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枭-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时损失惨重,需要有人支援,此中还有一人满清权贵在里面,洪承畴亲率大约一万人前去支援。”
  洪承畴不在这里?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李定国心里暗暗发张锐高兴,孤军深入还能把敌人打得团团转,自己来四川没有帮到他,没想到他在无形中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是人才,到哪里都会发光。
  简单的交谈后,夜鹰也没有多说什么,把吴家湾村的人叫醒,把李定国及其手下安置在村民家里,等待时机。
  吴家湾村大约有三十多户口人家,这年头动乱四起,年轻人不是参了军就入了匪,要不就被抓了壮丁,家中多是老弱,也好在这李定国此行人数不多,一家一二个就安置完毕,对对于住在这偏僻小村的他们来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不逐之客还真有点不习惯,不过也没人反对,因为夜鹰早就让吴家湾的族长兼里长提前做好了工作。
  吴家湾村的村民迎来了一群不逐之客,而离此地不远的汉中城,坐镇这里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也迎来了一群不逐之客: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议政大臣劳萨、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抚顺额驸李永芳等人,这些人不是亲王就是固山额真,可以说满清的权势大人物来了大半。
  最令多尔衮感到不安的是,就是一直隐居幕后的老狐狸代善也亲自来了,虽说自己一早就收到情报,但是真看到这么多人前来,心里还是很吃惊。
  自己是摄政王,这么多人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居然在没得到自己的同意的情况下跑到汉中,这绝对是一个**裸的挑衅。
  要不是这么多人只是带着贴身卫队,后面并没有跟着大军,多尔衮还真以为这么多人联合起来找自己麻烦呢。
  “你们怎么来了?谁让你们来的,你们都走了,京城怎么办?皇上、太后怎么办?要是有人作乱又怎么办?”一见面,多尔衮毫不留情地训斥,维护自己摄政王的威严。
  众人面色一滞,没想到一见面,连礼都没有行、招呼也没有打这多尔衮就下马威了,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很快,此行威望最高的代善一脸平淡地说:“十四弟不必动气,这次行动是本王提议的,也得到太后和皇上的首肯,要怪就怪责本王好了。”(未完待续。。)


424 进退之争

  一个人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和天下人为敌,多尔衮深明白这个道理,再说代善执掌正红旗和镶红旗,是实权人物、又是皇兄大贝勒,在族中威望很高,就是再不满也不能当众斥责他。
  不能斥责,那就好好谈谈吧。
  于是,多尔衮把远道而来的一行人带到汉中府衙大堂,让下人奉上糕品茶点,把下人都屏退后,作为多尔衮的兄弟兼忠实拥泵,阿济格有些语气不善地说:“现在是我们大清的多事之秋,诸位不好好打理朝政、巡查军务,一个个跑到汉中来干什么?”
  肃亲王豪格一脸愤愤状:“原来皇叔也知现在是多事之秋,这么长的时间,土地没有多攻下一寸,但是我们的族人却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就过去一个月就有二千多人丧命,那些贼子都把手伸到我们建州老家了,不知多少孤儿寡母被割了首级你们知道吗?”
  对于多尔衮兄弟,豪格有太多的怨言了,老爹皇太极死得太突然,连遗诏都没有留下,作为长子、又屡立战功的豪格本来最有希望坐上龙椅,偏偏遇上一个本领大野心也大的皇叔,简直倒霉透了,要不是一帮老臣以死相逼,说不定多尔衮已经做了皇帝,自己早就弃尸荒野了。
  和大明不同,满清并没有传长不传幼的传统,像皇太极就不是长子,可他还是做了皇帝,多尔衮虽说是十四子,自然也有“能者上”的想法,拉锯之下,反而是还在吃奶的弟弟顺治捡了便宜。
  豪格把多尔衮兄弟视作仇人,仇人相见自然格外眼红,有机会出言数落一下
  “什么,怪我们?”阿济格闻言勃然大怒。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豪格的鼻子骂道:“你这个小兔崽子,我们兄弟在前面浴血奋战,我们骑马拼命杀敌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在数银子玩女人,你们过得这么安逸,仓库里堆满粮食、箱子里满是金银,可以呼奴喝婢,也不想想是哪个打下来的,这里轮到你说话吗?”
