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故事大道理-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对西班牙语驾轻就熟时,通讯社还是不重视她。据她回忆,在波多黎各的那段日子里,她只接过一次重要的采访任务——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但前提是:一切费用包括差旅费在内都由她自己负责。
离开波多黎各后,她不停地工作,却也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甚至指责她:“你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或者是“你根本跟不上这个时代。”迫于无奈,莎莉失业了一年多。
挨过失业的苦日子之后,莎莉终于迎来了一缕曙光——她向国家广播公司某职员推销的一个清谈节目策划被首肯了!但非常遗憾的是,当她前去面试时,那个人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无奈之下,她转而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自己的策划,谁知对方对此根本不感兴趣。于是,她又去找第三位职员,此人虽然同意雇用她,却不准她搞清谈节目,而是让她搞一个政治节目。
因为对政治一窍不通,却又想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莎莉开始“恶补”政治知识,并准备放手一搏。到了1982年的夏天,由她主持的政治节目正式开播了,播出形式是让听众打进直播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比如总统大选等等,这在美国电台史上可是没有先例的。
因为莎莉主持技巧娴熟,主持风格又平易近人,她的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美国。很快,她主持的节目便成了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2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名叫莎莉·拉斐尔的女士已经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了,并曾经两度获得全美主持人大奖。
现在,在美国的传媒界,“莎莉”这个名字意味着一座金矿,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为对方带来巨额的收益,因为每天至少有800万观众在收看或收听她主持的节目。
上帝只会掌握人们命运的一半,而把另一半交给人自己。你越努力,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大——总有一天,你会把握住自己全部的命运。
40.感谢上帝
比尔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小职员,一次机器故障使他失去了右眼。因为这件事,比尔从十分乐观变得沉默寡言。他最害怕上街,因为大街上总有那么多人在看他的眼睛。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妻子姬丝同丈夫一样痛苦不堪,她很害怕比尔会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更害怕这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为了让丈夫尽可能地康复,她坚持让比尔多休息一些日子,然后独自一人承担起了家庭所有的开支,除了正常上班之外,她另在晚上兼了一份职。看得出,她深爱着比尔,很在乎这个家,很想让全家人过得跟以前一样。看着丈夫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稳定,她渐渐放下心来,现在,她只祈祷一件事情:丈夫的左眼不会受到影响。
可是很糟糕,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比尔忽然指着院子里的人问妻子:那是谁在踢球?姬丝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自控之下,她一下子抱住丈夫大哭起来。
但想不到比尔居然非常平静:“亲爱的,我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到这句话,姬丝非常惊讶地抬起了头。
“我只希望一件事,”比尔接着说了下去,“在我尚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你要把你自己和我们的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我看个够!”
“比尔,”姬丝迷惑地问道,“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我想到了犹太人的一句格言,”比尔回答道,“那句话说:如果你折断了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你折断了两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我现在固然很糟糕,但是,我总得为一件事庆幸:我没有比这更糟糕。”
“可是,可是……”姬丝半是感动,半是惊讶,一时间竟想不起说什么好来。
“真的没有关系,亲爱的。”比尔吻了一下妻子的额头,“这个世界上,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无数的人在受着同一种罪,可是却有人笑着,有人哭着。失明的人也是其中的一类。既然别人能笑得出来,我为什么还要哭呢?”
说完,比尔更紧地拥住了妻子,他感到:虽然自己失去了眼睛,可更加光明的世界却来到了他的身边。
每一种困苦磨难都曾经被不止一个人遭遇过,可人们对它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无论你身陷何种绝境,总会有人和你同样惨,甚至比你更惨。既然别人能够快乐面对,你为什么不能呢?
41.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在美国的一次中国老乡会上,这两个中国人相遇了。
他们的命运可真相似:都是亚洲血统,都出生在外交官家庭,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还都是38岁。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个是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总,一个一直在某中学做中文老师,收入菲薄,连参加这次老乡会的漂亮西服都是跟同事借的。
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这位中文老师感觉自己很失败。他又满心愁绪地讲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
“我虽然出生在外交官家庭,可是并没有过上让别人羡慕的生活。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小时候的我一直一个人过,从7岁开始我就自己做饭吃了。孤独地生活了十几年后,父母才把高中毕业的我带到了美国,送进了芝加哥大学。我毕业的时候,父母已经回国。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份中文老师的工作,谁知干了十几年,工资不但没涨,还因为物价暴涨而显得越来越少了……”
因为同是中国老乡,餐桌上的人都被他的讲述打动了,表现出了同情之心,可是他的怨气越来越重,大家渐渐不耐烦了。终于,那位跟他背景相似的成功商人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他道:“够了!你说完了没有?像你这种没有头脑、只知抱怨的人只配过这种日子!”
