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军神-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我承认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那又如何呢?难不成,我们真的派出兵马,去帮朝廷镇守大散关不成?我们的兵马也有限啊,朝廷绝非会因为我们分兵大散关,就下令让韩世忠撤回去,弄不好,那狗皇帝,还会趁火打劫呢!”
应该说,高进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眼下赵构最想的事情,就是跟金国议和,得到缓冲的时间从而平稳过渡,有一段安生的日子。想来也是这些年连年征战,让最初雄心勃勃的赵构,此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而低头。
为了能够跟金国结盟,赵构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而明面上,金兀术出兵大散关,为的就要刘涚,如果朝廷能够抓住刘涚,交给金兀术,顺利的完成结盟,那么危机也就自然而解。
表面上来这么理解,是没有错的,然而无论刘涚还是高宠,都不是很赞同高进的话。在这个问题上,高玉娘倒是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她唯一相信的就是:新都城是不可能沦陷的。
有这个底气,无论刘涚最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高玉娘都是能够接受的。
“大哥,只要我们还想发展,大散关就绝对不能落入金人手中,准确的说,是不能落入除开吴璘之外的任何人手中!刘涚,我的意思,是全力以赴,支持吴璘掌控大散关!”
“二哥的想法倒是跟我不谋而合了!由吴璘来掌握大散关,既能够让大散关的将士信服,又是最符合我们的利益,大哥你放心好了,即便我们全力支持大散关,也不会对城防造成太大的危机,不过就是一批火器,以及火枪兵罢了。”说道这里,刘涚转身对高玉娘问道:
“如今咱们新兵训练的情况如何了?还有,全新的火器作坊,应该是已经投入运转了吧?”
“新征召的两万士兵已达到服役标准,全部都隶属于火器营,其中一万人接受的是火枪兵训练,一万人接收的是其他火器训练,夫君,你要怎么安排这些?送他们去大散关么?”
“嗯,其中一部分可能需要开拔去大散关,不过要先跟吴璘那小子联系之后才能敲定,先等着,倒是二哥这边,我准备划拨一些兵马作为二哥的直属队伍,二哥你看如何?”
这边刘涚要给高宠直属兵马,然而高宠却是不想这样做,他皱眉摇头道:“不用这样,如今我已经有个兵马大元帅的头衔,对于其他将领来说,已然是有些不公,若是再拿了他们的兵马,于大局稳定不利,是了,你刚刚不是说训练出了一批新兵么?我就从中选拔一批,再调教一段时间。”
“二弟,刚刚小妹说了,新兵都是火枪兵。”
高进怕高宠一意孤行,赶紧开口提醒。
“不碍事,火枪兵怎么了?我倒是觉得刘涚说的有道理,我们这些当将领的,一定要及时转移自己的思路。虽说现在火器还不算是战场上的主要力量,但我觉得,用不了多久,火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冷兵器,刘涚,你是这么说的吧?”
“是,二哥的接受能力到真是强悍,佩服!”刘涚笑着冲高宠竖起大拇指,他这么说,高进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这话反过来,岂不是就说他高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劲?
不过既然高宠自己都这么说了,高进也不便再评论此事,随后就将话题扯到如今的财政收益等方面来。
总的来说,目前整个财政运转只能算是勉强,因为土地都是按人头进行分配的,凡是领到属于自己土地的平民,在各方面都积极配合官府的工作,故而税赋方面,并不是问题。
但是,光是刘涚那个研究所,耗费的资金就占据了整个财政利润的一个大头,为此,高进不止一次提过,想要减少对研究所资金的投入,不过他都是跟高玉娘在商议,而高玉娘却一直没有点头。
今天,高进总算是逮到机会,在刘涚面前提这个问题。
“不可能!”皱着眉头听高进说完,刘涚毫不犹豫的就断然开口道:“不可能!我们自己的消费水平可以降下来,但是研究所、军队这两处的开销,不能缩减!大哥,研究所保证的是我们的将来,而军队保护的是我们的现在,你一定要明白这点啊!”
“可是财政吃紧啊!”高进当然心中也明白,只不过作为“内政大臣”,他也是有苦说不出。
“财政吃紧?没钱了,咱们可以抢啊!”
