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为国父之遗愿,更为国民之心愿、国民之期待!”
蒋介石猛一回头,脸色急变,用极其不满的口吻喝道:
“这个管哲勤,他一个军人,谈什么政治!”
但再一想自己也是军人,这话顿时也就没有了什么底气。事实上,这一次之所以邀请管明棠来南京,就是为了和其解决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在韩国的问题解决之后,现在双方正在就东北的问题进行谈判,而最近一段时间的谈判,却是围绕着东北敌产的接收、分配,不过双方都小心翼翼的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东北的政权归属。
现在东北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明棠却在那里大谈着对未来的设想,无疑是想占据至高点,从而夺得发言权。
这时戴笠却在一旁报告道。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民间舆论,都认为管哲勤的讲话,是于国有利的,如中央顺应潮流,那么即可确定了战后我国之政治原则与我国长久和平的保障。”
“那不过只是蛊惑!”
蒋介石用他那带着浓浓浙江口音的言语大声说道。
“我最不爱听的就是这种高谈之论调!如果让管明棠交出他的260万大军,他愿意交出来吗?军队之国家化,想要实施,就要他先把军队交予中央,由中央组成整军会议,他愿意吗?”
在道出这句话时,蒋介石的心里却没有多少底气,因为他知道,管明棠和其它人不同,没准,他这边同意他的观点,那边他就会同意交出军队,然后提出一系列的条件,至于是什么条件,显然是一系列为确保自身利益的条件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以前他曾说过,在整编地方军时,可考虑各省保留1至2个师的国民警卫队,既作为陆军之补助,又何供省内维护治安、清剿匪患之需……”
陈布雷的话,让蒋介石一阵哑然,各省保留国民警卫队,几年前管明棠确实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可以说,这是最容易得到地方派系认同的观点,毕竟,在平时国民警卫队是由省政府指挥。
但是管明棠的治下有多少个省?
华北四省三市加之东四省,还有中亚占领区,算一算,管明棠至少能保留的不少于二十个师的“国民警卫队”,管哲勤可从没做过什么亏本生意。
“这不过只是掩人耳目而已,他又岂会真交出军队!”
想到,近日各界人士纷纷致电中央,希望中央应就“战后结束训政,实现宪政”加以表态,蒋介石的心里顿时便冒出了火来。
“告诉管哲勤,现在正值战时,不宜谈及政治,”
冷冷一笑,蒋介石又接着说道。
“告诉哲勤,现在国民期待着东北之完全光复,至于政治问题,应留于战后解决!”
在话音落下后,他又对着戴笠说道。
“现在局势已经如此,汪兆铭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如果说在地方上他最不放心的是管明棠,那么在中央,他最不放心的也是他的政治伙伴汪精卫,要知道实施宪政可是汪精卫多年所致力的,现在,若是说他没什么动静,那才是最让人奇怪的。
“校长,”
戴笠连忙将最近对汪系人马的监视一一加以报告,正如蒋介石意料的那样,尽管汪精卫没表态,但汪系诸人却频频与各方人士接触为其张目。
“我知道了,对他们要继续关注。”
吩咐一声,蒋介石随后又说道。
“还有,要注意哲勤等人的安全,知道吗!”
一句意有所指的话,戴笠显然听懂了,那是校长吩咐他要加强对管明棠以及华北的监视。
“没关系!”
不过只是几个钟,一份报告便摆到了管明棠的面前,看着报告上有关自己的内容,管明棠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看着李璜说道。
“这次,咱们来南京,不是已经考虑过这些了吗?”
