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骑-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是侯世禄算计了杨嗣昌一把,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得恭恭敬敬的说话。
“不敢当。”杨嗣昌已经知道侯世禄算计了自己一下,自然是不会与侯世禄和颜悦色的说话了,只听他冷笑道:“这宣府还是我大明的地方吗?侯大人坐拥十数万精兵,难道连境内的匪患都剿灭不了吗?”
侯拱极听了之后,面色微微一变,但还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大人说笑了,眼下中原匪患丛生,也并非只有宣府一地,宣府虽然还有一些匪患,末将也曾想着尽数剿灭,不过,宣府兵马主要是对外而不对内!”
“哼,若真是如此,本官也无话可说,只是你为宣府总兵,治下却是如此混乱,匪患重生。本官一定要弹劾你,像你这样的人,也能为一镇总兵,真是让人笑话。”杨嗣昌大声的怒吼道。
“那就悉听尊便。”侯世禄闻言哈哈大笑道:“反正本将军早就想辞官归隐了,杨大人这是在帮助我啊!侯某多谢大人了。哼哼,本将军来迎接大人,看样子还是迎接错误了。”
“心中无鬼,将军又何必迎接呢?”杨嗣昌冷笑道。
“大人,这捉贼要捉赃,不要认为大人有尚方宝剑在手,想杀谁就杀谁,这是不教而诛,还是莫须有呢!”侯世禄虽然只是一个武夫,但是坐镇宣府这么多年,经常和那些晋商们打交道,想不变的机灵点也很困难,最起码这嘴皮子就变的利索了许多。
杨嗣昌嘴角直哆嗦,他是被侯世禄的话给气的。尚方宝剑在明朝是一个大杀器,当年袁崇焕就是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的,当时是一下子舒服了,可是事后,袁崇焕被杀,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擅杀毛文龙的缘故。论官位,侯世禄的官位可是比毛文龙高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侯家乃是世代将门,不但侯世禄为总兵,就是他的父亲兄弟等等也都是将军,杀一个侯世禄容易,但是事后的事情可就麻烦了许多。杨嗣昌虽然得了圣眷,可是朝中的敌人也不少,擅杀的罪名容易让杨嗣昌失去了许多。所以杨嗣昌心中虽气,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兵马。”黄得功忽然在杨嗣昌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
杨嗣昌听了之后,顿时双眼一亮,深深的望着黄得功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满意来,这个黄得功看上去是一员猛将,但是接触久了,也知道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物。杨嗣昌这个时候很庆幸,将黄得功要了过来。
侯世禄并没有听见黄得功在杨嗣昌耳边说什么,但是见杨嗣昌原本愤怒的脸色又恢复了平静,心中也是惊讶了一阵,但还是笑呵呵的说道:“这位大概就是京营游击将军黄得功黄将军,听说将军有黄闯子之名,十分佩服。”
“不敢当,不敢当。”黄得功脸上也露出一丝尴尬来,他这次来毕竟是为了夺取对方的兵权来的,而对方虽然戏弄了自己一番,可是实际上也不是针对自己的。
“杨大人,我们还是赶紧启程吧!陈大人在宣府可是等候多时了。”侯世禄嘿嘿的笑了起来,说道:“我宣府士绅们也早就等候大人多时了。”
“晋商七大世家也在吗?”杨嗣昌闻言一愣,忽然说道。
“这个,末将来的时候还在。”侯世禄闻言一愣,心中暗自冷笑,这个家伙还真是为了晋商七大世家来的,可惜的是公爷棋高一着。你杨嗣昌恐怕连汤都没的喝。
“哼哼,我也只是说我来的时候还见到的,至于现在就不知道了。”杨嗣昌眼珠转动,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那就好。”杨嗣昌并没有听清楚侯世禄的言下之意。还以为陈新甲等人虽然想拖累自己,但是也不想坏了朝廷大事,心里也好受了点。
一队人马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才到了宣府,因为有侯世禄在一边护卫,一路过来,自然是没有什么匪患了。这更让杨嗣昌觉得,以前路边的匪患都是侯世禄自己闹出来的。
