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后妃列传-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约是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的冬天;一个年青人从保州(河北保定)的家乡出发;打算去外头谋个前途;没想到才过定县;就遇上大雪不断道路雍塞。青年孤身一人既饥且寒;只得奔到杜家庄院门前避雪。杜家看庄的家人素知主人乐善好施;也就有样学样地给了青年些充饥的饭食和睡觉的地方。大雪一下几日不止;青年也就在庄院上一直耽搁了下来。几天相处下来;家人发现这青年虽然衣履简朴;却状貌俊伟言谈谨慎手脚勤快;不象是寻常人家子弟;便向主人杜爽报告了此事。
杜爽听了家人的叙述后很感兴趣;立即与青年见了面。果然一见就觉得确非凡品;很是心爱;便大力挽留他多住些日子;当成贵客款待。
青年在杜家庄一住月余;与主人相谈甚欢。杜爽也渐渐弄清了青年的来历。原来这青年名叫赵弘殷;虽然落魄;却也是个官宦之后。他的曾祖父赵朓在唐时曾任县令之职;祖父赵珽也官至御史中丞。然而祸福变迁;到父亲赵敬少年时;赵家就已经没落了;幸亏赵敬胸有大志;硬是重振了家业;甚至还做到了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的级别。自赵敬死后;赵家又再次一落千丈。但赵弘殷虽是一介平民;仍然没有忘却祖宗的荣耀;也期望自己能够象父亲那样重新白手起家。这一次他就是打算去投奔河北郑州的赵王王镕;谋求前途的。
杜爽听了这番话;又经过一个来月的仔细观察;对赵弘殷本人和他的家世都刮目相看;认为他绝非池中物;不但终有出人头地之日;而且还能成就大事业。于是杜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赵弘殷招为女婿;将自己年方及笄的女儿四娘子嫁给他。
就这样;一场大雪为赵弘殷带来了一段姻缘。
这场姻缘的缔结;想来也招得了当时族人乡里们或多或少的议论;对于杜庄主贴钱嫁女;招这么一个前途未卜、家世也口说无凭的借宿少年为婿的行为;恐怕有不少人认为杜老头儿不是疯癫就是受骗上当了。没准还有更多的人捂着嘴偷笑;幸灾乐祸地觉着杜四娘子是〃米箩跳进糠箩〃;等着看富家小姐是怎么折堕的。只是这些人怎么都不会想到;这场联姻是杜爽此生最明智的决定;他将因此成为大宋开国皇帝的外祖父。
由于被老丈人认定是人材而轻易财色兼收;似乎是老赵家的祖传好运。
赵弘殷的父亲赵敬青年时在保州老家过布衣平民日子时;同乡刘昌便认定他是个人材;也平空将个女儿嫁了给他。这位刘小姐便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祖母了;身后被孙子追封为〃简穆皇后〃。如今赵敬的桃花运在他和刘小姐的儿子身上再次重演。赵弘殷原本只是想来避一场雪;不料却得了一个多月好吃好喝的招待;还白得了一位上好的妻子和愿意大力支持自己奔前途的富实岳丈。这等好运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金元宝在头上;直到今天也足够让许多奔波劳碌却还是办不齐结婚生子物质条件的男人羡慕得两眼发绿。可见话本小说里美人儿带着钱财向穷小子投怀送抱的好事也并不全是秀才们的白日梦。
赵弘殷求取前途的步伐并没有因为贪恋新婚之乐而停顿;婚后不久他就加入了赵王王镕的麾下;杜四娘子从此跟随丈夫开始了她颠沛流离饱尝乱世艰辛的婚姻生活。
乱世中成就事业的人往往都是有真本事的;赵弘殷就是一个例子。他很快就以骁勇善战得到了王镕的注意;因此得到了更多更大的表现机会。终于有一次他率五百骑驰援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但立下战功而且得到了李存勖的赏识;成了李存勖的属下。此后赵弘殷的前途就算是踏上了路;虽然屡有波折;虽然王朝更替频繁;他的功名还是步步向前:后唐时任飞捷指挥使;后汉时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任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死后还得到了后周皇帝追赠的武清军节度使、太尉之职。总之是当兵吃粮;改朝换代只当是换个上司;谈不上什么殉国死节忠不忠心的话。
