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枭-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豪格内心一阵抽痛,不过他很快说道:“幸好现蒙古八旗还堪一用,而我们一直在封锁消息,现在还有不少汉八旗还不知情,俗说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入主中原后,最不缺的就是这些死物,是时候拿出来用了,现在开始表态吧,同意撤出关外的举手。”
  看到豪格第一个举手,阿巴泰沉声问道:“我们可以退到哪里?”
  “不知道,先撤出关外,找个僻静地方休养生息,见步行步。”
  阿巴泰闻言无言,默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豪格和阿巴泰举了手,紧接着,代善、劳萨、硕托等人也一一举起双手,竟然是全票通过。
  花花世界虽好,可也得有命享才是,在场之人都很清醒,一个个都忠于自己的想法,而事实上,满清已经没有一丝胜算。
  “好,全票通过”豪格一脸坚毅地说:“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怎么撤退,尽可能把我们的人护送出关外,我建议先把孩子送出去,他们是我们满清的未来。”
  众人纷纷点点同意,口直心快的阿巴泰忍不住低声地骂道:“都是十四弟,当初我们捞一笔就跑多好,此刻在关外作享大富大贵了,嗯,弘光帝派人结盟,我们应该结的,有他们分担我满清也不至落今日这个下场。”
  听了阿巴泰的话,众人先是一阵沉默,张张嘴,最后谁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们不知怎么评价,因为多乐衮曾经完了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梦,现在他也战死,再说这些不合适。
  入主中原,君临天下,多美好的梦啊,可惜,此刻梦碎了。(未完待续。。)


482 失地尽收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谚语,若是只护送一小部分人出关还可以掩人耳目,而满清要做的把所有的满族人都撤出关外,这困难就可想而知,可是有些事就是再困难也要去做。
  豪格先是以顺治的名义颁布总动员令,做出要集合力量与川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实际是上不知不觉分批把人送出关外。
  明眼人都知道,满清已成了强弩之末,不知多少有心人暗中盯上他,无论豪格他们掩饰得多好,可纸包不住火,最后还是让人发觉。
  清兵要跑了。
  一时间有心之人都出动了,不断对其围追堵截,趁他病拿他命,这是很多人的做法,人就是这样的,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行侠仗义者少,落井下者多,不仅汉八旗官兵,就是土匪、贼人、地主武装、豪门大族都参与了追杀行动。
  现在整个中原地区都知道,四川收购满清八旗的首级,可以换银子、官位、名誉、赎罪等等,支付力强劲,信用超卓,还是不限量收购。
  要是卖给那些有心换官职豪门大族,那价钱更高,而满清没有入主中原之前,把大明视作自家后花园,不知犯下多少触目惊心的血案,入主中原后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把汉人放在最底层,不知犯下了多少罄竹难书的罪行,现在痛打落水狗,有名有利,自然是个个奋勇争先。
  豪格等满清贵族的打算是趁川军没有赶到之前撤出关外,想法是好,可是他们低估了百姓的智慧和勇气,这些他们昔日视作牲畜一样代贱的汉人,就成了他们的恶梦,沿途不途受到袭击,那些防不胜防的陷阱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到最后满清的人越来越少。只要拿得动武器的,无论男女老少人都拿着刀和弓箭拼命,他们入关前是风风火火,踌躇满志,出关时狼狈不堪、风声鹤唳,由中原到山海关那条路成了他们伤心、绝望之路,那是一条用鲜血和尸体堆积而成的道路。
  只能说这叫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满清逃跑时,川军并没有参与围追堵截,因为一直忙着抢地盘、接收城池、收编各种势力。为了更好接收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陆皓山听从军师李念的劝告,除了臭名昭著的罪首不能赦免,那些没什么大罪的人也在赦免的行列。
