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枭-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鲁定中轻轻地把酒杯放在桌面上,面带笑容地说:“看来我们要会会这个捕头大人才行。”(未完待续。。)
153 少年定国
春花楼的一个雅间内,刘金柱正抱着一名年轻的女子一边喝酒一边**。
“来,翠翠,我们喝交杯酒。”刘金柱一手抱着翠翠的细腰,一边举起酒杯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那是新婚夫妇在洞房的时候喝酒的一种仪式,但是青楼女子哪里在乎这些,一条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只要舍得出银子,就是叫你做爹都行,看到这位刘捕头要喝交杯酒,翠翠毫不犹豫就刘金柱一起喝交杯喝了。
这位爷虽说不大方,打赏也少,但是他是这里的捕头,谁也不敢得罪他,青楼是偏门,很多事不能较真,也需要衙门的关照,对于这尊大爷更是百般讨好,刘金柱每次来喝花酒,多是象征性收一点,若是像宰凯子一样的宰,刘金柱也去不起。
“哈哈哈,高兴,今晚爷好好宠你。”
“捕头大人,这是你说的,以前你眼中只有红红,奴家给你抛媚眼给你,你就是看不到。”翠翠躲进刘金柱的怀里,有些娇嗔地说。
“是,是我说的,以后不找红红,只找我的好翠翠。”
就在两人**的时候,那门突然开了,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捕头大人真是好雅兴。”
正在寻欢作乐,突然被人打扰,换哪个都不高兴,刘金柱的脸色当场就难看了起来,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衣饰华丽、商人打扮的人走进来,黑着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
来人正是潜地龙鲁定中,闻言笑着说:“本人姓梁,名兴。”
造反嘛,自然不能用真名,免得没有一点后路,鲁定中有很多化名。不过此刻他化名为梁兴。
“梁兴?不认识。”刘金柱面无表情地说。
“不打不相识,梁某最喜欢就是交朋友,听说捕头大人在这里喝酒,特来结交一下。”
“想和本捕头交朋友的人多了去,对你没兴趣。”正在兴头上的刘金柱一脸不悦地说,老实说,要不是看这个衣饰华丽,不像一个普通人,早就把他赶出去了。”
鲁定中对刘金柱的反应早就了然于胸,闻言也不气。看看桌面只有一碟猪耳朵和一碟花生米,不由皱着眉头对跟在后面的老鸨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们春花楼就用这点东西打发捕头大人的?快,给我置一席,好酒好菜只管上,对了,你们春花楼不是有几个姑娘要开面吗,让她们瞧瞧,今晚捕头大人的花销,全记在我帐上。”
“好。好,奴家马上去办。”来了一个大豪客,那老鸨喜眉开眼笑,连忙去忙乎。临走时不忘示意那个翠翠也离开房间。
一来二人肯定有事商量,有外人在这里不方便,二来这个大豪客要挑未开面的姑娘,这是的一笔大生意。最好那刘捕头也挑上一个,那今晚就赚大了。
所谓开面,也就开脸。就是青楼妓院从外面买来的小姑娘,经过训练培训后,第一次陪客人,因为是处子之身还没有见过恩客,所以又叫做开面,这笔渡夜费用可不小,所以这也算是一笔大生意。
“慢!”刘金柱喝住老鸨,一边转着酒杯一边不紧不慢地说:“这位梁兄,我又不认你,无功不受禄,你要是做了什么坏事想讨好我,那还是算了。”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又是请吃喝,还要安排女子,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刘金柱现在还没醉,头脑清醒得很。
有些酒是喝不得的。
警惕性还挺强,没喝醉呢,鲁定中心中大定,这个刘金柱本来就是一痞子的本色,贪财好酒好色,没有当场把自己赶出去,这就说明他内心并不排斥自己的安排,闻言笑着说:“那梁某就直说了,我在江油弄了一个小店,因为是外地人,经常有小混混来捣乱,苦不堪言,还有捕头大人替我处理这事,第二是听说刘捕头性情豪爽,是个爽快人,梁某最喜欢结交朋友,想和刘捕头交个朋友。”
“有人竟敢在我的眼皮下闹事,梁兄,不用请我喝酒我也会帮你处理这件事。”刘金柱一脸爽快地说。
民不与官斗,以刘金柱的身份,只要搁下一句话就行了,没有哪个混混敢和捕头大人过不去。