“杨大人,前面就是宣府了,陈大人已经等候多时了。”侯世禄指着远处的十里亭说道。杨嗣昌望去,果然看见了远处十里亭处有许多人马,有官有民,有老有少,显然正是来迎接自己的。杨嗣昌脸色又好了不少,这些人虽然背后恨不得对方去死,彼此之前勾心斗角的,但是在表面上,还是能维持彼此脸上的笑容,所谓和气一堂,不仅仅是悬挂在内阁办事房里的一面牌匾,就是在彼此的脸上也悬挂着。
“杨大人,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那陈新甲面带微笑,笑呵呵的迎了上去,脸上哪里有官位呗杨嗣昌所夺后的愤怒。
“下官也恭喜陈大人,从此之后,步步高升啊!”杨嗣昌也是一脸的笑容,好像两人是多年的好友一样。
“听说宣府繁荣,商贾甚多,今日一见果真不凡啊!”杨嗣昌扫了周围一眼,倒是见到了不少商贾打扮的人,这些人身着布衣,满脸精明的模样,生着就是一股铜臭模样。杨嗣昌双目中闪过一丝厌恶,很快就又露出了欢笑。
他是读书人,讨厌的就是这些商贾。认为这些商贾都是卑鄙之人,好逸恶劳,追名逐利,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些人还妄图穿锦衣,眼下虽然是明朝末年,当年朱元璋,这位穷苦出身的人,就是讨厌商人的,曾经下旨商人不允许穿锦衣。造成这些商人虽然有钱,却只能穿布衣,到了明朝末年,朝廷对这些东西管的很松了,这些商人们才偷偷的穿了起来,只是今日是迎接杨嗣昌,不知道他的为人,所以不敢贸然穿出来了,可是杨嗣昌眼尖,还是能看的出来几个人外袍虽然是布衣,可是里面穿的仍然是锦衣,这下更让他生气了。
“宣府乃是边关要道,中原的货物和草原上的皮毛马匹等等,也都会从宣府经过。所以造成了这边商旅甚多,市井也变的繁华了许多。”陈新甲笑呵呵的说道。宣府商业繁荣这是整个大明朝公认的事情,丝毫不在江南之下。陈新甲虽然在这边呆的不长,可是也赚了不少。
“宣府之富,下官也略有所闻,而且下官还知道,在我大明,若是论富有,当初晋商,陈大人,这晋商有七大世家,好像都是在宣府,不知道,今日七大世家的人可来了?”杨嗣昌朝周围望了一眼,笑眯眯的说道。
“晋商七大世家?来了,来了。”陈新甲闻言一愣,顿时嘿嘿一笑,朝身后招了招,就见七个中年人走了出来,,陈新甲指着那七人说道:“杨大人,这几位就是晋商七大世家的人了。”
“哦!”杨嗣昌见状,眉头轻轻皱了皱,说道:“哪位是范永斗?”杨嗣昌却是知道,晋商七大世家中,以范永斗为首,其余的主要王登库、田兰生等等虽然很有名气,但是却差了许多。
“范永斗?”陈新甲面色一动,变的奇异无比,笑说道:“大人是不是说错了,范永斗虽然有名,但是并不是张家口,他的商铺倒是有些在张家口,但是严格上来说,他只是大同人。是大同的商人,不算是宣府的。”
“你说什么?”杨嗣昌面色猛的一变,死死的望着陈新甲,双目中迸出火光来,恨不得将陈新甲给吃了进去。晋商七大世家都是在宣府,自从草原上异族人的崛起,而江南士绅们对晋商的抵制,晋商无奈之下,只得走西口,以完成自己的大业。天下人都没有想到,晋商被逼之下,走西口居然走出了一条辉煌大道来,晋商成为天下有名的富商之一,万历、泰昌、天启朝时代,晋商就在朝廷呼风唤雨,甚至可以说晋商的历史可以追寻到张居正时代,一举扳倒张居正的就是晋商,和晋商的官府代表者秦党。就算是现在,朝廷之中,有东林党、阉党等等党羽,秦党的实力减弱了许多,可是他仍然在朝廷有着影响力,没办法,对方的钱多。
晋商在哪里,他们的聚宝盆就是在张家口,这次崇祯皇帝让杨嗣昌来宣府,就是为了控制张家口,崇祯和杨嗣昌认为,要想控制晋商,首先就要控制张家口,这样就能控制住晋商的货物,不让这些货物流向中原或者草原,就等于断了晋商的根脚。可是眼下这个家伙居然说晋商七大世家出身大同。
大同是山西的一部分没错,大同也是有晋商这也是没错的,可是大同的晋商们能和宣府的晋商相比较吗?那范永斗等人显然不在张家口,甚至这些人的离去还是和陈新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嗣昌终于生气,杨嗣昌和温体仁是有矛盾不假,陈新甲听了命令之后是想给杨嗣昌找点麻烦也不假,可是这里面也是有个度,那就是不能影响了朝廷的大事。现阶段,限制李信,将晋商们收为国有,这已经关系到国策的事情了。甚至杨嗣昌还决定,若是七大世家不同意,他就用尚方宝剑,强行解决了七大世家,原本属于晋商的地盘,可以交给江南士绅们来完成,这些商人们都是逐利之辈,晋商这么大的利益,他们岂会错过,只是没有想到的是,陈新甲居然让晋商七大世家跑掉了。
