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晚叫他们,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
果然,当他们来到曹操大帐的时候,发现曹操阴沉着一张脸,面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即便是一向率性随意的郭嘉都不由得收敛了形态,小心翼翼的问道:“魏公,发生了何事?”
曹操不语,把手中书信递给他们三人。
三人尽皆看了一遍,脸色也变得如曹操一般凝重。
“真没想到,刘备竟然这么快就丢了凉州。”程昱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的苦笑,轻轻叹道。
郭嘉却是忽然说道:“其实刘备能有此败,固然是刘琦狡猾,贾诩睿智,马超勇猛的缘故,但是说起来,这其中也夹杂着必然。”
“哦?奉孝此话何意?”曹操不由看了一眼郭嘉,诧异地问道。
只见郭嘉脸上现出一抹讽刺,嘿嘿冷笑着说道:“刘备此人表面看起来待人以诚,大仁大义,事实并不然,他这些年来混迹群雄之间,依附过公孙瓒、吕布、袁绍还有主公,可是每次都是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离去,甚至为了获取地盘和力量,两次背叛主公,此人不以正道取天下,反以诡道诈天下,我们可细数其历次大败,无不与此有关。南阳之失,乃刘备以借南阳名义,久赖不还所致;马超之叛,乃其以诡计取右扶风所致,即便是武威之失,也是因为逼反韩遂所致。刘备自以为得计,小觑天下群雄,乃有此失,怪得谁来?”
曹操等人听完之后尽皆点头不语,他们都是当代少见的智者,自然知道郭嘉所言一语中的,分析的可谓是精辟入里,但是这却不能代替他们脸上的愁容,只见曹操说道:“奉孝说的虽然不错,可是毕竟刘备是我们的同盟,如今他在西部受挫,恐怕自今之后他只能处于被动防守,再也无力对刘琦发动攻击了,这样一来,我们想要攻取徐州,那可实在是更加困难了。”
“主公,微臣有一句不该说的话,其实主公也已看到,如今刘琦治下六州之地,整个汉家天下三分,他的力量将近二分,外加荆州膏腴之地,扬州鱼米之乡,益州天府之国,交州贸易繁荣,岁入钱以亿计,他麾下府兵虽然并不善战,然守则有余,更兼徐庶、周瑜尽皆智谋之士,魏延、赵云英勇善战。”
见曹操等人尽皆默然不语,郭嘉又继续说道:“而主公治下虽是最为发达的中原及河北地区,然而几经战乱,经济凋敝,元气未复,更兼北方尚有袁尚、袁熙盘踞的辽东未平,刘备虽与我军结盟,然则其人诡诈,不得不重兵屯守雁门、太原一带,所以,想要夺取徐州实在是不易,况且我军征战一年有余,耗费军粮上百万斛,军士厌战,百姓思安,依微臣之计,莫若罢兵休战,退守兖豫,行屯田之计,然后于后方效仿刘琦,行均田之法,与此期间再平定辽东,彻底安定北方,如此一来,我军以河北及中原之地与刘琦相持,大业可保。”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默然半晌,徐徐向程昱和荀攸问道:“二公以为奉孝之言如何?”
