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作只需20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作只需20年》
作者:施志广
内容简介:
你也能只工作20年!
你还记得心里的那个小小愿景吗?一隅居所,娱乐休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现实是:你会在想要出去旅游的年纪,发现没有钱;你会在想要玩玩爱好的乐器的时候,发现没有闲……
《工作只需20年:实现你财务自由的大方法》介绍了一个让你受用终生的“大方法”!它帮你打败现实,让你只工作20年就能得到别人工作一辈子得到的东西!规划好职业人生找一份让你事半功倍的工作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这就是“三步走”大方法的基本模式。而《工作只需20年:实现你财务自由的大方法》还用一个个可具体操作的小方法,帮你尽快掌握“工作只需20年”的精髓!
打败你的是现实吗?不,是你自己。所以能够赢到最后的人,也是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为自身打造“创新人生”到“创富人生”再到“创造人生”的伟大事业,你最终能够提早走向财务自由!不信你试试看。
作者介绍:
施志广,他是企业管理新秀,是活跃在500强企业的高层;他在百得、德尔福、柯达等大公司工作过,是500强牛人;他有好的心态、好的技能、好的情操,与大家分享工作只需20年的独门秘籍;他的笔名是“幽幽雅雅淡淡”,在天涯社区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淡雅大哥”;他说他工作快要满20年了,他就要去追逐梦想了。
其实一开始,他不过是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也有脾气、有爱好、有点小愤青;但他努力了,向上了,不屈了!他的成功和职场思想的精华都在这里告诉大家了。你也想“工作只需20年”?看过本书,你就懂的。
文章试读:
我们据此也可以大致总结下人生的历程:前20年长大,中间40年工作,最后30年安享晚年。但当今的实际情况是:60岁之后大多数人还会继续工作,直到70岁前后才会彻底离开职场。这样,他们的退休生活推迟了10年,实际的工作时间就在50年左右。
那么真实的职场生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2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们进入职场,开始第一份工作,从懵懂的少年转变成“规矩”的职场人士。直到30岁的这十年,可以叫做跟社会的磨合期,经过多次思想斗争转行业换工作,事业终于在而立之年稍微稳定下来。这中间的25岁,是人一生中体力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在事业上也最为迷茫。刚刚工作不久一切都还在适应当中,却要直面成家立业的压力,无论男女,25岁显然是最缺钱的时候。30岁前后,一般是谈婚论嫁的高峰期,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成家将会在此时尘埃落定,而立业则还在路上。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序言
智立方品牌营销传播集群管理咨询部副总经理张勇
如果你此刻没有工作,如果你工作出了问题,如果你想少工作几年提早退休,那么,这本书不仅值得你一看,还值得你好好研读。
本书来源于当今中国制造业的土壤,作者则是其中的一名有心耕耘者。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将自己总结的地道而务实的中国职场生存之道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至今已经解答了数千个咨询者的职业困惑。由于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且大多职业问题都具有共性,作者也乐于跟大家分享他的心得,所以这本书应运而生。
全书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的全新职业发展理论,可谓事业成功之道,主要有如下三大看点。
看点一,她向你描述了一个立足于中国现实的最靠谱职业之道。书中所强调的职业规划,是基于中国现实共性下的个人事业发展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西方的侧重于个人性格和爱好的职业规划。前者来自于作者在当今中国职场的亲身历练和经验总结,更具务实性和操作性,而后者主要以流行于西方的个人性格测试为职业规划的依据。在更侧重于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以及社会共性远大于个人能动性的中国社会,前者其实更适合广大职场人。本书从战略大方向的确定到具体职业发展的每一步战术运用,讲的都是深植中国的职业之道。
看点二,方法论是本书的核心。世上并没有聪明人和笨人之分,即使智商有高低但差别也不大。事业的成败主要在于情商和财商,这实际上就是方法的运用。本书从现实剖析到职业创新再到好工作的取得以及职业精英的练就,甚至具体每一步骤的进展,都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方法,而且是轻而易举可以上手的切实可行之法。有了这些好方法,“笨人”的事业也可以成功,更不要说聪明人了。
看点三,实用性。全书五章,循序渐进告诉你“工作只需20年”的秘密,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的任何一个章节,都充盈着实实在在的战略规划方法和战术实施技巧。即使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小节,也能捕捉到立即可以实际应用到当下工作和生活的良方。本书讲求的是实用性,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全书既侧重社会共性下成功之道的探讨,又结合自我能动性的开发,从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主客观角度,开辟了一条中国职业之路;原创了“人际关系财富值”“时间不对称”等概念,并确立了“创新创富再到创造人生”的三步走职业道路,让你财务自由可期。
这本书,是我们规划职业生涯的力作,整体来说她可以作为你职业规划、工作创新以及事业晋级的切实可行之法。书中也向你提出了财务自由的量化标准,如果你还没达标,那么本书值得你反复阅读并推荐给你的身边人。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一节 工作一辈子太久(1)
