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九晚五-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个询问。在没有沉默权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昧着良心说了“没有”。大老板只好悻悻而归。  
好在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胜利。被蒙昧的良心终于换来了些许价值,虽然廉价,就算值吧。  
反过来想想,那位直言老板“迟到”的秘书为何偏偏不遵守这种职场规则呢?  
想来原因有二:一是她无畏于直言的损失,大不了丢了这份工作,又怎么样呢?二是她的良心比较昂贵,和蒙昧良心的预期价值交换,不值得。  
自己的良心比别人的贫贱,这总是件让人不快的事。不过我突然想起孔乙己的逻辑“窃书不能算偷”,以此类推,职场中的良心,也不算是良心吧。然后就又重新获取了心理平衡。        
笑一笑,很走俏   
谁谁谁 
这个标题,乍一看很有点“卖笑”的意思。写字楼里,没有人专门收购笑容,但笑容却的确让你变得很好卖。  
两个女生一齐来我们部门实习,一样的学历,一样的实习期,工作质量和数量也不相上下,长相也是一个档次。老板痛苦地斗争了一番,最终选择了其中一个,获选理由是:“她总是笑嘻嘻的。”  
谁想天天和一张苦瓜脸对坐呢?  
有些老板很有意思,他们从来不用你费尽心力去谋求的质素来形容员工,比如:专业、精明、业务能力强等,他们爱用的形容词是:腿脚活络、喜欢笑、穿得精神和网球打得很好等等。或许对老板们来说,这些特点比一张MBA的文凭更值钱。  
一家女性杂志招聘编辑,应者如云。从服装学院的研究生到国外读完MBA回国淘金的留学生都有,最后一位在国内读书的大专生被录取了。原因是,她会穿衣服,每次总把自己收拾得简洁干净有品味。而那些才女们,不是穿得太土,就是太累赘。主编的观点是,连衣服都不会穿,能做什么女性杂志呢?  
也许这些都是特例,也许这样的老板都比较偏激。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能够做事的人,实在太多了。真正需要竞争的,并不是基本的做事的能力,而是是否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潜力,而性格的强弱,人际关系的多少,和是否有更高远的生活追求正是衡量这种潜力的关键。  
有个男孩,大学里学物理,自学计算机。从一家国营研究机构辞职后,居然壮着胆子应聘著名的跨国计算机公司。他平时喜欢读竖版的书,认识不少繁体字,没想到竟对上了老板的路子,一见如故,立即录用。要知道,他单靠着这一招繁体字的功夫,不知打败了多少专业出身的精兵强将呀。  
是不是有必要检阅一下自己的特质了?看看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卖的?        
时间流水帐   
谁谁谁 
在公司里日复一日做事,我经常恍惚于今天做了什么,昨天又做了什么。谢天谢地,我现在还知道我正在写这篇稿子。  
鲁迅说,时间仿佛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会有的。我突然觉得这个比喻无比正确,只是时间不是被挤出来,而是被吸进去了。我甚至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被吸到海绵里去的。  
我粗略回忆了一下今天的朝九晚五:  
写了一个proposal,3小时;开会1小时,总结了上一个case的经验,这些时间是卖给老板的,老板又把我的时间高价卖给客户,据说一小时数百美金。真贵。此外,发呆30分钟,看黄色贴子30分种,听同事过来神侃昨天泡吧艳遇,15分钟,电话接了10个左右,计40分钟。其它的时间,我用于整理桌面抽屉,上了三次卫生间,看看网络新闻等等。另外,本文写到这里共花20分钟。可谓是鸡零狗碎。  