“陈大人,你没说错吧!”杨嗣昌面色阴沉,淡淡的望着陈新甲,双手微微的捧着尚方宝剑,双目中寒光闪闪,望着陈新甲。
“大人,这里面并没有大人所要的范永斗。”陈新甲面不改色,而是笑呵呵的说道:“大人要是昨天来,或许就能看见范东主他们了。”
“真的吗?”杨嗣昌忍住心中的怒火,冷冷的望着陈新甲。
“陈大人说的不错。我家老爷昨天正在宣府查账,昨天下午才离开宣府。”一个老者颤巍巍的站了出来,朝杨嗣昌拱了拱手说道。
“好算计,好算计啊!”杨嗣昌冷冷的望着陈新甲和侯世禄一眼,他就不相信事情这么巧,范永斗就这样十分巧合的离开了宣府,大家不过是前脚和后脚的关系。他现在都能猜到这里面的奥秘,陈新甲通风报信,侯世禄派兵延缓自己的时间,这样,范永斗等人就能十分轻松的转移自己的财产等等,让自己扑了一个空。
“陈大人,你如此做法,回京之后,如何向皇上交差呢?”杨嗣昌拉过陈新甲,冷哼哼的说道。他双目中闪烁寒光,可以说,自己到宣府来,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李信的根基,将晋商七大世家收为己用,为朝廷筹措军费,第二件事情才是封锁宣府。两件事情合二为一,就是针对李信的征北军,而第一件事情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事情,除掉这一项,就算杨嗣昌在这边混的风生水起,也奈何不得李信。
如今所有的这一切都被陈新甲所破坏了,这让他顿时间恼羞成怒,丝毫不顾忌其他人在场,而是将陈新甲拉到一边冷哼哼的说道。
“侍郎大人说笑了。下官为宣府知府,在这里做的也就是保境安民,使得宣府上下太平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与下官的关系不大啊!”陈新甲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他可是打定主意了,反正杨嗣昌写给自己的信也只是私下里为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证据,而范永斗等人祖籍也确实是山西人,山西地方太了,所谓的晋商七大世家,也是后来因为张家口这个地方交通很方便,所以才搬到这里来的。就算是闹到崇祯那里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这种夺民财产的事情,崇祯皇帝就算是想干的话,也不好明面上说出来。否则京师里那么多达官贵人们都被抢的干干净净了。
第405章 齐聚云中城
“哼哼,陈大人好算计,只是不知道李信到底给你什么好处,居然让朝廷大员心甘情愿为他卖命的?”杨嗣昌讥笑道。
“杨大人这话下官不敢苟同,辽国公乃是皇上钦封的国公,坐镇云中,抵挡建奴,也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勋。我等作为同僚,也是一起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效命,杨大人怎么说是为辽国公效力呢?”陈新甲不满的说道:“在下是读书人,也知道忠君爱国,倒是杨大人,为何要揪着一些地位低下,满身铜臭的商贾们不放呢?”
“你?”杨嗣昌面色一变,却是说不出话来,他自然是不好说,这是崇祯皇帝的圣旨,要解决晋商七大世家,断了李信的财路。此话一出,恐怕天下人对崇祯就会极为失望,那些有钱人更是不会跟着崇祯走了。
“听说晋商七大世家与建奴多有联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黄有功忽然说话了,他是京营中猛将,在京师,什么消息都不是秘密,晋商这个庞然大物更是如此了。黄有功也曾经出入青楼酒肆之内,也知道这些东西,如今见杨嗣昌无话可说,赶紧出言解释道。
“黄大人说的可是靳氏?正因为他勾结建奴,勾结蒙古鞑子,已经被辽国公所灭,如今的晋商七大世家可是为朝廷服务的,为皇上效力的。怎么可能勾结建奴呢?”陈新甲眼珠转动,笑呵呵的说道:“如今辽国公坐镇草原,又有谁还有那个能耐能勾结建奴呢?黄将军,你说笑了。”陈新甲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见黄有功发难,想也不想就将事情推到靳家去了,反正已经被李信所灭,你想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陈大人果然高明。”杨嗣昌嘴角抽动,最后朝陈新甲拱了拱手,冷笑道:“希望这些话,陈大人能在皇上面前解释的通吧!”
