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页け驳氖谝獠哦浴K裕蚨痰厮盗思妇洌懔⒖涛跣窠樯芷鹬谌死础
还别说,袁绍的面子倒也确实很广,足足有三十多个,其中大部分都不曾见过,但也都是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只不过年龄倒都不算大,并没有朝中老臣。
王旭此行目的本就是要结识众人,当然是非常热情,几乎是挨个问候了一番。但绝大部分注意力,还是放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谋士身上,其中以荀彧、荀攸叔侄最为注重。其次则是逢纪、许攸他们这些人,虽然他们的名声不太好,但终究是有才华的,只要用得好,未必不能走出不同的结果,所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再次,则是未来的那些诸侯,像韩馥、刘岱等,与他们结交则纯粹是为了今后好制定对策。而其他人则是抱着能交好就交好的目的,不管有几个投奔自己,但至少也要留个好印象,将名声传到更多人才耳中!
随着众人彼此交谈,大堂内的气氛也是逐渐热烈,随着珊珊来迟的曹操和袁术也被仆人迎进来,袁绍也是立刻就宣布开席。
不过让王旭有些惊讶的却是,这些人就坐根本就不用招呼,而且非常有秩序,很自觉地找到自己应该坐的地方。不过他倒是被拉着坐到了袁绍的旁边,与主人位并列。
看得出来,袁绍为今天晚上的宴会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准备。随着袁绍大笑着吩咐仆人开席,片刻之后,便有近二十名衣着光鲜的婢女端着托盘走了进来,轻移莲步,姿态优美地为众人放好餐具。而且片刻之后,更有一群身穿艳丽襦裙的靓丽女子列队走了进来。
对着众人微微行了一礼后,便有不少女子分别走到了大堂两边,站在了众人身后的两块屏风之前。
就当大家都迷惑不解的时候,袁绍却是脸带笑意扫视了一眼,才用力地拍了拍手。
随着他这一举动,两边的屏风顿时“唰”地一声被拉开,精美的编钟、古琴、洞箫等乐器立刻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还没等反应过来,那些女子已是妩媚一笑,各就各位,整个大堂就很快就响起了美妙的合奏。
与此同时,还站在众人中间的靓丽女子也是瞬间分开,长袖回绕,脚踩莲步,随着乐音翩翩起舞!
这下众人总算明白了过来,这可是大手笔啊!一个小小的私人聚会,朋友xing质的庆功祝贺竟然布置得如此浓重,这么多的舞姬,绝对不是袁绍一个人养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整个袁家在拉拢年少得志的王旭了。不过这种事情本就正常,所以众人也都不以为意,皆是尽情欣赏着动听的音乐,曼妙的舞姿!
王旭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回头与袁绍相视一笑,算是接受了这份美意。反正对他来说无所谓,交好就交好呗,反正天下将乱,到时候一切都得重新来过,袁绍这心思算是白花了。不过,袁绍的势力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自己在荆南,在没有正面敌对的时候,少不了要彼此协作,倒也算是为将来结盟打好基础。
而随着音乐声,那群侍婢也再次走了进来,手中端着美酒佳肴,几乎是不间断地放到各人的桌案上。袁绍作为主人,也是相当豪爽,当即就招呼着大家举杯欢庆。觥筹交错之间,大堂的气氛迅速热烈起来。
席间,王旭也非常主动,既然已经决定要广交人脉,当然不可能坐着等。所以皆是频频起身,对着众人敬酒。而在那些舞姬每段舞结束的时候,众人也同样回礼,起身来到王旭身前,恭贺高升。
因为人多,所以你来我往地走这么几遭,众人也是有了三分醉意。而王旭也趁此机会,装出了一副吐苦水的模样,大谈自己升任荆南都督后的难处,而最主要的当然就是手下缺乏人才。为此,还直接向众人渴求,希望大家能为他想想办法,推荐一些可用的人才。虽然众人最终也没有在酒桌子上具体推荐谁,但都还是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帮王旭考虑。
在宴会的后半段,因为主要的话题被王旭扯到了政事上,所以袁绍干脆就让舞姬们都彻底退下。而王旭更是高调,大谈治政之道,行军之策。反正他现在要让这些人见识到他的本事,所以一直侃侃而谈。当然很多东西与他的真实想法,还是有差距的,一是不可能傻乎乎地全盘托出。二是有些东西突然说出来,这些人也接受不了。所以大多数言论倒都是顺着这些人的心理来说的,反正对这些人他也从历史上了解过,不怕出意外。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迅速就引起众人的共鸣,那些以前没有见过他的,也都觉得他名不虚传,确实有大才。特别是一些精辟的见解,更是后世研究的成果,王旭又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其中比较适合的,怎能不让众人侧目。就连荀攸、荀彧、曹操等人也是颇为佩服,眼中不时闪过异彩。
