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枭-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辽东战线告急,后金日益猖獗,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声势也越来越壮大,祸及的地区越广,不仅百姓深受其害,对朝廷的兵源、还有税收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要是再和手里有十多万军队、占据易守难攻四川的陆文华开战,只怕负担不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别的不说,光是粮草运输一项,就是一笔天文开销。”
崇祯皱着眉头说:“难道,就任由他放肆?”
“皇上,那陆文华只是请求皇上封官,并没有打着旗号造反,臣子还是臣子,君还是君,现在先由着他,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把那些反贼都收拾,再把后金这心腹大患解决,腾出手来,到时再慢慢跟他算帐,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
周奎有些不满地说:“要是成全一个陆文华,只怕其它人也会效仿,那么大明岂不是更乱?为什么不派兵把他灭了,杀一儆百呢?”
张缙彦摇摇头说:“国丈大人,若是其它人还罢了,偏偏这个陆文华,我们暂时动不得,而这天下,也就一个陆文华。”
“哦,此话何解?”崇祯一下子也来了兴趣。
“回皇上的话,其原因有三”张缙彦一脸从容地说:“其一不用说了,现在内忧外患,很难抽身;其二就是四川的独特地形,四川是一个盆地,四面高中间底,地形易守难攻,光是一个剑门关就可以挡百万雄师,现在实在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征讨,不过有二个利好的消息,一是那姓陆的还是以臣子自称,这给我们留有余地,二是四川是说难攻,但是他们也难出,想当年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在蜀地终老,终其一生没能完成大业,那地形守有余而攻不足,不怕他坐大,而其它人敢学陆文华,他们没有四川的天险,到时王帅一到就能打败他们这些土鸡瓦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张缙彦也有些累了,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其中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利州卫指挥使手上有了一种新式火统,威力强大、射程远,据说还不用火绳击发,极为厉害,洪承畴就在它手下出过大亏,就是恶虎之称的曹变蛟也伤在这火铳之下,洪承畴在信中说,要是找不到克制的方法,就是把他麾下三万将士全拼了,也攻不下紫天关,皇上,三思啊。”
这些东西,崇祯也在奏折中看了,听到这话,有些苦涩地问道:“张爱卿,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张缙彦轻轻摇了摇头。
半响,御书房里响起崇祯一声无奈的叹息。。。。。。。。
朝廷上为是不是应要求给陆皓山封官加爵的时候,陆皓山并没有闲着,在李念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接管四川的各项事务,像人员的调整、粮草、兵员的征集、战后的安抚等工作,当然,拉拢工作也不能迟疑,因为动荡,很多官职出现了空缺,这些正好用来拉拢那些豪门大族,吸纳他们优秀弟子的同时,也能拉拢两者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当然,把他们捆上战车,最好的武器是利益。
要想获得支持,必须有盟友,面面俱到那不可能,说到底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用这部的利益达到自己拉拢的目的,这一点陆皓山早就想到了,并做得很好,刚开始四川的百姓和豪门大族对陆皓山的评价并不高,可当陆皓山仅是推出第一个政令,马上就得到了四川军民甚至豪门大族的热烈欢迎。
这个命令就是:土地改革。(未完待续。。)
352 无冕之王
土地,对人来说意味着太多太多,没有土地的产出,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吃饭的米要靠土地种植、修路要土地、起房子需要土地,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根,作为一个后来人,陆皓山太了解土地对人的重要性,收买人心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有人得益自然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不过这一点陆皓山早就想好了,横行狼他们肆虐四川,以至很多平日横行作恶的地主乡绅被愤怒的百姓报复,杀一批、逃一批,等陆皓山执掌四川后又清洗一批,这样一来就留下大量的无主土地,而这些土地,就是陆皓山收买人心的筹码。
陆皓山在前线御敌,保护来之不易的成果,而李念等亲信开始在后方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一边安置流民、稳定局势,一边丈量土地,按人口分配,把那些无主的土地无偿地分给那些穷苦的百姓还有流民,包括那些靠向自己的豪门大族。
