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组团游三国-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繇像含服了“速效救心丸”一样,嘴憋了好久,长长出了口气,回答了一句:“是。”
    “哦,认识,蔡邕蔡公,我怎么会不知道。”耿浩边说边暗自寻思:哦,那个字原来念“雍”啊,姥姥的,我念了二十几年“邑”了,你说“蔡邑”我不就明白了。
    钟繇被憋得满脸通红,嘴唇发紫,耿浩吓坏了:如果真把钟哥气个三长两短,我们以后可就没“小楷”了啊。
    耿浩赶紧找话题安抚钟繇:“钟先生,我常年不在中原,孤陋寡闻,您给我说说这蔡公和那些石碑是咋回事呗?”
    听耿浩问起石碑,钟繇立刻缓过气来,喘匀了气,侃侃而谈起来:“这蔡公可了不得,学问、书法均是当世第一。历朝历代,不断修订六经,而修订人中多‘俗儒’(伪专家),结果是越修谬误越多。奏请灵帝恩准,蔡公着手正定六经(官方正版),并亲手将六经书于石碑之上,蔡公的书法,可真是了不得啊。”
    一说起书法,钟繇又变得神采奕奕,遥指着远处那些石碑道:“那些便是当年镌刻蔡公亲笔书写六经的石碑——《熹平石经》,当年立于洛阳太学门外,每日里去观览临摹之人便不计其数,此次迁都,这些石碑运来长安,这些人、车,一定是来一睹石经风采的。”
    “哦,果然了得、非常了得!”耿浩煞有介事地评论着,心里想得却是:难怪这钟繇可以发明“小楷”,这家伙一谈起书法,怎么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钟繇应该长命百岁,病危时,只需给他弄篇书法瞧瞧,估计他就能多活个十天半月……
    耿浩胡思乱想着,钟繇对他说道:“耿贤弟,钟某此次来长安,便是要拜见蔡公,今日难得先见到《熹平石经》,钟某一定要先去观瞻,耿贤弟可有雅兴?”
    耿浩赶紧摆手:“不了不了,钟先生您随意吧,我得去城内找朋友。”
    “也好,那我们在此别过吧。”钟繇说完,从车内取下一卷纸,“这是钟某写的一幅‘楷书’,留给贤弟做个纪念吧。”
    “啊!那就多谢了。”
    别过了钟繇,耿浩穿过拥挤的人群,费了好大力气,才算是挤进了宣平门,城里面人少多了。
    耿浩挤得浑身是汗,腰背酸疼,抻抻衣服,活动下肩肘。
    前面一处店铺,门外挑着一盏大红灯笼。
    耿浩贴着店铺的墙蹲了下来,打开钟繇赠予的纸卷。
    纸卷上写着八个行楷大字“天降神兵,三國雄風”。
    哈,这不是我的词句吗?
    仔细看,嗯,钟繇的书法确实厉害,字字刚劲峻拔、笔笔力透纸背……
    “好字!”背后有人叫了一声。
    “嗯,是好字。”耿浩应道。
    突然,耿浩感觉有些异样,抬头望了一眼大红灯笼,只见灯笼上贴着三个字“天降号”。
    “好字!”又有人喊道。
    啊?!不对,猛然回头,耿浩大叫一声:“王队!”

第0060章 五木 希望工程
    太史慈给五木指引了一条小路。
    小路先向西北,再折向南,虽远些,但安全好走。
    五木逃出辽东郡界,进入河北。
    河北比辽东温暖了许多,田间地头、道路上往来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显得更加有生气,五木的心情也渐渐好转。
    用身上最后的几个钱换了顿饭吃,五木不知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
    信马由缰往前走着,一条小河拦住去路。
    河不过十余米宽,但河岸陡峭,水流湍急,河水浑浊不能见底,也许是上游暴雨所致吧。
    五木沿着河岸向下游走去,希望能寻一处水流平缓的地方渡过河去。
    河面在一个转弯处逐渐开阔起来,河岸也变得平缓,一座木桥连接两岸,岸边、桥上有许多人忙碌着。
    走近些,看清了,小桥已被湍急的河水冲毁。
    河中间,有三个桥墩,最中间的一个受水流冲击最强,已垮塌大半,一群人正忙着抢修。
    垮塌的桥墩旁,已经用树桩搭起了架子,有跳板从两侧桥墩连接到中央桥墩之上,人们往来运送着木料石块。
    一个白须皓首的老丈坐在河边的大石上,手拿着竹杖,指指点点,显然是这群人的“领导”。
    五木牵马走了过去,恭敬地施礼:“老丈,请问这附近还有过河之处吗?”