“刘捕头果然爽快,这样更值得喝一杯,捕头大人,如果看得起梁某,就一起喝一杯,如果看不起梁某,得,我掉头就走。”鲁定中一脸决绝地说。
找刘金柱帮忙,只是一个靠近的籍口,要想把这个县令的亲信、执掌全县治安的捕头拉拢下水,只能一步步来。
“不,不是这样的意思。”刘金柱连忙说:“刘某不是这样的意思,只是一见面就要梁兄破费,这。。。。。。。”
还是上钩了,看来那个未开面的女子吸引力不少啊,刚才还自称本捕头的,现在自称刘某,这个刘捕头真是一个好色之徒,都是酒是穿肠的毒药、财是下山的猛虎、色是刮骨的钢刀、气是惹祸的根源,眼前这个刘金柱差不多全占了,嘿嘿,有意思,刚才还和那个翠翠的女子卿卿我我,现在一听到有美女,连看都看翠翠一眼,真是够现实的。
“能交到刘兄这样的朋友,这点小钱算什么”鲁定中扭头对那老鸨说:“快去备酒,把那几个未开面的小姑娘都带来,记住,不是好的别带来,免得丢人现眼。”
“是,是,两位大爷请稍候,马上就来。”眼看一笔大生意成了,那老鸨高兴得脸上的皱褶一层层地展开,那厚厚水粉都扑哧扑哧地掉下来,笑得就像一朵菊花。
很快,鲁定中和刘金柱一人挑了一个粉嫩清秀的小姑,一边调笑一边喝酒,有酒、有美女还有鲁定中的刻意讨好,刘金柱喝得非常尽兴,喝到后面都和鲁定中称兄道弟了。
酒是毒药,也是媒人,这媒人不是男女之间的媒人,而是利益相结合的媒人。
第二天,刘金柱并没有食言,亲自带人把前来挑事的小混混揍了一顿,再严令禁止他们不准打扰那位“梁兄”的买卖,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也就更好了,借着这机会,鲁定中不时请刘金柱一起喝花酒,逛青楼,替他物色美女,两人的关系越来越铁,有时喝多了,刘金柱还不避讳骂上天不公,说自己怎么委屈,又说县衙的人怎么挤兑自己,还说一些县衙的黑幕。
鲁定中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刘金柱每天都是悠闲自在,花天酒地,醉卧美人膝,可以说快活不知时日过,可是不是人人都像他这样好运气的,大明内忧外患,后金虎视眈眈,把大明当成自己的狩猎场,经常带人来掳人掳物,带给大明无尽的伤痛,有后金已经头痛,再碰小冰河气候,连年灾害,对以农业立国的大明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而大明的财政也非常脆弱,钱银还不够填辽东那个无底洞,无力救灾之余还加紧剥削农民,以至暴乱四起。
天府之国四川还要勒强裤带挨饿,重灾区陕西就更不用说了,早就吃草根、啃树皮、卖儿卖女卖妻,甚至易子相食,最后实在没办法,逼得只能造反,可就是造反日子也不好,饥民就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地把钱财抢光、把粮食抢光,被官兵逼得四处流窜,碰上那些名将,更是只有挨揍的份,像张献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看队伍一天天壮大,正高兴时,没想到遇过洪承畴这种猛人,在清涧被揍得找不着北,最后被迫向山西转移。
队伍不好带啊,自视甚高张献忠看着身后的队伍,不由皱起眉头,队伍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小,说有二三千人,实则那是二三千吃饭的嘴,有的骑马,有的骑驴,还有的只能靠双脚走路,其中还有一些别的队伍的人,一时失散暂时跟在队伍,看似人多,实则能战斗的人只有几百人,其余的全是炮灰。
不过,张献忠并不怕没人,百姓已经对官府没了信心和耐性,去到哪里都是一呼百应,队伍一下子就大了,问题就是怕其中有官府府的细作混入其中,所以时刻要提防,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要行动,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平时抢到东西,都是优先分配给跟自己的人,没有丢弃妇孺的原因是:平时可以烧火做饭,女人可以稳定军心,打仗时可以充当炮灰,逃跑时又可以作为拖延官军的弃子。
此刻,队伍就在一座不知名山脚下休息,吃饭。
吃的很简单,有什么就吃什么,抢到大户的时候放开肚皮吃,牛、羊、鸡、肉随便吃,要是没了粮食,野果、草根、树皮等到也吃,不过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有作战能力的人可以吃多点,妇孺老幼只能一些残茶剩饭,谁叫他们是弱势群体呢。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