加强对自己的监视,又有什么意义呢?见先生脸上带着笑容,李璜也是跟着笑笑,他之所以提议让其小心一点,实际上是想让他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词。在过去的一年间,李璜一直在各方策动着,按照计划一步步的推动着,正如他计划中的那样,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冲锋在前,为“国家运动联盟”张目了。
但是最近几天,先生宴会上的致辞,却又让人们把注意力投在了华北,原本,这个时候,他们更应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去实现一些目标。
“幼椿,现在,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结束训政的政治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开始为这一目标而努力,毕竟,距离战争的结束,已经不远了!”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眉语间隐隐带着一丝笑容,似乎还有些得意。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调查局计划在下个月,策动马来亚以及新加坡的伪满军起义!从而实现马来华侨建国!”
华侨建国!
李璜惊讶的看着先生,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不过他的惊讶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只是听先生继续说下去。
“一但马来起义成功,那么盟军舰队即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而后一路北上,从而形成对日本本土攻势,而这则意味着在未来一年内,战争即有可能结束!”
整个二战的历史进程都已经被改变了,也许莱特湾大海战将会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可能会是南海大海战,在南海大海战之后,美国、军绕开菲律宾、台湾,直捣琉球群岛,进而为进攻日本本土铺平道路。
在另一个时空中,日本是最后一个投降的轴心国,而在这一个时空中,日本却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投降的轴心国。
“先生,难道美国准备放弃欧洲?”
李璜几乎是第一时间意识到了问题,过去美国执行的可是“先欧政策”,而现在,却又以日本为主了,显然他们是准备放弃欧洲!
“不是美国人想要放弃欧洲,而是……美国人想要在德国从东线抽身之前,解除日本在太平洋上给其带来的威胁,从而在未来全力对抗德国!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他们同样也会尽可能避免两线作战。”
道出这一句话,管明棠走到落地窗边,视线朝着北方看去,在那一天之前,中国能够做好准备吗?
第1142章 前夜
dd35信箱,于邮政系统而言,是北平的一个信箱,但在某些文件中,dd35却又意味着一个一个经纬度北纬44。比·奇·中·文·网·首·发1度,东经99度,这是一片戈壁,在某种程度上,这片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是并不曾存在于的土地交易名册上的,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片戈壁应该消失了。
在随后的两年间,这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甚至连一片鸟儿也不飞的无人戈壁,但热闹了起来,一栋栋预制板房迅速的建成,数以千百计的专家学者,开始进入这里,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军人进驻这个不曾存在的地区。
与专家学者们居住着的安有空调或者暖气的房间不同,军人们就住在帐篷中,一夜狂风吹扫,帐篷四处灌风。第二天早起,他们甚至会被埋在一层沙子中,尽管面对诸多的困难,他们需要在这里建立长久性的营地,而对营地的要求常常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可是,他们仍然勇敢地接受挑战,去完成他们的使命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城市,而城市中的居民无疑是全中国智商最高的几乎全部是大学毕业,同时,这座城市以机场为中心,它所需要的电力,是从鄂尔多斯的火电厂送来的,甚至就连淡水,亦是通过管道有数百公里外输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城市淡水、粮食,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外界用汽车甚至飞机运输。
但在另一方面,而选择这里的原因,正是基于这里在地理上的与世隔绝,而在工程兵们完成了基地核心工程的建设同时,他们又立即以基地为核心,对周围的沙漠、戈壁进行勘测,搜寻选择着合适的试验区。
在随后的两年间,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城市之中,一个个曾经仅存在于试验室的技术迅速成熟起来,并建立了一座座工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科学城以及一座小型工业城市。
不过,在这种城市中,除去科学家之外,就是军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座“兵营”,尽管这座“兵营”并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公司的“私有财产”。但这并不妨碍着这里从事着世界上最尖端的研究。
“预计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
两年前,当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面对管明棠的问题,负责这一项目的如此回答道,而这也成为了整个项目的期限。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昼夜不停的工作着!”