程昱和荀攸相视一眼,尽皆说道:“微臣也认为奉孝之言大有道理,只要主公行均田,施仁政,劝课农桑,注重生产,待得我河北及中原经济振兴之后,方有力量争衡天下,至不济,也能保有北方,三分天下。”
“呵呵,孤也认为奉孝所言大有道理,然而其中的关键便是,刘备能够守住关中之地,一旦关中为刘琦所得,天下局势将会再度失衡,恐怕我军将很难保有天下,可是关中如今已成为笼中之鸟,瓮中之鳖,想要守住恐怕不易。”曹操不由得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荀攸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的冷酷,缓缓说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今刘琦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刘备却是一再丧师失地,兵微将寡,如若满足现状,固守关中,可能还能苟延残喘个一二十年,但是如若他雄心未泯,再度出师争夺凉州,恐怕他的危亡就在当下,以诸葛亮的智慧,当明白这一点吧?不过如若刘备真的出兵了,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只能乘刘备危亡之际,尽可能的夺取关中要塞,为我军争取更多的缓冲机会。”
程昱也笑着附和道:“呵呵,刘备以诈取天下,屡次辜负主公的期望,我们这样做顶多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刘备不会主动出击,固守关中,发展生产,如此一来,合我二国之力相抗,天下尚能三分。”
“既如此,那我们接下来便依计行事吧,三天之后,全线发动进攻,然后乘敌军防御之际,大军悄然撤退,之后率兵固守豫州、兖州、青州等地,待得实力有所恢复,便先征辽东,再静观天下之变。”曹操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的无奈,缓缓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果断出击
三天之后,遵照曹操之命,北海的臧霸,泰山的曹操,颍川的曹仁、曹洪,寿春的夏侯惇、夏侯渊同时对刘琦在琅琊、南阳和九江三郡的驻军发动了进攻,将近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动,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发动攻击,战争规模之大令人为之侧目。
徐州的魏延在于禁的配合下,率领大军死守,抵挡住了敌军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结果一天下来,曹操竟然退兵了,而且不是退往营寨,而是连夜拔营,退往兖州,主力大军甚至带回了河北。
庞统知道曹操善于统兵,这一次退兵又并非是战败之后退走,中途肯定会有伏兵,以防备己方的追杀,所以劝阻了魏延率军追击的打算。
南阳的周瑜几乎几乎是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无论曹仁如何诱敌,始终坚守不出,结果曹仁也只能在强攻一阵之后选择撤离,其实周瑜在一开始见到敌军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的时候,就料到曹操肯定是得到了主公刘琦取得凉州之战胜利的消息之后决定退兵,所以进攻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但是他却知道曹仁会防备自己率军追击,所以也没有追,表现得就像是不知道曹仁突然退兵一般。
但是在扬州,对策却是与以上的有所不同,军师刘晔强烈建议徐庶打破常规,率军追击。
刘晔的理由是,徐庶用兵一向谨慎,绝少使用奇兵致胜,再加上夏侯惇和夏侯渊尽管也是曹魏名将,勇则勇矣,但是在统兵方面比起曹仁来说却还是有些不足,对于徐庶会派兵追袭一事根本会防备。
而他建议徐庶出兵的一个最主要依据就是,他断定曹操大军经过一年多的消耗。军中已经缺少余粮,在听到主公凉州取胜的消息之后,放弃追逐徐州和扬州。这一次明面上看起来是进攻,实际上是退兵前一个华丽的谢幕。
徐庶最后决定接受刘晔的建议。
他虽然用兵谨慎。但却绝不是食古不化之人,知道刘晔的判断完全合理,这一次自己不依常规出兵的话,一定可以获得不菲的收获。
所以他决定自己率众守护城池,却派太史慈、魏续、宋宪、侯成四将统率五千骑兵从后掩杀,又命朱桓、程普二将率一万步兵紧紧相随,一定要给夏侯兄弟一个教训。
太史慈等将领命而去,率领大军急速前进。只过了十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当时夏侯渊正指挥大军拔营,所以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由于太史慈的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再加上夏侯渊没做防备,大军直到离他们只有五里的距离时,才被细心的张辽发现。
张辽心中大惊,连忙提醒夏侯渊,说后面出现了大片的烟尘,定然是敌军的追兵赶到。建议他早早做好准备。
夏侯渊也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看到前面卷起的征尘,不由得勃然变色。连忙下令大军重整阵型,做好防御。
然而由于他麾下的将士全都在尽全力的拔营准备撤离,再加上军心思归,一时之间竟然不能迅速成列。
而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实在是不算遥远,就在夏侯渊的大军乱哄哄的结阵的时候,太史慈和魏续、宋宪、侯成所统率的五千骑兵已经赶到了,并且立刻毫不犹豫的对散乱的夏侯渊大军发动起了冲击。
虽然骑兵的人数比较少,但是他们的冲击力却是不可小觑,只听得鼓声隆隆。蹄声隐隐,五千大军如同是一股洪流一般。迅速地将夏侯渊的大军冲开了一道道缺口。
而不远处的张辽在看到这支骑兵部队的时候,不由得面色一变。因为他完全看得出来,这支队伍完全是以魏续、宋宪和侯成的并州铁骑为底子而打造的,甚至这里面还有不少是他当年的子弟兵。
而魏续三将如今更是意气风发,神色间再没有了在曹操麾下时的落魄,他们现在的神色甚至比起当初同在吕布麾下的时候还要舒爽不少,毕竟那时候他们虽然常胜不败,但是却并不像现在这般受到重视。
魏续他们现在很明显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张辽,他们率领着由他们精心训练的并州铁骑,在夏侯渊的大军中纵横驰骋,把一年来坚守防御的郁闷全都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他们本来都是并州勇士,否则也不会带出来这么剽悍的骑兵,夏侯渊麾下的将士们没有谁能够挡住他们的一招半式,再加上他们身前还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太史慈!