然而在赵弘殷转战疆场开拓功名的同时;做为妻子的杜氏却生活得很不容易。赵弘殷初入军伍时收入微薄;杜氏拖儿带女生活异常艰辛;在这样的情形下;她的长女(追封陈国长公主)与长子(赵匡济追封邕王)都先后夭折了。等到丈夫有了些功名;虽然温饱无忧;但夫妻仍不免聚少离多。因此直到成婚后的第十年;即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二月十六日;两人在洛阳夹马营(可能是军营休整处)生下次子赵匡胤。自赵匡胤出生后又过了足足十二年;即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十月七日;两人才在浚仪(开封)的官舍中生下第三子赵匡义。八年后才轮到第四个儿子赵廷美出生。在赵廷美之后;杜氏还生过一个儿子赵光赞(夭折;追封夔王)和一个女儿(后封秦国大长公主)。
算起来杜氏一共生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则有三子一女。而这四个儿女中;次子赵匡胤、三子赵匡义(赵光义)的出生前后经过在史书上留下了神乎其神的记载。据说当杜氏产育赵匡胤时;产房中有赤光绕室;还有经宿不散的扑鼻异香;与寻常产房中的血腥之气大异其趣。赵匡胤因此还得一个小名叫〃香孩儿〃。这香孩儿不但化血腥为异香;还一生下来就遍体金色且三日不变。十二年后赵匡义诞生时更不同凡响;不但重演了一遍哥哥投胎时的节目;而且还格外加重戏码;产房中的赤光如云霞般蒸腾;香气不但绕室;而且还香遍整条街巷。果然皇帝就是皇帝;初次亮相就端的与小民投胎之时大不相同。
二、闯荡乱世
还在新婚中的赵匡胤离开了家;为谋取前途而闯荡天下。最终;他投靠了郭威;当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投靠的人很快就要成为皇帝;而自己也将成为皇帝。
在王朝频频更替、一家人随着丈夫职务的变迁四处迁徙的日子里;杜氏由一个殷实人家的小姐逐渐变为一个性格坚毅有胆识见解的成熟女人;她治家严谨循礼;对儿女的教育也很上心。不过作为军人之妻又身在乱世;她的教子方式当然与读书人的方式大有不同。
赵匡胤的文化课学得不怎么样;但生来胆大心细爱冒险;骑射本领非同凡响。怎样的烈马他都不惧惮。也亏了他命大;有一次驯马的时候马使性子在城楼的斜道上狂奔;一撩蹶子将他远远地甩了出去;先是撞上城楼门楣;又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旁观的人都魂飞魄散;认为赵匡胤不但死定了;而且肯定脑袋都要撞碎。谁知他却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不但毫无惧色反倒性气更足;发力追上烈马纵身腾上;非要将马驯服不可。胆量如此之大;别说围观的人;就是那匹马;都要判个服字给他了。
做为母亲;杜氏对于赵匡胤近乎莽撞的胆大忧心忡忡;决定尽早给他完婚成家收收性子。
后晋开运初年(公元944);十七岁的赵匡胤在父母的安排下完婚了。迎娶了赵弘殷的护圣营同僚贺景恩十六岁的女儿为结发之妻。
赵匡胤成婚这年;三弟赵匡义还不满六岁;才刚是启蒙的年龄。年龄虽小;赵匡义的脾性却已经初见端倪。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性格;这个小孩子都与他的哥哥大相迳庭。赵匡胤好武善骑射;还很能交朋友;性情豁达;颇有些江湖习气。赵匡义却不然;他和同龄的孩子游戏时;其它孩子都会不知不觉地对他心生畏服之情;不敢对他呼呼喝喝。赵匡义还嗜好读书。出身行伍的赵弘殷对于自己竟也能生出个会读书的儿子;感到非常欣慰。到后周时期;他外出征战时;对各地金银财宝分毫不取;只是专心搜求各类古籍善本带给赵匡义;赵弘殷夫妇还时常察考儿子的读书成绩;在父母的严格督促下;赵匡义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多才多艺、很有智谋。