那些被百姓珍贵如生命的土地踏踏实实分到手里,除了地契外,还有免税二年的优厚条件,没有匪患,分了田地还有免二年税,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一时间四川百姓欢欣鼓舞,恨不得遍呼陆指挥使万岁,民心迅速向陆皓山靠拢。
这年头,有奶就是娘,谁对自己好就给谁卖命, 只是一招土地改革,陆皓山马上就成了民心所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众百姓开始积极报名参军,保护来之不易的土地,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也被百姓积极举报,一时间四川风向大变。
百姓获得利益,那些“识事务”的豪门大族也让陆皓山用官职和土地绑上了战车,不夸张地说,虽说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陆皓山已经成了四川的无冕之王,大权在握,陆皓山也慢慢放开了手脚。
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四川境内开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而在紫天关处,以陆皓山为首的川军和洪承畴为首的陕西军还在对峙着,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攻的不进攻、守的没有出击,就像邻居一样相安无事。
只是有时操练时。好像斗气一样比音量,一个个张开喉咙大声吼叫,好像谁嗓门大谁光荣一般,弄得紫天关天天吼声震天,好像旱地打雷一样。
陆皓山在等,洪承畴也在等,就等朝廷的决定。
三月十六这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亲自镇守在紫天关内的陆皓山正在处理公务。虽说人在紫天关,但是四川各地的大事都会用飞鸽传书的方式送到紫天关交给了陆皓山审阅,然后再用飞鸽传书的方式传回去,政事一点儿也没有担搁。
二世为人。多了几百年的知识,大权在握的陆皓山可以让四川少有很多弯路,陆皓山挟余威开始推行自己的政改,兴教育、办水利、保民生、促发展。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四川就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用百姓的话来说,正是陆指挥使到来才为天府之国正名。
“吱吱吱……”
陆皓山正在处理事务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一旁帮忙收拾东西的李定国往窗外看了看,很快高兴地说:“大人,一大早喜鹊叫得这么欢,今天肯定有大喜事。”
“哦,是吗?”陆皓山头也不抬地说:“不错,最近拍马屁的功夫见涨,不过希望你的武艺和能力同样见涨。”
“报”陆皓山语音刚落,门外就跑进一个士兵,大声禀报道:“大人,圣旨到,钦差大臣请你到接旨。”
圣旨到?
陆皓山心里一震,一个激灵站起来,以至手里的毛笔一抖,一滴墨水落在白纸上,化成一团,不过陆皓山一点也不在意。
并不是害怕官军,而是陆皓山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树大招风,毕竟自己的根基未稳,这一封圣旨,关乎于数以十万计人的性命。
“好,本官这才接旨。”陆皓山也不磨蹭,马上起来往外走。
说是听旨,不过现在两军正处于对峙阶段,经过交涉,那宣旨的钦差大臣带着几个待卫进紫天关宣旨,陆皓山也郑重其事,焚香沐浴,把场面做足,等圣旨宣读完,陆皓山面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崇祯倒也务实,虽说不愿意,但也没有冲动,在圣旨中把陆皓山大大夸了一番,不外是剿匪有功、维护四川的和平安宁,是国之良材等等,然后按功劳折升四川总督兼四川都指挥使,封候爵,总管四川的军政大权,而对紫天关拒洪承畴入关的事只字不提,可以说全按陆皓山的意思办。
一番礼仪后,陆皓山让人带这位名为郭胜的中书舍人下去领赏、用餐,这封为四川总督可是一件大事,用太监来宣旨就显得太儿戏了,就派了一个中书舍人前来,看到这位战战兢兢的中书舍人,不难看出他是抱着“为国捐躯”的心思前来的,本以为会受到陆皓山的为难,没想到这么顺利,自然是喜出望外。
奖赏什么的先不说了,最起码小命是保住了。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郭胜一走,李定国马上笑着对陆皓山说:“大人如愿以偿,在四川这地头以后就是大人说了算。”
“那算什么”孙熊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四川早就落入大人的手中,不夸张地说,大人跺一下脚,四川都要抖三抖。”
“好了,说这些没意义,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不管怎样说都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我们眼前就可以免去一场兵灾。”
孙熊一脸不在乎地说:“ 那洪承畴算是名将,刚来时目中无人,不是让我们收缀得服服帖帖吗,要不是大人手下留情,那二千杆新式火统早就把他那点人给收拾完了,还怕他不成?”
