一。据估计,美国每年支出的包装材料费用就超
过110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的包装材料费用仅次于它的主要原材料铜和钢的支出,他们把包装看成是
发展市场的重要工具。总的看来,在日本和欧、美的经济发达国家中,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原材
料、燃料节约已经取得较大成果,而产品包装、储存、搬运、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则在生产费用中仍占
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搞好物流,已被称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
在工业发达国家通过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 (即所谓第一利润源泉)和通过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
的利润(即所谓第二利润源泉)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而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即所谓第三利润源
泉)的潜力却很大。
1.3.2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物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自然科学自计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也称为边缘科学。现代物流学更体
现了高科技的物流技术,准确迅速的物流信息,高效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控制,高服务质量和高物流效
益。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以下几个万面的特点: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综合性主要反映在: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运输、装卸、包装、保管
和加工的技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是在综合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形成的;在进行物流组织管理时,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先进性,
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的经济效果。因此,物流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科学知识,除了要掌握自
然科学、生产和运输等技术知识以及商品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对政治经济学、
1…9
商品流通经济学、财政金融、统计学、经济地理等,都应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②它是一门
对物流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例如,要优选一个仓库的库址,不仅要考虑地
质、场地等条件,还要考虑物资出入库的条件和对流通成本的影响,也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半径和用户
的经济效益。③它是一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要有数量的结论。因此,物流学同
数学以及电子计算技术有密切的关系。④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研究课题、数
据与资料来源于生产和流通,其研究成果又直接应用于生产和流通的实践。它直接服务于制定长远发
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提高物流技术改进物流的组织管理。因此,物流学和物资经济学、
商业经济学、商品学、施工科学、生产加工工艺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看出,现代物流学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包括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物质资料空间位移
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包括所涉及的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中的技
术、经济与管理。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物流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物流运输要在此基础上寻求物流过程中的合理运输方法,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研究物流之
“物”的集散地…各种货运站场…的合理布局,以寻求运输与物流的最佳配合,寻求技术与经济的
最佳结合,使物流的经济效果最好,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技术一般包括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两个组成部分。
自然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相应的生产工
具及其它物质装备。社会技术是指组织、管理生产和流通的技术。技术进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
济发展则是技术进步的起因、归宿和基础。
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是经济上的需要引起的。同时,
技术发展是要受经济条件制约的。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完善,主要决定于是否具备必要的经济
条件,是否具备广泛使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与采用该项技术相适应的物质和经济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物流中的作用,取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果,必须认真研究物流技术与会
经济的关系,从技术的选择、定型、制造设备到引进技术和推广应用,都有一个使技术与经济最佳给
合的问题,以保证取得最好响经济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经济效果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用越来越少的人
力、物力消耗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效益。即技术的先进性和它的经济合理性是相一致的。但是,有
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技术和经济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因为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必须要受当地当时
具体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条件不同,技术带来的经济效果也就不同。随着条件的变化,技
术的经济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关系,找出它
们协调发展的规律,促进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果的提高。《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技术、
运输技术和经济管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其任务就是寻找物流与经济发展的最佳关系,降低运输和物流
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果,使物流技术和经济发展能互相促进。
《现代物流学》应用经济分析和现代数学方法,特别是线性规划、运筹学及其分文,如决策论、
排队论、模糊数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应用计算机技术,寻求物流过程优化,特
别是运输、配送子系统的过程优化并取得理想效果。
本章小结
物流是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子系统的一个功能齐全的大系统,物流
业正成为各企业、各地区乃至国家的支柱产业。本章介绍了物流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现代物流的内涵及主
要特征;物流系统的分类;现代物流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物流系统模式;阐述了现代物流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为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优化物流运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思考题
1。“物流”的内涵是什么?
2。按照物流活动的范围和业务性质,物流一般分为哪儿种?
1…10
3。简述一股物流系统功能模式中每一功能的具体内容?
4。物流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简述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5。现代物流学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1…11
第 2章 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章学习目的:在了解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中国物流业发展状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套中国
物流发展的途径;物流合理化、标准化、国际化、管理现代化,并且提倡打理发展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
管理一体化。
物流在国外有 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是 2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研究,90年代中期才得到企业界
的广泛重视。发达国家无论在物流理论和运作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尤其在物流合理化、第三方
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对于我国的物流研究和物流业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
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充分发育,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
流通体系,也成为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多元化的流通所有制
结构已经形成;市场调节在商品流通中已占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总量的85%以上是由市场进行调节;国家
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市场体系;总之,一个多种
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少环节、开放式、可调控的流通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这大好的新形势下,研究国外物流发展水平,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吸收他国物流管理经验,对于发
展我国物流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物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五方面特征。
2.1.1 重视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技术推广
为了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和推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除在有关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课程和进行物流
研究外,国外普遍成立了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推广先进物流技术。
日本于1970年,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即“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
通协会”,开展了一些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如进行了全国性的物流成本调查(1964年),承
办了第一次东京国际包装展览(1966年),召开了物流全国会议(1970年),全面地系统地推进了物流管
理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983年,日本成立了第三个大的物流学术团体一一“日本物流学会”,侧重于深
入研究物流理论。同时,在东京先后召开了“第二次国际物流会议”(1979年)和“仓库自动化国际会议”
(1981年),开展了国际间的物流学术活动。1984年,日本举办了全国性的物流大奖,对物流理论研究
和实际工作方面有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并先后在东京分别召开了“第五次国际物流会议”和“亚洲国
际物流会议” 、“国际物流展览”等等,并预测和展望 21世纪物流发展战略。
美国最早提出“物流”理论,物流技术和管理涉及的范围也广泛。美国有两个较大的物流学会,即
1963年成立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CPDM)”和 1966年成立的“全美后勤工程师学会(SOLE)”都是全国
乃至国际性的学术团体组织,分别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领域的开拓:发
展和普及物流理论;促进物流管理系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鼓励和促进物流学科领域里的学术交流;提
高物流协会成员的物流业务技术水平。他们对美国的物流乃至国际物流的研究,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英国在 60年代后期,创建了物流管理中心(CPDM),70年代后期,正式成立了物流协会;除了举办
年度巡回讲座,提供物流学术交流机会,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外,还发行了定期业务通讯刊物《物
流管理研究》,和月刊《运输管理》,对物流管理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2.1.2 物流结构形式多样
物流与经济密切相关,在自由经济体制下,商业活动完全取决于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
2…1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寻求一切最有利的流通渠道和经营形式。各国情况也都有差异。
2.1.2.l 美国的物流结构形式
美国在物流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物流企业有如下形式:
1.以仓储企业为中心的物流配送系统
仓储是衔接生产与流通、流通与消费的枢纽环节,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必备基地。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自建仓库需要大量投资,还要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