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武侠时代-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物,甚是傲慢,若是被听出外地口音,往往一个乞丐也会瞧不起你,是以他也不便多问。
他投了客店,正自饥肠辘辘,于是就在大厅之中,叫来酒食,就在他自饮自酌之际,突然听得门前一阵攒动,几名身穿捕役装扮的人走了进来。
其中一人叫道:“合该咱们兄弟几人倒霉,明天玉德殿这一遭,咱哥们儿几个谁也逃不脱,这城中一有大事,就连酒都喝不消停。”
另外一人道:“明儿皇上、皇后、贵妃、太子、公主拜国师,那可是顶尖的大事,你想想,咱们做小吏的,若不是住在京师,哪有亲眼见到皇上的福气?”
另外一人却显得极为不耐烦,叫道:”喝酒喝酒,喝完了早早睡他娘的,明日还要早起呢。”
正当这时,突然一阵寒意从门前掠过,齐御风斜眼看去,却见一名白衣女子,外系披风,头戴斗笠,纱巾罩面,整个人都是包裹起来,只是披风下隐约见身段婀娜,一双眼眸亮如点漆,从纱巾之后隐隐的透露了出来。
这女子坐在齐御风身边的椅子上,口中说道:“要一份荷塘小炒,一份白灼菜心,再来一碗米饭。”她声音低柔宛转,十分动听,却是听不出多大年纪。
那店伙是在京城做惯了生意的,见到这女子虽然行动十分古怪,却也知道天下之大,什么稀奇古怪的人都有,当即也不为难,点头称是。
身边那几位捕役听到这话,却不约而同的转过身来,一人晃晃悠悠站起身来,走到那女子身边问道:“姑娘外地来的吧?”
“嗯。”女子声音低柔,并无起伏,让人听不出喜怒哀乐。
那捕役笑道:“荷塘小炒,白灼菜心,这素食有什么味道,小娘子,你单身一人,在这京师可不好混,不如跟我回去,我管保你衣食无忧,大鱼大肉,可好?”
那女子听到这话,也不吭声,只是低头不语,齐御风暗暗皱起了眉头,心说这女子一看就是有不低的造诣,可怎么不知道放低身段,易容改装,以如此惹眼的造型出场,不招惹是非那就难怪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都见闻

那捕役见到女子不吭声,却也不着急,只是坐在她对面,饶有兴致的瞪着一双色迷迷的双眼向她看去,那女子只是低头,不理不睬。
不一会儿,两个素菜出炉,白饭也送了上来,那女子掀开面纱以角,露出白玉般尖尖地下颌,端起白饭慢慢的吃,并不理会那捕役。
那捕役讨了没趣,但见到这女子风姿绰约,容貌极美,倒是来了胆子,晃晃悠悠的走过来,就要去摸那女子,“小娘子哪里人士……?”
