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作就是生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很多人分析说,李宇春成功是靠了另类、反叛、颠覆等,让习惯了其他口味的观众有新鲜感。这个理由是表面的,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李宇春等“超女”们,是通过一家强势媒体的全新包装,用一个特殊的节目强力推出的。
表面上看,是观众的短信投票决定谁胜出,其实,观众是被主办者设计的游戏吸引了,他们投票的对象,不是自己家的闺女,邻居、朋友的孩子,而只是在电视上秀的那几个选手。所以说,重要的不是观众把票投给了谁,而是观众只能把票投给这些人当中的“谁”。那么,成为这个“谁”,才是成功的关键。
像李宇春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找出百八十万没问题,李宇春爆红,是因为有一个精英团队帮她打造,让她成为了这个“谁”当中的一员。
神六上天是因为航天员个人素质好成功的吗
航天员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的个人素质非常高,接受了各种严格的考验,才能够去跟神六上天。但他们成为英雄完全是靠个人努力吗?当然不是。神六上天有七大系统,航天员是其中一个系统,是七大系统统一、协调,共同完成了神六上天的任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诸葛亮是因为学识成功的吗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确实是精英人才。但是,请注意:
第一,有很多专业人士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如果是诸葛亮自己去找刘备毛遂自荐,刘备会那么相信他吗?
第二,刘备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见到诸葛亮。通常情况下,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多得到的东西,才越值得珍惜,对不对?
第三,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靠曹操、孙权,而专门等着当时实力最弱的刘备来请呢?假设诸葛亮是去了人才济济的曹操那里,或者去做了周瑜的部下(诸葛亮如果去孙权那里,肯定不会坐到比孙权亲信周瑜更高的位置),还能显出他来吗?
在职场当中,我的能力重要还是与老板的关系重要
如果你的老板根本不认可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有机会去施展吗?
在职场想获得成功,或者说想成为职场赢家,惟一的关键因素是:找到被别人认可的方式!
美国总统很牛吧,那也是选民选出来的。
怀才不遇,是懦夫和笨蛋的自慰行为而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职场赢家的三个标准
 
盛大网络总裁、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唐骏,被称作中国的打工皇帝,他有一次和我在MSN上聊天时说,他现在的状态是非常的平衡,他任何时候离开盛大都不会觉得心理不平衡,而盛大离开他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唐骏认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无论是自己的职业状态,还是和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一种和谐、理性、平衡的状态。
你可能很难像唐骏那样通过打工拥有数亿的身家,但像他一样做到“平衡”并不难。
很多职业顾问和励志作品告诉你,要想在职场上赢,就要不断地努力、付出、追求,结果呢,可能是你的付出得到结果,更可能是你的付出没有得到你希望的结果。而你感觉最成功、最开心的状态,是你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平衡的状态。
其实,职场成功,成为职场赢家,就是达到职业期望的动态平衡。具体说,有3个标准:
自我平衡
自己的期望值和自己的投入,感觉平衡,就是说,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比较划算。如果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会觉得自己比较吃亏。人觉得什么事吃亏的话,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发泄出来,可能给自己或者其他人造成影响;如果没怎么付出就赶上了天上掉馅饼的事,说实话,心里多少还有点惴惴不安。你看很多发了大财的人都热衷于求佛问道,难道不是因为对自己的突然成功有点不安吗?
与企业平衡
自己在一个企业里面的期望及投入,和企业对你的期望及投入,做到平衡,就是说,老板觉得给你现在的待遇,比较划算。老板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很会评估自己的投入产出。如果他们觉得你贡献的价值很高而他们付给你的薪水很低,他们会担心你被别人挖走,所以会主动想办法来补偿你,如果他们不明白,你可以想办法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觉得现在付给你的待遇超过你实际贡献的价值,他们会觉得不平衡,可能要想办法,要么“激励”你做得更好、更多,要么降低你的待遇,要么请你走人。
所以,要在职场成功,最好是每天早晨都问问自己:我今天、现在,给老板的价值,让老板觉得划算吗?
与社会平衡
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在社会上、圈子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些构成了个人职业品牌、影响。那么,你的圈子——社会上的那些支持者,是否觉得他们对你的支持得到了回报?
