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枭-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身微末的邓玘架子并不大,不过他和部下的关系一向有点紧张,主要是他点抠、不会笼络下属,而下属也看不起他这种“洗脚上田”的将军,现在邓玘一直学习怎么和别人相处,陆皓山读过史料知道,眼前这名赫赫有名有的草根总兵,最后不是战死沙场、也不是死在敌人的刀下,令人讽刺的是,他是死在的自己部下手里,有人说他是失足掉下城墙摔死、有人说他是自刎,具体是怎么陆皓山也不知道,不过心里还是有点同情这位将才:山西之行,本想事业更上一层楼,可是他却永远地倒了下去。
  这个说明一个问题,你要让手下死心塌地跟着,你总得有一个让部下死心塌地跟你的理由,例如优厚的待遇、似锦的前程又或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他们,而不仅仅只是地位比他们高,出身微末不是罪过,但这也说明几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丰厚的家底或良好的人脉又或巨大的靠山,再说做人有些守旧不变通,这样一来,也就难收心了。
  陆皓山自问,要不是自己好吃好喝地供着,每个月又大把大把的银子撒出去,自己的那些部下能任劳任怨、言听计从、毫不犹豫替自己去卖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听到邓玘的话,曹文诏笑了笑,不过用眼睛看了一下四周,陆皓山回意,知道有些话不适宜有手下在场,自己对手下很信任,但这不代表曹文诏对他们信任。
  “你们先退下。”收到暗示,陆皓山挥手让帅蓬里的贴身侍卫还有传令兵出去。
  “是,大人。”一众手下听令齐声应道,然后一起退下,就是唐强和赵功常也不例外。
  等帅帐内只有四个人时,陆皓山笑着说:“不知曹将军有何吩咐?”
  曹文诏点点头:“吩咐说不上,虽说本将官阶比你高,但我们属于不同的都司,陆千户是个爽快人的,那曹某也不转弯抹角了,开门见山吧,现在那些乱民贼子越发猖獗,皇上对些什么担忧,受皇上厚爱,曹某奉令节制秦(陕西)、晋(山西)将士剿匪,准备制定一个完备的计划,就和两位商量一下,让川军配合行动。”
  崇祯对曹文诏、曹变蛟很看重,为了防止各军各自为战的局面,让曹文诏节制两省的将士,不过这两省是陕西和山西,四川并不包括其中,曹文诏的计划,需要川兵的支持,所以他只能用商量的形式来劝邓玘和陆皓山配合他的计划,这就是他出人意表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本想向皇上申请川军也受他节制,不过又怕引起崇祯的猜忌,说他拥兵自重,想了很久,还是作罢。(未完待续。。)
  ps:  哈哈哈,终于考过了科目二,心情大好


279 大局出发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陆皓山就是再任性、野心再大,现在还不敢和朝廷反脸,因为现在还不够强大,朝廷一纸驻防汾州、平阳的纸令,就让陆皓山的八百精兵不敢逾池半步,只能远远地在这里一边练兵一边看热闹,一直想着怎么参与进去,没想到曹文诏竟然主动前来商讨剿匪的计划,对川兵和陆皓山来说,这是一个机遇。
  老实说,陆皓山并不觉得节制秦、晋两地兵力的曹文诏会看重四川区区二三千人马,他到这里来的目标,不过是一种态度,给朝廷和皇上的一种态度,让他们知道自己一直在努力剿匪,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毕竟,还没进山西,朝廷就曹文诏升官一级,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少有的。
  有提前庆祝的味道。
  冀望转化为压力,冀望越大,压力也就越大,最近没有什么大的战果,而各路义军有越发壮大的趋势,曹文诏都有些急了。
  曹文诏看了一下坐在旁边的邓玘,又看看坐在下首的陆皓山,沉声问道:“邓总兵、陆千户,虽说我们属于不同的都司,但都属于右军都督府,这次入晋,我们可是关系到右军都督府的颜面,还望两位能抛下成见,齐心协力,早日完成剿匪之责,这样才不负皇上厚望,反正这事是你好我也好,对吧?”
