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灵泾不过区区三千多人,而潜伏而来的谍影高手就有四百多,是单怀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的,几乎将谍影的核心精英征调了三分之一。本意是要为凉州主力所准备的,可现在这里只有三千人,兵士密度大幅度减小,如何能不轻松?
    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没有高顺的军队,单是谍影这四百多人也能拿下灵泾,可张靖和单怀都知道,这些谍影精英的培养极为艰难,是楚国多年的积累,让他们正面厮杀那是暴敛天物,反不如守好城门,尽量减少损失,战争终究还是军队的事。
    这场厮杀并没持续太久,四更时分,高顺如约抵达,密密麻麻的楚国骑兵,如蝗虫般涌入了灵泾,四方城门外也全部被封锁,将士们更是全部穿着凉州军的服饰,若不是提前知晓,绝对让人以为是凉州人马。
    这当然是高顺为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虽然他沿途昼伏夜行,走的也是人烟稀少的旷野山林,可若是以楚军打扮,终究难免不巧被人看到,有泄露的可能,而以敌军衣着前进就很难引人注目,再加上多重掩护,被发现的几率自然无限减小。(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六章相同的部署: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功告成
    公元192年六月二十一,鸟氏攻城战进入第十一日。
    傍晚,凉州军仍然如往常那般奋勇抵抗,高顺所率兵马却已经从他们身后迅速靠近。
    昨夜攻取灵泾前,高顺就将城池完全封锁,因而并未有人能走脱,并且灵泾城刚陷入激战时,他见敌军已无逆转之力,随之就率领部分兵马先一步起行,所以不可能有人比他还快。
    因其服饰打扮特殊,在鸟氏前线激战的凉州将领得到哨骑回报,尽皆以为又是后方支援上来的援军,毕竟这段时日的激战打得晕头转向,安定后方过来的援军是一波又一波,很难分清是那部人马。尽管这支援军的头上和手臂上都扎着一根红色的束带,可这样的细节并不容易引起注目。
    高顺最先扑向的是南路的胡儿坡,镇守此地的凉州主将是魏平,张任便是在这里遭了其暗算,身中七箭,重伤而归。
    这魏平算是凉州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历史上乃是曹魏的金城太守,曾随司马懿在祁山蜀国交战,颇有些谋略和算计。
    “援军到了!援军到了!”
    凉州军兴奋地嘶喊着,每当有援军上来,他们总是特别兴奋。
    魏平同样舒展开眉头,虽然他早就从哨骑那里得知有援军到达,可真正看到的时候,还是长舒口气,毕竟前线的压力太大了,这场持续了十一日的攻防战,让所有人都是心力交瘁,每次都是险之又险地撑过去。他对于楚国的每次冲击,从没有必胜的把握,能来更多的援军当然是好事。
    在部署好防御后,魏平出于礼节。亲自赶到后方迎接,也算是对援军将领的尊重。
    可随着那支援军迅速接近,魏平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微有些疑惑,直到其前部距离已不到百步时。他才陡然神色大变,声嘶力竭地大吼:“迎敌!迎敌!”
    周遭的凉州军士还处于援军抵达的兴奋中,根本没有发应过来,愣愣地看着他。
    “诶!大事休矣!”
    悔恨之中,魏平匆忙返身奔回,焦急大喝:“这是楚**队,凉州骑兵没有这样标准的行进步伐,这是楚**队。迎敌!迎敌!”
    凉州将士终于醒悟过来,惊慌中迅速组织布防,各部将校的咒骂声响彻了每一个角落。
    可惜,为时已晚!
    凉州军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正面防线,对这边根本没有做准备,如何能在瞬间就组织起防御?
    高顺亲自带着他的陷阵营为前部,狂涌而来!
    半个时辰,仅仅半个时辰!!
    遭到前后夹击的凉州军顷刻间溃败,主将魏平为高顺斩杀、副将鞠光更是被正面冲击上来的楚国将士砍成肉泥,经过这十一日激战的楚国将士早都杀红眼。心怀仇恨,如何能不疯狂!
    在楚国将士暴躁的吼叫声中,鸟氏防线的各部凉州军迎来噩梦!
    楚军借助这条通道。从凉州其它几路兵马的身后发动攻击,各部凉州守军尽皆面临几方受敌,这就仿如一座稳定了许久的天平突然间倾斜,焉能久持?更重要的是,凉州将士紧绷多日的那根心弦因此而断,心衰力竭!
