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好。是这么个理。”龙谦点点头,“那你说,什么样的结果能令你满意?”
“嘿嘿,司令你心气高的很,就凭你不沾那些女人就可以看出来。我知道,只要你一个暗示,那几个女人会心甘情愿躺到
你的屋子里。所以,我说了,你可别笑我。”
“我不笑你。你也知道,最近我一直在了解兵们想什么。你尽管讲,让我听听咱蒙山军的大秀才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人生目标?简单,就四个字,升官发财而已。其实,也用不了四个字,两个就足够了。”
“升官。对吧?”
“没错。官位有了,钱自然不会缺。”
“很实在的想法。不错,出身不同,想法自然不同,大多数士兵就不想着当官,而是想着有朝一日能买上二十亩好地,娶一房媳妇,生一堆娃娃就行了。可是,你待在山寨,怎么才能当官呢?”
“司令讲故事讲的真好,自古当官走两条路,第一条不成,咱就走第二条呗。”
“所以你坚决不同意我写的军歌,是吧?”
“除此之外。我觉得咱这么辛苦地练兵,绝不会像孙德旺兄弟一样满足占据蒙山就行了,引起朝廷的注意不明智。”
“成,看来你这个参谋长还是思考一些问题的。不错。这样吧,依着你的见识,写一首军歌!要让大家唱起来,可不要小看这玩意的作用。至于军旗,就那样了!迟早要打出来,打出旗帜,会起到凝聚军心的作用。别看孙娟她们现在绣的那面旗帜不起眼,指不定将来还是文物呢。哈哈。”
既然能考上秀才,经史子集当然读了一肚皮,诗词也是可以诌上几句的。宁时俊提笔写所谓的军歌时,却犯了难。
先是默写了几句曾国藩的《爱民歌》:三军将士仔细听,行军首要爱百姓﹍﹍写了几句就停下了笔,一是记不全了,其次觉得也不那么合时宜呀。三军将士?几百号人,当得起三军将士吗?再说了,爱百姓哪有那么容易的?曾侯当年还可以设卡收钱,我们这几百张嘴,全要靠抢劫为生,毛阳镇的事有第一没第二了。
干脆,宁时俊将写了十几行的《爱民歌》揉掉了。心绪烦乱,宁时俊步出光明寺四下转悠,山上一片葱绿,四处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枝头两只叫不上名的鸟儿无忧无虑地在交流着鸟语。宁时俊忽然觉得人或许就是最苦的一种生物了,因为比鸟兽多了灵性,也就多了烦恼﹍﹍
龙谦是有大图谋的。乱世出豪杰,诚哉斯言!如果不是洪杨乱起,曾左等中兴名臣未必能在清史留名吧?只过了数十年,天下又将是大乱的局面了,与过去不同的是,洋人深深地卷了进来,逼得中国人不得不思考民族和国家这些以前似乎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龙谦反满的倾向甚为明显。这毫无疑问。那些斗大的字识不了两箩筐的泥腿子们不晓得,但自己清楚的很。自从伯父出事,全家受到牵连,自己的功名之路也就断绝了。所以,他对这个满清朝廷没有了什么忠爱之心。龙谦反复将那些满清朝廷的残暴无能,说明他是存了反心的。但这个家伙确实不一般,不仅有一身好才学,难得的是头脑冷静,知道进退。很想跟着这家伙见识一下将来,真的有他说的那么美好的世界?宁时俊毫无目的地转悠着,心思回到了龙谦交给的“创作”任务上,突然便有了灵感,跑回自己屋子,一挥而就:
“春风十里杏花香,同胞将士何昂藏。雄冠剑佩耀云日,父老拭目瞻清光。劝君请缨宜及早,人生唯有从军好。从军之乐乐如何,细柳营中传捷报。”
宁时俊觉得不错,像首军歌。
“嗯,不错。这首歌谁都可以唱,不带什么政治倾向嘛。”龙谦吟哦了几遍,拿起他的铅笔,想在宁时俊的稿子上改了几个字,“最后两句改一改吧,细柳营?有几个人懂细柳营是什么意思?‘抗击外侮上战场,保家卫国传捷报。’嗯,就这样了。”
宁时俊觉得龙谦的改动破坏了原稿的文采,“抗击外侮?难道咱们不对中国人开枪吗?咱们不打官军可以做到,官军不打咱,咱可说了不算。”
“那是两回事。军队的使命在外不在内,这种教育还是要及早。”龙谦笑着抖了抖写着歌词的那张纸,“行,不愧是秀才老爷,给你记一功。等到咱蒙山军成了气候,你就可以吹啦,军歌都是俺老宁写的嘛。”
“嘿嘿,我就等着真有那么一天。”
“会的!放心吧,只要咱们齐心合力。”
“曲子呢?那玩意我可搞不了。”
“这个我来!”
