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析,陷入内战和被曹操各个击破的窘境,并最终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踏脚石。
    倘若袁绍不死,未尝不能稳定河北与曹操划黄河而治,甚至可以坐观曹操与自己相斗,从而收渔翁之利。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后,曹操也用了七八年之久,才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这也是为何刘琮不希望袁军在官渡战胜曹操,从而南下攻取许昌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则袁绍得天子以令诸侯,挟大胜曹操之威觊觎荆、扬,自己应付起来也就相当吃力了。
    事实上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占据主动,曹操则是被动应战,而输了官渡之战对于袁绍来说,其实只是失去了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罢了。对于其实力而言,损失是有,但还没有到精锐尽失的地步。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回师以后,镇压了内部的叛乱。所以两年后袁绍的死,其实是个巨大的分水岭。
    不过即便袁绍不死,也无非是与曹操多抗一段时间,注定还是要失败的。盖因两者政治及军事制度之不同,打到最后,必然是更利于战争的制度获胜。
    在这方面,刘琮和曹操一样,都是集权制度,治国如治军。而袁绍却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力量分散,令出多门,焉能不败?
    曹军上下,无论是曹操之兄弟,子侄,大将,谋士皆唯曹操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危急的时刻,众将纷纷投书袁绍,曹军依然能够保持与对方对峙的战力和决心,这也是曹操实行法家集权制度的最大功效。
    曹操的思想就是一切向利益看齐,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趋利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他几乎不怎么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他要开疆拓土,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将军。至少目前而言,他的想法应当是这样。
    同样,刘琮也是如此,弃唾手可得的许都于不顾,集中荆州之兵力,趁孙策遇刺身亡,举兵东进。非但“伐丧”,其本身就在丧中,然而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即便有不和谐的声音,也完全不能影响到他既定战略的实施。在战争中,刘琮也无所不用其极,煽动内乱、散播流言,离间君臣一直到后来虎林一把大火,烧得孙权数万大军尸骨无存……
    反观袁绍,文官独大,武将权寡,手下朋党众多,以地域而分,以效忠的公子而分,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考虑,同时臣子对于袁绍的尊重程度也远远比不过说一不二的曹操。
    因为袁绍实施的是儒家仁礼分权制度,沮授与郭图等人相争,田丰死谏,谋士文臣意见相左那是家常便饭,客将如吕布等来了又去,对手如曹操、孙策皆以口头臣服为止。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向礼的,我制定规则,你们只要服从规则就好,当然这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从他的行为之中能够看出来袁绍在试图建立秩序。因为他要一统江山,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国君。
    何其愚蠢也!实际上袁绍的许多行为又都是互相矛盾的,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征讨曹操,这实际上是对于他所建立的秩序最大的破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所选择的道路并不适合当下的情况。如今天下纷争,此乃乱世,正是混乱之际,袁绍还未一统天下,又凭什么提前建立秩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拿下诸侯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才将创业初期的集权军制逐渐转型为围绕他几个儿子的分权国制。
    有这个大反面教材在,刘琮自然更坚定了集权之心。当然他也有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保守的江东世家与锐意进取的荆州集团之间的实力。如果再加上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可以说刘琮所面临的内部问题一点也不小。
    刘琮看的很清楚,如今这个乱世,已经彻底变成了军阀割据,统治一方彼此征伐的混乱局势。割据战争,争的是什么呢?争地盘,争人口,争人才,争民心。
    如今地盘已跨有荆、扬,几乎占据了南方半壁江山,人口虽然还是没有袁绍统治下的四州众多,但也不容小觑。至于人才,现在刘琮麾下可谓人才济济,比起任何一方都不遑多让,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民心呢?就刘琮所推行的政策而言,对普通百姓既不会勒逼过甚,也不是那种固泽而渔,有今天没明天的疯狂压榨。在政治上宽严相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百姓的支持。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江东地区相对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和地广人稀的人文环境所造成。清理户籍正是为了保护普通百姓不至于受世家大族的过度盘剥压榨。比如历史上就连陆逊,也就是现在的陆议都曾指民为盗,然后行收编部曲之实。否则江东哪儿有那么多盗贼?适于耕种,土地又多,只要肯出力气就不愁饿死人,对于江东土著也好,南渡流民也罢,都能够很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恢复家园,或是建造家园。
    而世家大族固有的匿户在刘琮的默许下,得以保留,但佃户就是佃户,部曲私兵却是要解散的。哪怕你暗中私蓄,只要不被人告发或主动跳出来谋反,刘琮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样的部曲你留之何益?剿灭叛乱没你,开疆拓土没有你,粮秣军械更是和你没关系,平白养着这多么不事生产,只会打仗的壮汉难道就是为了操演好玩?
