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友军战斗机进入阵地并有条理地清理山脊。中国人受不了这样的惩罚,便从除G连山头外的所有地点撤退了。志愿军顽强地防守着这个山头,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不屑掩蔽,而继续用来福枪和机关枪向轰炸他们的飞机射击。
那日晨,2师副师长乔治·斯图尔特电告弗里曼催促他离开阵地。弗里曼强烈地抗议。当他的士兵们在战场上拼杀时他独自撤离指挥岗位?这是一个军官的最大耻辱。但是,斯图尔特坚持要他撤离。他说,骑兵5团很快会从东路赶到,砥平里的战斗已经结束。没有谁能怀疑他的表现。无疑地,他应被授勋和提升。弗里曼勉强同意将他的指挥权移交给奇利斯。他被直升机载往忠州的一个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在这儿他见到了李奇微。李奇微向他道贺,并给他一种印象,即在美国稍作休息与文娱之后,他将被允许再返朝鲜战场。
然后,李奇微飞过了正在行进的骑兵5团的装甲纵队。看来向砥平里的进军正在取得进展。李奇微电贺这个纵队的指挥官马塞尔·克罗姆贝上校。当B连终于冲上了G连山头顶端时,骑兵5团也到了。死硬的敌人似乎在踌躇,正在此时B连听到后方传来一阵枪声。骑兵5团的领头坦克在拐弯处出现,使山上的士兵欢呼雀跃。对弗里曼的团战斗队来说,这是另一种好莱坞式的结局。
弗里曼,这位易怒的上校给他的部队写了封告别信:“官兵们,我想对你们说,世界上没有比第23团战斗队更伟大的战斗团体。……上帝保佑你们所有的人。”
2月18日,李奇微接到西线第9军的一份报告。中国人已从汉江南岸地带拉了出去。第5步兵团在他们的战壕中发现600具敌军尸体和丢弃的武器与炊具。李奇微将这个消息告诉另两个军军长的同时告诫他们,“这也许是个欺骗。”但是这天晚些时候,从阿尔蒙德的中央战线也传来一个有关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大规模后撤的消息。看来中国与北朝鲜人正在往回撤。
那天晚上,李奇微在第8集团军前进指挥部作战帐篷里会见了他的参谋人员。他说,有关情报表明中国军队在撤退。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他宣布他们将于三日之内在中央战线对中国军队进行反击。此行动将被称为“屠夫行动”。
过了一会儿,李奇微站在泛光灯照着的地形图前,向在大邱的记者们讲述了他的计划要点。合众社记者拉瑟福德·波茨报道说,“他有一个十分雄辩的口才,很少有军人除了麦克阿瑟,能比得上他。”“他所说的话充分反映出他对他的部队及敌人的心理有深刻洞察力。他为帮助第8集团军恢复自信所做的一切,使他在伟大的杰出的同行中受到普遍的欢迎。”
20日早晨,麦克阿瑟飞抵朝鲜检查新的攻势。他与李奇微反复讨论了战略,李奇微强调,形势已经由于阿尔蒙德的战线遭到重击而变化了。等中国人的出击被完全制止后,第8集团军对那个危险穿插侧翼才能实施强有力的反击。“我告诉他了,”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同时我让我的参谋人员审查一下,看是否能用两个师渡过汉江往北出击,以切断正在进攻第10军的敌军退路。麦克阿瑟将军表示同意,并补充说我应固守汉江一线。我说我打算这么干。”
麦克阿瑟飞往原州。“我对前线的情况非常满意。在那里敌人在战术上遭到不可估量的重大失败,”他告诉记者们,“其损失是现代战争中最为血腥的……我们的战略计划——尽管敌人在人数上占有巨大优势——的确效果很好,我已指挥我们的军队在恢复丧失的主动权。”
这些话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屠夫行动”是麦克阿瑟而不是李奇微的主意。麦克阿瑟清楚地暗示他已从东京飞到了这里,与部下一起讨论了局势然后命令李奇微发动进攻的。李奇微不仅感到惊讶而且很愕然。他的虚荣已经造成一种没有想到的激怒。但对他打击最大的是“令人不快地想到还有一个我早己了解却几乎忘掉了的麦克阿瑟。”这位盟军最高司令官必须一直使他的公开形象闪烁着光芒。
