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组团游三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鹏深知,此番信都决战,事关重大,不可妄逞一兵一将之勇,不可贪图一朝一夕之功。
“鸣金!”蔡鹏下令。
信都城也响起收兵的号令。
阵中赵云和公孙恭不敢违令,各自拨马回归本队。
辽东军退回信都城。
蔡鹏赵云撤回盟军大营,再谋攻城之计。
第灵355章 五木 灵机一动
盟军和辽东军接触几次,互有胜负。
盟军每日派大将轮流去信都城外挑战,起初,辽东军都会派出兵将应战,但时间长了,辽东军便不再理会盟军的骚扰,任由盟军在城外叫骂,只是吊桥高高拉起,城门紧闭,不再回应。
盟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强行攻城。
预定日子到了,五木随中军众首脑登上塔楼。
“传令吧。”周瑜轻轻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中军大营内,号炮冲天而起。
少顷。
盟军从四面向信都城发起猛攻。
大型投石车、撞车发出“嘎嘎”巨响,向信都城碾压过去。
数千壮士抬抗着几百架云梯,向信都城冲去。
而冲在最前面的,是上万名刀盾兵,紧随其后的,是数千长弓射手。
刀盾兵冲到城下,立刻用盾牌构筑起护墙,以抵挡城上辽东军疾射下来的箭雨。
长弓兵潜伏在刀盾兵护墙之内,张满长弓,向城上射击。
城上,不断有辽东弓弩兵被盟军羽箭射中,但又有更多的弓弩手补充上来。城下,盟军自下向上攻击,位置不利,伤亡更多,但同伴的鲜血更加激起盟军将士的斗志。
笨重的投石车终于达到攻击位置。
“嘎啦啦”绞盘扭动。
“砰砰砰”缆绳砍断。
一颗颗大如碾盘的石块腾空而起,向城头砸去。
投石车的目标是信都城城墙上的敌楼,敌楼位置更高、防护更厚,这里的弓箭手对攻城的士兵威胁最大,而盟军弓弩手却无法攻击敌楼里的辽东兵,盟军希望借助威力巨大的投石车,将一处处敌楼击毁。
投石车的准头毕竟有限,巨大的石块很难击中敌楼。但石块的威力仍不容小觑,即使不能摧毁敌楼,但只要石块命中城墙顶部,巨大的冲击力,也可造成一定杀伤,而更重要的,轰然坠落对辽东守军产生的心理震慑。
中军塔楼令旗一摆,号炮再次响起。
等候在弓箭射程之外的云梯兵立刻向城墙冲去。
云梯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几十人抬抗着一架云梯,竟如一人行走般顺畅稳定,借助云梯,士兵冲过护城河,冒着密集的箭雨,将一架架云梯高高竖起,推向信都城……
一架架云梯搭到城墙垛口,一队队勇士冒着密集的箭雨和滚木擂石爬上云梯,向城墙上冲去……
辽东守军也是训练有素。
一架架盟军的云梯被推倒、被点燃,云梯上的盟军勇士从高空中摔落下来……
有部分盟军勇士攀上信都城墙,但有更多辽东守军蜂拥而至,双方在城墙上展开搏杀……
一拨拨盟军伤员被抬了下来……
太阳西斜,攻城战已持续数个时辰,双方伤亡惨重,而盟军终未能攻占信都城头。
中军大营号炮、金锣响起,下令收兵。
一场血战,万余士兵伤亡。盟军初次攻坚,以失败告终。
盟军主帅周瑜下令各营各部休整待命,同时严防敌军突袭。
……
五木在军械坊指导军匠修理残损的攻城器械。
军械坊位于中军大营后方,为便于运送大型攻城器械,军械坊就设在宽阔的官道道旁。
官道濮阳方向,烟尘腾起,一定是濮阳方向运送军需给养的车队到了。
五木站在道边,果然是濮阳的车队滚滚而来。
负责押运给养的大将,还是个熟人,正是河北名将,原袁绍手下大将后归顺曹操的张郃张儁乂。
五木正要赶回中军大营,便和张郃并驾同行,边走边聊。
五木问起曹操和郭嘉的病情,张郃说,有华佗张仲景两位神医诊治,曹丞相恢复得不错,但郭奉孝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没有任何好转迹象。
五木心里不免难受。
张郃告诉五木,华佗张仲景两位神医又研制出新药,对辽东恶毒十分有效。曹丞相命濮阳军医大量赶制,这次,便运了两车药丸,以被前线盟军对抗恶毒。
五木听罢,心念一动。
