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正式册封前,你不能离开楚王宫!”
    随着话音,他已经换好衣服,在小敏和小玲的陪伴下,从屋内走出。
    “你混蛋!”张宁的泪珠顷刻间就落了下来,楚楚可怜:“你为什么要骗我,说貂蝉姐姐病危?”
    “噗!”徐淑刚刚喝进嘴中的果汁瞬间喷出,还好反应快,撇过了头去,不然直接就喷往旁边的赵雨身上。
    “咳、咳、咳!”
    徐淑被呛着,咳嗽了好几声才缓过气来,嗔怪地看向王旭:“哪有你这样用骗的,人家能不气嘛!”
    王旭尴尬地挠挠头:“这样省事儿!”
    众女乐了,无语地望着他。
    “宁儿,夫君对你一片心意,你也喜欢夫君,何苦这般呢?”蔡琰温柔地劝说。
    “我才不喜欢他!”张宁矢口否认,只是眼神明显闪烁不定。
    徐淑闻言,望着她良久,终于从躺椅上起身,徐徐向着她走去:“唉!你这妮子,瞎子都能看出来,狡辩有意义吗?父母不再,长兄做主,你哥哥如今也答应此事,你的情意,大家也看在眼中,何苦继续活在阴影里?”
    说着,她回头看看王旭,又看了看张宁:“从当年的广宗开始,你从幼年就与他纠缠不清,整整二十来年,也是时候做个决断,如此这般持续下去,对你、对他都没有任何好处,你自己问问内心,你究竟想要什么,期待什么?”
    “今日,姐姐可以帮你出宫,也可以劝说他不再强迫你,可你是否真的想好?你我姐妹一场,姐姐作为后宫之主,也只能说这么多,如果你执意要走,众位姐妹一起送你出宫,但你想清楚,当你今天再次走出这里,今后很可能你就再也见不到他,无论他是死、是活、是喜、是怒、是哀、是乐,你皆看不到,你将有你的前路,他也只能走在自己的路上!”
    王旭没有否认徐淑的话,静静地看着。
    两人心意相通,徐淑太了解他了,明白他将张宁骗进宫,就是要做个了断,但有些话,他不好说,所以徐淑说了,作为后宫之主,也只能由她来说。
    “我要出……出……”
    张宁张口欲言,可却发现那个宫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神色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纠结。
    她的脑海里出现了太多的记忆,她这一生的喜怒哀乐,几乎有大半都围绕着王旭的身影,不管是恨、是怒、是依赖、是眷恋、是伤心、是高兴,哪怕是梦想和追求,总之都与这人有关,她有些茫然,如果真的与这个人再无交集,那么她该如何活下去?
    忽地,张宁悠悠地声音传来,遥远而又那么熟悉:“你逼死我父亲,又杀了我母亲和家人,你今天如果不杀我,将来我一定会报仇的。记住我的模样,记住我的名字——张宁!”
    王旭微微一愣,顷刻间想起,这正是当年广宗时候,他放走张宁那一刻,张宁所说过的话。
    当年那个幼小单薄的倩影,与如今的美人渐渐重叠!
    当年那个孤苦无依,眼神中充斥着仇恨和迷茫的小女孩儿,那个战火纷飞下,无辜而无助的纯净眼神!再度变得深刻,变得浓烈!
    甚至他那时心中所受到的震撼,此刻也再度升起,那么清晰,那么猛烈。
    良久,他露出了曾经那温和的笑容,仿如当年一样,语气仍然那般温柔。“嗯!我等你来杀我!”
    “你们这些人就知道打仗,就知道杀人,就知道害人,你们还会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同样的话语从张宁口中响起,却没有当年那种悲愤、那种凄凉,反而多了说不出的沧桑。
    王旭沉默片刻,淡淡地说:“当年我欠你一个答案,但多年前你第一次刺杀我时,我曾告诉过你,现在也一样!”
    “那究竟为了什么?”张宁悠悠地说着,晶莹的泪珠,顺着那凝脂般的肌肤徐徐滚落!
    “为了天下!”
    张宁再也控制不住地哭了:“我究竟该怎么做?”
