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里的生病的义勇军战士。这个人衣服破烂,头发、胡子挺长,就像关了很久的囚犯似的。他望见这俘虏的外貌,不禁嘲弄地说:
“看你们苦成这副模样,还有什么干头!你知道不知道,大日本皇军把新加坡、香港都占领啦……”
可是那个“俘虏”突然笑起来。这位“满洲国”少将拍着桌子制止道:
“笑什么?你知道你这是受审判吗?”那战士对他的回答,叫他大吃一惊——
“谁审判谁?你们的末日不远了,要不了多长时候,你们这群人,都要受到国民的审判!”
不论满洲国的文武官员也好,还是他这个皇帝也罢,一般说来都知道东北人民仇恨日寇和汉奸,但却不理解他们何以有这么大的胆子,何以那么相信自己的力量,同时又确信强大的统治者必败无疑。
几十年来,溥仪一直把日本帝看做强大无比的帝国,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动摇的。在他心里,能拿来和日本做比较的国家并不多,除了欧美老牌强国,根本没有其它国家,至于大清帝国、北洋政府和蒋介石的中国都够不上,至于那如蝼蚁般的“老百姓”,他连想也没想过。
可他从未想到,这个强大无比的日本,却如同纸老虎一般,所谓的强大,在他压根就瞧不起的中国的打击下,现在已经濒临绝境了,至少在满洲、在南洋都是如此。
是因为关东军主力仍然滞留于西伯利亚吗?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其实早有无数的事实告诉过溥仪,日本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但是他却不愿意,一直到从吉冈告诉他,要撤出新京,撤到哈尔滨的时候,他还是模模糊糊幻想着日本能够取得胜利,但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能了。
就在几天前,在郊外给“****”举行饯行式时,溥仪又看到了许多的眼泪,那些平常趾高气扬的日本人,这个时候都捂着鼻子哭。那些****是从日本军队中挑选出来的士兵,他们受了“武士道”和“忠君”的毒素教育,被挑出来用*去和飞机战车碰命,日本话叫做“体挡”。而他们是要去“体挡”中国人的战车,甚至还有中国人的飞机,听说在朝鲜,很多飞行员开着飞机去撞击中美联合部队的轰炸机,以阻挡他们对日本的轰炸。
作为满洲国顾问的吉冈从前每次提到这种体挡,都表示无限崇敬。听那些事迹,溥仪确实很吃惊,甚至他觉得,或许就是日本强大的根本原因,有一群如此悍不卫死的军人,日本可能会战败吗?
而这次是关东军叫溥仪对这批中选的****鼓励一下,为他们祝福。可未曾想正好是阴天,刮着大风的的城市一时间风沙大作。饯行地点在临时行宫的院里,院里到处是一堆堆的防空沙袋,远处还隐约可以看到高射炮炮管,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气象颓丧。
****队一共有十几个人,他们都是飞行员,只不过是刚刚接过几十个小时飞行训练的飞行员,他们将前往朝鲜,驾驶老式的飞机撞上中美联合轰炸机部队的轰炸机,这些年青的飞行员排成一列站在溥仪面前,溥仪按吉冈写好的祝词向他们念了,然后向他们举杯。这时他才看见,这些****个个满脸灰暗,泪流双颊,有的竟硬咽出声。
就这样,一个本应极为壮观的仪式在风沙中草草结束了,而“****”的哭泣却让溥仪整个人变得心慌意乱起来,又急着要回屋里去洗脸,只不过吉冈却不离开,紧跟在他身后不去。溥仪知道他一定又有话说,只好等着他。他清了清嗓子,嗯了几声,然后说:
“陛下的祝词很好,嗯,所以他们很感动,嗯,所以才流下了日本男子的眼泪……”
听了这几句多余的话,尽管溥仪没说什么,但他的心里却在说。
“你这也是害怕呵!你怕我看出了****的马脚!你害怕,我更害怕啦!”
害怕!
是的,是害怕!
