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激荡三十年(上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郎咸平的炮轰中,三大企业表现各异。海尔仅仅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称,“郎先生发表的文章是以海尔是国有企业为前提的,众所周知,海尔不是国有企业,海尔没有任何违规、违法行为,不予评价。”TCL也如出一辙地“不予评价”,李东生甚至在一次媒体追询下反问说,“郎咸平是谁?”中国企业在产权改革中的法制空缺尴尬终于暴露无遗。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所有的产权改制方案都是“见光死”,没有几家企业经得起、法律及财务意义上的公开审查。郎咸平显然不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如果所有被质疑的企业都顾左右而言他,三颗“震撼弹”将有去无回。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一个中弹的人居然起而反击。   
反击的是性情自负而暴烈的顾雏军。在郎咸平复旦演讲后的第四天,顾雏军发出严厉的律师函,声称其演讲造成了诽谤,要求郎咸平发表更正并道歉,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以保护他的名声”。正愁没有对手的郎咸平当然不会示弱,三天后,他在北京长江商学院的办公室里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了顾雏军的律师函,声明“决不会更改或道歉”,并控诉“强权不能践踏学术”。第二天,顾雏军当即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   
郎顾之争很快升温、升级。郎咸平提出的质疑,涉中及国企业改革的路径抉择与道德倾向性,所以让一大批经济学者都卷入其中,一时间观点针锋相对,护顾卫郎之争,十分热闹。一些学者认为郎论偏颇,对中国企业变革的大方向有误读,不够宽容。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认为郎咸平的案例研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失偏颇”。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还发表演讲,呼吁舆论环境要“善待企业家,不要把他们妖魔化”。同时,也有一些以“新左派”自居的学者为郎咸平大声叫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左大培等十多人联名发表声明“声援郎咸平”。这场大论战顿时掀起惊天骇浪,中国经济界几乎所有重量级的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立场鲜明对立,构成近20年来经济理论界规模最大、火药味最浓的一次大论战。   
在学者们的隔空交战中,贸然出头的顾雏军成了唯一的“炮灰”。格林柯尔在产权并购上的手段原本就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只能做,不能说,一说全是错”,怎么经得起放在舆论的“显微镜”下考验。顾雏军为了证明“清白”,还十分高调地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所协办,举办了“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研讨会,会上,企业经济研究所罕见地为科龙出具了一份验明正身、全面肯定改革经验的报告书。第二天,这份报告书的摘要以广告的方式被刊登在各大财经媒体的版面上,顾雏军颇为得意地说,“外面很多评论让我恍若隔世,仿佛回到文革年代……现在又是一夜之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没有问题。”从事后的效果看,这次研讨会、报告书及软文广告起到了负面的效应,顾雏军好像越描越黑,在公众印象中,他已经显然成了侵吞国有资产的符号化人物。在新浪网进行的网民调查中,超过90%的网民认为“顾雏军肯定有问题”。就在研讨会召开的同时,国家审计署悄然进驻科龙电器,展开调查。11月,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一起进驻科龙总部,对其财务问题进行集中核查。2005年1月,香港联交所以关联交易为名对顾雏军进行公开谴责。科龙股价应声下挫。顾雏军为自己和科龙引来烧身大火。①2005年7月29日,顾雏军被佛山市公安人员拘捕。9月,他在看守所里将科龙股份转让给青岛海信集团。美菱、亚星等股权相继被收购或转让。2006年8月,科龙电器公布前一年的年报,宣布巨额亏损36。93亿元,刷新内地上市公司亏损纪录,涉及93宗诉讼官司,公司的净资产为…10。90亿元。】   
郎咸平发动的这场“讨伐”,让他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个明星级经济学家。不过,郎顾之争最后的结局其实已超出了这位公司财务专家的初衷。他本人也在这样的论战中走向极端,提出了“大政府主义和威权政府”的概念,还以中国电信等垄断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证明“中国国有企业从来不比民企差”。在很多人看来,郎咸平好像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他大胆地喊出了真相,不过却说错了真相背后的答案。美国《洛杉矶时报》在评论中认为,“郎咸平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某些批评并不是孤单的声音,他代表着一个被称为‘新左派’的日益有着影响力的团体,他们对国有企业民营化和中国经济的试验进行抨击。”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一篇《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的文章中说,“我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到底怎样郎咸平才觉得对。”周其仁的观点是:“产权改革不是什么好事之徒策划出来的。就是把主张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家全部枪毙,只要走市场经济之路,公有制企业还是要搞产权改革。问题是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实在前无古人,困难自成一家。当初没有清楚的约定,倒回去厘清产权份额谈何容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一直认为实践具有第一位重要的品格。”   
