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换
1942年年初的美国,无疑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在短短的两个月间,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菲律宾沦陷了,新加坡沦陷了,整个太平洋,几乎插满了刺目的太阳旗,甚至于,一些敏感的美国人,能够感觉到,日军欢呼胜利的“班哉”声,似乎穿过了浩瀚的大洋,直冲到他们的耳中,甚至在华盛顿亦能听到日军的欢呼声。
华盛顿。
在这风雨飘摇、甚至让人生不出任何好心情的紧张气氛中,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把注意力投向了华盛顿、投向了白宫,在过去的两个月间,白宫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好消息,比如说,与十几个国家达成同盟协议,以对抗“邪恶的轴心国”,还有,对俄国的援助,已经开始通过伊朗向俄国提供,总之,美国和盟友们,正在一点点的积聚着力量,以抵御强大的轴心国。
当然,美国人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消息,美国人所需要的是来自太平洋的胜利的消息,能够让他们军心大振的胜利——但,这一切似乎极为困难,直到现在,在太平洋,没有任何一个胜利,那怕只是小小的不值一提的胜利。
白宫,一场谈判,更准确的来说或许是一场谈话却正在进行着,而这场“谈话”的参与者,除去罗斯福、赫尔之外,还有战争部长史汀生,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新晋成立的“太平洋国防供应公司”总经理张悠,与“中美国防供应公司”相同,太平洋国防供应公司的设立,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美国援助,只不过太平洋国防供应公司是由华北地方设成,美国对华租借法案的使用被明显的分成两部分,按照比例60%由南京支配,40%由华北支配。
“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向美国开放山东半岛的机场!”
在初时的“洽谈”之后,史汀生盯视着张悠提出了美国的要求,实际上,这一要求美国方面已经委婉的提出了,更准确的来说,是通过另一种方面委婉的提出了——在“中美海军协议”之中的附加条款,就曾约定,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海军舰艇可以前往华北控制的青岛及连云港“躲避”,中国海空力量亦将向其失事军舰官兵提供救援,而其中的尾巴就是美国飞机在必要时,可降落于中国机场。
不过现在,海军协议仍然在谈判之中。但是现在,美国却需要这场谈判,从重新树立起美国人的信心,就如同罗斯福总统说的那样“在一片黑暗中点燃一盏希望的灯光”。
“开放山东半岛的机场……”
诧异的看着史汀生,张悠有些不解的询问道。
“部长先生,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要轰炸东京,就像你们对东京的轰炸一样!”
罗斯福主动替史汀生回答道,自“珍珠港事件”后,他便一直考虑对日本的报复问题,通过对东京的轰炸为美国人出一口恶气,同时振奋国内的不满和颓丧的气氛,并要求战争部以及海军部制定相应的计划。
“几年前,你们曾对东京实施过轰炸,我相信管将军能够理解我们的用意,我们希望利用你们的机场,对东京实施一次轰炸!”
在总统提出的必须要轰炸东京的要求下,战争部与海军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分别提出了轰炸东京的方案,轰炸东京说起来简单,但要实施起来却难度极大。因为在太平洋中,美军控制下的所有岛屿,都远离日本的本土,没有一个能提供这样的机场,能够让轰炸机起飞后到达日本列岛,更不用说丢下炸弹后再返回起飞的地点。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提出对陆军的b25轰炸机进行改装后,可以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从而可以具备轰炸东京的能力,但在飞机完成轰炸后,则需要降落在中国境内。
与此同时,战争部亦提出了他们的方案,利用b17轰炸机对东京实施轰炸,而他们的设想更为大胆,将数百架b…17轰炸机派驻目前仍处于苏俄控制下的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然后从那里起飞,对东京实施轰炸后,降落在中国山东半岛。
相比于海军提出的派出十几架b25,让遭受重创的太平洋舰队剩余的军舰担负巨大的风险,实施轰炸东京的任务,在几经考虑之后,罗斯福选择了战争部提出的方案,毕竟,相比之下,战争部的方案更为诱人,甚至更为合理。
去年,中国人通过机翼外挂油箱证明可以在保证b17携带2000磅炸弹的情况下,飞行4325公里,足以完成对东京的穿梭轰炸。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设施良好的机场,在山东半岛,中国人修建了超过50座机场……
在米比雪夫的大使馆已经试探了俄国人的态度,俄国人爽快的答应了下来,甚至愿意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租借给美国,用于美国对日本实施轰炸,而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人是否愿意开放机场!