甚至可以说,溥仪比其它人更害怕,民国二十年的优待换来的是他逃往的东北,做起了“康德皇帝”,对于不当皇帝死也不甘心他的来说,他清楚的知道,从他做起了“康德皇帝”,他同中国就完全决裂了,尽管他从未拿自己当过中国人,甚至也没有相信过日本人,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害怕日本人,但现在,同样更害怕中国人,害怕中国人的报复。
中国人有可能会放过他吗?
显然没有任何可能,他们也许会放过那些将军、大臣,但对于他这个“罪魁”,显然是不可能放过的,他们也许会把自己送上法庭,然后……想到这里,溥仪在恐惧中从床上站起身来,紧张的坐在床边,似乎像是害怕现在就有中国人冲进来一样。
“我,我要逃到日本去……”
溥仪在心里嘀咕着,是的,必须要在中国人打到哈尔滨之前逃到日本,也许,自己对日本人还有用,也许……
心里这般嘀咕着,溥仪有些紧张的站起身,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他却知道,想活下去,就只能逃,逃的远远的。
“哎……”
站在窗边的溥仪朝着南方看去,忍不住浮现出在京师以及天津的生活,或许,现在自己成为了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却像是笼中鸟一般,不过只是日本人手中的玩物罢了,如果……可,还有可能后悔吗?

第1171章 东京暗流
趁着还来得急的时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东京的政坛中便开始有一股暗流涌动——“趁着还来得急的时候,尽快结束战争”,实际上,这代表着日本绝大多数政客,甚至军人的想法。
自中美联合轰炸开始后,每月对日本的投弹量便不断激增,至十月达到空前的15万吨,日本绝大多数城市,都遭受了轰炸,而在十月后,尽管对本土的轰炸有所减轻,但是联合轰炸机部队继续实施“饥饿战役”,加强了对日本、朝鲜各港口、航道的水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10月,在对日轰炸达到最顶锋的时候,东条英机便秘密指示内阁书记官长星野直树秘密对日本资源情况作一番调查,看看日本是否可能继续把仗打下去。于是,便设立了一个秘密特别调查局,人员包括内阁计划局、外务省、大藏省、军需省以及海陆两军的军职和文职专家。
经过50天的充分调查,结果表明局势比任何人所能想象的都要严重。日本各行各业,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都受到基本原料不足的影响。钢铁的月产量已不足十万吨,比官方的估计少三分之二,同样,由于铝和铝矾土的不足,飞机产量也降到原指标的三分之一。煤的缺乏使军火生产削减百分之七十。船舶总吨位也只有两百万,由于缺乏燃料和装卸货物的人力,整个运输系统已处于瘫痪状态。星野直树的报告预言,用不了几个月各城市间就不会再有铁路交通,钢铁船舶的建造将会停止,化学工业也会崩溃。
“没有满洲的生铁、煤炭、粮食,日本是无法战斗下去的!”
概而言之,满洲就是日本的命脉所在,但现在,南满的“陷落”导致日本已经不可能再从满洲获得一克煤、一克铁,资源的匮乏已经把日本逼到了尽头,而更为致命的是——月前,美国的轰炸机,从苏门达腊起飞,轰炸了婆罗洲的油田,在油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后,除了库叶岛油田外,日本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石油来源,没有石油,舰队无法开动、飞机无法出击,至于战车,同样也会沦为摆设。
同时,由于国民面临饥饿的恐怖——稻米产量更是降至百年来最低的——化肥的匮乏、水稻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导致昭和18年的稻米产量仅为战前的30%,政府制订了把橡子制成食物的计划。
“要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和被疏散者要完成收集五百万石橡子的目标。”官方的每天食物定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弄到手的话,已降至八百卡以下,只有日本人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城里人苦难最深,每星期天都有数百万人带着衣服、首饰、家具以及任何值钱的物品,跑到乡下去换白薯、蔬菜和水果。
