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大概就是云南虽然**,但却在政治态度上模棱两可的缘故。
于是,特使找上了刘存厚和唐继尧,给他们看了伪造龙谦签名的信函,表示既然罗佩金不识大体,蒙山军总部一定支持刘、唐二人,希望他们切实控制手里的军队,待蒙山军第二师逼近昆明时做策应,将来自然跑不了开国元勋的待遇。
刘存厚和唐继尧自然非常高兴。表示一定按照龙大帅的指示办事。这个时候,封国柱已经取得了汀泗战役的胜利,武昌指日可下。刘存厚及唐继尧正想怎么联络蒙山军呢。现在龙谦的人带来了他的亲笔信,自然让决定改换阵营的刘、唐等人十分欣喜。
待第二师进入云南,逼近昆明,唐继尧和刘存厚设计,以大敌当前,云南部队应精诚团结共度时艰为由,邀请罗佩金、刘云峰等人到唐继尧家里商议大局。罗佩金不虞有诈,不听刘云峰劝告欣然赴会,被扣。唐继尧本来是要杀掉罗佩金的,但刘存厚不忍,只是将人给扣了下来。于是忠于唐、刘的部队猝然发难,包围罗佩金、李鸿祥的部队,将其强行缴械。然后派出联络官,引导第二师第五旅进入了昆明城。
蒙山军不战而平定云南。整个事件蓝心治第二师没有战死一人,倒是云南部队死了十几个,李鸿祥在事件中被杀。
这是10月8日的事。消息传至北京已是次日了。刚妥善解决北洋军改编的龙谦闻报大喜,立即以蒙山军总部的名义授予云南起义部队第二十二师的番号。任命唐继尧为第二十二师师长,刘存厚为云南都督。
这样凭空又多了一个师。尽管这个师的实力尚不清楚,更不能马上使用。但第二师主力兵不血刃解决云南,使得兵力本来捉襟见肘的西南方面立即变得宽裕起来,即使预定投放四川的曹锟第十三师不上去,第二师已有余力进军贵州,从南面威胁四川,促其转变了。
此时,挺进湘西的第四旅沿辰州、永顺已至酉阳,一路上倒是打了几仗。当地的防营怎么会是正规军的对手?第四旅目前已经进入川东。在酉阳、石柱间休整,准备向重庆进军。留守武昌统揽南方战局的司徒均下令第四旅暂缓前进,他认为云南问题解决后,贵州已是囊中之物。命令进入昆明的蓝心治相机派出不少于一个旅的部队北进贵州。逼迫四川做出最后的站队。
现在西南问题只剩了一个四川了。司徒均自武昌连发电报。建议在武昌补充休整的第三旅结束休整。沿长江西进,接应第二师向四川的进军。
此时各大军区已经成立,军区配属部队已经明确。但司徒均似乎不等曹锟师南下了,认为依靠原南方军现有兵力即可解决四川问题了。
在北京的龙谦将司徒均的电报转给了蓝心治。蓝心治迅速回电,不同意总参的意见,认为目前第二师主力仍需留驻云南,其第五旅可以北出贵州,但驻武昌之第三旅在东南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黎元洪第十四师未曾整编南下两广前不可轻动,建议曹锟之十三师立即南下,归西南军区直接指挥。即使曹师不能全师出动,至少应在数日内先期开动一个旅,该旅乘火车抵汉口后,立即装船,逆长江而上,攻击四川。此为万全之策。
龙谦同意蓝心治的意见。这份电报巩固了蓝心治的地位,龙谦认为其具备一个战区司令应有的全局观念。于是龙谦亲自拟写了关于西南战局的电文,发西南军区的同时转总参,强调西南问题应稳步解决,不可存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龙谦再次召见尚未返回衡水大营的曹锟,介绍了西南局势并转达了西南军区司令官蓝心治对使用十三师的意见后询问曹锟,可否在七至十日内完成一个旅的整编并统军南下?曹锟表示可以。提出了以原第三镇改编为十三师第三十七旅的意见,建议吴佩孚统领该旅先期北上,以完成总部对四川的军事计划。但曹锟提出了对原第三镇两个协统的安排要求,龙谦答应了曹锟的要求,答应将二人调回总部侯用,但龙谦强调三十七旅南下曹锟应当亲自统率,三十八旅及师部的组建,曹锟可委托蔡锷实施,具体问题可以电报指示。
曹锟领命后当日便与蔡、吴二人离京返回了衡水。
安顿了西南,龙谦将目光转向了西北。
再说西北。西北诸省以陕西为第一,西北的中心城市是西安,也是中原进入西北的门户。早在袁世凯发出归蒙山军的通电后,陕西省便通电拥护,但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