    老丈打量了一下五木,点点头表示还礼,说道:“无有了,这周遭几十里,就此处一座桥啊。唉,往年水弱,东边水浅,还能涉水过去,今年也不知怎么了,这水恁地大,看来,这老天爷怕是发了怒哦……”
    五木瞅瞅桥,自己单身一人,倒可以从临时跳板上过去,连人带马,肯定是过不去了。
    找个不碍事的地方,栓好马,索性坐到老丈身旁。
    老丈挪挪屁股,给五木让出些地方,问道:“后生你打哪来啊?”
    “山东。”
    “山东?山东咋从北边过来了?”
    “唉,走迷路了。”
    “哦,迷路可麻烦,年纪轻轻的,咋还看不准路了呢?”
    多嘴老丈的话吓了五木一跳,扭头看老丈,不似什么一语双关。五木心想:看来,这话多有话多的好处啊,说得多了,总能冒出几句哲理来。
    “后生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平原。”
    “平原?!”老丈大吃了一惊,“你从山东到这里,要路过平原啊?怎么跑咱这里来了?哦,对、对,你迷路了,唉,你这路迷得可太远喽……”
    “是啊是啊,”五木尴尬地笑笑,“老丈,这里是哪啊?离平原还有多远?”
    “这里是真定赵村啊,过了这闹心河,向东走四五天就到了,啊,你骑马啊,两天就差不多了。”
    “这河叫、叫‘闹心河’?”五木被这名字弄懵了。
    “噫?这河叫‘叉河’,但有时枯有时涝,闹心啊……”
    “哦”五木心道:我说怎么也不至于起个不入流的网络作者的名字。
    “老丈,您看这桥几天能修好啊?”
    老丈拍了拍自己胸脯道:“我在这里呢。”
    五木疑惑了一下,以为老丈没听清自己的问话,便又问:“老丈,这桥啥时候能修好?”
    老丈扭头瞪了五木一样,五木被老丈瞪得发毛,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
    老丈用使劲墩了两下竹杖,手又使劲拍了拍自己胸口:“我不是说了嘛,我在这里呢!有我第五爷在这里,这桥就必须今天修好……咳、咳、咳……”显然,老丈对自己的胸口下手太狠了。
    “哦、哦”五木赶紧伸手帮老丈轻轻捶打后背,一边道歉道:“晚辈无知,无知,五爷您莫气、莫气……”
    老丈回肘拨开五木的胳膊,气哼哼道:“什么五爷?”
    五木又被弄楞了:不是你自己说什么“第五爷”嘛。
    老丈看五木不知所措的样子,大声道:“我姓‘第五’,是‘第五爷’,不是什么‘五爷’!”
    “哦、哦”五木彻底懵了,“diwu?”五木的脑袋开足了马力,也没凑出哪两个字能组成这个复姓。
    自称“第五爷”的老丈不理五木了,举着竹竿对干活的人嚷嚷着:“小三,把树桩再砸下去半尺、赵老七家的小五子,多担些灰浆……”
    “哎——”对面河岸,有人粗声高喊。
    众人抬头看,只见一个威猛青年,手提一杆大枪,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立在对岸。
    威猛青年高喊:“喂,啥时候能修好啊?”