到了粮草大营,张郃要忙着办理交接事宜,五木辞别张郃,催马赶奔周瑜和诸葛亮的主帅大帐,到了营门,下了坐骑,五木又犹豫起来,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里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解决这个缺陷,效果会大打折扣。
五木呆立着,皱着眉头思索解决办法。
一阵鱼的鲜香飘了过来。
已是飨时,中军大营正在准备晚饭。
由于周瑜担任中军主帅,因此护卫中军大营的,是江东的队伍。江东将士多在水边长大,鱼也是他们喜爱的食物。
五木喜欢吃鱼,闻到鱼香,肚子便咕咕叫了。五木等人也住在中军大营,和这里的江东将士很熟悉了,循着鱼香,五木往灶头处走去,想先讨条鱼解解馋。
走得越近,鱼香越浓,五木爱吃鱼,也熟悉各种好吃的做法,但这次入鼻的鱼香实在诱人。
五木来到灶头,只见灶头老兵正在烧鱼,竟然是非常简单的做法。用黄泥将整条鱼包裹起来,扔进灶火中烧烤,泥干则鱼熟,夹起来,轻轻磕打,泥壳脱落,将鱼鳞鱼皮一同带下,只剩下鲜嫩的鱼肉,撒上盐面,即可食用。
五木禁不住食指大动,吃了一整条大鱼,依旧意犹未尽。
灶头老兵“呵呵”笑着,要再帮五木剥一条吃。
五木觉得该亲自动手尝试一下,拿起两根长木棍,五木试图将烤好的鱼从灶火中夹出。木棍粗长,五木拿着很不顺手,笨拙地夹起鱼,即将放到木案上时,五木手指一抖,包裹着泥壳的鱼跌落到地上。
“啪!”泥壳摔得粉碎,鱼肉滚露在泥地上,新鲜美味被糟蹋了。
“不碍的,我再给邓先生夹一条,这条我用水洗洗吃了就是。”灶头老兵友善地说着,动手收拾。
“等等……”五木盯着地上破碎的泥壳,和滚落出来的鱼肉,顿感脑子里灵光一现,有了!
五木顾不得享用鲜美的烤鱼,快步跑向中军大帐……
中军帐内,周瑜和诸葛亮鲁肃等人正在一边吃饭,一边研讨战事,见五木进来,立刻招呼他过去一起吃饭。
五木哪有心思吃饭,连忙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周瑜等人听罢,略微思索一会,互相看了看,赞道:“好主意!”
第0356章 耿浩 挖个地道吧
盟军强行攻城失败,耿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可惜,他没有蔡鹏那样的本领,无法在两军阵前取敌将首级,也没有机会爬上云梯,去城头上厮杀一番。
耿浩看着盟军将士在城下厮杀,被敌军弓弩射中,或从城头上跌落。起初,他感到十分恐惧。但,当他看到一拨勇士倒了下去,又有另一拨勇士冲上前,他感到自己的热血也随之沸腾起来。
他也想冲上去,但他知道,周围的人们是不会同意他冲上去的,即使同意了又能怎样?不过在阵亡花名册上多一个名叫耿浩的烈士而已。
耿浩觉得,自己还是要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争取能帮到盟军。
耿浩这几天一直在研究蒯越画的那张城池排水系统结构草图。
还别说,研究来研究去,还真有了惊奇的发现。
耿浩反复研究自己的发现,仔细检查自己的计划,觉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去找王队。
“这是什么图啊?”王队看不懂。
“这是信都城排水系统图。”耿浩解释道。
“哦,这是城外小河,这是护城河,这是排水渠,咦?排水口安的是个什么东西?”王队指着图上排水口处一个瓶塞样的东西问道。
“这是防倒灌装置,以前,咱可太小瞧古人的智慧了。”耿浩解释,这个时代的大城,都会在城池外排水口处安装这个装置。防倒灌装置很简单,外观就像一个巨大的“t”型瓶塞,大的一头在城外排水渠里,细的一端插在排水管道里。
正常情况下,由于插在排水管道里的瓶塞比管道细很多,不会影响城内污水向外排放。
爆发洪水时,城外河水暴涨,河水涌入排水渠。
如果没有防倒灌装置,河水就会顺着排水管倒灌进城内。
而加了这个装置,当河水涌入排水渠后,便会将“t”型瓶塞推进排水管,从而将排水管堵住,洪水便不会倒灌进城。
王队听完耿浩的讲解,又盯着图纸看了一会,问道:“耗子你的意思是,想办法从排水管进城,来个里应外合?”