陕西虽为西北政治军事的中心。但兵力并不强。1906年,陕西巡抚李鸿勋将前任巡抚升允组建的常备军改编为陕西新军第二标,他自己又招募青壮千余人组建了第一标。算是搭起了一个协的架子。次年,即1907年,新任陕西巡抚恩寿奉旨编扩新军一镇,他委派道台王毓江主办其事,但钱粮被姓王的贪污,军队也没有编成。直到龙谦起兵反清,陕西的所谓正规军也就是两个装备训练均很差的步标,朝廷也没有授予番号。
陕西军事力量极差,但会党及随后发展势力的革命党力量却原来越强,各级官员对中枢越来越失望。宣统元年(1909年),西安街头便有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新军军官陕南人钱鼎及咸宁人张凤翔都是同盟会成员,组织了“军事研究社”为掩护,积极从事反清工作。蒙山军举义,钱鼎、张凤翔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八月底举行了武装起义,哥老会首领万炳南积极协助,起义军顺利占领西安。连巡抚衙门都是哥老会攻占的。
于是,几经争议,以张凤翔为“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统领。陕西算是“光复”了。跟云南一样,光复后的山西面临站队问题,是向蒙山军靠拢还是拥护不成气候的民党?“秦陇复汉军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争吵,万炳南是极力主张归顺蒙山军的,钱鼎摇摆不定,张凤翔则主张立即联络同盟会要员前来主持大局。
九月初,陕人于右任奉孙文之命回到陕西。接管陕西军政。却引发了西安之变。此时。清廷已经退位,蒙山军夺取天下的大势已成,万炳南说服钱鼎,扣押了张凤翔及于右任。在袁世凯发出通电的第二天便宣告陕西归顺蒙山军总部。于是。吴念第七师经豫西西进。入潼关,顺利占领西安,也是一个兵不刃血的过程。
根据总部的指示。吴念在进驻西安后委任钱鼎为陕西民政长,目前正在整顿陕西部队,将其整编为第七师第二十一旅。主力暂时停在西安,停止了西进的步伐。
坐镇武昌的司徒均认为,东南战局已经明朗化,既然总部虑及两湖广大的地域间竟然没有一支蒙山军主力部队镇守而不准第三旅西进四川,所以,可令第三旅暂留武昌。待河南、湖北降军彻底整编后方可动用。但建议第一师立即西返,经武昌北上西安,抓紧进军西北。
司徒均分析了南方局势,认为东南虽然在军事上即将平定,但非驻重兵不可,仅靠一个第三师负责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省军务是不够的!而且福建仍处于**状态为实现军事上的占领。目前进入江苏腹地的第六师暂时不能返回山东。而广西民风强悍,第二师主力西移后,仍有部分地方势力采取观望态度,没有真正投诚我军。两湖至少应有一个主力师驻扎以策应南方与西南的变局。综算下来,司徒均认为南方军力至为空虚,应当抽调蒙山军老部队至少一个师南下“填补空白”。
龙谦接电后给司徒均回复了一份长电。通报了军事整编的总体方案,在原定的六大军区加一个卫戍区不变的情况下,国防军师级部队不是在武昌商定的十三个而是十七个了(含云南二十二师)。这样,总参所考虑的南方空虚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第六师可暂驻江苏,待南方军区两个师及西南军区一个师组建部署到位后,总参所顾虑的兵力紧张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龙谦电示司徒均,大军区组建令及司令官的任命将立即公布,总部将着手组建军事委员会以代行中央政府成立前的过渡阶段。总参机关在南方军区组建、胡宗玉就位后即行北上。
司徒均复电完全同意龙谦对于军务的安排,特别提醒龙谦关注北洋军的整编以及曹锟第十三师的南下。他汇报说,黎元洪非常配合,出任十四师师长至为妥当。
10月9日,蒙山军总司令部发布了组建北方、中央等六大军区的命令并公布了军区防区、驻地及司令官名单。
龙谦委托副总司令鲁山、宁时俊负责改编及组建新师。这事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大量的部队调动、换防以及人事安排。但龙谦表示完全委托鲁、宁二人负责,方案报批后即行实施。
