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社长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台湾驻巴拿马大使、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91年3月11日在病逝。 

成舍我(1896-1991) 著名报业家。湖南湘乡人。15岁开始当记者。后毕业于北京大学。1924年起先后在北京、南京、重庆等地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民生报》、《立报》。曾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52年从香港到台湾,担任大学教授,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创办《台湾立报》。1991年4月1日在台北病逝。 

王仲廉(1902-1991) 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旅长。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九师师长、第八十五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二十六军军长、第四兵团司令等。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中因行军迟缓被蒋介石撤职拘押,后由汤恩伯保释。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行政院顾问等。1991年7月26日在台北病逝。 

李芳郴(1902—1991)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永兴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警卫第1师第1旅第2团中校团附、第87师第259旅517团中校团附、第94师上校参谋长、第67师199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99师297旅旅长、第14师副师长、第18师中将师长。1939年3月因作战失利被撤职关押。10月获释后出任洞庭湖警备司令部中将高参。1943年8月调任第9战区郴永自卫区司令兼永兴县县长。抗战胜利后,调任第16绥靖区中将高参兼江北指挥所主任。1949年5月离职后移居澳门。1952年移居台湾。1959年退役。1991年9月26日病逝台湾台北。 

袁守谦(1903-1992)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军职。曾任复兴社主要发起人及骨干。抗战时期,任军委会政治第一厅副厅长、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政治部副部长及代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防部政务次长、代理国防部部长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还出任交通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92年10月4日在台北病逝。 

石美瑜(1908-1992)国民党少将法庭庭长、法官。福建林森人。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及政治大学毕业。后到南京受训,参加司法官考试以第一名录取,有“福建才子”美誉。24岁那年,任上海法院法官,不久调升上海高院法官,抗战时期,日军入侵上海,命其执掌伪法庭庭长不从,潜逃至安徽。后在上海法学院、法政学院等学校教授法学。抗战胜利后,受命主审汉奸陈公博、缪斌等案,表现杰出,获擢升为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少将庭长,担任重要日军战犯谷寿夫、酒井隆等案的审判工作以及侦讯间谍川岛芳子并将其口供提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战犯土肥原贤二之定罪要证,因调查证据详尽,享誉中外。有关南京大屠杀一案,所主持的军事法庭实地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包括1000以上幸存者的口述纪录,国际友人的作证等等,确定日军在南京一地屠杀了近30万非武装的中国人。1949年去台湾。退职专任法律人。1992年逝世。 

黄玉明(1905-1992)国民党政要。广东化州人。1927年入中山大学,后转上海政法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30年回广州,创办《南风通讯社》,并出任国民党省党部组织科长、候补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参议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广东省政府顾问、考核会专员兼设计组长。1942年任中央侨务委员兼广东省赈济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委员、广东省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1949年去台湾。政论著作众多,被誉为国民党“资深立委”中最有活力的反共前锋。曾被李登辉下令制裁处分。1992年逝世。 

梁 恺(1907—1993)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耒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第73旅少将旅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25师副师长兼第73旅旅长、第195师师长、第52军副军长、昆明防卫司令部副司令、第5军副军长、第52军副军长等。抗战胜利后,历任第52军中将军长、东北第1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948年2月第1兵团改称第6兵团,任副司令官。1949年3月调任国防部部员。9月避居香港。1950年前往台湾后,仍任“国防部”部员。1993年2月5日在台北。 

俞大维(1898-1993)国民党政要。浙江绍兴人。曾国藩外曾孙。1918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再留学德国。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署长、军政部次长、交通部部长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驻美大使馆顾问、国防部部长、总统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等。1993年7月8日在台湾病逝。 

胡健中(1901-1993)国民党政要、报业家。浙江杭州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1934年起任《东南日报》社社长,与北方《大公报》之胡政之并称“南北二胡”。1943年任《中央日报》社社长兼《东南日报》社社长。曾任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中央日报》社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等。1993年9月26日在台湾逝世。 

严家淦 (1905~1993 ) 国民党政治家。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后历任福建省建设厅长、福建省财政厅长、重庆战时生产局采办处长等职。1945年12月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兼交通部特派员。1946年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财政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1947年任台湾省文化教育委员兼财政厅长 。1949年国民党退至台湾后 ,任台湾“经济部长”兼“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任“财政部长”。1954年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63年任台湾“行政院院长”。1966年3月 ,任台湾“国民政府”“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1975年4月蒋介石死后,继任“总统”。1978年5月卸任。后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1993年1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曾虚白(1894-1994)国民政府政要、报业家。江苏常熟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23年在上海与其父曾朴创办真善美书店,主编《真善美》月刊。1932年在上海创办《大晚报》,任总经理兼总主笔。1937年起,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国际宣传处处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中央通讯社社长、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央改造委员、中央评议委员、国策顾问等。1994年1月5日在台北病逝。 

