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故事大道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目录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1)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2)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3)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4)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5)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6)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1)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2)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3)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4)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5)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6)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7)
第二章 见解与感悟(8)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1)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2)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3)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4)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5)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6)
第三章 意志与信念(6)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1)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2)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3)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4)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5)
第四章 苦难与机遇(6)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1)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2)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3)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4)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5)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6)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1)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2)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3)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4)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5)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6)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7)
第六章 心态与命运(8)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1)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2)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3)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4)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5)
第七章 选择与放弃(6)
《小故事大道理》(白金纪念版)
目录
…
第一章 掌控命运
第二章 人生智慧
第三章 爱和友谊
第四章 成功法则
第五章 生存法则
第六章 积极心态
第七章 生活智慧
第八章 处世智慧
第九章 职场法则
第十章 财富智慧
第十一章 幽默智慧
第十二章 权谋智慧
第十三章 教育哲理
第十四章 经典寓言
第十五章 绝妙口才
…
故事与人生
目录
(一)细节篇
(二)借口篇
(三)人脉篇
(四)习惯篇
(五)勇气篇
(六)智慧篇
(七)忠诚篇
(八)口才篇
(九)弱点篇
(十)时间篇
(十一)心灵篇
(十二)情事篇
(十三)职场篇
前 言
更新时间2010…7…26 10:39:21 字数:1002
好的故事关键不在于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少内涵,具有多少思想的重量;精华的思想关键不在于它从谁的口中说出来,而在于它验证过多少事实,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现在你翻到的这本书,恰似一盒大容量的多口味巧克力糖,每一颗都包含令人意想不到的难忘滋味。
想在疲惫时让心灵散散步吗?想在失意时汲取奋起的力量吗?想在骄傲迷失之后重新寻回真实的自我吗?想在闲暇时的交谈中多点引人入胜的话题吗?请读这本书。
如果你是孩子,你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成长,如果你是青年,你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经营人生;如果你是长者,你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调整生命的航道。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学生还是商人,是意气风发还是心中充满疑惑,读这本书,都会让你的心灵感受到美与力量。你可以用这本书教育孩子,也可以用它警醒自己,还能用它来帮助朋友。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那些愚蠢的人,同时对真正的智者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的微笑。当你打开这本书并在它的带领下思考时,上帝在你身后所展露的必然是欣赏和鼓励的微笑。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务实,你能找到经济学大师思想的轨迹,也能寻觅到哲学家的思维的光芒,你能在众多别人的故事中学到间接的经验,更多的,你能体会到小人物在生活、事业、情感等诸多方面所展现出的伟人一般的聪慧。读这本书,你不会感受到枯燥的说教,也不会感觉到陈旧与乏味,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常读常新。
本书参阅大量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哲学丛书,甚至经济学著作,从浩如烟海的书籍、杂志、网络等资料中搜集出隽永的小故事,虽简短,却绝不庸俗,绝不单薄。本书共分17章,分别为真理与思想、见解与感悟、意志与信念、苦难与机遇、努力与收获、心态与命运、选择与放弃、品性与责任、习惯思维与改变、为人与处世、做事与成败、人性弱点与克服、亲情与爱情、发展与教育、职业与事业、经营与管理、财富与生活。每个小故事都趣味横生,同时又清新耐读,每个小故事之后,你都能看到一条称得上是点睛之笔的“大道理”。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简洁有力,说理生动活泼,甚至不乏幽默,能时时激起你思想的震荡和心灵的感悟。
无论你从本书中得到了顿悟,还是体验到“英雄所见略同”的快感,或者是“捡”到了灵感,都是我们的期待和欣慰,希望它能给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们带来持续的快乐。
编著者
2007年12月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1)
更新时间2010…7…26 13:40:29 字数:6233
1.这很好啊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国王请到宫中,做了国师。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那就是:“这很好啊,是件好事。”
一天,国王的小手指头不小心被砸掉了。疼痛难忍的国王问老人有什么办法可以止痛,老人又把那句口头禅搬了出来,他告诉国王说:“尊敬的陛下,请您大声地念‘这很好啊,是件好事’,您的伤痛就会减轻许多。”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道:“寡人的手都这样了,你还说是好事!我现在把你关进监狱里去,看你还说不说是好事!”但是没想到当卫兵押老人进监狱时,他还在重复那句话:“这很好啊,进监狱也是件好事啊。”
后来,国王和大臣们去打猎,不幸被土著居民捉住了,打算把他们做祭祀品。但是根据当地规矩,肢体不全的人是不能做祭祀品的,于是国王被释放了。
回来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给放了,而且对他大加赞赏,然后问道:“我少了手指头是好事已经被证实了,那你被关了这么久,难道也是好事吗?”