第29章 李奇微在行动
作者: 托兰
点击: 2829 投票: 8
(2月底-4月5日)
1
2月中旬,彭德怀被召回北京解释第三次战役及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失利的原因。他告诉毛泽东,“我以为速胜是不可能的”。
“能速胜则速胜”,毛主席回答说,“不能速胜则缓胜。”他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彭的报告,而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准备在朝鲜作战至少两年以上。”显然美国人在准备进行一场消耗战。“由于联合国军的轰炸,我们的补给只有大约2/3送抵前线。”为了打一场持久战,中国军队决定在朝鲜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大批新军已经跨过鸭绿江。以支援计划在4月份进行的春季攻势。更多的军队很快也将过江。第一批部队已经遭受到令人震惊的损失。毛对补给运抵前线状况的估计离实际情形差得很远,甚至在某些部队,有75%的人被饿死或在开赴前线途中丧失战斗力。
秦海洋(音译)是第32师一位年轻的农民子弟,当他跨过鸭绿江的第二天,他的部队就突然遭到来自空中的打击。凝固汽油弹“雨点儿”般落下来,很多人被活活烧死。那情景很恐怖;几百位战友倒在一起化为灰烬。幸存者逃到附近的树林里一直躲到天黑。他们吃了一点干粮(由每个人携带,装在像长筒袜一样的袋子里),又继续前进了。几匹马驮着重武器,机关枪不得不拆开由人扛着。
翻越雪山艰巨而危险,不时有人滑倒坠入山下。到前线的长途跋涉要花费2-6个星期,只能靠每个人携带的物品。大约一个星期后口粮吃光了,他们只好见什么能吃就吃什么。白天,美军飞机一见有东西移动就轰炸,部队只好隐蔽起来。夜晚他们不生火。但就是这些预防措施也未能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
向南开赴的路上,他们遇到许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那些虚弱不堪的人乞求把他们枪毙掉。像秦一样,大多数人都不忍心杀死一个同志。
尽管秦有手套和一条毯子,寒冷的夜晚还是很凄惨。白天,部队通常只是蹲着,偶尔打个盹。他们到达前线时,秦所在的250人的连队只剩下40人。
魏祖亮(音译)被征入人民解放军之前是开盐店的。他那12人的重机枪班随第12军跨过了鸭绿江。他们用的是苏制武器,备用枪管由魏扛着。他班里的人只有1/3抵达前线。
曹鹏(音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部队到达目的地时,他的重机枪班只剩下一支步枪。配给的炒面和饼干本打算维持到他们到达前线的,但一个星期后他们就没东西吃了。一路上看到许多人不是死就是伤,这尤其令曹苦恼。当那些还活着的人向他们乞求帮助或食物时,曹什么也帮不上。几乎每天敌机在行进中的战士们头顶盘旋,用中国话劝降,保证给他们好吃的和体面的待遇。
2
“屠夫行动”未能名副其实,李奇微得到麦克阿瑟的同意,拟订了一个新的“撕裂者行动”,意图使联合国军一直推进到三八线。考虑到麦克阿瑟在全面发起进攻前夕可能出现在朝鲜,那样将再次把行动计划暴露给中国人,李奇微采取了直接行动,给这位将军发了一份电报,下属之中几乎无人敢大着胆子发出。电文开头儿令人作呕地圆滑:“怀着莫大的荣幸和骄傲期待着您的视察。您每一次视察都带给我们极大的鼓舞。”接着他礼貌地请求麦克阿瑟不要在全面进攻开始时来。
对于您选择视察日期的原因了解不详,相信您将考虑到敌人从中推断的可能性。无论如何,他了解您个人的英勇无畏。他毫无疑问地获悉:每次大规模攻势前夕,您都亲临视察行动以及您无畏而机敏的露面……如果这一推断适合于您,请不要在总攻发起之日视察。是从长计议贬低其推断的价值还是给敌人增添一次证明其推断的机会呢?如果不选择在总攻之日视察将更有利于证明您行动机敏。先生,您知道您的期望是我唯一的指导,我希望这个意见有可能不会影响您的思考。
您忠诚的李奇微