龙谦很快就作出了曲子,还是和上首一样,宁时俊觉着自己的歌词配不上慷慨激昂的曲调了!
军歌就这样唱响了。每日三餐之前,都要列队高唱军歌。当然,龙谦一句句给大家解释了歌曲的意思,那些还没什么头脑的兵们并不在意歌曲的含义,只是觉得这歌子唱的蛮带劲的。

第二十三节伙食问题
“老宋,”龙谦喊过宋晋国,“你这个大食堂的管理,必须改善了。”
对于龙谦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宋晋国和其他骨干一样,已经习惯了,明白龙谦是对大伙房的伙食不满意。
除掉设在医护所旁边的小伙房,目前全军只有一个大伙房负责包括百余名俘虏兵的一日三餐,在很多地方因粮食紧张保持古老的两餐制的情况下,对俘虏兵也给予一日三餐管饱之待遇,宋晋国这位后勤大总管是有意见的,若不是龙谦开辟了商路,不断从山下购回粮食补充,原有的库存早就告罄了。所以,龙谦提出大伙房的伙食质量问题,老宋不以为然。
“队长,”老宋是山寨固守对龙谦旧称呼的少数人了,这也表明了他与龙谦的关系,“咱就这点家当,你让我做无米之炊,我可做不了。”
“不能再说是无米之炊了嘛。迟春先和江云不是不断按照你的要求进行采购吗?”龙谦示意宋晋国坐下,“部队训练量大,士兵们的体力必须跟得上才行。这可不仅仅是个吃饱肚子的问题了。我觉得你的菜太少了,花样少,量也少,另外,主食至少可以增添些花样嘛。不至于每天都是窝头和玉米面大饼子吧?”
“大家都想吃白面大饼,但麦子就那么多,哪能顿顿吃面饼?就是山下的地主,也做不到呀。至于菜,你去问问大家,现在三天两头吃肉,光是肥猪,就买了十二头了,还吃掉两匹马,以前山寨的饭菜哪有这么好?”
宋晋国感到委屈,这些天,他主要的精力就是这个大厨房了。按照龙谦的提议,春天时还开了几小块地,种了些菜,现在这些菜已经吃上了。但因为有个供伤病号的小厨房摆在那里,大厨房的饭菜实在是差劲。搞得一些本来可以“出院”的伤病号因为贪图小厨房的伙食而装病不愿离开。
“你呀,真是小富即安,”龙谦白他一眼,“我跟你说,就是小食堂,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军队的伙食可是涉及军心稳定和战斗力提升的大问题,绝不能省钱省事。要动动脑筋,你那几个火头军也要提高水平嘛,不能光看着战斗兵们的技艺日渐提高,你这里却一直原地踏步。这样,我将孙娟和张红草调过来帮你,这段时间弟兄们练的起劲,营养一定要跟上。”
“我觉得不该给俘虏们吃的那么好。”老宋闷闷的,“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最近有俘虏愿意参军,听说了吧?”
“那是自然。咱对他们多好?不打不骂,饭还管饱。***,不仅管饱,连山寨之主都跟他们在一起搅勺子!世上哪有这样的军队?换做是我,也愿意加入咱蒙山军!”
“可是咱们不发饷啊,就我所知,袁世凯的新军可是从不欠饷的。而且,咱们自称是军队,在朝廷眼里就是贼。那些俘虏,为什么愿意加入咱们?你想过没有?”
“***,他们打输了仗,做了咱的俘虏,没杀他们已经是烧了八辈子的高香了。还想要军饷?司令你还没一分钱的军饷呢。”
“老宋啊,实话跟你说,我早就盯着那帮人了,咱对他们不打不骂,不虐待,只让他们干点活,就是盼着他们自己提出来加入咱蒙山军。我不是看重那百十号人马,早有人跟我提了和你差不多的意见,总之是嫌我过于心软了吧。但你们不懂其中的意义啊。”
“司令你想的远,俺是不懂。就是琢磨着帮你管好吃喝拉撒这一摊子﹍﹍”
“这一摊子不容易啊。尤其是咱们的队伍扩大后。”龙谦眯起眼望着头顶的太阳,暮春的阳光晒在身上,已经感到了夏天的气息,山上一片葱茏,正是一年最好的季节,“老宋,你要懂的,办食堂是后勤的大课题。不是简单的让大家吃饱肚子就可以,这是一门科学呢。你要好好琢磨着怎么做到既省钱,又能让大家吃好,还要吃的干净、舒服,将来部队扩大,怎么解决食堂分设的问题。现在只是三四百号人就乱哄哄的,一顿饭半个时辰都吃不完,那怎么行?万一进了战场,敌人允许咱们花那么多时间吃饭?瞧瞧食堂现在那个乱劲,脏兮兮的,要整顿的地方太多了。你得给我好好琢磨琢磨。”
“山寨就那点家当嘛。而且,人手也少﹍﹍”
“嘿嘿,你这个老宋呀,”龙谦笑了,“这不是人手少的问题,而是个管理问题。你现在已经有五个伙夫了,还想要多少人?嗯?”