年幼的弟弟既然〃读万卷书〃;做哥哥的赵匡胤便打算〃行万里路〃了。大约在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前后;二十一岁的赵匡胤离开父母弟妹和成亲才三四年的妻子贺氏;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游历。
实际上并不是赵匡胤自己存心要〃志在四方〃;真正的原因还在于那个乱纷纷的世道。
赵家的一家之主赵弘殷是靠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赏识进入仕途的;然而没几年李存勖就被人杀死;随之后唐朝廷内斗不断;后晋后汉又陆续有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赵弘殷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官运平平;一家人的生活也大不如前。赵匡胤眼见这样的情形;便打算自己外出闯荡以求取功名。
刚开始的时候赵匡胤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还可以靠父亲的老关系找到门路得到重用。然而事实却是到处碰壁。漫无目的的游历让年青气盛的赵匡胤吃尽了苦头。有一次他来到复州(今湖北省沔阳县西北);想投靠父亲的老同事、时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谁知王彦超并不买帐;总算还留了三分情面;用十贯钱打发他走人。无可奈何的赵匡胤只得冒着风雨重新上路。(王彦超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十年;赵匡胤便当上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王彦超才干品行过人;宋太祖对他甚是礼遇重用;但是看到他时难免总会想起旧事;终于忍不住在某一次借着酒劲发问:〃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打赵匡胤当皇帝那天起;王彦超恐怕就早已经想到这位赵世侄终会有按捺不住的一天了;他的反应非常敏捷;回答得成竹在胸:〃浅水岂能藏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实乃天意也!〃赵匡胤听后心情大好;也就不再追究下去了。)
类似的事情肯定发生过不止一次;或者有些人的反应还不如王彦超。饱尝人情冷暖的赵匡胤始终没有碰到任何机遇;盘费却已将磬净。走到襄阳地方时;为省些住店银子;他便往寺庙求宿。于是他时来运转的契机到了。
在这座不知名的小庙里;赵匡胤遇到了一个精通术数的老和尚。老和尚刚一见这个满面风霜的青年便认定他绝非凡品;不但主动馈赠盘缠;还指点迷津道:〃北往则有遇矣。〃赵匡胤遵嘱而行;北上邺都;正赶上后汉枢密使郭威奉命征讨李守真;在此招兵买马。他就投到了郭威的麾下。
此刻的赵匡胤;最大的兴奋点也许只不过是终于能够安顿下飘泊已久的身子;他不会想到;自己投靠的人即将由枢密使成为皇帝。而枢密使郭威也同样不会想到;这个自己麾下的小兵将在若干年后成为皇帝;他更不会想到;自己将面临一次惊心动魄的惨祸。
三、郭雀儿的姻缘帐
一介马夫成了皇帝;世上比这更传奇的事情只怕也不多。然而这事业虽然壮阔;却不如他的婚姻经历;那才真正算得上是离奇。