从宏观调控到“郎咸平风暴”,2004年的中国企业界可谓大戏不断、惊心动魄。一直到秋天,人们才突然记起,2004年是很多著名公司创业20周年的“庆典之年”。   
1984年被称为 “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海尔、联想、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均创建于1984年。对于商业研究者来说,20年是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年份。1982年,年轻的麦肯锡顾问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出版了改变当代管理潮流的《追求卓越》,其研究方法便是以20年间成长性最好的43家美国企业作为基本分析样本,从而归结出了卓越公司的八大属性。不过,当人们把目光投注到这些名声显赫的“中国20年公司”的时候,看到的事实却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身陷于成长的突围期,成长路径的惯性让这些一度十分成功而自负的公司开始陷入集体徘徊。   
四通曾是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而此时的却已经找不到“主营业务”。过去几年里,它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碰巧”拥有一个叫王志东的天才员工,并投资创建了新浪网。在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作为新浪大股东的四通电子先后15次在纳斯达克套现,共获得1。47亿美元,这成为四通最重要的盈利点。2003年12月,总裁段永基出人意料地宣布四通出资11。7亿港币收购史玉柱的“脑白金”业务,今后四通发展的两大产业是网络文化和保健品。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段永基在发布收购新闻的时候,竟直言“脑白金什么都不是”。他说,“脑白金就其技术含量来说,什么都不是。但是,就这么个东西他能卖得这么好,而且持续6年,现在还在持续增长。真的白金卖出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当大学教授出身的段永基与曾经被视为“中国青年楷模”的史先生为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商品举杯相庆的时候,全中国的消费者咬有远远地默视无言。   
广东的科龙和健力宝,无疑是过去20年里中国最优秀的家电和饮料公司,可是现在它们正身陷乱世。创业者潘宁和李经纬都已经先后离职,前者出洋做了寓公,后者躺在广州医院里待罪“双规”。通过暧昧手段得手这两家企业的顾雏军和张海显然无法掌控这两艘大船,就在这年,顾雏军突然遭遇“郎顾之争”,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年轻的张海则一改李经纬主攻城镇市场的策略,转而主打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健力宝陷入无比凶险的营销困境。在今后的一年里,顾、张将相继黯然出局,科龙、健力宝最终落得被廉价出售的悲惨下场。   
在20年公司中,青岛的海尔与北京的联想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两家,张瑞敏和柳传志是过去年里成就最大、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两位企业领袖。在很多时候,这两家企业的前途被视为中国公司成长的风向标。让人吃惊的是,在创业20年的光荣时刻到来的时候,它们好像都处在一个艰难的抉择关口。   
海尔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家企业的命运转折其实是在1997年前后,在此前的民族企业振兴浪潮中,海尔被寄予厚望。它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冲刺“世界500强”的6名“国家级种子选手”之一,张瑞敏也颇以此自许。然而,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原定的扶强战略突然转向,家电产业不再成为国家政策倾斜的重点领域,海尔的财团化扩张道路中断,“500强梦想”陡然变得艰难起来——事实上,联想、长虹等公司日后的成长路径的衍变均与此相似。一向激情四射的张瑞敏变得沉默起来。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他一直在坚定地做着两大工作,一是海尔产权的清晰化改造,二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前一项只做不说,后一项鸣鼓而进。张瑞敏认为,“在加入WTO以后,对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从海尔公布的数据看,它确实是最为积极地实施海外投资的中国家电企业。到2002年底,海尔在菲律宾、伊朗和美国等地建立了13个工厂,海外营业额达10亿美元。在国际信息公司欧睿(Euromonitor)发布的全球家电排行榜上,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海尔冰箱的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不过,它的国际化战略及实际成效,还是受到了舆论的质疑。2002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刊文《质疑海尔》。该文称,“海尔的一些海外投资并不明智,得不偿失,并且因为公司广泛进入如金融、个人电脑等产业而分散了主业注意力。此外,据说海尔因为大肆扩张而负债累累。但由于其董事会守口如瓶,从不谈及债务问题,所以具体负债情况如何,不得而知。那么赢利情况如何呢?公司说所有的部门(分公司)都是赢利的,但没有透露细节。北京的一位美国零售顾问说:海尔是个谜。”这篇报道被发行量很大的《南方周末》转载。7月,国内另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政经杂志《南风窗》刊长篇报道《六问海尔》,对海尔全球营业额的真实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合法性、产能扩张战略的风险以及海尔的企业文化等都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这是光环绕体的海尔自创建以来所受到的最严厉的舆论攻击。此后,几乎国内重要的财经媒体都刊发了对海尔颇为不利的报道,甚至还出现了以曝光海尔为主题的财经图书。对这些迎面袭来的批评风暴,出人预料的是,善思敏辩的张瑞敏无一进行辩护,保持了难堪的沉默,惟有与他相熟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在一篇随笔中为他缓颊,刘东华用一种不无解嘲的口吻说,“难道张瑞敏会比我们傻?”2004今年,刚刚从质疑迷雾中走出来的张瑞敏再遭负面新闻包围,一直以来低调运作的海尔产权改革又被郎咸平劈头盖脸地一阵痛批。张瑞敏再一次视而不见,表现出强大的隐忍力。   
