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愈放下愈快乐-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46节: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81)
一堂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魏巍的《再见了,亲人》那一课。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志愿军叔叔离朝返国时,热情的朝鲜人民与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有位叫“小金花”的小女孩,见志愿军叔叔要走,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这时,文中出现了这么一句:“小金花,不要哭了,再给我唱个捣米谣吧!”这一句,使我立刻想到我前座那位名字与“小金花”谐音的女同学,不禁窃喜。一下课,我就嘻皮笑脸冲着她嚷:“小金花,不要哭了,再给我唱个捣米谣吧!”大概是这一次,她的“利爪”在我的手背上抓出了一条长长的血痕。唉呀,流血了!我顿时怒不可遏,挥拳就打。她也不甘示弱,咬牙切齿地乱抓。我揪紧她的头发,连推带搡,逼到墙边,把她的头往墙上猛撞。就在这时,她的“救星”从天而降——班主任老师突然冲了进来。双方松手后,刚才只顾招架而顾不上哭的她,“哇”地一声,倒地就是十八滚。老师没问青红皂白,将我劈头盖脸痛斥了一顿,让我弯腰罚站,然后便去拉她、哄她
我俩从此谁也不理谁。
四年级时,我们就不在一班了。她留了级。后来,我们又在同一所初中就读,虽不是同一年级,但课余也会偶尔相遇。几年时光,我俩的变化都很大。我开始长那潇洒的胡须,她也出落成了一个动人的青春少女。每次相遇,两人目光轻轻一碰,继而又不好意思地把头扭向一边。也许那一刻,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小学时的那一幕。那段日子,我很想对她说声对不起,但始终提不起勇气来;她也可能早已默默地原谅了我,却也始终不敢露出那一丝宽容的微笑。
初中毕业后,基本上没有了她的消息。不料高考前夕,我班一位同学突然提到她,说她是他的亲戚,他在她家里玩时,她还问起过我呢。看来“不打不相识”,打过一架,记忆倒更深刻。不过,说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的内疚感就越重。我觉得,茫茫人海,你我他能够同窗共读实属难得。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同学之间如若有幸再度聚首,共话当年,那该有多么亲切,多么激动人心!可是,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我竟粗暴地伤害过一位亲爱的同学,以至于生活在一个集体里而形同陌路!这不知有多么遗憾!
我常常想,如果,当初我们都不是那么斤斤计较;如果,我们从小时候就开始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宽容,这一切的不愉快,都不会发生
真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这无疑也是快乐人生的准则啊!
02心宽,天地就宽
一位女孩,在网吧上网的时候,与旁边的另一个女孩发生口角。女孩的男友正好在场,抬手就给对方一记耳光。对方哭着跑出去,很快就把自己的男友叫来了。那女孩的男友是在社会上混的,他带来一把大砍刀,几刀就把那一对恋人砍成重伤。原本可以轻易化解的一场小小的口角,却因两位不理智的男人的加盟而酿成大祸。结果是,一方换来皮肉之苦,一方得来牢狱之灾。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六尺巷”的故事。据说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飞机在高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了一个桥洞,且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如何巧妙地穿过桥洞。答案是:给车胎放掉一部分气。
第147节: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82)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我也非常喜欢我父亲常常挂在嘴边教育我们的一句名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这无疑也是快乐人生的准则啊!