他尚未走出半步,突然身躯一抖,向后退出半步,双腿一拌,跌了个屁股朝天。
这捕役一声惨叫,众多同伴登时齐齐起身,赶了过去,却只见众人未及靠近那女子,便接连向后跌倒,更有甚者,甚至连翻了两个跟头,从后窗之中飞射出酒馆之外。
这原本喧嚣的酒楼之中,蓦然间安静下来,众多食客的目光都看向那白衣女子。
却见她好整以暇,一声不吭,只是低头安安静静的夹菜吃饭,一时之间,却也无人敢上前发问。
那几名捕役哎呦哎呦了半天,好在这店铺本在一楼,就算跌出了门外,倒不虞毙命,只是一番苦楚自然不消说。
一名捕役站了起来,盯视那女子半天,才大声叫道:“你等着,我兄弟若是没事一切好说,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拉你去见官。”
他说完之后,几名捕役饭也不吃,当即一阵嘈杂叫嚣。便渐行渐远了。
事情因女人而起,可直到这几人走远。那女人眼皮都没有抬起来一下。
她只是低头吃饭,慢慢悠悠。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饭菜吃完,她才数出几枚钱币,交给了侍立一旁的伙计,转身走出门去。
齐御风待她出门之际,才凝神抬头观看,他目力敏锐,却见她身无长物,就连个随身携带的包裹都没有。只是如墨的发丝之间,有银光一闪,毫芒四射,仿佛藏了什么兵刃暗器一般。
他心中暗忖,这女人呼吸绵长,脚步轻盈,武功之高,实乃罕见,而且她显然自视甚高。就这样招摇的在大都闯荡,也不怕惹下什么对头。
他吃过饭,回到卧房之中,略一回思。便将那女子方才所使的招数一一回溯,在普通人看来,那女子未及近身三尺。便将那几名捕役摔出一丈之外,自然神奇无比。可在齐御风这等人眼中,她一招一式。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他左手翻出,右臂一挥,长袖飘处,略微一勾,接着用袖子打了个旋,再向前一放,一收……
使到此处,齐御风陡然一愣,心说这武功飘忽灵动,变幻无方,圆转如意; 却是《九阴真经》中的功夫啊。
齐御风自从在白茶夫人那里得了《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九阴真经》与《武穆遗书》之后,这些日子勤练不已,虽然那《九阴真经》上的内功心法与他所学不合,尚未修炼,但早已将其中文字读得通透,《九阴真经》中所载的诸般秘奥精义,一经过目,思索上十余日,对其中精微奥妙之处,即已全盘豁然领悟。
但他对着《九阴真经》的武功毕竟尚未精熟,此时略一施展,才发觉她这三招之中,却包含了九阴真经之中的《蛇行狸翻之术》、《飞絮劲》以及《白蟒鞭法》的一招,只是她以袖代鞭,使得又是飞快无比,是以齐御风才未曾想到。
齐御风又比划了一遍,才发觉这白衣女子的方才所使的劲力,比之经书中所记载,却还是略有偏差,劲力若有若无,柔中带韧,比之九阴真经中所记载的功法,实在难分高下,但她一身武功,大多来源于这《九阴真经》,却是确定无疑。
当即他站在室中,回思着那女子出门时候的情景,仿着她的样子走了几步,心中不由得疑丛更深,心道这女子内功已到了返璞归真之境,几乎可以于俞莲舟相庭抗礼,这等人物,怎么从未听人说起过?
那女子自以为隐瞒甚深,不论举止、眼光、脚步、语声,处处深藏不露,可是在齐御风这样的高手有心推算面前,就算她内功已经由实返虚,自真归朴,但无论是行动,坐卧,还是吃饭睡觉,又或者是呼吸深浅,一切表征逐步推衍,都能看出此人的武功门派,修为深浅。
当即齐御风推衍完毕,心中却还是怀着一个好大的疑问,心说此人武功正而不邪,偏重阴柔一脉,她这个时候到大都来,却是做什么?
好在他武功现在已经甚深,一切俗事俱不挂怀,仔细体会了那女子三招武功的巧妙之处,便开始寻思这大都之中,如何防卫,明日如何方能混入人群之中,将那鞑子皇帝刺杀才好。
他出行之前,便已经打定了主意,这元顺帝就算无能,好歹也是鞑子的皇帝,若能杀了他,自然对义军东进大为有利。
到了次日,齐御风早早起来,到了玉德殿外,找了个高高的台阶站定。
到了上午十分,但听得锣鼓当当,响声不绝,众百姓齐声呼道:“来啦,来啦。”人人延颈而望。
齐御风抬眼看去,只见一百零八名长大汉子,一色青衣,左手各提一面径长三尺的大锣,右手锣锤齐起齐落。一百零八面大锣当的一声同时响了出来,直是震耳欲聋。
锣队过去,跟着是三百六十人的鼓队,其后是汉人的细乐吹打、西域琵琶队、蒙古号角队,每一队少则百余人,多则四五百人。乐队行完,只见两面红缎大旗高擎而至。一面旗上书着“安邦护国”,一面旗上书着“镇邪伏魔”,旁附许多金光闪闪的梵文。
大旗前后各有二百蒙古精兵卫护。长刀胜雪,铁矛如云。四百人骑的一色白马。众百姓见了这等威武气概,都大声欢呼起来。
齐御风心道。此际天下义军风起云涌,对蒙古官兵无不恨之入骨,京师人士却是身为亡国奴而不知耻,想是数十年来日日见到蒙古朝廷的威风,竟忘了自己是亡国之身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却也并不稀奇,想这大都后世,兵临城下之时,又有几次不是屈膝投降?