蔡文治(1911-1994)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冈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军调部参谋长、徐州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国民政府参军、国防部第四厅厅长。1950年去香港。后去美国。曾任美国国防部顾问等。1976年退职。后多次回大陆访问,被选为黄埔同学会理事。1994年1月9日在美国逝世。 

罗又伦(1912- 1994)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新编第六军第二0七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二0七师师长兼东北保安司令部第二快速纵队司令、青年军第二0七师师长、青年军第六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曾任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司令、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勤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委员等。1994年8月在台北病逝。 

黄 杰(1903-1995)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国防大学、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等军职。1932年任陆军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1937年任第二军军长,参加上海抗战;1944年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与日军激战于滇缅边境。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次长、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绥靖总司令、第一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10月由湖南退至广西,后退入越南。所部被法国军队监禁。1953年5月被遣送台湾。后历任台湾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并晋升陆军一级上将。还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95年1月14日在台北病逝。 

刘安琪(1904-1995)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山西卜崞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等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六十一师师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一军第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七军第九十七师师长、第五十七军军长青年军第二0五师师长、青年军第六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七十一军军长、第七兵团司令官、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6月,率部撤往台湾。后调海南岛、雷州半岛,兼任广州卫戍副总司令。10月,战败后去台湾,历任台湾中部防守司令官、澎湖防守司令官、第二军团司令官、金门防守司令官、陆军总司令,晋升陆军一级上将。还出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95年9月9日在台湾逝世。 

梁汉明(1900-1996)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信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四十六军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旅旅长、第九十二师师长、第九十九军副军长、第九十九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长、广东保安第一师师长等。1949年去台湾。1996年2月24日在台湾逝世。(梁汉明的生卒年尚有其他说法) 

徐庆钟(1906-1996)国民党政要、农学家。台湾台北人。曾任国民政府台湾省政府委员兼农林厅厅长。1949年后,历任台湾内政部部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等。1996年3月13日在台湾逝世。 

黄少谷(1901-1996)国民党政要、陆军中将。湖南南县人。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蒋介石办公室秘书主任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部长、司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总统府资政等。1987年退休,寓居台北。1992年起,捐资上千万元,新建家乡南县方谷学校(夫人名侯淑方),设立方谷奖学金;其后数年,给家乡捐资数千万元。1996年10月16日在台北病逝。 

丁德隆(1904-1996)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攸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七十八师师长、第一军军长、第五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七军军长、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任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1948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副团长。1949年去台湾。曾任国大代表,并潜心写作。1996年在台湾逝世。 

廖 昂(1902-1997)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资中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七十六军第二十四师师长、第七十六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1947年10月11日在陕西清涧兵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获释放,辗转去台湾。1964年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1997年7月病逝。 

蒋纬国(1916-1997)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浙江奉化人,生于上海,蒋介石次子。1934年入东吴大学理学院及文学院,1936年赴德学习军事。翌年服役于德国九十八山岳兵团,曾随德军参加德奥合并及出兵捷克苏台德区两次战役。1938年入慕尼黑军校步兵科深造,翌年结业,并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1940年归回,服役于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三团。1943年与石静宜结婚。1944年秋出任青年远征军二O六师营长,后提升任副团长。1945年调往装甲兵最高指挥部教导总队部,历任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曾参加淮海战役,遭到痛击。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撤至台湾。去台后,出任装甲兵司令。 

1975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出任三军联大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并兼任众多社团职务。1993年任总统府资政。1997年9月22日在台北病逝。 

王东原(1899-1997)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全椒人。早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毕业于保定军校。1923年来湘,任唐生智部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何键第三十五军教导团团长,参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马日事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长沙警备司令等。七七”事变后,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1944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46年6月,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1948年6月,调任总统府顾问,驻台湾。1949年后,历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驻南朝鲜大使等。1960年离任回台湾。先后两次作世界旅行。1980年移居美国南加州,从事著述,有《浮生简述》等行世。1997年逝世。  

彭孟缉(1908-1997)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湖北武昌人。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国防大学及日本野战炮兵学校毕业。曾任炮兵学校教官 ,炮兵营长、团长、旅长,陆军总司令部中将炮兵指挥官等。 1945年随陈诚去台后,历任高雄要塞警备司令,台湾省警备司令,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副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1959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65年任“总统府”参军长。1966年至1972年先后任驻泰国、日本大使,后被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2年10月起当选国民党第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其间在1960年8月、1966年12月任中央常务委员。1988年7月、1993年8月被聘为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并当选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97年12月19日在台北病逝。 