郭威生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字文仲;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龙尧)人。他的父亲名简;在后晋时曾经做过顺州刺史;不幸死于刘仁恭之变。父亲死时郭威还是个幼儿;好不容易才随着母亲王氏逃得性命;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投奔亲眷。王氏本是富家主母;经不起家破人亡与风霜饥寒的双重打击;死在了逃难的路上。小郭威便被潞州一家姓常的人家收留了下来;这才得以长大成人。还有一种说法;讲郭威本姓常;因母亲改嫁郭家才姓了郭。郭简夫妇死后;郭威由姨母韩氏收养(或说常氏故人收养)。长大后郭威在身上刺了一只飞雀;又被人称为〃郭雀儿〃。
十八岁时;郭威应征入伍;当了潞州节度使李继畴的亲兵。一年后李继畴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杀;郭威也被贬为马夫。总算他识得字能写会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就算是难得一见的文化人了;不久后得到了提拔。尽管躲过了马棚;却仍然还是个〃马步军使〃、〃侍卫军吏〃;身份卑微。那时恐怕没几个会想到这个养马的小官儿会有登基称帝的一天。
郭威由一介马夫成了皇帝;世上比这更传奇的事情只怕也不多。然而与他的事业过程相比;他的婚姻经历才真正算得上是离奇。
天成初年(公元926);二十二岁的郭威与邢州同乡柴氏在洛阳结为夫妻。
对于柴氏;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说她之所以嫁给郭威;只是因为长辈重视同乡情份。只可惜柴氏还没来得及为郭威生下亲儿女就去世了云云……
但在野史杂记上;柴氏与郭威的姻缘却要丰富浪漫得多。照这种说法;柴氏原本是后唐庄宗的嫔妃;庄宗死后;她因年少无子被明宗遣归。阴雨连绵耽误了行程;在馆舍居住时她偶遇郭威;对他一见钟情;认为郭威气度样貌迥异常人;不顾家人的劝阻;非要带着自己从宫中带出的财物嫁给他不可。(又一个仙女带着金子奔向穷小子啦)。郭威性情虽然粗枝大叶好勇斗狠;结婚后对妻子却是言听计从。柴氏心爱侄儿柴荣;与郭威成婚后也长期将侄儿养在身边;郭威因此将柴荣收为养子。柴氏去世多年后;郭威成了后周太祖皇帝;他没有忘记妻子在自己落魄时给予的恩情;将柴氏追封为〃圣穆皇后〃;将柴荣确定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也再没有册立过其它女人为皇后。
如果说柴氏的〃改嫁妃嫔〃身份还有待商榷的话;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杨氏的经历就好确认得多了:她也是一位改嫁的妃嫔。
要说杨氏的人生经历;先要说她的第一任丈夫王镕。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当年就是因为想去投靠王镕;才会到杜家庄避雪;并就此与杜四娘子结为夫妻的。
王镕祖上本是回鹘人;被唐朝的镇州骑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姓了王;传到王镕时已经是第八代;更是姓定王了。王家世代在镇州担任军职;早先还只是世袭骑将;打第五代祖开始升为世袭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十岁时继承了父亲王景崇的地位;成为第七任节度使兼常王郡王。经历百年风雨后王家的声望已达极盛。当时已是唐末;各路诸侯虽然都眼馋镇州这块地;却因为多数人还多少给王家几分情面;王镕虽然不懂更不敢打仗;却也一直有惊无险地割据一方;后梁太祖朱温和后唐庄宗李存勖还先后将女儿分别嫁给王镕的两个儿子;称之为〃赵王〃。王镕虽未正式称帝建国号;却也俨然享有帝王之尊。