除了于谦那次保卫战之外。明亡了投李自成;李自成走了投降满清;满清亡了之后,无论军阀混战,还是统一,这城池历次都是“和平交接”,绝无二话,只要兵临城下,立刻就开门投降。
一队队护卫将百姓隔开,接着又是一队队吞刀吐火的杂耍,诸般西域秘技。只看得众百姓喝采不迭,于适才血溅街心的惨剧,似乎已忘了个干净。
其后是一队队的傀儡戏、耍缸玩碟的杂戏,更后是骏马拖拉的彩车。每辆车上都有俊童美女扮饰的戏文,甚么“唐三藏西天取经”、“唐明皇游月宫”、“李存孝打虎”、“刘关张三战吕布”、“张生月下会莺莺”等等,争奇斗胜。极尽精工。
后面一辆辆彩车又络绎而来,齐御风但见只听得梵唱阵阵。一队队身披大红袈裟的番僧迈步而来。
众番僧过后,铁甲锵锵。二千名铁甲御林军各持长矛,列队而过,跟着是三千名弓箭手。
弓箭手过尽,香烟缭绕,一尊尊神像坐在轿中,身穿锦衣的夫役抬着经过,甚么土地、城隍、灵官、韦陀、财神、东□,共是三百六十尊神像,最后一神是关圣帝君。
众百姓喃喃念佛,有的便跪下膜拜。神像过完,手持金瓜金锤的仪仗队开道,羽扇宝伞,一对对的过去。
众百姓齐道:“皇上来啦,皇上来啦。”
远远望见一座黄绸大轿,三十二名锦衣侍卫抬着而来。齐御风凝目瞧那蒙古皇帝,只见他面目憔悴,委靡不振,一望而知是荒于酒色。
在他身边有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倒是颇有英气,,背负镶金嵌玉的长弓,不脱蒙古健儿本色,齐御风寻思道,眼下奇皇后所生的太子羽翼已成,并不在大都城中,这一位看来就是眼下最为得宠的雪山太子了。
元朝尽管占据了中原几近百年,可惜粗鄙无文,就连皇帝也甚少有人识得几个汉字,所以无论皇子大小,是否有继承之权,都号称太子。
那元顺帝带着众皇后,皇妃,王子,公主到了寺前,只见寺庙之中,香烟缭绕,手臂粗的藏香烧的雾气瘴瘴,从门中走出三位大喇嘛相迎,对着他双手合十,微微一拱。
元顺帝也对这三位大喇嘛一拜,三位让过一边,推辞不受,如此三拜,三位才勉为其难,点了点头。
元顺帝见之大喜,急忙命属下送上礼物,抬入寺中,但见掌礼太监一声吆喝,无数彩缎包裹的礼物一箱箱子送进了寺庙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元顺帝才派人送上大轿子,请三位国师入朝,四人推辞一阵,才由三位国师先行,元顺帝紧随其后。
齐御风越看越奇怪,心说这三位国师看上去武功也不甚高,大抵同那个哈拉和林的阿古拉都是相同路数,怎么却劳动元顺帝亲自来请,摆为上宾?