    胡儿坡易主的一日后,凉州各部将领被迫仓惶率众撤退,全面放弃鸟氏防线!
    楚国大军尾随追击,展开了一场屠戮。
    这场追击战没有俘虏。即便现在已经胜利,没有必要再继续杀下去。可王旭却不敢下令投降不杀,因为这十一日的血腥交战已给将士带来满腔的仇恨和精神的冲击。他们现在已经一定程度的情绪失控,需要发泄、需要宣泄尽仇恨后,才能平静下来。
    如果他现在强制下令接受俘虏,且不说将士们究竟有几人会执行,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哗然和暴动。在这场追击屠戮之中,他唯一能做的,那就是限制各部将军,不准他们率部追往百姓密集的地区。
    不然,已经失控的军士,很可能会造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大屠杀,那时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楚国将士已然在多日的激战中疲惫不堪,在疯狂屠戮过后,很快就精疲力尽。王旭趁此时机,随之下令将士们扎营休息,只让高顺仍旧率部跟进,阻止凉州军在短时间内重组,并立刻让宗预返回鸟氏县城,征调酒肉至前线犒赏三军,同时宣布将厚赏鸟氏攻防战中英勇奋战的将士。
    如此,方才让将士们暂时从失控的情绪中安静下来,从杀人机器向着理性的人所转变。
    次日正午,经过良好休息的楚军将士平静不少,只是很多人的双眼仍旧布满血丝,情绪也仍旧暴躁易怒,还有不少人甚至时哭时笑,握着兵刃不肯松手。这是那场炼狱血战的后遗症,王旭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改变众人的精神状态。
    只是这时候,将士们至少已经会习惯性地听从命令,因此他也下令全军起行,奔赴灵泾。
    第二天傍晚,各部先后抵达安定郡府。
    因为兵士情绪不稳,王旭担忧若是进城驻扎,恐引发大量失控事件,如果凉州百姓再激怒他们,后果将更加可怕。因此,他严令各部在城外扎营,禁止兵士进城,同时也让驻守灵泾的雷铜率本部人马封锁这片区域,不允许凉州百姓随意进出。
    如此煎熬了两日,在充足的肉食供给和休息后,从第三日夜开始,军营中终于开始普遍传出压抑的哭声。
    这时候,王旭才真正放下心来!
    哭,意味着将士们的情绪恢复了正常,恢复了本性!
    清晨,王旭令颜良和陈到为先锋,兵分两路直扑东南方漆县,而他则亲自率部紧随其后。
    同时,雷铜率万人负责清理周围数县之地的小股凉州军,并控制住各处县城。
    郭嘉等人坐镇安定郡府灵泾,在谍影部众协助下严密布防,典农将军部的严颜和宗预也暂时留驻此地。
    七月初一,王旭率部兵不血刃地进驻漆县,遥遥望着马腾最后一部兵马撤离,无奈叹息。
    他本来有一举击破马腾这支主力的机会,可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其撤走,马腾率领的这支主力,人数虽然谈不上很多,却真的是精锐,凉州六支最强部曲,这里就有三支!若能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歼灭,对凉州是绝对沉重的打击,须知到目前为止,凉州损失这么惨重,却还只有两支核心部曲被打散。
    一支是马超的枪骑兵,那支部队在马超撤离陇关的时候,遭到楚国主力围杀,因而覆灭大半,马超也重伤,至今都未能痊愈。可当时那支军队即便完全处于劣势,却也让楚国付出不小的代价。
    第二支是庞德所率的弩骑兵,战力同样惊人,早前其在与张辽对峙的时候,曾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可随后碍于接连中计,未能再有驰骋的机会,待杨阜策反孔信、姜隐等将,并与张辽配合取得陇西大捷,这支弩骑兵终是在狄道被坑杀。
    如今凉州剩下的另外四支核心精锐,除了西凉铁骑尚在马义手中,还未曾有用武之地,其余三支就都在马腾这边。
    马腾带着这三支兵马远征长安,当然是打定了主意,一旦攻取长安便立刻截断楚军后路,并利用这几支最强劲的兵马,在楚国撤退时给予致命一击,是他的杀手锏。
    现如今,马腾的谋划成为泡影,这几支军队皆落入险境,王旭当然期望能借助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一网打尽。
    只是,他终究还是与这机会失之交臂。
    早在攻破鸟氏的次日,远在长安的马腾就接到快马传报。
    当时,凉州军已攻占长安近郊和外城,邓芝、邓艾、法正等人率着残部死守在宫城内,用尽了手段,形势已岌岌可危。
    马腾眼看不需多久便可拿下,正意气风发,却突然接到安定全面失守的噩耗,瞬间急怒攻心,口喷鲜血,晕厥当场!