不管缘深缘浅,不管生活怎么改变,都要以一种平静而温柔的心情,去想念曾经走过你心上的朋友,并坦然地祝福他们。
03惜缘
一对少年时代的好友,一个上了名牌大学,一个高考落榜后在深圳打工。
开始两个人还常常通信,后来通信渐少,再后来就没有了联系。
很多年过去了。读大学的功成名就,成了一家企业的老总,打工的继续打工,过着艰苦异常的生活。有一天,打工的无意中得到了那位当老总的朋友的电话,兴奋地拨过去。电话接通了,但电话那边说话的语气,冰冷而陌生,令他难以接受。而且,当老总的朋友也许正忙,应酬似的客套几句,便把电话挂了。打工的从磁卡电话机上取出卡来,站在灯火辉煌的城市街头,一颗心都凉透了。失落和感慨之余,他觉得时间冲淡了一切,他们的友谊已经不复存在。他严重失衡的心里甚至生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恨。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人生在世,因为有缘,总会不断地认识一些朋友。不管是陪你的人生走一程的友人,还是一生一世的知音,都值得在心中永远地珍惜。
生活是像水一样流动着的,我们身边的许多朋友,聚过之后,又一一散去。这样的友谊,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管缘深缘浅,不管生活怎么改变,都要以一种平静而温柔的心情,去想念曾经走过你心上的朋友,并坦然地祝福他们。否则,只能使原本很美好的关于友谊的记忆,成为心灵深处无情的伤害。
给爱情留白,是一种美好的操守,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04爱情留白
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在我的任何一篇作品中诉说过我的爱情,也没有打算将任何一份爱情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公之于世,这倒不是因为在我落笔写这篇短文之前,我苦心经营的爱情均以失败告终,而没有勇气再次去啜饮那份难言的苦涩,或是作为一个过去爱情的彻底失败者,我会在读者面前显得难堪。之所以这样做,我觉得这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硬要我为自己寻找一个理由,那么,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任何一份爱情,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隐私,是我和她之间共守的一个秘密,妥善地保守这份隐私和秘密,是对她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爱情的尊重。尤其对于失败的爱情,我们更不能随意地拿来作为我们絮絮叨叨向人倾诉的话题。原因是倘若真的爱过,对于当事人而言,失败的爱情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和尊严。任何一个不庄重的行为都是对纯洁爱情的亵渎。
我无意否定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当然不会拒绝用笔去书写伟大永恒的爱情。但我乐意与大家分享的是爱的感受,而不是爱情本身。津津乐道于自己私密而在爱情面前缺乏应有的尊重的作家,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给爱情留白,是一种美好的操守,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不管对方出于什么原因欺骗了我,最后我都选择了原谅。因为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05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叫胡北,辽宁人,陕西某民办学院新闻系毕业。2002年,她在《女友》杂志社实习,读到我投过去的几篇稿子,觉得不错,便给我发来短信。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但直到2004年她大学毕业去青岛谋职,我们都未曾见面。
2005年4月的一天,她突然哭着从青岛给我打来电话,说她的一个跟她一起去青岛求职的朋友住院了,交不起医疗费,向我借1000元解燃眉之急。助人于危难之中,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我答应了。之后她又发来短信,说还要3000元,并保证从10月份开始,每月还我500元。我非常相信她,又立即给她汇去3000元。把钱汇去之前,我也想过这是否是一个骗局,毕竟我们是没有见过面的。但我又想,如果情况是真的,我就会因这个担心而使她的朋友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如果真的是个骗局,那就花钱买个教训吧。
第148节: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83)
10月份很快就到了,胡北却还没有任何还钱的音信。我想到她或许尚有难处,也就没有催她。到了年底,她还是没有还钱,连一句话都没有。刚好我急需钱用,便给她打电话,委婉地说到钱的事。她吃惊地问:“什么?不是给你打过去了吗?”我听了顿觉莫名其妙,告诉她,我没有收到她的钱。她坚持说她同学的父亲给我把钱打过来了。我立即去银行查了一下这几个月的入账记录,根本就没有这么一笔钱打过来。于是,我怀疑自己被骗了,便继续给她打电话。她仍然坚持说她同学的爸爸已经还钱了,她不相信她同学和她同学的爸爸欺骗她。她甚至流露出我收到了还款不认账的言外之意。这可把我扯恼火了,没想到这世上还真有这么无赖之人。我言辞激烈地说了她一顿,她又哭了,表示不管她同学的爸爸还没还,她都自认倒霉,会慢慢地把钱还给我。我再一次相信了她。但之后她要么关机,要么不接我电话。再后来,我的手机丢失,没有了她的电话号码,再也联系不上她了。直到现在,两年过去了,我也没见她还给我一分钱。
因为这件事,那段时间,我心里难受得很。总觉得别人用无耻的手段亵渎了我的善良和爱心。本来不想告诉任何人,但还是跟我的朋友肖中南说了。他笑着问我:“你当初借钱给她,有没有想过会借丢呢?”我说:“当然想过。”他说:“既然想过,但你还是借给了她,说明你并不在乎这个钱还不还。现在她不还了,你又何必难受呢?”我说我最痛心的是,自己做了好事,别人却用“诬蔑”来感谢我。他又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年,他屋后的山上起火了,他跑上去扑火,结果那一片山林的主人却硬说是他放的火。这个让我听了哭笑不得的故事,立刻平和了我的心态。的确,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讲不清道理的,除了选择忽略,此外毫无办法。丢钱了,本来就是一个损失。如果再让丢钱这件事影响到自己的心情,那就是双倍的损失了。