  这样一来进军变得更加顺利,各方势力望风而投,有时军队还没有到,那些投降军民早早打开城门迎接川军,一些乡绅耋老更是远远就设宴犒劳。以至绝大部分的地方只是走一个过场就完成了攻坚任务,因为那些不合意见的人都被他们私自解决。
  最具代表性的是潼关。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极为险要。
  普布和郝峰负责攻下潼关,他们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陆皓山给他们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两人已经作好了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的准备,没想到到达潼关后,那些调拨来的火炮还没有运到,可是那些守关的汉八旗士兵一看到他们来,不由分说冲着天空放铳射箭,这把普布和郝峰吓得一大跳,以为他们在发信号合力攻击时,防御阵式都摆好了,没想到那守关的将领一声令下,所有人放下武器,打开关门。
  就这投降了。
  这当场让二人半天没回神,后来问了才知道,那守关的将领觉得一箭不发、一铳不放就投降不利于名声,于是把手里的箭射光,火药打光,这样就名正言顺地投降。
  又是一个有趣的人。
  一出潼山,那就是猛虎归山、蛟龙入海,接连攻克山西、河南、京城、山东等地,越打越顺利,而跟在后面的队伍也越来越大,这些是半路收编的军队,士兵训练有素、战马强壮有力、武器精锐,一路势如破竹,就是遇到负隅顽抗和敌人和城池,根本不用川军出动,自有那些收编过来的部队抢着表现。
  陆皓山的势力范围,每天都在极速地扩大。
  兵分四路,陆皓山主要是负责后勤和支援,攻城掠城的事主要是三路去进行,唐强和宋世杰为一路,清除陕西境内的残敌后,进山西,一路攻城掠地,直逼京城;普布和郝峰出潼关后,速度更快,不到二个月的时,那铁蹄就踏遍河南、湖北、山东等地,效率惊人。
  只有李定国和张锐这一路并不是很顺利。
  左良玉!
  这位前朝大员,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南宁侯,镇守武昌,左良玉的野心很大,所以他一直在扩充队伍,虽说将士的质量一般,可是当他进军襄阳时,麾下将士达到惊人的五十万之巨。
  虽说这五十万多是乌合之众,但是也给左良玉极大的信心,得知弘光帝朱由崧招抚四川总督陆皓山后,他马上出兵新野,在他看来,陆皓山还是需要脸面,无论如何都得和南明扯皮,无论怎么样,刚刚大战完的川兵也要顾忌南明的百万大军。
  打狗还得看主人,虽说支持东林党的左良玉与阉党把持朝政的弘光政权并不对眼,但并不能否认左良玉是南明的一员重要战将,南宁候是弘光帝朱由崧亲自下旨封赏的,再说只是攻下一个小小的新野,川军是不会与自己为难的。
  可是他低估了陆皓山的决心和霸气,一下子就派能征善战的李定国和张锐直奔襄阳,报复的同时还截断他的退路。
  左良玉把新野作为一个测试点,殊不知,陆皓山也把他当成一个榜样,杀鸡儆候的“鸡”的榜样,用陆皓山的话来说:哪个敢动老子盆里的食,就把他的狗爪子剁下来。
  李定国和张锐各率二万精锐。起早赶黑直扑襄阳,襄阳是武昌的北翼,也是左良玉向北扩充地盘的桥头堡,不仅在襄阳驻了重兵,还加筑城防,大量贮藏粮草,把襄阳打造得固若金汤,兵多粮足,那负责守城的大将张应元非常强硬,拒绝投降。
  不投降也好。不然把刀得那么锋利没用武之地,李定国马上拿出大炮对襄阳城狂轰滥炸,一连炸了三天,硬是没法攻破襄阳城。
  原因有二个,一是襄阳自古是就大城,当年还抗过蒙古入侵,而左良玉也不惜工本加固,二来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李定国和张锐所携带的只是小口径火炮。操作轻便,不过攻城效果就欠佳了,而张应元也派人严防死守。
  战事一下子陷入胶着状态。
  李定国智勇双全,很快就想出办法。表面的用火炮和火铳压制守城的将士,佯作功势,暗里地派人挖地道,用了三天时间挖到到城墙。然后往下面堆放炸药,半夜一声巨响,襄阳南门的一段大约六丈的城墙轰然倒塌。早就准备好的川军疯狂进攻,一路用手榴弹开路,进城然后寻找制高点,找到制高点后就开始对守城的左军进行一一射杀。
  火铳声、喊杀声、惨叫声持继了一整夜,到天亮时,四面写着李字的帅旗在襄阳城四个墙楼上迎风飘扬。
  经过浴血奋战,李定国一举拿下襄阳重镇,而张锐也并没有让人失路,在途中伏击并全歼由新野撤回的部将吕天器和他所率领的五千精锐。
