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和改任尚书,尚书张松出任益州刺史,桂阳太守公仇称迁任尚书。李朝出任桂阳太守……”
正在其用心思考时,偏殿外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不多时便听女官在门外报说:“启禀楚王,诸葛臣相刚刚派人送来急报,让奴婢转呈给王上,请求王上定夺!”
“臣相送来的?”王旭放下手中的笔。“那你先拿进来吧!”
片刻之后,王旭看完急报,瞬间大怒。
“好个彭羕,这才到武都接任太守多久?一没见政绩。二没见功勋,三没有资历。本王嘱咐其招降武都氏王杨仆一事还连个音信都没有,现在竟然就已妄言本王不识才。委屈了他!本王难道该直接让他做臣相不成?”
“楚王息怒!”伺立在旁的女官急忙出声劝慰。
“行了,你去找婉妃,令其派遣谍影部众查证此事是否属实,若属实就即刻报来,彭羕这太守我看还是不用再做了!”
“诺!”
女官徐徐退下,王旭本来还算不错的心情却变得有些糟糕,早前他还在凉州时,为了提拔杨阜成为凉州刺史,提前就急报襄阳尚书台,令其选择一人赴任。因为武都位置极其重要,且因为杨阜在任时极为得力,往西边扩张的速度很快,是西部诸郡中贯彻扩疆政策最有效的一个郡,并且正处于关键时候,急需有能力的太守接任。
没想尚书台经商议后派来的人却是彭羕,王旭心中也知道此人在历史上有问题,可转念一想,觉得他既然能得到尚书台认可,必然还是具备能力的,况且那时马上更换也不合适,因此就打算给彭羕一个机会,并且还亲自召见,苦口婆心地说了好大一通,只希望此人不要令他失望。
可没想最终结果却是这样,怎能不气?
好在没过多久,羊家人就到了,总算让他暂且消下怒火,转移了注意力。
宣其几人进殿后,一番拜见,王旭不由细细打量几人。
“你们都先起来吧!”
“谢楚王!”
羊家三兄弟立定,虽然神态恭敬,但却不减气度,看得出都是心性非常之人。至于四个孩子,羊发明显已经年龄不小,肯定成年了,另外三个就明显小很多,羊承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羊徽瑜更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羊祜就更不用说,都还是孩子。
一番打量过后,王旭带着好奇的目光,又仔细看向了蔡文姬的姐姐。
不得不说,蔡家姐妹真的长得很像,只不过姐姐要更为高挑一些,而蔡文姬的身段相对更为玲珑,两人虽然也有极大不同,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很具大家闺秀的气质。
待一一看过之后,王旭才微笑着对静候在旁的蔡琰招招手。
“文姬,过来坐我身边!”
“诺!”蔡文姬优雅地应了一声,随之轻移莲步,坐到身旁。
王旭对着他点点头,这才又看向羊家众人,微笑着道:“本王听文姬说,你们来楚国都已经十几年,但却一直未曾见过,感觉有些遗憾!昔日本王亦曾与羊公有缘一见。深为钦佩,今日观你们,也觉得颇为不凡。果真虎父无犬子!”
羊衜作为蔡文姬的姐婿,率先躬身回应。
“楚王过誉。在下兄弟三人万不及家父万一,怎值得楚王这般夸奖。今日有幸承蒙楚王召见,见到王上仪容气度,已是深深敬服,自觉今生无憾!”
王旭瞬间摆手:“行了,奉承话就不用说,本王向来直接,不凡就是不凡。如果你们普通寻常,那也不会直言夸赞。文姬虽非是王妃,可其亦是本王的家人,其姐便也是本王的姐,因此在本王心中,这里是一家人。明白吗?”
羊家三兄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王旭知道他们没摸清自己性格,一时半会儿肯定不敢妄自接话,也不理会,转而将目光看向几个孩子。
“羊发。你现在从事何职?”
羊发在历史上官至都督淮北护军,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将领,面对王旭的询问。他神色颇有些黯然。
“回禀楚王,现在鄙人仍旧在家中习武读书!”
“你年纪也不小,怎没想过建立功名?为何不效力楚国?”王旭问道。
羊发双眼闪过一抹亮光,可很快又消失不见。
“回楚王,鄙人实是深感自己才能不足,尚且还未做好准备,因而未曾一试!”