顿时,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中文老师更是满脸通红,尴尬得无地自容。
“如果你们认为我残忍,那就听我说下去。”商人清清嗓子说道,“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父母也都回国了。由于我的专业更适合在美国发展,所以我留在了这里。刚创业时,我被失败打击得自杀过好几次。那时,我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所有的人,因为他们似乎都在跟我作对!可是,当金融危机来临、多家企业纷纷倒闭时,我却支撑了下来。我突然发现如果没有年轻时候的多次挫败,我就没有这么好的承压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就不能幸运地躲过那次金融危机。所以我想,我们只有首先意识到自己有多幸运,才有可能获得以后的成功!”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沉默了,中文老师更是哑口无言,并且深受震动。
首先意识到自己很幸运,才有可能获得以后的成功。因此,与其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患得患失,不如思考一下那些苦难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怎样才能改变命运,然后行动起来追求成功。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1)
更新时间2010…7…26 14:41:34 字数:4342
1.我要吃多少鱼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由商人转向文学创作之后,才华迅速展露了出来,并因一本《跳蛙》而声名鹊起,一下子由原来的穷困潦倒变成了腰缠万贯。这不但刺激了大量热爱写作的人更加坚守自己的梦想,还吸引了一些无所事事但自以为是的青年投入写作,罗杰尔就是后者当中的一个。
不得不说,罗杰尔真是没有写作的天分,但是他却一直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在遭遇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之后,骄傲的罗杰尔自视其作品为无人理解的阳春白雪,便把他的退稿连同一封信一起寄给了马克·吐温,并在信的末端写了这么一段话:“听说,磷质非常有益于大脑,而鱼骨是含磷最丰富的东西,所以我天天都吃鱼,以便能够早日成为像您那样的大作家。请问您吃过多少鱼?吃的是哪一种呢?”
马克·吐温看过这个青年的稿子又看过这个青年的信之后,感到哭笑不得,于是便提笔给这位青年回了一封极短的信:“照你的稿子看,你得吃一对鲸鱼才行。”
除了一直努力,成功别无捷径。如果放弃努力,转而苦苦寻觅成功的捷径,不但本末倒置,而且愚昧无知。想想看,假如吃补品就能成为天才,那世界上还会有庸人吗?
2.普希金与纨绔子弟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很有钱,但是他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看到他总是穿洗得发白或早已过时的衣装,大部分不了解的人都会认为他的财富不过是徒有虚名,而他也不过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而已。
这一天,衣着简朴的普希金在一家饭馆里吃饭,一位衣饰豪华的贵族子弟认出了他,便嬉皮笑脸地上前羞辱他道:
“亲爱的普希金先生,一看您的打扮,我就知道您的腰包里必然装满大额的钞票。”
普希金轻蔑地瞥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答道:“当然,我要比你阔气一些。”
听了这话,那位纨绔子弟很神气地打开钱袋,亮出他厚厚的现金:“这不过是些零钱而已,每个月我尊贵的父亲都会汇很大一笔钱给我!”
“所以,”普希金笑了笑,接着他的话说道,“如果哪月你不小心提前花完了汇款,你就会闹饥荒,会挨饿对吗?而我不会,因为我有永久的进款……”
“什么?永久的进款?我记得你的父母不是……”纨绔子弟有点迷惑。
“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靠父母,我是靠那33个俄文字母。”普希金幽默地回答道。
贫穷和富有是有“真假”之分的,区分的标准就在于其财富的来源。一个寄生虫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会坐吃山空;而靠双手生活的人不会贫穷,因为创造能使财富源源不断。
3.宝石与麦子
一位农民偶然来到了这个原始的部落,看到部落里的人们以打渔采集为生,难以维持温饱,这位好心的农民便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麦种留下了,并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们如何种植。部落里的人们过上了安定温饱的生活,感激之余他们送给这位农民许多珍贵的特产宝石。
一位商人得知了这件事以后,嫉妒不已。他想:那群原始人真是傻瓜,给他们一些不值钱的麦种都能得到他们珍贵的宝石,那我要是把一些普通的宝石带过去,他们肯定会给我数倍价值的特等宝石了。想到这里,他忙不迭地向农民打听了原始部落的详细位置,骑上马带着一箱宝石寻找那个地方去了。
十几天后,他到了原始部落。部落里的人看到他带来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宝石,高兴的不得了,连忙把他带到了部落首领那里。于是部落首领问他需要什么回报才能留下这些宝石。商人满怀希望地答道:这些宝石一直是敝人极为珍贵的收藏,我希望您也能以同样珍贵的东西来换取。
首领与旁边的人商量了一下,然后十分庄重地说道:“我们当然也会以极为珍贵的东西来换取,所以我决定送您:一口袋麦种。”
善良真诚的助人行为,与贪婪算计的谋利行为总会得到不同的回报。即便后者能够收获一时之利或获得成功,也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4.永远不晚
暑假到了,某大学打出了一则广告:本处招收补习基础英语的学生。也许是学不好英语的人太多了吧,这个班异常火爆。
在报名现场,一位中年人被人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才挤到了报名台前。
“年龄?”接待小姐问。
“43。”中年人回答。
“哦,我是问您入班孩子的年龄。”接待小姐说道。
“不是我孩子学,是我学。”中年人答道。
“哦?”接待小姐惊讶地抬起头来,“再过两年您都45岁了,还学这些基础英语干吗?”
