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滑头"处世-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就需得摆脱事物的诸种外部形式的羁绊。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诋毁苏秦,以致苏秦劝说齐王归还燕
十城有功而返时,燕昭王不以相国之礼相待,于是苏秦就对燕
昭王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从前,一位妇女的丈夫在外做官,
三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与人私通。与妻子私通的那个人忧
虑其夫回家后不知怎么办,其妻说“:不要忧虑,我已经准备好
了毒酒等待他了。”不久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他的妾
倒毒酒给丈夫,妾想说酒里有毒,但害怕主人赶走女主人;想
不说,却又害怕女主人毒死了主人。于是他假装摔倒,既救了
主人,又保全了女主人,但是却被不知情的主人捆绑起来鞭
第 45 页
打。苏秦说自己就像这个小妾,虽然对大王忠心耿耿,却免不
了被大王所遗弃。苏秦在这里十分准确地描述了一个纵横家
在这个社会中“小妾”的处境。
在我们的理想王国中,我们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和社会
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求世界或社会是我们所要的那个样子,
于是苏秦所说的“小妾”一般,上有上司要侍奉,下有同僚不敢
马虎,只有这样在委屈中求生存,才能获得一个立锥之地,要
想像“英雄”般活着,首先得从学会做“小妾”开始。
做国君的大都希望有一个忠实贤能的大臣辅佐自己。可
是 ,有时一个太 贤能的大臣可能因其太贤能 而惹来杀身之
祸。齐相田单,在一次过淄水时,看见一老者渡水后,受不住
寒冷,不能行走,坐在沙滩上。田单在大伙分不出衣服给老者
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皮衣脱下来给老者穿。田单万万没有想
到,他的这种爱民行为,却令齐襄王很不高兴,齐襄王怀疑他
在笼络人心,想篡夺国家大权,便想对他下手。所幸的是齐襄
王的自言自语被一个匠人听见,当襄王问这个匠人怎么办时,
匠人回答说:“大王不如因此把他作为自己的优点。”于是襄
王给了田单牛和酒,嘉奖他的行为。如果田单不是因为这个
匠人,恐怕得到的不是牛和酒,而是杀头之祸。
像田单这般幸运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更多的人则成了
倒霉蛋。魏国的将军乐羊烹杀亲子给中山国君吃,反而被疏
远的事例即是一显例。
常言伴君如伴虎,能够做到既得君王的常识,又不至于受
到君王的嫉妒和猜忌,这需要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小心。
纵横术士除了要小心翼翼地侍奉国君外,还得处心积虑
第 46 页
地去防范那些嫉贤妒能的同僚。秦相甘茂奉秦武王之命攻打
韩国的重镇宜阳,甘茂在争取魏国参战后,却不急于马上进攻
宜阳,而是用计把秦武王叫到息壤来,给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从前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
有 人告 诉 曾 子的 母 亲,说“:曾参 杀 了 人。”曾 子 的 母亲 说“:我
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
“曾参杀了人。”曾 子的母亲依然照 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
个人 跑来说“:曾参杀 人了。”曾子的 母亲便 惊恐万状,扔 掉梭
子,翻过墙垣逃跑了。甘茂说,曾子是有名的贤人,他的母亲
又是如此信任他,可当三个人都说他杀人时,他母亲尚会扔掉
梭子逃跑,而我贤能不如曾子,大王相信我不如曾子的母亲之
于曾子,猜疑我的人又不止三个,恐怕大王到时候不会信任
我。于是,秦武王与甘茂在息壤订立了盟约。甘茂攻打宜阳,
五月末,果有小人在武王面前毁谤甘茂,甘茂提醒武王他们之
间的息壤之盟。促使武王动员了全部兵力,再攻宜阳,终于取
得了成功。可见,在甘茂看来,能够打败自己的不是韩国,而
谤言与大王的偏听偏信。甘茂聪明地用三人都说是同僚曾子
杀人,而最了解自己儿子的母亲尚且相信他人之言的典故,使
武王与自己有约在先,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魏国的
大臣庞葱却没有这样幸运,在他要陪魏太子去邯郸做人质时,
恐人生出非议,就以“三人成虎”的比喻劝说魏王不要轻信他
人对自己的诽谤。可是后来太子不再做人质时;魏王却再也
没有召见过庞葱了。
