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后妃列传-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当皇帝呢!〃众人斥喝戏笑;也没把他这句话当真。谁知同伴中的一人却悄悄起身;赶往皇宫密告。酒宴未散;抓捕的军队就已经包围了酒坊。结果;发牢骚的被处斩;席中诸人不管听到没听到那句戏话;都被安上知情不报的罪名绞死。告密者官至五品;十几名同伴的性命为他换了一身浅绯金带的新官袍。
这位新晋五品官的升发之道;当然被众口一词地咒骂了个底朝天。然而更多的人在道貌岸然地指责此行径的同时;暗地里却满心的艳慕。告密就此成风。
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妥当。而这时距高宗去世还不满一百天;一切就发生在他的灵柩不远处。
八月十一日;高宗终于入土为安;睡进了他的乾陵;可以对地面上妻儿子孙们的事情眼不见心不烦了。
此时的武后;已经迅速地掌握了王朝的军政要害。对于这些;武后的侄儿武承嗣满心欢喜;他期待自己也有登天的那一日;却又从父亲和表兄弟们的遭遇中明白姑母不容他人染指权力;冥思苦想之后他奏请追封武家先祖为王。武后当然乐于光宗耀祖;打算照办。
裴炎得知此事;立即劝阻说:〃太后母临天下;应当凡事至公;不可以私偏自己的亲属。难道忘了汉朝吕氏家族是怎么败落的吗?〃
武后反驳道:〃吕雉将权力交给亲属生者;所以才会败;我只不过是追尊亡者;有什么关系!〃裴炎坚持道:〃凡事都要防微杜渐;怎么可以随便呢!〃武后根本不听裴炎的那一套;坚持追尊了自己的祖先;只是稍打了个折扣;把七代祖减为五代祖。死了五十多年的武士彟成了魏王;而武承嗣做为武家的继承人;不动声色地也就轻易成了新任魏王。
在此之前;武后已经将唐王朝的旗帜、官职名称、服色、都城名、(被禁止)全部改了个遍;如今再追尊诸祖;隐然已有改换天下的气象。不过这一切看在众人眼里;却并没有多少意外。原因很简单;高宗在世时;李唐王朝的这些职官舆服城名纪年;早就被来回地改过多次;大家早已看花了眼。至于追封武后祖上;那更是高宗常办的事;人们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不过无论如何;皇帝正当盛年;却由太后临朝称制;也太说不过去了。李唐宗亲都对诸武心惊胆战。可叹的是李唐王朝经过三代皇帝之后;龙子凤孙们大多数已经完全没有了祖先的骁勇;面对武太后的所有举措;他们都只能在心里愤愤然;却只能束手待毙;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朝臣也是一样;武太后虽然为所欲为;却并没有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反而多有封赏;再加上畏惧身边人告密;就更不管闲事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武太后的赏赐。李勣(本姓徐)的孙子李敬业、李献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盩厔尉魏思温等人就在武氏临朝后分别因犯事被贬官出京去南方。途中众人聚于扬州;都为自己丢官去职愤愤不平;对武后牢骚满腹;议论之后一个大胆的主意冒了出来:以匡复庐陵王李显为名起兵造反;讨伐武后。于是;一篇极尽谩骂之能事的《讨武檄文》出炉了。檄文所到之处;果然也很有效验;旬日间就聚了十余万人马。
李敬业刚一造反;武后就下令改其李姓为徐姓;檄文也被武太后看见了;对其中的内容她不以为然;但其中文才却颇令她惊叹;问身边人:〃这文章是谁写的?〃左右答:〃骆宾王。〃武太后不禁叹息道:〃这就是宰相的过失了。这人有如此才华;怎么会流落贬官?〃
骆宾王虽有文才;却没有从政领兵之才;徐敬业也不例外。庐陵王李显这时远在湖北房州;怎么可能联络得到扬州?〃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很快就不管用了;〃匡复府上将〃也眼看就干不下去。于是新的主意又冒了出来:徐敬业不知从哪儿找到一个长得与章怀太子李贤相象的男人;对众人声称:〃故太子没有死;逃亡在此城中;命令我等起兵。〃这名倒霉的帅哥从此就被徐敬业等人摆在了台面上;成了他们挟持的傀儡。不知道他心里有何感想;是不是应该长叹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长得太一表人材;结果〃红颜薄命〃?