为了使麦克阿瑟推迟视察日期,李奇微于3月6日早上召集特别会议以防止麦克阿瑟再次声明:是他亲自下令恢复攻势的。与此同时,李奇微谨慎地赞扬了将军给予第8集团军的行动自由和支持。
第25师将首先发起进攻,目标是夺取汉城以东汉江北岸一处9英里长的前线地区。“撕裂者行动”于次日(3月7日)凌晨2时30分以猛烈炮火开始,成千上万发炮弹落在汉江北岸,炫耀着令人生畏的火力。一个半小时后,在第89坦克营和第21高射炮营的半履带高射炮车掩护下,第24团开始渡江。首先乘攻击艇渡江的是E连和F连。由于先前的火力掩护,他们没遇到什么抵抗,迎着轻武器火力向前推进。
战地美术记者约翰·格罗斯随一个步兵连等待渡江。在过去的几周里,他访问了希腊、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部队,现在有机会亲眼目睹进攻中的同胞了。
格罗斯感到像个被遗弃的孤儿,他身边踡伏着一个怕得要死的美国兵。这个美国兵说,“我的两条腿走都走不动了”。
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一排坦克附近。“伙计你有伴了”,格罗斯说。
“我该做些什么,先生?”美国兵问。
格罗斯想起亨利·海明威的《英勇的红徽章》里的故事:他开始想逃跑,后来想到他的兄弟们会说他是胆小鬼。于是格罗斯把故事讲给这个年轻士兵听。
“你们班其余的人全在那边儿,”格罗斯说,“你不走,他们会知道你没和他们在一起的。到了晚上,看你对他们怎么交待。”
“多谢,先生”,这个士兵说完就朝一条船跑去。
格罗斯原打算在南岸一直等到对岸安全了再过去。格罗斯现在为了使那个怕得要死的士兵进入险境得负点责任了,他也疾跑到河边。那儿有一群人湿漉漉地正在发抖,他们的船翻了,正等着疏散。格罗斯见到一位神态自若的工兵,他是第77战斗工兵连的,这支黑人部队先前由查尔斯·布西中尉指挥,现在由戴维·卡尔斯利中尉指挥。格罗斯问这位工兵他是否可以搭船渡江。
“你这该死的找对人了。我在这儿就是为了不让一个人留在这边。上来吧。”
一枚炮弹在江心爆炸,激起高高的水柱打在格罗斯身上,疯狂摇动的船桨早已把他打湿了。终于,船上的人们爬上岸,开始向一座陡峭的山攀登。前头的士兵跳进敌人的散兵坑,然后像从蹦床上反弹起来似地又突然蹦出去。格罗斯瞪着眼朝坑里看:他看见一具无头的死尸,其他敌人的尸体到处都是,凝固汽油弹的火舌还在吞噬着他们。
这儿不像在诺曼底,美军和德军都倒在四散在地上的信纸、干粮,烟盒和快照堆里。在这里,格罗斯只是偶尔看到一个饭碗,一双便鞋,几张当作卫生纸用的传单。格罗斯跟着由一名中尉带领的一个排继续前进。他们悄悄地沿着河岸往下走,遇到了往回走的车辆——担架上躺着伤员。一颗迫击炮弹在附近爆炸,炸着了两个人,格罗斯看到一个人倒在了树丛里,他的两条腿被炸飞了。另一个美国兵紧紧抓着他的右腿哀叫着:“我被击中了!”
看护兵爬向树丛里的那个人,血从那人嘴里汩汩地往外流。看护兵用步兵夹克裹紧伤员,格罗斯脱下他的军用胶布夹雨衣给伤员盖上,然后与趴在雪地上的第二个士兵交谈。这名战士说他自己是列兵约·汉德逊,来自阿肯色州哈里斯博格。
这个排准备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你不介意把汉德逊送到岸边吧?”中尉排长问格罗斯。格罗斯欣然同意,他已经看够了。
格罗斯像副拐杖,扶着汉德逊慢慢地向河边走去。他们和树丛里那个垂危的人一道被抬上一辆水陆两用车。汉德逊在营急救站处理好腿伤后,格罗斯扶他朝疏散伤员的吉普车走去。他们在路上看见一摊血,还有扔掉的毯子和衣服。最上头是格罗斯的军用胶布夹雨衣和夹克,下面盖着的士兵已经死了。在吉普车边,格罗斯和汉德逊握手告别。这时格罗斯才感到自己有多冷,跑向血滩边找回他的衣服。
他再次渡过江,画他的战地素描。偶尔有敌人的零星炮弹落下来。他沿着堤岸走到新拿下的一个小镇里。在一间被遗弃的屋子里,他发现两张不协调的肖像——一张是圣母和圣婴的彩色石画,另一张是毛泽东的肖像。刚出镇子,他遇上一名押送着两个战俘的韩国士兵。韩国兵误以为格罗斯是美军军官,就急忙把战俘移交给他后跑开了。两个战俘是北朝鲜人,穿着肮脏的棉制服。一个好像手臂负了伤,另一个还在流血,他的手指甲掀了起来,只连着一点儿皮。
