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返大隋-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诏令发出之后,高颎与韩僧寿赶来面见易风。
“殿下,听说营州韦冲勾结高句丽,高句丽王高元率八万步骑已经越过了辽河?”
“嗯,我已经派李靖为元帅,调集北衙、边衙十万步骑平叛。”
“殿下,老臣以为高句丽来者不善啊,切不可大意轻敌,当此之时,后方绝不能有闪失,不如立即征召南衙兵马集结,早做准备。”高颎道。
易风摇了摇头,“区区高句丽八万人马,还不至于如此。虽然去年东征失败,但并非因为高句丽有多强,只不过当时准备不足而已。况且这回是高句丽来犯,是在我大隋的疆土上作战,有本土优势。有李靖和十万兵马足矣,何况我还向三蕃传令,让他们出兵配合。”
韩僧寿出言道,“臣请求往辽西抵御高句丽。”
“杀招焉用牛刀,你是朝廷的枢密副使,如今贺若副使领兵南下,朝中正需要你这样的老帅镇守。朝廷马上要移往洛阳,调度方面还需要你多出力呢。”易风轻轻几句话拒绝了韩僧寿的要求。
高句丽的出兵虽然出于预料之外,但易风并不打算改变计划。
“三日后,照计划移师洛阳!”(未完待续。。)
第502章 杨素
(感谢吉士粉深v的支持,谢谢!)
陇右、灵州。
杨素自击败达头之后,便一直驻兵灵州城中,同时派遣麾下大将周罗睺分兵驻守丰州。那一战,杨素不以寻常战法,放弃了传统的汉军对付骑兵普通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而直接面对着达头军摆开了骑兵阵势,引得达头欣喜来攻,结果突厥人求胜心切,轻敌之下队形不整,被经验丰富的杨素抓住一转即逝的战机,派出了最精锐的重装骑兵突然出击冲锋,然后亲率大军随后掩杀,因此大败了达头的十余万大军。那一战杀的是天昏地暗,两军大军数十万人展开了惨烈的撕杀,双方都是拼了命的进攻,最终还是杨素笑到了最后,可麾下十五万大军也损失惨重,损失超过一半以上。
达头损失更加厉害,只剩下五万余兵马逃出战场,正当杨素准备趁胜追击之时,京师却生变故。史万岁狡猾的脱离大营率兵往凉州,结果杨素手中只剩下三万余兵马,不得不退守灵、丰二州,以做休整。史万岁占据甘、凉、会数州,反拥有近五万人马。也正因如此,西路军一分为二,互相提防警惕,一直都没能有进一步的动作。
杨秀派人过来传了数道诏书,给他封的官一次比一次大,先是加太傅,然后是晋左仆射,后来甚至干脆直接封尚书令,今天新到的这道诏书,又加封他为太师。他的一众随军的儿子,甚至还全封了郡公。连孙子都封了县公了。后来杨广也终于派人送来了圣旨,赐封他楚国公、太师、尚书令。甚至追赚他父亲为郡王。
“父亲,你还在等什么?”长子杨玄感不解的问父亲。父亲书房桌上摆着那一道又一道的加封诏书,一次比一次的封赏高,可父亲却根本没有半点动静。
“还少一道圣旨。”杨素坐在胡椅上,手捋着胡须捧着一本书在手,可半天了却没有翻动一次,明显的心不在焉。
杨玄感不明白,还少什么圣旨,难道父亲还等着封王?
“玄感,你还是太年轻了。”杨素说。“要是你一直这个样子,杨家以后如何交给你?”
“父亲,上次大战,我可是率领麾下三千骑击败了倍数之敌,打的突厥人落荒而逃的。”杨玄感回答,“父亲只怕还不知道,如今军中都呼孩子楚霸王。”对于自己得到这个称号,杨玄感十分的自豪。他也在这次的北伐中,用马槊证明了自己。
“据消息。杨秀用计擒杀了杨昭,并夺回了益州军和益州。而高颎贺若弼韩僧寿宇文弼等人迎杨林入太原,软禁了杨勇。还有,杨广向高句丽借兵。高句丽王率八万辽兵进入辽西。杨林派贺若弼率十二万步骑南下进攻关中。”杨素一面看着儿子为他倒满美酒,一边说:“最新的消息,史万岁已经向杨秀效忠。此刻正率兵赶来,兵过了会宁关。离我们大概只有三天行程。”
“这怎么可能,史万岁不是杨勇的人吗?”杨玄感不明白史万岁怎么突然就投了杨秀?