  清息传开,引起轰动,驻守在武昌城左良玉暴跳如雷,那吕大器和张应元都是他的心腹爱将,没想到一日就在四川手里折损二将,一边调兵遣将一边派人上报弘光帝朱由崧,要求朱由崧向陆皓山问责。
  左良玉平日从不把弘光帝放在眼内,马士英等人推举朱由崧为帝时左良玉是坚持不承认的,后来在几个熟悉南明高官劝说下才勉强承认,现在一下子转变态度,可惜抱错了腿。
  南明四镇的将领都看不惯左良玉,把持朝廷的马士英、黄得功、高杰等人也视他为异类,再加上一早就投靠四川的陈洪范在上窜下跳,不敢得罪四川的弘光朝廷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任由李定国和张锐包围武昌。
  左良玉麾下将士虽多,可是绝大部分都是只能欺负平民百姓的乌合之众,原来左良玉手下本来也有一支悍军,和李自军在血战朱仙镇时几乎伤亡殆尽,人数是多,可是连满清的汉八旗还不如,川军清一色战马、新式火铳、手榴弹,那些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后面简直就是望风而逃,川军连战皆捷,不到一个月时间,硬生生打跨击落溃左良玉五十万大军,活捉包括左良玉父子在内的十余名高层。
  消息传到南明,朝堂上君臣脸色尽失,相觑无言。
  有人提议出兵,可是以主和派为首的史可法等人却因保守连连拒绝,一味以固守为上策,不断派遣使者找陆皓山议和,可是让一众大臣无语地说,除了封号,其它好处一概收下,然后怎么也不肯松口。
  就在南明犹豫之际,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川军已经彻底收复黄河以北的所有土地,而满清八旗也彻底退出中原,在豪格等人拼命护送下,跟着入关的旗三十万人旗人仅仅逃脱不足三分之一,陆皓山也没空追杀,只是公示那杀清令依然有效。
  这道杀清令,就是满清八旗挥之不去的诅咒。
  经过半年的征服和消化,陆皓山终于把目光瞄准了黄河以南那片肥沃野而富饶的土地。(未完待续。。)


483 君临天下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得为生活奔波劳碌,在乱世中生存更是不易,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不过,有些人就是在乱世也生活得很滋润。
  陆皓山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把争天下作为一项工程,把总督视作一份职业,那么陆皓山绝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boss,因为每天都有几十万的员工替他赚取利润,每天都有大片的土地和大笔的钱银收入库中,而各种捷报也有如的雪片般飞来。
  陆皓山有种感觉:好像自己每天一睁眼,帐户里又多了一大笔进项。
  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幸福。
  张献忠倒了、李自成死了,满清八旗也成了过街老鼠,连同那些汉jian内贼也一一正法,其它那些小打小闹的不成气候,阻止川兵铁蹄前进的,也只有以朱由崧为首的南明政权。
  南明还是一如既往的软弱,弘光帝朱由崧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几股势力联合组成的朝廷谁也不服谁,形如一盘散沙,名义上有共主,可是私底下各自为政,圣旨都不管用,就更别说各项政令了。
  占领大片肥沃的土地,坐拥中原最富庶的地区,还有有百万披甲之士,听起来很强大,可是陆皓山却早把南明列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经过征讨和收编,陆皓山麾下的兵力接过六十万之众,这还是把一大批老弱病残、兵油兵痞都剔出去的结果,不然要百万大军也轻而易举,这六十万都是精兵,在兵力上完全不惧南明。
  此外,南明也没什么能人,马士英和阮大铖狼狈为奸,陷害忠良,正直之士都排挤在朝堂之外。左良玉被张锐和李定国生擒,已论罪斩首,其余叫得出名头武将也就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郑芝龙那几号大将,可是在陈洪范的穿针引线下,高杰、黄得功和郑芝龙已把投诚书暗中派人送到陆皓山手里。
  除此之外,南明官员、乡绅暗中投诚的信件,在陆皓山的案上堆了近二尺高,这天下大势就是种田打柴的老百姓也看得出来,他们怎么看不出来?