    “再过两个时辰吧。”修桥的人回应道。
    那青年跳下坐骑,拴好马,“腾腾”地沿跳板走过桥来。
    岸边上,威猛青年走来走去,显得十分焦急。
    修桥的后生们不紧不慢地忙碌着。
    第五爷冲旁边挑拣石料的一个精壮小伙子喊:“小六子,挑整条的石料码上层。”
    那精壮小伙半晌才慢吞吞回应道:“知道了。”俯身仔细挑拣合适的石料,选好了一块硕大的石料,抬起来向桥上走去。
    “咦?好大的力气!”那威猛青年见小六子抬着大石,不费力的样子,不禁惊奇,喊了一声:“我来帮忙搬石头吧。”
    说完,搬了一块更大的石料,趔趔趄趄地往桥上走去。
    显然,这威猛青年有意和小六子较量下力气。
    “慢着、慢着……”老丈急得直叫。
    小六子已经走到临时搭的跳板之上,听第五爷的喊叫,停下脚步,回头看到那威猛青年搬着大石已接近跳板,急得口鼻扭曲,嘴里不停地喊:“快、快、快……”
    那威猛青年听小六子喊“快、快、快”,便加快了脚步,眼见着就要踏上了跳板……
    那跳板肯定无法承受两人加上两块大石的重量,小六子一撒手,把自己手里大石抛进水里,“噌”地窜上桥墩旁的木架,抱住一根树桩,嘴里喊道:“快、快、快回去……”
    “啊?回去?”晚了!那威猛青年捧着大石已经上了跳板,小六子窜起后,带动跳板不住震颤,那威猛青年站在跳板上,不停摇晃,一撒手,大石跌落水中,人也失去了平衡,跌下水去。
    众人一阵惊呼。
    小六子慢条斯理地喊着:“让你快回去,你咋就是不听……”
    落水的威猛青年在水里冒了两下头,双手不停地在水面上划拉,显然是不会水。
    “快救人啊!”有人高喊。
    “哦”小六子哦了一声,楞了一下,随即一个猛子扎进水里。
    众人呆呆地盯着水面,水中的小六子也不停挣扎,突然有人高喊一声:“小六子不会水!”
    五木三下两下甩掉鞋子和外衣,“噗通”一声跳进河里。
    五木家在青岛,从小就是在海里浪里滚着玩的,对五木来说,在这小河里游泳和在家里浴缸里泡澡差不多。
    五木几下便游到两人身边,避开两人乱抓乱挠的手,伸手从后面卡住两人的脖颈,仰着身子,用脚踩水游到岸边,有人递过来木杆,把三人拉上岸来。
    小六子和那威猛青年无甚大碍,只是喝了几口浑水,呕了几下,便赶紧爬起来给五木磕头,感谢救命之恩,五木反被弄得不好意思了。
    第五爷数落着威猛青年:“木板那般窄小,怎能容你二人抱着大石行走啊?唉,鲁莽啊……”
    那威猛青年不住行礼道歉,喃喃道:“俺着急把桥修好,好牵马过桥啊,再说,是他让我‘快、快、快’的啊……”
    小六子喃喃道:“我是叫你快回去,不是叫你快上来……”
    五木乐道:“你走桥,让马涉水过河便是了。”
    “啊?我不会游水嘛,便忘记了马能游水一事,我这就过去把马渡过来……”
    “算了,算了,”五木道,“你不会游水,还是别下水了,我去帮你把马渡过来吧。”五木心想,反正自己全身都湿,干脆好人做到底吧。
    五木把威猛青年的马引过河,那威猛青年千恩万谢,又掏出不少钱来答谢五木,五木现在身上是蹦子儿没有啊,真想伸手接过那些钱,但终于是碍着脸面拒绝了。
    那威猛青年也不多客套了,急三火四地拧干衣裤,匆匆向众人施个礼道:“在下张郃,急着赶路,救命之恩,日后必报!”翻身上马,匆匆而去。
    “张郃?!”五木半天才反应过来,再想喊时,张郃已经跑远了。
    没能和张郃聊上几句,五木感觉比较遗憾。
    突然,他发现自己办了一件非常傻的事情。方才既然涉水把张郃的马渡过来时,为何不顺路把自己的马渡过去?愚蠢,他暗骂自己,只好再下水一次了。
    五木牵过马待要下河,却被小六子一把拉住,小六子慢条斯理地道:“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可不能走……”
    第五爷也在一般劝道:“是啊,你这后生可不能走,你救了小六子,俺们还没好好感谢你呢。哎,你这个小六子也没个头脑,你说你除了胆子大,还会些什么?你不会游水你跳河里去干嘛……”
    小六子喃喃地道:“我着急救人……”
    第五爷不耐烦地挥挥竹杖:“算了算了,赶紧干活,明早娃儿们还要过河呢,干完活,都去我屋里喝酒。”
    众人继续忙碌起来。
    第五爷热情地拉着五木坐下监工,五木一边晾晒自己的衣服,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大爷,明早娃儿们过河要去干嘛?”