  “哼。要是让我打先锋,肯定不止这点江山。”
  “好好,长翅膀了不成,好啊,有本事你就打上四川去,要是你拿下四川,你不用叫我皇叔,我叫你叔。”
  “你……”
  “啪”的一声,代善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吼道:“够了。都坐下,还嫌不够乱不成。”
  手权二红旗,身上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很大。看到二人就像要打架的公鸡,代善马上出声喝止。
  代善是豪格的倚仗和靠山,闻言愤愤瞪了阿济格一眼,这才有些不甘心坐下。阿济格虽说不再出言,但还是一脸气愤地站着,豪格怕代善。不代表阿济格怕,在阿济格眼里,就自己的胞弟多尔衮值得尊敬。
  “皇兄,先坐下来,都是自己人,有话好好说,莫要让人看着笑话。”看到代善说话,多尔衮这才出言叫住暴怒的阿济格。
  听到是多尔衮开口,阿济格这才出依言坐下。
  这多尔衮兄弟果然齐心,代善心里暗暗说道,待阿济格坐下后,这才笑着对多尔衮说:“十四弟,宁羌州一仗大获全胜,全歼城内的川军,可以说给我们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消息传回,普天同庆,就是皇太后和皇上也非常高兴,着令礼部重赏,十四弟真不愧是我大清的定海神针。”
  好话人人爱听,若是这些话出自哪个马屁精嘴里,多尔衮还可以不在乎,但是这话出自代善嘴里,含金量可是高多了,再说说出了这话,多尔衮也不能不客气地说:“些须小功,何足挂齿,皇兄这是抬爱了。”
  代善有心搞好气氛,多尔衮也乐意配合,因为二人都知道,现在大敌当前,二人合则利,不合则损,就是争权夺利,也要应付眼前这个难关再说,再说了,现在顺治还太小,到他成人执政还远着,时间还很充裕。
  客套完,代善则开门见山道:“十四弟,在场的都是自己人 ,开门见山吧,此次劳师动众来找你,实在是被迫之举,因为你远在汉中,沟通多有不便,情况危急,我等只好前来打扰了。”
  多尔衮是摄政王,总揽满清大权,他不在,很多大事都不能顺利决断,眼看族内的情绪见涨、矛盾也越发增多,以代善为首的权贵不得不主动前来协调。
  多尔衮连忙说道:“不敢,皇兄也是以大局为重,这一路奔波劳碌,辛苦了。”
  “都是为了大清啊”代善苦笑着:“最近我族人屡屡受袭,伤亡越来越大,就是建州也不能幸免,族人的意见很大,皇弟,就没有妥善的解决之法吗?”
  “都是那该死的杀清令,那些川狗实在太可恶,不敢正前和我们决战,最可恨的是,我们前面购买火器的银子,现在都让他拿来作赏金,偏偏这些火器所需的弹药只能向他购买,他一断绝供应,我们手里花重金购买的新式火铳就是连烧火棍都比不上。”
  多尔衮还真想吐血,买火器的时候,那是四川漫天开价,自己根本就没有还价的余地,为了买火器,简直做孙子了,四川要满清的美女,也咬着牙送去了,没想到说断就断,在断绝供应前,还狠狠诓了自己一大笔,每每想到这件事,多尔衮就有一种想吐血的冲动。
  那种恨,简直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要是四川总督陆皓山放在多尔衮面前,多尔衮还真有会有冲上去把他咬死的冲动。
  感到自己有些说偏了,多尔衮马上解释道:“对于族人被袭的事,本王也极为痛心,现在已做不少预仿措施,一是严令族人不能单独外出,二是加强各地的巡逻,推出路引和连坐制度,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那些人猎头主要是为了得到赏金,我们加强四川边境的巡逻,断绝他们的交易。套现不了赏金,自然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中原有句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次源头是在四川,现在四川为报宁羌州之仇,倾巢而出,他们劳师远征,我们以逸待劳,又有地势的优势,只要把他们彻底击溃,那么族人被袭之危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听到多尔衮的话。在场的人面面相觑,郑亲王济尔哈朗干咳一声,有些无奈地说:“四川人数虽少,但是战斗力极为强悍,从他轻松击溃百万大西军就看得出,现在又新出一个神秘武器手榴弹,对我们满清铁骑造成极大的克制,十四弟,对此强敌。你可有信心?”