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原因欺骗了我,最后我都选择了原谅。因为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个弯腰的姿势,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无声胜有声,唤醒心中的春天。
06弯腰的姿势
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的我,因为创办文学社,与同学一同去拜访德高望重的戴海老师。戴海老师是学校的党委副书记,但在我们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叫他书记的,都亲切地称他为“戴海老师”。戴海老师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送给他的这个平民化的称呼,总是笑眯眯地答应着,声音像春风一样轻柔。电话预约后,正在忙于《秋林拾叶》一书写作的戴海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的拜访。告别之际,他送到门外,朝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戴海老师的这一鞠躬,确实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也令我们感动至深,至今难忘。
一个弯腰的姿势,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长者风范。
有位记者,采访吉首大学图书馆馆长郑英杰教授。采访完毕,尚有腿疾在身的郑馆长坚持把记者送出图书馆的大门。临出门前,记者注意到,馆长突然停下来,吃力地弯下腰去。原来,郑馆长发现,干净宽敞的图书馆大厅地面上,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了一团纸屑。他弯腰把纸屑拾起,轻轻放进垃圾箱里。馆长捡纸屑的一连串动作,有点迟缓,但在记者的眼中,很美、很潇洒。
一个弯腰的姿势,是美德划出的一道优雅的弧线。
在学校,我上体育生的专业课。上午的上课时间是八点,学生们也许是起得晚的缘故,总喜欢手里拿着早点,边吃边匆匆地往上课的运动场上赶。那天,照例是我给他们上专业课,集合时,我发现一些学生随手把装早点的塑料袋塑料杯扔在旁边的空地上。注意环保、不乱扔垃圾是一个大学生理应具备的个人修养,我完全可以把他们严厉地批评一顿,再责令他们把地上的垃圾一一收拾干净,但我没有这样做。集合完毕,我让全体学生“稍息”站立。在他们的默默注视下,我弯腰把他们扔在地上的塑料袋和塑料杯一一拾起,送进旁边的垃圾箱,然后才开始上课。这堂课,我发现他们注视我的目光,饱含着赞赏和敬意。以后再上课时,类似的情况销声匿迹。
欢迎访问HQDOOR。
第149节: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84)
一个弯腰的姿势,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无声胜有声,唤醒心中的春天。
“预习”死亡,就是提示自己,我们终将老去,一切终将过去,要学会爱和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看淡一些东西。
07“预习”死亡
人对死亡的恐惧大抵是与生俱来的,而死亡就像人的影子,必将伴随短暂人生的全过程。
我对死亡的有意识的恐惧,最早发生在六岁左右,在这之前,我虽然也怕黑,怕鬼,怕传说中的红毛野人,但也许是因为无知者无畏吧,由于不知道真正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们这帮小孩子,远远近近的丧事都爱去看个热闹,村里村外一有老人过世,我们就大声地叫着嚷着去捡鞭炮,吃“崩饭”,高兴得跟赶喜事儿没什么两样。晚上看道士给死者做“道场”,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子夜时分就能吃到一顿香喷喷的“半夜饭”,实在有意思极了。做完几天几夜的“道场”后,就是送葬。响铳开路,鼓乐齐鸣,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好不壮观!我们总会不知疲倦地跟在那长长的送葬队伍后面,一直跟到坟场,直到看完棺材入土,才肯心满意足地回家。看多了这些,我们便也学着玩一些送葬的游戏,“死者”一般是一只死老鼠,或者是一只死蛤蟆。男孩子有的抬“棺材”,有的用瓦片做“八排锣鼓”敲敲打打,女孩子则一律哭哭啼啼,扮得跟真的一样。但大概是过了六岁,突然有一天,我就明白了死并不是像妈妈说的那样“睡着了”,而是永远地与这个世界告别,埋进土里腐烂了,从此,这个世界上就不再有这个人了,于是,我开始非常非常地害怕死亡。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在大我几岁的堂兄“毛佗哥哥”家睡,因为他母亲很节俭,怕费煤油,我们一上床就得把灯盏吹熄。那是一个漆黑漆黑的夜晚,我莫名其妙地想到,人长大后就会变老,变老了就会死,死了就再也没有亲人没有伙伴了,只能一个人孤伶伶地躺在那墨黑墨黑的棺材里,一点一点地腐烂掉想着想着,又害怕又难受,不由得伤心地哭了,泪水打湿了枕头。可我又不敢把睡得正香的“毛佗哥哥”叫醒,告诉他我为什么哭,我怕他笑我胆小,笑我懦弱。后来长大了点儿,上学了,大抵是因为好玩,又把死这件事给忘掉了。