有句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是说,一个人越是成功,越是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来。不能说风光你占尽,该你出头的时候你缩回去。
我们看到有些著名人士动辄对媒体大发淫威,以为自己有名就好生了得,结果呢,最终因为招致公众讨厌而败落。而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职场赢家都是靠企业内外的大量支持者和支持系统才成功的,如果你失去了这些支持,你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让你的支持者、支持系统,你的“圈子”感觉平衡,也同样重要。
一个能够自我感觉平衡、让老板感觉平衡、让圈子感觉平衡的人,自然是职场成功者。换句话说,就是成为职场当中的“主流”。你能够被职场的主流人群认可,成为主流团队的一员并且最好是主流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你就是职场赢家。
所以说,追求职场成功,现实的思路,不是期望成为第二个黄光裕、李开复、李宇春,而是努力成为职场主流的一员,然后在其中经营自己,争取更大的成功。有些成功学专家喜欢用一些超级成功人物的故事来诱惑你,让你亦步亦趋地模仿那些人,我认为这属于毁人行为。因为,只模仿而不明白那些人成功的内在原因,是没有用的。如前面所分析,成为职场赢家,关键在于得到别人的支持,被别人认可,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瞎猫碰死耗子。
老板、同事、下属……都是你的职业支持体系的一部分。你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琢磨如何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所用?然后,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什么小赵获得提升
小赵和小张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3年后,小赵提升到了高级经理的位置,小张还在做助理,小张心里很是不服气。老板知道了小张的心思,把小赵和小张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了他俩一个任务:去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了解西红柿的行情。小张把了解到的各种西红柿的牌价都抄了回来,而小赵不仅了解到西红柿的牌价,还摸清楚了这个市场的西红柿都来自哪些产地,产地价格如何,供货的周期价格如何等等。面对两份工作汇报,小张似乎明白了什么。
能达到老板的要求,你是称职的员工;能比老板的要求多做一些,你是有成长潜力的员工;如果你总是能贡献比老板的期望多一点的价值,你一定会获得提升。
比老板的期望多做一点,能够帮助老板成功得更快、收获更多,你也会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
记住,我们自己的职场成功,都是别人给我们的回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职场就是生意场
 
只有生意伙伴关系,才是真正理性、和谐的职场关系!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只是简简单单的交易关系。
真正的职业精神,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
职场是生意场,也即市场,品牌才是最最要紧的,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给员工做职业规划,或者是职业生涯设计。
按照一位职业顾问朋友的说法,这样可以表示出企业对员工的真正关心和深度关心。而员工感受到这样的关心之后,就能够激发出更大的热情,更加敬业。
但你会相信吗?企业说对员工的未来负责,你要不要感动?哪怕老板确实出于真诚这样表示,也根本不要相信,这种承诺肯定是虚的。因为,第一,企业的生存年龄通常不会长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企业生存超过30年的不到10%,而我们的职业生涯至少40年。就算企业想为你负责,也未必能做到;第二,就算企业没有那么快倒闭,他们的期望也经常被投资人和市场左右而发生变化;第三,在交易型人际关系时代,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你自己的当前和长远利益负责。
所以,听到有人说对你的未来负责,你最好想,要么是自欺,要么是欺人。爱情当中的类似承诺都未必可靠,何况职场。
另一方面,有哪位老板说自己对员工表示“亲切”的关心,不是出于想让员工更卖力干活的目的?其实,老板的真实目的是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目的很好!理性、和谐、坦率地表达出来,所有人都能够坦然接受。
我一向认为,企业所做的一切对员工表示关怀、关切、关爱的动作,都是作秀,也都应该是有清晰、明确目的的作秀。如果不是,那么老板的精神一定出了问题。毕竟企业最根本的属性是营利机构,如果不是为了给投资人包括自己回报,去做企业、去企业打工干什么?用所有的动作去实现营利目的,是企业老板、员工的“正宗”和正经目的,很纯正,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
营利——通过经营企业和经营自己,来实现利益,这就是职场当中一切人、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
我们应该对自己、对老板、对下属、对同事都坦率地承认我们的目的,这样大家就可以心平气和地用理性心态来对待工作和职业。其实,真正的职业精神,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
反过来,员工要对企业的未来负责吗?