    徐淑微微笑着,语气轻柔地接过话去:“宁儿,你只需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天下之争的对与错,你背不起!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你若不摆脱,你将一生都成为那段历史的牺牲品,现在,你有机会做一个女人,我想你的父亲也不希望你延续他的悲!就像你的哥哥,他肯答应,正是因为他对你的关爱,他不希望你成为无辜者,上天是不会怜悯任何人的,人只能自己选择前路。”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响起,略带着稚嫩,正是乖巧可爱的小王萱。“宁姨,别哭了!萱儿给您跳之舞好吗?萱儿还跟着雨娘学会做糕点了噢!都给宁姨吃好不好!宁姨别哭了!”
    “呜呜呜……”
    张宁瞬间蹲在地上痛哭,哭得很伤心,声嘶力竭!
    但那也是种释放,因为她做出了决定!
    众女都上前安慰她,温柔地陪伴着。
    王旭看到这里,叹了口气,但并没有上去,因为他现在最应该回避。
    自此,张宁终于彻底放下心结,在宫内住下,与众女为伴。
    一日后,王旭派女官通知众臣,正式纳张宁为妃,但没有公布张宁的出生和身份,只因时机还不成熟。
    虽然此次纳妃,没有大张旗鼓,但还是在北宫设宴,邀请群臣和家人,总算是热热闹闹的!
    张宁在那日,也终于完全绽放出自己的笑颜,美得犹如仙子临尘,让人惊叹!
    她终于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王旭也彻底放下一桩心事,一桩沉在他心里二十年的心事!
    后宫在徐淑的把握下,仍然持续着幸福而和谐的生活,然而王旭在喜悦的同时,也不得不再度忙于军政事务。
    纳张宁为妃的三日之后,他回到襄阳的第一次朝议召开。
    在此之前,他也将汉中大案的详情,全部了解透彻,其中的波折,更是让他颇为惊讶。
    当时,郭嘉等人忙于军政,始终抽不出身来,伊籍和刘涛二人在汉中,也久久查不出什么证据,反而是刘涛栽赃陷害的名头,传得越来越开,很多大臣都开始怀疑。
    眼见形势往坏的方向发展,郭嘉、沮授等人都准备亲自出手时,退职在家的刘逸恼怒了,毕竟刘涛是他的亲子,如此下去,不但坏了家门名声,更是有可能论罪,所以直接找到郭嘉,恳求让他参与调查此案。
    郭嘉等人本就忙得没有闲暇,见刘逸愿亲自出马,那还哪有不高兴的,立刻授权。
    刘逸随后开始了解案情的始末,不出三天,就找到凌婉清帮忙,欲借助谍影的力量。
    凌婉清对他尊敬异常,早年更曾经常受其指导和帮助,当然满口答应。
    只是其接下来的动作,却完全出乎了众人意料……(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七章 真相大白
    刘逸在了解汉中大案的相关讯息后,很快认为,调查从刚开始就错了,是方向性的错误,因而才久久不能出结果。
    原因也很简单,出人意料的简单!
    左校令阴溥、右校令张慕负责修筑栈道,假设其确实有心倾吞巨额钱财物资,偷工减料,那也不可能接受还在施工期间时,就出现大规模垮塌和死伤,毕竟三条栈道修好后,始终是要查验核对的,所以施工期间就出问题,应该在他们意料之外。
    正因如此,接连发生惨重事故后,他们措手不及,怎么可能不惊慌?必然会第一时间补救!