“如果我不学,再过两年难道会是41岁吗?”中年人微笑着反问道。
接待小姐无言了。
就这样,这位先生加入了这个补习班。每天晚上和周末,他都会准时来到这里,与那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一块儿读单词、背课文。不知道是学上瘾了还是怎么的,这位先生竟然一直学了下去,从初级到最高级。后来,凭着这两年补习班的基础,他竟然考上了某大学的成人班,最后拿到了这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自考本科证书。
赶巧的是,他的单位当时正好在招一位翻译,因为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是内部人员,他以绝对的优势争取到了这个职位,从而让薪水轻松地翻了一倍。
知识没有没用之说,学习没有年龄之分。即使已经步入老年,今天的所学也有可能给未来的我们换得巨大的成功。
5.装杯子
学生时代马上要结束了,同学们个个眉开眼笑。看着大家浮躁的劲儿,教授决定给学生们上最后一堂课,一堂比较特殊的课。
看到教授手里拿着这么多东西,同学们意识到这将是一堂与众不同的课,所以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等着著名教授的最后教诲。
教授把手里的东西一一放在讲桌上,包括一只大敞口杯、一瓶水、一袋石子、一袋沙子。然后他便开始往敞口杯里放石子,等到石子都堆出杯口时,他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满了。”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这时,教授抓起细沙,小心翼翼地往装着石子的杯子里填着,几分钟之后,那一小捧沙子都被装进了杯子。
“杯子满了吗?”教授又问。
“满了。”回答的人只剩下一半了。
于是,教授又拿起水往杯子里倒,渐渐地,水开始往外溢。
“杯子满了吗?”教授再次问道。
下面一片沉寂,谁都不敢再说话了。
“这回杯子才确实是满了。”教授说道,“看到了吗?当你们说‘满’的时候,杯子总是不满的,而当杯子真满了的时候,你们就会不再说‘满’了。”
同学们心有所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的人往往并不怎么样;而真正出色的人,又往往认为自己并不足够好。因为,阅历让后者知道自己总有不足之处,而前者却从未有过这种阅历。
6.装杯子
看到这个熟悉的题目,您先别急着说跟前面重复了,听我把故事讲完,这是前一篇那个故事的继续:
热烈的掌声响了几分钟之后,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教授似乎还有话要说。
果然,教授把同样的东西换了一份,然后又开始操作了。
他首先把水倒进敞口杯:“杯子满了吗?”
“满了。”同学们答。
教授把水倒掉,把沙子装进去问道:“杯子满了吗?”
“没有,还能加进水。”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同学们学聪明了。
“没错,我们还可以把水加进去。”教授一边说,一边把水缓缓地倒进了杯子,然后他把杯中所有的东西都倒掉,开始往杯里装石块,“杯子满了吗?”教授又问。
“没有,还能放进沙,倒进水。”同学们答道。
“没错,的确如此。”教授说着,按顺序操作了这两项。
“同学们,这个敞口杯是你们的工作时间,大石头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沙子次之,水更次之。你们看,如果让水先占满你们的时间,你们将再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了。先装沙子也不是个好主意,必须按石子、沙子、水的顺序来才行,你们明白了吗?”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道。
同样的空间,放置东西的顺序不同,结局就会截然不同;同样的时间,做事情的顺序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但是不管怎样,最重要的“石子”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7.最后一周
由于效益严重下滑,公司决定裁员。在财务室的8个人中,王燕和谢丽同时被列入被裁名单,被告之一周后离岗。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其他6个人都开始小心翼翼起来,生怕惹着了她俩,要知道这种时候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
的确,王燕的情绪非常激动,想想自己辛苦了3年,到最后竟然是这个结果,她愈发觉得不公平,所以干脆啥都不干了,整天在办公室里拿那些桌椅板凳文件撒气。路过财务室的人都知道,里面时不时会传出“砰、砰、砰”“乓、乓、乓”的声音。
而谢丽恰恰相反,也许是跟她刚来不久有关吧,她没有像“劳苦功高”的王燕那样“嚣张”,而是像往常一样忙里忙外。工作上她还是那么兢兢业业,甚至把本该由王燕做的工作都接了过来——没办法,王燕不干,上面又等着要,其他同事都有各自的活儿,就她一个新来的还没有什么具体任务。
周末到了,谢丽正打算收拾东西走人时,老总进来了。他当众宣布撤销对谢丽的裁员通知。“现在公司处于困难时期,需要的正是你这样的员工啊。”老总说。
当不如意的境遇落到自己身上时,与其暴跳如雷、怨天尤人,不如平静以待,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虽然这样不见得有用,但至少不会像前者那样让情况变得更糟。
8.傻人有傻福
从小我就是一个心胸宽阔、不喜欢计较的人,所以大家总把不爱干的活儿交给我。他们知道,我一定会做,而且毫无怨言。包括一些老师,也总是让我给他们帮忙,比如算考卷分数、做课代表,甚至是给他们倒茶、跑腿。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被别人看重,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找我帮忙的同学总叫我“傻子”,而且我越辩驳他们越笑,越这样叫。时间久了,我也懒得理他们了,傻就傻吧,不是说“傻人有傻福”吗?我这样安慰自己。
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习惯。一天,那个有事请假的保洁员为了不被扣工资,竟然理直气壮地要求我代他值班。我觉得这无所谓,所以一边擦着马桶,一边愉快地吹着口哨,不知道一旁的同事为什么笑我。
后来经济大萧条,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正当我为生活发愁时,大学里总喜欢找我帮忙的那位教授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去给他做几个月助手,并许诺给我高薪。当时我快活得差点喘不过气来,我当然有时间!