杨氏是镇州真定少尹杨弘裕的女儿;因为美貌而被选入赵王宫中;成为王镕的嫔妃。天祐十八年(公元921)十二月;王镕被养子张文礼所杀;杨氏在一片混乱中流落民间;嫁给一个叫石光辅的人为妻。没几年工夫石光辅也死了;杨氏又成了寡妇。杨氏二度守寡时;郭威的结发妻子柴氏已经早逝;郭威这时正在后晋王朝的太原留守、河东指挥使刘知远手下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之职;听说杨氏貌美贤淑;便将她迎娶为继弦妻子。然而杨氏与郭威也没能白头偕老。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7);杨氏逝于太原。广顺元年(公元951)九月;称帝后的郭威追封杨氏为〃淑妃〃;当时杨氏的父亲仍然在世;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兼真定少尹;杨氏的哥廷璋则被封为右飞龙使。
郭威还有两个妻子张氏董氏;她们都是在杨氏嫁给郭威后;陆续来到郭威身边的。而从她们的履历表来看;她们与郭威的缘份都起源于杨氏;因为她们都是杨氏的镇州同乡;而且都与杨氏有同病相怜的人生经历:少年守寡。
张氏是镇州真定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张记曾任成德军节度使判官、检校兵部尚书。父亲张同芝则在王镕任上做谘呈官、检校工部尚书。王镕死后张家也一蹋糊涂。前来平定镇州之乱的军队中有个叫武从谏的禆将;他见张氏年幼可爱又无处归着;便将她带回自己在太原的老家;做了儿子的养媳妇。后晋天福中;郭威的杨夫人去世;张氏的武家丈夫也早已亡故多时;郭威便将张氏娶为第三任妻室。
董氏初到郭威身边时的身份与柴氏杨氏张氏都有所不同;她并不是以妻子的身份嫁给郭威的;只是一个妾室。
董氏是镇州灵寿人;只是个底层小吏的女儿;镇州之乱发生时她只有七岁;在混乱中与家人失散;被一位不幸刚刚夭折了一个女儿的潞州牙将夫妻收养为女;倍受宠爱。董氏十三岁这年;好心的牙将夫妇将她送回了亲人身边。由她大哥董瑀作主;嫁给后晋一个官员刘进超为妻。不久辽国灭了后晋;刘进超被掳身亡;董氏寡居洛阳。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虽然掳走了后晋石氏皇族;对后晋的土地却没能维持多久的统治;很快就在中原各路兵马自发的反抗打击下北返;耶律德光自己也命丧归途。消息传到太原;郭威做为太原留守刘知远的亲信;立即大力劝说上司称帝。刘知远当然也不会让这个大好机会白白溜走;他更没忘了自己与汉朝皇帝是同姓。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二月;刘知远在太原称后汉皇帝;改当年为天福十二年。就在当年;刘知远率大军返回后晋京城汴梁(开封);郭威也随行左右。
返京途中路过洛阳时;郭威听说亡妻的同乡好友董氏新寡无依;便将她聘纳为妾;带着她一起返回了汴梁。
由于郭威在后汉开国之际立下大功;刘知远投桃报李;委任他为枢密副使。
刘知远虽然有称帝之命;福份却并不厚;在皇位上仅仅呆了一年左右就死了。他与郭威关系很好;有通家之宜;临终时还对郭威托以腹心;让其掌控后汉兵权;与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等人一起辅佐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儿子刘承祐。郭威便又荣升枢密使;由于他礼下敬客与士卒同甘苦;在军中极有威望;时常带兵出征。赵匡胤也就是这样加入了郭威的兵士群中。
四、后汉王朝混乱的权力组合
(乱世中;郭威成为后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然而他遇到了一群毫无章法可言的合作者。终于身不由己地卷进了权力怪圈。)
加入郭威的军队不久;赵匡胤迎来了他转变人生的又一个机会。
赵匡胤的机会;其实是郭威的惨史。而这事则说来话长。