    他纵横凉州半生,哪会不知这是何等危急的局势,安定已经失守,那么拿下长安也已经没有意义,待王旭从容率军杀来,困在楚国境内的他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有死路一条。
    从昏迷中苏醒后,马腾心知大势已去,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令大军分三部撤退,同时急令马铁、马休率精兵奔赴漆县,严令其务必将楚军挡在漆县以北,保住大军撤往北地的通路。
    马铁和马休所率部众,正是赫赫有名的重甲骑兵和刀骑兵。
    因为鸟氏攻防战过于惨烈,楚国将士获胜后精神受到刺激,身体也疲惫不堪,从而被迫在安定耽搁了三四天的时间,也正是这段时日,导致未能及时截断马腾后路,占据有利于阻截的地带。
    颜良和陈到率两路兵马赶至漆县北方的时候,马铁和马休已经在那里布防,甚至马腾都已成功撤走两部兵马。情急之下,颜良率三千人进行试探性攻击,结果大败而回。
    陈到接应颜良败军回营后,从凉州军超乎寻常的战力中意识到,楚军没能抢先遏制险要,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没有计略谋划,是根本无法在野外正面匹敌这两支骑兵的,因而不得不暂缓进攻,并报知后方王旭。
    可面对这样的形势,王旭又能如何,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若要智取那也需要时间,而现在恰恰是没有时间,马腾更不会耽搁太久。
    两日后,也就是七月初一这天,楚军仍然没能找到击败两支骑兵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徐徐撤往北方……(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八章 忠魂永存
    “主公!邓芝将军前来述职!”诸葛瑾走入王旭营中,轻声回报。
    “噢?他们现在何处?””王旭抬起头来,神情喜悦。
    “已到城南十里外!”
    “传令随军文臣及偏将以上职务将领,全体随我步行列队相迎!”
    王旭急急说完,随之起身向着营外走去,这也难怪他这般激动,虽说安定战役中的鸟氏攻防战是焦点,吸引了所有的注目,可若从战争层面来说,固守长安的邓芝才算是真正创造了奇迹。
    事实上,王旭心中对邓芝等人是有愧的,进军安定的时候他就明白,若奇谋成功,那么安定的凉州军半月内必溃,那么即使马腾占领长安,意义也不大,没有时间对楚国主力完成反包围。
    若奇谋失败,那么楚国大军肯定是全面撤退,而郭嘉也已做好了撤退的路线和反击长安的战术准备。
    可以说,在那个时侯的形势下,出于为大局着想,王旭和郭嘉都潜意识地抛弃了长安,抛弃了邓芝等将,甚至于他们压根儿就不认为邓芝能守住长安太久,其是生是死纯粹是看天意。
    这样的举动从理智上来说当然是正确的,可从情感上来说,他们有愧!
    当马腾退兵后,王旭惊闻邓芝等人仍然固守长安,始终不曾突围放弃,瞬间受到深深震撼,内心被无限的愧疚所填满。
    以邓芝的能力和智慧,怎会猜不到长安被抛弃了?
    当其得知楚国大军没有全面撤退,反而强力攻打安定的时候。就必然已经明白全局。
    在这点上。王旭从不怀疑邓芝的智商。若连这点都看不出来,邓芝不配成为北方军团最高统帅,不配成为平北将军。
    可以说,那时候无论邓芝是选择投降,还是选择突围逃跑,王旭都绝不会怪责,就好像历史上刘备不怨黄权投降曹操那般,既然身为人主已经抛弃属下。那么属下迫于无奈做些事出来,又有什么呢?
    不管是枭雄还是奸雄,只要算得上明君,那这就是最起码的气度和胸襟,连这点都做不到,如何让优秀的臣子心服!