洪承畴冲了三次,三次都是留下大片伤亡无功而返,在新式火铳密集的火力下,英勇善战的陕西军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样,一捅就破,都让李定国、孙熊等人打出了信心,一个个跃跃欲试,不时请战,不过陆皓山一直按捺着不让他们出动。
为此,孙熊早就老大不爽了。
陆皓山摇摇头说:“孙熊,这不是怕,而是外敌当前,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值得光荣的,有本事打鞑子去,要是我们自己人跟自己人火拼,最后便宜的就是那些鞑子。”
众人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个道理大伙都懂,一家人有矛盾,关起门打架是自家人的事,输赢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有人想趁乱占便宜,那就不能容易了。
“报,大人,城外的官军拨营后撤,目标未明。”正在说话间,突然有士兵前来报告。
哦,有这事,陆皓山忙登上城墙外看去,果然,只见那些士兵正在有条不素地收拾营帐,整然有序后撤,很明显,崇祯在封赏自己的同时也给洪承畴下令,让他退出四川,执行别的任务。
横行狼、满天星这些只能一般的贼匪,而逾百股贼匪中,现在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最活跃,也最有势力,该剿的还是要剿,在四川留着没用,大军每天人吃马嚼消耗很大,还不如拉出四川继续围剿其它人。
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陆皓山长长松了一口气,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派了不少斥候严密监视洪承畴等人的动向,防止洪承畴有什么阴谋。
虽说可能性不大。
五天后,陆皓山接到洪承畴率着全部退出四川、回到陕西继续剿匪的消息,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下,把李定国和孙熊留在前线,分别镇守剑门关和紫天关,叮属他们看好门户,这才率队回成都。(未完待续。。)
353 崇祯十三
有秘密武器、手里有十多万精兵、再据有四川的天险,陆皓山的翅膀终于硬了,不但抗旨不遵,还公然索官,这可是大不逆的大罪,朱重八有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惜,偏偏少了一个“不低头”。
陆皓山遇到一个好时机,小冰河肆虐让大明国力受损,内有暴民作乱外有后金肆虐,可以说顾此失彼,这样让陆皓山顺利割据四川。
按李念的山川棋盘论,凡占据四角山川险要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业,但能否成为统一大业,那就看天时地利和个人修为,割据四川,陆皓山终于踏上最坚定的一步。
虽说称霸,但陆皓山还是以臣子自称,不称霸、不裂土为王,给大明王朝留下最后一块遮羞布,这样崇祯也只能装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陆皓山折腾,两者形成一个默契:陆皓山表面对大明朝言听计从,而崇祯对四川事务也采用放任的态度,对陆皓山所举荐的人也也一一批准。
崇祯这样好“说话”,除了陆皓山强大的实力外,也与局势的变化有关,起义军在汉中栈道地区时误入险路,那地方山高路陡,人烟稀少,出口被官军守得像铁桶一般,根本冲不出,祸不单行,连下二个多月的阴雨,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弹尽粮绝,无奈之下派人偷偷贿赂陈奇瑜的左右诈降成功。
大明王朝的天真再一次错失一个把义军剿灭的绝佳机会,渡过这次危机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再次揭竿而起,从此义军开始在大明更多地地方留下足迹,先来个轰轰烈烈的荥阳大会,然后又继续兵分多路,牵着官军的鼻子到处流窜,以扫地王、太平王为首的义军还攻下中都凤阳。放火烧毁了皇陵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龙兴寺,就是皇帝的祖坟也挖了,扬言断了“老朱家”的龙脉,给崇祯为首的大明王朝极为沉重的一击。
崇祯自然是怒火冲天,下令对义军更加疯狂的围剿,这也成就了洪承畴,这位原职为是陕西三边总督,因为剿匪得力,一步步升职加官,现在已经升为兵部尚书了。
这是老朱家的传统。对百官刻薄已经成了传统,说贬就贬、说换就换,就以兵部尚书为例,没几年的功夫,就先后有张风翼、张缙彦、张鹤鸣、洪承畴等,他们有的因剿匪不力、有人成了替罪羊、有人则是出气筒,官员的更替过快,从而看出明朝官场的不稳定性,也看出军情的凶险。
后金的皇太极也在磨刀霍霍。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天聪新政”。还继续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设立理藩院管辖蒙古等地事务,不断地积攒力量。继续对大明虎视眈眈。
