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作就是生意-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序
 
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人在职场当中的困境、烦恼——无论你是打工的还是做老板的,都源于一个极为简单的原因:你和别人的期望有冲突。或者是方向上的冲突,或者是数量上的冲突。
第二,解决期望冲突的简单办法,就是和对方去谈生意,做交易。尽量和对方达成共识而成交,不行的话,就说再见,选择不做。不过,最好的办法是评估你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如何,是不是很容易卖得出去。
如果你对这两条理解得非常透彻,就不必读这本书了。
不过,假如你对这两条已经理解得非常透彻了,你早就成了精,也不可能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起来翻。
其实,即便你现在觉得自己的职业状态很理想,也未必能确保你总是快乐开心。今天的开心快乐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多数情况下你并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很可能是瞎开心傻快乐,会遭受到突然打击。那是因为你可能被职场的种种潜规则蒙蔽了双眼。
所以,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工作就是生意,职场只是生意而已——这是职场当中的真正规则。
本书为你剖析的是职场真规则,厚脸皮黑心肠的潜规则玩不过和谐理性的真规则。
在本书当中有大量的真实案例,请你留意“老孙拆招”(老孙就是作者本人)的文字,那些分析将会给你提供一些你可能没有想过的角度。
我特别感谢邓晓燕、黎婧敏、高清敏、陈斌、李平、张页维、姜继玲、梅鑫、张烈、施宇等现在和以前的同事为我提供案例;感谢季云忠帮忙从很多张我在电视台做嘉宾和主持人的DVD盘上截下图片;感谢我的助手孙佳琪做的很多繁琐细致的工作,尤其感谢我们聪明美丽的美编佘文为本书设计的封面!
孙虹钢2006年3月8日 
 




回目录
下一页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在职场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足够“值得”的回报,这其实就是利益的交易。但人和人的利益要求是不相同的,这就会有差异、矛盾、冲突。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打算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可能成为“受害者”。
期望博弈,是职场人际关系的常态。
干活、挣钱、消费,工作就是这样,本该非常开心,可我们经常为工作烦恼,甚至是相当苦恼。
做生意、办企业,给员工发薪,得到自己该得的那份,本该特受尊重,可著名富豪严介和讲:在中国,富豪都是弱势群体……
有数据说,中国每年有200多万人有自杀倾向。跳楼的人当中,既有讨薪的民工,也有合资企业总经理,还有民企老板、政府官员。可见,生存于职场当中的人,很多经常是相当不开心的。原因何在?
你是打工的,你是不是觉得老板总是太黑心?
你经常会过度兴奋吗?被老板的一句漂亮话打动,但拼命做了半天,才发现,其实老板只是说说漂亮话而已。
你经常会郁闷吗?因为你努力提出的建议得不到老板的赏识。
你经常会觉得过度思虑吗?不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两难情境。
你会对突如其来的裁员和好朋友离职感到震惊吗?
你是老板,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员工不忠不义?你花很多心思培训他、给了他你能给的最好待遇,但另外有人出高价挖他,或者只是你稍微批评了他几句,他就甩手而去,根本不管你和你的企业会怎样。
在职场上,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吃亏、委屈?“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以为他怎么也应该……他应该这样对待我吗?”你是这样想的吧,告诉你,你的老板、同事等等那些你抱怨的人,他们也是这样想你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职场伤心只有一个理由
 