    同时,案件事发的时间也比较晚,这时候去调查,对方必然已经做好补救,安排好一切,因而去往汉中那边抓证据很难,如此这般方向上出现错误,当然就越查越没有问题。
    这本是很浅显的道理,可众臣中很多都忽略了。
    只因此事故实在过大,让人潜意识就会觉得,若真是人为,那么这些人已经胆大包天,哪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却忽略掉,纵使其再如何胆大,也绝没有自陷死地的道理。
    负责调查的伊籍和刘涛等人,都陷入反被诬陷的怒火中,一门心思在汉中挖证据,反而没想到这些,而朝中的其他大臣,终究各有事务,最多茶余饭后谈上几句,也没精力去研究别人负责的事,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细节,因而越搅越乱。
    刘逸在理清这个思路后,随之开始入手调查。
    首先查的是将作大将张肃、左校令阴溥,右校令张慕等人家中财产近期的变动,结果发现,他们本来拥有的大量土地、田产全部都在一段时期内卖给他人。换成了钱财,家中多年积累的巨额财富,更是在一段时期内迅速消耗一空。
    随后,刘逸开始查修缮过程中。物资运输的规律和额度。结果发现,在他们这些人家中巨额财富消失的同一时期。物资运输最为频繁,无论数量还是频率,都远大于寻常时候。
    从这两点,刘逸开始逐步推断。栈道垮塌事故接连发生后,张肃、阴溥、张慕等人必然是迅速补救,不但将贪掉的巨额钱财物资又还回去,还掏尽家底补上,这是想隐瞒过去。
    如此一来,只要其在账目上做些手段,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偷工减料的证据。最多就是各种配给运输有些异常,却没什么错。
    接着,刘逸又请别的大臣帮忙,大致核算栈道垮塌后。又重新按标准重建,中间必然浪费的钱财物资会有多少。
    得出的结论,也证实了他的猜测,那并不是个小数目,只要垮塌范围超过一定程度,即便张肃等人都是出身门阀大族,但仅以己身所拥有的财产,再加上还出贪掉的那部分,也绝对无法补上重修所造成的损失。
    而死伤那么多人,如果排除自然因素,全是人为,那么垮塌的范围,将必然远在这个尺度之上!
    查到这里,刘逸终于抓住了一个关键。
    那就是张肃等人还出贪污所得,并且掏尽家本后,仍然无法补上损失,那么他们从哪儿获得的钱财物资?怎么填满那个窟窿的?
    在郭嘉和凌婉清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刘逸持着授权,命谍影部众开始严查与几人相关的所有权贵,同时也开始查物资的来源和运输调配,不过一个月,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将作大将张肃在襄阳的账目不对,他曾向各郡府征调物资,但各郡的实际供给,比他记录下来的多一倍。
    并且,好几处本该运往其他建设项目的巨额物资,账目上记着运往那边,可暗地里却被他秘密运到汉中。
    如此左右相对,铁证入山,张肃的死罪是跑不掉了,终于可以正式开始审问。
    没想,张肃知道自己必死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招了。
    原来,其麾下左校令阴溥,右校令张慕负责修缮三条栈道,暗暗偷工减料,贪图巨额财富,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接连出事,三条栈道施工地段都有大面积垮塌,死伤无数。
    暗里说,这与将作大将张肃没什么事儿,可实际上,这与他关系大了,因为按照明令,他才是这三条栈道的直接负责人,只是他不想去汉中北部的大山里,来回奔波,贪图襄阳的安逸,所以把这苦差交给两个部下去做。
    没想这两个值得“信任”的手下,因为心里不平衡,又看到山高路远,缺乏监督,结果恶向胆边生,竟然谋划倾吞巨额钱财物资,用来补偿自己,他们没修过栈道,以为与修路差不多,哪知栈道盘踞在险峻山涧,一点差错都不能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事发后,阴溥、张慕怕了,知道单凭他俩兜不住,立刻就将此事告诉了张肃。
    因为他们知道,出这么大事儿,作为真正负责这项工程的张肃,根本逃不了,他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张肃闻讯后,果真又惊又气,可无论他如何责骂二人,也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横竖都是死。
    他胆子本就较小,如今又正春风得意,哪肯就这么束手就擒,当然随之设法隐瞒。
    三人商议之后,迅速补救。
    负责汉中栈道修建的,还有很多其它品级更低的官吏,他们有些人跟着阴溥、张慕参与了此事,有些人则没参与,但也没敢声张。
    为了彻底统一口径,张肃亲自出面,携着权势,威逼利诱,强行迫使那些没参与的也收受他的贿赂,不得不封口!
    少数实在不肯的,也被阴溥、张慕阴谋杀害,报成修建过程中,因公殉职。
    自此,负责栈道修建的大小官吏,全部凝成了一股绳。
    随后,阴溥和张慕开始全面封锁三条栈道,民夫和工匠也被严密看管起来。
    因为根据规定,民夫和工匠的女眷,是可以每月去看望一次的,可大批工匠、民夫的不寻常死亡,如何敢过早暴露,所以这成了个麻烦事,为了争取补救的时间,他二人也干脆将那些死去之人的亲眷给扣押。
    活着的民夫、工匠们,倒是可以见亲眷,但受到严密监视,根本不敢乱说话。
    如此一来,他们就得到了宝贵的时间,决定将所有偷工减料的地方,垮塌的地方全部进行重修。
    贪出的那部分还回去不够,就尽出家财,疯狂采购!