“对!王哥你没白当兵!我研究了,这个‘t’型塞子,都是用巨木制成,只许派些人带上锯和凿子,要不了多大功夫,就能把它搞掉。”耿浩十分得意,“搞掉它,就相当于挖了一条进城的地道。”
“主意倒是不错!”王队仔细研究着结构图,“你这个图是不是缺点什么啊?”
“不会吧,这是蒯越给我的啊。”
“我印象里,城内排水口处,都修有防护栏的,否则那里不真成地道了吗?”
“还会有护栏?”耿浩没料到这一点,王队这么一说,耿浩也想了起来,在曲阿时,他见过城内排水口处,安装有护栏。“有护栏可不好办了。”
“没关系,我有办法。”王队道。
“啥办法?”
“扩张器!”王队解释道,“我当兵时,参加过抢险救灾,那时缺乏工具,我们自制了很多工具,包括简易的扩张器和破拆器。”
耿浩兴奋了。“这就好办了!”
王队道:“不过,这里的工具和材料未必趁手,还得找教授和五木,这方面他俩在行。”
“咱们马上去找教授!”耿浩拉着王队就要走。
“等等。”王队在帐内踱了几圈,“这个计划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即便能够成功,排水管那么狭窄,进不去太多的人,而人少了,很难发挥大的作用。想里应外合,起码要打开城门,信都城防守严密,进去的人太少,根本无法接近城门,而进去的人多了,势必会暴露行踪。”
“哪、哪……王哥,你的意思是,这计划不可行?”耿浩着急了。
“不,可行,但要换个思路。”王队可是军人出身,“小分队潜入敌营,不能硬拼,解救、刺杀、破坏才是首要目的。”
“对、对!老电影里都是这个路数,那去刺杀了他,怎么样?”
“不行!”王队摇摇头,“两军交战之时,他必然防备十分严密,去刺杀他,只能是送死。最好是实施破坏,如果能将辽东军存放毒药的仓库烧毁,他就会失去对属下的控制,信都城必乱!”
“对!就这样!”耿浩一拍大腿。
两人立刻去找教授。
教授不在营帐,两人转往中军帐。
通禀一声,两人进了中军帐,见教授、五木都在。
周瑜笑着道:“正欲请两位先生。”
原来,方才五木说了自己的想法,周瑜诸葛亮都觉得十分可行,正巧教授来了,周瑜正准备派人去请王队、耿浩过来商议。
“五木什么想法?”
五木道:“我建议用轻便投石车,将华佗张仲景二位先生研制的祛除恶毒的药丸投进信都城里。”
王队点点头:“这主意好,把药物投进去,士兵们吃了药,会逐渐摆脱对恶毒的依赖,公孙霸无法操控军队,攻城就容易得多了。”
“是啊是啊,吃了解毒药,辽东兵就不会那么凶狠残暴,我军的伤亡就能减少。可是……”耿浩面露疑问。
“你是不是担心无法将药丸投进城内?”五木笑着问道。
耿浩的确是这么想的,药丸不仅小,而且很轻,即便用纸或布包裹起来,也难以及远。
“我有办法。”五木狡黠一笑。“将药丸和稻草混合,外面用黄泥包裹成大的黄泥弹丸,在火上烤干,黄泥弹丸重量大,就可以投得远了。”
耿浩眨巴眨巴眼睛,叫道:“五木,你的脑袋挺聪明嘛!黄泥烤过以后,外壳硬且脆,落在地上,就会爆裂,药丸就滚出来了,是这个意思不?”
五木点点头。
“五木的主意不错,倒让我也想到个主意。”一直没说话的教授说道,“咱们可以再弄些‘传单’,把公孙霸的阴谋写在传单上,也用这个办法投到城里去。”
“传单?”周瑜听不懂。
“就是告示。”耿浩的解释通俗易懂,“教授,主意不错,但恐怕效果有限啊。”
“怎么?”教授问道。
“城里百姓、士兵识字的人不多啊,即使拿到告示,也不知所云啊!”