“玄感。你多用用脑子,史万岁这个莽夫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不清楚,贪婪无比,毫无忠义可言。当初他在西南打仗时得罪了杨秀,被参入狱,是晋王费蛋心力将他救出来。结果呢,后来他又毫不犹豫的接收了杨勇的收买,背叛了晋王。现在,他又投了杨秀,我一定也不觉得稀奇。据说,杨秀给他的条件是封他为吴国公,加太保,尚书右仆射。这个贪婪的家伙,现在居然想当起三公,做起宰相来了,他也不瞧瞧,就他那鸟样,有什么资格出将入相?”史万岁多次在杨素手下统兵,对史万岁杨素自认为是看的相当透彻。这个家伙向来桀骜难驯,在自己麾下时,就多次不听号令,胆大妄为,可偏偏这个家伙却总觉得自己打压他,抢他军功。他也不瞧瞧,自己需要打压他,需要抢他军功?
“出将入相,史万岁没这脑子,打仗冲阵还行,但也顶多就是个骑将,最多算是个大将,连帅都论不上,比起父亲,他差的太远了。”杨玄感连忙拍父亲马屁。
“这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胆子却是向来大的出奇。老夫也想不明白,他哪来的胆量,居然敢率兵前来挑战老夫。”
“会不会是杨秀的指使,父亲一直没有回复他,他便先下手为强了。”
杨素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拿起书看了两眼又放下了,这个时候他确实没什么心情看书了。史万岁率兵前来,明显是冲着他来的,这让他很是诧异,这究竟是史万岁自己的意思,还是杨秀的意思?一方面他觉得这可能只是史万岁自己的意思,这个家伙虽然几度在自己麾下,可却一直与自己不和,总觉得自己打压了他,甚至总想取代自己。现在说不定他得了杨秀的宰相许诺,就立即胆大包天的想要乘火打劫,乘如今自己手下兵微将寡之时,攻击自己,取代自己。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如果没有杨秀的指使,或者是杨秀的默许,史万岁胆再大,他也不敢主动来挑战自己的。
不管怎么说,杨秀是不可靠的。
“父亲,孩儿不明白,你不是一直支持晋王的吗,如今他已经称帝,拥半壁江山,你为何却不肯接旨回复呢?晋王许的条件,也不错啊。”
杨素摇了摇头,当初他支持杨广,那也不是一开始就支持的,而是仔细的观望了许久,见到太子确实已为上所恶,晋王又深得上心,拥有了极大的赢面的时候,才最终下注到晋王身上的。可现在并不一样,局势在变,变的很厉害。杨秀、杨勇、杨广三个皇帝。或者说杨秀、杨林、杨广三方势力,现在没有了皇帝的干涉。只能各凭实力,而这三方之中。杨秀无疑是最弱的,又是众矢之的,弑君篡位之名坐实,想要翻身很难。杨广和杨林这对父子的争斗,杨广并不占半点上风,尤其是刚刚杨昭居然被杨秀杀了,这对于杨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太子突然被杀,还丢了益州五万兵马。连着益州这大片地盘也转眼间就回到了杨秀的手中。杨广死了太子又丢了三分之一的地盘,甚至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杨广本来只有两个儿子,现在长子在杨秀手上,次子也还落在杨秀的手上,杨广现在连儿子都没有了。剩下一个私生子杨林,还成了最大的对手。
杨素左思右想,都觉得杨广的前途堪忧,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回复杨广的原因。
杨素向来的观念就是绝不站到注定失败者的一边。
“听父亲之意。居然是想投杨林?”杨玄感很惊讶。
“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吗?”杨素教训儿子,“我们当然得站在胜利者的一方,这方面为父不得不佩服高颎老贼,苦心支持了太子二十年。一到最要紧的关头说抛弃就抛弃,根本没有半点犹豫,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果决。为父还是不够果决啊。说来。为父跟杨林也还是有些交情的。”
“可我们如今在陇右,被挡在萧关之外。史万岁又挥兵来攻,咱们若是此时投杨林。杨秀岂会坐视,说不定他会派兵来攻。如此,咱们只能退守丰州,或者退往河东吗?”