一般而言,发呆的时间总是不知去向。我突然回想起以前学过的剩余价值论,就是那个关于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学说。我又有几个小时是给资本家剥削呢,我有些恍恍不安,旋又释然,觉得没给老外占太多的便宜。毕竟我发过呆,煲过电话,上过封闭的BBS,甚至正在写这篇与工作无关的文章。华佗无奈小虫何,想到在老板眼皮底下作弊,对老板也心生怜意。  
一个好友曾告诉我他在微软公司的工作情况,每天他都接到老板给的Case,然后一点一滴去完成。所有的行为被电脑自动记录:8:45到公司,接电话10个计19分钟,一天7个Case共耗时560分钟,开一个短会30分钟,晚上9点10分离开公司。“的”票时间如果符合电脑记录则可报销……如果说福特汽车公司开创了一个“摩登”时代,那微软公司真正开创了一个“后现代”。  
我庆幸,至少我还生活在一个比较质朴的时代中。        
刹那真诚   
谁谁谁 
我相信再坏的人也有好的时候,再虚伪的人也有真诚的时候,再讨厌的人也有可爱的时候。而且,在职场这个无处不名利、无时不算计的舞台上,表现得更鲜明。  
有个同事因为做事过于功利招致大家的反感,因而成为取笑的对象。在一次公司内部聚会上,不知道他是因为压力过重需要发泄还是老板劝酒不好推辞,竟然喝醉了。马上有促狭鬼围过来与他猜拳,赌注是,谁输了就走到一位女同事那里大声说一句:我爱你。第一轮,    
促狭鬼输了,于是随便逮了周围一个女同事,估计是同谋吧,嬉皮笑脸说了一句完事。第二轮,功利的人输了。只见他脸憋得通红,平时溜须拍马的拿手好戏不知溜到哪去了。然后低头想了好久。终于,他站起来,径直朝坐在角落里的一位女同事走去,她是财务部的一个会计,除了发工资和报销,很少有人会想起她。  
只见他走到她跟前,说:“我……爱你”。后面两个字估计连他自己都听不见。然后就跑开了。  
谁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场面。  
但这位功利的同事自此转了型,成为所有女同事心目中的情圣。就连他的功利,也被谅解为“为生活所迫,人之常情嘛”。而且,有趣的是,那个会计现在已成了他的太太,据说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据可靠的版本,他是真的喜欢这个会计的,只是平时忙于算计升职加薪,一到办公室就进入功利状态,哪有机会示爱?  
而那天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再加上三分醉,连示爱时惯有的窘态也可以一并遮掉。  
有时真让人疑惑,他是真诚了一把,得到了爱情和一个好太太呢?还是坚持了一贯的功利路线,抓住机会,顺便真诚了一下,谋夺了一份爱情和一个好太太呢?  
管不了那么多啦,至少,他在说这句话时,还是真诚的吧。        
恶习的渊源   
谁谁谁 
有个记者朋友在聊天时莫名其妙地提出过一个问题:“我以前挺内向的,怎么现在成了个外向型的人了呢?”她三十五岁,给人的印象是口无遮拦。不管什么事,家里的或者单位的,儿子的或者老公的,总喜欢拿出来分享。认识她三个月,我就知道她老公曾是她的采访对象,她9岁的儿子在学校里尿过裤子等八卦消息,而且都是她亲口说出来的。  
后来她总结,之所以变得外向,主要是因为采访需要。因为一旦采访时出现冷场,她就要寻找新话题,重新激起采访对象叙述的兴趣。久而久之,气象信息、时事新闻、明星八卦等等都被借用了来当成话引子,再后来,就连自己兄弟姐妹、儿子老公也被贩卖成公关素材,成为与采访对象拉近距离的工具了。  
我在饭局上遇到过室内装潢设计师,他对那家餐厅的几根柱子赞不绝口。顺着他的手看过去,我才发现那是几根被做成百年老树一样的柱子,记得以前也见过,并无可圈可点之处。设计师却打开了话匣子,说它的材料一流,漆工更是没得说。兴之所至,竟真的走过去摸了一把,回来时一脸的满足,就像刚从麦加回来的朝圣者。  
职业对人的影响,由此可窥见一斑。那种经年累月潜移默化的浸润,竟在不知不觉中改造了人的思维和神经。如果说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上述种种“恶习”就是职业选择的结果了吧。  