    手中无兵,自然腰杆就硬不起来,对于刘琮而言,江东世家大族可以占据高官显爵,但是对不起,军队都在我刘某人手中,不要逼我举起屠刀哦。而世家大族若是想通过控制官吏,阳奉阴违甚至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刘琮也自有相应的手段来分化瓦解,断然不会让他们随心所欲。其实只要不过分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与刘琮做对?
    至于以周瑜为首的南渡北士集团,刘琮也早已想过对于他们的安排。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以及韩当、黄盖、凌操等将校,都是难得的人才,若是放着这样的人才不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攻取江东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不过怎么用,也是一个很考验刘琮胸怀、策略的问题。
    这方面刘琮就必须依靠贾诩了。对于人性的把握,毒士若说自己是这个时代第二,那恐怕无人敢说第一了。如今贾诩在荆州集团中,地位越发超然,但却更为谨慎,除了公务上的往来之外,与掌握特卫营的吴宽、军中大将黄忠、魏延、赵云以及王粲、庞统等人都无私交。
    对于刘琮的担忧,贾诩并不觉得是杞人忧天,到他这把年纪,又经历过太多事情,对于人心和人性早已看得通透。就说周瑜,当初孙策身死,孙权继任之时,他为何要从驻地领兵奔丧?是防备孙权对其不利?还是对孙策之死有所怀疑?若非防备孙权,那么又是防备谁呢?答案呼之欲出:江东世家大族。
    再看其与孙权之间的种种,也并非君臣相得,更谈不上生死相托,有猜忌有提放,就是没有同心协力,共拒外敌的默契。可以说孙权之败,周瑜至少也是有责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区区流言就离间恶化的,俗话还说呢,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结合周瑜的出身,对于他的野心其实也不难揣摩。这样一个英姿勃发的世之俊杰,岂能没有相应的雄心壮志?
    在刘琮的构想之中,江东就由世家大族来治理,只要能贯彻新政,随他们折腾便是。而周瑜等南渡北士,是要用来攻略徐州,开疆拓土的。其实也就是鲁肃所言,遣大将北渡徐州,东西并进中的西路军。
    “周公瑾率军南归之后,琮打算让其都督江东三营,不知先生以为如何?”刘琮和贾诩漫步于院中小径,虽然初春时分院内草木未绿,并没有几分景致可赏,但两人的心思都不在于此,是以踩着鹅卵石铺就的曲折小径,缓步而行。
    贾诩闻言愣怔了一下,江东三营初设,眼下看着规模还不大,但可以想见,以后必将成为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把这支军队交给周瑜,能放心吗?
    不过他很快便想起来荆州军制中的宣政郎之职,于是点头道:“以公瑾之才,确实当得。不过……”
    贾诩看了眼刘琮,有些迟疑。
    “先生有何疑虑,但讲无妨。”刘琮笑着说道。若非有十足的把握,他是断然不会将这样重要的职务交给周瑜的。所以刘琮很好奇,贾诩在担心什么?
