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怎能如此无耻?”高翔纷纷的大骂:“谁没有父母妻儿?但是如果都存有这样的想法,这世上又如何有忠义死节之人?”
接下来高翔又看了看散去的人群,再次大声喝道:“宗预,尔等为虎贲中郎将受主公如此器重,如何也背叛?岂不当如诸位大人一般死节乎?”
却见宗预默然不语,以手掩面,匆匆离开。
之后又有邓方、刘琰、李撰等人纷纷离开,原本数千人的军营在不足半个时辰的时间内竟然只剩下了诸葛亮、钟繇、糜竺、简雍、赵融、诸葛均和高翔区区七人,还有他们的亲兵数十人和在中军帐内的侍女以及怀中抱着的刘禅。
这几个人尽皆沉默不语,最为大秦最后的忠臣,他们决定为自己的主公做好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公开为秦公发丧,并且向朝廷上表,为秦公立谥号,同时请命由世子刘禅继承秦公的爵位。
即便是死,世子也应该是以世袭的秦公爵位的身份而死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七章 忠臣义士
新丰,秦军大营。诸葛亮与钟繇、糜竺、简雍、赵融、诸葛均、高翔等人尽皆白衣白袍,为秦公刘备举哀。
亲兵们伐了几棵巨木,诸葛亮亲自为刘备打造棺椁,则了一处风水俱佳之地,以王侯之礼将刘备盛葬。
“以主公的能力,本来能够三分天下,成就王图霸业,面南称帝,只可惜竟然亡于刘琦之手,致使帝业不成,即便是临终下葬时,也只有我们寥寥数人,所建坟墓也无法以陵称之。但我们心中却是承认他这个帝王,我们几人可私下为主公立谥为汉昭烈帝,主公陵墓曰惠陵。虽然此举为僭越,却也得偿主公生前所愿,更何况我等皆命不久矣,又有何惧乎?”
看着刘备的墓葬,诸葛亮声音低沉,对身边的钟繇等人缓缓说道。
这几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反正只是在他们心中的一个虚名而已,又有什么不敢承认的?更何况,正如诸葛亮所说的那般,他们尽皆命不久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就在这时,只听得周围传来了齐刷刷的踏地之声,诸葛亮等人知道,定然是周瑜率军来擒拿他们几个了,但是他们的心中却都没有感到一丝的紧张。
只有高翔例外,这个当初仗着一翻冲动坚决不肯投降、被诸葛亮升为征北将军的年轻人在看到数以万计的敌军缓缓地来到面前的时候,竟然感到自己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脸色变得苍白,浑身不由自主的发起抖来。
这一次虽然只是擒拿这几十个人毫无反抗之力的敌军,周瑜还是郑重其事,亲自率领麾下精兵赶了过来。当他看到镇定从容的几个文臣武将、还有他们麾下那几十个视死如归的亲兵的时候,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他们虽然只是几个人,但是却能在数万大军的包围下从容不迫,视如无物,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已经把死看成了一种荣耀。能够尽忠而死,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耀。
历史上那些视死如归的忠臣在任何时期都存在,而如今却全都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气节,一种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他们的后世,又有多少这样的人物接过了这种传承?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始终能够大义凛然,英勇不屈。
正是因为这种尊重,周瑜并没有命人将他们强行擒拿,而是下了马,就像是朋友一般,将他们客客气气的请到了军营。命人好好照顾他们,后来又命人将他们扶上马车。送到了长安。
在长安的刘琦听说了刘备病亡、诸葛亮等人宁死不屈的消息之后,也是心中感叹,连忙找来张飞,当面进行致歉,又给在徐州的赵云写信表达歉意,因为当初他留下刘备一命的许诺没有能够兑现。与此同时,他还上表天子,请求追谥刘备为汉昭烈王,并盛赞刘备为恢复汉室而作出的努力,同时还表刘备之子刘禅为安乐公。命人将刘禅迁至荆州,以孱陵县为公安,令其在此衣食租税,安度余生,并且以汉室宗亲的缘故,呼之为弟,以安抚张飞、赵云之心,当然也想以此收纳对刘备死忠的那几位文武大臣。
当然,这里面不包括高翔,周瑜一眼就看得出来此人心中的惧意,所以只是略略恐吓之后,就放弃了心中的坚持,宣布投降,对于此人,周瑜都懒得上报,指标是随便给了一个军中闲职而已。
而诸葛亮几人就不同了,他们不仅名声大,忠诚度也高,早就抱着一腔死志,即便是刘琦亲自劝降,心中却也没有半点把握。
为了进行劝降,刘琦不惜动用十万火急的军令,分别从徐州调来抚军将军糜芳,从襄阳调来侍中诸葛瑾,让他们打着亲情牌,劝降诸葛亮和糜竺。