“我现在是不在意投杨林的,可杨林却一直没有派人来联络我啊。”杨林毫不在意向儿子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杨林是有派人来联络过的,那时杨玄感还亲自跟着一起见了来人,不过他相信父亲的意思是杨林没有和杨秀杨广一样的给出优厚的条件。以父亲的身份,如果没有半点足够的重视,就这样主动的贴上去,未免太掉身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父亲一直以来视为对手的高颎如今还是杨林朝的尚书令、太师,父亲越加的会在意这些了。
“或许是杨林看为父手上只剩下这三万人马了守着两州之地,不够注视。或许,为父应当拿史万岁好好的开个刀,再展露下为父的本领。”杨素把玩着手中的酒杯,轻笑着道。
父亲的也许往往就代表着他主意已定。杨玄感端起酒杯正要往嘴边送,一听此言连忙放下。“跟史万岁开战?”他有些怀疑的重复。若不是心里一直崇拜着父亲,他还真以为父亲是在开玩笑。史万岁有四万多人马,而他们只有三万,这段时间听说史万岁还在河西招兵买马,而且说不定史万岁此次前来是得了杨秀的授意,那么杨秀的兵马随时有可能杀出萧关来。他们守在这河套,又无援兵,如何打?
况且父亲虽然厉害,可史万岁这个家伙也一样勇猛。他狂虽狂,可也确实有狂的本事,上次与突厥人决战,他可是亲眼看到史万岁率部冲锋的场面,那叫一个骠悍。史万岁不但猛,而且麾下也有许多的猛将,其中有个叫张须陀的,他就有很深的印象,看似不显眼的一个中年人,可带兵却是滴水不漏,还自创了一个什么八风阵,真真了得。上次他率一营人击败了两倍的突厥人,可张须陀却以自己的八风营,干趴了上万突厥军。
“打仗又不全凭数量,要不然我们上次如何以十五万大败二十万突厥军?而杨林又如何在代北只以几万人马败了突厥十几万人?打仗,靠的是脑袋!”杨素指着自己的脑袋。
父亲总是有办法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许多人总是说父亲用兵全靠一个残酷二字,军法严苛。可他们却没看到,虽然父亲用兵极严,可在朝廷诸将中,却又是最得麾下将士拥护的大帅。他总有办法使将士拥戴,甚至陪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其它如史万岁、贺若弼等所谓名将,可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他曾向父亲问起过其中的诀窍,父亲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唯赏罚分明尔!”
话很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可我们只有三万人,还有不少伤兵。”
“对付史万岁这个莽夫,三万人足矣。”杨素自信的道。
五月初,易风率军南下,军中带着杨勇。杨勇一直叫着不肯离开太原,他算是想明白了,他不可能再夺回权力,既然注定要做杨林的傀儡,而且说不定哪天杨林就不需要他了。那么不如干脆趁现在好好的享受一下,在太原晋阳宫里这些日子倒也还开心,起码女人没缺过,好酒没少过,既然如此,何必要一路辛苦的长途跋涉去洛阳,反正去了洛阳也是当傀儡,还不如留在太原,那时说不定杨林不在他更自在些。可惜,杨林根本不理会他,直接派了太子左卫率、左羽林上将军秦琼带着一群北衙禁军把他强行给请上路了。还总算他这个皇帝还有几分面子,秦琼最后同意把他在晋阳宫中宠幸的那些美人们一起带上了。
易风与太原朝廷南下之时,先期南下的北衙部份禁军,已经先一步接管了河东石汾潞晋汾泽绛慈蒲等诸州,前锋直入洛阳。
河东绛州,太行八陉第一陉的轵关陉北端就在此处,南接洛阳北面河阳济源,这座河东通往洛阳重要的通道北端,同时也是河东南面的门户。绛州西南二十里的柏壁镇,周回八里,就是守着这个门户的重要关城。易风一行南下,到达绛州之时,早早南下的贺若弼却依然顿兵黄河之东的蒲州,毫无寸进。
“贺若弼欲夺蒲津关入关中,前后发动数次猛攻,奈何蒲津桥极为易守难攻,贺若弼难有寸进。”枢密使王保向易风禀报着讨逆军的最新进展。
易风毫不意外,关中的险固那是不用说的,贺若弼虽是名将,可关中守将也不全是吃素的,只要关中将领不是望风而降,那么想要短时间内攻入关中去,根本不可能。易风本就没期望过他能立即攻入关中,因此听到这个结果也没有失望。
“也不用只盯着蒲津关,可以派一两支偏师绕到上游,比如石州的孟门关,隰州的永和关、马斗关、绛州的龙门关,都是渡河西进的渡口,没必要死盯着蒲津关的。先想办法渡过河去,然后占据一块桥头堡前进基地,再慢慢来,不急于一时。”易风让枢密院发文给贺若弼。
(求推荐票!)(未完待续。。)
第503章 金墉
(感谢olytis、qiuhuoshi、轻快的飞 、leiming123、18991899、yebaoyin、红豆佬爱我、tikong、风生水起1976、兽血的天空、笑~佳~笑、天涯路******诸位的支持!)