鲁山和宁时俊首先对北洋部队提出了整编方案:以原北洋第二、四镇组建第十二师,师长冯国璋,参谋长张清义(原25旅参谋长),辖第三十四旅,旅长陈光远;三十五旅:旅长李纯;以原北洋第三镇、第六镇组建第十三师,师长曹锟,参谋长渠庶士(26旅参谋长);辖第三十七旅,旅长吴佩孚;三十八旅:旅长蔡锷。
为了控制两个由北洋整编的新师,鲁山从北方军调了三十名营连长充任两个新师的团参谋长、营长及连长。这是龙谦与北洋诸将商谈时确定的整编原则之一,同时,北洋军将抽调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军官到国防军的几个新师中任职,职务一般不低于原职。
程二虎第四师、熊勋第五师、姜义柳第八师、丁小富第十五师、高虎子第十六师的组建将放在第二批。
鲁山与宁时俊拿出的意见是这样的,在完成第十二、第十三师的组建后,将首先组建熊勋第五师,因为该师将用于北方,在决定对外蒙出兵后,蒙山军老部队仅靠第九师及**骑兵旅是不够的。计划从第25、26、28、29四个旅各抽调一个整团,加上原京师第一混成协的降兵及新招的新兵先将第五师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出关整训,作为鲁山对外蒙进兵的后备部队。相关的炮兵、骑兵、工兵部队均从北方军抽调,山东方面迅速抽调新生产的武器补充该师。考虑到北方军原先的枪械为镀口径,而山东军、南方军为德制口径,而山东的军工实力已经很可观,第五师部队就此换装德制枪械,以便后勤供应。
为此,鲁山、宁时俊给龙谦的报告中建议确定国防军武器标准,先将现有镀枪械弹药集中于郑双庆第九师,待条件具备后逐步换装山东造武器。
随后是第十四师的组建,因为该师部队为原二十九混成协及黎元洪起义部队为主,鲁山、宁时俊建议该师的组建工作交给仍在武昌的总参谋长负责。
而姜义柳第八师将依托第一师组建,鲁山、宁时俊同样不负责不负责该师的组建,交由南方军区负责。
最后是预定划拨卫戍区的第四师、中央军区的第十六师及东南军区第十五师。由于兵员、武器的严重缺口,鲁山建议十六师在山东组建,第四师在京畿组建,时间要稍后一点。
而第十五师则参照第十四、第八师的办法,交由东南军区组建。
还有一份满清的“遗产”,及山西成立的第四十三混成协。在北洋通电后,山西第一批宣布归顺蒙山军。该混成协目前仍在山西,只有两个不完整的标。鉴于陕西驻有蒙山军主力,山西的稳定不存在问题,鲁山建议将山西新军整体划入熊勋第五师,番号为第十四旅,立即北上绥远,控制内蒙核心,为预定用于外蒙方面的北方军区**骑兵旅后援。
龙谦批准了鲁山、宁时俊的方案。
安顿好这一切后,龙谦终于可以着手考虑政务问题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节军委会
10月11日,龙谦邀唐绍仪到西苑做客。
唐绍仪奉命进京已经半个多月了,一直住在贤良寺。虽然被告知他是龙谦点名进京的,但一直被晾在那里每个着落,心里未免有些忐忑。
住在贤良寺的不止唐绍仪一个,张绍曾就与他住在一起。但由于立场的不同,俩人并无多少话说。前几日龙谦召见北洋降将,张绍曾也在被召之列,回来后情绪高了许多,唐绍仪看在眼里,估计是龙谦给他封了官了,但唐绍仪忍住没问。
唐绍仪不是囚犯。他有自由,可以出去逛。但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负责警卫贤良寺的蒙山军营长劝告他们尽量减少外出,如果确要外出,必须事前告知,好安排警卫。
十几天里,憋得难受的唐绍仪只去了趟荣宝斋。那次他叫张绍曾同去,但张绍曾拒绝了。那时张尚未蒙召,显然,张绍曾的心事更重。是的,身上打着满清及北洋烙印的唐绍仪反而比张绍曾优势了,龙谦可以放过满清,放过北洋,反而难以放过民党了。现在,民党与蒙山军正在打着仗。
从奉天来北京的时候恰是一个晚上,街上戒严了,看不到行人,只有不断遇到了荷枪实弹的军队。唐绍仪很想知道北京现在的样子,去琉璃厂的路上,唐绍仪注意了沿途的情况特别是琉璃厂的情况,一切安好,店铺照常营业,不过是客人寥寥。当然,改朝换代的时候,没几个人有心情去挑选古玩字画。