他见到众人离开,相继回转皇城,百姓交头接耳,都准备议论一番,便各自散去,此时正是杀人的良机,当即心思一动,便慢慢的凑上前去,准备效那博浪之一击。
此时形势却与他方来的时候不同,原来这元顺帝昏庸无道,任用贪官,弄得天怒人怨,于起义大业大大有利,便是有人想杀这蒙古鞑子,可能明教也不答应;但如今西凉势力已成,眼下就要整编李思齐的军队,进而进攻大都,若是此时将这鞑子皇帝杀了,元廷势力必定大挫。
正当他向前之际,却见那远远处一名高坐的大喇嘛回过头来,黝黑粗胖的脸膛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珠朝着他的方向狠狠一瞥。
齐御风心中一动,心说难道这鞑子竟然觉察出我来了?
他在西方多年,多刺杀王公大臣,是以也十分有耐心,不到十拿九稳,不肯轻易出手,如今几千名护卫在旁,他初来乍到,却也得观察一番形势才行。
正当他随着人流不住向前,一直拥到了距离元顺帝不到三十丈的地方,突然耳后吹来一阵香风,只听得一名女子的声音在他耳边低低说道:“借你神兵一用。”
话未说完,齐御风只觉得后背一空,那本来被左三层右三层裹着的背囊直冲向天空,三柄长剑自囊中飞射。
齐御风登时一惊,他武功练到如此境地,居然还有人能以妙手空空之技从他身上抢走背囊,这盗术当真可谓天下无双。
正当此时,只见一名女子冲天而起,手中抓起倚天、长白二剑,拔剑出鞘,日光一映,登时漫天白光,明耀炙烈,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只见她握住长剑之后,身形一摆,如风吹杨柳,在空中转了半圈,随后势如急箭,朝着元顺帝的车驾飞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黄衫女子

但见这女子陡然自人群之中,冲天而起,飞到半空之中接住双剑,接着却又身形斜斜划了个弧线,如同翩翩飞燕一般,朝着元顺帝的方向飞去。
但见她一袭黄衣,飘然若仙,直如乘云气,御飞龙,其捷快如鬼魅,直到了元顺帝的车驾上面,却突然如同缀了铅块一般,极速而落,直扑元顺帝的顶门而去。
此女身形美妙异常,即使如此当街持剑行凶,却也有人看得风光旖旎,如痴如醉,却是不明所以,只有几名蒙古高手反映过来,当即几人顾不得拔出兵刃,一时长袖飘飘,冷若御风,几道气劲冲天而起,朝着那女子攻去。
这元顺帝身边的几位高手,其武学似拙实巧,但见众人大袖翻飞,两掌暗中变为四掌,四掌练成八掌,八掌练成十六掌,进而十六位护法的三十二掌联袂而发,内劲已然铺天盖地,沛然无比,罩住了元顺帝全身,若寻常人走进他三尺之内,不免立即便被撕裂成碎片。
而且他等人攻守一体,防御之中别出新意,几道气劲凌空而上,若迅雷飞空,已然扑上了那黄衣女子。
