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漠狂歌-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羽东这时走到了石刻的背后,声音稍有些兴奋的轻声说道:“这里果然还有字……”
大家一听,连忙都随羽东转到了石刻的背面处。手电光所照之处,是洋洋洒洒的一整面石刻文字。
这一次,那些古老的小篆紧密排列,似乎不像是铭文,更像是叙事。不过也因为笔画过于精致细微,所以也导致了字迹模糊的更加严重,没有前面的铭文那么容易辨认了。
因为字体实在是太小了,哪怕石碑上的一小块损毁或裂痕,都能模糊了一大片的文字。这样,他们看到的内容也就只能是断断续续的了。一部分靠辨认,一部分靠猜测和联想。
经过羽东和墨裳两个人反复的推敲研究,最后他们终于大概的弄明白了这上面的通篇长论到底写的是些什么。
在那断断续续的文字中,隐约可以辨认出一些主要的词汇,比如“安期生”“三神山”“祖洲”“丱(音:惯)兮城”“妫(音:归)州”“王鄞(音:银)”“东海石桥”等等这些他们大家或熟悉、或陌生的词句……
其中还不乏夹杂着九鼎和碣石的只言片语。
也幸亏是墨裳对河北省太了解了,关于这片土地上的古今变化,墨裳可谓是无所不知。所以在墨裳和羽东共同努力研究推敲了三个多小时以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完整恢弘的神话故事,以及一个惊人的发现和结论。
在那些断断续续的词句中,讲述的正是秦始皇为何东巡,如何求仙,以及求仙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转折,还有……那碣石和九鼎至关重要的一些秘密。
虽然他们大家不理解始皇帝为何要把这些都铭刻下来,但是这石刻上却真实的记载着关于秦始皇的大部分神异传说。
古人铭文,言语简练。往往四个字就能概括出一大段深远的故事。所以在这两位博物君子的细致分析下,才娓娓道来了那一段关于秦始皇,最神幻迷离的传说故事。
当然,一切都要从始皇东巡开始说起。
要说真正令秦始皇顿感生命可贵的人,还得是那“图穷匕见”的荆轲。正是因为荆轲刺秦的那一瞬间,才将秦始皇推到了死亡线上的恐惧震颤之中。
在那一刻,这位千古一帝深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他觉得非常有必要要牢牢的把握生命!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遂愿;才可以将大秦江山从始皇开始,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于是,秦始皇就此开始迷恋上了那些仙山、仙人、长生不老的传说。
关于三神山的传说,也就这样从海上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那三座山就是蓬莱、方丈、瀛洲。
始皇亲闻“此三神山者,沉浮于渤海之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禽兽尽白,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水下;临至,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也就是说,这三座山就在渤海之中,但是却漂浮不定。一般人找不到,可凡是找到了的人,都说那上面有长生不死的神仙和不死药。那里的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羽毛,城楼宫阙都是金银所造。只不过那三座山远看都像是飘在天边的云彩,等临近了呢,又好像是沉在渤海水下一样。
而且稍微一靠近,飓风狂浪就会袭来,等到风平浪静之后,那山就再也看不见了。
所以从战国时代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诸君王都去寻过,但却始终都没有人找到过。
秦始皇听了这样的传闻,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当他的权势、王位、富贵荣华全部都拥有了之后,唯一所欠缺的就是永恒的时间了。
就这样,秦始皇便对渤海的这一片海域起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了他的东巡之旅。
当他经由山东等地发现了这座禹所积石山的时候,误以为这就是那沉浮于海上的仙山。所以当他来到了这里之后,便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皇道、栈栏、观海台。
可当他站在这里豪情万丈的准备刻立铭文碑的时候,这才发现当日出之时,对面海岸边上会浮现出一段连绵百十里的巨石甬道!
那条石道一直延伸到海中,看上去若隐若现,虚无缥缈。这让秦始皇猜测那里便是登天成仙之路。于是,他便再次启程前往那片海中的巨石甬道,也就是碣石所在。
而在那碣石山上,秦始皇还真的遇到了一个老神仙,名叫安期生。看似平凡无奇的一个老头儿,但是传言却说他已经活了几千岁了。
这正是秦始皇梦寐以求的永生啊!