所有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都道出了人的处境的艰
难。总有那么一些人和那么一些事会形成某种力量使人陷人
第 47 页
“小 妾”的被动局面。上司难处,同僚难防,这是 许多纵横家的
人生遭遇。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纵横家不指望所有君王都是
深明大义的明君;同样,也不奢望与自己共事的同僚都是善男
信女,他们所能做的是把握好自己。
每个人都想逮住别人的“狐狸尾巴”,要想逮住别人的尾
巴自己就必须先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不然别人的尾巴没逮着,
自己的尾巴反而被别人逮住了。
第 48 页
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据说,狡猾的兔子,总备有三个洞穴。如果一个洞发生危
险,就栖身到另外的洞里去,因此,狡免的生存能力比较强。
社会竞争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也应像狡兔那样,在为人处事
时多准备几手,留一两个备用方案,以防不测。用现代人的话
来说,这叫做不能一条道跑到黑。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鲍叔牙和召忽三人很要好,想合
力治理齐国。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为公子纠,一为公子小
白。照理,公子纠为继承人,三人应同辅佐公子纠,但管仲认
为,两个公子各有长短,将来谁继位很难说,但肯定是两人中
的一个,不如三人分成两组分别辅佐两位公子,以便进退有
路。后来公子小白杀死公子纠,继承王位。原来辅佐公子纠的
管仲本来要被公子小白杀死,但由于有辅佐公子小白的鲍叔
牙从中斡旋,管仲非但没有被害,反而做了宰相,使齐国成为
春秋霸主之一。管仲的多手准备,使其大难不死,终身受益。
但是现今与古代不同,古代是一长制,家天下,只要你目
标选对了,就可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今是集体领导,在
集体领导中,一个人要想在领导与领导之间不偏不倚又游刃
有余,没有一定的平衡技巧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怎样对待领
第 49 页
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多准备几手,方能有备无患。
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被康熙皇帝誉为“元辅高风”的清初大臣范文程历经清太
祖、太 宗、世 祖、圣 祖四 朝,官 至 大 学 士 太 师 兼太 子 太 师,在 建
立和巩固 清王朝中屡出奇谋 ,是一位颇有远见 的政治谋略
家。其在清廷任职多年,参与军国机密要事,极受皇帝重
用。朝廷每次议政,以及草拟各种文书最后都要征求他的意
见,并按他的建议进行修改删订。他谋略过人,上下左右的人
都很看重他。太宗皇太极死后,权利斗争十分激烈,很多人成
为皇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惟有他巧妙地避免了皇族内部的
派系之争,最终得到了保全。
年,清太宗皇太极病死,因为皇位继承问题事先没
有安排,满州贵族之间爆发了残酷的斗争,一时间杀人流血,
势不两立。在这场斗争中,作为政治谋略家范文程可以说有
举足轻重的分量,但是处于保身的目的,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
脑,没有向任何一方倾斜,并且在任何一方向他请教斗争策略
时,他都以臣是朝廷之臣,只为朝廷尽忠,立君乃皇上家事,臣
下不便干预为理由,巧妙地回避了。纵观历史,身处官场是非
之地,不受官场利益的诱惑并能在非此即彼的权力斗争中不
受干扰而独善其身的政治家,范文程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因而,古往今来,他也是能辅佐皇帝开国,但未受皇帝剪除的
少有人物之一。
什么 原因能使 他做到如 此成功 ?关键是 不参与权 力之
争,即在竞争的彼此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倾向,大有现在“互不
干涉内政”的外交策略之风,就像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一
第 50 页
样,不管其内部政权怎样变化,我都一如继往地与其政府保持
友好关系。这才是为臣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古今一理,虽然说职场不是官场,现在不比往昔,但在领
导与领导之间保持平衡,范文程的处世观不能不说有很多可
借鉴的地方。试想一个一心为工作而不依靠任何一方的下
属,只要有能力,谁又会有意识地去为难他呢?