格罗斯从枪套里掏出45毫米手枪,这是他第一次干这种事。他像一个单独作战的突击队员,押着战俘向后方走。他突然发现他押着三个战俘,不只两个了。第三个是个面目冷酷,赤着脚穿着破烂的中国兵。他从哪儿加进来的?显然他一直躲着,后来才决定做格罗斯的俘虏,因为这个美术家个子不大,看起来也不那么军人气。
看着首批部队渡过汉江后,李奇微在江边他的指挥部同第25师师长会合。有消息说麦克阿瑟将于上午晚些时候抵达水原。早都料到会如此,李奇微乘了一架轻型飞机去迎接将军。刚一飞上天,他就告诉驾驶员林奇飞越汉江。他想亲眼目睹这次行动。看到河滩有一片干燥的、铺满砾石的着陆地,林奇把飞机停下来,将军走在先头部队第 25师官兵中间。一切进展顺利,他们朝水原飞去。
在那儿,李奇微见到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说,“如果此次行动达到预期目的,你就可以用你的部队干一切能干的事情了。”
李奇微承认他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起有关“撕裂者行动”的事。他机敏地补充说,他告诉记者们在他以往的经历中,从未得到上司如此多的大力支持。这似乎是讨好麦克阿瑟。“不要受他们的任何影响”,麦克阿瑟又说,“马修,任何时候,只要你认为对的你就做,不要考虑我想要你怎么做。干吧,出了错,我百分之百地支持你。”
麦克阿瑟用几小时视察了骑兵1师。回到水原后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肯定料到这次招待会将在华盛顿引起轩然大波,他过分自信地说:有迹象表明,中国军队将在春季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即使在目前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我们显然也可遏制住共军的攻势。他们休想凭武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朝鲜。”敌人已经败了两次。“必须做出能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决定——决定权要远远超出授予我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限,决定权既不是纯政治性的,也不是纯军事性的,而是必须通过这些决定,把由于红色中国在朝鲜不宣而战导致未解决的、混乱不堪的难题提交到最大国际范围内寻求答案。”
拉瑟福德·鲍特和其他记者吃惊地感觉到此番话将会对第8集团军的士气产生影响。鲍特报导说,“实际上,他是在告诉部队他们将被推上死亡线,因为政府除了穷于应付根本没有政策。麦克阿瑟发表谈话的目的当然是针对远在朝鲜以外的读者。”
这些话不只意在华盛顿,而且也是讲给北京听的。麦克阿瑟对中国诋毁而具挑战性的言词出口时,恰值美国政府正试图把毛泽东拉到谈判桌边之时,艾奇逊大怒。当时华盛顿正与它的盟友讨论这一问题,以图寻求某种解决办法。“从朝鲜刮出的这阵风,使每个人感到死亡的威胁,表明这位将军对盟国正与美国官方讨论的问题毫无同情心,并煽动美国舆论对其政府正在考虑的事情的敌对情绪。”
两天后,当“撕裂者行动”一直向北推进时,麦克阿瑟又发动了以使他获得更多的行动自由的战役。当合众社的休·贝利问及以后的作战计划时,麦克阿瑟回答说,“这个问题更多地牵扯到军事指挥官的职责以外的重大决定,这些决定绝不能忽视一场拖延的和没有什么结果的战役会使盟军付出的惨重的代价。”实际上,他是在要求对华全面开战。
3
在战争的狂飙席卷一条50英里的前线时,在麦克阿瑟的公共卫生军官、陆军准将克罗福德·F·萨姆斯的东京办公室里,正在发生一件使人震惊的潜在的事情。几个星期前,一名深入到东海岸元山附近敌人阵地后方的特工通过电台报告说,敌军正染上一种疾病,其症状是发高烧、腰痛、头痛,大面积疮肿。萨姆斯将军担心这是一种没见过的满洲地方性流行病。要是中国人带来这种瘟疫,就会把没有进行免疫的联合国军消灭。萨姆斯向麦克阿瑟报告说,这种瘟疫可以像流感一样通过呼吸道迅速地,大范围地扩散。黑死病(鼠疫)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这种疾病是黑死病的一种后期症状,此事和任何军事行动一样重大。