还好职业不是天生要继承的,否则记者的后代一定都是大嘴巴,装潢师的孩子都爱摸表面材料;专栏作家的后代都会出卖朋友。后者是我的自身体会。为了写这个专栏,常把周围朋友的职场故事或体会写进来。害得朋友们现在都对我三缄其口,生怕又被我卖了出去。        
天生招人妒   
谁谁谁 
不是气你,有些职业就是这么有优越感。  
女子在文艺、时尚行业或公关部门工作,与别人交换名片时总会额外获赠一些羡慕;与此相应,男子是建筑设计师、律师、精算师或经纪人等头衔也会让异性刮目相看。  
一个开发手机游戏的朋友新近推出一款名为“爱情乐园”的游戏,说白了,就是网络泡    
妞。他对不同职业的属性是这样设定的:销售员,智慧20分以上,酷力0分以上,收入500元/每天;律师,智慧100分以上,酷力50分以上,声望20分以上,收入1000元/天;公关经理,智慧100分以上,酷力200分以上,声望20分以上,收入5000元/天。这就是一个软件设计师思维中,公关经理、律师和销售员的相对地位。  
我以前的老板自称为全亚洲最好的广告创意。一次饭局邂逅一个大款,长得像个白净书生,学的专业也令人愉悦,国际金融。谈到创业史时,这位学金融的大款出人意料地说:“我早就离开本专业了。我是靠做消毒湿毛巾起家的,现在年销售额数千万!”然后得意地举起摆在我们面前的湿毛巾,他的产品。  
这时,只见我那个大老板脸上崇拜的神情逐步消退,然后慢慢堆起一个不屑的表情。他终于忍不住了,傲慢地说:“做金融多好,为什么要去做湿毛巾呢?”“赚啊!”我的老板不屑的表情更重了,决定不再与这个毛巾匠交谈下去了。  
毕竟,赚得再多,也只是个毛巾商,与金融界的才俊自不可同日语,哪怕后者每月入不敷出。  
不要说行业了,就是工作的地点也是一样的。在上海,以前的淮海中路,现在的南京西路就是羡慕指标。有些时髦姑娘宣布,宁可在那里拿2000元的薪水也不要普陀区、闸北区的5000元。真是见了鬼了。        
我跟你说真的   
谁谁谁 
这句话用英文讲是:“I mean what I said。”生意场上的规律是,老外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用中文讲出来,怎么听怎么不像真的。  
在一次管理培训上,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花了半天时间专讲项目时间管理。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项目进展各阶段最后期限(deadline)的时间表。他以亲自负责过的一个大项目为例,帮助中国同事度身打造这张表格。一位年轻的中国小伙子照着英    
国人手里的样板依葫芦画瓢,不出五分钟就交了作业,然后推说有事退出了。事后他说:“老外真笨,这么简单的事也要讲一个上午。”英国老师仔细看过他的作业后,连连摇头说:“天哪,难道他真能按时完成吗?”  
和老外接触得越久,你的优越感就越强,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许多让老外面红耳赤争论半天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不过是浅显得不值一提的小规则或小道理。也许就在他们争论的同时,中国人可以想出十数种变通的办法。“原则上……”的意义是大家的微笑默契。  
怕就怕来真的。习惯了变通之后,很容易把“我跟你说真的”也当成“原则上”的东西,那张五分钟出品的时间表就是一例。  
以前在国产电影里常看到以下镜头:一个人用枪指着另一个人的脑袋,声泪俱下地陈述种种非杀他不可的理由,结果大多虚惊一场,不是被“刀下留人”阻止就是出现了锋回路转的情节,反正就是没杀。等到我把这种镜头归于“原则上”一类时,又看到了“玩真的”的版本:目示对方,传递一个“我要杀你了”的信息,然后举枪射击,“砰”地一声把对方击倒在地。真酷。  
而且,连“我跟你说真的”这句话都不必讲。        
职业的和非职业的   
谁谁谁 
午餐时间,邻桌隔板后传来嘤嘤泣声。这时——  