“总统先生,您必须明白,中国目前仍然是中立国,且在完成战争准备之前,我们仍将会保持中立!尽管是善意的,更倾向于美国的中立!但是,如果我们向贵国开放领空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中立将会遭受威胁!”
面对张悠的拒绝,罗斯福只是注视着对方,现在,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了解了这些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利益,恰如其同意美国潜艇秘密进入其海军基地一般,甚至,南京亦同意就参战给出具体时间表一样,必须要首先满足他们在利益方面的诉求。
“如果你们同意的话,那么,在下一季度,美国将会通过第二笔对华援助,其总额将会超过20亿美元!”
赫尔在一旁再一次拿起了百试不爽的“租借法案”作为诱惑,20亿美元,即便是俄国,现在亦仅只获得数亿美元的援助。但在赫尔看来,这却是值得的,一但实施这一计划,中国就将会被卷入美国的战车。
“国务卿先生,您需要理解的是,假如我们答应的话,这将会破坏我国目前与美国达成的各种协议,而且影响到我国的长远计划!”
对于赫尔抛来的“糖果”,张悠只是笑着加要拒绝,然后便数着手指头似一一道出了他的顾虑。
“首先,目前,我们没有完成战争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时间!”
“日本人,同样也需要时间!”
史汀生立即打断张悠的话说道。
“现在,日本人正在对缅甸实施进攻,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力量,在未能占领印度之前,他们会竭尽全力的和中国维持目前的中立。张先生,日本人至多只会干扰贵国的海运,但他们是绝不会立即对中国宣战的,你们仍然可以获得备战的时间,实际上,现在主动权在贵国之手。”
史汀生的反驳令张悠话声稍稍一顿,像是任何一名地方利益的代表者一样,然后他指出了真正的顾虑之处。
“是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现在,日本陆海军,几乎已经完全占领了整个东南亚,而我们在印度洋租借地的舰队,更是时时处于日本的威胁下,假如,我们向贵国开放了机场,即便是日本为避免两线作战,他们仍然可能威胁到我们的舰队,这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毕竟……”
将视线投向罗斯福总统,张悠用极为慷慨的神情说道。
“我们还希望同美国的朋友一同进攻日本的本土,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论如何都需要保存舰队!”
有意无意的向美国人透露了一个信息——迪戈加西亚岛并不安全!
“舰队……”
中国人的回答让罗斯福、史汀生等人无不是微微一愣,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他们所谓的保存舰队又是指什么呢?
“当然,现在我们在迪戈加西亚岛的舰队就其实力上而言,几乎是不值一提的,甚至于,在那里的海军——数量最多的是海军陆战队,足足有一个师,当然,现在他们几乎变成了工兵!可,那支舰队即便是再弱小,却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如果遭到日军的报复性攻击的话,那么……”
沉默着,张悠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实际上,他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说的再明显不过了,尽管他的言语中没有任何拒绝,但任谁都能听到他拒绝的意思,不过他的拒绝并非没有留有余地,而这恰恰是外交谈判中最常见的手段——在余地中提及利益……
眼前的这个中国人想要的是什么呢?
面对着中国人的沉默,罗斯福、赫尔,以及史汀生无不是在思索着中国人想要的是什么,是军舰吗?
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太平洋国防供应公司签订的“海军协议”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白宫,甚至海军部原则上的同意,除去军舰之外,中国人希望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深知,现在对于美国而言,除去援助,相比于轴心国的胜利,同盟国几乎没有任何让人心动之处的罗斯福知道。
现在,他碰到难题了!