徐敬业造反;从口号到檄文都前言不搭后语;如今又搞出一个〃章怀太子〃;就更漏洞百出。朝臣们即使反对武后举措;也不可能以为徐敬业等人是正义之师。徐敬业刚一起事;高宗朝的旧臣武将们就纷纷领命出征;徐敬业很快就招架不住。
前方打成一片;后方也没闲着。
武承嗣在请封先祖之后;又和堂弟武三思(武元庆之子)一起向武后进言;认为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是李唐宗室中最有声望的;当此谋反之时恐怕将会不利于武后;劝武后找个岔子诛杀了事。武后深以为然;与宰相们商议。结果刘祎之、韦思谦都默认;若不是裴炎坚决反对;两位李姓亲王就死到临头了。韩王鲁王逃了生路;武后对裴炎的印象却更恶劣了。
武后又向裴炎讨教征徐之计;裴炎答道:〃皇帝已经年长;却没有亲临朝政;而是由太后称制;所以才会被小人找到可乘之机。假如太后能返政;那么徐贼就会被不攻自破了。〃武太后哪里愿意归政!何况权力之弓一但张开就不能收回;只有权力才能保证她平安;否则的话;只怕今天交出权力;明天就会被儿子秋后算帐要了命。裴炎这席话终于彻底惹恼了武太后;再加上徐敬业的同党监察御史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于是他终于被〃造反〃的罪名丢进了监狱。
由于武后对他并无必杀之心;所以有很多人劝说裴炎改变立场;不再提太后归政之事;以保全性命。裴炎一生为了功名权势;曾经做过很多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这一次他终于坚守了自己的信念;面对死亡也坚决不肯妥协;回绝众人的好意:〃宰相下狱;安有全理!〃
对于裴炎参与造反的说法;朝中议论纷纷。很多文武官员都向太后力谏;表示裴炎绝无造反的可能。武后答云:〃裴炎造反有据;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进谏者激愤之下冲口而出:〃如果裴炎都造反了;那我们也都是造反的了。〃武后的回答妙极:〃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
几天后;郎将姜嗣宗奉命前往长安;见到了留守的刘仁轨。刘仁轨向他询问洛阳城中发生的事情;姜嗣宗一五一十都说了。刘仁轨虽然年老;心里却比谁都清楚;一听事情起因;就明白裴炎入狱的真正原因:绝非谋反;而是主张太后归政。他意识到武后接下来很可能会查勘众人对此事的看法。老儿正在烦恼如何洗脱武后可能对自己的疑心时;却听到姜嗣宗自吹自擂地加了一句:〃其实我早就觉得裴炎行动有异了。〃刘仁轨追问道:〃你真的早有感觉?〃姜嗣宗不知死活地坚持自己的英明:〃当然!〃刘仁轨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不动声色地说:〃我正好有事奏报太后;请你帮我捎奏章去。〃奏章就这样通过姜嗣宗的手交到了武后面前。
奏章的内容是:〃姜嗣宗早知裴炎造反;却不曾告发。〃
武后看完;心领神会。立即命人将刚刚才进呈奏章的姜嗣宗绞死于都亭。姜嗣宗直到死;也想不通怎么那个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头儿竟是老奸巨猾的狐狸;竟拿自己的性命向太后表了忠心。姜嗣宗的死讯传至洛阳;刘仁轨放下了心;知道太后嘉许了自己的态度;不会再将自己列在裴炎之后的打击名单了。
十月十八日;裴炎被斩于都亭。签发处决令的武后心里明白;裴炎并不是死于谋反;而是死于主张太后归政。裴炎原本是一直偏帮自己的;如果连他都主张自己必须归政;那么朝臣中还有谁会站在自己一边?