“当然。”老人答道,“如果不是在监狱里,我肯定要陪您去打猎,那么现在我一定被杀掉了。”智慧老人摇了摇他健全的双手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能以乐观的眼光去看,每一朵乌云背后都会有阳光存在。
2.石头的价值
他很普通,没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一直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一天,他向一位哲学家请教:“你能告诉我,像我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吗?”
哲学家想了想,便随手拾起树底下的一块石头来,递给他说道:“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市场上去卖,但是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要卖。”
他这样做了。没想到的是,由于他坚决不肯出售,人们反而认为他的石头里藏着什么秘密,因此价越出越高。
第二天,按照哲学家的意思,他又把石头拿到了玉石市场来卖。结果,由于他还是不肯出售,价格又是一路飙升,已经远远超过了玉石的价值。
第三天,哲学家又告诉他到珠宝市场去卖这块石头。最终,奇迹出现了,这块本来一文不值的普通石头成了整个珠宝市场价格最高的商品,人们甚至以为它是千年不遇的珍奇化石。
“怎么会这样呢?”这人非常奇怪地问哲学家,“这明明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嘛。”
“但是,”哲学家回答道,“当你非常珍惜它,把它当成稀世珍宝时,它便拥有了无上的价值。生命不也一样吗?”
这人一下子明白了。
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一个人只有做到自我珍视,逐步充实和完善自身,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位,世界才会越来越认同他的价值。
3.快乐在哪里
一群年轻人觉得过得不够快乐,于是便一起出外寻找快乐。在长途的跋涉中,他们非但没有寻求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反而因为忍饥挨饿而饱尝了烦恼与忧愁。没办法,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们忽然听见一位老人的“呵呵”大笑声,扭过头去一看,原来是盛名远扬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老先生正在树下坐着看书,一边看一边陶醉地大笑着,看样子快乐无比。这群年轻人像看见了救星似的赶忙奔过去:“尊敬的老师,请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像您这么快乐吧,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抬起头看看他们:“哦,你们就是那群出来寻找快乐的孩子吧?怎么,还没有找到快乐?那这样吧,眼看着就要到雨季了,你们伐木给我造一条大船。造好以后,我们一起出去划船,那时,我再告诉你们快乐在哪里。”
年轻人遵照他的吩咐做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完成,他们日日夜夜地忙碌着,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一天,苏格拉底去看他们,发现他们正在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便问道:“孩子们,你们现在感觉到快乐了吧?就是这样,当你忙得没空去想快不快乐时,它就会突然到来了。”
快乐只喜欢亲近积极做事的人。专门地、刻意地去寻找快乐,它往往会躲藏起来,而用心去做眼前的事情,它反倒会不请自来。
4.将军与上校
连绵的战火一直搅得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沙林带领战士们一鼓作气将敌人打回了老家。由于战功赫赫,他很快从一个小团长升到了将军之职。
汇报工作时,最高统帅自然是满意地连连点头。于是他趁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知道这个要求似乎有点不妥,但是我依然希望您能帮我这个忙。”
最高统帅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将军同志,有事直说,不必客气。”
“是我的一点私事。”将军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从敌国那边带过来一点东西,可是在边境上被检查人员扣下了。我想,我想请您帮我个忙,就是让他们还给我。我知道这有点不妥,可是我还是真诚地希望……”
“没问题,”最高统帅非常痛快地回答道,“请你列份清单吧。”
听到这话,将军立刻从兜里掏出早已列好的清单递了上去:“就是这些。”
最高统帅拿过来,看都没看便在上面签了字。
喜形于色的将军一边道谢一边接过那份清单,却忽然发现批示上对他的称呼是“上校”而非“将军”。
“这,您是不是弄错了?”将军疑惑地问道。
“完全正确,等价交换嘛,上校同志。”最高统帅面无表情地说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得到就必然有付出。只不过,如果你得到的是不该得到的东西,你的付出就会远远超过你所得的价值。
5.诡辩
年轻人去请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诡辩,苏格拉底想了想,问道:“我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非常干净,一位非常脏。如果我请他们洗澡,你想他们谁会洗呢?”
“当然是脏的了。”年轻人答道。
“不对,是干净的。因为干净的人到哪里都是爱干净的,而脏的人根本不把脏当回事。”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再想,是谁去洗了澡呢?”
“干净的。”年轻人回答。
“又不对,是那个脏的。因为干净的人已经没必要再洗了,而脏的人却需要。人们总会按照自己的所需去做事,不是吗?”苏格拉底笑道,“这么看来,一定是脏的洗了澡,对吗?”