——不同的期望值
投资回报不清楚引发李晓娟的郁闷
李晓娟是一家外企公司的文员,她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经常让来接她的男朋友在公司楼下等很久。男朋友说她很投入也很辛苦,认为领导应该给她加薪水了,晓娟虽然觉得加不加薪不是很重要,但领导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努力呢,男友讲的也很有道理。
晓娟看到一些职场指南之类的文章说,向领导提加薪的请求,最好是去问问领导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以暗示领导。晓娟照做,可领导在表扬了她的工作态度不错之外,还说晓娟的工作效率不够高,应该改进,根本没有加薪的意思。
晓娟觉得十分委屈,她赌气地对领导说:“您要是觉得我这样做还不够好,那我辞职好了。”没想到,领导当即表示:“那好吧,你明天去人事部门办手续吧。”
晓娟回到家大哭一场。她很郁闷,说“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可领导太没人性了,不加薪就不加薪吧,怎么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呢……”
晓娟的男朋友比较笨,他提的不合时宜的建议,害晓娟丢了工作。
晓娟男友的期望是:晓娟的工作时间超出了正常时间,多辛苦,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加薪是很简单也很实惠的办法。
晓娟的期望是:我工作很努力,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至于现在给不给加薪水,不很重要,当然如果领导能给加薪更好。
晓娟领导的期望是:晓娟的工作态度符合要求,但工作的效率还应该再提高。毕竟,天天加班,也是在使用公司的资源。如果晓娟能保持这样的态度并且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升职和加薪当然都不是问题。因为,薪水是公司为员工的工作结果支付的报酬,不是用来买员工的工作态度的。那么,晓娟现在就来要求增加薪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她还用辞职相要挟,说明这个员工的心态有问题。这样的人,她自己不想走,公司还要让她走呢!
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人的期望不同。站在不同立场,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很正常,但他们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结果就是晓娟丢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还要花时间去重新找,而且要编一套话来解释自己的离职原因。至于公司呢,还要重新再培训一个熟练员工。
让咱们来假设另外一种情形:晓娟不是因为想着要求加薪去找领导,而是真心实意地找领导请教,问问领导对自己哪些地方还不够满意。那么,结果会是这样:领导对晓娟的表扬,晓娟觉得很开心;领导认为晓娟还需要提高的地方,会教给晓娟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之类的办法,对晓娟提升工作能力有帮助。同时,领导会认为晓娟是个谦虚、愿意学习的员工,很可能今后对晓娟更重视几分。
就是说,假如晓娟不是因为期望加薪去找领导,而是因为期望得到帮助去找领导,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得不到晋升张宾何去何从
张宾是某传媒集团一本管理类月刊的副总编,期刊经营情况一般。张宾工作勤勉并且在实际上主管全面工作,只是一直没有被扶正。前些天,挂名但一直不真正管事的总编辑退休,张宾以为该轮到自己了,谁知集团又派来个总编辑。新总编是集团董事长的亲戚,能力、口碑都一般,在集团里做过好几个职位,都因没什么业绩而离开,赋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新总编来了之后,很积极,什么事都插手,对编辑部什么都不满意,要改革,但提出的措施基本不靠谱,结果也不理想,他就埋怨是下属执行的问题。
张宾和其他编辑都非常气恼,和新总编的关系日益紧张。张宾借病在家歇了一周,新总编打了几次手机,张宾一概不接。结果,当期杂志出刊时间晚了五天。集团过问时,新总编却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上班后,新总编根本不和张宾提延误出刊和张宾不接电话的事。张宾心里倒有些嘀咕,不知道新总编到底在想什么,同时自己也琢磨:在这里继续做吧,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上升可能;离开呢,几年辛苦不就成了他人的功劳?
张宾用耽误出刊来耍的小聪明,很可能让集团董事长对他从此失去信任与期待。
张宾的期望比较简单:个人有没有机会现在就上升,自己做的事是否得到集团更多承认。他一定没有很好地想过,集团董事长为什么派个能力差的亲属来做总编辑呢?
第一,说明这本期刊当前对集团的业绩贡献不重要。如果刊能做得更好,董事长的亲戚和张宾都有功劳,也就都有再重用的机会。做得一般也无所谓,目前的状况集团可以接受。
第二,在集团内部,只有业绩贡献多的部门才有更好的上升空间。不就地提拔张宾,还有可能通过调动让张宾去重要部门展示能力,从而获得继续上升的机会;如果就地给张宾提升到正职,张宾以后在集团就很难发展了。
第三,认为张宾目前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还不错,借机再考察考察张宾,看是不是块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料。
张宾的做法,显然会令董事长失望。
那位新总编的期望是:虽说自己是董事长的亲戚,但也希望能做出一些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董事长给自己这个不很重要的部门来做,就是为自己做各种“试验”交学费,如果找到成功的路子,对自己、对董事长都是好事。他其实是希望张宾帮助自己一把的。他之所以把延误出刊的责任承担下来,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个责任不大;第二,他现在还要依靠张宾,不能就此翻脸;第三,他不想集团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掌控局面,离了张宾就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新总编必然要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所以,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张宾在这家集团内的上升空间恐怕就此封死了。
对于张宾来说,在集团里获得上升,最终是要靠业绩来证明的。他在一个不很重要的部门也还没有作出特殊的业绩贡献,集团现在怎么可能重用和提拔他呢?其实,以新总编的特殊身份,肯定会带来集团的一些支持和资源,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也许有机会把这本期刊做好,那么,张宾的职业生涯将会打开一个新的空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不同的期望值导致王老板黔驴技穷
 