于是,皇帝就和老神仙密谈了三天三夜,看起来很是融洽。始皇一高兴,就赐给了老神仙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可是那老头儿却很怪,他并不稀罕这些东西,最后只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双红玉的鞋,就消失不见了。
虽说“老神仙”是消失了,不过那信上的话,可是再次坚定了秦始皇寻仙的决心。
信上写的是“后数年,候我于蓬莱山。”
秦始皇见信大喜,心想这老神仙是在跟自己相约几年之后去蓬莱山等他啊。想那寻得蓬莱之日,必是白日飞升之时!
从那以后,秦始皇就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寻找蓬莱山的位置。
终于,他查到了山海经,并且在书中得到了蓬莱山真实所在的确切位置。
然后,他就开始寻找最合适可靠的人选,自碣石出海寻仙山。
这个人,便是徐福。(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始皇传说(中)
在当时,围绕在秦始皇身边的方士、术士有很多,像卢生、羡门、韩众等等这些人,都是“忽悠”的比较成功的。
而徐福之所以能在众多术士的“海选”之中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曾经在秦始皇前往衡山的路上,曾像变戏法一样的在人困马乏之时,为秦始皇做出了“以如意击地,随后甘泉涌出”的神奇之举。那泉,就是后世流传于洞庭湖边的秦皇井。
在听着这段完全像是神话一样的故事时,秦震他们几个人也还都是很入神的。因为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了禹所积石山和碣石之间的关系,确实就如羽东所说的那样。
先暂且不管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吧,至少羽东的猜测和秦始皇铭文所记载的传说十分接近,甚至是几乎相同。
提起那徐福,大概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个江湖骗子。老顾也不例外。所以这时候他鄙夷的冷哼了一声说道:“一代枭雄也真是太不开眼了,选来选去竟然选了个大忽悠去找蓬莱山。要我说,那个骗子肯定是拿了钱就卷包走人了,连出发都没出发。”
墨裳这时候却果断的接道:“不,徐福出发倒是真的出发了,只是没有再回来而已。在今天河北省盐山县南四十里左右的地方,就是这石碑上所记载的丱兮城,也叫千童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当初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在这里停留过。只是自此一去,便杳如黄鹤了。”
“……那不还是骗子么?”老顾一根筋的反问着。
秦震这时半开玩笑的说道:“也没准儿人家并不是杳如黄鹤了啊。时至今日,在日本滨海的某地还有徐福墓呢!谁知道这个徐福,是不是当年中日外交的第一人啊。”
老顾一听,顿时眉毛倒竖,怒气冲冲的骂道:“我靠!还有这事儿?!那他他妈就还不如个骗子呢!回去之后我非得好好查查。当年引狼入室的罪恶根源,是不是就是这孙子搞的鬼!”
大家对老顾的话都是一笑置之,谁也不会拿这么缺心眼儿的话当回事儿的。他说的就好像一旦查出了个所以然。就能去刨了人家祖坟一样……
所以羽东将话锋一转,便言归正传。他们还是得继续理清那错综复杂的传说故事。才是当务之急。
这整个故事串连下来之后,最令羽东和墨裳激动的,就是这其中提到了和九鼎有关的两样神秘之物。
定日针,驱山铎。
据说徐福走后就再也没了音讯,这大概也奠定了嬴政暴君之名下残酷的“坑儒”之举。
在秦始皇的震怒之余,他并没有放弃和那“老神仙”的蓬莱之约。于是他便打算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东海石桥,以直通东海仙山。
其实按现在的说法,他就是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直通黄海……
依山海经上的图文所示。秦始皇沿着渤海之滨苦苦寻找。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片比渤海更为广阔的海域!始皇帝认为那是海天之极,远处一定就是神仙所说的海上仙山。
这片更壮阔的海域,就是黄渤海的交界处。
其实,如果换做是今天的思维和眼界来看,所有人都能很清楚的明白,那片海域之所以更辽阔,是因为过了渤海海峡就到了黄海。而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它与内陆渤海自然是不一样的。