不偏不倚,同观无事客。
有些时候,领导之间的竞争有可能牵涉到下属,需下属做
出评定,这时候,下属的最好回答应该是不偏不倚。
清末陈树屏有急智和快才,善于用几句话解开人们的纠
纷,人称他为“片语解纷”。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县的时候,
清朝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潭继询关
系不太合得来。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
客里有个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
洞就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不肯丢自己的面子。
陈树屏知道他们明明是借题发挥,是狗扯羊皮,说不清楚的。
他心里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会
煞风景,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词
谦恭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
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
人都没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都是信口
胡说,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话了,于是
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争辩”。
在本例中,张、谭二人因江面宽窄而争执不休,致使宴会
大煞风景。其实根本上是二人的较劲心理在作怪。
第 51 页
第 52 页
人生暗藏潜规则,
深谙此道智慧生存
第二章
第 53 页
第 54 页
今天,情面已不能当饭吃了
情面是一块糖,只可做调剂,不可做主食。就最深刻的道
理而言,情面都是私下交易。不审势,宽严皆误。
作为下属,对待上司的决定和倾向,切不可记在心中,这
样的话,下属多半做不好下属,时间一长,自然也不会得到提
升。实际上,下属有责任和义务劝上司,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
受到上司反责,这不是个人脸面的事情,而是一种工作的关
系,跟私人情感没有任何关系。曹操一向赏罚分明,从不任人
惟亲。他在拟派儿子前去三地管理军民的“诸儿”中,表达了他
的这一作风。其令说: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
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
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使,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在这一命令里,他明确说明,不仅对部下不讲私情,连自
己的儿子也同样看待。并决定派不违背他命令的儿子前去三
个地方管理,亲自把重任交给他们,体现了曹操“长大能善必
用之”的思想,这对儿子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生子当如孙仲谋”,品味曹操这句由衷夸奖孙权的话,不
能不使人想到:孙权到底在哪些方面比曹操的儿子强呢?
第 55 页
孙权在哥哥孙策率领的队伍中当兵时,只有十四五岁。
因过不惯军中的苦日子,免不了要搞点“特殊”。孙策帐下主
管财 政的官 员叫吕范,吕 范这个 人“性好威 仪、勤 事奉法 ”,当
家理财,一是一,二是二,无论对谁,不徇私情。孙权要弄钱财
私用,不能不走吕范的“后门儿”,可是吕范坚决不开,每次都
请示孙策后再答复。这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孙权当了阳羡这
个地方的长官,在财物上还是不够清廉,孙策就加强了对弟弟
的控制,不时亲自查弟弟的账目。孙权身边有个叫周谷的人,
专为孙权在借贷往还的单据上做手脚,使孙策查不到问题,孙
权自然喜欢。孙策死了,孙权掌了大权。当家才知柴米贵,于
是,孙权想起年少时办的那些事,更想起“卡”自己的吕范和讨
好自己的周谷。照一般人看来,这回孙权可以该重用周谷,给
吕范穿一下“小鞋”了。可是孙权偏偏不这样。他认为,周谷窜
改账目,欺骗孙策,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不能用;而吕范一心为