对大明来说,这是一头打不死的老虎,虽说在它“幼年”对它进行奴役,让它充当打手和炮灰。可是虎就是虎,永远不能把它当成狗,等它壮大了筋骨、磨利了爪牙。它就成了大明的恶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舔好伤口,又一次次带给大明更大的伤害。
这对陆皓山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也是陆皓山和崇祯处于一个难得的蜜月期,陆皓山不称王不裂土、不包庇贼匪、表面大明执臣子之行,崇祯对四川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就是有心干涉也是有心无力。
外面打得多热闹,陆皓山只是作一个旁观者,集中精力发展四川的生产和民生,还利用独特的位置,垄断茶马交易,用茶叶和中原丰富的器具和蕃人进人贸易,用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和蕃人交易牛马羊等物,牛可以用作耕种、马可以用作强军、运输,羊可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值得一提的,万儿沙万户长普布在陆皓山的扶持下,变得越发强大,而陆皓山也与普布结成同盟。
外面乱成一团,而陆皓山在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经营得有声有色,实力不断扩大。
当然,发展军事是重中之重。
作为四川都指挥使兼四川总督,陆皓山就是四川的无冕之王,手执兵权的他在改革上可以肆无忌惮地推行,在兵员上,陆皓山直接废除了卫所制度,把守耕结合、自给自足的卫兵变成职业军人,注重配合和训练,还四处征集优秀的工匠,把他们集中起来,鼓励他们打造出更好、更优秀的兵器,除此之外,还肩负把陆皓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当然,火器类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陆皓山设立军器坊把工匠都编入其中,却把设立的火器坊独立于军器坊之外,直接对陆皓山负责,劳苦功高的徐祥自然掌管火器坊,现在的他就是所有将士眼中炙手可热的火器总管,谁想要好枪好炮,都得他点头同意,以致不少将领一看到他就像看到一个大美女,口水都流下来。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好像弹指之间就到了崇祯十三年。
外面峰火依旧,百姓那皱起的愁容依然没有展开,对老百姓来说,每天讨论得最多的是某某造反了、某地又遭祸害了,祸害的不是兵就是贼、那个叫皇太极的家伙在二年前,也就是崇祯九年把后金改成大清,满清正式成立,把八旗扩展多了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实力更加雄厚等等,而私下谈得最多的是,怎样去四川。
对他们来说,只要进了四川就能过上吃饱穿暧的好日子。
五年,宝贵的五年,在五年的时间里,陆皓山并没有闲着,而是用五年的时间把四川按照自己的理想改了一遍:剿清大小匪患、安插亲信把四川捏成一个整块,增加自己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发展经济、训练士兵,在李念、唐强等人的帮助下,四川可以恶劣的环境下逆流而上,经济和生产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土地改革极大的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仅仅用了五年,四川的街上没饿俘、老百姓家中的米缸中也有了余粮,老百姓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一天比一天笑得灿烂。
四川也就是了大明老百姓眼中的“天府”。
陆皓山一向注重吸收人才,四川经营好了,很多人慕名来投靠,不过陆皓山规定,必须有过硬的一技之长才能接收,这样吸收了大量的人才。
曾经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变成四川总督,成为四川的无冕之王,当初身边的亲信都飞黄腾达,像唐强、赵功常、李定国、孙熊、老丈人等人不用说了,不是将军就是卫指挥使,那赵氏一族当官的都有十几个,就是当年在江油的老班底,像张云辉、曹虎这些人也得到提拨和重用,这也算是“从龙之功”吧。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李念,当年他是陆皓山的军师,现在还是一个无品无阶的军师,虽说陆皓山几次要给他官职可是他都拒绝对了,在外人看来这是愚不可及,但在陆皓山看来,这个李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只要得到自己的信任,要什么没有?