“谦逊是好事,好学也是好事,但年华更为宝贵。你现在正当青春,与其在家中学。不如上阵学,那才是对你的真正磨练!”王旭目光灼灼地看着羊发。逼得其不敢抬起头来。
“怎么?不敢说话?”
羊衜急忙接道:“楚王,犬子不善言谈,若有失礼之处,恳请楚王恕罪!”
王旭看了他一眼,随即摇摇头,以聊家常般的语气道:“你们这些人,心思多,想得也多,我懒得和你说,可你们不该误了孩子,他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去磨练,去建功立业的时候。”
说着,不等羊家三兄弟从愕然中回神,王旭凌厉的目光已是再度看向羊发:“现在你抛开我楚王这个身份,我就是你的姑父,你明言告诉我,你究竟想不想驰骋疆场,想不想建功立业?”
“想!我们都想!”羊发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稚嫩的童音却率先响起。
“羊祜!”
“不得胡言乱语!”
羊家三兄弟立刻急了,出声呵斥。
羊衜更是随之躬身道:“楚王,幼子年少无知,恳请楚王见谅!
可小羊祜仍然不为所动,挺直了腰板。
“哼!我看他倒是比你们更有胆气!”王旭适时出声喝斥,阻碍了羊家三兄弟继续给小羊祜施压,在他们惊讶的表情中,反而微笑着对羊祜招招手:“羊祜,过来!”
“嗯!”小羊祜脆声脆气地应了一声,随之大步绕过桌案,走到王旭身前。
王旭看着他俊俏可爱,小小年纪又聪明异常,不怯场,越看越是喜欢,忍不住将其抱到自己腿上坐下。
“羊祜,私底下你可以唤我姑父!”
“这……”小羊祜歪着脑袋想了想,对这事儿似乎不敢擅自做主。
“怎么,你不愿意?”王旭笑问。
“我……我……”
小羊祜虽然聪明,但终究还是个孩子,或许是受到就很多君臣礼仪的教育,因而不敢胡乱答应这个事,反而求救般看向旁边蔡琰。
蔡琰掩嘴轻笑,怜爱地说:“楚王让你叫,你便叫吧!”
小羊祜如释重负,抓抓头,立刻大声喊道:“姑父!”
“好,乖!谁教你这么懂事的?”
“是父亲和母亲!”
“呵呵,那你将来想做什么?”
小羊祜闻言,立刻激动地手舞足蹈:“大将军,我想做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为国效力,开疆拓土!”
“好,有志气!”(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九章 化解的手段
王旭对小羊祜毫不掩饰的喜爱,让羊家三兄弟隐隐有些明白了,这显然是在用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才是自己的态度。
很快,他的目光又再度看向了羊发。
“怎么?难道你还不如年幼的弟弟?年纪轻轻,却连点胆气都没有?我再问你一次,究竟是想,还是不想?“
羊发毕竟还很年轻,总是有心气儿的,嘴唇颤动半晌,最终还是挺起胸膛,咬牙道:“想!”
“好!我就喜欢有胆气的,说说看,你想做什么,你认为自己能做什么?大胆说,年轻人不怕话说得大,只怕你没话说。”
此刻羊家三兄弟已经明白王旭的意思,虽然他们心中还是有诸多顾虑,可现在显然已经装不下去,王旭今日这番举动算是表达了心意,如果他们再拒绝,那才真的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和猜忌。
他们兄弟三个也是果断之人,悄然间以眼神交换信息后,已是下定决心,随之以鼓励的眼神暗示羊发。
羊发察觉到父亲等人的态度转变,心中更是大定,再无疑虑。
“启禀楚王,在下自认为文武双全,喜做将军,纵横沙场!”
“嗯!”王旭笑容满面。
“不错,不错!敢说出来就是好事,既然你想当将军,那便去做,只是必须从基层做起!楚国的青年将领,无论出身何族,无论是何人之子,若无军旅经验和历练,那么都得从最基本做起。现在所有楚国将军的儿孙若欲为将,也皆是从掌管五十人的队率做起,除非能经过大考,绝无例外!”