12月26日,是海尔创业20周年的纪念日,公司文化部门原本拟定的构想恢宏的庆典盛会被悄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研讨会。在发言中,张瑞敏第一次对几年来的质疑给出了回应。他说,“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对海尔的质疑甚至个别的恶意中伤,就没有今天思考更加冷静、思维更加缜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可以更加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海尔,我认为这是好事。这些质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我们会更好地思索这些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片赞扬声中企业不可能很好地生存。”   
会后,心潮难平的张瑞敏决定送给自己一个礼物。自1998年起,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书法,那是他讲过的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日日端视,如同面壁。今天,他又让人买来一艘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模型,摆放在办公桌的正前方。他说,“我要一抬头就看到它。”①这一年前后的张瑞敏一直表现出深重的危机感。2005年11月,他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在评价未来的家电业动向时,他脱口而出说,“看结果就行了,真正能够在中国站住脚的是外国企业。中国所有的企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他还叹息说,“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三十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很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    
“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就在海尔召开研讨会的半个多月前,12月8日凌晨,在位于北京海淀区创业路上的联想大厦三楼圆形会议室里,整夜未眠的柳传志忧心忡忡地迸出这句话。几个小时后,联想集团在五洲大酒店发布新闻:用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全球IT业震惊。①联想与IBM的此次购并交易价格最终确定为17。5亿美元。PC:personal puter的缩写,泛指个人电脑。   
在过去的几年里,联想经历了分拆交棒、进军互联网以及回归PC的曲折历程。比海尔、科龙等“同期生”幸运的是,柳传志很有远见地早早解决了联想的产权问题,所以,他不必像张瑞敏那样两线作战。更幸运的是,柳传志还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2000年5月,在联想的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亲手将绣有“联想电脑公司”和“联想神州数码公司”的两面大旗交到了杨元庆和郭为手中。这两人是他培育了十多年的爱将。杨元庆是销售奇才,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击败众多国内外同业的战役均由他发动指挥,这是一位敏捷而又内敛,有时候还略带腼腆的年轻人。郭为则一直是联想集团的行政长才,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便出自他的创意。在柳传志的主导下,联想一分为二,杨元庆分得联想的名号和最重要的PC业务,其中包括90%的财产、80%的员工和业务收入,郭为的神州数码则分走IT服务业务。2001年4月20日,在又一次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了一块刻着四个镏金大字“联想未来”的牌匾,正式就任联想集团总裁一职。   
少帅登台,自然万象更新。在上任的第一天,杨元庆就在胸前别了一个小牌子“请叫我元庆”,清新之风吹拂联想。他迅速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三大战略转型。联想将实现营业额50%的递增,到2003年达到600亿元人民币,10年后,20%~30%的收入将来自国际市场。杨元庆宣布全面进军互联网产业,相继以3亿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的股份,出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创建大型门户网站FM365,此外还与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成立合资公司,与有“小超人”之称的香港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合作开发宽带电脑。杨元庆豪气千云地宣告,“联想将全面转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然而,这个看上去前途远大的战略很快陷入泥潭。就在FM365创办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开始狂跌,杨元庆赶上了一个凄冷的寒冬。其后几年,网络泡沫破灭,联想在互联网产业的数亿元投入全数打了水漂。投资上亿元的FM365和新东方教育在线都被迫关闭,花3亿元买回的赢时通股值缩水90%,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李泽楷合作的项目均不了了之。2004年3月,联想互联网部门实施大面积裁员,一篇由联想员工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日记体网文《联想不是我的家》被广泛传播。这篇日记写道:“今天就是面谈日。在B座一层的两个小会议室。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告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然后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然后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个人20分钟。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裁员风波”几乎把柳传志苦心经营多年的联想神话一击而碎,8月,杨元庆自降薪金一半以示自责。   