可是这一切的自然,到了那痴迷仙山之说的秦始皇眼里。就都变的不自然了,并且还神异迷离了起来。
他决定,要填海!要建桥!无论如何也得造一座东海石桥直通蓬莱仙山!那老神仙还在等着皇帝赴约。要助始皇飞天成仙呢……
老顾在这期间还无奈的苦笑着叹了一句:“哎!就从旅顺到烟台的这么丁点儿距离,就把咱千古一帝给折腾疯了。”在老顾的眼里,蓬莱就是烟台蓬莱,如此而已。
可惜,秦始皇和老顾的思想觉悟终究不在一个频率上。
驱山填海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对于古人来说,那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做这件事情的既是嬴政,便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了。他能筑的起九州山岳上的万里长城,又哪里会在乎于渤海之上再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始皇本打算继续用筑造长城的方式来建造这座直通仙山的海上大桥。所以他每天都在盘算着需要征集多少士卒民夫,又需要多少巨石才能建成这座大桥。
可这就将意味着需要用比建长城还要多的冤魂白骨。才能堆得起这座“通天之桥”……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心见秦皇再累死那么多无辜的百姓。
于是。一位海神出现了。他说会帮助秦皇驱山造桥,并且赠予了秦始皇两样宝物。那海神,就是这石刻上所记载的王鄞,而那两件神物,就是“定日针”和“驱山铎”。
驱山铎,也就是后世传说中的秦王赶山鞭。
关于这两样传说之物,羽东和墨裳似乎都十分熟悉。所以当他们研究出这两样东西和九鼎有关的时候,都露出了难得兴奋的笑容。
老顾他们故事听着一半就没了后音,于是便很不开心的抗议道:“我说东少,你别这么吊人胃口啊!你倒是接着讲啊!诶,你们哥俩不会真的相信这世上存在什么定日针,赶山鞭之类的东西吧?你要是真能信这个,那我也需要重新开始考虑一下,是不是该相信真的有定海神针了……”
墨裳看着老顾那撇着嘴不相信的样子,不禁笑道:“这秦王赶山鞭的故事,虽然说有很大的神话成分,但是却也有根有据。你们经历过了那么多神秘奇异的事情,不应该再那么迷信唯物主义了吧?你们可知道,那八百里秦川,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叫做秦川?”
老顾一听,顿时就傻了眼。心说这怎么又和陕西关中扯上关系了呢?他固然是知道那举世闻名的八百里秦川,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秦川”是怎么来的这个深奥到蛋疼的问题……
更不会去考虑那个地方为什么会叫做“秦川”。这就好像是人与人接触,互报姓名之后,绝对不会有人去问对方“诶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老顾是个简单的人,他绝对不会浪费脑细胞去考虑这样的问题。所以此刻他也只好讷讷的看着墨裳和羽东,眨巴了眨巴眼睛,以此来承认自己的无知。
墨裳笑了笑回道:“传说,那八百里秦川,就是秦王赶山鞭赶出来的。秦始皇得神器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尝试。他挥的第一鞭是向南,随着一阵巨响,所有的山都争先恐后地向南逃窜,最后拥挤成了纵深五百里的南山。因为这座山是奉始皇一鞭驱成的,所以它叫做‘秦岭’。
接着那第二鞭是朝北打的,众山惶恐,纷纷北走。随后便成就了如今的陕北高原。
还有一群山,大概是比较‘呆’吧……它们行动迟缓,动作呆拙。秦始皇龙颜大怒,扬起赶山鞭,对着那一片山就狠狠的抽了过去。效果立竿见影,这里顿时就现出了坦坦荡荡的八百里平原。
只是由于秦始皇鞭力过猛,鞭梢由西至东划出了一道大河,也就是后来的渭水。
从此,这八百里的平原山川便叫做了………秦川。”
大家呆呆的听着,就连秦震这也是第一次听说,秦川还有这样的来历……
因为他之前所观所看的地理历史,都是正统的科教材料。那里永远也不会出现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
羽东看着发愣的秦震等人,十分认真的说道:“秦始皇驱山填海大概形成了辽东半岛,以及那延伸至海中的老铁山。”
“等等……你的意思是说,黄渤海分界线下的那条海沟,很有可能是那驱山铎……啊,也就是赶山鞭所造成的??”秦震不敢置信的说着他的猜测。
就算羽东不回答,秦震的心里也明白,这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如此。