到后来,整个宴会就成了众人发表意见的地方。被王旭勾起心中韬略的诸人,带着些许酒意,也是各抒己见,犹如百家争鸣一般,激烈异常,往往还会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因为时间实在太晚,这场宴会才不得不结束,众人皆是尽兴地告辞离去,袁绍也亲自用马车将王旭送回了驿馆。
而自从袁绍这事过后,王旭也是找到了事情做,那就是四处拜访名士。老的,少的,全部不论,而且只要稍微熟悉了一些,就立刻绕到自己身上,大吐苦水,说是收罗不到人才,正缺少助力,让帮帮忙,推荐一些可用之才。
此外,拉拢他的人也不少,几乎每天都有人请。而王旭也是来者不拒,反正请他的人几乎都称得上是人物,一般的普通官员都有自知之明,参加陪同的不少,但却并没有相邀。
只可惜,数天下来,效果却不大。推荐倒是有人推荐,可都是些从未听说过的人,虽然不敢说一定没用,但也与王旭想要的差距甚远。不过王旭倒也不拒绝那些人,反正要来都可以,自己又没有说一定会重用,到时候看其本事如何再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旭却渐渐发现,最大的收获原来不是这些,而是他求才的名声传了出去。因为到后来,他每到一家去拜访,人家都不用他开口,便都会主动说:将军放心!如果发现有适合的人才,一定给推荐到将军帐下!
这可是好事,虽然现在还仅限于洛阳附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声会迅速通过他们的口,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全天下士人的耳中。那时候,人才来投奔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而就在王旭为自己的人才大计奔波的时候,朝中局势在平静了几天后,也是急速变化。
太常刘焉像灵帝请奏为交州牧,刚刚获得认准,还没来得及起行,第二天却又改口,说是益州刺史郗俭残暴不仁,百姓怨声载道,所以想改任益州牧。而郗俭的事情,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所以当即就表示支持,再加上宦官对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也不反对,所以灵帝当即就表示了认同。
紧接着,侍中董扶和太仓令赵韪因为本就是益州人,又与刘焉关系极好,所以都以协助刘焉稳定益州为名,辞去官职,要跟着他去益州。灵帝也批准,并且任命董扶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
但事实上,王旭心里最清楚。刘焉之所以改去益州,就是因为董扶给他说“益州有天子气”。而他见汉室衰微,所以想去当个土皇帝而已。
此外,太仆黄琬也被任命为豫州牧,因为豫州自从王允下任后,刺史职位已经空缺了多年,刚好让威望资历,又忠诚无比的黄琬去接任。
而皇室宗亲刘虞也再次被改任,并且是迁升为幽州牧,同时诏令臣服的南匈奴出兵,协助他讨伐张纯、张举在幽州的叛乱。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让王旭震撼的,真正让他都有些不知所措的事情,是何进与蹇硕的争权。或许是他参合了一脚,改变了历史,所以两人的争夺提前进入了白热化。
自王睿事件过后,何进趁着灵帝心气未平的时机,听取了王旭的建议,讨好张让和赵忠等人,将蹇硕迅速孤立。而且有些原本已经投靠他的官员,也因此而转向了何进,特别是圣眷正浓的王旭又不时出入大将军府,让他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无奈之下,蹇硕突然对皇帝提议:“说是外臣要镇压盗贼,兵力都有扩充。而朝廷主力军队却过少,所以让灵帝征召司隶地区的精壮之士,组建西园八校,扩充兵力,并选择亲信之人统帅。”其实他这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提醒皇帝,何进的权利太大了。
灵帝想来也是有些顾虑,所以思索了很久之后,竟然同意了这一决定。并且知道何进与蹇硕关系不好,所以更是任命蹇硕为西园八校尉之上军校尉,统帅新建西园八校的五万人,并总督天下兵马,算是与何进搞个平衡。
但何进怎会让蹇硕独自统管那么多兵马?虽然蹇硕升职的事情已经不可避免,但对西园新军的其余几个职位,却是争得非常激烈,而且也得到了众臣的大力支持。
最后,灵帝却是做了一个中肯的决定,以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这之中,赵融、冯芳、夏牟都是蹇硕所谏。
尽管这一切和历史上几乎如出一辙,但是真正让王旭惊讶的是,时间竟然提前了近半年。这也让他隐隐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这洛阳恐怕是不能再呆了,时间不等人,得想办法回荆南才是正事,不借助有利时机将荆南牢牢抓在手中,一旦天下大势有变,那时后悔可就晚了。
可惜事与愿违,王旭几次提出回荆南,灵帝却是舍不得。总是说让王旭再多留一段时间,而且此后的每一天,都要找王旭单独进宫一次,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情说,就是考考诗词歌赋,谈天说地,偶尔也会问问军事战阵上的东西!