“在皇上面前,下官还是这种话。”陈新甲毫不犹豫的说道。
“但愿如此。”杨嗣昌冷哼哼的甩了甩袍袖,就转身向着宣府的文武大臣,满城士绅,他脸上仍然是堆着笑容,但是若是有细心人,肯定看见,他笑的极为勉强,双目中掩藏不住的是愤怒。
“大人,没什么问题吧!”侯世禄有些担心的望着杨嗣昌,轻轻的对陈新甲说道。
“放心,他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关外有辽国公,在朝廷有温大人,他虽然有尚方宝剑在手,可是不要忘记了,袁逆就是前车之鉴。”陈新甲很有把握的说道。他口中说的袁逆就是袁崇焕,可怜的袁崇焕,一直到崇祯死的时候,都没有恢复名誉。
“那几个老家伙的确是很可恶,自己将银子都运往了大同,居然派了几个下人前来,这杨大人脾气就是好,若是我的话,早就跳起来了。”侯世禄笑呵呵的说道。
“不如此,又能如何呢?”陈新甲得意的说道。他知道杨嗣昌这次前来不是为了治理宣府,而是为了钱来的,朝廷缺钱,崇祯皇帝需要钱,而且又不想让李信的势力再次增加,所以就想到这一招,晋商七大世家支持朝廷还好,若是不支持,那就干脆,将其诛杀,夺取这些人的钱财。杨嗣昌就能凭借着千万两银子,在崇祯面前再次争得脸面。这显然不是温体仁想看到的结果。所以陈新甲毫不犹豫的借侯世禄的手,将晋商七大世家放了出去。
“想来这几个家伙已经到了云中了,不知道公爷可到了?”侯世禄忽然叹息道:“公爷征战天下,听说皇上已经允许征北军入中原了。”
“怎么?将军准备跟随征北军一起入中原剿匪?”陈新甲笑呵呵的问道。
“自然不是,我想去北方,和征北军一起对付建奴。”侯世禄咬牙切齿的说道:“陈大人,你知道吗?原本我是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军人,在宣府,训练兵马,有朝一日能北上进攻建奴,可惜的是,在朝廷那边,我看不到有人能够对付建奴,袁崇焕,一介书生而已,后来的孙承宗,虽然很厉害,可是不会用人,或者说,他手上没有兵马可用,祖大寿固然是朝廷的将军,可惜的是,他只是盯着他的一亩三分地,上次大凌河之战,要不是辽国公出现,朝廷还真不知道败成什么样子呢?我侯家也是将门世家,上次我就与建奴狠狠地干过一次,可惜的是败了。不是我侯世禄怕死,也不是我指挥作战的能力不行,而是我们的士兵久不操练,军中粮饷缺乏,士兵们都没有办法吃饱饭,又如何能作战呢?这非战之罪也!再看看,征北军,上下不过十几万人而已,可是辽国公坐镇数千里草原,这些除掉迁移过去的汉人,其余的蒙古人都是天生的骑兵,可以说,辽国公只要一声令下,就能组建数十万骑兵,可是辽国公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花费大量的金钱,也要训练出精兵来。再看看他们士兵吃的东西,足够是我们士兵的好几天的口粮了。”
“国事艰难,也不是你我能控制的。”陈新甲叹息道:“皇上虽然英明神武,可是朝中官吏贪污腐败,温阁老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山西、山西、河南一带遍地灾荒,粮食缺乏,可是在江南,那些大户人家,哪个不是锦衣玉食,听说了,钱谦益这个人,家中养着无数的娇妻美妾,他们终日留恋在青楼酒肆之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偏偏如此,他们还不安分,整日的议论朝政,抨击温阁老,哎,天下如此,多是这些人的功劳。”
“原本是好好的征北军,虽然与我们不过是咫尺之遥,可是却是如同袍泽一样,现在你我都要离开了,真不知道日后的宣府还是如同今日一样吗?”侯世禄有些叹息道。他这次得罪了杨嗣昌,是肯定要走了,杨嗣昌这是要扶黄有功上位,然后对付李信,侯世禄在这里就是一个拦路的。
“呵呵,到那个时候,就不是你我之间的事情了。”陈新甲漫不经心的说道:“宣府兵马虽然算是精锐,但是与征北军之间还是差了许多。杨嗣昌这是要碰壁啊!”