    第五爷很是骄傲地说道:“过河去听先生授课啊!小娃儿,不学习怎么能行啊。”
    “哦,孩子们要上学啊,”五木自言自语道,“原来这桥还是个希望工程啊。”

第0061章 五木 痛并快乐着
    还真不是吹牛,在第五爷的监工下,木桥真的在傍晚前完工了。
    铺好桥板,第五爷把众人轰到一边,自己亲自在桥上来回走了几趟,嚷嚷着这里要修理、那里要加固,直到他满意了,才赶着大家回村。
    后生们在第五爷院子里码好石块木板,摆上“酒席”。
    虽然只有几样菜蔬和大块的肉,但在这小村里,应该也算是很奢华了。
    五木是外人,又是小六子的救命恩人,被第五爷拉着坐在上宾位置。
    后生们规规矩矩地坐着,眼巴巴盯着眼前的酒菜,谁都不敢先动手。
    直到第五爷端起酒碗,说了句:“喝酒……”
    后生们立刻风卷残云起来……
    “这、这、这帮狼崽子……”老丈骂着,嘴角却泛着慈爱的笑容。
    “这后生,我敬你,还没请教你的姓名。”
    “老大爷,您不用客气,我姓邓,邓森林,您喊我五木就行了。”
    “姓邓,五木,我就唤你小五子吧,咱这村里都喊排行。”第五爷冲着给众人倒酒的半大孩子叫着,“小十三,你慢着点,打了我的酒坛子,看我不抽你。来,小五子,咱们喝酒。”
    “多谢大爷。”五木越来越喜欢这老丈,随他怎么称呼自己吧。
    “大爷,咱这还有学校?”
    “学校是啥?”第五爷没弄明白。
    “你方才说孩子们要学习……”
    “哦,你说的是‘塾’啊,哎,咱这村穷,没人来办学。”第五爷满脸遗憾,“不过,这真定城外,有老师办学咧,咱今儿个赶着修桥,就是为了不耽误明儿个凌晨娃儿们去听讲。”
    “哦,第五爷您可真有远见啊!”五木由衷赞道,“让孩子们学习的确是大事。”
    听五木这么说,第五爷十分高兴:“那是,不学习,怎么能晓天文知地理,怎么能懂人情明是非,来,咱爷俩喝酒。”
    “孩子们上学是免费的吗?”
    “是啊,要花钱咱这里的娃儿就上不起了,在真定办学的郑玄,原来是个大官,学问大、人也好,免费给娃儿们授业啊。”
    “哦,免费讲学,那一定是好人。”五木对郑玄这个名字感觉很陌生,只能敷衍着回应。
    第五爷年岁大了,又在河边指挥了一天,喝了几碗酒,便倚靠着树干打起了瞌睡。
    后生们依旧喝得热闹。
    小六子凑到五木身边,端着酒碗道:“邓大哥,我小六子不会讲话,谢谢您救我,我敬您一碗。”
    “不要客气啊,举手之劳啊。”五木喝了酒,指指老丈问道:“哎,六子,老大爷说他姓什么‘diwu’,我怎么没听过这姓。”
    小六子扑哧一声乐了,低声说:“五爷他又吹牛了,他也姓赵。”
    “哦,那他怎么不让我喊他‘五爷’?”
    “五爷在咱村里辈份最高,是个好人,他尊敬有学问的人,自己没条件学习,就整天监督各家的孩子们学习,也不知啥时候,他突然说他是‘第五元’先生的后人,就让人都喊他‘第五’爷。”
    “第五元?”五木更迷糊了,这会是个人名?“第五?这是哪两个字?”
    小六子挠挠头道:“就是第一二三四五的‘第’,第一二三四五的‘五’吧……”
    “还有姓这个的?”五木怀疑这是不是从日本传出来的姓氏。
    “有啊,据说在真定办学的郑玄郑先生就是那‘第五元’先生的弟子呢。”
    “哦、哦”五木心道,等回家,一定上网查查这个姓,又问道:“六子你好大力气啊,身手也敏捷,你叫啥,在家排行第六?”
    “不是,我是家里独子,老辈人说独子不好养活,爹妈就给我起了这个小名,我姓赵,大名叫云。”
    “哦,赵,赵云,啊?!”五木大吃一惊,“那、那你的字叫什么?”
    “子龙。”
    “赵、赵云?赵、赵子龙?”五木看着眼前憨厚得有些傻傻的小伙子,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这就是传说中的叱咤风云、威风八面、常胜将军赵云?
    赵云拽了拽目光呆滞的五木的胳膊,慢条斯理道:“邓大哥,我有一事相求。”
    “你说……”五木依然迷瞪着。
    “你救了我命,我想和你拜个兄弟。”
    “哦、哦,什么?啊?!好、好、好啊!”五木喜出望外,哈哈,赵云竟然上赶子(方言:主动)和我拜把子!