对于dd35基地的人们来说,这是过去两年间他们的经历,每一个小组都在日夜不停的从事着各自的研究,在指挥部的进度表上,总是显示着各小组的进度。
装置研究组组负责核系统设计工作;终端弹道研究实验室进行研发制造高性能内爆系统;电子引爆系统小组负责设计可靠的新型电子引爆系统;中子点火器小组负责研制“中子扳机”,系统整合小组负责将各种“设施”加以整合,而高爆系统小组则负责研究新型**,雷管研发小组则研究新型雷管。在这些小组中聚集着全中国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的推动着,至民32年四月,原子弹完成设计,开始进入最后阶段的准备。
而其中最关键的却是在民31年10月,随着新的大型重水堆反应堆的投入使用,原子弹所需要钚生产由此步入正轨,民32年元月,由6000台第二代铀分离机组成的分离工厂投入生产,铀235的提取成功。
有了原料,还要解决弹芯,在原子弹中,弹心的设计和制造也是重点和难点。一开始,由钱三强负责的芯小组选择了最简单的两半球弹芯制造方法,但最终,在钱三强的坚持下,还是将弹芯设计成了六段组成的一个球体。为了确保牢固贴合,各段的交合面采用了扭合渐小的方式。
而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是因为他领导的项目组用铜做出了设计模型,发现这种设计能使用更小的钚块。从而节约钚的使用量,以缩短“原料”准备时间。而根据这一设计,内爆试验设计将弹芯密度压缩正常的两倍,因此,爆炸透镜采用了快慢爆炸设计,这对于高爆系统小组的专家而言,同样也是一个考验。研究人员使用rdx…tnt混合**做为快速爆炸物,硝酸钡和tnt做为慢速爆炸物,而这个装置使用了12个透镜。
随着工程的推进,随着最后的设计的完成,在民32年5月,原子弹开始进入制造阶段,按计划,试验将在9月下旬进行。
时光进入9月之后,天气就好像故意和这些制造炸弹的人为难似的,一连几个星期连个雨点也没下!从沙漠上吹来的又干燥的风掠过这里,草枯死了,各种树叶也落了下来,秋天到了。虽然天空中时而这里、时而那里也出现乌云,在远处,在山峦上方不住地出现闪电,可是从云层里就没有一滴雨降下来。在南戈壁每年的降雨量,只有不到一百毫米,而这种雷暴天气,却又有可能会给试验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但根据进度表,第一次试验必须要9月底完成。
9月25日,这一天清晨,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吹去了空气中的闷燥,凉风提醒着人们,天气变凉了,也许,四五十天后,大雪就会降下,到那时,只有列车还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而在这几天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发现“城市”中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在托儿所以及学校之中,那些穿着军装的女教师们,开始教授着孩子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戴上防毒面具,并开始进行撤入防空掩体的练习。
在城市内,开始进行试验演习,此时,即便是最无知的人们也知道,在经历了两年的辛苦之后,人们的汗水与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回报,就在这几天了。
日以继夜的工作停止了!
9月29日,在进入这座城市之后,第一次,袁家骝放假了,准确的来说,几乎所有人都放假了,清晨,他没有像过去那样,早早的醒来,然后匆匆的吃完早餐,便朝实验室走去,而是难得的睡了一个懒觉,在过去的两年间,即便是在春节,人们也无法享受这种惬意。
清晨起床后,穿着睡衣的袁家骝便看到妻子吴健雄,正在厨房里的做着早餐,从来到这里之后,他就没有再吃过妻子做的饭,他的妻子在系统小组从事系统设计,十二透镜的设计,就是由她完善的,不过她个人更倾向于采用英式足球的32个爆炸透镜,但12透镜却更简单虽说落后。
“亲爱的,今天天气似乎不错!”
来到餐厅,透过落地窗,看着窗外外已经变黄发枯的草地,袁家骝笑说道。
“是啊,雷暴终于结束了!”