虽然他们之前被太史慈生擒,但是却都没有怪过此人,不仅如此,他们反而对太史慈近敬佩不已,不仅是敬佩其武艺,更敬佩其身先士卒的精神。
当初太史慈被指定为骑兵都督的时候,他们三个根本不相信,这样一个门外汉能够领导骑兵,但是他们根本没想到,此人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统领骑兵的技巧提升到了一个令他们都要仰望的程度,虽然这期间有他们不吝赐教的功劳,但是此人本身的底子和超人的悟性更是令他们叹服。
“杀!是该向可恶的敌人展示我们大楚铁骑的犀利的时候了,我们忍受了一年多的屈辱,这一次一定要全部倾泻出来。”魏续等人全都存在着同样的想法,挥动着他们手中的长矛,狠狠的刺向一切敢于拦阻的敌人。
一时之间,茫然地夏侯渊军中将士纷纷惊恐的进行避让,那些躲闪不及的则被长矛刺死,被铁蹄踩死,满地都是完整或不完整的军士尸体,那些一时不死,被踩断了腿、踩断了胳膊的军士们发出了一声声凄厉的惨叫,让他们的袍泽们听到之后,心中更加沉重。
而这还不算完,在五千骑兵之后的则是由朱桓和程普率领的一万步兵,他们紧紧跟在骑兵之后,将那些被冲散了阵型、茫然无助的敌军纷纷斩杀。
一时之间,他们原本的大营前竟然变成了修罗地狱,空气中弥漫的是浓重的血腥气息,触目所及的都是满地的残肢断臂。
夏侯渊兄弟和张辽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在这兵败如山倒的一刻,个人的勇武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也都绝了率军反击的年头,他们均都知道,如今唯一的生路就只有撤退一途。
所以,军中主帅夏侯渊没有任何犹豫,便下令大军退却,这时候他看了看身边一名身形单薄、神色落寞的文士,冷冷说道:“荀彧,你率本部兵马断后,掩护大军撤离。”
张辽见状心中一惊,不由的说道:“荀监军只是一介文人,他的本部兵马又只有数百人,将军让他率军抵抗,岂不是……”
却没想到夏侯渊突然打断他的话,冷冷说道:“这是主公的命令,谁若不服,便以违反军令论处。”
张辽不由心中暗暗叹息,他自然知道荀彧为何被从尚书台贬到了寿春做一个小小的监军,可是他却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绝情,让荀彧率领数百军士抵御数万虎狼之军,但是他却知道夏侯渊是曹操的本宗从弟,又是军中主帅,所下达的命令自己根本就不能违抗,无奈之下只好递给荀彧一个同情的目光,然后率领大军迅速离开。
“或许这一次战败就是夏侯渊有意而为,目的只不过是要让为荀监军死去寻找一个理由。”张辽想到这里,连他自己都感到不敢置信,连忙收回这个可笑的念头,率领大军绝尘而去。
转瞬之间,数万大军纷纷败逃,整个战场就剩下了荀彧和他的数百本部兵马,这些人与太史慈麾下的万余大军比起来,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
荀彧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反倒是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他当初投靠曹操,本着一腔匡扶天下的大志,本着一腔效忠汉室的热血,离开了冀州的袁绍,投奔了当时实力尚为弱小的曹操,从此之后逐渐崭露头角,屡立功勋,保住兖州东阿、范县等三城,又劝曹操拥立天子,取得了协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又为曹操举荐了戏志才、郭嘉、荀攸、陈群、杜畿等人才,后来官渡之战时,如若没有他的劝解,恐怕曹操早已决心动摇,自然不会有如今的局面。