“这倒是。”教授听耿浩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的计划不大可行。
“教授的办法不错!”王队道,“文字告示效果不好,可以画画啊!”
“咦?对啊!图文并茂,百姓和士兵就能看懂了!画画我擅长啊!我来!”耿浩终于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十分兴奋。
“不是那么简单。”王队道,“从前几天攻城的情况看,公孙霸对辽东军队掌控很严,现在信都城被盟军团团围困,信都城城内势必会加强巡防,无论是药丸还是宣传画,投得少了,一定会被城内巡逻的士兵缴获,要想取得好效果,必须大量投送,即使辽东军巡查再严,也做不到全面清缴,势必会有药丸和宣传画落入百姓手里。”
“对、对,画几千张画,他还能全搜去了不成?”耿浩兴奋地跳了起来,但随即又蔫了,“可是,画几千张,非把我累死不成,累死我不要紧,关键是太耽误功夫啊!”
教授笑着拍拍耿浩的肩膀。“别怕,你只需画几张样稿就成,我有办法。”
“你有办法?教授你会画画?”
“我不会,但我会印刷!”
“印刷?”
教授笑了。“在长沙时,张仲景大师的《伤寒论》等书,就是我想办法印的。”(参见0076章《三国印刷术》)
听了教授的“印刷术”,帐内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耿浩兴奋地道:“对了,我们还有挖地道进入信都城内搞破坏的主意呢!”随即,便将通过排水管进入城池的想法说了出来。
周瑜诸葛亮听后大喜。
至于制作扩张器,自然不在话下。教授和五木立刻画出设计图,设计图不仅充分满足需要,还考虑到三国时代的材料和加工手段,至于一些其它的技术难点,军械坊的能工巧匠自然会想办法解决。
诸葛亮建议,众人提出的几个想法都很好,如果能把这些想法综合到一起,效果一定更好。
商议一番,一份综合的战略方案便成型了。先找合适的夜晚,向信都城内投放宣传画和解毒药丸,力争先从内部瓦解信都城内的敌人。
然后发动大规模攻城战,吸引城内敌军的注意,而主要目的,是派遣一队士兵,破拆排水系统,潜入信都城,埋伏起来,待到夜晚,争取将敌军毒药仓库烧毁,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可以潜伏在城内,等待盟军再次攻城时,在信都城内制造些麻烦,搅乱敌军。城内城外里应外合,力争一战成功。
第0章357章 五木 我一定要去
诸葛亮看着五木,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
五木的态度很坚决,他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坚定、没有商量。
“邓兄,这次从排水渠潜入信都城,必定十分危险,邓兄不是惯拿刀枪的勇士,不可以身涉险。”诸葛亮只能讲些道理了。
“我说了,我要去!我的妻儿在城里,我必须要去!整个军营里,只有我在辽东呆过,我必须要去!”
“不可不可,实在凶险……”
“我知道凶险,但我还是要去,孔明,你若不准我去,我自己也要去!”
“不准去!这是军令!”诸葛亮急了,只得搬出军令。
“就算违了军令,斩了我的头,我也要去!”五木早已将一切置之度外。
诸葛亮向在帐内侍候的亲随递了个眼色,亲随会意,转身出了营帐。
诸葛亮再三规劝五木,但不会有丝毫作用。
帐帘一挑,王队和耿浩走了进来。
“二位先生可算来了,快劝劝邓兄吧。”诸葛亮把五木要求跟随偷袭队伍潜入信都城的事对王队和耿浩说了。
王队自然要规劝一番,也自然是没有任何作用。
诸葛亮、王队都无法说动五木,耿浩出马了。“我说五木啊,其实你完全没必要去,告诉你吧,设想从排水管摸进信都城的计划时,我就想好了,这个任务啊,谁都不许和我抢,计划是我想出来的,我是一定要去的!”
王队盯着耿浩,气得说不出话来。这都跟哪啊!让你来劝五木别去冒险,这倒好,五木还没劝好,耗子又窜出来了。
诸葛亮也傻了。“不行、不行,你们谁都不许去!”
“一定要去!”
“必须要去!”