正做着炒鸡蛋的吴健雄也朝着窗外看了一眼。
对于试验来说,雷暴是灾难性的,试验是在沙漠中进千的,而在沙漠中立起了一座高大的钢架,原子弹就将装在这上面。为了在试验原子弹前的短时间内校验全部条件是否正常,曾将一个相同大小而内装普通**的炸弹装到这钢架上。在一次雷击时炸弹就挨了一次闪电袭击,炸弹随即爆炸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
明天就工进行试验了!
是成功,还是失败?
没有人知道,即便是做为系统小组副组长的吴健雄也不知道,而参与设计弹芯的袁家骝却显得极为自信,他用自信的语气说道。
“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是的,明天一切都会改变!
最初,他们推测原子弹的威力应该是2000至5000吨,但通过大型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他们惊讶的发现,原子弹的威力应在一至两万吨,甚至可能会更大,因此他们再也不会怀疑,原子弹可以改变一切。
一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将一座城市彻底毁灭!这种武器无疑是划时代的。
“如果成功的话……”
视线投向窗外,袁家骝的声音虽然看似很平静,但在他的心中却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中国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外国入侵了!”
正是这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惨痛的近代史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而原子弹的出现将会改变一切。
“但是,其它国家同样也在研究原子弹,”
将装着炒鸡蛋的盘子端到餐桌上,吴健雄看着丈夫说道。
“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进度,他们现在进行到了那个阶段?会不会领先于我们?会不会已经进行了试验……”
接连的问题从吴健雄的口中道出,在点头赞同时,袁家骝则在一旁说道。
“所以,军方才决定,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他们会在在第一时间,把原子弹应用于战场,只有如此,才能对他国产生威慑,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在一个月前,由军方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会议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而决议中包括以下几项建议:
1。尽速对日本使用原子弹。2。用原子弹轰炸具有双重意义的目标:纯粹的军事目标或兵
工厂,及其附近的房屋和周围易炸毁的建筑物。3。投掷原子弹时无须事先加以警告。
第1143章 一道闪光
民32年9月29日夜晚,实验性炸弹的内部爆炸机械各组成部件由地下洞库中运出,这些部件由装置地段“s”区运往试验地区,这个闻名的地区叫作“死亡地带”。
在沙漠里,一个巨大的钢架高耸入云,直指苍穹。这座有十几层楼高的钢架顶端安放着一个大家伙,这就是世界第一枚原子弹,绰号“小玩意”。3公里外的掩体里,许多核科学家和军政官员正静静地注视着塔尖。
从午夜时分,数以千计的人们盯视着那座高达80米高的铁塔。而在铁塔周围,工兵部队开始放置一系列探测器,铺设电缆以及安置试验用的动物和包括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船上的设施在内的军事装备。
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上,以放置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铁塔为中心,在四周的不同距离上放置着各种试验物。牛、羊、马、驴、猪、狗、鸡、鸭和猴子、猩猩,在铁笼中静静地吃着食物,这些无知的动物并不知道,这将是它们最后一次进食。
而在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里,安装了各种探测仪器、摄影设施,准备采集各种科学数据。旷野上还停放着飞机、大炮、坦克、小型军舰,坚固的工事,民用楼房……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两年中,近三万工程兵部队用自己的汗水建成了这座沙漠小城,只不过在建设这座小城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两年内建成的这一切,最终目的是……摧毁!
9月30日,基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全部来到了试验基地,起爆最初的代号是“投篮”的密码命令是29日发出的。它的意思是:把钚部件和点火装置放进爆炸装置中,用螺栓把整个装置联结起来。
从核心的组装,再到命令的下达,直到到30日临近黄昏时,人类史上第一棵原子弹完成了最后的组装。此时,几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视着那个高塔的原子弹,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刻了。
在地下掩体中,李直民问到了他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确定能成功吗?”
“……证明试验成功的概率能够达到99%的要求。”
前面的话,他并没有听清楚,但是这句99%的成功率,却让李直心头再次一紧,那是不是意味着还有1%的可能不成功?