“原先你说过,按连设伙房﹍﹍”
“是,将来是要那样办的。连队就是最基础的单位。但现在不行,每个连也就五六十号人,不需要。你这个后勤组长可不简单呢,将
来会是后勤处长,后勤部长,全军的粮秣医务运输都归你管,事情多,权力也大。你要动脑筋,将食堂这一摊子总结出几条规矩立起来,将来帮助各连办好自己的食堂。懂吗?”
“我觉得现在就有些吃不消了﹍﹍大伙儿还总埋怨。”
“饭菜质量不高,就不能怪人家发牢骚,是不是?”
“要吃好也简单,可是得花钱呀。”
“你懂得省钱是对的,将来咱日子好了,也需要你这样的老抠门来管钱。我从不怪你节省,但是该花的就得花。那些油盐酱醋,是提高饭菜质量的必须,山寨自己又不产,就得买,不能省钱。”
“高价买,亏死了﹍﹍”
“不高价买,还有什么办法?抢吗?周围的大户也未必存多少盐巴。盐要放足,菜也要足量,不是安排轻伤号们采摘野菜了吗?漫山遍野都是野菜,为什么不增加几道菜?就是主食,你也要增加品种和花样,北方人吃面多,光是面食就能做出百余种,你怎么就是一种大饼子呀?要订个食谱,让大家提前知道中午吃啥,晚上吃啥。懂吗?”
“还要食谱?咱又不是开饭馆﹍﹍”
“嘿,你这个老抠。听说过吗?要想留住人的心,就要留住他的胃。一定要动脑筋,把大家的伙食办好。将来啊,咱蒙山军的伙食,就是要超过饭馆子嘛。另外,”龙谦看四下无人,“你知道就行了,我们不能一直困守山寨的。咱们将兵练到一定程度,就会出山!所以,不要可惜你那些面米,够一个月就行了,咱们练出精兵,可不是为了困守蒙山,我可不是孙德旺。”
“哦,那我就放心了。”宋晋国在心里合计了一下,就目前的库存,敞开肚皮吃一个月没有问题。
“你现在就去找孙娟和张红草,就说我要她俩去大伙房帮几天忙。晚上你们就露一手给我看看。”
“成。”
“主要是整顿伙房。最近我着手制订条例,伙房的管理也要纳入。”
晚上的时候,大家吃到了热腾腾的面条。盐巴放的足,野菜由于放的油多,炒出来也是香喷喷的。由于大家的食量骤长,一下子就让伙房抓了瞎,这顿饭比平时的时间多了一倍。
龙谦留下了老宋和过来帮忙的孙娟、张红草等人。
“不错,大伙儿吃的香,就是对你们最大的奖赏嘛。孙大姐,小食堂那边事情越来越少,你俩暂时过来帮忙吧。一是帮老宋在主食上多添花样,二是把大食堂的卫生搞好。你瞧瞧你们这食堂,我说是猪圈也有人信。必须搞到像小食堂一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成,司令爱护大伙儿,我们一定照司令的吩咐做。就是这调料缺,还望司令派人买些回来,越多越好。”孙娟爽利地回答。
“现在咱条件艰苦。又不想与官军正面冲突,大家还要克服困难,但我会派人出山采买的。孙大姐,你列个单子交代老宋,他是个老粗,不太懂食堂怎么办。”
孙娟有些得意。这段时间,为了照顾伤病,好东西都留给了小伙房。因为龙谦一直在大食堂就餐,所以大家也没啥意见,反而觉得龙谦仁义。特别是那些伤病号更是如此。
“伙食不是小事,上午我就跟老宋说了,其中的道理很深,做法也很多。这几天要顿顿见肉。接下来都是这样,能搞到猪肉羊肉最好,实在不行,组织队伍打猎,咱山寨人才多着呢,野兔野鸡,都是好东西。这个我来安排。另外,每五天,就五天吧,大食堂要给大伙儿改善一顿,这叫会餐。”
过去山寨也会聚餐,一般是因为出山放马抢回东西,但不是全部。孙德旺自然晓得激励军心,但他做不到以身作则,所以效果就打了折扣。
“以后呀,咱们还是要养猪,养鸡,办自己的养殖场,让那些伤残的兄弟来打理,这方面我会逐步安排。你们也要动动脑筋,总的要求就是让大家吃好,吃干净。比如喝开水,大食堂必须保证供应开水,不好保温,但也要有凉开水供应。”