  堂堂一武官说这些文质彬彬的话,还真有点为难他,前面说得很不错,可是后面二句,又**裸地表达武将的彪悍与直率,陆皓山听到都想笑了。
  “曹将军一心报效朝廷,下官深表钦敬,为了朝廷的百姓。也愿意冲在最前面,不过此事还得邓总兵和董指挥使发话方可。”陆皓山有些委婉地说。
  不管怎么样,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剩下的事,就由董剑和邓玘两人处理去,反正这两人的官都比自己大。
  曹文诏有些遗憾地说:“董指挥使不幸中伏,幸好没事,听说董指挥使在汾州城养伤,可惜曹某公务繁忙,还未能前去探望。这董指挥使不在,这剿匪之事……。。”
  两人不属于同一个都司,而曹文诏的地位也比董剑要高,再说董家大少爷的事,估计了瞒不过他,以曹文诏的才华和能力,也不屑和结识董剑这样的纨绔子弟,现在不过是谦虚的说词。
  一旁的邓玘笑着说:“曹将军军务繁忙,肩负着剿匪的重任。我想董指挥使会理解的,临出发时,韩指挥使大人已经让邓某全权处置出征川军的军务,所以。即使董指挥使不在,邓某也可以作主,曹将军有什么主意但说无妨。”
  在报告中,无论董剑把情况写得多糟糕、把自己率部在孤军作战下多么英勇。但不能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包了“饺子”,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韩文登可以给自己妹夫机会,但不能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邓玘就是一个挽救自己的决策失误的一个合适人选。
  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么就不扶了。
  曹文诏闻言心中暗喜,其实他对董剑的劣迹早有耳闻,和久经沙场的邓玘合作比那纨绔子弟靠谱多了,现在洪承畴主管陕西的剿匪工作,还得镇守三边,这样的一来,节制陕西和山西两军的曹文诏就成了最高统帅,只要最得剿匪胜利,那么他就是最高功臣。
  所以,曹文诏不怕别人抢了他的风头,也不排斥有精兵良将加入他剿匪的阵营,这就是他主动和川军谋合联合的原因。
  “好,既然邓总兵既然这么爽快,那我等就齐心协力,争取早日把这些乱臣贼子早日剿灭干净,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邓玘点点头说:“曹将军所言甚是,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曹文诏笑了笑,并没有回应邓玘的话,反而开口问道:“早听说蜀中多将才,邓总兵能征善战,曹某还想听一下的邓总兵的高见。”
  “不敢,邓某初来咋到,对这里的情况那是两眼一抹黑,可不敢乱提意见” 邓玘扭头看了陆皓山一眼,开口说道:“陆千户进山西也有些日子了,对这里的情况也摸得差不多,不如让他来说吧。”
  陆皓山有些无语了,在后世,很多在位的人喜欢让下属先发表意见,自己作最后的归纳总结,这样一来,好的意见他就拿过来,经他嘴巴一说,就成了他的“真知灼见”,要是说错了,就会指出来,以示自己的高明,怎么到了古代都是一个德性的?