这话不是刘涚说的,而是坐在一旁的杨再兴,突头突脑的冒出来的。
第454章 两处锣,三家吼(中)
第454章 两处锣,三家吼(中)
大散关,作为抵御金国大军南下的一道重要防线,因为吴阶的存在,至始至终,都被南宋朝廷紧紧掌握在手中。
曾经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条永远不会失落的防线,固若金汤。然而人们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生命当中最大的敌人——命运。生老病死乃是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都无法回避的事情,而正是命运,让大散关的未来,一步步的走向未知。
没有吴阶的大散关,还能不能再一次的抵御金兵的侵袭?如同是老天有意安排的考验似的,金兀术亲自率领的兵马,正从北方赶来,要再度兵临大散关,到时候,仅仅是依靠各方面都不如吴阶的吴璘坐镇,战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面对此时的境况,真正担忧的,除开后方的朝廷和一些百姓之外,还是要属大散关驻守的朝廷官兵。
在大散关上的营地上,往来反复的将士们,几乎个个都难以看到半点喜色,哪怕吴璘已经到来,但吴阶的沉疴,却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转机,每日里,那从附近请来的大夫只要刚出吴阶屋子,总是会被将领们围上一阵,这些将领不外乎就是想打听打听,吴阶的身子,有没有点起色。
然而,希望紧跟着的,总是失望,到后来,那大夫每次出来,都是低头疾走,任谁叫他,都是不应。应了又如何?还不都是糟糕透顶的消息,与其说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安慰话,还不如不说。
在吴阶的病榻之前,吴璘虎目赤红,在刘家庄养胖的脸上,唇角的位置,却是撩出了好几颗的水泡来。
“哥,吃药了!”
“哥,你感觉如何?”
“哥,要不你多歇歇,金狗来的还没那么快。”
这两日里,吴璘说的最多也,也就是这样三句话,然而换来的,每每都是吴阶的摇头叹息。
都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吴阶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要说他这一生,后悔,遗憾的事情其实不多,唯一让他怅然的,就是不能再继续保护吴家了。
这是中国古代一个标准男人固有的思维,身为一个家族最出色的一员,男人总会自觉的将整个家庭兴旺发达的责任扛起来,应该说,这是中国式好男人的美德,然而这种美德,往往又会成为压垮男人的重担。
算起来,吴阶的年龄并不大,甚至比韩世忠还年轻十来岁,然而身体的状况,却压根无法与其相比。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各方面的原因都有。
躺在病榻上的吴阶,人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来保持清醒,只是时不时的睁开眼睛,朦朦胧胧的瞥上吴璘两眼,或者是轻声如蚊鸣般说一两句,人就又会沉睡过去,让人看了,不由升起一股“英雄日暮”的感慨。
“唐卿,我死之后,这大散关交给你,但却不可再给朝廷了,这朝廷,为兄这辈子已经尽力了。”
“哥,我知道了。”
“还有,麾下的那些兄弟,一个个你都要问清楚了,他们的选择,由的他们去,刘涚不是那种短视之人,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派兵马来协助你,今后我不在了,你切切不可像过去那样任性,凡是多问问刘涚的意见,他比你强,也比我强,跟着他,我们吴家终会有兴盛的一天。”
不长的一句话,吴阶却是分几次才算是说完,吃力的不行,如果不是吴璘耳朵好使,恐怕还没法完全听清楚吴阶说的每个字。
对于吴阶说的话,吴璘也只能不住的点头,直到最后,吴阶自己撑不住,闭上眼睛又昏睡了过去。一直守在旁边的大夫赶紧上来评脉,最后却是拉着吴璘的衣袖两人走到一旁。
“大人怕是过不了三天了,唉,早作准备吧!”
看着那大夫的摇头,还有这让人绝望的话,吴璘堂堂一个汉子,眼眶却是瞬间红了。
“怎么可能啊,大兄他今年才四十七岁啊!”