“不过。大考并不常置,也不可能为你而单独设立,并且你更是文姬的外甥。是王室亲属,那么按惯例将更为严格。须知吾侄赵统、赵广。甚至吾儿王征都是从什长开始做。”
“当然,楚国也从不会埋没人才,你们这样的,不管时间长短,只要能带十人兵士在军团内部比拼时获得前二十名,那么便可升迁,直至成为校尉为止。那时若欲再升,可就另需要军功了。你觉得能胜任吗?”
随着王旭的话。羊发显得有些失望,似乎没想到会是从最基础做起。
“怎么,觉得委屈?”王旭笑问,他倒是没觉得羊发此刻有什么不好,当初赵统、赵广和王征等人初进军队时都这样。
“不,羊发愿意!”
“呵呵!你的眼神告诉我,你就是觉得委屈!”王旭淡笑着接过话去。
“本王知道,你现在或许已经具备掌军的本事,因而不理解为何要从基础做起,若是别人。本王没有功夫多说,可你是文姬的外甥,所以我才多说你几句。”
“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能深入实地了解士兵、了解军队基层的问题,有更多的基层经验和锻炼,从最基础的地方往上走,那么你获得的将更多,在战场上,这些会成为你能战胜敌军的重要因素,关键时候更是你能保命的资本。”
“保命?”羊发愕然,没想到以王旭的身份竟然说出这种话来。
“怎么?觉得与平日所学不一样?”
王旭笑了,摇头道:“楚国大将中。确实也曾有少数直接掌兵的,就连我也是。从当年讨黄巾起就不曾做过基层将士,可你是否知道。我曾经为此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几度陷入危局,险些死去,我前十年征战所受的伤,比我后来加起来还多几倍。不错,我运气好,侥幸活下来,可你能保证永远有那样的运气吗?”
“作为一个将领,哪怕你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同样要记住,在杀敌的同时首先是要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而这还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你也可以问问那些不曾在基层效力过的将军们,看看他们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弥补起自己的不足,而且更多的人是永远闭上眼睛,再没有机会弥补。”
“基础意味着细节,细节影响着你策略的对错,更意味着你能否在战场上活着取得胜利,我想对于这点,你的父亲他们应该也有很深刻的认识,而这些东西是无法用言语教会你的,最好就是亲自去体会和学习,那会使你少走太多的弯路。”
随着王旭的话音落下,羊衜瞬间深有感触的一声轻叹:“发儿,还不快磕头谢恩,感谢楚王的悉心教诲和恩典,这番话可是对你一生都大有作用的事。”
“羊发拜谢楚王提点之恩!”羊发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立刻磕头。
“行了,起来吧!明天你直去羽林军报到,希望你做好一个什长,尽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得到升迁!如果你真的十个有毅力、有本事的人,相信你就不会让众人失望!记住,羽林军内不能取巧,你也最好不要有那样的想法,即便是你的外弟,太子王征当初也吃尽了苦头,不过他与邓艾只用了半年就成为校尉,是年青一代中最快的,希望你也能有个好成绩!”
“羊发定竭尽所能!”
王旭笑着看了看他,随之将目光转向身旁的蔡琰。
“文姬,你带几个孩子和你姐姐去御花园转转吧!”
“诺!”蔡琰柔声应过。
随着蔡琰的姐姐和几个孩子离去,王旭这才将目光转向羊家三兄弟,似笑非笑道:“不如先坐下,且聊聊国事如何?”
羊衜三兄弟笑了,彼此对望一眼,随即心悦诚服地躬身行礼。
“楚王英明睿智,天下明主,鄙人等怎还有理由推辞,必尽心竭力?”
“哈哈哈……”
王旭爽朗的笑声响起,非常开心。
他自明白到羊家众人的顾虑后,有心化解,可若是直说那就不太合适了,毕竟话题太过敏感。因此他用今日这样的方式和行动,来暗示羊家人,让他们明白他是个什么人,对羊家是什么想法,安其心。
羊家三兄弟也非凡俗之辈,多有几句话就看出了王旭执意招揽的态度,并且也以行动化解他们心中的顾虑。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了那层顾虑,如果没了对楚王态度的担心,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出世呢?
