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现代物流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万平方米减少到 
2。96万平方米,库存下降使资金占用下降了 
3500万元,仓储费用
下降 
187万元,市内运输周转费用降低了 
189。6万元。

据世界银行估计,通过发展物流服务业,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商品周转与减少资金占用及其利息支
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例降低到 
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 
2400亿元物流成本,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
观的经济效益。 


3。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1) 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制造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调整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
的经营组织形式,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 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形式的发展。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
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要求,都在寻求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3) 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需要为
客户提供最合理的运输线路,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必然将促进新型运输服务方式的发展,
包括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特别是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中心为满足市场需求,必将改变运输
企业以运力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而促进运输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物流产业作为服务部门,其服务水平
必须与现代经济的生产、贸易以及消费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运输企业大力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
技术手段,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最后,物流产业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和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以互联网技术
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4。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
中国市场。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上,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
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是,中国加入了 
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
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我国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竞争
压力。加快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的中
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出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和
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以日本、美国为典型的国外物流法杖的特点;对物流国际化、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定制物流、

虚拟物流、物流一体化等祥光概念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物流合理化、标准化的内容及实现途径、物流技术发展状况、

2…28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技术以及物流质量的指标 ixi。通过分析我过物流的现状与从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物流理

论和运作时间方面的成效,憧憬我过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思考题: 

1。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有哪些特征? 
2。物流合理化包括哪二方面的内容? 
3。应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优化决策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实现物流合理化? 
5。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6。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7。物流标准化过程应遵循哪些原则? 
8。何谓第三方物流? 
9。第三方物流在企业和经济领域中有什么作用? 
10。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 
11。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中,要重视解决哪些相关问题?
2…29 



第 2篇物流系统的作业与技术管理
第 3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本章学习目的:了解较偶那个运输体系的构成及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掌握各种运输技术、合理化
运输组织形式及集装箱运输和集装化运输的相关概念。

运输( Transportation)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运输是指通过运输工具和方法使货物在
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或者是物流据点之间的流动。
运输解决了物资生产与消费在地域上的不同步性的矛盾,具有扩大市场、扩大流通范围、稳定价格、
促进社会生产分工等经济功能,对拉动现代生产与消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3。1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 
3。1。1 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及发展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由多种运输形式共同组成
的综合运输网络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是物流
业务的中心活动。

交通运输包括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大类,由于物流的对象是“物”,所以下面介绍的交通运输特
性,均侧重于货物运输,本文也将之称为物流运输。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表现在如下方面: 

1。运输线路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到 2000年底,五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总长度达 311。88万公里,是 1949年的 16。2倍。分运输
方式的线路里程增长情况见表(3…1)。
表 3—1 分运输方式的线路里程增长情况单位:万 km 

项目 1949年 1978年
2004年
数量
为 1949年
的倍数
为 1978年
的倍数
铁路营业里程① 2。18 5。17 7。44 3。41 1。44
公路通车里程 8。07 89。02 187。07 23。18 2。10 
内河通航里程 7。86 13。60 12。33 1。57 0。91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 1。13② 14。89 204。94 181。36 13。76 
输油(气)管道里程 — 0。83 3。80 — 4。58
合计 19。24 123。51 415。58 21。60 3。36 

注: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其中:①包括地方铁路里程;② 1950年数;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中国铁路双线已由 1949年的 867公里
增至 2。14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由 4%提高到 31。5%;2001年达到 2。26万公里。为了满足运输
量与高速度的需要,铁路经历了 1997年、1998年 2000年、2001年四次大范围提速(总里程近 1万公
里),旅客列车时速分别达到 140公里和 120公里,货物列车速度也达到时速 80公里;国家铁路货车拥
有量 1980年为 266376辆,到 2000年增加到 439943辆,是 1980年的 1。65倍;主要干线大多更换了每
米 60公斤以上重型钢轨,铺设每米 60公斤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达 54。6%;大力发展无缝线
路等。公路发展极快,至 2000年底,公路网密度达 14。6公里/万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 18。9万公里,
从 80年代末,中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尽管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从 1988年至 1999
年的 11年间共建成高速公路 1。16万公里。水路运输方面,我国是一个滨海国家,大陆岸线长约 1。8万

3…1 



公里,岛屿岸线总长约 
1。4万公里海域总面积约 
470万平方公里。内河通航里程中,近年也有增加。 


2。运输布局显著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铁路、公路线路偏集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占国土面积 
56%的西北、西南
地区交通十分闭塞。经过 
50多年的建设,改变了运输布局极不均衡的局面。在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中,
西南、西北两个地区拥有铁路比重,已从 
1949年的 
5。5%上升到 
2000年的 
25%,除西藏外,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都已通了铁路。在西北、西南地区已建成沟通少数民族地区的干、支线公路网格局,使这
两个地区在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中所占比重由 
1949年的 
24。3%上升到 
2000年的 
31%。实现了县县通公路,
全国的乡镇和 
88。6%的行政村也通了公路。