要。
因为,企业的发展和你自己的发展直接相关。帮助企业做好,就是帮助自己。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你希望自己的生意如何呢?企业不好,你自己的身价也会受损失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认清工作、职业、职场的属性
 
工作是什么
无论你认为工作是个什么东西,浪漫的、残酷的、快乐的或者忧郁的……工作其实就是份生意。
老板提供:平台、资源、设备、资金、训练、指导。
老板要求:具体的工作标准。在企业里面叫做“绩效指标”。
你提供:时间、精力等等,目的是达成工作的结果,也称“完成绩效”。
老板在为你完成的绩效支付工资、奖金。当然,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如果你在公共假日加班工作,老板还要支付三倍、两倍的薪水。
老板还要为你未来的业绩预期支付股票期权、再培训、加薪……
所以,为别人工作(打工)是天下最划算的生意,不是吗?
如果你的工作结果达不到老板的期望或者是你们事先的约定,你觉得继续照拿工资,是不是一件有点害臊的事情呢?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不仅中国人,哪里的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规范,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我得到利益,必须要用足够的付出作为交换,否则就不平衡了。
这就是生意人的思维——付出和回报。
不仅职场,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规则。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至少要说声“谢谢”,这是一种最便宜的回报。西方过圣诞节的时候,讲究无论参加聚会的有多少人,每个人都要为其他所有人准备一份礼物,大家交换礼物,圣诞节的快乐根源就来自“赠与和回报”。
职业是什么
重复和连续做同样的工作,就是职业。你之所以选择计算机或者销售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你认为自己适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适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经常、长期、重复地投入什么,从而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稳定和连续的回报。所以,专家们经常讲的所谓“适合你的职业”,就是指你对于做这门生意比较习惯、熟悉,能够用比较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
换句话说,适合你的职业,就是你投入产出划算的长期生意。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在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的时候,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职业最划算。
职场是什么
职业这种生意不是自己能做得了的,职场名人们都是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成功的。职场,就是你和别人做职业生意的场所,你工作的机构是职场,你的客户所在的市场是职场,只要你处在职业状态下,即便和不是你的客户、供应商发生关联,也还是职场。你个人的职业品牌、你所在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品牌,都靠你在职场当中的所有行为来建立、维护,或者破坏。
我有一次在加油站给车加油,来了一辆银行押款车也在加油,押款车的保安用特标准的姿势站在押款车四周,姿势很帅。押款车停的位置刚好是开票的窗口旁边,我要去窗口交钱,刚刚走近,一个保安冲我把手掌一竖(估计是他们练过的什么功夫的一式吧),说:“等会儿!”态度好硬气。考虑到他们手里有催泪枪和电棍,我也就乖乖靠边,等他们办完事上车走人后,才去交钱开票。
当然你知道,我会在心里狠狠地暗骂他们,因为他们太没礼貌太不懂规矩。我在加油你也在加油,你们挡了我去交钱的道,耽误了我的时间,你起码应该说句“对不起”或者“抱歉”吧。
还不只如此,我会在我的书、杂志、报纸、演讲和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做嘉宾谈职场话题时,都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告诉大家不要像这几个保安一样素质低劣,没有礼貌。如果很多人都有我这样的感觉,那么,对保安这个职业群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从事保安职业的人被认为是素质低劣者。
优秀人才不愿意去做保安或者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想从保安职业转行的人会遇到困难,其他行业不愿意接受他们。
这个职业被社会尊重的程度降低,保安可能因此找不到对象……
假如那个保安当时说“对不起,先生,请您稍等一会儿”,我肯定也会等他们先加油,但心情会好很多,甚至会在这里夸他们素质好,认为从事保安职业的人不错等等。
职场就是这样,只要你不在家里,就是在职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你乃至你的职业群体在职场当中的品牌形象。
职场是生意场,也即市场,品牌才是最最要紧的、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的因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职场人际关系已经进入交易型时代
 
以前的职场人际关系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支配型关系,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是从君臣父子关系引申出来,讲究谁是谁的人,谁要对谁忠诚云云。当下流行的厚黑学、办公室政治,就是以支配型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玩的是潜规则。
从现实看,虽然支配型关系、厚黑学、潜规则还有一定市场,但职场的主流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职场人际关系从支配型关系进化到了交易型关系。在此情形下,职场就是生意场,人和人都是生意关系。
我们的工作方式变化了
我们的父辈们都退休或者快要退休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这样: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现在住的是单位分的房子,退休金、医疗费等等都还要指望他的单位来解决。
我们呢?现在的正常情况是,大学生毕业后3年之内,70%以上都跳过槽了,两三年换一次工作,算是比较“稳定”的,如果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呆了5年还没有跳槽,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是我们比我们的父辈们更聪明和能干?不是的。在他们的年代,社会价值交换是被计划组织起来的,没有属于市场的自主交易,整个职场处在高度控制之下,每一个企业、机构都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小小的单位而已,所有的工作资源都被单位掌握着。个人呢,只是单位当中的一颗螺丝钉,如果离开单位,他就失去了工作能力,什么都不是。
现在的职场状态是:我们用以工作谋生的工具是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能在职场发展所依赖的资源是我们自己的人脉。只要我们的知识、经验、技能、人脉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市场价值,我们就可以卖出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薪资、福利、股票、奖金。
现在的工作方式是:由市场来自动配置资源,人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更容易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可以为任何组织工作而获得回报。
所以,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重要的是自己具有市场竞争价值,而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老板有价值。
其实,另一方面来看,对于企业来说,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员工是可以替代的。企业要的不是什么“优秀”的人才,是符合某个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聪明的老板一定会把岗位设置和职场供应匹配,让这个岗位的人很容易替换,从而降低风险和成本。
我们的期望值变化了
我去高校做就业指导讲座时,都会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父母有没有经常和你们说,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以后工作了,要听单位领导的话?