星野直树的报告呈给了新近成立的“核心内阁”。这个“核心内阁”的正式名称叫“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但因为它是由首相、外相和陆海相组成的,所以通称为“五巨头”。星野直树报告的含义是无可辩驳的。在十二月十日举行的一次“六巨头”会议上,重光葵提出一项建议,这个建议若是一个星期前提出,可能会使他被开除出内阁。他提议请德国出面调停,同中国结束战争。虽然海相岛田繁太郎求和的心情比室内其他人都迫切,但是他厉声说,如果米内认为中国真的会帮助日本,那么说明他对中国不够了解。然而,东条却出人意料的认为没有理由不能去探探中国人的口风。
和平这个禁忌的话题,现在终于公开了。在密谋般的气氛中,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了请瑞士、瑞典、中国或者梵蒂冈出面调停的可能。结论是,通过这些渠道必然导致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国的力量和威望使它可能成为日本最好的中间人。而外相则同意下述看法:德国希望日本战后能强大起来,从而维持战后亚洲的力量平衡。
而不会拐弯抹角的岛田繁太郎指责他们不切实际。
“日本问题必然在开普敦会议进行讨论……所以,现在要通过德国调停与中国之间的战争,很可能没有希望。虽然现在德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俄国的问题,但是,德国很难给予我们实质性的帮助。我看,最好还是与中国或者美国直接进行停火谈判。”
“应该向德国讲清楚,它是靠了日本得已击败德国,因为我们向苏联发起了进攻,牵制了苏联在远东的力量,帮助日本保持其国际地位将对德国是有利的,因为在将来,中国可能变成德国的敌人。”
在外相提交这份备忘录的同时,又警告道。
“在战场上掌握优势的中国提出的价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高得多”,日本除去要放弃满洲、台湾之外,还有可能需要放弃全部大陆占领区。”
要放弃大片土地,重光葵原本认为军方会反对的,不料,“巨头会议”竟一致批准这个草案,并指示他开始交涉。重光葵估计,通向柏林的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以前担任过首相和外相的广田弘毅,因为他与德国以及中国的外交人员有过许多关系,让他去探探德国驻日大使尤金?奥特少将的口风,当时奥特大使正呆在箱根地区的疗养胜地强罗,离东京只有两小时的汽车路程。
而广田的任务是要尽量说服奥特,让德国直接介入调停与中国之间的战争,尽管日本驻南京大使可以同中国政府直接联系,但是最好的选择仍然是通过德国向中国施加压力,从而迫使中国接受调停。
由于当于东京再次挨炸起火,广田的出发受到耽搁,直到两天后才抵达强罗。当晚,他象其他度假者一样在这个山村散步,并装作无意的样子在强罗饭店前停住脚步,走进这个欧式建筑,与奥特交谈起来。
“庆幸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已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面对奥特,广田语带羡慕的说道,并向奥特祝贺德国战胜了俄国。同时又向奥特保证,日本真诚希望与中国结束当前的“误会”,从而建立友好关系,对此奥特并没有表露太多的情绪,不过他却邀请广田于次晚来饭店共进晚餐,显然他需要就这一问题请求柏林。
在吃饭的时候,广田集中谈到日本希望由德国出面斡旋与中国冲突的愿望。
“日本希望结束与中国之间的误会,并进一步增进与德国的关系。因此我们目前正在设想如何结束与中国之间的误会,从而确保轴心国之间团结。”
广田所指的“轴心国之间的团结”,指的是中国同样也是“轴心国签字国”,而中国之所以未批准这一条约,根本原因就是因日本占领着中国的东北。
“我们相信,如果轴心国成员间的团结能够得到保障,那么,美英等国必定将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
广田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德国同样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继续这场战争,击败英国,甚至美国,而在这个过程中,德国需要日本的力量,甚至需要中国的力量。
“广田先生,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德国的盟友,我们在对待日本以及中国的问题上,是一致的,从日中两国爆发冲突至今,我们真诚的希望你们之间的误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为已经请示了柏林的关系,奥特直截了当的说道。
“但是,在出面调停之前,我们希望了解到的是,贵国是否真诚的希望同中国结束冲突!”