十岁的李定国,长得高高壮壮,浓眉大眼,虽说只有十岁,不过那身架子和十三四岁的少年无疑,父母都在饥荒中饿死,后来遇到张献忠,张献忠无意中看到他力大无穷,性子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沉稳,一时好奇就收他作义子,想看看他能成长到什么程度。
不过,别的才能李定国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吃的方面早早就表现出来了,他不仅能吃苦,更是特别能吃,一碗冒尖的米饭,他三下五除二就吃掉,一顿少说也能吃五大碗。
简直就像饿死鬼投胎。
如果粮食富足是,没人有意见,可是粮食不足时,就引人诟病了。(未完待续。。)
154 挑拨离间
在逃跑过程中,大部分的辎重和粮草都已经丢失,仅有的一点余粮,也不能一下子吃光,以至吃饭的时候,张献忠和队伍中的精壮可以吃得上饭,而老少妇孺只能的采一些野菜喝稀粥,不多,一人一碗,不至于饿死。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李定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说走一天的路也饿了,坐下来吃盛了一碗又一碗,那大海碗足足吃了六碗,这才有些意犹未尽地擦擦嘴,因为那锅里的饭吃光了。
他是吃痛快了,可是一旁的老少妇孺却不乐意了:
“这家伙是不是怪胎来的,也太能吃了吧。”
“就是,顿顿吃五六大海碗,金山银山也不够他吃呢。”
“和官兵打仗时,他就会躲在后面,又没出力,凭什么吃得这么好,我们还帮忙扔石头呢。”
“嘿,谁叫他是首领的义子呢。”
“真是不公平。”
“凭什么他吃得那么多,我们连粥都喝不饱。”
“他不仅自己吃,带装了一大碗给那个拐脚的糟老头,据说那个是他的一个叔父,又老又多病,他们倒是找了一个好靠山,要不是八大王庇护他们,早就饿死了。”
“太不公平了,凭什么他们有饭吃,我们这些出了不少力的却半口汤也喝不上。”
众人看着李定国指指点点,多是不满,不过他是张献忠的义子,只是小声发泄不满,这八大王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队伍中有不听话的,都让他杀了不少,再说他会收拢人心,在队伍中心腹众多,很难动摇他的地位。
李定国耳尖。听到那些尖酸的话也有些委屈,可能是力量大的缘故,那饭也吃得多,这几大碗下去,感觉还没有吃饱呢,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一吃饭就特别来劲,就是不吃菜也能吃个几大碗,要是吃不饱,两眼就想放青光一样。
“笃”此时远处有二骑急奔而来。众人看了一下又懒洋洋地坐下,来人是队伍中的斥候,负责探路和警戒。
负责探路的人叫赵雄,另一个最赵多田,两人是堂兄弟,本来赵雄是一个驿卒,因脾气暴燥、做事不会转弯得罪驿丞,于是老是给他“小鞋”穿,对他百般刁难。后来一气之下就驿丞杀了,然后带上堂弟投靠张献忠,做了起义军中的探马,刚才他是奉命查看前面的情况。一是看没有官军追堵,二是打探一下哪时合适的城市镇或村落可以抢掠,补充一下物资。
赵雄和赵多田先向张献忠禀报正事,完了出来准备吃饭。没想到一看那饭桶,早就空空如也,马上就气得一脚把饭桶给踢翻。然后一把抓起做饭的人说:“该死,老子在前面出生入死,替你们打探消息,你们在这里当大爷不说,连半粒饭都没给老子留,是不是看不起老子还是老子不配吃碗饭。”
那做饭的厨子吓得脸色都白了,连忙喊冤道:“好汉饶命,小的虽说是做饭的,可是到现在一口稀粥都没喝上,准备喝点刷锅水,真的不关我的事。”
“那快给老子烧饭,饿死老子了。”
那厨子哭丧着脸说:“好汉,不行啊,八大王有令,每顿最多只能做五百斤粮食,要是做多了,小的脑袋就得搬家。”
看到赵雄想打人,厨子马上小声地说:“好汉,本来把饭留给你的,可是那小子二话没说全吃光了,他是八大王的义子,小的也。。。。。也不敢说啊,你还是找他算帐吧。”
这赵雄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那厨子生怕挨揍,眼睛一转,决定祸水东引,把责任推在李定国头上。
赵雄一听,马上就气了,在外面跑了大半天,饿得肚子都贴着后背了,回来什么都没得吃,心里窝火,也不管他是八大王的儿子了,放下厨子走在李定国面前大声质问道:“是你把我的饭全吃了?”