  “是啊”议政大臣劳萨在一旁道:“宁羌州两次战斗,川军都表现出极大的战斗力,我们满清一族入主中原,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可以说捉襟见肘,此战一定要慎之又慎,再说还有南明在一旁虎视眈眈,不可轻视啊。”
  多尔衮面色一凝。扫视了众人一眼,冷冷地说:“说这些话,简直就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四川不过区区十数万人,我大清现在军民过百万之众,何惧之有。”
  说罢,继续追问道:“你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众人都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投向代善,很明显这话要由代善来说。
  看到这情景,代善无奈地说:“十四弟,是这样的,族中不少兄弟都觉得这战线太长,而中原又太大,我们满清人口不多,很难咽得下,最好是乘胜之威,与四川商谈,分而治之,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谈不拢,也得加强建州的防卫,不以丢弃,最好把我们搜集来的财货分批运回去,用作建设之用,等我们缓过气来,再图大计。”
  多尔衮明白这些人来的目的,前面说的话,代善也说了这么多,不外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满清现在捞够了,没必要再拼命,能讲和就讲和,要是不能讲和,那就留好后路,退出中原,跑到关外做大富翁风流快活去,惹不起咱不惹了,免得到时想跑都跑不了。
  没钱的时候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烂命一条,现在不同了,占了这么多地方,抢了那么多财货,可以快快乐乐地做大富翁了,钱多身子弱,何必拼命呢。
  多尔衮都想笑了,这些人,还真是天真得可爱。
  “哈哈哈”多尔衮突然大声地笑了起来,笑得有些豪放,甚至有些肆无忌惮。
  “十四弟,你笑什么?” 郑亲王济尔哈朗有些不满地皱着眉头道。
  多尔衮笑毕,冷冷地说:“没什么,笑你们太天真。”
  “皇叔,你这什么意思,大伙不劳千里来找你商议,你可不要出口伤人。”豪格面色一红,一脸不愤地说。
  代善看到两人想要吵,连忙站起来说明:“好,既然说我等天真,十四弟,你说说你的意见。”
  多尔衮环视了众人一眼,然后一脸正色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既然踏出了第一步,自然要坚定走下去,要是我们退却,为了大义,他们可以拿我们开刀,用我们满清八旗的鲜血和首级为他们建立威名,就是不为大义,我们从中原洗劫这么多金银财货回建州,那些人能不眼红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到时我们就要面临无穷无尽的麻烦,不怕贼偷就怕贼掂记,这话古话估计你们也听过。”
  叹了一口气,看到众人没有出声,多尔衮继续说:“还有,宁羌州一城,我们杀死约一万五的川军,那四川总督不顾大雪封山马上就倾巢而出,听说四川人极为护短,还说什么犯四川者虽说必诛,就是我等逃到关外,只怕这姓陆的也不肯善罢干休,最重要一点,现在我们占据中原地区最繁华之地,麾下又有那么多精兵强将,蒙古八旗、汉八旗都处在颠峰时期,可以说兵将广粮草足,而四川仅有一省之地,这样都打不过四川,到时它占几省之地,运用更多的资源,到时它变得更难对付,你们还想说走吗?”