    
   

第262章 谁可统军平交州
    微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映在贾诩脸上,使得他额头眼角的皱纹愈发深刻。他稍一沉吟,对刘琮说道:“自大军东进以来,将士用命,屡建功勋。今江东已定,诸军将士尚未封赏,奈何却以降将为先?只怕此事会让荆州将士们寒心呐。”
    贾诩之所以郑重提出此事,并非是为自己考虑,而是要提醒刘琮,他的根基在荆州,是那些忠心耿耿追随于他的荆州军将士。
    “先生说的对,是琮考虑欠妥了。”刘琮闻言,微微皱眉。自从进入吴县之后,他便开始为将来布局谋划,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对于江东世家大族和豪强的关注自然多了一些。至于皱眉,倒不是因为贾诩,而是暗中自责。
    没有谁天生就一定要效忠于谁。荆州将士追随刘琮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有功不赏,则为人主之大忌。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琮,之前名分未定,赏罚也就一并拖延下来。如今朝廷已承认了刘琮东进攻灭孙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那么他再不有所表示,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还要先将周瑜任命为江东三营都督。
    “若非先生提点,琮几令将士寒心啊。这段时间吾关注江东太多,反倒忽视了自家将士。诚如先生所言,若非将士用命,江东怎能不到一年便归于吾手?现在想想,琮的确欠将士们良多。此事是要抓紧进行,琮一定不会让将士们失望!”刘琮停下脚步,对贾诩郑重说道。
    贾诩展颜笑道:“将军带兵一向优渥,他们啊,已经被将军喂的太饱了,老夫倒想知道,将军这次会如何封赏?”
    提醒刘琮注意军心是一回事,若是被人认为他此举有向军中将士卖好之嫌,贾诩肯定会大呼冤枉,所以现在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实则也有贾诩洗脱嫌疑的用意在内。
    刘琮却压根没想到这上面,反倒因为贾诩的话,陷入了沉思。
    荆州集团内部,何尝又没有派系呢?只是现在还未曾有利益冲突,也没有表现到明面的争权夺利之上,但是刘琮知道派系山头绝对有,而且还大中有小,派系林立。
    眼前的贾诩倒是没有派系,看他这做派,分明就是要当孤臣,刘琮对此虽然没有表示,但内心是非常熨帖舒坦的。以贾诩之才能,若是成为某个派系之首,那场面想想就让刘琮不寒而栗。
    至于文武之分,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如果从出身和彼此的关系来看,荆州集团内至少有两大派系,那就是以魏延、赵云、甘宁等武将以及徐庶、王粲、裴潜等文人为首的南阳系,这其中还有隐隐以张绣为首的西凉山头。而另一个势力较大的则为旧荆州集团,虽然眼下还没有看出以何人为首,但很显然文聘、蒯越等人,都在其中。
    无论是谁,只要生而为人,不疯不傻,就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他们不是电脑里冷冰冰的一堆数据,他们也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尊严,还有一大批依附于他们的部下、宗族。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说实话刘琮不想整天搞这些平衡部下的帝王之术,但是你闭上眼看不见,不等于实际上这种派系山头就不存在。对于要集中权利,力争天下的刘琮而言,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化解这种内耗,才是他应该主动去做的。
    这其实和打压、压制无关。正是为了让大伙拧成一股绳,不要将实力浪费在这种内部争斗和消耗之中,做为核心的刘琮才更应该拿出解决的办法,将可能出现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大伙都闹的不可开交了他才做为裁判者出现。
    那样的话,刘琮又和袁绍有什么不同?
    这次封赏之所以被刘琮下意识的拖延到现在,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如果单纯是论功行赏,那就看谁的战功大,谁的军功积攒的多好了。但实际上又怎能这么简单?
    攻城掠地,决战于两阵之间杀敌斩首是战功,运筹帷幄谋定而动也是战功,筹措粮秣,安定后方难道就不是功劳了吗?甚至率部请降的江东降将,也要留任抚慰,更别说那些一心要跟着刘琮打天下的江东豪强了。
    好在有个地位超然的贾诩在,这些事情,自然就要和他商议。能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有解决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刘琮向来不吝请教。
    不过贾诩这老狐狸实在是滑不留手,一句“恩出于上”就把刘琮给堵得没话说了。
    两人沉默着走到一处亭子里坐下,刘琮此时也想通了,贾诩这么做,也有他的苦衷。既然他不愿意沾惹是非,那这件事也只能由自己**完成。
    “将军既然欲以周郎为三营都督,那么江东水军余部便最好并入荆州水军中。至于黄盖等将,则分置于各军各营之中,如何任用,还请将军再三思之。”贾诩不打算掺合封赏之事,但对于原来江东水军诸将,他还是要提醒下刘琮的。
    刘琮听了颔首道:“先生放心,琮会慎之又慎的。封赏之事完成之后,琮便打算折返荆州,先生以为如何?”