显然奥特问这是不是广田个人的意见,而是问他所代表的是谁,同时他表达的这一愿望是由谁发出的,广田连忙回答说。
“大使先生,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刚才说的,不但反映了帝国政府的态度,也反映了国民的态度。”
广田的回答让奥特沉思片刻后,他看着广田说道。
“我需要考虑几天,然后才能回答。”
虽说奥特没有直接回答他,但广田仍然为奥特的回答而倍受鼓舞,他与德国人打过许多交道,知道他需要等待柏林的回复。于是他便向重光葵报告道。
“会谈气氛友好,德国方面反应令人满意,通过德国斡旋与中国之间有战争问题,看来是极有希望的。”
然而,正当东京的外交界试图通过德国调停日中冲突的,进而企图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希望,在第二天上午便成了泡影。那天“五巨头”再次开会。在会议上有人递给重光葵一份由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编写的题为《今后指导战争之基本大纲》的文件。文件要求正式再确认把战争进行到底。
“感于忠贞不渝之信念,加之地利与人和,必能为发扬我国体、保护皇土、实现征服之目标而殊死战斗到底。”
接着,该文件便列举了一系列需要采取的步骤,包括全面准备保卫本土和组织国民义勇军。

第1172章 最后疯狂
全面准备保卫本土!
组织国民义勇军!
大规模训练神风特攻队!
面对着这份《今后指导战争之基本大纲》重光葵一边读,一边发愣。这,谁也没有跟他商量过。如果接受它,日本就肯定要覆灭。最后他痛苦地站起来。
“读了这个文件后,”
他挥动着那份清楚的提到日本已经无力再战的星野的调查报告大声说道。
“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继续进行战争。依我看,你们的建议草案与提出的具体条目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讥笑道。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所有理论,包括所谓战场越接近日本便越有利的说法。如果负担极重的国民不愿意那又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不能尽辅佐天皇之职,”
而对重光葵的质问,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声喊道。
“我们就应切腹,真诚谢罪!即使日本国民厌战,我们也要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又过了一个小时。因为孤立无援,没有获得其它人支持的原因,重光葵无法拖延作决定的时间,就这样打到底的决议就此通过了。离开会议室时,重光葵走到海相岛田将军面前。
“今天我原指望你的支持,”
重光葵向海相抱怨道。
“可是,我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面对重光葵的质问,岛田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在这个时候,海军同样无法左右大局,左右大局的是陆军,而在陆军看来,海军还有一战之力。
两天以后,即12月11日,召开了御前会议,把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决议呈天皇裁可。由于宫殿被焚受损,这次会议是在宫内省召开的。出席会议的除天皇外,有内阁“五巨头”、枢密院议长平沼、军需大臣、农林大臣以及包括星野直树在内的四个书记官长。
尽管多年来内心中充满扩张情绪,但裕仁天皇对他听到的东西却毫无思想准备,在整个过程中,他完全就是板着脸孔默默地坐在御座上。只有东乡发表保留意见,但是轻描淡写,显然是顾及到天皇陛下的在场,而在这场拘谨的讨论结束时,即使是重光葵也没有应东条的要求对新政策发表简短意见。
“那好吧,”
东条英机起身说道。
“我就认为大家对这个计划没有什么特别反对意见。”
十三名与会者随即起身,向天皇鞠躬,退出会议室。当天皇从会议室出来时,天皇脸上的不安神情使得一直等候在室外的宫内大臣安藤纪三郎不解,并不知道是为什么。
“他们作了这个决议,”
裕仁神情肃然的说道,然后并把一份新政策的文本拿给安藤纪三郎看。如同重光葵一样,安藤纪三郎同样感到非常吃惊,这个新政策使他失去对东条的信任。现在事情已很明显,即使有大家的支持,他也不能再依赖那位一手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东条首相主动谋求和平了。现在,他却不得不设法采取积极行动了。
看来,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整个下午乃至深夜,一直被日本政界视为“结束战争唯一选择”的安藤纪三郎,都在寻求解决办法。最理想的办法是由陆军采取主动,因为陆军的力量足以阻止其它谋求和平的行动。这种解决办法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一个谁也不能反对的人——天皇陛下。