很多学生都笑,他们的父母确实经常这样唠叨,学生们并不完全在意家长的这些唠叨。我又再问学生们:如果你认为家长的这些唠叨不重要或者说是不对的,那么你们认为怎么样的方式是对的呢?
很多学生说:我们靠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些学生还不大明白如何靠自己的能力成为职场主流,并且进而获得成功,但至少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很清晰:现在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管自己,只有自己能够管自己。只能通过自我的努力追求职业和人生的成功。
在我们的父辈时代,一切都是单位管的,甚至包括结婚。
回到这一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现在,如果一个企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说他们要对你的职业前途负责,你会相信吗?
相信才见鬼哩!
企业包括政府机关已经没有终身制了,很多宣称终身雇佣的企业已经改变策略了,国际、国内,没有哪家“最佳雇主”企业没有裁过员。我听过某著名计算机企业的高层讲,他们的裁员也是对被裁掉的员工的前途负责,因为这些员工在经历了裁员挫折之后,可以更加成熟。
鬼才相信!
其实企业裁员本来是很正常的行为。企业是要做生意的,用什么人或者不用什么人,完全是业务需要,取消了某块业务,或者投资人有什么新的想法,裁掉用不着的员工,这没有什么。惟一的问题是,既然是理性的生意行为,就不要再去蒙骗员工。
从期望的角度来说,员工的期望是:哪里合适我就去哪里,反正我只能靠自己;老板的期望是:谁合适我就用谁,我又不是你爸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人际交往的方式变化了
 
我命令你!
你去给我把这件事办一下。
我就跟定您干啦!
你们都是我带出来的弟兄,怎么能背叛我?
……
现在听这些话,有点搞笑的感觉吧。其实不可笑,不同时间、空间下,人际关系的角色定位不一样。几十年前,人和人之间是“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支配关系,现在是“我和你商量商量”的交易关系。
原先,我们在职场的角色是不能自己选的,分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一而终。现在,我可以选择你做我的老板,也可以不选择你;我今天选择你做我老板,明天可以不再选择你。所以,一直划算就一直选择,什么时候觉得不划算了,好说好散。反过来也是。
原先,领导约等于你的父母,领导的好恶是最高标准,一切惟领导马首是瞻。现在,老板应该是比你更了解客户的人,判断的标准,也是能否有利于公司搞定客户。在如何判断客户需要,如何最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等方面,你和你的老板大可以平起平坐地争论,因为你们在这个方面有共同利益。
原先,我们用来评价其他人的常用语是这个人“好交往”或者“不好交往”,或者评价这个人“好不好”。现在呢,是评估这个人“值得”或者“不值得”交往。所谓值得,是“值”、然后能“得”的意思,就是投资回报,为了以后的那个“得”,才去交往的。
其实,人际关系已经从不平等的支配型转变为平等合作的交易型了。
现实已经如此,不是刚刚变成这样的。是我们一直不大愿意公开承认而已。
现在媒体对企业、人物的报道越来越刻薄,凡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什么公益目的的,基本都被视为“炒作”。除非你讲出你到底要什么利益来,否则很难被相信。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只是简简单单的交易关系。但很多人从思维上不愿意接受从支配型到交易型的转变,仍然还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用支配型的思路考虑问题,没有考虑老板、员工、同事的角色已经发生的变化,没有考虑到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
在一家公司做一天,就是和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