中国人想要什么?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为了1张门票
清晨,骑着自行车的报童和往日一样,给订户送《国民日报》,在华北《国民日报》是主流的“官方媒体”,因为华北依然实施着在战时制的严格的舆论管制,所以,往往如果通过报纸了解时政信息,往往只需要订一份《国民日报》即可以了解到至少华北的时政要闻。
依如往日一样,骑着自行车的报童在街巷中穿行送报的时候,有一份报纸是住在巷子里的一个日本海军武官订的。和过去一样,当报童把报纸塞进邮箱后,不一会便有一名穿着日本海军制服的军官走出来取箱中的报纸。
大岛和过去一样,首先看了《国民日报》第二版的新闻,而在新闻中,他看到第三舰队司令官张楚材就有关海军状况回答的记者采访。
“我自豪地告诉每一个人,随着美国租借法案的实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海军将实现真正的大发展。据我看,我们官兵的忠诚、士气和技术水平都是无可匹敌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为了实现海军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依靠美国租借法案提供的军舰,实现海军的现代化。”
租借法案!
看着报纸上的四个大字,大岛的眉头猛的一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中国人无疑是正陷入一种莫名的狂热之中巨额的美援正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南京得到了4。5亿美元,而华北得到了2。5亿美元,南京的美援将用于改善交通以及加强空军,至于华北,则将绝多部分美援用于加强海军。
“我们现在和中国已经处于战争边缘,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在吃早饭时候,大岛对妻子美惠如此说道,5年前,在获知中日停战的消息后,他便写过一篇谈日华未来的论文,他的看来,日华两国的停战只是暂时的,而再次爆发的时间,实际上与日本实施北进或南进的时间是相对应的。早饭后,他把论文翻了出来,发现论文提出的“观点”之一是。
“一但日本选择北进或者南进,随着大规模外部援助的到达——不附带条件的,以旨在击败日本为前提的外国援助,将会从根本上扭转日华两国的力量,如果对中国有利,中国会在宣战以前就会凶狠地、有力地、出乎意料地突然对满洲加以袭击。”
“日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下定决心呢?”
在放下手中的论文后,大岛在心里的如此想到,现在大规模的美援已经开始到达,就在几天前,报纸上还曾提到,美国援助的第一批飞机——120架p40战斗机,经印度转场飞抵云南。
“这只是第一批美援,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美援!”
在领事馆武官处,大岛看着村田情报官,手指着报纸上的新闻竭力说服着对方。尽管作为海军武官,他能够向国内提交报告,但在他看来,如果能够同驻北平情报官共同递交报告的话,也许更具说服力。
“现在美国人一年可以制造5万架飞机,上万辆战车,随着美国援助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很快,中国就会夺取全面的战场优势,届时,中国势必有可能满洲以及南方同时展开进攻!”
“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加快在缅甸的行动!”
村田笑着站起身,他的脸上全没有任何担心之处,走到地图边,他的手指着地图上中国说道。
“你看,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仰光,很快,我们就会占领整个缅甸,这里……”
他的手在地图上划了一下。
“尽管中国人控制了缅甸北部,但是,他们如果想获得美援,就需要在穿越茂密的热带雨林,翻越崇山峻岭修建一条公路,然后通过公路将美援运抵国内,否则的话,他们只能通过空中得到飞机,仅此而已!”
实际上,对于中国成为租借法案受援国,日本国内同样极为关注,只不过因为土耳其等国亦成为租借法案受援国,使得日本相信,美国的援助目的在于令中国至少保持中立。而之所以未让日本真正持以警惕的原因却是因为——日军已经切断了中国的获得外援的路线——在一个月前,日军占领了仰光了。
尽管日本没有封锁中国的沿海,中国的商船依然开辟着通往美国的航线,但是那些商船无一例外的不能用于运输武器,这是日本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仰光的占领,中国获得外援的可能性就极为渺茫,至少在那条需要翻越雪山的中印铁路筑成之前,中国很难获得充足的物资,这意味着,在中国得到武装之前,日本仍然还有时间。
“他们援助中国的目的,一是为了让中国保持倾向于美国的中立,二是为了武装中国,从而牵制我们的力量,大岛君,现在,假如我们将更多的部队用于警惕中国人,那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们将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印度,如果我们占领印度的话,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伊朗同德国会师……”
“在伊朗同德国会师?”