从公司的核物理研究所开始进行理论研究至今,足足用了九年的时间,华北科技委员会直接投资7亿元,在这一工程启动后,直接投资近20亿元,尽管这些投资被掩藏在繁杂的各项财政支出之下,政府需要一个交待,军队亦期待着这种划时代的新式武器。
而现在……想到,正在南京的先生,李直民知道,这原子弹对国家重要,对先生来说,同样极为重要,这不仅仅关系到战争是否能够提前结束,同样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政局,拥有原子弹的华北,将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它的成功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历史。
李直民的语间带着些许恍惚,作为先生的秘书长,他同样也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而站在他身边的李度少将,却是当年五十八路军中的老人,他是基地的负责人,同样也是基地内近6万官兵的最高指挥官。
30日试验人类史上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武器。这是根据气象部队的建议选择的日子,核爆炸必须要在晴天进行,此外执行观测任务的飞机在恶劣天气下不合适起飞,而且试验用电路和仪器也有受潮短路的危险。
30日晚8时,当爆炸时刻即将到来之时,技术人员很平静地监视着高约2米,直径约1。5米圆桶状容器内的弹体从地下车间移到地面,然后由助手把炸弹放到手推车上,由两名技术人员把它送往铁塔。
铁塔和弹体周围的工作人员听到他们的指挥员发出的命令。
“升起!”
拍摄纪录电影的摄影机也随即转动起来。
试验塔高80米,塔顶上的技术人员接到炸弹后就开始将它装在铁塔上,几个小时后,他们检查了塔上所有仪器显示的数据,然后把爆炸装置的顶盖盖好。这些天来,这些技术人员一直是争分夺秒地工作,晚9时,两位工程师最后一次来到塔上,安装了电引线,并做了最后一次检查。当他们在离爆炸零时前50分钟回到地面时,
“为什么比预定的时间晚下来4…5分钟。”
一名军官看了一下时间,有些担心的看着技术人员。
“我一定要亲自确认没有任何的差错”
“开始撤离吧!”
随后技术人员和塔下的数十名陆军特种部队的官兵,分剩十余辆吉普车朝着18公里外的掩蔽所撤退。
看了一下时间,李度有些神情不定的看着掩蔽所内面色激动的众人,他注意到李直民的神情显得很是坦然,而站在他身边的王守竞那位总司令的科学顾问,同样也是工程的总负责人,神情却显得很轻松。
或许,这就是科学家与军人的不同,在地堡中的军人大都显得极为严肃,而那些科学家则显得更乐观一些。
晚9时59分,原子物理研究院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亲自扳动了主传导器开关,接着开动了第二、第三级传送器,电流信号传到了“小玩意”的计时引爆器中,人们开始紧张的计算着时间。
“差不多要开始了!”
去年刚刚拿到北大物理系毕业生的黄授书凝视着远方,有些激动的握了握拳头。而在他的身边同样年青的杨振宁先是一愣,原本有些期待有些紧张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嗯,快开始了!”
“可不是,这应该就是人们说的,决定命运的时刻吧!”
张守廉轻声说道,他用余光朝着周围的同学、朋友们看去,应崇福、杨约翰等等一个个毕业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北大、清华以及北洋等校物理系的和他一样年青的朋友们,这会都是神情各异,他们或是双手相握,紧张的看着远方,或是装模做样,看似轻松的交谈着,可那眉宇间的紧张却出卖了他们。
在过去的几年间,华北各院校物理系的学生们,把自己的智力完全投入在项目的研究中,他们普遍是在大三便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来到基地在这里参加这项世界最顶尖的研究,虽说他们极为年青,但是却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甚至其中不乏重要的核心技术问题,当然,他们同样在这里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学,尤其是核物理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dd35在知识领域上领先这个世界十至十五年。
甚至这些窥觊核门的青年,已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始了诸如核电站以及其它一系列核能研究,但现在,尽管他们有脸上溢满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可是那紧张却是骗不得人的。
许多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