    “不知将军想要留谁在江东镇守?”贾诩不答反问,眼神颇为凝重。
    刘琮沉吟道:“分郡设太守,不留大将。”
    “如此最好。”贾诩捏着稀疏胡须,微微点头。
    两人对话虽然简短,但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是返回荆州之事。这件事早在去年贾诩便提醒过刘琮,倒不是担心荆州内部有什么不稳定的因素,而是刘琮身为荆州牧领兵在外,毕竟已有大半年时间。虽然诸多政务有刘琦、蒯越等人襄理,但如今曹、袁胜负已定,江东已无大的反抗力量,刘琮返回荆州就成为了必行之事。至于贾诩所问留人镇守江东之事,刘琮的回答也让贾诩很是满意。
    分郡设立太守,不留大将镇守,则可避免大将拥兵自重,产生不必要的隐患。其实这也是封赏的一部分内容,毕竟荆州诸将之中,现在只有黄忠一人为章陵太守,而且还是遥领。毕竟他这大半年来,都是领兵在外征战,对于章陵郡内的政务,也都是委托于郡丞代理。
    此次江东之战中,荆州军虽然也有伤亡,但总体而言并不惨重。加上荆州军制中有预备役,之前还有清理部曲私兵,择选精锐之举,故此实力仍然保持的较为完好。各部的建制也是如此,眼下江东已无战事,虚耗于外自然是浪费粮草之举。此番刘琮回转荆州,除了要带回去一部分军队之外,还要进行军队的调整、调换。
    如果不算周瑜所率领的江东水军,已经归顺的江东各部加起来,也有近两万余人马。这些军队中的将士除了选拔一部分进入三大营之外,就要编入荆州军中。再加上山越兵和郑横等豪强的部曲私兵的话,人数相当可观。
    同时还要考虑到世家大族的部曲,这么算下来,三大营很快就能够达到四五万人的规模。
    以江东之地养这四五万精锐,应该不是难事。
    “今袁曹之争暂见分晓,不过曹军想来也无力北上。以老夫看来,将军诚宜先收交州,如此方可后顾无忧。至于益州嘛……”贾诩微微摇了摇头:“只怕孔明未能立足长久啊。”
    刘琮狐疑道:“不会吧?以孔明之才,应当能在益州站稳脚跟的。且不说内乱现在尚未平定,即便是平定了内乱,北方还有张鲁。只要孔明能有合适的理由,就完全能够继续留在益州。”
    贾诩却仍然比较担心,他捋着胡须说道:“益州内乱若平,孔明和建忠将军又有什么理由留在益州?除非……”他看了眼刘琮,语气不觉有些低沉:“除非内乱未已,甚至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刘琮浓眉一挑,紧接着摇头道:“不妥!”
    贾诩眼神一凝:“将军,唯有如此,才可使我军契入益州,否则孔明等只能无功而返。对于将军来说,以后只怕就没有这样的良机了。”
    “若将益州打烂,要之何用?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刘琮稍一犹豫,还是对贾诩如此说道。在他看来,益州本就人口不多,若是战乱持续太久,对于益州的实力固然是个很大的打击,但这样的益州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虽然对于刘琮的决定有些不怎么认同,但贾诩并没有就此事再多说什么。实际上在贾诩看来,益州并不是当务之急,之前诸葛亮和张绣领兵入蜀,只是作为一支偏师奇兵存在,在没有大军配合的情况之下,很难会有太大作为。
    刘琮见贾诩沉默不语,微微一笑,说道:“不过先生方才说先取交州,倒是与琮不谋而合。这次琮不想亲自领兵征讨,不知以先生看来,谁人可担此大任?”