  “没错,本将也听说陆千户一进山西就剿灭了乱世王,在四川时全歼不沾泥飞电营,屡立战功,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本将也就开门见山了,老实说到目前为止成效并不理想,若是陆千户有什么好的提议,不妨说出来,到时曹某也好替陆千户向朝廷请功。
  陆皓山知道,曹文诏并没有夸大其事,虽说官兵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还有后勤供应,可是“光脚不怕穿鞋的”,那些农民起义军在转战中也得到我们锻炼,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成长,让他们变得更为强大、也更让让官军头痛,曹文诏已经感受到压力了。
  也就是这样,他“屈尊”拜访川军,寻求共同合作的良机。
  “这个,陆某有几点愚见,不知该不该说。”陆皓山有些为难地说。
  曹文诏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说什么,就是说错了也没关系,陆千户,你畅所欲言吧。”
  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陆皓山得先打一支预防针,听到曹文诏这样说了,这才说出来:“那些乱臣贼子,就像割不尽的野草,割了一茬又长一茬,说到底这些不尽我们官兵的责任,现在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暴民到处流窜,大大小小的暴民有过百股之多,以至官军常顾此失彼。”
  “继续说”曹文诏闻言心中一动,让陆皓山继续说下去,不知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这个小千户会给自己一个惊喜。
  陆皓山静了一下,继续说:“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得转变一下,不再追着那些暴民,让他们奔着鼻子转,而是利用官路和关隘,把那些暴民分割开来,压缩他们生存的空间,多派斥候监视他们的行动,必要用烽火台配合,集中兵力一股一股消灭他们,这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扼杀暴民的有生力量。”
  顿了一下,陆皓山继续说:“朝廷剿匪多年,结果越剿越多,除了天灾的原因,也有仁慈的因索,那些暴民作了恶,一投降还给他们发免罪票和还乡证,这让他们有持无恐,以至很多地方的百姓一听到暴民来了,还没有游说就纷纷响应,加入暴民的队伍,都说乱世用重典,我们要配合地方官府做宣传,杀一儆百,从源头上制止,这样一来,那些暴民没了生力军,没有新人的加入,剿灭他们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邓玘有些犹豫地说:“陆千户,你的想法是好,但是用你的方法,有可能要放弃某些地区,到时那些乡绅甚至地方官员就会告我们怠于剿匪,而杀性过重,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对百姓不够宽厚呢?”
  不够宽厚?
  陆皓山听到这句话都有点想发笑,历史上把这些农民起义活动加以进步的色彩,注重描绘积极的一面而淡化恶劣的一面,而陆皓山一开始对他们也抱以同情的态度,不过看过他们很多灭绝人性的恶行后,陆皓山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也是这样,陆皓山这才会积极出谋划策,其实这个计谋,是参照后世岛国侵华时所用的战术,当年他们为了消灭抗日力量,利用公路和碉堡,把抗日根据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可以说给当年的抗日力量造成极大的困难。
  有些人,的确只适合做百姓、做顺民,有时候,安分守己也是一种贡献。
  “总兵大人”陆皓山一脸正色地说:“俗话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军队来说,也要有进有退,一切从大局出发,从战略方面来说,为了最后的胜利,有些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邓玘点点头说:“大局的确很重要,邓某出发前,就听说很多人为一已私利,置大局为不顾,以至屡失良机。”
  曹文诏暗暗点头,这事他一早就有耳闻了,听说有暴民来,官员、百姓、乡绅可以说人人自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权势的人会令下令让官兵驻守或重点看护自己所在地方、有些地主乡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化钱贿赂将领,让他们派兵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以至官兵都不能很好地剿匪,有的甚至收受暴民的钱财,暗中放他们一条生路,不知错失多少时机。
  “陆千户说得对,一切应从大局出发”曹文诏斩钉截铁地说:“诸位,我们好好从长计议一番,怎么才能尽快把这些贼匪剿灭干净。”(未完待续。。)