    可如此一来,仍然是不够!
    无奈之下,统管三州之地所有土木建设的将作大将张肃,只能悄悄做假账目,通过挪用、隐报征调数额等方式,暗中送来物资。
    随着栈道重新修好,等于已经毁掉主要证据,他们也逐渐放下心来,开始准备善后工作,只要全部竣工,将活着的人都遣回,用钱财安抚,那就算是彻底压下了,不经意间也就松懈了防范。
    可没想到此时竟然出了意外,被董允和费祎因缘巧合下揭发。
    这下他们可就急了,听到刘涛要过去查,为了拖延时间,便派死士袭杀,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威胁和许诺钱财为手段,迫使知情的民夫、工匠们统一口径。
    其威胁也非常可怕,无论谁说出去,全家都要陪葬,即便他们最终逃不掉一死,但也有死士会去取那些民夫、工匠全家的命。
    这些终究是百姓,他们只是想有个安稳的生活,他们惧怕这种骇人的威胁,也无法抵抗钱财的利诱,因而这才改了口。
    极少数顽固者也被他们给杀了。至于那些看管起来的亡者家属,他们根本不惧,有的是借口反驳。
    等做完这些,他们终于放下心来。
    因此当刘涛再次奉命去查的时候,他们还积极配合,结果也就成了个悬案,账目没有问题,栈道本身也没有问题,唯独死了大量的人,也只有那些亡者家属不停哭嚎。
    从而便有了阴溥和张慕的那种说法,言那些人死于山体垮塌等自然意外,这些亡者的家眷死活不信,甚至想讹诈更多的抚恤钱财,他们为了不让其回乡恶意宣扬,便暂且看管起来,好生劝服,只要答应不再闹,便按规定发放抚恤送其归家。
    不得不说他们是很聪明的,还真就一直都没有动这些家眷,反正所谓亡者抚恤,也不需他们去填坑,那得楚国的小朝廷出。
    如此一来,这些亡者家眷再怎么闹,却没有证据,百口难辨!
    阴溥和张慕等官吏,也顶多就是一个监工不利的过错,根本谈不上罪!
    负责调查的刘涛因此而一步步陷入对方的局中,越查越被动,甚至最终被反咬一口。
    董允和费祎带到襄阳的血书,也迅速失去效用,只因血书上盖手印的很多人都改了口。
    至此,震惊一时的大案真相大白,刘逸随之从张肃的供词入手,开始追查物证,得到阴溥和张慕的亲笔信数封,落实了罪名。
    可没想到,远在汉中的阴溥和张慕二人,却在拘捕令抵达汉中的前一天,突然带着他们手中负责监工的那些郡府兵士造反。
    幸好伊籍反应神速,当初又带着一千近卫铁骑过去,仅用半日时间,就击破叛军,活捉了阴溥和张慕!
    此事虽然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但至今仍然传得沸沸扬扬。
    王旭得知这一切,其心情如何,更是可以想象,赶往麒麟殿朝仪的路上,脸色非常难看……

第六百九十八章 启用贤才
    当王旭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踏入金碧辉煌的麒麟殿正殿,文武已经豁然在列,各自安静地跪坐在褥垫之上,见其身影出现,立时整齐参拜。
    “臣等参见楚王!”
    “免礼!”
    王旭长袖一挥,迈步走向上首的高台。
    那里有张精美的胡床,雕刻着凶猛的麒麟,威严而庄重,这正是他的王座。他此刻也是第一次坐上去,感觉很舒适,其设计的尺寸和材料恐怕都很有讲究,但并未过多去感受,目光已经扫过在场文武,威严的声音随之响彻殿内。
    “本王自去交州已近一年,今日是归来的第一次朝议,本应先嘉奖诸公,可有些事情却让本王不吐不快,急欲处置!因而暂且不做嘉奖,待下次再行定夺。”
    群臣闻言,心中皆是为之一凛,他们都清楚这话的意思。
    王旭也很是干脆,随之厉声接道:“且带张肃、阴溥、张慕三人来见!”
    “押罪臣张肃、阴溥、张慕三人上……殿……!”