郭威在刘知远身上押的赌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直到刘承祐刚登基时;看起来他当初的决定也还算是非常正确的;按一般话本小说的结局所云;就该加上〃从此君正臣贤;上下齐心;天下升平〃的话儿收尾了。然而真实的历史往往比皆大欢喜的说书故事要残忍得多。历朝历代的顾命大臣辅佐少帝;多数最后都会陷入功高盖主、主动抑或被动地谋权篡位的怪圈。刘承祐与他的辅佐大臣们之间的关系发展也未能幸免于此。
顾命大臣中除苏逢吉外;都是提着脑袋打了一辈子仗的武将;而在这群武将中恐怕也只有郭威还略通文墨懂些人事;史弘肇杨邠王章等人是一丝也不明白打天下与治国家之间的区别、更不明白什么叫做君臣之道的。几个老粗倒也未见得就有什么不轨企图;但是做出来的事却让人不敢领教。
史弘肇做了辅政;掌管禁军及京城治安;将他阵前治军的手段也在京城中依葫芦画瓢地施展起来;审起案子倒也简单;不管是口角斗殴;还是小偷小摸;甚至于偶观天象;无论事大事小事真事假;只要给他知道;也不用审问;都是一个杀字解决所有问题;砍起人来如切肉斩瓜。如此一来;京城里治安倒也大好;居然路不拾遗起来;这当然不是因为老百姓都想为京城增光添彩;而是不管无赖抑或良民;都被吓得不敢动弹。
史弘肇还有个特点;就是毫无来由地讨厌读书人;在这方面管财政的王章与他志同道合;认为读书人不晓世事毫无用处;下令拿不堪军用的敝败物资充当文官的俸禄。负责办理此事的官吏已经揣摩上司的意思将这些物资提高估价下发;王章还觉得便宜了文官们。又编派出许多新的收税花样;而且对于违反规定的老百姓不分轻重统统处死。
同样反感文官的辅政大臣还有杨邠。他脑子里的〃治理国家〃;只限于兵多将广钱粮充裕即可;诗书礼乐乃至处事之道都统统忽略不计。
在对待皇帝太后方面;这几位辅政大臣的态度也令人叹为观止。
常言说〃一人得道;(又鸟)犬升天〃;刘承祐母子既然当了皇帝太后;自然也想让自己的故旧亲朋沾些光彩;自己也培养些亲信。然而这些任命几乎都被杨邠史弘肇给拦了下来:太后的弟弟李业想当宣徽使;太后和皇帝亲自向执政大臣说情;也得不到通融。皇帝的亲信如聂文进、郭允明、后匡赞等人的晋升也被一压再压。众人因此对执政大臣们满腹怨恨。——其实他们应该庆幸才是;因为太后有位故人之子;只不过想谋个军职;居然就被史弘肇给杀了。有这位倒霉蛋比着;还有啥可说的。
辅政大臣们权势熏天;该管不该管的闲事也都统统管起来;连刘承祐的后宫之事都横加干涉。
刘承祐曾经赏赐锦袍玉带给伶人。该伶人倒也醒事;知道史弘肇才是管事的老大;反倒主动跑去向他道谢。谁知史弘肇并不领情;大骂道:〃士卒守边苦战;犹未有以赐之;汝曹何功而得此!〃将皇帝的赏物统统没收。
刘承祐在登基之前早已婚娶;但他爱的并不是父母之命的妻子;而是一位耿氏夫人。称帝之后他便想径自将耿夫人册立为皇后;并煞费苦心地找了一大堆原配并不封后的先例出来。可惜全是白忙活;杨邠压根不买皇帝的帐。让皇帝雪上加霜的是耿夫人红颜薄命;没多久就一病而亡。刘承祐心想;执政大臣不肯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活着封后;如今她死了;总该会手下留情了吧?便壮着胆子提出要为耿夫人以后礼下葬。结果还是被不识风情的老粗杨邠顶上了南墙。
光是在办事时管束皇帝也就罢了;可执政大臣们就连表面上的礼节都懒得给皇帝。有一次君臣议事;刘承祐好心提醒道:〃事情就依你们办了;但要处理妥当;别让人事后说三道四。〃这不过就是寻常话而已;稍通些人情世故的臣子就算不买帐;也大可不做反应;就当他是耳旁风。杨邠却立即反唇相讥:〃陛下但禁声;有臣在!〃语气态度之狂妄令人大汗。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刘承祐终于受不住了;认为执政大臣们目无君上;跋扈蛮横;简直孰不可忍。
那么文官苏逢吉就是个面慈心善的人物吗?非也。他这个〃文〃字只是高挂的羊头;其实也是个粗鄙无识的半桶水;杀起人来比武将还下得去手。当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为给自己生日积福;派苏逢吉处理多年积狱。谁知这位读书人一到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