之间那黄衣女子在这股冲天的气劲之中,如一叶小舟於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自然抛高伏低,但却丝毫不停下坠之势。
却见她身形飘近,立刻扬起长剑,双剑同使,唰唰唰连抖了三剑,舞成一道剑网,众人只觉得眼光缭乱。便看见眼前一片白亮亮的刺眼,如同大海扬波。立起了一道光灿灿的水墙一般。
那一十六人不敢硬接,当即俱回身一转。如同一条黄龙一般,身形在空中急卷,向后跃去,未及落地,单掌又出,一掌击向那黄衣女子的肩头。
那女子双剑急舞,一剑自上而下搏击,模拟冰轮横空、清光铺地的光景;一剑单剑颤动,如鲜花招展风中。来回挥削,那几人知道宝剑厉害,又见她招数古怪,几乎毫无破绽,当即身形一凝,这一招便使不下去。
齐御风收起阿泰尔之剑,便悄悄躲在一旁,眼见这女子剑法,心下不禁也是凛然。心道这人双手使剑,难得是如此两种不同的剑法合璧而成,一套剑法的破绽立时为另一套所补全,可谓是毫无破绽。如此武力凭空增强一倍。
从剑法上来说,独孤九剑已经是剑法的极致,可是她这种剑法。却是别开生面,硬生生于绝不可能之处。生造了一门绝学。不能伤人,遇到专挑破绽的独孤九剑肯定是有败无胜了。
那女子与那一十六人再斗片刻。只见双剑闪烁,如电闪风飞,那黄衣女子以攻代守,东一闪、西一闪、剑法流光溢彩、明耀炽烈,一缓一急、一拙一巧、双手剑法看似全不相干,但彼此却能相互照应,将破绽全然拟补,当真如花间蝴蝶,蹁跹不定,十分潇洒如意。
齐御风仔细看去,却见她剑术之中,含蓄内敛、威而不露,却并非有太多强有力的杀招,虽然自保有余却不能伤人,当即不禁皱起了眉头。
那一十六人挡在元顺帝面前,随着那女子递剑上前一步,便要向后退出三分,但见那黄衣女子随意的一扫一拂,看似漫不经心,任意施为,这十六人大内高手也不敢怠慢,不管是她扬起些沙尘,还是大袖飘飘,拂过这十六人身前,这几人都如临大敌,一板一眼地见招拆招,攻防守御。
但见她随手一拂,长剑随风扬起,手臂伸得笔直,如凤凰点头,连颤七下,呈北斗七星之状,他这七剑劲道凌厉之极,锐气如矢,仿佛要划破长空一般,刺目耀眼,直直对准了对方一人的胸前七大要穴。
齐御风一看到这般剑法,心中暗暗摇头,心说这一剑虽然凌厉,但却比先前的巧妙剑招差得多啦。
那大内高手不及提防,当即被她这一剑划破了肚皮,正当此时,那十五人不约而同,一起攻上,那女子翻身一滚,身形翩然飘落,却是退后了一丈开外。
一阵疾风吹过,那女子面前纱巾落下,齐御风看得她身形步法,早已看得出她便是昨日那吃素菜的女子,但见她年纪约莫二十七八岁左右,脸色雪白晶莹,如玉之润,如丝之柔,容貌甚是美丽,她手上剑法虽然使得若有若无,但面上焦急之色,却是显露无疑。
齐御风站在附近,闻得她身上不时传来一阵阵沁入心脾的幽香,但见她双臂如莲藕一般,,舞起来当真如一朵黄色的玫瑰一般。
这一下危势一解,却见元顺帝从帐子里透出头来,看着那女子,拍手笑道:“好一个美人!”