这一日,羊家三兄弟与王旭谈了很久,内容尤其着重在治理地方和对待外族的举措上,三人履历丰富,学识渊博,提出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且细致入微,几乎具体到了每一个政令的目的、实行方法、可能面对的困难、实际需要的条件等等,让王旭大为惊喜。
晚宴过后,三人不得不告辞归家时,王旭还仍旧意犹未尽,很是舍不得。
次日,一封任免令发至尚书台,下令征召羊秘为雍州安定太守,羊耽为雍州陇西太守,羊衜则是荆州南郡太守。
王旭这么任命,也是出于试验,让羊秘去安定,羊耽去陇西,是因为他们两人对外族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可这些措施王旭也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只是感觉上不错,因而干脆让他们去此二地放手做,以观成效。
至于羊衜就任南郡太守,更是他深思熟虑过的,羊衜是第一个向他提出逐步取缔士人诸多特权的人,并且有套完善的策略,可谓循序渐进。可其策略终究是新鲜的,更涉及到革新,王旭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更不知道会否引发连锁的反应,因而只能让其在南郡先试着做,毕竟南郡治所就在襄阳,这样尝试着做下去,王旭可以就近观察,若出现问题也能及早发现和解决。
事实上南郡太守已经空缺多年,早前一直是刺史兼任,如今他特别任用羊衜,也算是对其想法的大力支持。王旭心里很清楚,但凡涉及到革新,主张者都不会好过,必然有无数人要害他,如果调远了,那么他不敢保证羊衜的安全,或者说不被人陷害,更不敢保证出了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接下来的日子,王旭仍然陷入无尽的忙碌之中,半月后经过诸葛亮等人力谏,又任命凉州降臣苏则正式就任敦煌太守,傅干为天水太守。傅干是汉末旧臣傅夔的儿子,当年王旭和傅夔也是有深厚的情谊,自傅夔死,傅干投奔楚国后,王旭一直没想过将他外调,常年都负责公车司马署的事物,掌管着楚王宫的车架、马匹和出行,从未出过差错。
此次也全是因为诸葛亮力谏,王旭这才兴起年头,并且随后还亲自询问了傅干的意思。
没想傅干非常乐意,甚至还主动言说,他父亲曾经做过汉阳太守,也就是现在的天水太守,所以他也想回去治理好天水这个地方,况且天水距离他的家乡北地很近,他辗转这么多年,对家乡也甚为思念,更希望能回去帮助治理家乡地区。
王旭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却也谅解对方的情怀,最终还是点头允诺。
此后,王旭的精力也逐渐转移到楚国发展和北伐备战两件事上,虽说凉州还是有几郡太守空缺,但已经不算特别严重的问题,有凉州刺史杨阜坐镇全局,两大主力军团也在那边,单是梳理政务,那么暂时由各郡郡丞代理也勉强可以,好些合适的人选都还在考察中,因而急也急不来。
只是,当他将余下的人才任免事务交给尚书台去考察处理后不久,南方却传来一封让他又喜又愁的捷报……
ps:抱歉抱歉,今天傍晚电脑cpu持续高温,自动关机,真是够倒霉,修电脑说是cpu老化坏了,郁闷得我干脆换了电脑,耽误了多长时间,晚上才开始赶工,熬夜也只能写上一章了,见谅!(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章 称帝(上)
公元二一二至二一三年,当楚国集中精力于平定凉州期间,黄权和吴班率小部精锐交州军,乘民用船只从徐闻县出海,远征朱崖州,拔除了当地驻留的贼寇和海盗势力,得到广大百姓拥戴,重新在那里建立了政权体系。
朱崖州始建于武帝年间,武帝在平定南粤后;随之遣人从徐闻横渡海峡;并在朱崖州设置了朱崖和儋耳二郡。昭帝年间,其下令省去儋耳;合共为朱崖郡,直至元帝时,其听从贾捐之议;这才抛弃了朱崖。
时至如今,黄权和吴班竟然又将这朱崖州拿回来,实在让王旭始料未及,高兴的是收复华夏故土,担忧的是朱崖的重建和发展对楚国会是又一笔沉重的负担,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征伐他根本就不知情。
看过捷报后,他没有急着下定论,随之召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至勤政殿询问。
“孔明、士元,这黄权和吴班远征海外是何时之事,怎么从不曾听闻?”