五木耿浩反倒结成了统一战线。
方才是劝五木一个人,现在,来劝人的耿浩也成了被劝对象。诸葛亮和王队的头大了……
五木的决定不容商量,他惦记着城里的雪儿还有那未曾谋面的孩子——邓艾。
耿浩的态度也一样坚决,耿浩的理由也很充分:五木能去,我就能去!
而且,耿浩还有另一个充分的理由:自己在探险队担任探路人,无论是身材、经验都非旁人可比。
耿浩说出这个理由,连王队也不得不承认耿浩很合适。
“要不,我和你们一起去?”王队的立场也开始变了。
诸葛亮懵了,再这样下去,这哥几个岂不是都要掺合进去?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推脱,这件事即使自己同意也没用,毕竟周瑜才是前线主帅,要他同意才行。
“我去找大都督!”耿浩说完,拉起五木就走。
周瑜在自己的营帐中,正为派谁从排水管潜入信都城发愁。
耿浩主动请战,又声称自己熟悉破拆、扩张器具。
周瑜素知耿浩心思机敏,而五木又是从辽东出来的,这两人带队,的确合适。但这次毕竟是打仗,两人都没有带兵的经验,必须有合适的带兵人才好。
周瑜正犹豫着,甘宁进了营帐复命:“大都督,某已按都督吩咐,挑选了五十名身材短小、机敏灵活的兄弟,大多是甘某在长江上的兄弟。”
周瑜点点头。
甘宁走到周瑜近前,低声问道:“大都督挑选这样的兄弟,是否有暗中潜入城内之意?”
周瑜点点头。
甘宁后撤一步,躬身叉手:“甘某请命带队。”
“哦?”周瑜眼睛一亮。
甘宁是长江水贼出身,浪里来船上走,干这种买卖,最要紧的就是要灵活多变,甘宁机智勇猛,选的人又多是其水贼弟兄,有他带队,周瑜放心了。
……
大战当前,没工夫犹豫。
周瑜当即下令,由甘宁带队,耿浩五木随行,带领五十名精干勇士,准备通过排水管潜入信都城。
需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五木耿浩要训练全体队员熟练掌握新打制的扩张破拆器。按耿浩的意思,这东西有一两个人掌握就行了,但五木建议还是多些会用才好。
“,耿浩也明白了。从排水管潜入,风险极大,这五十多个勇士,没准谁会丢了性命,多些人掌握工具的用法的确稳妥。
其次,这次行动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恶臭。排水管道,里面流淌的是整个信都城内的污水,必定恶臭难当。五木和耿浩给每个勇士配备了棉花和绢帛,棉花用来塞住鼻子,以防恶臭刺激。绢帛是五木和耿浩精心挑选的,既透气,又能有效防止泥污吸入口鼻。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东西——石油。既然要进城放火,石油一定要带的。五木、耿浩等搜集了几十个大水囊,全部灌满从新野带来的石油,每名队员携带一支。
除了这些,还要准备兵器。排水管内空间狭小,大型兵器不适合带入,每名士兵都配备了趁手的匕首、短刀。五木和耿浩也琢磨着该选件合适的武器。五木在军械库挑了把精致的匕首,轻巧、方便,转头看耿浩,却见耿浩拎了把短把锤子。
“你拿这东西干嘛?”五木问道。
“匕首短刀拿着不压手,这个东西沉,握在手里,心里踏实。”耿浩笑嘻嘻答道。
“你是不是心里怕了?要是怕了,你还是别去了,别到时尿了裤子。”
“切!小瞧人是不?到时,看看谁有种。”
两人正斗着嘴,有侍卫跑来喊两人,王队让他们赶快回去。
两人一进营帐,发现帐内坐着一人,身材矮小,袍服宽大,满头乱蓬蓬的黑发黑须。
五木张着嘴楞了半天,叫道:“左老道?!”
此人正是左慈。
“你咋跑来了?”五木十分诧异,“你、你、你的头发咋了?”
没等左慈答话,耿浩叫道:“你焗油了?”
难怪耿浩有此一说,左慈半百的年龄,几年前,须发都已花白的,这几年不见,怎么反倒都变黑了?看来,这左老道还真是有些道行啊。
“天下如此之乱,老道我岂能坐视不理?”左慈笑呵呵站起来,盯着五木耿浩不停地看,嘴巴慢慢张开,“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