  多尔衮一番话,让在场不少打着回建州老家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脸色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深陷其中,不能随意脱身了。
  代善楞了一下,很快说道:“听到没有,就你们这小家小气的,早晚成不了大事,还是十四弟想得周到,你们得多学着点。”
  说罢,代善又扭头对多尔衮说:“十四皇弟,你说得太对了,你放心,我二红旗绝不拖后腿,全力支持皇弟和川军作战,振我大清之军威。”(未完待续。。)


425 刺探军情

  这老狐狸,转态度还真是快,代善一旦转变态度,在场的人纷纷转变态度表示支持,就是豪格也放弃成见,向多尔衮和阿济格表示认错。
  事实上,多尔衮虽说霸道,在朝廷一手遮天,但是的确给族人带来真真实实的好处,也就是这样,八旗的旗主和权贵才会对多尔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到众人这样“齐心”,多尔衮也给他们派定心丸道:“诸位放心,四川是强,可是他仅有一省之地,就是征服蕃地,也不过多一些牲口,那地方狗不拉屎的,作用不大,他们火器是好,但我们也有,三眼铳、七眼铳、神鸦火箭、火炮,甚至还有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并不比他们逊气很多”
  稍稍喘了一口气,多尔衮继续说:“我们在粮草补给、人数、地利方面都占有巨大的优势,这些优势足以抵消在火器方面的不足,本王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好!”代善大声说道:“原来十四皇弟早就有作了打算,难怪这般胸有成竹,以后有人与十四一皇弟为难,就是与本王过不去。”
  负责后勤粮草的济尔哈朗也拍着胸口说:“以后十四弟的粮草和武器,一定优先供给。”
  一众将领纷纷表态,都是有关支持多尔衮的话,在满清面难危难之际,所有人都能暂时抛下成见抱成一团,多尔衮对此自然喜闻乐见,说了一些客套之话,又命人大摆宴席,为远道而来的众人接风洗尘。
  就在入席前,代善好像想起什么,有些奇怪地问道:“十四弟,怎么不见鳌拜和平西将军的?”
  鳌拜是有巴图鲁之称的满清第一勇士,而被满清封为平西将军的洪承畴是明朝大将军。做过兵部尚书和五省总督,对满清入主中原给了非常多实用的建议,洪承畴一直在陕西协助,而鳌拜也在前不久被召来陕西,多尔衮设宴,城中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就是不见这二人的身影,代善就忍不住问道。
  八面玲珑的代善这二人的私交都不错。
  多尔衮闻言楞了一下,不过很快笑着说:“当日攻宁羌州时,城内有川军孙熊部一万余人。在城外也驻有张锐部五千人,城破后张锐部有少量川军跟着被打成重伤的张锐钻进了深山老林,为了彻底消失这些残兵败将,鳌拜和洪承畴奉令率军追杀,估计他们现在也快剿完了。”
  表面说得若无其事的轻松,可是多尔衮的内心却是有如千万头草泥马跑过,张锐部仅二千余人逃跑,鳌拜率着一万多精兵去追,对方的主将受了重伤。而自己方还配了火炮,本以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斗,没想到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鳌拜部伤亡过半,携带的马匹被全部杀掉。迫于无奈之下,自己密令守在定军山的洪承畴率一万人前去接应,这可是在四川即将到来的时刻啊 。
  只能说,鳌拜在阴沟里翻船了。
  不过此事不能说。刚刚坚定了这些骑墙派的心,要是说出来把这些家伙都吓怕了,说不定就作出乱军心的事。多乐衮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对他们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好在代善不疑有他。
  代善等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经过交谈后,他们坚定了和四川决一死战的决心,留在这里没用,早些回去打算才是正道,看得出,人家对自己也不是很欢迎,用过丰盛的宴席后,代善、济尔哈朗、豪格、劳萨等人马上踏上回家的路上。
  多留无益,不如归去。
  要走,也不是全走,代善等人回去打理事务,像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抚顺额驸李永芳等人则是留在清军大营,协作多尔衮对抗四川。
  这些都是投靠满清的大明军官, 虽说投诚后他们担任不同的职务,但是到了重要时候,也是把他们拿出去的时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炮灰,养了这么久,也是时候让他们去献身了。
  多尔衮感到自己走运,刚刚送走了一堆“瘟神”,很快就听到有几股强援赶到,简直就是双喜临门。