非职业的:跑过去嘘寒问暖,试图安慰。  
职业的:若无其事,静静地上网或翻看杂志。  
座位像蜂窝一样密集的办公室里,事端也一样纷乱无章。利益错综复杂,由同事而朋友几乎是奢望。因此他人的事,无论公私,都不必涉猎过深。默默地递张手纸过去,已是最大的安慰。可惜办公室配备齐全,每人面前都有抽纸一盒,因此连这一人文关怀也显多余。  
头脑风暴会议上,供职于Sales部门的你提出了一个marketing的绝妙方案。公司希望你继续努力跟下去。这时——  
非职业的:加班加点,争取使自己的提议善始善终。  
职业的:向公司表示,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但希望marketing部门继续跟进,然后迅速脱身。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术业有专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你以为自己像革命的老黄牛一般含辛茹苦,会好人得好报,那就错了。首先marketing的人怨你井水犯了河水,平白增加了工作量还显得被动,其次你的野心昭之天下,说不定就成了众矢之的。  
老板过来拉家常,谈及过去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人唏嘘。  
非职业的:恭敬地听,严肃地点头,矜持地微笑,恪守上下级的礼节。  
职业的:自然地提及自己,像老友一样亲切地交谈,暂时从工作关系中解脱。  
适当的私人感情是工作的润滑剂。老板也需要偶尔地从职业的盔甲中走出,舒展一下盔甲内的柔软肢体。然而千万不要因此而以为你们之间的关系真得被拉近了。中场休息结束后,下一幕又开始了。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  
如果刚才老板几乎要落泪的一幕依然挥之不去的话,就当是昨夜做的梦吧。        
结发合同   
谁谁谁 
做业务最刺激的事莫过于签合同。  
谈判桌上,利字当头。桌面上唇枪舌剑,为的是揭对方的短,护自己的短,争取最大利益;私底下相互揣摩,主要是想估算出对方的预算和实价。如果最终双方走到了利益的交叉点,就签订合同。信誉自合同签订时开始建立,到合同完成之日功德圆满。  
有一次,经过多轮回合,总算与一个老客户达成了一致。事实上,多次合作后,我们也已成为私交很好的朋友。  
双方眉开眼笑地拿出合同时,她突然说:“其实我们彼此这么了解,为什么还要签合同呢?我是绝对信得过你的。”  
我想也没想地回答她:“对,为了不辜负你的信任,我要与你签合同。”  
从此她对我更加信任。  
还有什么能比合同更好地诠释“可信度”呢?如果我完不成承诺,甘愿受经济惩罚、法律制裁。有了这个底线,你还能不相信我么?  
既然“信”可以这样诠释,仁义理智同理可得。比如:“歃血为盟”,几滴血、或者一个大拇指可以把“义”字表现得痛快淋漓,不容你不信。  
那么“情”呢?当然就是以婚约为证了。  
我愿意与你签订婚约,心甘情愿把财产拿来共享;与你朝夕相处,勇敢地面对慢慢变老的过程,以及时间带来的争吵和淡漠。你说,我爱不爱你呢?  
或者,我不算爱你,但的确没什么可爱的人,你实在想结婚也可以,我们签个附条件的婚约:财产独立、你不得有外遇、不得要孩子、不得单方面提出性要求,等等。  
这种功能性的婚约,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  
只是无条件的婚约更有魅力。因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里面,它叫做爱。  
你信赖我吗?信赖。愿意与我签合同吗?不愿意。啊,希望下次合作愉快。  
你爱我吗?爱。愿意和我结婚吗?不愿意。那么,希望下辈子恋爱愉快。        
办公桌风情   
谁谁谁 
熟悉我的人,走进办公室,一眼就能指出我的办公桌。不为别的,就因为它最乱。不熟悉我的人,看到我的办公桌,就把我的性格掂量得大差不离。他们多半会含蓄地问:“平常不太做家务吧?”  