诸葛亮拱手回道:“那时主公尚在凉州,战况不明,因而未曾向主公禀报!”
“可这般出兵总需要给我一个理由!”王旭淡漠地看着二人说。
庞统听出其语气中的不满,急忙接过话道:“回禀主公,近年来霸占朱崖州的贼寇势力越加强大,时常抢掠边境,沿海百姓不堪其扰,黄权和吴班二将坐镇交州边陲。担忧匪患持久会引得交州百姓不满,军队也疲于应付,因而决定远征海外。永绝后患!去年主公西征凉州在外时,恰逢朱崖贼寇再度抢掠沿海,黄权和吴班果断出兵打击,并随之渡海远征,臣与孔明认为其此举乃是行驶保境安民的分内之权,又寻得良机,因而召集尚书台议定认可。”
“原来如此!”王旭释然。
在楚国。直接领军的将领若无授权,是无权擅自调兵和征伐的。但也有例外,若是为履行本责而进行的军事行动,便不在此列。黄权交州军的职责是维护交州的安定,那么他如今的举动就是分内之事。有这个权利。
默然考虑了下朱崖的情况,王旭的眉头也再度皱了起来。
“虽说黄权和吴班剪除匪患乃是好事,可朱崖州地处边陲,地广人稀,贫瘠异常,我们现在该如何处置?”
“依臣以为,当设立郡治,永不遗弃!”诸葛亮摇摇羽扇,微笑着接过话去。
“可朱崖的治理对楚国又将是一个负担!”王旭凝神细望。正视着诸葛亮的眼睛。
诸葛亮从容自若,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羽扇轻摇:“弊端自有。可利处亦大!”
“何解?”
“原因有四!”诸葛亮微笑着站了起来,徐徐走到挂着地图的墙边,用羽扇指着南海之地道:“主公且看,朱崖地处南海,位于国之边陲,若弃之。内陆海岸将缺少前沿之地,易生海匪。若有此地,楚国对南海的掌控将更为完备。”
“此点我亦知晓,但以现在的局势,不足以让楚国付出那么大代价,其二呢?”
“其二,九真、日南等郡扩张速度极快,若单是陆路联系,已经不那么方便,若有朱崖此巨岛为中转,拓展海路行驶,必将对南方的发展极为有利,如今我楚国船只发展速度极快,甚至带动整个华夏和周边地区,已具备持续拓展水路的基础。”
“其三,朱崖当地族民对主公极为拥戴,恳求楚国的庇护和管理,若治理得好,可以对南方蛮荒之地的族群起到更多影响,不但可以让南海周边更加安稳,更能影响其它族落接纳和朝拜楚国,有助于主公结百族而共造盛世的大志。”
“其四,主公多年前就曾说,欲建真正可以驰骋于大海的水军,若治朱崖,南海安稳,何不着手实施?臣早前听闻范统将军等说过,如今的船舶已初步具备往深海行驶的能力。再者,马钧、郑浑等人也常抱怨,言船舶的铸造技术专研需要更广阔的环境,现在这南海不就是个理想之地吗?”
“驰骋于大海?”
王旭眉毛轻轻跳动,真的有些心动了,这句话算是说在他心坎上,毕竟海军在他心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几乎只是数个呼吸的考虑,他的心就选择了认可。
“好!有此四点综合,朱崖倒是值得楚国付出代价,此事便由你亲自统筹督办,在不影响楚国大局的情况下,可以倾尽所有,但五年内,我一定要看到初步的成果,十年内海军至少要成型,不说能漂洋越海,但至少要能在近海范围尽情驰骋!”
“臣等必竭尽全力!”
王旭点头。“那对于朱崖州的太守一职,你们又有何建议?”
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似乎早有准备,庞统立刻朗声回道:“臣以为,稳定和发展朱崖必须充分借助当地人的才能,这就需要赴任的太守能善于发掘人才,心胸豁达,经验丰富,然以臣之见,王连、王文仪便是最佳人选。”
“南阳王连?”
王旭倒是听说过此人的名声,想了想,应允道:“好,便依你们二人之言,尽快通知王连赴任,但有所需,尽量满足!至于海军将士的训练就暂且交由范统负责,交州军上下全力协助,镇东将军陆逊亦要督办担责。”
“诺!”
诸葛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