却不料糜竺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兄弟糜芳的劝降,从容说道:“我们糜家有兄弟你就够了,如今你为东海太守,足以令我糜氏祖上争光,只要日后跟着楚公好好干,绝对会前途无量,贤弟,为兄就先走一步了,你的嫂嫂和侄儿,以后就交给你照顾了。”
说完之后,糜竺昂然迈向了辕门外,甘愿就戮。
刘琦苦劝,见糜竺始终不曾点头,也只好成全他的忠义之名。
而简雍更是坚决,自从被俘之后就一直绝食,从此之后不再见任何人,终于觑得机会,头撞石柱而死……
钟繇之前因为为保自身而投降刘备之事而深感惭愧,一心求死,刘琦却知道楷书还未研制出来,钟会还未生出来,所以坚决不许钟繇死去,并且以自己写的并不算太好的楷体书来引诱钟繇,结果钟繇总算是答应不死了,但他却辞去了所有官职,甘愿隐居,刘琦虽然可惜他的治国才能,但见此人态度坚决,也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赵融当初因为救了刘禅而扬名,从而获得高位,但他却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名望比起其他几人要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见刘琦以礼相待,又许以从四品的广威将军之位,便答应了投降,刘琦见此人竟然能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反而对他高看了一眼。
最后,刘琦要面对的终是诸葛亮和诸葛均兄弟。
诸葛均还好说一些,有大兄诸葛瑾的劝说,在经过了一番犹豫之后还是答应归降刘琦,被授予光禄大斧。
可是对于诸葛亮的劝说却实在是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困境。
其实刘琦对于诸葛亮还是颇为欣赏的,首先来说,此人的确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虽然从他的表现来看,比起他当初所标榜的管仲乐毅二人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刘琦却知道。这并非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在历史上,他以一己之身,竟然撑起整个蜀汉,以一个孱弱的蜀汉,竟然六次出兵北伐曹魏。虽然尽皆以失败告终,然而只要他在一日,就能令蜀汉政权在对魏的战争中占据主动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除此之外,他虽然在奇谋方面略有欠缺,然而在正兵方面的才能却是得到公认的,他的八阵图直到唐朝都还受到李靖的推许,当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蜀军退兵之后。司马懿观看他的营垒,赞为“天下奇才”。他的兵书《南征》,《北伐》,《北出》等,在后来的军事界也有一定的贡献
而在治国方面,诸葛亮的才能更是少有人及,即便是贾诩都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善治国。”孙权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史家更是称赞:“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李严和廖立因罪受到诸葛亮惩治,被剥夺官职,后来听说诸葛亮逝世,尽皆为之流涕感叹,廖立感叹:“吾终为左祍矣。”李严更是因为绝望而病发身亡。
在经济方面,诸葛亮在汉中修造的山河堰“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泽披一千八百余年。
更加令人敬重的则是诸葛亮的个人品质,诸葛亮尽忠为国,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诸葛亮以堂堂蜀汉丞相之尊,家中仅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像这样的清风亮节,的确令人赞叹。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琦对于诸葛亮这个人才还是极为推许的,所以才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对其进行招揽,因此刘琦调来了诸葛瑾,想以亲情牌打动诸葛亮,又准备了一番言辞,拟以大义相责,甚至他可以不顾麾下一些将官的不满,将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提拔为尚书左丞,辅佐尚书令贾诩,在职权上仅次于尚书令贾诩和左右仆射。
刘琦本以为他多管齐下,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能将诸葛亮这个大才招揽到麾下吧。可是这一次他却发现,自己实在是大错特错。
当诸葛瑾一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就断然问道:“兄长,当初你奉命前往长安索还南阳之时,愚弟可曾有劝降之语?”