我相信人如其桌。没办法,性格即命运这句话也可以贯彻到办公桌上来,藏都藏不住。  
小时候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得知神探朋友可以从一个人肘部的衣服磨损、帽子上的几滴灯油,立即判断出他的身份或经济情况,对他的观察能力十分佩服。事实上,这种观察力在职场中有时真得很重要。  
比如:当你应聘一个跨国公司的职位时,如果你顶头上司的桌子十分奢华,那么,开价的时候千万别客气。相反,如果上司的桌子看上去也不过而而,那他给你职位设立的预算大概也不会豪华多少。有个朋友是一家英美合资的跨国公司普通职员,他的办公桌结实奇巧,据说是美国制造,一万元一张。他的薪水也是我的好几倍,因为我的办公桌市值只有1000元还不到。  
成功的或者比较霸气的老板总有一张非同寻常的办公桌。比如米尔肯,美国空前绝后的垃圾债券之王,他每天就坐在贝弗利山庄宽阔的办公桌中央,办公桌呈现X型,向四面散开,当中刚容得下四个员工专门为他服务。碰到这样的办公桌,想说NO的时候,还是委婉一点比较好。否则随时请你走路。  
一次年终晚期宴时,抠门的老板想出一个馊点子,搜罗一下大家的办公桌,然后把私人“收藏”相互交换作为新年礼物。结束他得到一位女职员的口红,而从他的桌子上搜出的唯一的私人物品是一只木相架,里面是他和太太的合影。不知被哪位可怜的人拿去了。        
报销   
谁谁谁 
杂志社开读者见面会。酷暑天,编辑途中下车买几个西瓜给大家消夏。付完钱,跟摊主说:“开张发票。”  
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给另两个顾客提供了谈资。都是年轻小伙,一个悄声对另一个说:“等咱们工作了,买东西也都得开发票了。”另一个说:“不如今天就过一下瘾。”于是清了一嗓子,亮声喊道:“开张发票!”  
他也许不知道,除了这样的报销,还有花式各样的报销种类:交通、通讯、社交、住房、差旅、置衣、探亲等等、等等。反正想得出的花费,都有机会被报销,只要公司觉得你值。开始觉得挺舒服,花出去的钱可以覆水再收,等于变相涨了薪资。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公司给你一分钱,就一定会从你身上再把它找回来。听说我们的大老板经常夜半3点钟被欧洲总部叫起来问事,大概就是因为享受了太多的报销,结果连睡眠时间一起报销掉,超时上完北京时间的班,再接着上欧洲时间的班。  
对大多数人来说,报销额度到底不是件坏事,有时当着众人的面使用一下也很有面子。但也有不屑一用的人。有个销售员业绩出色,公认和客户私交好,卖的都是人情广告。他的杀手锏是当着客户的面,从不开发票。用他的话说,发票一开,意味着可以报销,可是私人感情也就报销了。于是每次消费过后,故意不开发票,给客户一个朋友间私交的错觉。然后第二天跑过去补开。  
发票开什么名目也是件有讲究的事,个中细节大概财会最清楚。  
我们公司一次善心大发,给大家一个体健的预算,可以报销一笔健身费用。居然有一个同事将刚买的杠铃和安全套一起报掉了,可谓报销高手。        
打卡机,No Budget!   
谁谁谁 
不知哪个好事者提的议,办公室准备实行打卡制。谁知竟没了下文。经理追问行政:这事怎么忘了?行政理直气壮地答道:财务说No budget。嘻嘻嘻,我想全办公室的人都在窃喜。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一次超预算了。  
记忆中让我愉悦的超预算事件还有一件,也是最后一件。那是一个圣诞夜。公司为了表示仁爱之心,拨出预算供大家娱乐。并且好人做到底,民主地问大家想娱乐点啥?没想到一    
民主就乱了套。大部分人想吃完饭后再唱歌,但是超了公司的预算。后来公司决定放弃民主,采中集中制,把预算分给大家各自娱乐完事。那天晚上,我用这天上掉下来的150 元和家人看了场电影。因为是公款,特别高兴。  
只是这样的惊喜实属九牛一毛。大多数时候,当满腔的工作热情碰到财务预算时,就像热脸贴上冷屁股。于是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在预算的压迫下一次次变形,再变形,直到从天鹅变成小鸭。  
在策划一次推广活动时,区域总裁在项目启动会议上满面红光地宣扬自己宏伟的推广策略,惹得项目相关人员个个摩拳擦掌,不吝用最丰富的想象刺激灵感。等到热气球准备就绪,张曼玉没问题,金茂主会场OK过后,预算被全球总裁挥刀斩掉一半。于是一切重新开始。最讨厌就是这种事,耗尽了精力,不仅最后得分为零,还有一大堆屁股等着你去擦。  
打卡机的预算终于有了着落。这也是意料中的事。只是我们突然发现办公室公用的速溶咖啡粉没了,下午的小饼干也久违了。原来财务迫于压力,拆东墙补西墙,于是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就变成了门口那台令人憎恶的打卡机。        
电梯里的异香   
谁谁谁 
外企云集的写字楼,电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