龙谦一直要求部下喝开水而不准喝生水,理由就是不生病。但这条纪律贯彻的不算好,随着天气渐热,操练的一身臭汗的官兵们更喜欢在鼓咚咚地牛饮山泉。龙谦已经在着手制定有关的条例,准备将定时洗澡剃头不喝生水也纳入条例中。
在龙谦大力整顿大伙房后,官兵们满意地感受到了整顿带来的好处了:主食的花样多了,包子(主要是菜馅的)、花卷、满头,饼子、面条,换着来,食盐的分量也足了。中午和晚上还有马肉汤,让勤于操练的官兵们深为满意。

第二十四节俘虏们一
现在终于要说到俘虏们了。
毛阳镇被俘后被带回蒙山的官军俘虏一共113人,官职最大的为辎重队官梁华达。两个月来,梁华达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起初,梁华达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
官军对作战中俘虏的土匪一般会将为首的杀掉,然后收编或者放掉普通的会众。
这伙土匪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回山后的第一件事便对被俘官军做了细致的甄别,目的是找出军官来。他怀着激愤的心情,没有否认身份,其实也不需要再否认身份了。他在毛阳镇早已承认了自己的职务。
梁华达对审问他的土匪头子说,也就是那个几乎将他的脖子锯断的大汉喊道,“我是被俘的新军中唯一的军官,已经给袁大人丢尽了脸。随便你们处置,但请不要为难我的士兵。”
“梁队官何必惊慌?既然当时不杀你,现在就更不会杀你了。”年轻的大胡子土匪操一口标准的北京官话,“我叫龙谦,原蒙山寨八队队官,现在忝为蒙山军司令。”
“一帮土匪,还有脸叫蒙山军。你放掉我和我的士兵,我可以向曹大人求情,饶你们不死,否则……”梁华达不相信匪首的话,倒是显示出一股子英雄气概,至少在言语上不服输。
“梁队官,自古成王败寇,你又怎知我蒙山军不会成就一番基业?再说啦,还是不要提你的曹大人吧,曹锟已是我手下败将,不值一提。再说,他也未必敢再进犯蒙山。”自称叫龙谦的大胡子土匪咧嘴一笑,“现在他怕是顾不上蒙山寨了,消灭了蒙山寨大股,你的曹大人恐怕正琢磨着如何向袁世凯汇报战果,以邀功请赏吧。如果承认蒙山仍被土匪占据,曹大人的战果就打了大折扣。你们百十号人或许被曹大人自动忽略掉?”
梁华达哼了一声,“休要自欺欺人,两三天内,曹大人的精兵再登山,就是尔等受死之日!”
“哈哈,两三天的时光很容易等。不过,诚如你所言,你的曹大人上山之际,便是你们的死期。私下觉得你似乎不应该企盼他来……”
“卑鄙!一帮卑鄙的土匪!”
“既然被你称为土匪,当然不会那么高尚……哈哈。”
“自古杀俘不祥,我愿意用我的死换取我部下的生命!”梁华达很怕这个心黑手狠的匪首真的会杀俘。在毛阳镇的恐怖一幕至今还留存心头,挥之不去。想到这里,梁华达不由得摸了摸自己包着纱布的脖子。
“我已经说了不杀俘虏,粱队官为何不信?”
“那你究竟准备怎么处置我们?”
“放心,我不会杀俘的。”龙谦淡淡笑道,“杀俘不详,古今名将所不为,我岂能不明白?但也不能这么随便地放你们走……”
“尔欲何为?”听了龙谦自大万分的话,梁华达不禁鄙夷万分,一个运气好些罢了的土匪,言语间竟将自己与古今名将比肩。不过梁华达也不愿意再刺激此人,因为他已经说出了杀俘不详的话。
“梁队官,如果我释放你下山,你是不是准备就此归乡,务农经商过一生?”