公,忠诚可靠,才值得重用。孙权以公取贤,使
多年吕范在
的时间里,从一个裨将军一直升到大司马,为孙权破曹操于赤
壁、杀关羽于麦城、治都于建业,直接或间接地立下了很多大
功。目范死后,孙权每路过其坟墓,都呼着吕范的名字“,言及
流涕”。曹操待子女也不徇私情,这在曹丕当太子时的一些事
情可以看得出来。曹丕当太子时,也想多搞点“外快”私用,但
慑于曹操的严法,在宫中还不敢胡来,于是就想出一个向家叔
曹洪借贷的主意。曹洪是曹操的从弟,自曹操举兵讨董卓,曹
洪就将全部家兵千余人归了曹操,并一心一意地跟着干。有
一次,曹操被董卓兵打败,连战马也失掉了“,贼追甚急,洪下,
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
第 56 页
行到汴水”,保护着曹操杀出了重围。曹洪为打曹魏江山立下
了汗马之劳,是曹操眼里的一等大贤,并替曹操管理家务。曹
洪不肯给曹丕面子,曹丕便恨上了他。后来,曹丕当皇帝,还恨
着这件事,总想报复一下。机会总是有的。一次,曹洪的舍客犯
了法,曹丕立即株连上了曹洪,把曹洪关进监狱,准备杀头。满
朝文武出来求情,曹丕也没松口。没有办法,曹丕的母亲卞太
后出了面,她对曹丕的之妻郭后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
帝废后矣。”这就是威胁曹丕说:你今日将曹洪杀了,我明天便
废掉你的媳妇。想必是郭后吹了“枕头风”,又加上曹洪本人
“泣涕屡请”,一个劲儿地给皇侄儿说好话,曹丕才给了曹洪一
个“免官削爵”的下场。史书讲曹洪吝啬不借给曹丕钱财,恐怕
与事实不符,试想一个连命都不怕丢的人,还在乎那点家财
吗?曹洪常在曹操左右,又为曹操管理家务,是深知曹操约束
子女的。怕随便借给太子东西,曹操知道了不依,所以不给曹
丕面子,似更有些道理。当然,待部下、子女不徇私情,也有立
场发生动摇的时候。但可贵的是曹操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
误,对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的属下予以赞扬。
曹操到兖州时,征召满宠任从事。等到曹操为大将军时,
召他代理西曹属官,又任许县令。当时曹洪的一位宾客在许县
境内多次犯法,满宠将他逮捕并治了罪。曹洪写信给满宏说
情,满宠不予采纳。曹洪又禀告曹操,曹操召见许县官吏,满宠
知道曹操将要赦免罪犯,就很快将他们杀掉。事情发生后,曹
操却高兴地说“:处理政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原太尉杨彪被
捕后交给许县审理,尚书令荀或、少府孔融等都嘱咐满宠“:令
人记录供辞,不要拷打他。”满宠一个也不答复,仍按法拷问。
第 57 页
几天后,他求见曹操,对曹操说“:杨彪通过拷问没有另外犯罪
的供辞。判决斩杀的人应该先公布他的罪状,这个人全国有
名气,如果罪状不明,定会使您大失民心。我私下里替您感到
可惜。”曹操当天就赦免杨彪。开始,荀或、孔融听说拷打杨
彪,极为愤慨,直到杨彪被释放了,才消除怒气,并且与满宠更
加友善。
殷殷爱子情,曹操赠刀的故事尤为感人。
曹操有 一把宝刀 名叫“百辟刀”,用作“慑服奸宄 者”,为
“百炼利器,以辟不祥”之意。他让工匠仿造了五把,自留二
把,其余分赠曹丕、曹植和曹林。曹植曾写《宝刀赋》高叙此
事。其 文 为“:建安 中,家 父 魏王,乃命 有司 造宝 刀五 枚,三 年
乃 就。以龙、虎、熊、马、雀 为识,太子 得一,余 及余 弟饶 阳侯 各
得一 焉。其余 二枚,家 父自 仗之。”正文 形容 刀的锋 利“:陆断
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
之太阿。“”陆断”二句,言其适用于水陆攻战“。轻击浮截”,言
其省 力“。刃不 纤削”,言 其耐用。巨阙剑 为越王勾 践所佩,太
阿剑为欧淄子、干将所铸。百辟刀超过了著名的巨阙剑和太
阿剑,言其珍贵。
曹操还送给曹植四领铠甲: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双环
锁铠各一领,银鞍一具,大宛紫骅马一匹,紫骅马即产于西域
大宛的紫红色汗血马,非常名贵。曹植说,此马“形法应图,善
持头尾,教令习拜,令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它符合良
马的要求,性情温驯,极通人性,行走疾迟与鼓音缓节奏相应
和,令人喜爱。
曹操送宝刀、铠甲、马鞍和战马给诸子,意在勉励他们习
第 58 页
文不忘练武,文武双全方能适应战争环境。
曹操征战之时常带诸子随行,诸子成人则授权领兵,使之
经风雨、见世面。建安二十年七月,他拟选三子任淮南、汉中