他虽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多功劳,但是却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被直接调离权力中枢,从此受到了猜忌,而今日战场上遭遇危机,竟然连夏侯渊都不再把他放在眼中,说起来是让他率军殿后,实际上却是和让他送死没什么区别。
“嘿嘿,既然丞相非让我死,那我成全与你便是,只是可惜,我荀彧自诩聪明,却不想竟会有这样的结局。”
荀彧默默地想了片刻,便令军士列阵,然后对敌军发起了冲击。
“杀!”这些军士你们虽然面对着数十倍的敌军,但却仍然无所畏惧,他们纷纷一脸悲壮的冲向了敌军,准备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们虽然被抛弃了,但是我们却从不畏死,我们宁可光荣的死去,也绝不屈辱的活着。”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军士全都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准备拼死杀敌,就算是死也要轰轰烈烈。(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劝降荀彧?
虽然荀彧所统率的这数百名军士全都拼命死战,可是却并不被太史慈看在眼中,他命令麾下的铁骑立刻将那些军士包围起来,用他们手中的弓箭、长矛等物,毫不留情的对这些军士进行剿杀。
太史慈当然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句名言,事实上刘琦麾下的将士们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这句话,所以他们全都没有留情,对于那些敢于冲上来送死的敌军将士予以雷霆灭杀。
虽然荀彧麾下死士神情决绝,拼命厮杀,但是仍然不是训练有素的的精良骑兵的对手,再加上这些骑兵都是数个甚至十数个围杀一个,所以,他们的誓死反击没有起到一点波澜就被迅速杀光了。
如今在战场上所存货的曹营将士,只剩下了荀彧一人。
他的身形是那样的孤单,他的心情是那样的落寞,不过他知道这一切都要结束了,所有的幽愤和不满都会随之消散一空,而他也明白,自己在死后一定会被曹操高调荆扬,追念自己一生之功,并且还会追赠一个三公或者九卿的位子,给自己一个谥号。
但是这些真的是他希望看到的吗?
荀彧不再想这么多,他看着被烈烈大风卷起的大旗,看看如血的残阳,又看看对方如同虎狼一般的雄兵,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永别了,我所挚爱的大汉;永别了,我牵挂悬心的乱世;我荀彧立志匡扶天下,最终却没想到竟然连自身都保不住,但是其却并不后悔,我宁愿身死,也决不会随波逐流。我是汉臣,我食汉禄,就算是死都不改初衷。”
荀彧的眼中流着泪水。哈哈笑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说完之后,荀彧拔出佩剑,就要自刎而死忽然听得劲风袭来,然后就是当啷一声响,他手中的佩剑掉到了地上。
荀彧抖了抖酸麻的手,面无表情的看着最前面那个持弓的敌将。他知道那个敌将名叫太史慈。以猿臂善射著称,能以一箭射落自己手中的佩剑,丝毫不以为奇。
太史慈自幼好学,知道荀彧所吟唱的,乃是战国诗人屈原中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的热情和对良好美德的追求,而这句诗不恰恰是荀彧心中的写照吗?
太史慈一向敬重忠臣孝子,英雄烈士,如今见荀彧临死之际仍不忘忧国忧民,心中实在不忍其死在这里。这才用弓箭射落荀彧手上的佩剑,然后缓缓来到荀彧面前,肃然说道:“先生忠心可悯。天地可鉴,只是可惜不得明主,何不转投楚公麾下,一展胸中抱负,匡扶天下?”