诸葛瑾一愣,摇头说道:“不曾。”
诸葛亮便说道:“如若当初愚弟向兄长劝降,兄长可否会答应?”
诸葛瑾面色一变,便知诸葛亮的心意了,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楚公对愚兄恩重如山,愚兄岂能以私情而废国家大事乎?可是如今却已不同……”
“呵呵,正是如此,愚弟才没有对兄长有劝降的只字片语,今日小弟之志,与兄长并无分毫不同,小弟受先主知遇之恩,虽粉身碎骨亦无以相报,虽承蒙楚公看重,又岂能变节乎?兄长如今身为大楚尚书,亮料想以主公之能,只要不失去进取心,将来必定能够平定天下,届时我诸葛氏亦当扬名天下,家族之事自不必小弟操心,小弟家小,俱在楚公掌握之中,想来以楚公平素所为,定不会加以戕害,故,小弟自可从容而去,并无牵挂,兄长请回吧,勿以愚弟为念。”
说完之后,诸葛亮下了逐客令,将诸葛瑾赶出牢门,虽然看到泪流满面的诸葛瑾,却也不再多发一言。(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 终是不如你
“主公,舍弟他……”看着刘琦那一脸期待的神情,诸葛瑾那满是泪痕的脸上夹杂着愧色,刚说了这几个字,却又忽然说不下去了。
刘琦自然看到了诸葛瑾的神色,他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还是感到那么一丝的失落,对于诸葛亮,他是真心的想要招揽,却发现对方竟然如此的不理自己的茬。
不过虽然知道结局,刘琦还是想要亲自去试一试,哪怕是有一点点希望,他都不想放弃。
所以,刘琦便在诸葛瑾的引导下,亲自来到了诸葛亮所在的“牢房”里。
说是牢房,其实这里只是一间收拾得很是干净的房间,里面床榻之物一应俱全,除了不能自由活动之外,这里和平常一些达官贵人的布局没有什么两样。
这自然是刘琦对诸葛亮这样的人才的特别照顾。
“二弟,楚公亲自前来见你……”诸葛瑾再次来到诸葛亮的房门外,轻轻叩门道。
片刻之后,房门被打开,诸葛亮面无表情的将诸葛瑾和刘琦迎进了门内。
“不知楚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亮真是诚惶诚恐,恕罪恕罪。”诸葛亮虽然说的客气,但是脸上却是连一丝“诚惶诚恐”的表情都没有。
刘琦也不以为忤,脸上堆满了笑容,对诸葛亮拱手说道:“冒昧打扰,实在不好意思,其实想必先生已经知道了孤的来意,之前孤已经托令兄转达了诚意,不知孔明先生……”
“多谢楚公好意,亮心领了,只不过亮受先主厚恩,不敢有违当日诺言。亮虽无法帮先主实现临终遗愿,却愿相随于地下,以全忠义。”诸葛亮不待刘琦说完,便打断了对方的话,直截了当的说道。
“可是先生有此大才,乃是大汉之福。又何必如此不自重?先生如以一身才智,为平定天下,扶保社稷万民而努力,岂不是既能流传青史,又可造福社稷和百姓?这正是古之圣贤所为之事呀。”
“呵呵,楚公莫非以为亮是慕虚名之辈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亮这一生只务实事,不邀虚名,所以。流传青史对别人或许趋之若鹜,但亮却不屑为之,而至于楚公所说的扶保社稷万民之事,楚公麾下文韬武略之人不在少数,贾文和之智、陈文长治国之策、徐元直、庞士元、周公瑾等人兵机战略犹在亮之上,楚公麾下有如许大才,多亮一个不多,少亮一个亦不少。亮又何必去趟这一潭水呢?更何况,先主当年知遇之情恍如昨日。亮怎敢于先主尸骨未寒之际,便转身投靠他人?而此人却偏偏又是主公生前大敌?”诸葛亮推得很是坚决,没有丝毫的做作,完全是出于诚心诚意。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刘琦更加的不知所措,像这种油盐不进的人。他的确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了?