…………………………………………………………………………………………
贺若弼在蒲津关下遇到了麻烦,原本硬抢到了南下讨逆统军之职的他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带着十二万讨逆军,只要兵马南下,那么关中将领必然望风而降,开关迎接。岂料到,他一路赶到蒲州,河对面的关城守将却根本没有半点反应。他派人下书给对面守将,结果如石沉大海,依然是没有半点回应。这下贺若弼恼了,点齐兵马就开始强行攻关,可蒲津关虽算是潼关的侧门,但论险要却绝不比潼关差。一条黄河把蒲州与同州隔开,只有一座铁索大桥将两边联结,可在河中的沙洲上却又还立有一座桥中堡,使得这座铁索大桥拥有三座桥堡,两岸各一,桥中还有一堡。现在整个蒲津关的三堡,全都在蒲津关的守将手中,绝对的易守难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贺若弼虽猛,可面对着这样的关城,也是有力难使,一轮猛攻下来,结果毫无半点进展。
这个时候,贺若弼才开始打听守将的名字。
原本,他根本连对方是谁都没兴趣知道。在他看来,朝中能让他在意的将帅。也就那么几个,高颎、杨素都能算一个。此外史万岁、韩僧寿也能算上,其余的真没有被他放在心上的。原本以为史万岁杨素在陇右。高颎韩僧寿在太原,这蒲津关里还有谁能挡他,谁有胆子挡他。可结果,还偏就真的遇上这么一个硬茬了。
“蒲津关守将何人?”
“伪帝新封左卫将军薛世雄。”属下禀报。同时心里暗自摇头,跟人家打了半天,结果到现在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这真的应当是大将风范吗,太轻敌了吧。
贺若弼想了想,摇头,“没听过。什么来头?”
一旁的杨雄也听不下去了,没见过这么狂傲的人,薛世雄虽然以前职位不高,但在朝中还是很有勇名的。杨雄就早听过薛世雄的名字,而且薛世雄也不是什么一般武官。薛世雄字世英,河东汾阴人,家族早年迁往关中。其父亲薛回仕周官至泾州刺史,隋立国后,赐封舞阴郡公。领漕渠监,也算是国初高级官员了。而出身于官宦之家的薛世雄从小说聪明,年十七,就已经跟随周武帝平齐。以功拜帅都督。开皇之后,数有战功,累迁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已经属于从五品的实职武将,品级不低了。统领一个车骑府的千余兵马。杨秀篡位,立即加封薛世雄为左卫将军、同州刺史兼蒲津关镇将。把关中东侧门全权交给了他,可见对他的信任。
而且杨雄还知道,今年不到五十的薛世雄正当壮年,其膝下却已有五个很有勇名的儿子,万述万淑万均万彻万备,尤其是万均与万彻两个,更是京中将门子弟中的翘楚,贺若弼居然对此一无所知,真是太不应当了。
“一个无名之辈而已。”贺若弼不屑的冷哼道。
杨雄却是道,“某以为,蒲津险要,薛家父子骁勇,强攻一时未免难下,且多有损伤,不如派人招降。若能招降薛氏父子既免强攻损失,又能增添一员大将。”
贺若弼根本听不进去,被一个无名小辈挡住,他名将的面子搁哪。尤其是这次他抢了韩僧寿的帅位领兵南下,当时胸脯拍的震天响,可若是南下的第一仗,就是失败告终,他一世英名何在。因此,他坚持要打,而且还得把姓薛的打出屎来,要让皇太子看看自己的本事。
接下来,贺若弼派人强攻,突袭,偷渡。。。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结果都被薛世雄一一化解,打了半天,不说拿下蒲津关,甚至连东岸的这座桥头堡都没能拿下。气的贺若弼吹胡子瞪眼的,越发的固执要攻杀姓薛的了。易风派人送来一封信,让贺若弼可考虑派一支偏师到上游去偷渡过河,然后在西岸骚扰,掩护进攻。贺若弼看过之后,却根本不以为意,扔到一边不管。
贺若弼的一举一动,都如实而迅速的传回到了易风面前,对于贺若弼的跋扈,易风只是笑笑就扔到了一边。他可以再给贺若弼一些时间,如果最终贺若弼一意孤行却无法破关,那么最后无法交待的是贺若弼自己,那时他就有足够的理由换将了。
此时的易风自绛州经轵关陉进入了河内,越过了河阳大桥,踏上了河南洛阳的土地。