开篇我们从一首顺口溜说起,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是用来描述人生的。
“0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
20岁远大理想,30岁发奋图强。
40岁基本定向,50岁处处吃香,
60岁打打麻将,70岁处处闲逛。
80岁拉拉家常,90岁挂在墙上。”
这首略带调侃的打油诗,十句话九十年,大体描写了人的一生。我们稍微认真看一下,实际上它将人生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20岁,跨度20年。此为人的成长期,身体和思想都在发育,从呱呱落地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成年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从20岁到60岁,跨度40年。在此期间,从一开始的远大理想到成家立业,中间经过一段事业发展期,在退休之前,成为了阅历和经历都相当丰富的智者。
第三阶段,从60岁到生命结束,假设真的90岁逝世,跨度则有30年。这里,无论打打麻将、处处闲逛,还是拉拉家常,实际上都是对退休之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描绘。
一.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模板
我们据此也可以大致总结下人生的历程:前20年长大,中间40年工作,最后30年安享晚年。但当今的实际情况是:60岁之后大多数人还会继续工作,直到70岁前后才会彻底离开职场。这样,他们的退休生活推迟了10年,实际的工作时间就在50年左右。
那么真实的职场生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2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们进入职场,开始第一份工作,从懵懂的少年转变成“规矩”的职场人士。直到30岁的这十年,可以叫做跟社会的磨合期,经过多次思想斗争转行业换工作,事业终于在而立之年稍微稳定下来。这中间的25岁,是人一生中体力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在事业上也最为迷茫。刚刚工作不久一切都还在适应当中,却要直面成家立业的压力,无论男女,25岁显然是最缺钱的时候。30岁前后,一般是谈婚论嫁的高峰期,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成家将会在此时尘埃落定,而立业则还在路上。
30多岁,属于事业快速发展期,也是整个职场生涯最关键的时段,这十年确定了职业生涯的大方向,大多数情况下也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40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十来岁,我们的体力加财力之和达到人生的最高值。很多人在单位做到中层管理者并继续试图往高层发展,这十年我们可以称为事业的高潮期。但是,奔往50岁的这个十年,身体开始出现疲态,健康状况进入明显下降通道,最高职务和财富峰值终于姗姗来迟。此时,中年危机也已经匆匆到来了,面对充满激情的20多岁职场新人和咄咄逼人的30来岁年轻干部下属,都显得力不从心。
无论是自发还是他发的原因,在50岁前后开始被迫交权,女性回家男性则退居二线为60岁的到来做好准备,此十年可称之为退休期。
根据税收增加物价上涨的现实,以及现代人长寿和退休年龄势必延后的趋势,可以判断:以后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将更长。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见到太多的人在退休后至少还要再工作10年甚至直到实在不能工作为止,不得不给自己人为增加了一个延长期。
这就是职场人士的普通社会通例,很现实。我们将之用表格划分如下:
年龄区间 区间名称 职业状态描述
20—30 磨合期 进入职场,积极向上。
30—40 发展期 步入正轨,稳步上升。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一节 工作一辈子太久(2)
40—50 高潮期 事业巅峰,再接再厉。
50—60 退休期 退居二线,准备退休。
60—70 延长期 仍不服老,再做十年。
(表格一一般职业生涯)
年轻的时候,为了成家立业,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退休之后,我们还继续找份工作,“为儿子打工”,这无形中将整个职业生涯延长了10年。无论是年轻时候的拼命工作,还是退休之后的卖命工作,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收入来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
跨度50年,这样一个职场人生,显然没有让我们达到财务上的自由,也没有时间休息,更不要说还能去真正的追逐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去发挥个人的特长为社会造福了。我们,生老病死七八十年,前前后后整整工作50年,直到风烛残年还在为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而努力。这是可悲的,但却是大多数人现实中最真实的写照。
从上面的一般职业生涯来看,仿佛大家都是如此,也好像无从挑剔。但是这里,时间是个大问题——工作50年太久了。
二.普通人的职业生涯困境
实例一:
我有个邻居老王,2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后还继续在单位效力,直到75岁身体出现大毛病才入院治疗。不想就在前不久他入院才三个月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老王名义上对外人讲是单位舍不得他离开继续反聘留任,其实是没有正规合同和编制在单位做做打杂的工作,薪水也比退休之前低了很多。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退休工资之外再多一份收入,为了儿子孙子生活得更好。
可怜了老王一辈子劳碌却没能有时间留给自己,本是晚年的他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工作一辈子的劳动成果,生命就已经戛然而止了。但是亲戚朋友却并不对他的离开表示多少惋惜,因为接近80岁,时间到了,这个是寿命周期使然。
邻居老王实际上是个社会惯例,太多的人是这样工作着生活着,直到生命的结束。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就在老王住院期间他还非常喜欢看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看到那些上电视表达自己梦想的人他就非常高兴,毫无疑问在老王的心中也有他的梦想。