萨姆斯详细查询了战场上所有医务人员,发现没有人熟悉这种瘟疫,而在北朝鲜也没有任何卫生谍报人员。48岁的萨姆斯决定自己必须亲自去这个地方,以确定是否真存在一种瘟疫。他在埃及时曾见到过这种流行病,因此对此病有所了解,此外他熟悉元山地形。他求助于在特别行动部队和海军中的朋友把他一人或带一小队人马运到海岸,以期给麦克阿瑟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一行动全部由海军中尉尤金·克拉克筹划,他曾在仁川搞过两星期的间谍活动,对元山一带也很熟悉。这次行动对克拉克而言简直是轻车熟路。他并未感到有多少困难,只是确实担心被染上这种瘟疫。
“别着急,中尉,”萨姆斯说,“我会给你和其他人注射疫苗的,但你应知道要分阶段打,共打三针,可是我们没时间了。”
“好吧,你就碰运气吧,我也听天由命了。”
克拉克考虑到北朝鲜人也许会有萨姆斯的照片,于是机敏地提醒他最好刮去胡子假扮成外科医生。萨姆斯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他不想成为另一个迪恩将军。
他们跟尹钟(音译)一起向釜山进发。尹钟是一个朝鲜小伙子,曾跟克拉克在仁川搞活动。萨姆斯此番行动对他的手下保密,说成是去第8集团军进行例行访问。在釜山他们登上一艘防疫船号LGIL1091,船上配有必要的实验室设备,用于化验化脓的疮伤和血样。
3月8日早上,船开往元山,次日中午抵达港外约定地点,然后被护送通过布雷水道。萨姆斯的小分队首先去了附近的丽岛。他们从当地居民那里打听到,中国军队中许多人得了伤寒和天花。一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已经分别派了两组特工人员上岸摸情况,但是22名特工无一返回。由于中国军队已进入这一地区,韩国人不愿冒险再派另一组人马。
3月10日,小分队返回丽岛向其他特工人员和难民进行了调查。他们报告说,元山一带大面积传播的疾病主要是天花和伤寒。克拉克了解到,空投的6名韩国特工已在沿海着陆,除了一人外都被北朝鲜或中共的人抓获。最初报告瘟疫病症的那名特工现在已在中国军队据说大量患病的山区的西南20英里处了。大浦里附近的一家野战医院据说同时接收了1500位重病号。
2月12日,由于决定不再使用笨重的装有实验室的船只,小分队登上一艘山卡尔森中校指挥的美国驱逐舰“华莱士·L·林德”号。“林德”号的任务是炮轰沿海所能发现的目标。它一直向南行进到大浦里附近海面。天黑了,大海喧闹起来。船长说这时乘橡皮艇登陆太危险。克拉克和萨姆斯商量了一下,除推迟行动等待时机外别无选择。“林德”号起锚计划向元山返航。次日下午5时,大海平静多了,小分队又登上“林德”号向大浦里进发。抵达大浦里后不久,他们换乘“林德”号上的救生艇,一名海军记者带着相机急忙加入进来。在离岸几百码的地方,小分队改乘充气筏。那个记者也想上去,被克拉克阻止。看起来很滑稽:他们三人一组乘充气筏向海岸划去,充气筏由救生艇用一根长绳子连着,船上的雷达一直跟踪,以使把他们很快拉回来。
登上-片黑漆漆的海岸后,迎接他们的是令人恐惧的景象。仅一英里以外的是被雪覆盖着的高大险峻的群山。前面有几辆卡车闪着车灯,顺着岸边的公路向南行驶。突然,美军飞机投下照明弹,飞行员们不知道他们这样干危害了一次秘密行动。炸弹爆炸了,几辆卡车被火舌吞没。飞机开始扫射这支车队。克拉克和萨姆斯意识到幸存者将会散开来,这一地区很快将布满巡逻兵,但二人都决定不停地向约定地点进发。他们在岸上的联络员用步话机警告说,他们正接近布雷区,应该再向南运动。这时他们的作战服已被冰冷的浪头打得湿透了。他们没带徽章,但都拿着手枪和手榴弹。萨姆斯还带着一些试管、注射器和装着吗啡的可折叠的皮下注射器。这样做有双重目的。“首先”,萨姆斯回忆道,“通过静脉注射吗啡迅速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这样我们可以把病人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