在母校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出人意料地被留在了那所学校里,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学老师。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傻人有傻福是因为傻人能做聪明人不做的事情。
傻人之所以有傻福,是因为他们做了“聪明人”能做却不愿意去做的一件聪明事——任劳任怨、不去算计地付出。
第五章 努力与收获(2)
更新时间2010…7…26 14:42:27 字数:4445
9.富翁与青年
有一个富翁特别小气,甚至对自己的子女都非常吝啬。儿女们因为受不了他的刻薄,纷纷离家不再管他。
渐渐地,富翁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一场大病之后,他终于瘫痪在床,再也动不了了。看着孩子们都装成不知道这件事的样子,富翁只好再想别的招儿,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了一个不用掏钱也能得到照顾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利用镇上那个无所事事的青年。
那个年轻人其实是个二流子,自己没什么本事,还成天想着发财。富翁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对这个小伙子道:我的子女都不管我,所以我不准备把财产留给他们。你来照顾我吧,等我死了,这里所有的财产都归你。
碰上这种好事,这个年轻人差点乐坏了。自此以后,无论富翁吩咐什么,他都会照办,就像照顾亲生父亲那样照顾富翁。
几年后,富翁终于死了。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赶到银行,银行职员却告诉他:为了建造一个富丽堂皇的墓园,富翁的财产早就花得一分不剩了,连他的房子都抵押给银行了。
年轻人一下子呆在了原地:白白浪费了几年好青春,除了大家的嘲笑和鄙视之外,自己竟一无所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妄想不劳而获的人,只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落个“劳也不获”的下场。
10.鲤鱼跳龙门
一年一度的跳龙门大节又到了,众鲤鱼纷纷来到龙门处。它们都争着抢个好位置,要知道,只要跳过龙门,自己可就是万人崇拜的龙了。
可是一次又一次,众鲤鱼们还是没能够跳过那高高的龙门。于是它们开始抱怨:“这叫怎么一回事,玉皇大帝告诉咱们跳过龙门就变龙,可是却把龙门设这么高,这不明摆着骗咱们嘛!”“就是就是,算上今年我都跳了12年了,再等到明年我会老得连跳都跳不起来了!”……
怎么办呢?众鲤鱼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龙门降低一些!这个妙计顿时让它们兴奋不已,于是它们开始忙碌。几个月过去了,新建的龙门果然够低,连那些小鲤鱼们都能轻松地跃过去。所以,不一会儿,所有的鲤鱼便都变成了龙。
可是没过多久,它们就发现了问题:大家都变成了龙,跟没变成龙时似乎没什么两样。而且由于龙成了处处可见的动物,人们对龙的崇拜之感一扫而空,甚至开始反感它们日夜不休地戏水。
带着疑惑,众“龙”们来找玉皇大帝商量对策,没想到玉皇大帝听后哈哈大笑:“要想找到龙的真正感觉,你们就得把龙门恢复到原来的高度才行!”
为了尽快成功而降低成功的标准,却不去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即便能骗过自己,也骗不了别人。
11.曾国藩与小偷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一点也不高,甚至经常被人耻笑为“愚蠢之辈”。据说,哪怕一篇很短的文章,他也要念上几十遍才能念熟。好在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从来都不认为读书是份苦差事。
这天晚上,曾国藩又在家读起了书,一篇不到300字的小文章,他念了不下20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他家的屋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