十年后,我又亲身经历了一次真实的死亡体验,早已忘掉“死亡”的我,着着实实吓了一大跳。那时我在县城的补习学校复读,有一次感冒发烧,一个人去小诊所打吊针,医生为了多赚钱,置我的生死于不顾,在一瓶生理盐水里兑了十二支青霉素,结果出现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口干舌燥,浑身冒汗,心跳迅速加快。我慌了,连忙招呼护士小姐把医生叫来,医生不慌不忙地让护士小姐给我打了“解药”。打完“解药”后,护士小姐又给我倒来开水,要我多喝几杯,喝完了坐在那里不动,等没事了再走。这种激烈的过敏反应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情况基本稳定下来后,我还是不敢走,生怕死神退到半路上又折回来把我掳了去。直到黄昏时分,我才无力地走出诊所,独自来到波涛翻滚的资江边,静静地坐到天黑。我第一次懂得,活着很难很难,死却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曾经神秘的死便越来越司空见惯了,特别是高中和大学几位同学的非正常死亡,更让我感到死亡的不可预兆和如影相随。而在我老家,我所生活的那个村庄,人类的新陈代谢更是在我的眼皮底下如此清晰地发生着。我每年回去一两次,每次回去都会发现,又少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当妈妈告诉我,某某爷爷、某某奶奶、某某伯伯、某某婶娘“老了”时,我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感到震惊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地般的平静。能有什么理由不平静呢?对于每个人,死都是迟早的事,生命,都是从无处来,向无处去,完成一个注定的轮回罢了。因此,生命之旅,其实就是死亡之旅;死亡之旅,其实就是回家之旅。是的,回家,死就是这么简单。
第150节: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85)
曾经在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一书里,读到过一篇关于死亡的文章,题目叫《死是美丽的》。突然发现,自古以来令人恐惧、令人断肠、令人望而生畏的死,原来也可以这样温馨而美好。而在史铁生的笔下,死便成了生的一种默契:“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在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着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面对死亡能有此等从容,也就活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在他们那里,死不是生的终结,而是生的另一种延续。国学大师文怀沙更绝,他干脆把人生比做住了一回旅馆,吃饱了,喝足了,便可心满意足,笑而归去。何等豁达,何等超然!
人对死亡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对生活的态度。从恐惧死亡,到接受死亡,再到平静地面对死亡,这一过程便是生命和思想走向成熟的渐进过程。一个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的人,是绝对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活中一切的,包括深深的坎坷,包括巨大的厄运,包括一切误解、一切冲突、一切纷争因此,我常常想,如果我们都从很年轻的时候便开始“预习”死亡,我们一定会少很多困惑和苦闷,多很多快乐和坦然,一定会少很多冲突和纷争,多很多关爱和宽容。“预习”死亡,就是提示自己,我们终将老去,一切终将过去,要学会爱和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看淡一些东西。我坚信,在人生大限来临的时刻,也是人生最圣洁最接近完美的时刻。假使人们都能提前以终老时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生命将会演绎得多么宁静,多么和谐,多么美丽!
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08狭隘与偏见
狭隘的思想,产生偏见。
偏见危害无穷,小到影响个人命运,大到阻碍社会发展。
伽罗毕,杰出的数学家,因为他的理论太超前,论文曾经多次被退回。21岁的他在决斗中身亡,作为“异端”,生前始终未被承认。
迈耳,第一个发现能量守恒的人,因为到处是偏见,得不到人们的理解而发疯。
亚·鲍耶,第一个写出非欧几何学著作的人,连他的数学家父亲都强烈反对这种怪论,最后离家出走,不知所终。
人类历史上,因为偏见而造成的悲剧,不胜枚举。
现实生活中,偏见也像一个幽灵,无处不在。
某人曾经做过小偷,人们看他的儿子也像一个贼,这就是偏见。
某学生成绩一向很差,突然考了个第一,大家都不相信他有这水平,这也是偏见。
某女士没有文凭,但长得漂亮,她不提升没人说,一提升就会有很多风言风语,这也是偏见。
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
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
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生,真的少不了那一份牵手的美丽啊!
09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上大学时,来自贫困农村的贫困家庭的我,发生“经济危机”是常有的事。
一天上午,收发室的黑板上终于出现了我的名字。领到汇款单一看,竟是在广东打工的永新兄寄来的一百元,心湖便渐渐地荡开了涟漪
我与永新兄同一年进初中,但开始不在一班,并不相识。初二那年,我因眼病休学,复学后进入下一届就读;他呢,则由于成绩的原因,从上一年级降下来复读。这一次,命运把我俩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他讨厌学习,抽烟、懒散,成绩依旧拖尾巴。我勤奋些,成绩也好些,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但我俩都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便有了共同语言。两颗年少的心,很快就紧密地靠拢了。
我俩的个子是很不相称的,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可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一有机会我们便聚在一起,谈武术,谈那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神秘话题。当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