  就是没有这几个人的投诚,陆皓山拿下南明也只是时间问题。在番地镇守的赵功常早就按捺不住,在他的一再保证和要求下陆皓山同意他南征,赵功常已经准备好人马,只要陆皓山一声令下马上开赴云南、在重庆驻守的大山也做好出征贵州的准备。
  此外,唐强、李定国、张锐等人也做好了渡江的准备事项。
  一切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陆皓山麾下的军师李念。
  不知为何,李念在信中让陆皓山稍等,待二人见过面才作决定。换作其它人,陆皓山肯定不屑一顾,不过这话出自李念之口,陆皓山说什么也要等。
  李念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没有重要的事,他不会提出这个要求的。
  事实上,李念也没有让陆皓山等太久,陆皓山收到李念的信不到三天。李念就来了,速度之快,让陆皓山大吃一惊。从成都到西安,少说也有千里之遥,李念虽说是军师,不过腾云驾雾这本事他可不会,肯定是和自己商议时,他已经在路上了。
  “学生参见东翁。”李念一看到陆皓山,马上行礼道。
  陆皓山马上扶起他说:“李先生,免礼,我们相识多年,这些俗礼就免了。”
  “是”李念看着陆皓山,突然有些感触地说:“东翁操劳过度,瘦了。”
  “呵呵,本官最近心宽体胖,反而是先生在后方日理万机,先生瘦了。”
  李念的眼睛还是那样明亮,可是不到五十的他头发白了,背驼了,整个人显得有些瘦削,和二年前相比,好像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他一个人镇守大后方,出谋划策、分析情报、招募训练军队、管理地方政事、筹集粮草、征收税赋等,全是他一肩挑,真是辛苦他了。
  战场上没有他战斗的身影,但沉甸甸的战功少不了他一半。
  “不敢,这些是学生应该做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说话太严肃了,陆皓山转而笑着说:“李先生,说见面,突然就出现,不会学年轻人玩惊喜那一套吧。”
  李念笑着说:“不敢,学生怎么敢和东家开这种玩笑,这个其实是二位夫人的意思。”
  两位夫人?陆皓山楞了一下,还没有回过神,门前突然出现两个倩影,不对,是四个人身影才对,赵敏和杜月萱俏生生地站在门前,每个人的手里都牵着一个孩子,赵敏牵着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而林月萱牵着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
  不用说,小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狗剩,而小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儿陆蕊蕊。
  出川征战快二年了,突然相见,陆皓山发现二女的眼中泛着点点泪光,只是强忍住才没流下来。
  “狗剩,去,那是你爹,快去,叫爹。”赵敏弯下腰,指着陆皓山对儿子说。
  “蕊蕊乖,爹爹在哪站着,去抱抱。”杜月萱有些泪眼朦胧地说。
  看到自己的儿女,陆皓山哪里忍得住,连忙走过去,一手一个抱起一对儿女,此刻,陆皓山感到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娘,我要娘。”
  “哇。。。。”
  狗剩生出时还小,记不住陆皓山的模样,而蕊蕊更是第一次见陆皓山,陆皓山突然冲过来抱起他们,把他们吓得了一跳,当场就哭了起来,赵敏和林月萱连忙走近抱着,轻轻拍打着他们的小屁股,这样一来,一家五口就抱在一起,两个孩子哭,两个女的也跟着抹眼泪,弄得陆皓山连忙一一安慰。
  看看厅内,空荡荡的,不知什么时候李念和下人都走了。
  聪明人就是这样识趣。
  看到很久不见的家人,陆皓山心情太好,一边看着两个熊孩子在花园里胡闹,把赵敏和杜月萱一边抱着一个。坐享齐人之福。
  说着说着,陆皓山突然好奇地问道:“你们两人怎么来也不通知一声,今天还真让我大吃一惊,不过,是惊喜。”
  杜月萱在陆皓山腰间拧了一把,有些气呼呼地说:“听说很多人给你送美女,我们姐妹再不来,说不定就没有地方站了。”
  “哪里”陆皓山一脸无辜地说:“每天公务都处理不完,哪里有这份心,你们也看到了。整间屋子就我一个,嗯,你看,就是狗都是公的。”
  “瞎说什么啊”林月萱在陆皓山飞快地亲了一下:“算你乖,赏你的。”
  赵敏笑着说:“相公,那是开玩笑的,过二天就是八十二,你的生辰,我和萱妹商量。就带孩子和你一起过,顺便军中秋佳节也一起过,你也知,儿子很久没看他爹了。天天吵着要见,所以就商量给你一个惊喜,这央求李军师配合。。。你不会怪妾身吧?”