在那驱山填海的过程中,出现了海沟,黄渤海自此而开。
秦始皇大概以为那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归墟。“其下无底,不满不溢”那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再加上那里是他赶山造桥通往仙山的起点,于是,他便将那在东巡路上找齐的镇国九鼎,神不知鬼不觉的藏在了那片山海之中。
虽然说具体位置还不清楚,但是最后无疑是阴差阳错的随着渤海国沉入海底了。
秦震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不禁有些痛苦的低声说道:“这……太他妈复杂了……”
是啊,这远远要比罗布泊、梅里雪山、甚至是香格里拉要复杂的多。
这九鼎传说自华夏初始开始,跨越了无数朝代,于秦始皇的手中消失。然后又跨越了几千年,种种传说忽然再次浮出水面。
数千年的地理变化、传说差异,导致今天这整件事都好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迷。一如秦始皇心心念念要找的蓬莱山一样:听说过,没见过;看得见,摸不着。(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始皇传说(下)
听罢了那驱山铎的神奇,羽东又说起了定日针的玄秘。
秦始皇梦想中的那座东海石桥,原材料已经是不缺了,因为他用驱山铎可以将四面八方的山石都“驱赶”到这黄渤海的交界处。
可问题是,不管有多少山被赶到这里来,最终都会被无底的海水所吞没。
于是,那海神赠予的第二件宝物………定日针,就派上了用场。
定日针看上去就像是一根精美的黄金发簪,所以秦皇时常会将它带在头上。但是正是这个精致的小东西,它却拥有定日延时的恐怖力量。甚至,它可以将山海日月都定于某一刻的状态!
有了这两样宝物,建成那座通往东海蓬莱仙山的神桥,也就指日可待了。秦皇越想越激动,他干脆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这项继万里长城之后的第二件逆天之举。
秦始皇先是一鞭子分开了黄渤海,留出了建桥之道。然后,用定日针定住了那汹涌的海水,将两片海的状态都定格在了那一刹那。最后,他再挥舞驱山铎,赶山下海。
这样,海水就不会再破坏他那驱山建桥的浩大工程了。
虽然说这两件宝贝的神话色彩都过于浓重,可是大家见羽东和墨裳都是如此认真的看待,也就都没有再对驱山铎和定日针发表什么质疑。
而且要说如今的秦震和顾杰,他们也绝对不算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了。从九龙镇国壁到香格里拉之眼,那些该存在的、不该存在的,可能的、不可能的东西,他们也都见识遍了。
所以,如今就算是这里又出现了某种能够驱山填海的东西,他们也不至于再像当初一样的大惊小怪了。虽然也还是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但也仅仅就是这样了而已……
更何况,从羽东和墨裳他们的言行来看,这两样东西他们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也许他们都不曾真的见过。但是却也绝对不算陌生。
据墨裳说,驱山铎鞭打出了八百里秦川。定日针造就了千古工程都江堰。这些传说的确切前后时间虽然还不能确定,但是这两样宝物的传说却早就已经流传到了民间。
知道秦王赶山鞭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那神物最后的去向如何。
秦始皇统一华夏,吞并六国,之后寻仙求药,好神异之事。在这个过程中,他利用至尊的王权地位,可以说是将天下奇珍异宝尽皆揽入囊中。纵然这赶山鞭神奇无比。却也不过就是其中的一件而已。
谁也不知道这些宝物是不是早就都已经被秦王带进了始皇陵呢?
一整夜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研究这些铭文石刻上。好在,他们也总算是收获颇丰。
不过此时秦震的心里却还有另一个疑问,那就是通天之桥的事情。
想了想,秦震还是对羽东和墨裳问道:“诶我说……就算咱们姑且相信了驱山铎和定日针的传说,那秦始皇应该是成功了才对呀?海神也出来了,宝贝他也拿到手了,黄渤海都给劈开了,那他的那座桥……为什么没有建成?在我印象中的老铁山,应该是辽东半岛的最尖端。与蓬莱隔海相望。尖端延伸进海几十里。如果说把那里看成是一座修了一半就停工了的越海桥,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可秦始皇既然那么想要建成那座桥,为什么会忽然停了?”