渡河之后,易风先进入了洛阳城西北的金墉城内。
金墉城本是汉魏明帝时所建筑的一座城池,仿邺城铜雀三台所筑,与同样仿铜雀台形制的怀荒的白虎台差不多,易风一见到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之感。这座城池建立之初,本是洛阳城的一个卫城,在魏晋之时,是河南四镇之一。建立之初本意是据山背河,做为洛阳城坚固的一座外堡卫城,因此也被城为洛阳垒。可实际上,在魏晋之时,这座金墉城却成了魏、晋两朝那些被废的皇族宗室成员以及后宫妃嫔们关押的冷宫。魏晋之时,这里关押了太多的皇子妃嫔。这南北相连的三连城台城建筑,有着天墉城之名,上有积金、金台、玉楼三台的美丽连城,却成了冷宫的代名词。
金墉城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去,有如云也。但实际上,金墉城最重要的还是军事作用,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连接为一整组建筑,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是洛阳的军事要塞。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乱战,南北朝交攻,金墉城也就成了鏖战洛阳时的兵家必争之地。甚至在争夺河南洛阳之地时,金墉城甚至比被打烂了的洛阳城重要的多。
五胡十六国时,魏晋洛阳城完全被摧毁,金墉城的地位却越加的重要。等北魏一统北方,迁都洛阳。大力重建洛阳城,洛阳再次恢复,城中拥有十万九千户,达到空前的繁荣。而金墉城也成为了北魏河南地区护卫洛阳的河南四镇之一。到后来北魏末期,东西魏更是反复在河南拉据交战,其中最重要的河阴之战与邙山之战,更是又把一个大好的北魏洛阳都城给打没了。金墉城此时,又成为中原地区,双方反复争夺的一个兵家要地。直到二十余年前。北周灭齐,洛阳总算是远离了战火。北周宣帝二十年前开始下令营建洛阳宫,新建的洛阳宫规模庞大,极尽奢侈。虽然只建了一年,还未完成宣帝就驾崩了,杨坚上台摄政。立即停止了洛阳的营建。不过大隋立国以来,洛阳承平近二十年。作为天下中心,还是迅速的繁荣了起来。虽然洛阳城人口大增。而城池并没有因此规划修建,未免有些显得杂乱,可洛阳城依然繁华,金墉城也一直驻守着一支重兵。
历史上,后来杨广继位后便开始大力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他没有选择在北魏旧都和北周宣帝所建的洛阳宫位置上营建都城。而是和当年杨坚建大兴城一样,直接在旧洛阳城西南十八里处规划建造了一座完全崭新的洛阳城。后来唐朝又在其基础上不断扩建,最终成为了后世庞大的隋唐洛阳城。而金墉城,在隋末之时也再次名扬天下,瓦岗军首领李密,围攻王世充把守的洛阳,就是以金墉城为大本营,并在金墉城建立魏国,自称魏公。王世充后来称帝,两个皇帝的都城不过相距着二十五里路,这也算的上是史上一大奇观了。
金墉城历经几百年,早年曾是关押魏晋告罪皇族和嫔妃的冷宫,后来又成为南北朝时的重要军事要塞,但这座汉魏时代台阁风格的城池,却又并非仅仅是一座要塞。三连城有十二座城门,巍峨壮丽,同时也因为紧邻都城,这里也算是皇家的一处行宫别苑,内里营建的很不错。杨坚几次到洛阳,都曾经在金墉城中居住过。
易风进入金墉城后,入住的就是当初杨坚居住过的地方,一座不小的行宫,内有一座后花园,花园里有一大片竹林,枝叶婆娑,青翠欲滴,易风一看到就很是喜欢。
午后,他让人搬了一张竹榻移至竹林里,旁边再放了一张茶几,他便在这里写字看书,由红拂为他磨墨添香。累了,就在竹榻上休息小憩一会。
现在,易风正躺在竹榻上,心里也在想着即将进入洛阳之后的安排。
北衙兵马已经接管了洛阳,同时也分兵接管了河东河南河北诸地的州县,现在,他算是差不多控制这些地方了。接下来,应当就可以正式在控制区内废除三级总管制,而改推行省州县制,把地方上的文官武将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