“大人戎马多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的调养自己身体,气血双虚沉疴难起,药石无效啊。”
这大夫,也算是当地一带有名的名医,若是连他都下了“死亡通知书”,恐怕再也无法找到人来医治吴阶了,况且正所谓“药医不死人”,在大夫看来,吴阶不算是横死,而是身体的“本命精气”消耗的过于厉害,可以用“油尽灯枯”四个字来形容。
即便现在能够找到传说中的那些天才地宝,按照大夫的说法,最多也就是多吊命几天,起不了什么作用。
苦不堪言的吴璘怅然若失的矗立良久,却是连那大夫啥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大兄要死了,真的要死了。”脑子里只剩下这样一个念头的吴璘,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个人呆坐在屋子里,直到天黑,才惊觉时间流逝,身体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疲惫削弱不堪。
“大兄不行了,我却是不能垮了!我要是垮了,吴家就完了!我要吃东西,要吃东西去!”
此时的吴璘放佛是一下子成熟起来,神色之间再没有那种年轻人的轻狂神色,摇摇晃晃的走出房间,准备寻些吃食填饱自己的肚皮。
然而他刚刚跨出屋子,朦胧的灯光之下,却见跪了一片人头,黑压压让人看着可怕。
“你。你们这是在干嘛?”
“将军,我等想见大人一面啊!”
感情刚才那大夫离开的时候,又被众人给拦了下来,这次大夫也不隐瞒,向众人说了那些话,以至于大家确定吴阶真的不行之后,都想再见吴阶最后一面。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天天守在这里,就好像此时跪在吴璘面前的这些将领,他们当中好些人的防区距离极远,若是万一吴阶的病情有什么突然,等他们接到通知再赶来,怕是太晚了,故而不少人就像趁着现在,跟吴阶做个告别。
这样的心境,无论是对这些将领,还是对吴阶,都是极残忍的。所谓生离死别,或许形容的,就是此时众人的心境。
原本吴璘不想这样做,然而看见众人那哀默的眼神,拒绝的话在他嘴巴里萦绕了好几圈,出口却变成“我去问问大兄的意思”。
整个大散关笼罩在一股绝哀的气氛之中,但这对于已经行进在路上的金兵来说,却是没有半点影响的。
在金兀术的坚持之下,哪怕就是完颜亶都无法阻止他点齐兵马出征。金兀术之所以如此坚持要出兵,其中一个理由,是金国国师普风送给金兀术的一条消息。
堂堂金国国师,跟刘涚正面比拼拳脚,最终竟然是输了,金兀术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一个不起眼的小子,成长起来的速度竟然如此惊人!若是再给刘涚几年的时间,他会成长到何种程度?
别的人或许不清楚,但作为如今金国兵马大元帅的金兀术又如何不清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国并非是壮大,反而是在渐渐的衰弱,别的尚且不提,光是说军队的战斗力,在经过了这些年安逸生活的侵蚀之后,上到将士,下到士卒,早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种彪悍的风格,敢拼敢杀不顾生死的人,少之又少!
这样的军队,若是再不用实战来锤炼,怕是很快就会变成当初被金人嘲笑的“宋猪”一样,沦为别人的下酒菜!
金兀术内心之中是绝不愿意见到这样一幕的!
他希望金国能够继续强大,一直强大下去,不仅要力压南宋,更是要把那死而不僵的辽国彻底消灭,抹去西夏,控制蒙古!
一个帝国的崛起,实在是需要面对太多敌人,原本金兀术也觉得自己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然而随着刘家军那些犀利火器的出现,又让金兀术这个对战争有着敏锐触觉的人,看到了希望!
金兀术认为,只要金国能够得到刘家军那些犀利的火器,战斗力必然可以大幅度提升,这种可以取代弓箭而存在的远程武器,最是适合如今的金国军队,可以在付出极小代价的前提下,获得胜利!
只有得到这种犀利的武器,大金国的崛起之路才能顺利的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夭折。他金兀术可以不做金国的皇帝,但却绝不愿意做金国的罪人,他想要名留青史,成为后人崇拜的历史人物。
所以既然赵构没法让刘涚俯首称臣让金兀术得到想要的一切,那就只有他金兀术自己亲自提兵来取了!
而要进犯益州,首先要过的,就是大散关!
如同是天公作美一般,大散关那个让金军畏惧的“铁壁”吴阶,竟然病危了!
“这真真是天助我也!吴阶病危,南宋朝廷鞭长莫及,好,大好!”行军半道上接到这个消息时,金兀术差点没有乐的跳起来!在他看来,吴阶若是能够拖几天再断气,那就更好不过了!