  “哪里”陆皓山有些动情地搂着二人说:“是为夫不对,天天外面不能陪家人。惭为人夫,惭为人父。”
  “不,我们都理解。”
  “对。好男儿志在四方,相公,我们姐妹以你为傲。”
  没什么好说的,陆皓山紧紧地抱住两女,三人都没有说话,此刻,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为了给家人和李念接风洗尘,陆皓山让厨子弄了满满的一桌子菜,众人有说有说,不过吃到一半,赵敏和林月萱各自抱着孩子出去玩了,因为她们知道两个男人有话要说。
  李念“吱”喝完一杯酒,砸了砸舌头,连说好酒。
  陆皓山拿起的酒壶给他倒满,然后笑着说:“李先生,言归正传吧,不知此行的目的是?”
  大军已作好南征的准备,几十万人马,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陆皓山不想等下去。
  李念没有回答陆皓山的话,而是四下打量了这房间,随口问道:“东翁,你觉得这种房子怎么样?”
  “不错,典型江南园林式造法,闹中带静,曲径通幽。”陆皓山笑着说。
  事实上,这房子还真不错,陆皓山住进来就没挪过窝。
  “大人”李念突然眯着眼说:“难道,你不觉得这里的房子其实并不配你。”
  陆皓山好奇地问道:“哦,哪里的房子配本官?”
  “北京的大明宫不错。”
  大明宫是前朝的皇宫,李念现在劝自己住大皇宫。。。。。。陆皓山只是楞了一下,马上就明白这是李念劝自己称帝。
  自割据四川以来,手下不知多少暗示或明示自己称帝,陆皓山一定不为所动,以时机未成熟拒绝,没想到这个时候李念再一次旧话重提。
  陆皓山犹豫了一下,有些犹豫地说:“其实,本官最大希望是做一个大富翁,过些无忧无虑的安生日子,然后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李念淡然一笑,不以为意地说:“东翁,没有自保的能力,大富翁有可能成为有心人眼中的肥羊,家中的妻女说不定因美貌招惹是非,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时也要权力保驾护航,大丈夫在世,自然是快意恩仇,若然东翁坐上了龙椅,那就可以君临天下,无所顾忌做自己喜欢作的事。”
  说罢,不待陆皓山开口,李念继续说:“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需要一份荣誉和富贵,东翁你不想跟随你左右、为你出生入死的兄弟老无所依、病无所养吧?再说明末大乱,天灾**,天下百姓困苦久矣,他们需要一位明君指引道路,他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休养生息,若然东翁不坐那位置,到时相互不服,天下又起纷争,说不定重现五代十国时的动乱。”
  “就这样?”
  “就这样。”
  陆皓山并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也不是什么圣人,沉吟了半刻,然后扭头对李念说:“听说李先生对易经也有涉猎,那就请你替我选个黄道吉日吧。”
  “此事包在学生身上。”看到陆皓山同意,李念马上高兴地说。
  “李先生,有一事本官不明白。”
  “东翁请讲。”
  陆皓山一脸疑惑地说:“称帝和南征有冲突吗?为什么要弄明这个问题再出征?”
  “有,四川总督是前朝的封号,而南明又是明朝皇室的血脉,这样打过去有可能有人会把弑君的罪名安在东翁身上,东翁先不承认他们,再改弦易张,历数他们的过失和不作为,这样就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了。”
  原来是这样,陆皓山这才恍然大悟。
  也就是这番谈话后,历史不知不觉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16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