梁华达一时无语,他当然不会脱下这身军装。毛阳镇之败,罪不在自己,谅曹锟也不会十分的怪罪,而远在济南的袁大人更是惜才如命……
“所以啊,我不会办傻事的。”龙谦站起身,“你既为被俘官军的最高长官,我就任命你为战俘营副营官,营官我会派来,你们照我的命令去做,性命无碍,也不会饿着,病了也会有人给予医治。但是,”龙谦冷下脸来,“如果图谋作乱,我不会客气,一律就地枪决!违反营官的军令也会受到惩罚,你回去交代你的兵士们,如果想安全地和家人团聚,就不要打歪主意。”
梁华达当然不想死。他自认算是这个时代的职业军人,以严格著称的德国教官的操典上也没有被俘自戗的条款。
营官很快就派来了,是一个叫杜三立的中年人,腿受过伤,瘸了。杜三立自我介绍是龙谦的老部下,原是八队的什长,现在是你们这帮败军之将的营官了。跟着杜三立来到战俘营负责管理百十名战俘的,还有十几名荷枪实弹的喽喽,他们都是初步痊愈的伤病号,身体还不能承受大剂量的军事训练,被龙谦派来看押战俘。
他们的装束令梁华达生气,因为他们都穿上了新军制服。乍一看,还以为自己的战友呢。
杜三立将百余名战俘集中起来“训”了一番话,他本没有在人堆前讲话的经历,所以也就说的结结巴巴,加上一口沂州土话,俘虏们有一半没听清楚他讲什么,但梁华达是听清楚了,杜三立的意思就是你们这帮***官军现在成了老子们的俘虏,只准老老实实地听老子的命令,不准乱说乱动。哼,俺们队长交代了,谁敢武力反抗或者逃跑,老子们手里的刀枪可不是吃素的!
跟着杜三立来的还有参谋组的两个参谋,逐一登记了战俘的姓名,籍贯,兵种,职务和年龄,并且将他们分为了五个小队,指定了小队长,看守们也分了组,每个小队有四个匪兵看管。每天早上起床、中午吃饭前,晚上睡觉前都点名,点到名的站到另一边,想有人冒充也不成。杜三立凶狠地宣布,哪个小队有人反抗或者逃跑,全小队跟着遭罪。
这条比较恶毒。梁华达发现,几天后,看守们都认下了各自负责的俘虏了,这加剧了逃跑的困难。
除掉这批明显带着伤的看守,每天还有十几个健壮的土匪过来充当临时看守,那伙人不分组,而是占据了东寨周围的高地,一句话,土匪们很严厉地制定了看押措施,以防俘虏们反抗或者逃跑。
梁华达冷静地观察了形势,白天,他们在近三十号持枪的看守监视下劳作,晚上弟兄们被关在几间缺窗露顶的屋子里,门口有持枪的匪人看守,去趟茅房都必须先报告,不喊报告出门立即击毙!
不久,土匪们做好了门窗,虽然很粗鄙,但一旦被关回屋子并锁上门,逃跑的困难就增大了。白天倒是有机会,但那蹲守在四周的十几杆钢枪让他打消了主意。
梁华达想,逃走需要摸清地形和匪人的漏洞才行。于是他利用吃饭的机会跟俘虏中的几个头目商议,将当前的形
势和自己的打算讲了一遍,“咱们眼下不能逃走,因为条件不允许。只能假意与他们合作,让他们放松警惕,同时注意观察地形,一旦有机会,咱们就夺枪杀出去。”
几个头目都表示愿意听他的号令。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听梁华达的命令。就在被关在东寨的第四天晚上,李福步队的三名士兵在凌晨逃跑了,他们成功地躲过了看守的监视,逃出了东寨。熟睡中的梁华达被外面骤然响起的枪声惊醒,第一反应以为是曹大人的部队杀上山了。看到外面出现大批荷枪实弹的土匪,才知道有人逃跑了。他马上将几个军官喊来,让他们查问跑了几个?都有些谁?情况很快查明了,一共跑了三个,都是李福步队的士兵,其中有一个棚目。
他顾不上去想自己和同伴将要受到了惩罚,心里企盼着这三个家伙能够顺利地逃下山去。那样的话,消息会传到曹大人或者附近官府的耳中,自己也就有救了。
但是梁华达的希望落了空。早饭当然没有给他们吃,足足一百名紧急赶到了匪人将东寨围了起来,反复点名以核实人数。然后他和十几个被匪人们认定的军官被单独关押起来。半上午的时候,三个逃跑的伙伴被抓了回来,其中一个已经成为死人了,被另外两个鼻青脸肿的同伴抬了回来。然后他们被一个个押出屋子,列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