这时候刘琦只好从怀中取出徐庶、庞统、司马徽等人给诸葛亮的劝降信,这些人都是他的至交好友,司马徽更是他的座师,要按说诸葛亮就算是不服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卖这些人一个面子吧?
可诸葛亮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投到了火炉里,然后苦笑着说道:“本来他们的信件,亮不改就这么付诸一炬,但是如不这样做,恐怕亮真的会忍不住接受他们的好意,楚公,对于你的气度,亮是服了,亮也自承终是不如你,当初确实是将你看轻了,月英姑娘宁愿嫁给你为妾,也不愿嫁给亮为妻,终是她的眼光准确,但是亮却有最后的一丝尊严,这一丝的尊严最终让亮不会在你面前完败,所以,请楚公将这一丝尊严留给亮,让亮没有遗憾的死去。”
说完之后,诸葛亮站起身来,对着刘琦恭敬的施了一个礼,然后缓缓躺倒在榻上,再也不多看一眼。
刘琦不由的面色一沉,随即苦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孤也不再勉强,不知先生是继续隐居隆中,还是返回祖籍琅琊?孤皆可派人护送。”
却见诸葛亮缓缓摇头,拱手说道:“多谢楚公好意,不过这两个地方亮都不去了,阴司冷清,想主公身边也没有个得力的人手,亮还是去彼处陪他吧。”
刘琦闻言大惊,沉声说道:“事到如今,孔明先生还是不肯宽恕自己吗?难道只有一死才能明志吗?”
但见诸葛亮叹道:“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不是,但是亮却不能再苟活于世,这不是宽恕不宽恕自己的事情,而是亮到了如今,活着与死了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与其活着做一个行尸走肉,还不如死了的好。亮别无所求,只有这一个要求,还请楚公能够成全。”
刘琦闻言叹道:“先生如此,实在是让琦为难,若论亲情,先生之姐丈乃是蒯氏族人蒯褀,与贱内乃是堂兄妹,论友谊,先生与我岳丈承彦公、还有我麾下元直、士元等人私交甚厚,又与子瑜为亲兄弟,论公义,先生乃天下名士,名冠荆襄,我杀先生,实与焚琴煮鹤无异。先生此举,岂非陷琦于不义?”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楚公一向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天下名望,一时无两,即便是亮身死,亦绝不会妨碍楚公贤明,这一点还请楚公放心就是。亮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先主幼子,此子只有数月大小,自不会对楚公的霸业造成威胁,楚公如若能够饶他安渡一生的话,亮即便于地下,也会对楚公感激不尽。”
刘琦郑重的点了点头道:“孔明先生请放心就是,孤可以对你许诺,除非是安乐公犯下谋逆大罪,孤绝对保证他平平安安的娶妻生子,安渡余生,否则便让孤子孙断绝,香火不传。当然,孤也绝不会为了破誓而让人诬陷安乐公谋逆,如若真有此事,也算在孤所发的誓言之中。”
“如此便多谢了。”诸葛亮对刘琦拱手称谢,然后轻轻说道:“亮本以为能随主公开辟霸业,三分天下,却不料楚公雄才大略,终胜一筹,亮情知楚公定然能够一统大汉天下,创不世功业,为表对楚公的谢意,特将亮所著兵书《二十四篇》赠予楚公,虽然一些见解粗陋浅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兼书中有亮苦心研究之八阵图,在排兵布阵方面或能助楚公一臂之力。此外,书中还有亮研究制作的木牛流马、孔明灯等物的制作图谱,本来是想和月英姑娘一较高下,如今看来也用不着了。除此之外,亮将会分别写下书信,劝并州之庞德向楚公归降。”
紧接下来,诸葛亮索来笔墨,便给庞德写了一封劝降信,劝庞德归降刘琦。
在此之后,诸葛亮便向刘琦拱了拱手,又向诸葛瑾施了一礼,然后缓缓走向辕门外,那里正有刘琦麾下的刀斧手在准备处决犯人。
“慢着。如今天色已晚,正是午时三刻,孔明先生寻死也不能在此时,不如等到明日午时再走也不迟,届时孤定当亲置水酒,为先生送行。”
“如此,便多谢楚公了。”诸葛亮的脸上少有的现出了一丝的感激,对着刘琦郑重行了一个礼,然后便从容离去。
这倒不是诸葛亮感激刘琦让他多活一天,而是因为根据当时人们的传统,午时三刻阳气最盛,人被杀了就算连鬼都做不成,只有对犯了谋逆、弑父等大罪之时才进行这等严厉的惩罚,诸葛亮当时急于求死,却没有看时辰,经刘琦这一提醒才醒悟过来,他本来决定要到阴司去陪主公,可不能连鬼都做不成。
第二天午时刚到,刘琦就带着美酒,将酒斟了满满一大碗,递给诸葛亮,流泪道:“难道先生真的不以社稷和百姓为念,舍之而去吗?”