群臣对此是羡慕欲死,天天鼓动他向皇帝谏言,希望他借着受到恩宠的机会,促使皇帝重振朝纲。可王旭却是焦急万分,急欲回荆南,这种恩宠不要也罢。至于谏言,有感于灵帝的恩遇,他倒也中肯地说了一些,但是灵帝都是有听没有做,像卖官卖爵的政令仍然不肯收回,也不愿意对现状进行大面积的整改,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有时候听得不耐烦,反而关心起王旭的家事来。到最后,王旭也就干脆地放弃了,既然听不进去,又何苦冒着危险去谏言呢!
眨眼间,前前后后这么耽搁,王旭来到洛阳已经一个多月,可灵帝那儿却仍然没有松口的意思。
这天,刚刚从皇宫回来,王旭正在屋内坐着发呆,忧心该怎么才能离开洛阳的时候。别院里却是陡然传来荀彧的大笑声:“哈哈!王将军,在下今天给你带了个大才过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郭奉孝
尽管王旭现在的心情非常不好,但听到是荀彧的声音,倒也暂时抛开,强作热情地起身迎了出去。“呵呵!文若,你怎么来了?”
说着,却真看到荀彧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看起来年纪不大,可能还不到二十岁的样子。头戴方巾,眉清目秀,眼神清澈深邃,举止从容,脸上还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特别是那种气质,非常独特,儒雅中透露出点点倨傲,但是又不会让人感到反感,让人一眼就难以忘记。
因为这段时间他们经常这样开玩笑,所以刚才还以为又是他在戏弄自己,没想到今天还真的带了个人来。当即就忍不住奇道:“这位是?”
荀彧锊了锊自己的胡须,微笑着看了王旭一眼,却没有急着说话,反而笑道:“王将军,你前日曾说,如果谁能给你介绍出色的人才,你必然记住这个恩情,将来定当厚报。可现在我给你找的是一个王佐之才,你又该怎么谢我呢?”
“嗯?”这话一出,王旭倒是瞬间一愣,看了看荀彧的表情,又不像作假。当即也是有些好奇起来,能被荀彧称之为王佐之才的人可不多,全三国数来数去也不出五十人。那这位是……
就在王旭疑惑的时候,荀彧已经是笑着接道:“王将军,他年纪虽然不大,但心中韬略却已经天下罕有,只要略加磨练,将来必定是国家栋梁。如若不是他还未满二十岁,无法举荐为孝廉,这次也不会推荐给阁下呢!昨日他进京访友,想着你那儿正缺人才,而他也可以先去你那里好好历练一下,所以这才带了过来。”
“噢?”这下王旭还真是感兴趣了,忍不住再次细细地打量起来。但对方也真的很是不凡,听到他和荀彧的对话,脸上始终不骄不躁,保持着那淡淡的微笑。而且面对王旭的打量,也是非常坦然,没有任何异色。
半晌之后,王旭也是赞赏地点了点头,忍不住回过头道:“文若,那你还不快快给我介绍一下?”
“呵呵!”笑了笑,荀彧倒也不再逗弄王旭,当即转头看向了那位年轻人,笑道:“他与我同郡,乃是颍川阳翟人,姓郭,名嘉。今年18岁,因才学实在太过出众,又常年与各地名士交往,所以也已经提前取了字。字为奉孝!”