裴炎一案;使那些多次营救过或为他说过好话的大臣;几乎都受到株连。凤阁侍郎胡元范;被流放到琼州(今海南岛)并死在那里。程务挺也被处决;纳言刘齐贤被贬为吉州长史、郭待举由礼部侍郎贬为岳州刺史。在这些死于非命的文武官员中;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程务挺;他是公元685年2月5日这天被处死在他坚守了半生的战场上的;他的死讯传出后;闻其名即丧胆的突厥人喜出望外;欢宴数日。而老谋深算的刘仁轨;则以姜嗣宗的性命为代价;平平安安地在次年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之衔寿终;享年八十五岁。武后追赠其中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并赐其家封邑三百户。还为他停朝三日、命京官们一律前去吊唁。
裴炎死后一个月;徐敬业在李孝逸和黑齿常之等高宗朝悍将的追击下兵败;打算带着妻儿逃往高丽。结果在海陵(江苏泰州)因风大浪高受阻;被部将所杀。徐敬猷、骆宾王、唐之奇、魏思温等也都被捕杀。整个造反历时只有四十多天。
无论徐敬业等人造反的本意和过程如何;他们毕竟曾以匡复中宗为口号。后来中宗复辟成功;对徐敬业等人心怀感激;打算叛逃高丽的老帐也不提了;下诏修复了被牵连毁弃的徐敬业祖父李勣之坟;追复官职。诏曰:〃故司空;往因敬业;毁废坟茔。朕追想元勋;永怀佐命。昔窦宪干纪;无累安丰之祠;霍禹乱常;犹全博陆之祀。罪不相及;国之通典。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只是李勣的后人多数被诛杀;偶有逃脱的也逃出唐境无从寻觅了。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吐蕃军劫掠麟州;虏掠人畜众多。行至中途;吐蕃将领忽然自称为〃徐舍人〃;对俘虏好言安慰道:〃我就是李(徐)勣的后人;已经在吐蕃传承三代了;代代掌握兵要;历任显职;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先人。只是家族繁衍已盛;不可能再返回大唐。〃说完便将一众俘虏都松绑放归。
除了追念李勣;中宗还下诏搜集骆宾王的文字;共得数百篇;汇成十卷;传留后世。
不过;中宗对裴炎可没有什么好感;虽然老裴死在武后手里;但李显可不打算〃大人大量〃忘记当年和裴炎结下的仇;裴家在他手里也没啥好日子过。
还好;阴差阳错间中宗的皇位竟不能传给自己的子孙;反而被弟弟李旦拣了个便宜。当初裴炎是为劝武后归政李旦才被杀的;李旦对裴炎一直感恩戴德。刚一即位;就追封裴炎做了〃太尉〃、〃益州大都督〃;上谥号曰〃忠〃。
所以说;生前身后事;都是一笔糊涂帐;无非看最后谁得势而已。假如武则天传位给侄儿;武周王朝一直延续下去的话;许敬宗和李义府也不能被摆在两唐书的《奸臣列传》里头;怎么着也该有个开国功臣的头衔;流芳百世。
徐敬业造反平定两年后;垂拱二年(公元686)正月;武后颁诏;宣布自己将要归政皇帝。经过三年的待业皇帝生涯;李旦早已经领教了母亲的厉害;知道这不过是她堵众人之嘴的表面文章;赶紧诚惶诚恐的坚决推辞。武后当然顺水推舟;继续独理朝政。
徐敬业造反虽然平定;武后的疑心病却越来越重;何况儿子态度好不等于别人也都情愿;她担心有人暗地里反对自己;自己却被蒙在鼓里;于是就想出了推行告密之法。
三月初八;武后下令铸造一个铜匦;任何人都可以往里面投入书信;直接向太后告密。武后又下令:只要是声称来告密的;即使是农夫樵夫;沿途官府都要供给其驿马和五品官员的食宿;而且不得向其询问告密的内容。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太后召见;所说属实又称太后心意者升五品官;所说不实者不加罪责。
消息传出;顿时海内沸腾。世间为恶易为善难;世人阴暗险恶的心思都是被道德文章所迫;不得不强自压抑;即使拿这些手段往上爬;也得想法子改头换面;给它们装潢个君子态度。而如今不但能置于光天化日;而且还能立竿见影、尽情发泄;简直轻松愉快无比。何况还有吃喝官禄在前;那真是没事都要找点事来告一下别个。被道德规范强制着循规蹈矩的〃好人〃们原形毕露;对于原本就凶险奸狡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很快;四方告密者蜂拥而至。
对于这些告密而得的讯息;多数是不方便由朝臣处理的;于是武后开始搜寻适合的人选;培植为自己的亲信。一批嗜血变态的角色如丘神勣、来子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鱼承晔、王景昭、索元礼、傅游艺、王弘义、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止、郭霸、李仁敬、皇甫文备、陈嘉言等人;从此〃展露才华〃;留名史册。
其中尤其以胡人索元礼、来俊臣与周兴最为著名。
索元礼为人酷毒;每查究一人;必定要小事变大;最后往往导致百十人遭殃;前后遭杀戳的达数千人。世人畏之如虎狼。