    贾诩微眯着双眼,沉吟半晌,差点把本就没多少的胡须又揪下来一根。
    这个人选看上去并不难以选择,但是贾诩却有些犹豫不决。
    谁更合适担此大任,所考虑不仅仅是统兵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将是统帅三军攻伐一州的大事。
    必须有大将之才,方可担此重任啊……
    
   

第263章 何为本分论高下
    吕蒙的心情近来很不好,本以为自己说动成当等人率部一同投降,必然会受到刘琮的重视,但事实却让他大失所望,心中甚至隐隐有些寒意。当然他将这种心情压抑的很深,即便如成当他们也未曾看出一点端倪。只是觉得吕蒙最近颇有些沉默寡言,变得消沉了不少。
    不过自从江东三大营设立之后,吕蒙便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麾下八百余部曲,多半是从姐夫邓当那里继承而来,此番裁撤部曲,选拔精锐充入三营,等若这些人马的所有权从吕蒙这儿转到了三大营之中。这固然能让吕蒙免于负担部曲军械粮秣的开支,但没有了这些知根知底,且信任有加的部曲,在军中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
    “或者,也没有这么严重吧?”成当对此的反应并不激烈,在他看来,这反倒是好事。只要还能在军中任职,总有人马归其使用,积够军功,还怕不能升为将军吗?至于部曲归属,他们中的精锐散入三大营,也未尝不能博个前程,也许更能增加实力呢。
    吕蒙考虑的比成当更多,不过有些话却不好说的太过直白,闻言也只能叹了口气。若是依着他以前的脾气,说不定就领兵回家了。可这八百多条汉子,又该怎么办?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部曲一个不留,军令中也曾说得明白:“各将校依职衔可任亲军近卫”,按照吕蒙这别部司马的官职,也能保留五十人的近卫。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荆州军军制不同,吕蒙现在也已经有所了解。他现在苦恼的是自己不为刘琮所看重,眼下江东再无战事,如何以军功升职?今日来寻成当等人,本为借贷之事。因之前孙权欲合兵整顿,吕蒙便四处赊欠,将自己的部曲收拾的颇为严整,虽然因此保住了部曲甚至还有所增加,但也使得他欠了一屁股的债务。
    如今江东易主,之前数战吕蒙未曾捞到什么油水,现在哪有钱来还债?可总这么躲在军营中也不是办法,眼看债主催逼日甚,吕蒙只好再度向成当等军中好友借贷。成当等人家境宽裕,以后又不用养部曲,当下便各自取了钱帛交与吕蒙。
    待从成当的帐中出来,吕蒙仰天长叹一声,身后亲卫拎着包裹,也是心情郁结。
    行出不远,就见一队人马自辕门进来,看那身明晃晃的铠甲,可不正是明光骑吗?吕蒙眼尖,抬眼便看出当先一骑乃是刘琮,心中一动,便领着亲卫迎了过去。
    此处军营在吴县城外,除了吕蒙等江东降将之外,主要是文聘所部和飞熊军一部。相比之下文聘的人马最多,其次便是飞熊军近千人。
    刘琮昨日与贾诩商议谁可统兵平定交州,贾诩提出的人选却是文聘。
    对于文聘的能力刘琮还是颇为欣赏的,实际在历史上文聘也相当厉害,虽然后来迫于大势投降曹操,但现在的刘琮已经能够理解了。再后来文聘出任江夏太守,两次破关羽,又在石阳保卫战中挡住了孙权的进攻。镇守江夏数十年,恩威并用名震敌国,使敌不敢入侵,绝对是能够一位能够镇守一方的大将。
    今天来营中见文聘,刘琮就是想当面听听他对平定交州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打算再次安抚江东降将,毕竟江东三大营之设,乃是收部曲散私兵之举,肯定会有人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暗中不满。
    刘琮一行数十骑进了辕门,见一队士卒从侧面而过,虽然看衣甲是江东降卒,众人倒也未加关注。吕蒙见刘琮眯着双眼似乎在思虑着什么,而那队江东士卒又走到身前,只得先停下脚步,想着先让开道路。
    突然,从队伍中猛地冲出一人,手持长矛纵身向刘琮刺来!刘琮因想着平定交州之事,一时竟有些反应不及,而刘琮身后的护卫,也因距离稍远而难以阻拦。
    眼看闪着寒光的长矛就要刺中刘琮,吕蒙怒喝一声:“贼子敢尔!”冲上前去不及拔刀,便向那行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