可以想象,在吴阶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金兀术带着十万兵马,如同天降神兵一般出现在大散关前,那时候的宋廷官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恐怕直接投降都有可能。
“传令下去,加紧打探吴阶情况。另,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奔赴大散关,谁若拖累,斩立决!”
第455章 两处锣,三家吼(下)
第455章 两处锣,三家吼(下)
韩世忠的十万大军,在刘涚等人离开之后,再次进驻恭州城。
这一次韩世忠再不敢大意,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封城严查,他可不希望这恭州城里还有刘涚的眼线,像此前那样的屈辱,一次已经让他的人生有一个难以洗刷的污点。
经过三天时间的搜捕之后,韩世忠终于可以决定,恭州城的内部已经清洗干净,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发兵益州,攻打新都城。
别说再赵构的圣旨之中已然提及进攻新都城的事情,即便赵构不提,韩世忠跟刘涚直接的赌约,也让他必须要走到这样一步,否则,他韩世忠将来有何面目做人?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韩世忠跟众将商议兵发益州事宜时,突如其来的几个消息,却是让韩世忠顿时变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做出裁决。
这两个消息,一个是吴阶病重,另外一个就是金兀术出兵进攻大散关,如何进退,朝廷方面暂时还没有消息下来。
“吴阶病危,此事如何是好呢?”
解散了诸将,韩世忠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一手敲打桌面,神情疑惑。
他跟刘涚之间的赌约纵然重要,然而归根结底他韩世忠是南宋朝廷的武将,面对外族和内患的时候,他应该选择哪一个?是先处理外族进攻还是先处理内患?更让韩世忠纠结的是,若是直接开赴大散关,单凭他手中十万大军,别说是防守,若机缘适合,他甚至可以重创金兀术的大军。
但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暂时放弃跟刘涚之间的赌约,让新都城,继续发展下去。就眼下,刘涚军的实力已经是让韩世忠感觉到有相当的压力,若是再给刘涚继续壮大下去,后果会怎样,韩世忠根本无法保证。
如果说韩世忠眼下最期望的事情,应该就是吴阶的病能够有所好转,如此一来,只要吴阶能够挡住金兀术的南下,那么他就可以照原定计划,兵发新都城。
然而谁也无法向他保证这一点,所以眼下韩世忠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观望和等待。
韩世忠能够等,但是刘涚却是无法等下去了,吴璘已经去了大散关,按照当初的约定,若是吴阶的状况有所好转,吴璘会在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来。而刘涚这边若是一直没有接到消息,则证明情况不容乐观。
如今,刘涚这边始终没有吴璘的消息,这让刘涚不得不做出决定,哪怕高进反对这样做,刘涚还是让柴青源,带上一万兵马,直奔大散关,同时命令胡立统领一万火器军,作为第二批增援大散关的队伍。
按手中此时所掌握的情报来看,经过这段时间的增补,大散关上如今有宋军三万人,若是加上柴青源和胡立带过去的两万兵马,大散关的总兵力将会增加到五万人。
当然,刘涚这样做,有利有弊。
如此做的好处如此一来,刘涚等同于是将大散关掌控到了自己的手掌心里,也就相当于是掌控了汉中——大散关和汉中唇齿相依,甚至于不需要刘涚直接攻打,只需要掌握了吴阶留下的那些人手,汉中城就等于是向刘涚敞开了胸怀。
然而如此带来的弊端就是:赵构对刘涚的恨意,将会变得更深!
掌控了大散关,就等于是捏住了南宋西北方向的命门,南宋朝廷非但不会派兵增援大散关,指不定还会派兵攻打汉中。不,已经不需要另行派遣,韩世忠的大万大军,就屯在距离汉中不远的恭州城内,只需要赵构一声令下,韩世忠就会发动大军。
如果形势照这样走下去,刘涚军将会面临更大的防区,益州、汉中加上一个大散关,刘涚军在整体实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之下,等同是将分兵三路,每个地方所能动用的兵力必然是被大大的削弱了,不论是控制力还是防御力,都会有相当程度的下降。
这也是为何高进始终反对刘涚如此计划的原因所在。
将兵力分出去,就如同摊开了手掌,单凭一根根手指的力量,又哪里比的上将拳头捏紧来的有力呢?