    可最终的结果是邓芝选择了坚持,不论他是否曾动摇,不论他内心是否曾挣扎,可最后他选择了坚守,死战到底。这就足以让王旭感动,足以让他愧疚!
    此外。邓芝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以三万余人困守孤城,竟然顶住马腾十余万大军的攻打,扼守长安近一个月,这是何等壮举?
    若这个事情发生在边塞,发生在易守难攻的险地,那当然算不得什么,可这是发生在长安。
    长安城虽然雄伟,可真不是什么要塞,其广阔的防守面积和复杂的城池布局,根本是易攻难守,历代帝王不断地改建和扩充,使得它不像是城池,更像是一个聚居地,更像是后世的城市!
    东边一个陵园,西边一条河流,这里一个猎场,那里一个行宫,城里城外完全相通,四通八达,守起来着实艰难。
    此刻,王旭满怀着复杂的情感,亲自率众走出五里,列队迎接!
    并没有等上太久,来自长安的车架徐徐出现在视野,远远看到这边庞大的迎接队伍,领先的三匹快马顿时加快速度,疾驰而来!
    “主公!”
    邓芝、法正、邓艾远远呼唤。
    王旭神情激动,迈着大步,主动上前相迎。
    三人奔驰到二十步外,纵身下马,随之跪伏于地。
    “臣等奉命前来述职!”
    “请起!请起!”
    王旭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只能是上前一一将三人扶起,他想说些表达歉意的话语,可他不能说,身为楚王,有些事情不能明言,不能讲得太透彻,即便双方都已是心知肚明。
    “伯苗,孝直!你们是楚国最坚实的屏障,最忠诚的卫士!你们当受我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
    王旭还没拜下去,邓芝和法正已是急忙上前扶住,死死托着他的手臂。
    邓芝双目清澈明亮,犹如天上的繁星。
    “主公,您是为楚国、为天下,臣等何敢不效死力,当不起这般重恩!”
    “可此番驻守长安,确实是委屈你们了!”王旭叹息。
    法正面容肃穆;激动回道:“若能助主公扫平天下,死亦无憾,何谈委屈?臣等只恨力有不足,难以助明主早日创建太平盛世!”
    “孝直……”
    王旭热泪盈眶,紧紧握着二人的手,再也说不出话来!
    邓芝和法正也激动地看着他,神情坚定,尽显真英雄本色!
    画面这这一刻定格,君臣三人彼此相扶,目光相对,心心相连,仿如无声的画卷,诠释这一段英雄赞歌!
    这一幕让随同迎接的其它楚国文武也深为感动!
    不知何时,他们在诸葛瑾的带头下,突然齐齐跪地,慷慨高呼!
    “明主仁德,臣何惜命!以民为纲,以国为上!忠魂不灭,纵死何妨!”
    那整齐而壮烈的呼喊,发自文武的内心身处,顷刻间冲击着王旭的心领,他突然间觉得热血澎湃,情不自禁地张开长臂,虚抱长空,当着无数的将士,纵声高呼!
    “有你们,我何以寂寞!”
    “有你们,天下何愁不定!”
    “有你们,华夏何愁不兴!”
    这一幕永远留在了这里,留在了在场将士的心中!
    多年以后,潘浚凭借着记忆将其画了下来,尽管其画功在历史的无数画家中,算不得上乘,可却深切表达出了此刻那种神韵,成为历史的绝唱,代代相传,为后人所瞻仰!
    ………………
    半日后,王旭也从邓芝口中得知了长安之战的详细,当场倾心叹服。
    原来邓芝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正面对决,而是放凉州军进入长安近郊,然后与凉州军打潜伏战,他听从法正的建议,将兵士分成几十或百人一组单独行动,脱掉行动不便的战甲,穿着百姓的衣服,人手一弩,借助对长安那庞大外城的熟悉,对凉州军士进行伏杀。
    各部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迅速躲藏起来,长安外城极大,皇家别苑、行宫、猎场、屋舍绵延极广,将士们利用对长安的熟悉,完全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这样的潜伏战持续了整整七天,凉州军前三日损失极大,可随后便改变策略,将全军分为三个梯队,每个梯队平行推进,如此堪称地毯式地扫荡几圈,这才迫使楚军不得不退回内城。
    内城的防御也坚持了数天,最终才退至宫城,借助宫城强大的城防死守!邓芝也正是这般以拖为主,以战辅助,仿如泥潭般层层陷住凉州军的脚步,这才能辗转拖延了近一个月。
    当然,这是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难,越是追求细节的战斗,越是将领能力的考验,邓芝做到这样的程度,怎能不让王旭惊叹!