只见荀彧缓缓摇头说道:“将军乃是武将,自然知道一个道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既然已经选择了曹丞相,如何还能再度易主?更何况。就算是我归顺了楚公,他能保证绝对效忠汉室。将军政大权全部归还天子吗?”
太史慈闻言不由的默然,不再多置一词。命人将荀彧带下去好好招待,听候徐刺史和楚公处置。
这一次太史慈所统帅的大军尾随追杀,令夏侯渊大军损失了五千余人,粮草辎重无数,无奈之下只好退保寿春,而楚军责乘势夺回了所有的失地,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围困己方三州的近二十万大军一朝退走,边境地区终于再度恢复了和平,这让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从此之后,那些被征调来的府兵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回乡种田了,他们还未握习惯的刀剑终于可以换成犁锄了,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将士们则永远无法再回到田地中,无法再与他们的亲人团聚,留给他们家属的,却是心中永远的悲痛。
尽管如此,他们的家属却并没有怨徐庶,更没有怨楚公刘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天下一天不得统一,这样的战事就一天不能结束,楚公给他们带来了轻徭薄赋,带来了相对充裕的粮食,为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可恶的曹操却是派兵破坏了他们的这种和平和宁静,他们的丈夫、父亲、兄弟、儿孙为了保卫这种和平和宁静而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因此,他们痛恨战争,更痛恨像曹操那样给自己带来战争的人。
荀彧随着太史慈的大军缓缓来到合肥的时候,看到哀鸿遍野,愁云惨淡,心中也不由得沉重起来,他相信这一年来,魏**中的损失比这还要多,百姓所承受的灾难更要沉重,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来都是双方面的,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都要受到战争的戕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些诸侯争霸的背后,又充斥着多少无辜受难的冤魂?多少孤儿寡妇的血泪?
扬州刺史徐庶亲自将荀彧迎了过来,他们都是颍川郡人,自幼相识,彼此又都互相钦佩,今日能够坐到一起,也殊为不易。
徐庶一路观察,见荀彧深深为百姓的悲哀所动容,不由轻轻叹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乱世,文若久在军中,想必对此感触也不少吧?否则也不会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乱世的志向吧?”
却听得荀彧苦涩的笑了笑,轻轻叹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无力阻挡天下乱局,自黄巾之乱以来,二十年矣,民众依然处于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诩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举贤才,匡社稷,本以为能安定天下,让百姓结束战乱,却没想到人心不足,占了中原还想吞并河北,司空不能满足权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称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满足,接下来当是称王称帝了。而其所谓的功德,莫不是以扩张领土。发动战争为代价,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
徐庶闻言点头说道:“荀文若仁心系百姓。令人敬佩。自黄巾之乱以来,朝廷威令不行,诸侯称霸,群雄并立,百姓处于战乱之中,天下不得安宁,贪欲之辈,乘乱取利。却如镜花水月,终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怀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业,当年曹操拥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义士无不争相投奔,只是此人随着功业的不断扩展。私欲迅速膨胀,威凌天子,擅杀大臣。甚至有屠城杀俘,做人肉干这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故渐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见荀彧面色发白,显然是对于曹操称公之事耿耿于怀,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然则楚公却不然,楚公素来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荆州,令荆州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严格治军,却不失宽仁。所有为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家属全都受到厚待。他们的衣食无忧,他们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们的父母由官方奉养,所以我军中将士皆愿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举,办医院,通贸易,哪一件不是立国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识之士尽皆投奔,大军每到一地,百姓壶浆相迎。”
荀彧听完之后默然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他若不称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兴名臣,然则如今他称公建制,辜负汉室信任,实乃乱臣贼子。”
徐庶闻言嘿嘿冷笑,厉声说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扫荡群雄,安定天下,乃是为保祖宗基业,何谓乱臣贼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显,何况一公乎?只不过楚公为人谦逊,即便是称公,亦是屡次推脱,最终为免群臣失望,天下倾颓,这才无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