来俊臣和周兴则比索元礼还要可怕;他们蓄养了数百无赖;专做告密的勾当。只要他们看谁稍不顺眼;就派这些无赖同时从几个地方告密;并捏造证据。又设计了许多惨无人道的刑罚;再刚强的人物落到他们的手里;不是屈打成招;就是死于酷刑之下。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罗织经》;用来教育手下爪牙如何罗织他人罪状。以至朝士人人自危;相见都不敢交谈;常有官员早晨去上班;就再不见返回家中;而家人也再得不到任何消息。以至于官员入朝时都要与家人如此作别:〃不知还能回来见你们否?〃
终武则天一生;死在酷吏冤狱以及被她铲除的〃异己〃数不胜数;大多都是干臣良将和无辜百姓。然而权势如漩涡;即使明知冤屈;武则天也不愿手软。只因这样的杀戮既能清除自己向帝位迈进的障碍;还能树立她令人畏惧的形象。做为一个掌权者;令人生畏要比善良更重要。武则天身为女子;又是太后;无法象男子那般上阵厮杀;刀剑丛里挣天下的事她是做不了的;借酷吏之手改朝换代;就成了她的最佳选择;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有枉杀无辜;难道战乱夺天下者就不枉杀无辜了么!相比其它改朝换代的时候;武则天以周代唐的过程已经是对政局国家损耗最小的了了。对于武后借酷吏夺天下的心机和手段;史家也不得不为之钦服;称之为〃不出帏闼;而天命已迁。〃〃计不下席;听不出闱;苍生晏然;紫宸易主。〃
一般认为;武后称帝之心;是在其侄武承嗣的鼓动后下定决心的。而武承嗣的真实目的;则是利用姑母发动政变;建立新朝后成为皇位继承人;现成地当个皇帝。
对于武承嗣的心思;武后真的一点都没有发觉?她真是完全被武承嗣蒙着的?那当然不可能。普通人说一句不贪恋权势富贵很容易;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尝到个中美味;一但尝到之后再要放弃;几乎是无人能够做得到的。正如一个穷人;忽然吃惯大餐;他以后或者会在自愿的情形下偶尔品尝粗茶淡饭换换口味;但却不能再如从前那样倚赖粗茶淡饭度日;更不能接受自己从此可能再不能吃大餐的情形。(所以每当想起宋徽宗的下半生;总令人长叹)
武后曾经是一个满足于后宫之主地位的普通皇后;但是今天她已经品尝到了权力的美味;并沉湎于其中;于是离开权势重新去过寂守深宫、将自己的命运完全让别人去安排(即使这个人是她的儿子)的生活;她就再也不能接受。若想让剩下的人生都在令人陶醉的顶峰度过;称帝成了最好的选择。武承嗣也正是在揣摩了武后的这样心思之后;才敢于鼓动其称帝;并甘为之驱使的。
更何况;做一个皇帝;那是世上几乎所有人的梦想。一但成功;将是怎样的名振青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数不清的人大肆杀戮、牺牲无辜;生灵涂炭;对比起历史上其它改朝换代时刻的代价;武后所做实在不算多。后人修史;总喜欢将武则天临朝时期与唐朝其它时期相比;认为那是〃唐王朝〃历史上酷吏滥刑最多的时候;并以此证明武则天施政的嗜血可怕。偏偏忘记了武则天时代;是在改朝换代;如何能与唐王朝的其它正常交替时候比?武则天时代;只能与历史上其它朝代更替的时刻相比。相比之下;武后的杀戳实在不能算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语涉幽冥;却足够证明世上〃成大事业者〃的决心与狠劲。传说某帝王在发迹前曾见神人来拜访;对方将两种前途给他选择;一是甘心为臣;可保家族三十代太平宰相;一是称孤道寡;却只能传三代天下;而且将导致人间遍地血流;后代子孙也遭遇惨酷。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选择;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他选择做帝王成就顶级功业;即使后代绝灭人间涂炭也不以为然。——这道选择题如果给我来做;毫不犹豫就会在第一种选择上打勾。相信很多人也会做同样的决定:所以我们永远成不了大事业当不了帝王;而且连宰相也可以不用指望了。我以为选择第二种的人从身体到心理;都已经不能以常情推理了;这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大概就是史书上形容帝王时常用的〃天赋异禀〃。而此时的武后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酷吏横行的日子里;李唐宗室旧臣几乎被诛杀殆尽;无计应对的人们只能想方设法讨好太后以求自保。送进宫的礼物数不胜数。所有的礼物中;唯有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女千金公主的恰到好处。这件礼物是一个壮年男人;陕西鄠县(今户县)人;本名冯小宝。冯小宝在洛阳市上卖药;却被路过的千金公主一眼看中;纳为男宠。千金公主的年龄不详;但她妹妹常乐公主的女儿就是中宗李显的第一任妻子;何况千金公主无论如何不可能生在贞观九年以后(她爹是这年死的);可见她也不年轻了;作为同龄人;对于武太后在权势之外的需要她当然也心中有数。于是在一段时间的调教后;她〃大方〃地将冯小宝进献给了武太后。
这份大礼果然取得了武后的欢心。四年后;武后正式登基称帝;李唐宗室旧臣也在酷吏的帮助下几乎被诛杀殆尽;就连李贤两个较年长的儿子也没能逃脱一死。幼弱的李氏后人也都被流放岭南。唯有千金公主得以保全;被武后收为义女;改姓武氏;称〃安定大长公主〃;她的儿子克乂还娶了武承嗣的女儿为妻;一家人极得恩宠。