别说。这也是老顾最想知道的问题。因为按照之前羽东和墨裳的那种说法,就连秦川都被驱山铎“抽”出来了,黄渤海也被驱山铎“劈”开了,那还能有什么样的原因致使秦始皇这座东海石桥最终没有建成呢?
墨裳这时蹲在羽东的身边,仍然在看着那些古篆铭文,认真的研究着其中的深意。看来,要想全部弄清楚整座碑上的文字意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年代太久远了,字迹太古老、太模糊了。
不过对于秦震的这个疑惑。墨裳和羽东还是很自然的为他们解释出了其中缘由。
原来,秦始皇之所以没有建成那座东海神桥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他的暴慢。
当时海神送给了秦始皇驱山神物之后,其实并没有现露真身。可秦始皇又实在是太想和“神仙们”能多点儿交情了。所以他就一再的邀请海神“赴约见面”。
在始皇帝无数次真诚的盛情邀约之下,那海神终于答应了在驱山填海、通天石桥的起点处,也就是如今辽东最尖端的老铁山上,和秦始皇见面。
不过……那海神却还有个小小的要求……
那个不算要求的要求便是:“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之。
也就是那海神对秦始皇说:“我长的太磕碜,丑到了我自己都不愿意看自己,更不愿意出门见人。要我见你也行,那咱俩可得提前说好了,见了我之后,绝对不允许你记画出我的样子。你要是能答应这一点,我就和你见面。”
秦始皇一听终于能和海神见面了,当然是兴奋的满口答应了下来!估计他也是很好奇,这海神到底是能丑到了什么地步?
终于,秦始皇拿着那两件逆天的神物,带着他的随从卫队,从老铁山入海处出发前行,去和海神见面了。
站在那危岩峻壁的入海石崖上,下面是奔腾澎湃的大海,不远处的峭壁边缘就站着那位帮助始皇驱山填海的海神。
秦始皇见了海神之后这才发现,这位海神还确实是丑的可以……他足已经丑到了让人想不记住都很难的境界……
那海神的相貌是一种介于鱼和鸟之间的形态,其丑陋怪异的模样,可想而知。
秦始皇大概也是看惯了自己那一米八几的身高,伟岸的身材,龙睛虎目的帝王之相。
如今乍一看海神王鄞这种奇葩的样貌,顿觉这位神仙长的也实在是太有个性、太随便了……以至于让秦始皇觉得,其实很有必要记下他那诡异的模样……毕竟,这世上再找出来长成这样的费劲了。
于是,秦始皇就做出了一个不太英明的决定。他对左右手下暗使眼色,令随行中的能人巧匠不动声色的用脚在地上画出海神的模样。
可那神仙到底是神仙,就算长的再丑,人家也是神仙。这些凡夫俗子们脚下愚蠢大胆的小动作,当然早就已经被海神全部都看在了眼里。
于是海神大怒道:“皇帝负约,速去!”
若是用老顾那最直白、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达这句话,那就是:你他妈竟然敢骗我!赶紧滚蛋!
紧接着,巨桥坍塌,石柱断裂,山崩地裂之际,那两名偷画海神像的倒霉鬼都被卷进了大海里,落得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值得庆幸的是,秦始皇在左右侍卫的保护之下,终于勉强的跑回到了安全地带。可不幸的是,那定日神针,却在仓皇之中掉到了入海处的海角下。
也就是因为这样,黄渤海的分界线就再也没有混淆过。黄海、渤海,一线分明。一边湛蓝,一边浑黄,如同有一道无形的力量,将秦始皇驱山劈海的那一幕定了格。
失去了定日针,秦皇懊恼不已。可是他深知分界线下无底的“归墟”深不可测,完全没有还能再找回定日针的可能。于是,秦皇只好郁郁寡欢的放弃了建造东海石桥的想法。
这一次偷摹海神像,得罪了海神不说,还将定日针给弄丢了。偌大的工程,最后除了藏起了传国九鼎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成功。秦皇深感得不偿失,唯恐海神在盛怒之下会将那驱山铎也给收了回去,于是就命人火速赶路,回碣石。
听到这里,后面的事情,秦震已经差不多猜出个一二了。于是便开口问道:“秦始皇将那赶山鞭藏在碣石了??”
羽东很郑重的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