在改善西南、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状况的同时,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也得到发展。新建了京九、
京通、通让、京原、大秦、京秦、皖赣和杭甬、金温等线。水路在 
50年中建成沿海港口泊位 
1330个,
其中建成万吨深水泊位 
449个。管道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建成了输油(气)管道运输网骨架。民用航空已
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联结国内外 
100多个重要城市的空中运输网。运输网布局得到了显著改善。 


3。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是交通运输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交通运
输业大量的货运量是靠人力、畜力车和木帆船运输,装卸作业主要由肩挑人扛完成的,至 
2000年,已
基本实现现代工具运输和机械化、自动化装卸作业。

铁路已实现电力、内燃机车牵引, 
1999年比 
1949年铁路货车拥有量增长 
8。6倍,其中载重 
60吨及
以上的大型货车占 
94。7%;货车静载重由 
1950年的 
26。6吨提高 
1999年的 
57。7吨;铁路行车闭塞方式
基本上实现了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铁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不断提高货物列车重量、速度和客运列
车全面提速提供了条件。1992年建成的长 
653公里的大秦线重载运煤双线电气化铁路,实现了万吨重载
单元列车成套技术;1994年底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时速 
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 
1997年 
4月开始的
京广、京哈、京沪等干线全面提速成功,标志着铁路运输装备水平全面向现代化进军。我国铁路从 
2005
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武广、郑西、石太、京津、合宁、武合、温福、福厦、甬温、广深港、广珠等 
11条
客运专线,设计最高运行速度达 
250~350km,规模合计达 
3243km。客运专线的修建,标志着我国铁路
建设的标准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全国民用载货汽车总量 
1980年为 
1298964辆,到 
2000年增加到了 
7163201辆,是 
1980年的 
5。51
倍。在载货汽车的结构中,逐步改变了“缺轻少重”的局面,重型和轻型汽车比重增加,专用汽车(集
装箱车、油罐车、冷藏车、大型平板车等)有较大发展。载客汽车中,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也有很大提
高,适用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客运的豪华大客车不断增加。

水运中民用船舶结构有了根本性变化,大中型船舶大大增加,载重吨位大幅度提高,远洋运输由以
散货船为主发展成为拥有集装箱船和各类型专用船舶。沿海港口发展了煤炭、原油、粮食、集装箱等专
用码头和深水泊位,根本改变了装卸作业肩挑人扛的局面,实现了装卸作业机械化。

民用航空方面,运输机队不断更新,主要已由波音、空中客车等先进机型为主组成, 
2000年全国民
用航空机场 
143个;通迅、导航、气象、空中管制等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
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天津张贵庄机场、深圳机场、哈尔滨南岗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及西安咸阳等
机场设施,都能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起降大型喷气客机。

管道运输的技术装备适应我国原油凝固点高、粘度大,含蜡多的特点。原管道采用了罗纹双面焊接
钢管,有不同管径系列产品。原油管道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同时采用清管技术,提高了管道输送能力。
天然气管道装备了净化装备。 


4。运输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运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迅
速,表 
3…2显示了不同运输方式在全社会运量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3…2 



表 
3—2 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量比重变化表

单位:% 

项目年份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
客运量比重 
1949 
1978 
1999 
2003 
100 
100 
100 
100 
75。2 
32。1 
7。0 
6。1 
13。2 
58。7 
91。0 
92。2 
11。4 
9。1 
1。4 
1。1 
0。2 
0。1 
0。4 
0。6 
旅客周转量比重 
1949 
1978 
1999 
2003 
100 
100 
100 
100 
83。9 
62。7 
36。6 
34。7 
5。1 
29。9 
54。8 
55。7 
9。8 
5。8 
1。0 
0。5 
1。2 
1。6 
7。6 
9。1 
货运量比重 
1949 
1978 
1999 
2003 
100 
100 
100 
100 
34。7 
44。2 
12。9 
14。2 
49。5 
34。2 
76。6 
74。3 
15。8 
17。4 
8。9 
10。1 
0。01 
0。01 
0。01 
0。014 
4。2 
1。6 
1。4 
货物周转量比重 
1949 
1978 
1999 
2003 
100 
100 
100 
100 
72。0 
54。3 
31。8 
32。0 
3。2 
2。8 
14。1 
13。2 
24。7 
38。5 
52。5 
53。3 
0。1 
0。1 
0。1 
0。1 
4。4 
1。5 
1。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年

这种变化,有利于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点和优势,促进其合理分工,是积极的、合理的。

此外,货物构成的变化也引起货运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在改革开放以来尤为突出。由于工业化步伐
加快,农、轻、重比例关系的调整,使轻工业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运量增加,农业物资运输量比重
下降。。 


3。1。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营特性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各具运营特性和优势,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经
济条件下有其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 


1。铁路运输 
(Railway transportation)
铁路是一种适宜于担负远距离的大宗客、货运输的重要运输方式。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
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铁路运输不论在目前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是综合运输网中的骨干和中坚。
优点: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全天候(较少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保
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计划性强,安全,准时;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一般占 
60%),
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