从千金公主所得的特殊待遇;就可以想见冯小宝的得宠程度。这时的冯小宝早已经改名为薛怀义;武后命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呼之为叔父;并重修洛阳白马寺;将薛怀义剃度为僧;做了白马寺的主持。薛怀义名为和尚;其实常常出入宫禁;是武后的男宠;乘御马;使宦官;朝臣贵族都要对他行礼;武承嗣武三思更是马屁加三级;亲自为他执辔服役如僮仆;薛怀义都视若无睹。不过他既做了和尚;倒也对和尚很有义气;道士遇到他可倒了大霉;挨一顿狠打不算;还要剃光头发;想借他的声势胡作非为的市井少年;也都得剃度为僧。
随着时间的推移;薛怀义也越来越神气。垂拱二年曾经发过这样一件事:他与左相苏良嗣相遇;却傲慢作态不肯行礼。苏良嗣大怒;命侍从牢牢抓住这个花和尚;然后亲自动手打了他几十个耳光。薛怀义吃了这个瘪;哪里依得;跑去向武后告状。武后头脑却很清醒;知道男宠与宰相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反而道:〃那是条宰相才能用的通道;你不能出入。只要不走那条路;就不会有什么事。〃
此事发生之后;武后觉得自己的男宠没有官职;地位太低;便声称薛怀义〃有巧思〃;让他入宫主持修建〃明堂〃;打算以此为他加官晋爵。
旨意发下;一个名叫王求礼的官儿不知是装傻还是确实消息不灵通;上书说入宫长住的男人必须是阉割过的宦官;陛下你要是想让薛怀义入宫;那就得把他也给阉了。这道奏章递上去;当然是泥牛入海再无下文。而假和尚薛怀义照样每天在宫中大摇大摆。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按规定;它是帝王举行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的场所。
早在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打算兴建明堂;并且已经派人制作好了明堂的模型。结果在选址的时候;以磨嘴皮子为己任的儒生们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为了维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隋文帝只得将此事中途废止。
隋炀帝也曾经想要兴建明堂;也没能办成。
唐太宗继位后;也打算造明堂。结果他遇上了隋文帝杨坚遇到的老问题。无论是名称、还是结构、功能、形制等各个方面;都引起了儒生们〃检六艺群书、百家诸史〃的大规模翻故纸堆的运动;每个人都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认为唯有自己说的才是道理;别人讲的都是瞎扯。这一议就是近二十年;直到唐太宗去世;也〃未暇营造〃。
唐高宗登基后;决定继承前人未竟之志;而群儒也再接再厉;尽管高宗在三十四年间前后为兴建明堂下诏三次;也没能止住众人嘤嘤不绝的争吵。终于〃群议未决〃;高宗就先离开了人世。
儒生们为这间明堂;前后争吵了一百多年;也没吵出个眉目。武后临朝时;他们又一窝蜂地涌来请求继续争论。武后早知高宗兴建明堂的愿望;她也烦透了儒生们在这件事上显现出来的毛病;她干脆把诸儒甩在一边;只与北门学士们讨论明堂的兴建方案。
方案很快就拿出来了。垂拱四年二月;武太后下令拆除乾元殿;在此殿基上兴建明堂;。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即告建成;号〃万象神宫〃。按现在的尺寸;明堂高91。43米;周长93。3米;分三层;异常富丽壮观。接着;武后又令薛怀义在明堂之北主持修建了一座〃天堂〃;供奉一座巨大的夹麻佛像。据记载;这座〃天堂〃共分五层;在第三层上就已经可以俯视明堂了。其中供奉的佛像大得惊人;一个小指竟也〃犹容数十人〃。两座建筑落成;薛怀义如愿以偿地被封为武威大将军、梁国公。
在酷吏横行、浩大工程进行的同时;千奇百怪的瑞兆祥物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洛阳宫中;为武太后能够正式称帝营造气氛。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所有人的眼睛。先后有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起兵反对武后;结果都被武后派兵平定;反而便宜酷吏们借机大肆扫荡李唐宗室和旧臣。
在被诛杀的异己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就是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薛绍的哥哥薛顗;曾经差一点被武后逼着与妻子离婚;对武后怀恨已久。听说琅琊王李冲起兵的消息;时任济州刺史的他也在自己的地盘上招兵买马打算响应。谁知李冲还没能打到他那里就失败了;薛顗便决定做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