王老板觉得很累,他每天要跑业务、抓单子,自己成为公司创效益最多的人。员工则坐在舒适的办公室,把公司当网吧,上班事也不多,每月照常领工资奖金,但员工还是不满足,工作懒散或频频跳槽。王老板决心变革,可他实在想不通,无论是奖是罚,对扭转员工的工作态度帮助不大,员工士气依然不高。王老板觉得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其实类似的故事一直都有。曹操当年对关羽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待遇不可谓不优厚,关羽还是没有留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了曹操六将。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关羽认为桃园结拜的情义更重要。
王老板的期望是:我自己做事玩命,也希望员工同样卖命。
王老板的员工的期望是:公司是你的,我是给你打工,你又给不了很多钱,我为什么要卖命?更重要的是,你现在是个小公司,我在你这里做,对我自己的名声增长帮助不大,如果钱不多,干得还多,就太不划算了。也因为你是小公司,就算被你开掉,对我今后找工作也不会有什么名声上的损失。
王老板最大的问题,就是期望员工用和他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公司,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一样。这可能吗?网上曾经流传一则帖子,题目是“××不是我的家”,无论大公司、小公司,哪个都不可能是员工的家。
其实,对于小公司来说,老板亲自抓单子、做业务,是正常现象。而这个阶段能吸引来的员工,多半也是短期心态的。王老板比较适合的策略,要么请家里人来帮忙,要么就是找些短期工,等公司业务发展起来,有了一定规模,再考虑什么管理之类的事。
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不需要规范化管理,别去听那些所谓专家胡勒勒。
你是否注意到一个事实:当你感觉委屈的时候,总觉得是别人在伤害你,你的老板黑心,你的同事和下属自私……其实,从上面三个案例来分析,所有当事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简单的错误:他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愿望出发,并且认为别人也当然和他们是同样的想法。
其实,人和人的想法是永远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在职场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足够“值得”的回报,这其实就是利益的交易。但人和人的利益要求是不相同的,这就会有差异、矛盾、冲突,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打算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可能成为“受害者”。
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有太多、太高、太快的期望,所以才产生了太多的郁闷的人,严重的就是那些名牌高校里跳楼的博士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努力了并不一定就会快乐
 
想走又觉得不甘心
我努力工作,自觉地加班,得不到应该的升职加薪,想走又觉得“不甘心”。
你老板和你清清楚楚地说过,加班多久就给你升职加薪了吗?如果他没说过,你凭什么认为他应该给你升职加薪呢?
你所认为的“应该”,是谁告诉你的?是哪里的道理?是所有人都肯定承认的道理吗?
想要得到足够的信任
为民营企业、家族企业打工,感觉总是得不到足够的信任。
多大的信任是“足够”的?
如果你家的保姆要求你把你家所有银行卡和密码都交给她来管理,你会同意吗?
你的期望可能是:这个事交给我,老板就应该完全信任、完全授权,一切都由我来处理,老板不应该再干涉。
你老板的期望是:我希望经理人在我能允许和掌控的范围内,按照我的要求工作。毕竟,企业是我的,最终的结果要由我来负责,如果企业经营出问题,是我承担一切而不是你们这些经理人。
所以,适度的而不是充分的授权,以及明明白白的监督,才是好的老板和经理人的关系。
如果你因为没有被“足够信任”而感觉受伤害,那么,你的思维方式一定是错位了!
为家族企业打工,很多经理人非常希望获得空间、授权,领导最好完全信任,完全不管。一管就生气,就觉得不被信任等等。其实,生意是理性、对等的交易。信任是基础,但信任需要基于外部的监督和制度保障,没有监督就没有信任。
为什么我不快乐
为什么工作让我不快乐?职业让我不快乐?老板让我不快乐?同事让我不快乐?
为什么要“别人”让你快乐呢?
如果是别人“让”你快乐,那么这个“别人”可能要给你痛苦。他们让你不快乐,很可能就是你让他们不快乐。如果你可以改变外部环境,就去改变,要么,就改变你自己的内心环境——心境。改变自己的状态、心境、心情,很容易。
所有职场困境都产生于同一个简单的原因:
我们只是用我们自己的期望去衡量别人——老板、同事、下属,总认为别人应该和我们的想法一致,事事都让我自己挺合适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自己就觉得不平衡了,要么郁闷,要么生气,要么恼羞成怒。
期望博弈,是职场人际关系的常态。
你今天获得了升职加薪,说明老板期望你明天能创造更多价值,不是老板在奖励你昨天的贡献。
你曾经风光,现在成为落魄经理人、出局倒霉蛋等等,说明你现在已经达不到老板期望了,你千万别指望老板总是用以往的态度来对待你。
焦虑、压抑、恐惧、困惑、迷惘、停滞、衰竭、亚健康、烦躁、失落、不安、迷失、崩溃……这是经常听到的职场“关键词”,都因为心态的不平衡,其实都源于期望博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职场赢家的秘诀
 