随后安藤纪三郎决定开诚布公地向天皇陈述利害。他觉得,遇到危机时,有必要采取这种前所未有的办法劝说天皇陛下出面干预以结束战争。想着想着,安藤纪三郎终于睡着了。
次日上午,安藤纪三郎把他的论点整理成一个题名为《收拾时局初探》的论文。下午一时三十分,他晋谒天皇。
“在目前情势下,”
站在裕仁的面前,轻轻鞠躬,安藤纪三郎汇报道。
“我认为,任何求和的行动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陛下恩允,我将亲自出来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的想法。”
天皇研究了这篇论文。开头四段总结了时局,关于生产的报告表明,战争不大可能支持到年底;另外,轰炸所造成的破坏,再加粮食的极度缺乏,会在全国引起严重动乱。
“基于以上所述,我认为日本必须停止与中国之间的战争,坚决采取行动恢复和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是需要谨慎研究的问题。”
在汇报时,了解天皇的安藤纪三郎,知道自己如何游说天皇接受这一建议,不是为了皇室,而是为了日本民众的福祉。
“从敌人在和平攻势中发表的公告、讲演和文章看来,几乎可以肯定,敌人的主要目标是要推翻所谓的军阀,就是说军人集团。”
所谓的军人集团,实际上指的就是“军部”,而从中国与美国公告中,安藤纪三郎注意到,两国都是更关注“军部集团”,而不是日本。
“虽然,开始谈判时习惯上是由军方提出和平提案来,然后由政府去进行谈判,但在目前阶段日本的现实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如果我们要等待比较有利的机会,可能会为时过晚。这样,日本便会遭到与俄国相同的命运,甚至日本的最低要求——保持皇室安泰,维持我国国体——也可能得不到满足。”
在安藤纪三郎提到保持“国体”也得不到满足时,裕仁的脸色微微一变,这恰恰正是他所担心的。
“必须采取例外的、空前未有的措施——我等确实诚惶诚恐——但我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请陛下为万民着想出面干预,用以下的方式结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
无论是安藤纪三郎还是其它人,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一个观点——结束与中国的冲突,就能令日本从战争中脱身,毕竟,届时失去中国基地的美国,将无法再轰炸日本本土,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将不向不考虑到德国的威胁,到那时,与美国停战的时机自然也就成熟了。
“由陛下亲函某一调停国开始谈判……信中应引用宣战时的‘诏敕’,强调陛下历来的和平愿望以及陛下以合理的条件结束战争的决定——鉴于我们在战争中蒙受的巨大损失,忍受不住也得忍。……和平的最低限度条件是……体面的和平。”
什么是体面的和平,尽管裕仁并没有发现任何态度,但他却知道,安藤纪三郎一定会给他满意的答案,内心焦燥不安的裕仁所思所想,实际上更多的是国体问题,而不是百姓的福祉。
“如果保证太平洋确实太平……如果太平洋各国民族能取得**,日本将放弃其占领权,放弃对所有占领地区的领导权。日本将主动撤出在这些地区的日本武装力量……。”
相比于其它的“放弃”,安藤纪三郎却巧妙的玩起了文字游戏,似乎日本进攻东南亚,发动太平洋战争,真的是为了“亚洲民族”的**与自由似的。
“至于限制军备问题,日本必须准备接受相当大量削减的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防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武装为满足。”
终于在表述完自己的建议之后,安藤纪三郎再次冲着天皇深鞠躬道。
“这是我坦率地发表的个人意见,所谈只是主要之点。”
而在读完安藤纪三郎的报告之后,裕仁似乎“深为满意”,尽管在近卫的报告中,没有特别提到皇室,但是安藤纪三郎却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维持国内”,而这恰恰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陛下!”
再次深鞠躬,安藤纪三郎说道。
“请您允许我与首相及其他领导人讨论此建议,在天皇陛下公开出面干预之前,我需要得到内阁关键人物的支持。”
稍作思索后,裕仁点头同意了下来。
“请立即着手吧!”
得到这道口喻之后,安藤纪三郎并没有直接行动,而是觉得比较明智的做法还是再等几天。国会正在开会,全体阁僚也都介入了政治活动。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