  一个小小的满清,占据了黄河以北大片肥沃的土地,驻扎在富饶的城市,土地是那么大,城池是那么多,以至把兵力运用到了极致,正宗的八旗兵早就捉襟见肘,所谓的强援,就是降清的大明将领,分别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人,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后,三人点齐本部人马,浩浩荡荡赶赴汉中听候差遣。
  好像早有约定一样,三人是同时到达,为了讨主子欢心,三人所带的都是麾下的精兵强将,就是私卫队也带上,倒是显得军容整肃、雄壮威武。
  “末将参见王爷。”看到多尔衮亲自到城门外迎接,吴三桂等人马上异口同声地跪下行礼貌。
  “哈哈,不错,不错,三位将军请起,一路辛苦了,今晚本王一定要好好犒劳三位将军。”看到三人带来的都是精兵,这些士兵看起来精神饱满、骨架强健,多尔衮表示满意。
  “谢王爷。”
  多尔衮哈哈一笑,亲自带着三人往城门里走,高兴地说:“你们来得正好,里面有不少是你们的老朋友或兄弟,正好聚一聚,这样也好相识一下。
  “有劳王爷,末将遵命。”耿精忠面笑如花地讨好道。
  等三人进到府衙大堂一看,还真发现不少老相识别,一时间一个个高兴地攀谈起来,如果有明朝的忠臣在这里看到,肯定气得头顶冒烟,因为这里太多汉jian走狗了,除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外,还有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抚顺额驸李永芳、汉镶黄旗、正黄旗两旗固山额真马光远、汉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砺等。
  可以说,这些不忠不义、臭不要脸的除清将领大多集中在这里了。
  这些都是优质的炮灰啊,快要和有火器之利的川军交战,自然把这些人全都派来,多尔衮看着这些一个个急着表现的降将,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眼中不屑的神色一闪而过。
  世人都爱敬重英雄,像这些见利忘义或不忠不义的人,谁都看不起,就是多乐衮也看不起这种人。
  汉中的不逐之客只是转个场,很快就走了,但是吴家湾村的不逐之客却还留在吴家村的村民家里,一下子多这么多人是很惹眼,所以这些士兵都是到村民秘密挖掘的地下室休息,等待李定国的指令,而李定国仅仅休息了二个时辰,就脱下铠甲,换上粗布烂衫,打扮成樵夫的模样上山捡柴。
  当然,定军山是不能上的,只能上旁边一座名为笔架山的小山峰观察情况,距离不是问题,因为李定国身上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千里眼,还是豪华可折叠双筒式,这家伙一拿出来,就是夜鹰都有些羡慕。
  因为夜鹰手里的还是老款伸缩式单筒千里目。
  “将军,这里,就是这个位置,视野广,也不易被发现。”
  “嗯,不错,就在这里开始吧。”
  夜鹰小声地说:“将军,我有什么可以做的?”
  “有”李定国拿出笔和纸,一脸正色地说:“现在我们来画他们防御图,你我各一份,要精确到每一个沟壑、每一个拒马、每一个岗哨,除了把明岗暗哨全部记录下来,还要把巡逻的时间和规律记下,有多细就记多细,画完后我们对比一下,看看有哪里不足,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最一份最详细的防御图,有一份这样的防御图,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一份完美的计划。”(未完待续。。)
  ps:  补昨天那更,那个,有票票请投一点,推荐、月票都欢迎,数据难看啊


426 深入虎穴

  李定国和夜鹰都是实干的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后,二人就变得沉默,开始认真观察起对面那座高高的、驻有重军的定军山,二人先是绘了地形图,然后逐一在地图上把各明岗暗哨的位置一一标出来,还把各个区域分别划下来,那图精确到哪里有块大石头、哪里有条沟等都尽可能地一一标下。
  多一分准备也就多一分胜算,李定国深明白这个道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二人一下子忘掉了时间,一刻不停地观察着,挖掘洪承畴布下的明岗暗哨、寻找巡逻的规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突破的突破口,除此之外还计算时间等因素。
  二天,足足二天,除了不时变换一个观察的地点或角度,要不是不时用炭笔在地图上增减一些东西,二人都是半天也不动一动,都快成“望妻石”了,李定国和夜鹰二天不休不眠,渴了喝点凉水,饿了就啃点干粮,终于,二人的努力没有有白费,用了二天二夜的时间,二人绘制了一份非常详尽定军山防御图。
  当然,功劳也得分给千里眼大半,而寒冷的天气也帮了不少忙,树叶落了,把视线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回到吴家湾后,二人到村里族长吴有田家倒头就睡,从早上睡到响午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