“看看,我们的杨大人正在那边等候大人去交割宣府事宜了。”侯世禄朝远处示意了一下,果真看见杨嗣昌等人已经在府衙门前等候了。两人当下也就下了战马,迎了上去。
辽阔草原之上,一只大军正缓缓而行,经过数个月的征战李信终于回到了草原。与中原不同,李信这才感觉到草原才是李信的家。在草原上,沿途德尔牧民们看见李信的金鹰大旗,纷纷拜倒在地,恭迎他们的王。那些汉人们也都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在这里,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是放牧,或是种上一些粮食作物,不用担心被地主剥削,更是不用担心自己的田地会被富家士绅所兼并。而这一切都是李信带来的,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是不会在乎天下是何人执掌,他们只是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已。李信既然满足了他们而的要求,他们自然也就是为李信马首是瞻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公,这一点,您可崇祯皇帝好多了。”石元直在一边摸着胡须说道。中原民不聊生,而在草原上,这个被中原视作蛮荒之地的地方,现在却是如同塞上江南一样,百姓们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对于赫赫大明朝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公爷,这个地方比中原要漂亮多了。”在另一边是男扮女装的杨宛,她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的望着周围的一切。她从来就没有来过草原,这个时候被李信带到草原,才发现草原的真正的面目。
“这里没有中原的乌烟瘴气,没有文武百官的勾心斗角,更是没有叛军的烧杀抢掠,自然是要好点了。”李信点了点头,说道:“但是若是论繁华,还是中原强,江南膏腴之地,可惜了这个地方却是被一群无能的人占据了。”
“主公日后自然会能见到中原的繁荣胜景的。”石元直笑呵呵的说道。
“晋商七大世家已经到了云中了吗?”李信忽然转移了话题。
“已经到了。”石元直沉吟了片刻说道:“这次晋商七大世家转移,侯氏父子在里面起了不少的作用。”
“他有所求?”李信想了想,说道:“他这次帮了不少忙,这说明大明朝已经腐朽到了极致了,崇祯皇帝做人真是失败啊!”
“侯将军是一个聪明人,他和陈新甲一样,都是聪明人,晋商七大世家对于我们的作用自然是不用说的,他们要是出了问题,恐怕主公也不得不兴兵了,第一个打的就是宣府,宣府兵马虽然很厉害,可是哪里能与我们比,更何况,宣府这些年已经被我们侵蚀了不少,真的打起仗来,这些人还会不会侯世禄的指挥都说不定。”石元直不屑的说道。
“若不是害怕激怒了朝廷,我直接占据了宣府算了,又何必想其他的出路呢?”李信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自从知道崇祯的打算之后,李信就知道将宣府作为自己进入中原的大本营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山西表里河山,乃是华夏之屋脊也!占据山西,就等于占据了进入关中的门户,山西南入陕甘,东进河北京师,易守难攻,此乃是天授主公,岂能不取之?”石元直却是哈哈大笑道:“更重要的是,大同虽然是山西之地,可是实际上,也是在关外,距离太原还有一段路程,就算我们取了大同,崇祯皇帝顶多是生气一下就是了,因为大同距离代州之间,还有一段长城作为抵挡,有了这段长城,或许崇祯皇帝就有信心将我们挡在长城之外。”
“雁门若是真的很有作用,当年的汉朝也不会头匈奴人入侵中原了,隋炀帝也不会有被困雁门的事情发生了。依赖长城,还不如没有长城。”李信不屑的说道。他知道从大同到太原,中间还有一个代州,在代州有一个著名的建筑,那就是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居首。皇帝陛下肯定会相信雁门关的。”石元直很有把握的说道:“所以说主公要是取大同,然后再想崇祯皇帝说明这一点,崇祯皇帝就算是心中不满,也没有办法。”
“这个倒是没关系,现在我担心的是白城的情况。”李信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在白城发现了巨大的银矿,但是白城靠近建奴,这样一来,建奴就容易发现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