李定国被他指着,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说道:“义父说我可以随便吃,我才吃了六碗,还没吃饱呢。”
什么?
吃了六大碗?自己跑了一天,一粒米还没下肚呢,赵雄气得一脚向他踹去:“妈的,全给你吃好了,以后有官兵来,你吃了老子的饭,以后你替老子打头阵去,妈的,老子不干了。”
说完,也不看被踢倒的李定国,骂骂咧咧地走了。
毕竟是八大王的义子,不看僧面看佛面,发泄一下不满还可以,真下毒手赵雄还真不敢。
此时李定国还是一个孩子,被踢倒在地上,一脸委屈地哭了,一个粗汉欺负一个孩子,围观的人那么多,可是就没有人帮他说一句好话,没有阻止也没有人安慰,这让他有一种委屈的感觉。
“胡闹”张献忠在临时搭帐蓬内看到这一幕,本来想上前的,最后还是放弃了。
很简单,现在名声不够响亮,队伍也不够庞大,忠诚度也不高,说到底就是为了吃饭而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靠的就是不停给众人许诺,带着众人找到吃的、找到穿的,有可能今天还是首领,今天还是八大王,也有可能人一走,明天就成了光棍司令。
张献忠令心腹把自己珍藏的一些糕点等物给赵雄兄弟送去,然后重重坐在一张简单的椅子上。
“八大王”帐房里一个精瘦的老头小声地说:“这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啊。”
“一个孩子吃几碗饭也闹事,还真小家子气。”张献忠眯着双眼,一脸不爽地说。
瘦老头名为周文,原是一个教书先生,被张献忠掳了后,就做了他的军师,闻言小声劝道:“八大王,这些人本来就是星斗小民,目光短浅,眼睛只是盯着碗里那口食,哪有八大王想得那么深远,都说贫贱夫妇百日衰,没粮没饷的队伍也不好带,一个小小的孩童吃几碗饭不是什么大事,最怕就是有人借题发挥,离间八大王与队伍的关系,然后取而代之。”
“这。。。。。。”张献忠一下子不知说什么了,皱着眉头说:“周先生有所不知,此子天生神力,性格中带着坚韧,日后必成大器,留在身边,日后肯定是一大助力。”
周文摇了摇头说:“八大王,只怕此言差矣,定国这孩子只顾自己吃,不顾全大局,可以说目光短浅,被人踢一脚就哭了,坚韧更算不上,再说八大王收他作义子,每天让他吃好穿好,可是他一直还是叫李定国,而不是主动随大王姓张,小的劝过他一次,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不能忘宗叛祖的话,拒绝我的建议,除此之外,他的那个叔父,老是鼻子朝天,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简直就是目中无人,这两人不堪重用,还拖累八大王的名气,现在外面都说八大王偏心呢。”
李定国有个叔父,名为李念,腿脚不是很灵便,不过才高八斗,说话办事都很有见地,张献忠刚起义不久,他嚷嚷说陕西不是久留之地,要早作安排,当时没人听他的,没想到现在还预言成真了,不过平日很高傲,就是对张献忠也爱理不理,还背后说周文是个庸才,周文知道后气得头冒青烟。
现在正好离间他们与张献忠之间的感情。
还有一点,周文也测试过那个李念的才学,发觉远远在自己之上,生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一有机会,就想把他们赶走。
张献忠一下子变得沉默,事实上,他一直看好这个义子,也一直等到他主动跟自己说改姓,可是一直没有等到,现在听了李念的话,内心一下子有些动摇了。
“禀八大王,斥候发现一名商人,他说是特地来找八大王有事商量。”就在张献忠沉思的时候,突然有手下前来禀报。
有商人要见自己?