缺点: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
制,灵活性较差;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大。 


2。公路运输 
(Highway transportation) 
公路运输生产点多、面广,公路运输最显著的运营特点是它的灵活性。表现在:空间上的灵活性,
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时间上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即时运输,即根据货主的需求随时启运;批量上的灵
活性,公路运输的启运批量最小;运行条件的灵活性,公路运输的服务范围不仅在等级公路上,还可延
伸到等级外的公路,甚至许多乡村便道的辐射范围,普通货物装卸对场地、设备没有专门的要求;服务
上的灵活性,能够根据货主的具体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性质的货物运送需求。

此外,公路运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上马快(至 
2000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 
140万公里),是短
途运输的中坚力量。随着公路路况的改善,汽车技术的进步,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至 
1999年末,在
世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名第三位,2000年二级以上公路有 
18。9万公里),公路运输将成为高档工农
业产品以及中距离运输的重要力量。 


3。航空运输 
(Airline transportation)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
3…3 



(1)速度快。“快”是航空运输的最大特点和优势。现代喷气式客机,巡航速度为 800~900km/h,
比汽车、火车快 5~10倍,比轮船快 20~30倍。距离越长,航空运输所能节约的时间越多,快速的特点
也越显著。
(2)机动性大。飞机在空中飞行,受航线条件限制的程度比汽车、火车、轮船小得多。它可以将
地面上任何距离的两个地方连接起来,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飞行。尤其对灾区的救援、供应、边远地区的
急救等紧急任务,航空运输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3)舒适、安全。喷气式客机的巡航高度一般在 10000m左右,飞行不受低气流的影响,平稳舒适。
现代民航客机的客舱宽畅,噪音小,机内有供膳、视听等设施,旅客乘坐的舒适程度较高。由于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对民航客机适航性严格的要求,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比以往已大大提高。
(4)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要发展航空运输,从设备条件上讲,只要添置飞机和修建机场。
这与修建铁路和公路相比,一般说来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省、收效快。据计算,在相距 1000km
的两个城市间建立交通线,若载客能力相同,修筑铁路的投资是开辟航线的 1。6倍,开辟航线只需 2年。
航空运输的主要缺点的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由于飞行
受气象条件一定限制,影响其正常、准点性。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充分发挥。
因此,航空运输比较适宜于 500km以上的长途客运,以及时间性强的鲜活易腐和价值高的货物的中长途
运输。 

4。水路运输 (Transportation by water) 
沿海、内河水运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在沿海
和内河有水运条件的地方,应成为大宗和散装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也可以承担沿海内河的客运任务,
特别是旅游客运。而海洋运输,将内陆经济腹地与世界联通,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作
用。 

5。管道运输 (Pipe transportation) 
管道运输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受自然条件影响
小,一般适合天然气和流向较集中的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有些国家也开展煤浆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还具
有速度快、流量大、环节少、运费低等优点。因此,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中管道运输发展较快。

按照系统论与运输经济学的观点,建立合理的运输结构,不仅要科学地确定各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
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
求,做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逐步建立一个经济协调、合理发展的综合运输体
系。 

3。1。3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 
本文所述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是指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协同作业。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
工作不尽相同,这影响到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影响到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和发展;而各种运输方式
之间也必须协同作业,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

如铁路运输各生产环节的组织工作,包括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机车与车辆的配合与整备,
列车运行指挥与控制等,部门繁多、技术性强。水运船舶运行组织要根据水上客货运输任务和船舶、港
口、航道的技术运营条件,综合考虑水运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同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对船舶运
行作出全面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规划航线系统,选取适当的船舶,拖船和驳船的配合和制定船舶运行时
刻表。汽车运输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主要有规划和开辟公路营运路线,组织客货源,安排
车辆班期,配置沿线运力。航空运输要做好航班计划、航线运输计划和作业计划等。这些分系统的组织
工作是复杂的,要考虑各分系统之间的衔接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但却是物流运输所必须的。

物流过程经常需要联合运输,在联合运输中更要加强运输组织工作,在商务上和换装点技术作业衔
接联合,既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又可方便货主,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收到良好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运输业采用新技术装备日益增加,这对运输方式的分工很有影响。我
国铁路运输逐步向重载、高速等方面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性能,降低运输成

3…4 



本和降低能源消耗,扩大运输能力。在沿海运输发展大吨位、专业化、装备先进的适用船舶,如 
3。5万

吨级的散装货船和运煤船和第三、四代的集装箱船,可以提高海运经济性能,节省能耗,降低运输成本,

扩大运输能力。在公路运输发展大吨位、柴油车、集装箱车、特种车、并与公路主干线相适应。航空运

输将根据国际和国内航线客流量的迅速增长,发展大、中型客机,选用单位油耗省的客机,逐步淘汰耗

油量大的陈旧客机,以充分发挥航空长途快速运输的优越性和经济性。
各种交通方式在运输指挥自动化,安全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