“对。”年轻人这回敢肯定了。
“还是不对。”苏格拉底眨眨眼睛,“干净的人有洗澡的习惯,脏的人有洗澡的必要,所以两个人都得洗澡。这么说,到最后两个人都洗澡了,对不对?”
“应该对吧。”年轻人再也不敢肯定了。
“呵呵,你又错了。”苏格拉底说,“因为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而脏的人不爱洗澡。”
“可是,可是……”年轻人迷糊了。
“这就是诡辩,每个答案都有理,但结果就是不一样。”苏格拉底解释说。
逻辑正确,答案却似是而非,这就是诡辩。实际上,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从需要、习惯等角度去看待和回答问题,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6.寻死的失恋青年
一位青年因为失恋,痛苦万分地坐在与恋人初遇的河边,准备投河自尽。恰逢大哲学家柏拉图走过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我失恋了。”青年目光呆滞地说道,“我爱她,把她当成我自己的生命来看待,没有了她,我一分钟都活不下去。反正没有了爱情我活着也是具行尸走肉,还不如死了好。”
“你们处了多久?”柏拉图问。
“两年,在这两年里,我无时无刻不……”青年喃喃着。
柏拉图打断了他的话:“那你能告诉我两年前,在还没有遇到她的时候你是怎么过的吗?”
青年的眼里有了一丝光彩:“那时候,我是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青年。每天我都会活力四射地生活、工作。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我。我还好几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呢,光奖状都得到好几张。那时候,我还有过关于爱情的甜蜜幻想,那种幻想真美啊!可惜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了。”
“不,你当然可以有。”柏拉图大声说,“你看,命运是如此地爱你。它把你又送回了两年前,让你依然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并可以继续拥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是吗?”
想一想果真如此,青年便放弃了寻死的念头。
生命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复,当我们因为今天的失去而回复从前的生活时,让心情、想法也回到从前,不啻为幸福的一大秘诀。
7.盲僧
由于家里穷,养不起只吃饭不干活的人,天生双目失明的他被迫出家了。
经过多年苦学,他已经深通佛经。20岁时,他被师父老方丈定为了行脚僧,命他从此云游四海,解脱人间苦难。然后,老方丈送了他一个纸包和一根探路杖:“这纸包里是我寻求来的一个民间秘方。它能让你的双眼复明。但是,在打开这个纸包之前,你必须先做到一件事——因为探路敲断10根探路杖。”他答应了师父,然后便上路了。
一年又一年,他谨遵师命传播着佛经,度化着苦难的亡灵,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走过了多少里路。他的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希望:敲断十根探路杖,让自己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没想到那看起来不粗的探路杖用起来却异常结实,一直到第六个年头,师父送的那根杖子才终于断了。
就这样,等到这位盲僧真的敲断了10根探路杖时,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但是当他欣喜若狂地把纸包递给一个药店的老板时,老板却告诉他:纸上一个字都没有。
盲僧顿时呆住了,但是几秒钟之后,他便双手合十,满脸感激了:“师父,谢谢你以这种方式让我一直活在希望里,我觉得不枉此生了。”
每个人生命的终极归宿都是坟墓,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尽量让活着的日子精彩有色。一直活在希望中,你就能感觉不虚此行。
8.极限
某登山俱乐部组织了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许多登山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开始了这趟极富险趣的挑战。
在最初的1000米,大家皆兴致勃勃,谁都不甘落后。
第二个1000米,一小部分人开始气喘吁吁,体力明显不支。
到了第三个1000米,已经有好几个人自动放弃了挑战。
坚持到第六个1000米时,原来四五十人的大队伍只剩下不到10个人了。看样子,这几个人都是决心坚持到最后了。但是在到达6400米的高度时,一个人突然停了下来,他指着自己的心脏对其他人说:“我不行了,你们上去吧。”说完,他便找了个比较安全的山洞钻了进去。
后来,所有爬到山顶的人均对这个人表示遗憾: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何不咬咬牙登上去呢?老了回忆起来,也算是完成了珠穆朗玛之旅了。
“不,”他微笑着摇摇头,表情很自然,“我原来是个登山运动员,我晓得我自己的极限,6400米是我生命的最高峰,所以我并没有什么遗憾。如果再往上登的话,除非我不要命。”
这句话顿时让所有人对他肃然起敬,为了他对挑战极限的明智理解,更为了他对生命的爱惜和尊重。