稀罕啊,平时那些商人一听到自己的队伍到来,他们不是夹着尾巴有多远逃多远的吗?不会是官军的探子吧?也好,是人是鬼,自己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带他进来。”张献忠稍稍考虑了一下,马上下令道。(未完待续。。)
ps: 本章出了两个很重要的人物,书友们看到了吗?
155 拐诱成功
一声令下,很快,一个衣饰还算华丽的年轻人在心腹的带领下进了帐蓬,来人正是应陆皓山请求、赵氏一族派出的优秀子弟赵军。
“你是什么人?”张献忠坐在正中,盯着赵军,双眼精光四射,好像要看穿来人的五脏六腑一样。
起义初期,人员参次不齐,官家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对张献忠而言,那是流窜的营房流水的兵,那些百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许今天睡觉前还有一万人,然后一夜醒来少了一半也不奇怪,主要是有些百姓跟着掠夺了财物,就掂记起家里的亲人,于是就偷偷溜走,人员来得快,去得也快,以致很容易被官军的奸细混入。
但是张献忠有一个绝技,那就是眼光特别锐利,是不是奸细,他一眼就能认出来,可以说**不离十。
赵军笑着说:“在下赵军,四川龙安府江油人氏,久闻八大王威名,特来拜会。”
在会见张献忠前,赵军已经打探过张献忠的情况,心中对这个相貌奇的人颇有好奇,果然,眼前这个号称八大王身体又高又瘦,就像一根竹杆,面色微黄,须长一尺六寸,看起来有些怪异。
张献忠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有一个判断:眼前这个不是奸细,因为眼前这个年青人透着一种商人的精明和干练,并不是朝廷鹰犬的那种味道,在确认不是官府派出的奸细后,张献忠稍稍放一下心,径直说道:
“废话少说,你找本大王有何贵干?”
什么久仰大名,这根本就是废话,现在自己是朝廷通辑要犯呢。
赵军还是带着一贯和煦的笑容,微笑地说:“八大王还真是快人快语,那赵某就开门见山了。赵某有一个远房侄子流落义军当中,以他的年龄还不合适,这次是来把他带回去,还想请八大王行个方便。”
“哦,你那远房侄子叫什么名字?”
“李定国”赵军毫不犹豫地说。
“大胆”一旁的心腹大声喝道:“定国是我我们八大王的义子,哪能你说带走就带走?”
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是想一句话就带走,那也不能那么容易,什么不会适,分明是看不起起义军。在场的最听得出这个意思,于是心情一下子就不爽了。
说话间,那心腹把刀都抽出来了。
“耿武,把刀放下,来者都是客。”张献忠淡淡地说。
“是,八大王。”那个叫耿武的心腹听了,这才有些愤愤地把刀放下。
训完手下,张献忠扭头赵军说:“这位小兄弟,现在定国跟着我很好。再说我也是他的义父,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就不用你多费心了。”
赵军微微一笑,拿出一封书信道:“八大王。这是你的一位故人托我带来的一封书信,请你查阅。”
故人?
张献忠犹豫了一下,然后示意手下帮自己拿来,当看到信封上陈洪范三个字后面色一变。半响才有点复杂地打开信封。
陈洪范这三个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名字,在张献忠的眼中,等同于救命恩人。这是张献忠在延安府当捕快被革职后,便到延绥镇从军,因犯了法,论罪当斩,作为主将的陈洪范看到他的相貌很奇特,于是向总兵王威求情,免其一死,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离浪荡,最后举起造反的大旗。
要是当年没有陈洪范的求情,张献忠早就成为刀下的亡魂,所以一看到陈洪水范三个字,整个人面色都变了。
要是对军营还有一丝温暧,那这丝温暧就是来自陈洪范,当然,陈洪范和张献忠并没有多少关情,当时的求情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之作,但毕竟救了张献忠一命,这是无可否认的。
打开信后,里面简单客套了几句,然后婉转是那李定国是自己朋友的远房子侄,让自己行个方便云云。
张献忠都有些佩服眼前这个家伙了,没想到他知道这么多,还找到昔日替自己求情的将军替他说话,那李定国是他远房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