但是,他来不及分享更来不及追逐他的梦想,就离开了人世,何其可悲!回想下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我们的父母长辈,又有几个不是跟老王一样这样忙碌着呢?我们在职场上工作了至少50年,它却还在继续占用我们的时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0岁的时候,我们充满理想,想做科学家,想环游世界,想攻克医学难题,想照顾亲人帮助他人,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从20岁初入社会开始,我们就为了第一份工作而烦恼;30岁的时候,为了做不好工作甚至跟领导关系不和而担心;40岁的时候,身体亚健康却还在为了单位里鸡毛蒜皮的事跟同事勾心斗角;50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却要向单位申请那么仅有的三天丧假来给老人送终,回去上班后还要记得向单位人事部门提交老人的死亡证明,来证实逝者是你的直系亲属你请假没有撒谎,却没有想到自己之前一直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父母;60岁的时候,本该退休享受人生却还要继续为“儿子”打工。
我们的梦想早已在实际求生的工作中灰飞烟灭,而上学时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就如同天边的云彩一样,风一吹就散了。我们生活在物质的年代,确实需要工作来赚得经济基础,这样才能生存,但是问题是我们这个职业生涯也太长了点,我们难道一辈子注定要为工作所累?当然不是。
Tip:职业生涯的定律该到了被打破的时候了,从来没有生来就注定的事情。实际上,职业道路是有章可循的,你能够打破职业生涯的定律,就不会永远为工作所累。很可能哪天对你来说生存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时候,这个职业生涯的困局也就自然而解了。工作50年太久,但不知如何才能改变,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求解的职业生涯之困。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二节 看看你的糟糕状况(1
工作自然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无论你是工作10年20年还是50年。实现就业,可以给他人或者股东工作,俗称打工;也可以全职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工作,如果企业是你创立的那么就是创业,否则即为守业。
无论哪种,如果想工作的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也即无需继续靠出卖劳动力来赚取生活所需报酬,都应该分析下自己所处的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方法“对症下药”,使得作为主观的自己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一.工资“行情”太不景气
我们先剖析下中国当下的工资“行情”。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私有化改造的完成直到1978年,我国一直实行的几乎是100%的公有制经济。为了给国家积累财富,建国后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大部分上缴国家,只得到很少一部分留给自己以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但是,从1978年改革初期到八十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中国的10年间,所有制开始有了变化,低工资制度却仍然在延续,工人在多次企业改革转型甚至是股东变更后仍然领取很低的工资,只能得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一小部分。那个时候开办私营企业或者接手公有企业的个人,能够很快致富,因为在所有制变更后,企业主个人享受着工人领取低工资后本该上交给国家的大部分所得。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万元户”就不断涌现,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紧接着大量外资企业来了,他开出的约等于市场价2倍的工资,则使得国内的工人趋之若鹜,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外资企业薪水高,而实际上他只付出了工人劳动所得的很小一部分,因为他的生产率更高。
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国内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思维,放宽外资及国内私营资本开立企业的门槛,加上这个时候出现的第一波劳动力短缺,市场上开始争夺产业工人,此时工人工资才有了部分提高,但是工资收入在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
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一样,都享受到了中国当初为公有制而生的低工资制度。因为历史的公有制原因,我们在不公有的情况下为私有的公司工作并无偿被夺取了本该为计划经济的国家做贡献的大部分劳动所得,所以导致了中国至今还在进行着的低工资习惯。
在中国的薪水被拉平到世界水平之前,创业则是个比打工更好的选择,这也造就了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比资本主义国家都更强的“老板文化”。整个社会都提倡并崇拜老板,实际是因为做了老板后更容易赚钱,赚取低工资下的超额利润。
当然,按照趋势来说,再过二三十年也就是在2040年前后,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将日臻完善,低工资也行将结束,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凭着自己五天八小时的薪资还有十几天的带薪年假,就不会再羡慕一个有着几十人员工的小企业老板,老板文化届时也将在中国寿终正寝。
二.当今社会的财富观
工资之后,我们讲下财富观。所谓“财富观”,就是中国当今社会对于财富的看法。