  ps:  无颜说什么了,只能说声:新年快乐


280 贼势己成

  陆皓山、邓玘、曹家叔侄四人在帅营里足足商议了一个多时辰,曹家叔侄这才一脸心满意足地离开。
  “陆千户,你果然是将才,这个计划非常好,刚才曹将军说了,要替你我二人请功,你可给我们四川的都司府长脸了。”等曹文诏叔侄走后,邓玘一脸高兴地陆皓山说。
  曹文诏走的时候,对陆皓山赞誉有加,隐隐有=招揽的意思,还说到时剿匪胜利要给在座陆皓山和邓玘请功,这让邓玘很是高兴,觉得陆皓山替四川的都司挣了面子,对陆皓山也就青昧有加,语气也友善了很多。
  “邓总兵见笑了,其实只是一个想法,很多细节都是总兵大人和曹将军完善的,属下不敢居功。”陆皓山谦虚地说。
  说话间,陆皓山的双眼眯成一条线,脑中不由浮现一张平淡中带着坚毅的脸庞,商议的人有四人,但只有三个声音,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据传也是智勇双全的将才,可是在商谈的过程中,一直沉默寡言、鲜有表态,那感觉他不像偏将而是曹文诏的贴身侍卫一样,这种越是摸不透的人越是可怕。
  邓玘笑了笑,对陆皓山的话并不在意,在官场上都是你捧我、我捧你,就是武将也不例外,又与陆皓山聊了一会,然后就带着侍卫离开,直奔汾州城。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韩文登的面子上,怎么也得看望一下那位在汾州养伤的卫指挥使董剑,此外,到了别人的地头,怎么也得拜一下“山头”,汾州城内还有两位王爷呢。
  邓玘走后,陆皓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这三个家伙。一个个的官职都比自己大,说话不自在还得表现了对上司的恭敬,这让陆皓山很不习惯,这三人一走,感到呼吸都顺畅很多,看着桌面那张还没有收好的地图,嘴边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场农民义军与大明帝国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盛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位。
  四人议定的计划是利用优势兵力,依靠公路和关隘压缩和分割义军的活动迂回空间,一步步蚕食义军的有生力量。虽说议定了新的作战方针,但是陆皓山并没马上出动,原因很简单,这么大的计划,就曹文诏也不能作主,只能上报朝廷和军部,让他们定夺才行,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一边练兵。一边等待。
  终于,在二月上旬,也就二月三号,陆皓山接到朝廷开拨的指令。命令陆皓山向顺德、真定一带进发,配合曹文诏伺机而动,早日把流窜在山西、河北、河南的流匪早日平定。
  “李定国”陆皓山突然大声说道。
  “在”李定国马上大声应道。
  “命令部队打点行装,半个时辰后出发。”
  对朝廷来说。只要是有利剿匪他们都会赞同,农民起义军已成气候,对大明产生了威胁。曹文诏的剿匪计划也就是走一个形式罢了,开拨只是早晚的事,事实上就是没有曹文诏的请求,朝廷也不会让陆皓山在这里闲置太久,从四川调到山西,可不是来这里的吃闲饭,毕竟平日所用的粮草都是由当地官府提供,陆皓山没有对手下的隐瞒,提前召集心腹部下开会商议,早早作好了动员和布置,就是行军路线都制好了。
  别看陆皓山和一众手下在这里驻守、操练,而情报收集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携有各种情报或指令的飞鸽每天都盘旋在营地的上空,有出色的斥候和快速传递情报的能力,就是不出营门陆皓山也对各地的形势了如指掌。
  李定国神色一动,有些激动地应了一声,然后飞奔着去通知其他人,前面找得热火朝天,在这里却是风平浪静,好动的他早就憋急了,现在听到要开拨前线,一下子来了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像那些战场风流人物的血液里,最不缺乏就是好战的因子。
  人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行动快捷,几百人说走就走,不到半个时辰,整个营地就空无一人,陆皓山率队径直向大同府的方向奔去,几百人虽说不多,但是全部装备了马匹,就是辎重也用马匹来驮,堪称豪华,浩浩荡荡向前奔去,坐在马背上,看看长长马队,陆皓山隐隐有些发笑:难怪营地所在的那个郑县令面色那么差,人虽说只有八百,可是那马却超过一千匹,养一匹马的成本可以养成三个普通士兵,一个小小县相当于供养约四千人的军队,能不吃力呢?
  难怪刚才欢送时,感觉像是在送瘟神。
  。。。。。。。。
  进入二月,天气变得温暧怡人,草绿了、花开了、小鸟在葱葱郁郁的树梢上欢快唱起了歌儿,春天就像一个魔术师,用生机点缀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大地,让人暂且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报,广元急电。”经过几天的行军,陆皓山刚出平阳府的地界,传命兵突然驱马前来,把一封密件交给陆皓山。
  咦,鸡毛信?