当然,刘涚也有自己的考虑。
如今的刘家军,战斗力不容小觑,而新都城,经过高进和高玉娘这些日子的反复建造后,已经变得牢不可摧,别说是十万大军,就是数十万大军,围困三五个月,也未必能够攻破新都城。
而只要新都城不破,派遣去另外两个地方的刘家军在接到消息之后必定可以快速回援,到那个时候,里应外合,指不定是谁吃了谁。
有火炮和火箭弹这两样守城的利器,刘涚的确没有担心被围城的必要,只是派去大散关的将士,反而要担心一个问题——当吴阶死了之后,吴璘是否能够镇服吴阶留下的兵马。
这一点,除了要看吴璘自身的魅力之外,更要看吴阶在最后是作如何安排的。
事到如今,南宋、金国和刘涚这三方势力,真正角力的地方,反而已经不是新都城,而是大散关了!
最终大散关能够被哪一方牢牢的掌握在手中,那就意味着,谁才是这场龙争虎斗的真正胜利者。
一时间,朝廷的飞马往来,韩世忠不敢死等圣旨,主动上奏,寻求战机。
而朝廷之中的大臣,也应为此事而分成了三派。一派自然是以赵构为首,认为金兀术南下,是因为没有满足金国议和的条件,所以才会由此一战,若是最佳的解决方式,自然是不管大散关,直取新都城,将刘涚掌握在自己手中,好跟金国人继续谈判。
而另外一方则是那些朝廷老臣,则一口认定,新都城不过是疥癣之患,反而是金兀术这个人靠不住,若是让其长驱直入,一旦巴蜀落入金兀术手中,那么极有可能金国不会再跟南宋搞什么议和,本来嘛,金国是进不了屋子的强盗,如今大门都已经敞开了,还不直接到家中烧杀抢掠啊?
最后剩下的那一派,是人数最少,而且受到支持也是最少的主战派,这里面甚至还不包括几个大将军,都是些在朝中郁郁不得志的武将在闹腾。这些人提出的意见是两面作战,这纯属是在闹着玩嘛,以南宋朝廷眼下的兵力,压根无法承受两线作战,光是对付金兀术的十万大军,若是没有一个大散关在手中,韩世忠的兵马未必就能挡得住。
再加上新兴起来的新都城,哪怕就是这些闹腾的武将都听说过刘家军火器的厉害,虽说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搬运起来很困难,然而眼下火器的这些弊病,用来守城却是一点都不违和,作为强攻一方的朝廷军,必然会在这方面吃大亏。试问以南宋朝廷如今的军事实力和财政能力,又有多少老底去填这样一个无底洞?
所以说,朝廷里的文臣武将虽说是分成了三派,但实际上前面两个派别对第三派的人是合力打压,也可以说是不理不睬,只因为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去认可第三派的那种想法。
而作为主和派的皇帝赵构,加上他身边的秦侩等人,让坚持第一个看法的派系实力暴增,占据了主要状态。
可以说,赵构和秦侩获得这次朝争最后胜利,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除非出现什么天大的变故。
就在这次朝争即将结束,赵构等人眼瞅着就要获得胜利,甚至于秦侩都已经拟好了即将下给韩世忠的圣旨时,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驻扎在临安的金国使节团,却是突然求见南宋皇帝赵构。
这些时日以来,负责与金国使节团打交道的人是秦侩,当赵构询问使节团求见的意义何在时,就连秦侩都是一脸的茫然,完全不知所以。
无奈之下,赵构只得同意使节团的觐见。当使节团的使者面见赵狗时,却是说出一个让赵构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来——金国皇帝完颜亶,授意使者,同意按照最初双方约定的协议内容,签订两国和平协议!
双方最初约定的协议内容?
赵构等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那金国使者却是在说完之后,直接出示了金国皇帝完颜亶的亲笔手书,里面极其明确的表述了完颜亶的意思,也就是说,两国之间的合约,跟刘涚和新都城已经没有半点关系了!
对于急于求和的赵构来说,这不啻是从天而降的馅饼,可问题是,金兀术大军逼近大散关,刘涚盘踞益州,兵锋直指汉中,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完颜亶突然来这么一出戏,对于南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