诧异的看着村田,大岛有些不解的反问道。
“是的,在莫斯科沦落之后,俄国人的抵抗正在逐步崩溃,东京相信,最迟到今年年底,德军即将会完全击败苏联,随之德军将进入伊朗,如果我们今年能够打到印度,那么,我们将会有可能在伊朗或者印度的某个地方,与德军会师,届时……”
届时中国都将为日本以及德国所包围,到那时,中国所面临的只剩下一个选择,要么,接受帝国开出的一系列条件,要么他们将不得不面对日本以及德国的同时进攻!
在这一瞬间,面对着那副亚洲地图的村田似乎看到了一个“太阳笼罩下的亚洲”,那时,整个亚洲都将飘扬着“太阳旗”。
“所以,今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对于帝国而言,至少在与德国会师之前,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安抚中国,避免中国参战!”
“他们会竭尽全力避免我们参战!”
在铁狮子胡同的公署办公室内,管明棠用一种充满自信的语气说道。
“今年,对于日本而言,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他们今年需要在南方占领印度,同时,亦需要利用西伯利亚短暂的夏天,尝试击败苏联的防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尽全力确保我国不参战!”
对于司令的观点,杨杰自然是深表赞同,这不仅仅只是通过军事上的分析,同样也是基于对目前掌握情报上的分析。
“他们在南洋甚至千方百计的约束部队,要求部队不得之扰华侨,从而避免因侨务而激化中日间原本就极为紧张的关系,所以……”
“所以,我们可以向美国开放机场!”
道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神色微微一变,在得意之中又带着一丝紧张,在另一个时空中,中国为得到美援,可以说受尽了屈辱,而现在,美国人却为他们的利益,多次主动提供巨额美援,尽管他们的援助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附加条件,但却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先生,虽说日本竭尽全力避免与我国发生冲突,保持目前的关系,但如果美国动用上百架轰炸机对东京实施轰炸,在这一情况下,日本是否会仍能一意保持现况,恐怕也在两可之间!”
李直民在一旁轻声提醒道,正如中国目前希望保持现状一样,但如果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他相信先生一定会立即挥师北上,先生如此,日本人未尝不是如此。
“所以,咱们要打好算盘,怎么样,既能让美国人如愿以偿,又能让日本挑不出刺来!更何况……”
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管明棠用略微无奈的口吻说道。
“向美国人开放机场,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美援,而是为了更深远的考虑,比如,我们也许还有机会争取到一块新的海外基地!“
虽然对于中国的未来,管明棠早就有了长远的考虑,但是,作为一个后进国家,管明棠却清楚的知道,一个后进国家的悲哀,一个后进国家悲哀在于,他不可能像是老牌帝国一样,拥有众多的海外传统势力范围以及前殖民地,供他们展开全球战略,而对于一个试图参与到全球竞争的国家而言,却必需要展开全球战略,在另一个时空中,俄国人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与美国的竞争,他们付出了数以千亿美元的代价,甚至不惜采用与美对抗的方式,以争取同盟,这种代价是高昂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无法亦不能承受的为此,管明棠只能寄希望于现在。
“太平洋、印度洋,这将是未来我国的战略中心所在,亦是展开全球性竞争的根本,而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寄希望于这个帝国主义角逐的最后时刻,尽一切可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基础,所以,我们需要抓住机会……”
凝视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管明棠的声音变得有些激动。
“现在的时机非常合适,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机动部队母港的迪戈加西亚岛并不安全,因此……”
双目盯视着地图上的某一个角落,管明棠的唇角微微一扬。
“我们需要配合美国,在某一地区展开行动,而机场……只是一张门票!”