“郭奉孝!”王旭直接被这个名字给震懵了。天啊!竟然是有鬼才之称的郭嘉、郭奉孝,这可是妖人级的谋士啊。历史上,自戏志才死后,就接任了曹操帐下第一谋士的地位,深得器重。而那时候才二十多岁的他,也没有让人失望,神机妙算,屡献奇计。协助曹操破吕布,占徐州,稳定根基。随后又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战官渡、夺河北、定辽东!
可以说曹操能统一北方,郭嘉占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只可惜,或许是他太出色了,出色得连上天都妒忌。在曹操远征乌桓的时候,不幸染病,回到许昌不久便不治身亡,死时,虚岁三十八。后来,曹操赤壁战败,曾痛苦失声,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能得到曹操这个军事家、政治家如此赞扬的人,可想而知究竟是多么出色。记得后世还有很多人揣测,如若郭嘉不死,曹操在赤壁还真不会败,那样很可能就有完全不一样的结局了。当然,更令人期待的,则是郭嘉和诸葛亮之间的比拼,诸葛亮虽然在后世有些神化,过于夸张,但终究是千古良相,纵观其一身,无论是治政还是用兵,都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其所书兵法二十四篇更是流传千古,被后世广为诵读。可惜,两个绝顶天才之间,也不知道是偶然,还是真的有天意,郭嘉死,诸葛亮紧接着就出。刚好失之交臂……
随着脑袋里闪现这些,王旭心中微微一叹,看向郭嘉的眼神也是迅速变化。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怪异的想法,如若是郭嘉与诸葛亮放在一起,那会是什么情况?
“咦?王将军,看你的模样,是否不相信在下所言?”荀彧看王旭久不吭声,当即不由疑惑地询问起来。
王旭几乎是立刻就摇了摇头,急道:“文若这话何意?你的眼光,我难道还不清楚吗?只是郭嘉之才名,我也有所耳闻,此刻突然见到,所以很是惊讶罢了。”
说着也不等荀彧接话,已是转头望着郭嘉道:“奉孝,你愿随我去荆南吗?”
随着王旭的询问,一直都没有开过口的郭嘉终于拱手一礼,缓缓开口道:“久闻将军贤明,治政有方,在下愿为将军略尽绵薄之力!”
“哈哈哈……”听到郭嘉亲自出口,王旭这一刻的心情真不是一般的好,当即便大笑起来。
半晌之后,才止住心中的激动,微笑着看向郭嘉,道:“奉孝,虽然久闻你的才名,又有文若力荐,但我却并不了解你究竟擅长何事。我看不如这样,你就自己量力而行,凡是自我以下,所有官职皆由你挑选。”
即便是以荀彧和郭嘉的才智,也是根本就没想到王旭会说出这番话来,瞬间就愣住了。
看到两人这副模样,王旭心里却是暗笑。要得就是这种效果,如果不来点出乎意料的事情,什么都被猜中,那就显得太普通了。反正对于郭嘉,自己心中很有底,本就没什么挑剔的。但直接任命却太过于俗套,反而不如让他自己选,这样会给他造成极深刻的印象和震撼。况且,也能更突显自己对他的器重,对于今后彻底收服郭嘉大有帮助。
果不其然,郭嘉迅速反应过来后,那种淡然终于消失,脸上露出了些许激动,看向王旭的目光也是非常尊敬。
但片刻之后,郭嘉却是突然拱手道:“将军的信任,嘉铭感五内。但无功不受禄,况且在下资历浅薄,即便身居高位,也难以服众,所以先为侍从小吏即可。”
不愧是郭嘉,行事还真是与众不同。这话的意思,明显就是白给的不要,我会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来获得认同。
“呵呵!”倒是一旁看戏的荀彧突然笑了起来,摇头道:“将军与奉孝还真是投缘,行事都是那样让人出乎意料。”
听到这话,王旭和郭嘉对望了一眼,也觉得彼此很合得来,同时笑了起来。
半晌之后,王旭才舒了口气,点头道:“好吧!那等回到荆南之后,看情况再说。”
说着,王旭这才想起三人都还站在院子里,当即便侧身笑道:“走,我们进屋里慢慢谈!”