薛 岳(1896-1998)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广东乐昌人,字伯陵。保定军校毕业。历任粤军营长、团长等。1925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副师长、第一师副师长、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师长、第四军副军长、第三十五师长、第十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等。抗战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兼海南防卫总司令。1950年在海南构筑的“伯陵防线”被解放军攻破后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98年5月3日在台北病逝。  

郭寄峤(1901-1998)国民党陆军上将。安徽合肥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中将参谋长,参与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一、第五战区、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第九军军长,重庆卫戍副总司令,鄂陕甘边区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期间功勋卓著,有“全国第一参谋长”之誉。抗战胜利后,任第八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兼代新疆省主席,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甘肃省主席兼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副主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1949年6月后去台湾,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晋升上将。后历任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98年9月15日在台北病逝。 

王叔铭(1905-1998)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山东诸城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广东军事航空学校毕业,后到苏联深造。历任空军队长、航校教育长等。抗战时期,任中国驻苏使馆空军武官、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空军第三路司令兼空军参谋学校教育长、航空委员会副主任。抗战胜利后,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空军副总司令兼国防部防空司令。1949年去台湾,历任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1959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还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等。1998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 

張宝树(1911-1998)国民党政要、渔业专家。河北高阳人。曾任河北省渔会理事長、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教授、河北省政府委員、河北省政府秘书長、立法院立法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大学教授;中国水产协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員会第五組、第一組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員会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員会秘书长;立法委員;總統府資政等。1998年12月14日在台北病逝。 

邓文仪(1905-1998)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莫斯科中山大学、国防研究院第一期毕业,世界大学名誉博士。曾任排长,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少将代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秘书,驻苏联大使馆首席武官,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员长,成都行辕政治部中将主任,战时工作干训团政治部主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后兼任三青团干事长,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年军政工干部训练班总教官,并兼任中央干部学校教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国防部新闻局局长,政工局局长兼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常务委员。1949年去台后,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及代理主任,内政部政务次长,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研究院讲师,台湾省观光事业委员会顾问,行政院顾问,中华战略学会监事等。1998年病逝。 

梁华盛 (1904-1999) 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茂名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预备第四师师长、第一九0师师长、第十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吉林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沈阳防守司令官。1949年去台湾后退役。晚年思乡甚切,从事同乡会工作。九十年代曾回广州、北京观光及会友。1999年在台湾逝世。 

孙 乾(1908-1999)原国民党陆军少将。广东香山(中山)人。孙眉嫡孙、孙昌次子、孙中山侄孙。幼年随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广州生活。二十年代曾是中国排坛健将。192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政治系。次年到日本士官学校攻读。毕业后回国,历任广州燕塘军校教官、中山县公安局长、南京参谋部上校参谋。后又被派意大利陆军大学深造。1933年起,历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军委会参谋本部上校参谋、中央陆军大学高级教官、第十二集团军少将团长、第七战区通讯兵团少将团长、第六十五军第一八七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辞去军职,出任中山县县长等。解放前夕到美国。1986年后多次回家乡观光探亲。1999年在美国病逝。 

彭 善(1903-2000)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第六十七师副师长、第十一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十八军军长、湖北军管区参谋长、鄂中挺进军总指挥、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警备区副总司令、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等。1949年底去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等。一度移居美国。2000年2月14日在台北病逝。 

赵一狄(1912-2000)张学良将军夫人。原籍浙东兰溪,出身官宦之家。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赵四小姐。1928年秋,年仅十六岁,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秘密来到沈阳,不计名份地与张学良相惜相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蒋介石怕张自杀,准许于夫人或赵一荻其中之一陪伴,一开始由赵一荻陪伴,后来于夫人欲见张学良,赵一狄只得离开去了香港。1941年底,张学良被从湖南沅陵转囚贵州修文县,这时于夫人因患乳癌必须赴美国就医,军统局长戴笠给赵一荻去电询问:是否愿往贵州照料张学良。 赵一荻痛下狠心,将尚未满十岁的儿子送到美国交给张学良的一个朋友,然后毅然舍弃了在香港豪华富裕的自由生活,奔赴贵州与张学良同度囚禁生涯,从此相伴张学良左右。后跟随到台湾。1964年7月4日,51岁的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在台北举行婚礼。1991年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