而之所以要取得这张门票,却是因为……世界正在改变!变得面目全面,而中国所需要就是适应这个变化!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俄国人的需要
古比雪夫,这座苏联的战时首都,那破损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一堆堆绕过一堆堆污秽的、还没清除掉的正在消融的冰决,街头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衣衫褴褛的排着队等待着面包的俄国人,食物的匮乏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一直困扰着俄国人。
在没有标志的政府机构迷宫里,从一座办公大楼走到另一座办公大楼,甚至就连同俄国人自己也弄不清那些机关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现在的古比雪夫是混乱的,这种混乱其实又是必然的,因为太多的机构涌入了这里,数量众多的俄国人的机构,还有外国使团,都纷纷涌入这座位于俄罗斯腹地的城市。
在这些宽阔恬静的街道上,到几百个俄国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在走路,经常出现的满载士兵的卡车来回奔驰,而那些士兵大都是从中亚征召的。莫斯科的陷落,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对俄国的影响似乎消失了。不过,在私底下,外国使团的官员们还是能够觉察到,莫斯科的沦陷对俄国人造成的冲击,至今仍然没有消失。
莫斯科沦陷了、列宁格勒沦陷了……
坐在办公室中,方佐民分析着业已掌握的情报,得出了一个难以相信的事情:尽管斯大林信誓旦旦的保证俄国能够抵抗德国的入侵,但实际上俄国的抵抗正在崩溃!在军队中,许多军官甚至公开的表现出他们的绝望——也正得益于此,使得他主持的情报机关第一次能够深入到军队之中,一些高级军官选择了同外国情报机关进行合作。
“现在,俄**队是什么情况呢?他们能不能在冬天结束之后,抵挡德国人的进攻呢?”
就在诸多问题在方佐民的心中弥漫着的时候,他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先生,尤里连柯将军找您!”
依如过去一样,大楼外的岗哨不自然地朝着走来的亚洲敬了个礼,放他进去了,大家都没说话。在开阔的大理石门厅里,一个坐在桌旁不露一丝笑容的军人抬起头来,按了一下电钮。
“方参赞吗?”
“是的。”
不一会身穿军服、容貌娇美的俄国姑娘从宽阔的打弯的楼梯上走下来,她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您好?将军的办公室在二楼。请跟我来。”
华丽的铁栏杆,大理石楼梯,大理石柱子,高敞的拱形天花板:这里是另一幢沙皇时代的宅第,红大理石的列宁和斯大林半身塑像给这所大楼添上了现代的气息。陈旧的油漆开始剥落,大块的厚厚碎片使这个建筑物呈现出战争年代到处可见的失修现象,一条空无一物的长廊直通尤里连柯的办公室,两边紧闭的房门后传出阵阵卡哒卡哒的打字声。
在走进办公室后,一个身材粗壮的俄国人神情严肃地从办公桌那边伸出左手来的时候,个子显得并不那么高大。可能这是因为办公桌和房间都很大,而且他身后那幅列宁的照片比真人要大上许多倍。其他几面墙上的图片是老沙皇时代一些将军肖像画的黑白复制品。满是灰尘的长长的红窗帘把阳光挡在外边。在一盏高悬的花体装饰的黄铜枝形吊灯里,几只没有灯罩的灯泡发出眩目的光亮。
尤里连柯的左手很有力,尽管握手时有点别扭。他那下颚宽厚的阔脸看起来比在莫斯科被德军占领时更加萎顿。他佩戴的勋章很多,包括一道说明他挂过彩的红黄条纹,整洁的略呈绿色的棕色军服镶上了新的金边。他们两人用俄语相互致意,然后尤里连柯指了指那个姑娘说:
“嗯,我们需要译员吗?”
漂亮的女兵毫无表情地回看了这个中国外交官一眼,而方佐民同样也打量着这个俄国女兵,漂亮的脸庞,在灯光下泛着如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