和关中的军政长官,说“:诸子所幼之时,我皆喜爱,但成人之
后要德才优秀才予重用。我言行一致,对部下不偏私,对诸子
也不偏爱。”由于淮南和汉中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来只有曹
彰任代理越骑将军,领兵镇守关中。在诸子封侯方面,曹操也
坚持一个标准。曹彰、曹植、曹据、曹林四子是建安十六年首
批直接封县侯的,同年曹宇、曹珐二人封为乡侯。起点较低者
为亭侯,如曹于是建安二十年第二批封侯的,为高平亭侯,曹
茂是建安二十二年第四批封侯的,为万岁亭侯。其原因是曹
干当时才一岁,年龄太小;曹茂“性傲狠,少失宠于太祖”,禀性
狂傲乖戾,不讨老父喜欢“,少不闻礼教,长不务善道”,小时候
不愿接受正面的品德教育,长大之后搞歪门邪道。第三批分
封于建安二十七年,曹兖为平乡侯。乡侯低于县侯,高于亭
侯。曹兖“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
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直接封为乡侯,
是由于他好学上进。
要把人生看作一个过程,不要把人生看作一个点。脸面
都是在过程中逐步赢得的。在用人惟贤这一点上,曹操和孙
权都胜过刘备,刘备太注重兄弟情分,为了一个关羽,把蜀国
拖向了衰亡的道路。
第 59 页
懂得吃亏,是聪明人的硬指标
“吃亏”之所以能得到“福”的赐予与安慰,无疑是由中国
的哲 人对“道”的领 悟而来的“。道者,反 之动”,即 道的运 动总
是朝着相反的方面而运动的。于是,当中国的哲人们看到了
幸福所带给人们的灾害时,就努力地提醒人们多多地注意其
反面。于是,像老子、庄子等人就在他们的著作中强调柔弱的
力量、居下的优势和对成功的警戒。
生命的运行与宇宙的运行是一样的周而复始,春继以夏,
夏继以秋,秋继以冬,它们不断地变迁,兴衰交替。当一个人
的事业达到巅峰之时,也同时意味着衰败的到来。这就如潮
水,潮水涨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退潮,而潮水退尽,接着也就是
涨潮,然后又是退潮。
美国人爱默生提到“:终即始,黑夜之后必有黎明,大洋之
下无别的 深渊。”正是从这 样的角度,爱默生以为“,最精明即
最不精明”“,人渴望安定,却得不到安定”,他还引了一句美国
北 部 农 夫 常 说 的话“:不 必 祝 福,事 情 愈 坏,情 况 愈好。”
了解了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夺,物与利的得
与失,就会消失于无形,而这种思想也能在人们心中播下知
足、乐天的种子。
第 60 页
吃了一次亏,聪明的人就会从中学到智慧,感悟人生,得
到一个大道理
福祸相随,从而知足常乐,调整自己,使自
己一辈子幸福。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
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
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
者的力量,了解了生命含义的放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
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
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圆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
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
写 道 :
“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
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
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
‘傻子’。”
大智 者,常常 是若 愚的。而且,惟有其“若愚”,才显 其“大
智 ”本 色。其 中的“ 若 ”这 个 字 在 这 里 很 重 要,是“像 ”的 意 思,
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
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说智慧的象征)两个人的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