  一看到密件,陆皓山楞了一下,那密件上绑着一根小小的鸡毛,这在情报传递中是一个绝密的情号,在场的除了陆皓山其它人无权开启,鸡毛信不是随便发的,只有很重要或很危急的事才会用这种信件,信件一旦绑了鸡毛,一切就得以鸡毛信优先。
  不过其它人看了也没用,因为鸡毛信全是一套特别编码所写,懂这套编码的人不超过五个,不用说,陆皓山就是其中一个。
  拿过鸡毛信,陆皓山从怀里拿出一本特制的小本子,当场就翻译起来,当翻译完最后一个字时,陆皓山的嘴边已经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改进枪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这封信是李念亲笔写的,信中说徐祥经过多次测试,已经成功制出第一颗简易的子弹,并成功击发,威力惊人,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击发不够稳定,而制作的成本高、制作流程也非常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应用,李念正让徐祥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可以改进这些工艺,最后能大批装备到军队上。
  陆皓山用力地挥了一下拳头:太好了,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徐祥等人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工艺,再加上自己超前而正确的理论指导,肯定能擦出火花,现在过大半年的时间,也是时候拿出一些成果来了,虽说现在仅是第一步,但是很多东西都有一个发展进程,就像后世的计算机,刚开始时占地几百平方米,可是到后来不是小得可以放在掌心上吗?
  有进步就是好事,陆皓山看着手中的信件,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率着装备全新火枪的军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有如推腐拉朽地碾压那些敢阻挡自己前进的旧势力。。。。。。。
  “大人,什么事这么高兴?”孙熊看陆皓山一脸笑意的样子,不由好奇地问道。
  “是啊,大人”唐强也好奇地说:“看完密件后,整个人都不同了。”
  几个心腹都一脸好奇地看着陆皓山,陆皓山不想这么快暴露这个秘密,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家里一切进展顺利罢了,好了,现在天色差不多,定国,挑个地方扎营,休息一晚再出发。”
  不怕贼偷就怕贼掂记,就是自己的心腹,陆皓山决定对他们先保密,在新枪面世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免得这些家伙不小心说漏嘴,让人掂记上就不好了。
  “是,大人。”李定国不敢怠慢,马上应道。
  李定国刚刚离开,又一骑传令兵飞奔而至,不过,这次并不是陆皓山的人,而是邓玘派出传令兵,把一封紧急书信送陆皓山手里。
  打开书信一看,陆皓山的脸色一变,信中说农民军进入河北,参将杨遇春率兵追击时中伏身亡,义军连陷赵州、西山、顺德、真定等等地,又从邢台摩天岭西下,至武安,败左良玉军,守备曹鸣、主簿吴应科等皆战死,邓玘在信中说贼势已成,让陆皓山收起大意之心,不能冒取轻进,然后又让陆皓山在中旬时赶到太原岚县和邓玘所率的川兵同时开拨,尽量不拉开距离,这样有什么事两者可以相互呼应。
  都是从四川出来的,遇到困难肯定要抱团,关键时候还是自己人稳妥一些,邓玘的做法虽说有些谨慎,但也是一种稳妥的方法,陆皓山知道,让邓玘担心的不是贼人的数量,而被左良玉的消息所震惊,左良玉虽说不是像孙承宗、熊廷弼那样叱咤风云的大将,但也是一名的良将,据说他骁勇善射兼多谋略,屡立战功,一个普通百姓子弟硬是凭着军功升至总兵官,在大明军队堪称楷模,朝廷对他也很看重,没想到这样的猛将都败了。
  对于官兵,农民起义军多是避战为主,不敢跟官兵正面接触,实在跑不了才会殊死一搏,一直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击败、俘杀的军官也不少,但没有什么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下把骁勇善战的左良玉击败,可以说一战成名,就像一个人无论杀死多少只鸡都不惹人注意,可是当他杀死一头老虎时,那么他一下子就扬名了。
  经过多场战斗的洗礼,义军终于向大明朝露出它磨利的獠牙。。。。。。。。(未完待续。。)


281 陕路相逢(上)

  “这些暴民,真是无法无天了。”
  “就是,左总兵怎么啦,那么英勇善战,么会被这些暴民打败的?”
  “不会出了内jian吧,这些泥脚子,怎么可能打败装备精良的官兵呢。”
  “左总兵手下的将士,不是号称虎狼之士吗?这不会弄错了吧?”
  众人知道左良玉被义军击败的消息,先是哗然,然后就是再三确认,生怕自己听错一般,一个个都很惊讶,毕竟左良玉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打拼来的,还率部与后金激战过,立下赫赫战功,现在被暴民打败,听起来有点像乱拳打死老拳师的味道。
  只有陆皓山并没有感到意外,作来后来人,陆皓山知道这些“泥脚子”不仅有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