事实上,陆皓山对李念也非常看重,设在四川总督府中的书房是陆皓山办公的地方,任何人没有陆皓山的同意不能随便进入,这个堪称四川官场中枢的地方只对一个人例外:李念。
李念可以不经过通报,随时进出书房。
这天陆皓山正在书房内看四川各地送上来的密报,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很快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学生见过东翁。”
不用抬头,陆皓山也知是李念到了,一边批示一边说:“李先生,坐吧,找我有什么事?”
多年的宾主关系,二人对那些礼仪也不在乎,没人的时候相处都很随意。
李念笑着说:“回大人的话,蜀王又来捐献了,那秋粮还没有进仓,就派人送来五千石粮食劳军,还有不少野味,比那些租户交租还要准时,哦,对了,他还派人送了请帖,学生大胆,已经替东翁推了。”
“推吧,也懒得和他委以虚蛇”陆皓山笑着说:“去年还说要打把郡主嫁给本官呢,可惜长得一般,哈哈哈。”
陆皓山掌握四川,没有和崇祯撕破面皮之前,那些分封在四川的皇子皇孙暂时不能动,每人敲了一大笔,再把王子王孙分封的田地征走大半,为了自保,这些王子王孙想方设法讨好陆皓山,生怕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东翁高见。”
“好了”陆皓山摆摆手说:“李先生,这次找本官,不会是为了这点小事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蜀王在陆皓山割据四川前还算一号人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他的存在不过是一种象征,四川的大小官员也没人当他是一回事,李念也不会为一件小小的事找自己。
能让李念亲自出动的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李念闻言面色一整,一脸凝重地说:“东翁,据我们眼线得到确切的情报,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因与李自成有隙,现在已移师向我四川,图谋不轨。”(未完待续。。)
354 诱敌深入
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蝴蝶效应这个道理陆皓明白,事实上也看到这种效应,也许少了四川这个稳固财政收入和兵源输出地,大明朝比原来历史轨迹衰落得更快,各路义军进展神速,本应崇祯十六年才稳固地占领湖南和江西袁州、吉安两府的张献忠在崇祯十三年就完成了这个创举。
不仅是占领,还建立了政权、委派官员管理,可以说前程一片光明,可是,有人比张献忠混得更好,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李自成,歼灭了孙传庭部后,挥军席卷西北,兵强马壮,人才济济,而张献忠偏偏和这位实力比自己雄厚的“李大哥”不和,自然要早作打算。
于是,四川的地形和富饶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张献忠是一个务实的人,说干就干,率着手下倾剿而出,向四川进军。
因为张献忠的嗜杀,历史上留下“湖广填四川”的说法,那就是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得七七八八,四川都没什么人口了,于是清政府不得不从湖广调人口进川发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可不可信陆皓山也没法深究,现在也没法深究。
一是这事还没有发生,二是这事永远也没法发生。
四川易守难攻,历史上说张献忠割据四川那是因为四川有很尖锐的矛盾,摇黄十三家作恶和百姓兴起打衙蠹运动极大消耗了官军的力量,明四川按察使佥事张一甲形容大西军“势如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