荣宝斋的店员是最会观人的,看到这位身穿酱色长衫的客人身后跟着两名士兵,认定这是一个新朝的人物,非常恭敬地伺候着,唐绍仪问起街面的情况,店家说很好。军爷们从不骚扰商家,南边那位龙大帅治军真是严整。
随便挑了一刀宣纸和几支毛笔,唐绍仪带着两名士兵回到了贤良寺。
精心写大字以消磨时光的唐绍仪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武昌之战后的东南战局。当山东军南下,张勋兵败两淮易手后,唐绍仪认为龙谦不会再等下去了。满清已经退位,仓促成立的民国败亡在即,国家政权处于真空状态,龙谦绝不会使这种局面长久,因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对龙谦并非有利。
果然,龙谦进京了。10月6日龙谦抵京并在前门车站接受记者采访并检阅了部队,京师的报纸做了大篇的渲染,唐绍仪反复研究了龙谦的讲话。揣摩着龙谦进京后的使命,认为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进京,彰示着他已经确定北京为新朝首都并着手建立政府机构了。
自己会不会被龙谦启用?唐绍仪苦苦思索着。他还不满五十岁,正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当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
唐绍仪当然注意到了袁世凯在彰德发出的通电。唐绍仪断定,龙谦已经与袁世凯达成了某种妥协。冯国璋、曹锟等人的进京证实了他的判断。既然冯曹等与蒙山军血战的敌手被召进京,自己应该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果然,10号京师报纸刊发了号外,公布了蒙山军总司令部关于组建各大军区的命令以及整编全**队的消息。冯国璋、曹锟摇身一变成为蒙山军手握军权的大将,这天的报纸跟6号的一样,立即被哄抢一空。京师的百姓们更为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关注着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一直等着与龙谦的会面,直到10号晚上唐绍仪才接到通知,请他次日上午九点钟到西苑。
自济南分手,算起来已经六年未见了。唐绍仪不知道龙谦将如何安排自己,相比清廷他人,唐绍仪觉得自己与龙谦有那么一份交情搁在那里。当初蒙山军招安,北上勤王,西沽血战直到威胜军右翼成立,龙谦主政鲁南而自己出任沂州知府,那三年间双方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但随后就分道扬镳了。在蒙山军起兵后。唐绍仪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袁世凯一方,谋划着与蒙山军为敌。龙谦会原谅自己吗?
谁能想到袁世凯会败的如此快?坐在泰山牌小轿车里,唐绍仪心里一直盘算着,见面后该如何解释呢?
唐绍仪被引入西苑,龙谦正在中海划船,小船上坐着他的两个儿子。远远地看到唐绍仪由欧阳中陪着站在岸边,不顾两个小家伙的不满,龙谦将小船划到了岸边。
“少川兄,别来无恙?”龙谦跳上岸,大声招呼道。
“大帅倒是悠闲。”唐绍仪抱拳行礼。
“浮生难得半日闲啊。哦,要小心,慢些,”龙谦招呼两个儿子上岸,“回去做功课去!”回头对唐绍仪说,“少川,今日天气甚佳,不若我们走走?”
“好的很。”
龙谦对欧阳中挥挥手,示意他不要跟着了,“少川,奉天兵变,很是为你担心啊,好在天佑善人,咱们总算是见面了。算算日子,一晃六年过去了。”龙谦拉住了唐绍仪的手,“你瘦了。”
“唐某恭喜大帅了。”唐绍仪苦笑。
“还是像过去一样不好吗?你就叫我表字嘛。少川,今番请你来,主要是谈一谈你的工作。连日里商议军队整编,实在是没有空闲,千万不要认为我忘了老朋友啊。”
“哪里敢?”唐绍仪心里一热,“退思,你也清减多了。”
“吾貌虽瘦,必肥天下!哈哈,现在还不敢说这样的话。但是,事情多啊,马上要筹建中央政府了。少川,我想请你干外交,你看如何?”