随着将郭嘉和荀彧请到了屋内落座,王旭却是有些迫不及待起来,很想了解一下郭嘉的真实水平,当即就扯到了军事战阵之上。而一番交谈下来,郭嘉还真是没让人失望,奇策百出,见解独到,很是让人惊奇。
这下王旭可真是高兴了,此次进京能得到郭嘉,那就全部都值得。心里更是有些庆幸,还好灵帝没把自己放走,要是此刻已经离开洛阳,与郭嘉失之交臂的话,那肯定会后悔到死!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郭嘉已经决定要去荆南,所以在王旭的盛情邀请下,也就在这驿馆别院住了下来。每天,王旭除了例行去陪会儿灵帝外,也不出去跑了。毕竟家里蹲着那一个已经足以抵得上百个,努力交流感情,争取早日彻底收复才是正事。
而通过几天的接触,郭嘉也毫不掩饰对王旭的佩服。因为在他眼中,王旭文韬武略皆是顶尖,很多军事思想和治政之道,都让他大开眼界。而且作为同龄人,王旭在掌握了这些的同时,还具有高超的武艺,让他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并且听王旭谈起荆南的文官武将如何了得,他也对前往荆南充满了期待。
当收服郭嘉的激动心情平复下来后,王旭又开始着急回荆南的事情来。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时间是过一天少一天,将这大好的发展时机浪费在这里,实在是没有必要。
而他的愁思,郭嘉也是逐渐发现,一番询问之下。王旭也是将实情告知,只不过急于回去的目的倒是略有删减,只说是单纯地忧心荆南情况,而灵帝却不肯放他离去。
哪知郭嘉听过之后,沉凝半晌,却是突生一计。“既然是为国事,那完全可以变通一下。就说突然接到荆南快报,说是将军离开太久,蛮族见有机可乘,已经有些异动。我想陛下肯定会放您回去。”
“嗯?”郭嘉这话一出,王旭微微一愣,随即便大喜过望。“奉孝,你这计谋可真是献得及时啊!”
说着,王旭已是忍耐不住心中的急切,立刻便急道:“那我现在就进宫觐见陛下,争取能明天一早就启程。”
“呵呵!那在下就在驿馆静候将军佳音。”郭嘉笑道。
“嗯!”点了点头,王旭也不再啰嗦,当即就换了身衣服,赶往宫中。
现在的王旭,进宫门根本就不需要人带路,而且也不需要通报。那些宫女侍卫对他也很是熟悉,找人询问了一下陛下现在什么宫殿,便直接赶了过去。这等殊荣,也确实算是罕有了。
而找到灵帝所在的时候,他还正和寝宫嫔妃们嬉戏,得到宦官禀报,说是王旭觐见,当即不由非常好奇,因为今天已经见过面。“宣他进来!”
“诺!”旁边的张让顿时躬身应命,迅速走到园边等待的王旭身边道:“王将军,陛下宣你觐见。”
“噢!有劳张常侍了!”这段时间天天进宫,王旭与这些中常侍倒也比较熟了。
“呵呵!分内之事而已。”张让笑了笑,立刻便带着王旭走进了后花园。
随着走进,远远看到坐在华丽伞盖之下的灵帝,王旭已是装出了一副满脸焦急的样子,并加快了脚步。
“王旭,你怎么又来了?”看到王旭身影的灵帝,隔着老远便已经开口问道。
“陛下!”闻言,王旭顿时一个箭步窜了上去,单膝跪地道:“陛下,末将刚刚接到荆南传来的快报,蛮族出现了异动,目前府中无人做主,惶惶不安,询问末将该如何是好!”
“噢?”灵帝听到这话,顿时眉头一皱,语带烦躁地骂道:“这群蛮夷,顽固不化!”
“陛下,虽然末将很舍不得离开,但荆南形势极不稳定,如若再不回去,恐怕有变啊!”王旭立刻接道。
“区区蛮夷,难道那些郡内官吏们无能安定吗?还需要你亲自回去?”灵帝还是不太情愿地道。
“陛下,蛮族不识教化,粗鲁野蛮,极难治理。末将若是不在,恐怕不行。”无奈之下,王旭也只有在言语上稍微委屈一下那些蛮族民众了。
“哎!既如此,那你就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