诸葛亮拱手道:“多谢楚公一再盛情挽留,亮这一生能得楚公如此挽留,也算是值了,不过人各有志,希望楚公不要再让亮为难,时辰已到,再过片刻,亮恐怕连鬼都做不成了,楚公,请保重。”
说完之后,诸葛亮从容上了刑场,自始至终不再回头多看一眼,他知道背后有赏识他的楚公刘琦,有他的兄长诸葛瑾和兄弟诸葛均,还有他的昔日同僚张飞、钟繇、赵融等人,但是他却不敢再回头,他唯恐自己这一回头,求死的决心就不再那么坚定了。
他虽然感激刘琦的赏识和身后那些人的挽留,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现在只有以死谢罪,才能报答主公刘备的知遇之恩。忠臣不事二主,这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对于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他,早已把这个观念深入到灵魂之中。
刘琦见诸葛亮身死,心中十分悲伤,向朝廷上表,请求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县侯),追封司隶校尉,谥为忠武侯,允许立庙,四时祭祀,又准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承袭父爵。
当时诸葛瞻刚刚出生不久,(比历史提前二十年,因为在本书中诸葛亮并未娶黄月英为妻,而别娶关陇贵族之女所生),比刘禅还要小一些,自然不能直接授官,刘琦便将其托付给诸葛瑾代为教养,待得七岁后便送入襄阳书院,待得成年后直接开特科授予官职。
诸葛瑾、诸葛均兄弟间刘琦对诸葛亮如此恩遇,全都代为致谢,诸葛亮求死的时候,他们都在一旁看着,所以虽然心中伤感,但却不曾对刘琦有一丝的怨尤,因为他们知道,不是刘琦不想留住诸葛亮,实在是因为这是诸葛亮自己的坚持。(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渭南之战(一)
就在周瑜分化瓦解大秦的最后一支力量,生擒诸葛亮等人的时候,曹洪受到曹操所遣,率领三万大军来到閺乡进行驻守。
本来按照曹操原本的计划,是让曹洪与曹仁联系,两支大军互为掎角之势,共同对抗马超,待得曹操亲率大军赶来之后,再共同出兵夺下潼关,可是曹洪却并不想这么做。
原来曹洪虽与曹仁是堂兄弟,但是看着曹仁这些年里战功赫赫,受到的赏赐要远远多于自己,心中很是羡慕,甚至产生了一丝的嫉妒。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曹洪是个吝啬鬼,虽然对于官爵功劳什么的很不在乎,对于钱财却得十分重,他眼见在这一代的兄弟之中,曹仁的赏赐多于自己,心中自然很不舒服,因此暗暗起了比较之意。
这一次他见曹仁战败,虽然从感情上很为曹仁鸣不平,甚至想要抓住马超,为堂兄出一口恶气,但是却又不由自主的打算着乘曹仁战败之际率军击破潼关,立下大功,也得到曹操的厚赏。
而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于他听说马超英勇难敌,便自负自己的武力在曹氏众兄弟之中首屈一指,决定和此人较量较量,所以曹洪也没有派人知会曹仁,便立刻率军来到潼关城下,向马超搦战。
副将徐晃对此表示反对,并且苦劝曹洪:“主公当初吩咐,只要将军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