    赵云见五木答应得痛快,也是十分高兴,立刻找来香烛,两人便在院里磕头拜了兄弟。
    五木二十四,赵云二十三,赵云又给五木磕头喊了“哥哥”。
    五木心里美,哈哈,我和赵云拜了把子,我还是大哥!
    两人行过礼,一旁始终肃穆地观礼的后生们开始起哄、叫好。
    赵云又喃喃地道:“大哥,小弟还有个请求。”
    “你说你说。”
    “大哥能不能教我们游水啊?咱村的后生都不会游水,大家都羡慕你水性好。”
    “啊,好说好说。”
    听五木爽快地答应了,众后生一片欢呼。
    突然,五木意识到一个问题:这赵云不会游泳?《三国演义》里赵云可是擅长水战的啊,那些三国游戏里,赵云也是水陆空全能的将才啊,啊?!这赵云不会是个同名同姓的“赝品”吧?
    五木一把拽过赵云,急切地问道:“老弟,你、你会武术不?”
    “武术?”赵云一脸茫然。
    “啊?!那你会打架不?”
    “没、没打过……”
    啊?!完了。五木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三国太特么坑人了……
    “大哥,咱们喝酒啊。”众后生纷纷上来向五木敬酒。
    五木醉了。
    五木睁开眼,天已经亮了,五木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干净的榻上,阳光射在脸上,刺得五木眼晕,头一阵阵疼,宿醉后的难受。
    五木挣扎起来,想找口水喝。
    院子里传来一阵低沉的呼喝之声。
    五木晃悠到门口,只见赵云手拿着一根木棍,在院里比划着。与其说是在练武,倒不如说是在健身。
    赵云动作缓慢,比划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姿势。
    突然,他双手持棍向立在墙边的一块厚厚的木板刺去,“噗”木棍竟然穿透木板,拔出棍子,木板上留下一个圆圆的小洞。
    “啊?!”五木惊叹。
    “大哥您起来了。”赵云回过头问候道。
    “啊、啊”五木含糊地回应着,走到木板前,手摸着小洞,这才发现木板上有好多这样的小洞。
    五木问道:“你昨晚说你不会打架啊?”
    “是啊,我没打过架,第五爷不许我们随便打架。”
    五木使劲揉着太阳穴,突然想明白了,他一把攥住赵云的胳膊:“你会打架,但你没打过,是不?”
    赵云愣愣地道:“是吧……这、这算是打架吗?”
    五木兴奋起来,在地上抓起一个棍子,喊道:“来、来,咱们打一架。”也不待赵云同意,抡起棍子便向赵云砸去……
    “大哥……”
    “噌……”
    “唉呦……”
    五木没弄明白自己的棍子怎么就脱手飞了,赵云的棍子却戳在自己的肩头。
    “大哥,你没事吧?”赵云扔了棍子,上前询问。
    “唉呦……”五木呲牙咧嘴,扭头看自己肩头,好在没有被戳出小洞。
    “你这不是会打架嘛,唉呦……没事、没事,你会打架,我就放心了,唉呦……”五木捂着肩膀,踉跄地回到屋里,把自己扔到榻上。
    赵云楞在原地,喃喃道:“大哥好生奇怪,这就叫打架?咱村后生都会啊……”
    “唉呦……”五木呻吟着,痛并快乐着……
    ……还记得莽撞少年天真又无邪
    站在十字路口等明天
    理想与现实碰面轻狂的誓言
    总会等到幸福的请柬
    现在我慢慢长大了
    也会痛并快乐着……

第0062章 教授 竞争上岗
    蒯越回来了!
    刘表招呼襄阳名流、大小官员全体去城外迎接。
    蒯越没有吹牛,单人匹马深入虎穴,与山贼张虎、陈生谈判,竟然真的说服两人率众山贼来降。
    襄阳城里大排筵宴,一片歌舞升平。
    宗族势力解决了,山贼问题解决了,整合了几股势力,再广招兵马,荆州地广人稠,粮食供给不成问题,荆州已成为一方重镇。
    内患解决,下面便是外忧了。
    刘表召集众人研讨荆州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蒯良分析道:
    荆州西接益州。益州牧刘焉刚刚平定本郡,当了有实无名的土皇帝,刘焉没啥大志向,西边不必多虑。
    荆州西北是古雍州(此时,还未设立后来的雍州,我们为方便,依旧称‘雍州’),也就是董卓控制的关中及西北。荆州与雍州间有秦岭阻断,且董卓忙于应付关外诸侯,无暇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