当前最强烈的职场期望是:通过简单方法快速获得成功。
在职场想获得成功,或者说想成为职场赢家,惟一的关键因素是:找到被别人认可的方式!
怀才不遇,是懦夫和笨蛋的自慰行为而已!
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无论是自己的职业状态,还是和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一种和谐、理性、平衡的状态。
当前最强烈的职场期望是:通过简单方法快速获得成功。这样的想法完全没有错,不像某些流行的励志观点所说,一定要吃苦、专注、耐得住寂寞之类。
“总部基地”是北京一个著名商业地产项目,老板叫许卫平。他第一次创业是做中南牌抽油烟机和小家电,都曾经是名牌。我和他一起上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节目做嘉宾时,许卫平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坚持。我就说,许先生的这个观点要纠正,坚持是促进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坚持是不一定成功的。请问大家,你有内急的时候,能坚持吗?
我们不妨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几位著名的职场成功人士的秘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掌握职场秘诀成为职场大赢家
 
中国富豪之一黄光裕,是因为“胆大”成功的吗
很多人认为,国美电器、鹏润地产老板黄光裕身上有股子“老大”的劲头,敢于下注豪赌。黄光裕17岁坐火车来北京的时候,身上只揣了3000元钱。很多人第一次从北京站走出来的时候都觉得恐惧,面对那么宽的街道和那些气势不凡的建筑,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黄光裕不同,他下火车后,在北京站周围溜达了一圈,感觉无比兴奋。黄光裕想:北京人太多了,这么多人,哪怕我从每个人身上挣一块钱,我得挣多少钱啊!
干什么呢?当时的黄光裕要技术没技术,要钱没钱,经过一番琢磨,他想到,既然北京人多,总得要穿衣服,衣服有毛病了、破了,总得补,于是就开了一家裁缝店。黄光裕在北京开始的第一个生意是和他哥哥一起开裁缝店。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迅速进入家庭。黄光裕利用他在广东的进货渠道,在北京开起了电器商店。他选择北京市民习惯看的《北京晚报》,包下价格最便宜的中缝广告,每次都用来刊登各种电器的牌子、型号和价格,给人特别全、特别实在的感觉,结果,生意越做越大,进而又利用零售行业现金流的便利投身地产,终于有了今天100多亿的身家。
在北京开过裁缝店的人很多,在北京经营电器、开发地产的人也很多,黄光裕的买卖始终给人一种印象:东西好,还便宜,从他那里买东西,不吃亏甚至还有点赚的感觉。
始终让顾客觉得合适,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得到顾客的支持。其实这才是黄光裕成功的真正关键因素。
李开复是因为“追随我心”成功的吗
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引起了一次人事地震,导致微软起诉Google。虽说官司最终和解,但两家世界上有名的公司为了一个员工打官司,毕竟还是够刺激。
李开复给人的印象是儒雅、坦诚和智慧,中国的大学生们非常崇拜他。李开复曾说过微软是他最后一个东家,他在微软5年,跳槽走的时候,又解释说是要“追随我心”。
从经历看,李开复从小就很有个性,或者说是叛逆,幼儿园没上完,就要上小学,家长不同意,他就天天闹,最后还是让他上了学。20世纪70年代,李开复在美国读法律,毕业以后很可能成为大律师,在美国做律师都是很有钱的,社会地位也高,可是他半途放弃,说要学新鲜的,于是,学了计算机。那时计算机行业远没有现在这么火,可他还是“冒险”学了计算机。
在李开复的职业生涯里,都是在一个地方干三五年,就跳槽到别处。他经历过很多著名公司,可以说很顺利地走到今天的位置。不过,虽然李开复经常会“追随我心”,有个性,但并不“个涩”。李开复性格比较腼腆,但他非常清楚,在企业里面,得到关键人物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就用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请人吃饭,向人请教。在公司里面,大家吃午饭都很随便,李开复就专门去请本部门、其他部门的重要人物共进午餐,今天请这个吃,明天请那个吃,还总向人家请教,并请人家介绍下一位一起吃午饭的人。这样,几个月的时间,李开复就成为公司里面所有关键人物都很喜欢的人。
Google请李开复,其实主要看中他对青年大学生们的魅力。因为Google是靠计算机技术立足的公司,中国学生又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机天才最多的国家,请到李开复,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和魅力招聘到最棒的人才。事实上,李开复到Google上任之后,首先做的事就是招聘大学生。
追随我心,可以,但前提是:得到雇主(老板)的认可和支持。
这才是李开复成功的关键。
超女们是因为唱歌水平高成功的吗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爆一时,几乎一夜之间就制造出了李宇春、张靓颖等超级明星。超女的模式很简单,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来唱,评委通过就可以一步步晋级,最后的对决赛,是通过观众的短信投票选出最终的冠军。所以,当李宇春成为第一名之后,媒体都称之为“平民英雄”,和一般由专业评委选出来的有所区别。
那么,李宇春等是因为唱歌水平的确出类拔萃才成功的吗?
李宇春算得上是在职场上突然蹿红的典型。她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唱歌的基本功肯定没问题。但李的成功,是因为唱歌唱得好?长得漂亮?性感?都不是。唱歌比她好的人多的是,比她漂亮和性感的人也有的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