唐绍仪心里一动。新朝甫建,外交是大事,如此看来,至少说明两件事,第一是龙谦还念旧的,第二,龙谦手下严重缺少外交方面的人才,“大帅手下文武济济,严格说来,唐某还是蒙山军的阶下囚。怕是不敢担如此重要的担子。”
“哈哈,阶下囚三个字太过了!难道北方军对你有不敬之处吗?咱们是老朋友了,我的情况也不瞒你,武将倒是不缺。但文官极为缺乏,尤其是懂外交的人才。你就不要推辞了。冯华甫、曹仲珊都欣然赴任,想必你都知道了。你与他们不同,将来,外交部长我是准备留给你的。”龙谦指了指一条长石,“此地甚佳,我们就在这里坐坐吧。”说罢面朝湖水坐了,双手轮流将指节按得嘎嘎响,“少川,我进京已经数日了。声势也不算小,但列强外交使团没有一个人登门,连美国人都不露面。你的担子不轻啊。”
“嗯,列强当然要互相通气磋商,不好单独行动。而且面对的是与新政府建交的大事。恐怕各国政府都要研究。”
“不管他。没有外国人的支持,我们也发展到如今了。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不是那几个自以为是的洋鬼子。”
“不知大帅是如何设计中枢机构的?”
“是这样。我准备先成立一个过渡机构,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今晚要开个会,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没有不妥。准备召开一个记者会,将方案抛出来。今晚的会议,你要参加。”
当晚,在海晏堂召集会议,成立了以龙谦为主席的中华共和**事委员会,作为国家的临时性最高军政机关。在新政府建立之前。一切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大权统归军委会。
主持会议的方声远在会上宣布了军委会的组成机构。
军委会设五局一处。分别为军务、政务、经济、宣传、外交及秘书处,五局分别由司徒均、方声远、周学熙、洪粤诚和唐绍仪任局长。分管蒙山军实际控制区的军事、政务、外交等一切事务。一处为军委会秘书处,由邓清华担任处长,欧阳中为副处长,负责军委会的事务性工作。
由于东西两个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司徒均留在武昌已经没有必要,司徒均率总参谋部机关已经北上,不日将抵达北京,接管军务局差事。而周学熙也已经从山东动身,正在来北京的路上。
“军委会是临时机构。”龙谦做了解释,“在当前情况下,建立一个过渡机构是必要的,也是适宜的。我们在军事委员会前面冠以‘中华共和国’五个字,其实就是我为我们的新国家拟定的国名。既然是共和政体,总要走程序。现在嘛,这样抛出去,就是告诉中外,这个军事委员会不仅是蒙山军的最高统帅机构,更是国家的领导机构。至于下面的五局一处,军务局管军,这个不必说了,它不仅要协助我管好目前的军事问题,更要将即将诞生的共和国的军事领导机构设计出来。政务局的任务是设计未来的政府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设计中枢部门,成立那些部?各部的职责为何?并且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经济局的主要职能就是整顿财政,蒙山军控制的省份不少了,整顿财政已经迫在眉睫,军队要花钱,中枢也要花钱,这个也是大事。宣传局这个名字有些不贴切,宣传是要做的,要让中外知晓我们的建国主张,将所有愿意跟我们一同奋斗建国的人士团结过来,但更主要的任务是筹建国会及地方议会。所以,鸣皋、南劭你们要多商量,多沟通,事前就想好行政与立法间的关系。将来,国会是管立法的,政府在宪法及法律的框架内施政,我们一定要走法制建国之路,哪怕搞上十年,我们也要将法律体系搞好,并且让国人知法懂法守法。外交局的任务简单,就是建立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以便得到外国政府的承认。不过这个不急,也用不着求人,中国是个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反正我们现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嘛,进口多,出口少的现状一时间也难以改变。他们不理我们,我们也不必看他们的脸色。但唐局长还是要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取得突破口。少川先生是我的老朋友,过去有过密切的合作,他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大家要支持他的工作。秘书处是事务性的机构,筹备会议,起草文件机要,管理档案,安排办公地点。为各局搞好服务。”
龙谦看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如果大家对军委会的组成机构没有大的意见,我想尽快召开一个记者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