    殿外静候的女官高声传话,拖长了的高亢音调在宫内回荡,传出很远。
    不多时,身着囚衣、劈头散发的三人被禁卫兵压进殿内,软软的跪倒在地。
    此时的他们,蓬头垢面,囚衣沾满污渍和血迹,哪还有平日的风光。
    王旭没有急着管阴溥和张慕,反而直直看向张肃。
    张肃低垂着头,不敢与其对视,又是羞愧,又是畏惧,他的亲弟弟张松,此刻也在殿内。满目愤然地望着他!
    群臣此刻都不敢说话,整个大殿静得落针可闻。
    良久,王旭才悠悠出声,仿似追忆地说:“君矫。自当年你归附时起。本王可曾亏待于你?”
    “臣愧对王上厚恩,还望王上开恩。还望王上开恩啊!”
    张肃顷刻间痛哭哀嚎,声音沙哑,不停磕头,甚至都磕出了血来。
    “够了!”王旭怒声喝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开恩,本王如何开恩?”
    说着,他猛然从王位上站起,指着下方的张肃痛斥:“本王是何等信任你,任你为宗正寺麾下将作大将,总掌境内所有土木工程,位高权重。可你给本王的交代,就是一万五千多条冤死的人命,价值七千多万钱的物资浪费,善后抚恤高达一亿五千多万钱。汉中、上庸、京兆三郡百姓怨声载道、群情激奋!你可真是才能不小啊!”
    “臣有罪!臣有罪!”
    张肃哭泣着伏跪在地,只能不停地念叨。
    王旭看到他那窝囊模样,更是来气:“一个有罪,能弥补一万五千条人命吗?一个有罪,能换回两亿多五铢钱吗?你们这群人已经倾家荡产,结果还是造成两亿多钱的损失,你拿什么来担?百姓民心的失去,你们又担当得起吗?”
    张肃散乱的头发遮住了他的脸颊,却遮不住他不停滴落的泪水,他已经从刚才的口气中听明白,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
    痛声斥责过后,王旭缓缓闭上了眼睛,深吸口气,才以异常坚定的语气说:“将作大将张肃,贪图安逸,严重失职,造成一万五千余无辜百姓死亡,钱财物资损失巨大,民心涣散,后又欺上瞒下,隐瞒不报,滥用职权,坑杀百姓,诬陷忠良,百死不足赎罪,即刻拖出北门问斩,抄家!”
    “诺!”
    大殿外顷刻间走进数名禁卫,将面色死灰的张肃拖了出去,此时的他早已彻底失去神采,如同行尸走肉,没了灵魂一般。
    王旭很快回过头来,看向仍然跪在地上不言不语的另外二人,斥说:“阴溥、张慕!你二人可曾知罪!”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半死不活得软倒在地上,他们显然受了很多严刑拷打,又知必死,都没了精神,与张肃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很清楚说什么都是废话,仿如傻了一般,不言不语。
    看了他们那等模样,王旭也是一句话也不想再多说,挥手便道:“将此二人拖出北门问斩,头颅悬挂三日示众,抄其家!”
    “诺!”门外再度进来几个禁卫,随之将二人也拉了出去。
    两人仍然毫无动作,软绵绵地任由禁卫作为。
    王旭没有管那么多,深呼口气,缓缓坐回王座,并沉声喝令道:
    “传本王令,负责修建汉中栈道的官吏,但凡出于主动与此三人勾结者,抄家问斩!”
    “被迫勾结者,免官!”
    “随其叛乱的郡府兵将士,军候以上职务者,抄家问斩!”
    “兵士中,但凡起哄跟随的,斩!”
    “被迫服从命令跟随的,遣散归家!”
    “其它参与此事的相关人等,由延尉寺从重定罪!”
    “不参与此事,妄自残害的官吏,以功臣论之,抚恤封赏!”
    随着他迅速说出一连串处置之法,数百颗人头落地已经成为必然,但没有文武以为此举不妥,若此事不严惩,今后将没有人会怕,这等乱世,只能用重典,甚至于这已经算好的结果,若是此事落在其它诸侯手里,少说还得落个家中女眷充军为妓,男子为奴的下场。
    王旭的目光也随之转动,渐渐看向了已经停职很久的张松,悠然道:“张松,将作大将归你管辖,虽然经查证此事与你完全无关,但你督下不严,竟然毫不过问此事,也当受罚!”
    “臣驭下不严,愧对楚王重托,情愿领罚!”
    张松早就对其兄长失望透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