从未尝过败绩的少帅一掌大印就蒙羞惨败,这让联想的发展战略和接班人计划广受诟病,有的人甚至又将冷却多年的“柳倪之争”拿出来再做评点。在敏感的动荡时刻,柳传志顶住压力,力挺爱将,认为“杨元庆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杨元庆亦表现得十分坚强,他对记者说:“一个冬天的洗礼,让自己除掉这样的浮躁,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收获。”柳、杨反思,决定“痛做减法,全面淡出IT服务、网络、软件领域,重新聚集力量于PC。”此刻,联想PC业务也处在滑坡的危地,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30%下滑到24%。重回PC,联想必须寻找到新的出击点。这时候,IBM突然找到联想,声称愿意出售它的PC业务。过去几年,在传奇CEO郭士纳的领导下,IBM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以制造为盈利来源的PC业务成了“鸡肋”。① IBM公司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经济学人》杂志甚至认为,“IBM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年,IBM亏损高达160亿美元,面临被拆分的危险,非IT业出身的郭士纳空降出任CEO。他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同时成功地让IBM实现向服务商的转型。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盈利,股价上涨了10倍,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郭士纳成为继韦尔奇之后全美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2003年,他写作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被引入中国,成为该年度最畅销的商业书之一(该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03年,PC事业部亏损2。5亿美元。而对联想来说,购并可以一下子从全球第九大PC厂商跃升到第三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年收入规模由30亿美元膨胀到120亿美元,从而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不过,购并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此时的联想握有4亿美元的现金,用柳传志的话说,“稍有不慎就都打干净了,而且还欠了投资人的债,这是不堪设想的。”就当他为“登天”还是“下地狱”无尽踌躇的时候,杨元庆一直坚定地跟在左右。这是两个年龄刚好相差20岁、性格迥异的企业家。20年前,40岁的柳传志一无所有,刚刚开始激情创业,而此刻,40岁的杨元庆坐拥数十亿元资产,却面临人生和事业最严峻的挑战。   
尽管遭到所有股东的全票反对——这是柳传志在2007年9月才对外透露的,柳、杨最终决定不放过这次机会。联想与IBM达成的购并协议是这样的:IBM出售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台式机业务和Think系列品牌,联想支付的交易价格为17 。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美元的债务。在新闻发布会上,柳传志说,“不冒险怎么办,不冒险在中国窝在这个地方也是不行的,不突破慢慢就只有萎缩。”   
联想的购并成为本年度最后一条,也是最重大的公司新闻。国内外舆论一时沸腾,表现得十分两面。一方面,很多人振奋于联想的国际化雄心,IT观察家姜奇平评论,“联想做了一件人们期待已久的正确的事情。以市场换品牌,成为联想走向世界的中国道路。”《华尔街日报》亦认为,“收购案将使IBM成为联想的忠实客户。”另一方面,忧虑之声也不绝于耳。购并新闻公布当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联想股票先涨后跌。香港《信报》的分析认为,“主要因为券商普遍看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国内媒体的报道也很谨慎,《财经》杂志的标题是《联想豪赌》,《财经时报》的标题是《联想大跃进:游走于成功和成仁之间》。   
站在创业20周年门槛上的柳传志此时内心也同样忐忑不安。有一次,他去北京大学的MBA总裁班授课。他做课堂测试,问:“有多少人看好这次购并?”全班93个总裁同学只有3 人举手,其中两位还是来自联想集团的经理人。两年后,柳传志回想说,“我当时心里真是一凉。”不过,对于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企业家来说,他也许更愿意用历史的眼光来直面今日的风险。在购并新闻公布一周后的12月15日,联想举办20周年纪念大会。柳传志在登台演讲的一开始就把历史拉在了一起:“1985年初,我第一次参加IBM的PC代理商会议,端坐在最后一排,怀着科技人员刚刚下海的心情,紧张而兴奋,这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20年后,2004年底,我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文件上签字,感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光的注视,同样让我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事业的开始。”   
在很多人听来,还有什么语言比这段表述更能证明中国公司的进步和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