那女子面上露出不愉之色,手上剑招练练催动,只见她身形如烟如雾,奇幻莫测,迅捷无伦,掌中剑影叠出,腰胯转动之际,长剑圈转,便在空中幻划出数十个光圈。剑尖上一点寒光,划过一个个圆圈,一个光圈未消,另一个再生,虽然长剑使得极快,却听不到任何金刃劈风之声,足见她剑劲之柔韧已达于化境。
齐御风自忖剑术无双,在天下间已经没几个对手,可这女子长剑如风,瞬间便幻化出千百个光圈,有形有质,直如千百柄长剑一般,护住全身,犹如一道光墙,那千百个光圈犹如碧海浪潮,缓缓向前涌动,如此剑招,他却绝对使不出来。
但见那黄衣女子,如惊鸿飘飞,剑光撩绕,四下里只见长剑白光,不见人踪,齐御风看见,心中不由得也为之叹服。
但见那剩余的一十五人,其中一人一个不察,头顶登时冒出了一缕鲜血,缓缓流淌,不一会儿,就带着满眼不信的目光,缓缓的躺倒在地。
那黄衣女子翩然落地。秋波流转,螓首蛾眉。目光扫了面前几人一眼,手中长白剑一抖。一道青泓便如同水波一般从剑柄蔓延到剑尖。
她这般运劲使剑,在场大多之人看来平平无奇,但齐御风眼光何等老道,当即便看出她这一剑过后,却是将一身功力都聚敛在剑尖之上,其后必然有杀招到来。
正当此时,突然见她长剑轻扬,飘身而进,姿态飘飘若仙。左手剑锋向下盘连点数点,而右手横剑斜削,如彩笔画眉,一道黄影蹁跹,在眼前一闪而过,那一十五名高手不禁同时向后退了半步。
她这一剑出招并不迅速,时间、方位却拿捏得妙到巅毫,见几人后退,突然剑尖斜挑。一剑便朝着其中一人小腹方位划去,登时血肠流了一地,随手又挑杀了一人。
她这几剑,乃是令敌方制造破绽。对时辰、方位,把握得都精妙到了极点,任凭敌手防护得再是厉害。也是顾得了东,便顾不了西。顾得了南,也逃不过北。真教人无法可破,巧妙之极。
这一剑使出,登时房檐之上,传出一阵叫好喝彩之声,声若雷鸣,又如黄钟大吕,久久而不绝。
齐御风抬眼看去,却见那三名元顺帝新拜的国师正站在上面,指指点点,说个不停,心中不由得奇怪,心说你们不下来帮忙也就罢了,居然还为敌人叫好?
正在此时,只听得那女子一声娇叱,飘忽灵动,变幻无方,瞬间幻出几个虚影,齐御风只觉得眼前一花,登时便觉得身前之人似乎一化而三,三化为万,身前遍野,都是一片嫩黄之色,娇艳欲滴的花蕾。
只见那女子长剑一吐,绝招变自剑尖涌出,剑招虚虚实实,似真实幻,似幻实真,如一团黄云升腾而起,复而如落霞斜逸,矫夭变幻、又如同天女下凡、非是人间气象。
但见她手中剑尖颤动,敌手之中,又有四人,接连咽喉中间,大吼一声,倒地不起。
这四剑刺得奇快无比,连那三位国师这等高手也不由得相顾失色。
先前那女子的剑法虽亦精妙,但决不如眼前的出神入化。
只见黄衣飘飞,寒光闪闪,双剑便似两条银蛇般在街心四下游走,叮当、呛啷、“啊哟”、“不好”之声此起彼落。
顷刻之间,那几名大内高树手中兵刃落了一地,每人或咽喉、或胸腹,或眉心等致命之处,都中了一剑,一一横尸就地。奇在她所使的招数,却都是同样一招。
这一下那三位国师见了她追风逐电般的快剑,心中也自胆寒,不禁面面相窥,都心中有些震惊,一人眼见那女子逐步逼近元顺帝,情急之下,不禁高声叫道:“我来会你!”
他本来身在高空,这一动身,从天而落,巨大的僧袍铺展开来,覆盖四野,但见一阵飞沙走石,黄尘滚滚,他身形如一条长龙席卷,将元顺帝身形罩住。
这条尘龙一闪即没,复而落定,众人抬眼观望,却见那喇嘛立在当场,手中一条原本光鲜华丽的狐皮大氅,此时却已经破破烂烂,筚路褴褛。
原来两人已经在瞬息之间,过了一招,那女子固然没能抢得上前,杀了元顺帝,这喇嘛手中情急之下的武器,却也已经只剩下光溜溜一条,无法再用。
齐御风心道,我的长白剑与倚天剑何等锋锐,怎么这人挥舞一条大氅就能拦住?
却见那黄衣女子,秀眉微蹙,一言不发,她目光盯视着来人,似乎心中也存着疑问,当即左手捏个剑诀,右手剑斜刺敌,与那喇嘛战在一起。
她左手剑倏地递出,快如电闪,向那喇嘛面门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