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并非任何人都能跨越它,抵达更高的层次。量力而行,恰到好处,才是令人叹服的明智之举与最高境界。
9.山的最高处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病危了。为了选出新的酋长,他派人叫来村里三位最优秀的年轻人,然后对他们说:
“我就要离开你们了,大家为我做最后一件事吧。你们知道我毕生一直奉为神圣的那座高山吧,现在,我要你们尽可能地去攀登它。记住,一定要尽力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后,回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老酋长的意思,三位年轻人心知肚明,所以一听清吩咐就立刻上路了。
半路上,第一位年轻人心想:“论体力,我不如他们俩,如果爬到山顶再折回去的话,酋长之位恐怕早就是别人的了。我这么聪明能干,怎么能眼睁睁地把好位子拱手让人呢?”想到这里,他决定马上回去。为了能跟老酋长交待,他还特意跑到山脚下张望了一番。
“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了清泉潺潺、繁花夹道、绿树葱茏、鸟鸣嘤嘤,风景迷人极了。”一回到酋长身边,他就迫不及待地描述道。
“孩子,这种鸟语花香的地方不会是山顶,只会是山麓。”老酋长摇了摇头说。
第二位年轻人爬到半山时,心里也开始嘀咕了:“这座山有两千米高,爬到山顶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如果我稍有落后,肯定就得不到酋长之位了,所以我不如现在就回去。酋长如果问起来,我就把这儿的风景告诉他,反正半山跟山顶差不多。”于是他也转身往回走去。
“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了高大肃穆的松树林,山崖边还有秃鹰盘旋。”他说。
“唉,孩子,那不是山顶,只是半山腰啊。”酋长像是自言自语似的说。
现在,就剩下第三位年轻人了,但是一直等到天黑,他也没有回来。一小时、两小时……正当大家都在为他的安危担心时,他忽然衣不蔽体、发枯唇燥地撞进了酋长的家。
谈起山顶的风景,满脸疲倦的他立刻眼睛发亮了:“山顶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我所能看到的,只有我自己,只有‘个人’被置于天地之间的渺小感。在那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骄傲与满足,并为原来的自以为是感到羞耻与不安。”
“好孩子!”酋长微笑着说道,“你到达的是真正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我要立你为新酋长,祝福你!”
哦,原来,山的最高处是一无所有。
“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圆。圆内所容有限,而圆外空间却无限。登高望极之后反观自我,方知天地无边而人独小,自命不凡只是浅薄之行罢了。
10.小提琴师授课
为了让儿子迅速提高小提琴水平,迎接中央音乐学院的选拔考试,妈妈不惜重金给王宁请到了市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
第一次上课,王宁便感觉到了小提琴大师的与众不同——他竟然丝毫不关心自己的现有水平,只是自顾自地摆出了一份非常难的乐谱让王宁拉。王宁面露难色地拉起那份乐谱,中间停顿了大约二十余次。刚拉完,小提琴师便宣布道:“这次课就到这里吧,你把这份乐谱带回去好好练习,下周这个时候准时来上课。”
王宁一头雾水地回到家里,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师不对他作丝毫指点。但是,既然师命已下,他也只好耐心地按照师嘱练下去。可是乐谱实在是太难了,练了几天,王宁都快对小提琴失去信心了。
第二周上课前,王宁担心极了,因为他尚不能顺利流畅地拉出那首曲子。没想到老师连问都不问就又给他摆出一份更难的乐谱,于是王宁又在新的乐谱中挣扎了一周。
第三周、第四周……以后周周都是如此。看到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小提琴今天竟然拉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王宁简直就快崩溃了。
痛苦地挣扎了3个月之后,王宁忍不住对着最新的超高难度的乐谱哭起来,他抽泣着问老师道:“老师,这太折磨人了。您是不是想告诉我,我根本就没有拉小提琴的天赋?”
老师淡淡一笑反问道:“你这么认为吗?那你拉拉这首曲子看。”说着,老师又递过来一份乐谱,王宁打开一看,竟然是第一周的那支曲子。他调了调琴弦,开始演奏。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美妙!
“这,这怎么可能?”王宁惊讶万分地问道。
“为什么不可能?站在山脚处,你会觉得自己连半山腰都难以达到。但爬上山顶时,你就会觉得半山腰不值一提。世间万事万物,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小提琴大师缓缓地说道。
领略过大海的风浪之后再转身看曾以为是惊涛骇浪的江河波涛,就会觉得那根本不值一提。同理,永不停歇地接受过难度渐升的挑战之后,就会对当初棘手的难题付之一笑。因为这时,你更深层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出来了。
第一章 真理与思想(2)
更新时间2010…7…26 13:49:45 字数:5480
11.同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