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总结出当今中国财富观的现实——社会更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在房价高企和物价高涨的年代,你去参加某某社会活动,会发现本来就有钱的人将更加受人尊敬,而即使你增量较大是个月入上万甚至几万的海归留学生,只要你之前没有财富的积累,那么在任何需要经济实力来比较的场合比方说相亲中,你都将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当今社会存量资产的意义远远大于增量资产。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二节 看看你的糟糕状况(2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在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如下种种怪现象还将屡见不鲜且大行其道:男女青年相亲时以男方的家庭资产作为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月入几万的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子;家里有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产的青年人开着宝马车去上班领取着两三千的月薪……这都归结于我们当今过分看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残酷现实,换句话说,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只看你有多少而不看你挣多少。
三.惊天动地的房价“走势”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房子和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这场还在延续的中国当代惊天动地的房产浪潮中,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高房价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卖地收入一直以来就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却为何从2000年前后才对高房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为什么不早几年或者晚个十年?很显然,在靠近2000年的那几年,必定出了“大事”,导致了地方政府开始大量缺钱。
古来国家维持运转主要靠税收,当今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告一段落。从1949年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兢兢业业而基本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当时税负实际上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两腿并行,一面维持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对自己的供血能力,一面增加税收收入。而在允许占少部分的私营经济相对发展不久之后,公有制的弊端导致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亏损严重,使得国有企业丧失造血能力,入不敷出,不但不能为财政做贡献反而成为财政的包袱,而庞大的行政开支又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国家财政,于是,国家没钱了。
要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第一步便是国库券的诞生,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但国库券这样的公债毕竟基数太小而且迟早要兑现还给购买人,最直接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税收上,而中央税收成了重中之重。增加税收从90年代初到现在二十年来,一直在增强,从未间断,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每个人都会发现身边的税种越来越多也愈收愈重。
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主要以分税制为主体,来加强税收分配制度,说白了就是三级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主要承担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占税收总收入的60%;省级和县级地方政府更主要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5%和25%。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税收总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央20%,省15%,县65%。显而易见,中国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县级政府的税收收入比例做了个对调,也就是中央得到全国税收大头,省政府维持不变,原来得到大部分税收的县级政府现在只得到个约莫25%的小头。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缺钱了,特别是从1998年中央开展了严格的税收法制建设,强制结束了1994年之前的包税制而落实了之后的分税制,这才使得税收大头真正的落入了中央国库。这就是2000年之前发生的“大事”,此时没钱的县级地方政府开始到处筹钱。首先利用一切可能将手头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卖给私人和外资,并同时将乡镇等集体企业卖给个人来换得现金。但是在2000年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这点家底也卖的差不多了,唯一能填饱地方财政胃口的就只剩下土地了。
你会工作多少年——我不想65岁才退休! 第二节 看看你的糟糕状况(3
此后从2001年开始,靠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