    邓芝在汇报的时候,也着重夸奖了年仅十五岁的邓艾,言此人聪明而有急变,在战斗过程中多次做出很出人意料的举动,并且非常有效,拥有很敏锐的战场观察力和判断力。
    长安守卫战能坚持这么久,年轻的邓艾也功不可没!
    看得出,邓芝对于邓艾是很欣赏的,年轻的邓艾也对邓芝非常尊敬!
    这让王旭更加高兴,他早前将邓艾交给邓芝带着,就是因为邓艾性子过于高傲,心眼儿太多,因而让性格简单而直率、清廉节俭、品德出众的儒将邓芝去影响他,况且二人本是同姓人,在这个年代,同姓人的亲近程度还是很高的,所以邓芝对于年少丧父的邓艾来说,或许更容易亲近。
    启蒙的引导者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如果走了岔子再纠正过来,会困难百倍,王旭虽然欣赏邓艾的才华,可对于其历史上的秉性却并不喜欢,如果不是那性格,他最终也不会死得那么惨,如今其尚且年幼,当然从一开始就往正确的方向培养。
    可是这种高兴在入夜的时候便从王旭脸上消失。
    鸟氏县传来急报!
    楚国边防军西军统帅,战功赫赫的建威将军张任,不治身亡!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旭悲痛不已,没想到张任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战死西凉。
    在文武的劝慰下,他过了好久才缓过劲来,连夜派人传命襄阳,追封张任为骠骑将军,以骠骑将军之礼仪安排厚葬!
    谥刚侯,追加食邑三百户,由其子继承,名位入英烈台第三层,**塑像,供后人祭拜!
    英烈台乃是楚国近年再建的最高荣誉殿堂,为纪念过往阵亡的重要楚国文武,总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只留名字排位和简要描述,已故将领周朝、郭石、蔡中等人在此列。
    第二层则另加单独的事迹碑和重要遗物存放台!已故将领苏飞、霍笃等人在此列。
    第三层也是最高层,需**塑雕像,一人一坐!目前仅有最早跟随王旭的管亥、杨凤在此列。
    这英烈台只供奉开国文武,后世功臣死后,不得入内。
    张任也是楚国继管亥和杨凤之后,第三位符合进入英烈台最高层条件的楚国功臣!(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八章忠魂永存:
    
   

第八百四十九章 我尽力了
    安定战役结束,凉州战场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楚国优势尽显,并且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陇西、汉阳、安定连成一片,稳稳控制在楚国手中,以优势兵力形成集团式压制,让凉州难寻破敌之机,动弹不得!
    中原曹操那二十万大军,本就不是倾力死战,只是帮助凉州进行牵制,同样难得存进。诸葛亮和庞统亲自部署防御,或许诸葛亮战事上不如郭嘉等人,可若说防守疆土,真不是一般的厉害,况且还有张合、鞠义、李严等诸多名将坐镇,据险以守,曹操若非亲率主力全面出征,王旭根本就无须过于担心,而如今的魏国还没有做好再次全面开战的准备。
    至于吴国,更是只能做做样子,他们现在能据险以守,抵御楚国已算不错。豫章的陆逊掌控海云军团,使得水军作用发挥到极致,全面控制了豫章附近的水域,并利用水路时刻威胁吴国腹地,压得吴国心惊胆颤,且徐晃的朱雀军团,南方黄权的交州军,皆是严加守备,以吴国现在的情况,自保有余,欲进实难。
    若说唯一让王旭时刻挂念的,那便是仍在北地的王征。
    高顺为执行攻略安定的计划,以接连战败来抽空前线兵力,实则瞒天过海,暗中借助败仗为掩护,转移了大量兵力,从而才能秘密南下安定。可自告奋勇,坚持亲自率领残部在北地周旋的王征,就陷入了危局。
    大军团作战不似局部战争,有的时候为了胜利。终是要选择牺牲。而北地那边的残部就是必要的遗弃。高顺暗中抽走大量兵士南下后。余下的残军肯定无法再抵挡羌、胡联军,战败已经是必然,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