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为什么奔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涨工资是多给胡萝卜吗?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干得好,涨得才有道理,不过怎么知道是否干得好是个头疼的问题。于是,大家纷纷搞“绩效考核”,要不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这么热呢?
福利,这是第二种跟钱有关的胡萝卜。比工资好的地方是,给了工资你管不着别人怎么花,给了福利却可以“定向使用”,顺便带来一些“忠诚的员工”——毕竟住着单位的房子跳槽会比较困难一些,拿了助学贷款只好等结业之后再说,定点购物卡也没办法拿去炒股票。
奖金,第三种跟钱有关的胡萝卜。奖金本身是个好东西,只是它的管理成本太高,薪酬福利已经够人力资源部门忙得团团转了,还要弄奖金的事。另外还经常带不来好结果,因为只要分配奖金,人人都要执著地追求“公平”。所以,不少老板只发年终奖,一年一次,老板说了算,和工资一起发,公司机密,谁也别问谁了。
此外,跟钱有关的胡萝卜还有很多——给你股份,你就是公司的股东;给你股票,你就可以参与年终分红;给你期权,你就可以在将来的某一天换成现金了。
总之,对于老板来说,胡萝卜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员工为其做事,实现其伟大的目标。而对于员工来说,怎样看待那根晃荡在眼前的胡萝卜却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到一个新的单位去应聘时都是主动的,有了找工作的主动意识,才会有应聘的行动。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应该还有比工资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内容。
首先,要有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的意识,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绝不是惟一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远一些的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工作起来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动地在接受。这样一来,公司的活动没法开展,你总是被强迫着做事,自己也会觉得很累。
一个以薪水作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的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真正获得的却不只是工资卡中的数字。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会被贬低。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满足生存需要,还要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样的人其实是悲哀的。
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问他们在没有优厚金钱回报的情况下,是否还会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
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会!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想要走上成功之路,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份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继续做下去的工作。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是被动的、没有乐趣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离职,重新开始。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你也将成为别人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为满意的酬劳。
从提高能力、增长智慧的角度来看,任何工作都是为自己而做的,不存在打工者与老板的差别。每个成功者都经历过打工的时期,而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在不具备自己创业的条件下,你需要为别人打工,来获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有所积蓄,以便为将来自己创业或选择自己更为喜欢的职业奠定物质基础。
但是,作为一名立志成功的人,你就必须为将来的创业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储备人脉、丰富知识。这就是说,工作所能带给你的,要远比工资带给你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使个人成长的机会。你是在为薪水而打工,但并不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
薪水只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要认识到比薪水更为重要的东西。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么你会因此失去很多东西。那些因为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实际上是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和前途断送掉,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从此,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应该具有的创造力。
对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老板支付给你的只是薪水,你一定要在工作中赋予工作以更多的价值,你要让工作回报给自己更多的东西。首先,你要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因为老板不仅给你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并且出资将你的服务买下。
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既要善待老板,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同时,在工作中也要努力地经营自己。不管是为老板打工,还是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所收获的不仅是薪水,还有宝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以及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如果单纯而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力会逐步提高,同时,你的薪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因为,你工作努力,就会为老板创造业绩;为老板创造业绩,老板就会因为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而奖励你——不管这种奖励是提升薪水还是提升职务。
应当牢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所以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所以,千万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否则的话,你的双眼将会因为紧盯着工资袋而封闭了自己的视野,从而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悄然丢失。
第5章 竞争:五只拉雪橇的狗(1)
行走职场,难免遭遇激烈的竞争。
在特定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的竞争心态,可以产生积极工作的动力。相反,错误的竞争心态,往往成为前进的阻力。
满足现状会使你停滞不前
这一站,小羚羊来到了寒冷的北极冰原,在这里它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一架雪橇在冰天雪地里快速地前行。一只领路狗跑在最前面,四只狗紧跟在后面。其中,领路狗最为轻松,因为它的任务只是引领前进的方向,根本不用耗费力气去拉雪橇。另外,套在它身上的绳子也最长,主人的鞭子也不会打到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拉雪橇的担子完全落在了后面四条狗的身上。这四条狗不但最辛苦,而且一旦慢下来,主人的鞭子就会狠狠地落下。
按理说,领路狗完全没必要太努力。但事实却是,领路狗一直都在拼命地奔跑。它跑得快,后面的力狗也不得不跟着加快速度。于是,雪橇就飞快地向前滑去。
等回到家里,主人把最辛苦的四只狗关在门外,只扔给它们少量的食物。同时却把领路狗带进了温暖的房间,给了它最为鲜美的肥肉。
小羚羊看到了这一切,认为很不公平,就去问其他四条狗:“主人这么对你们,你们为什么还要为他卖命呢?”
第一条狗心满意足地说:“事情并没你想的那么糟糕,至少我们还可以得到食物呢。”
第二条狗垂头丧气地说:“因为后面有根鞭子在抽打我,所以我不得不卖力奔跑。”
第三条狗愤愤不平地说:“领路的那家伙确实太可恶,凭什么它不怎么费力就可以享受到肥肉,而我们那么努力反而得到这么少?哼!我每天拼命奔跑,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够追到它,咬断它的狗腿!”
第四条狗笑了笑说:“我奔跑是为了想成为我们中间跑得最快的,等领路狗的腿被咬断的时候,我就可以代替它成为新的领路狗!”
小羚羊听完了他们的答案若有所思,接着去请教领路狗:“你为什么努力奔跑呢,是不是为了每天能够得到那块肥肉?”
领路狗摇了摇头:“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并不完全为了这个。”
“那么,是不是因为害怕身后的狗追上来咬你呢?”
领路狗咧开嘴笑了,露出锋利的牙齿,说道:“我曾经跟它们一样,我不怕与任何一只狗打架。另外,主人也绝不会任由那些狗咬伤我的,所以我根本不担心这个。”
“那就奇怪了……”小羚羊这回真的是疑惑了。
领路狗认真地思考了一会,说道:“我想,也许是为了不被他们所取代吧。我之所以能成为领路狗,就是因为我奔跑的速度最快。我必须保持这种领先的优势,否则就会失去现在的地位,重新成为一只干苦力的狗。甚至,还有可能还会被淘汰,失去这份拉雪橇的工作。”
小羚羊听完后,点了点头,但它对答案还不是完全满意,所以它告别了五只拉雪橇的狗,再次上路了。
小羚羊一边走一边思考着:第一条狗,应该属于满足现状型的,它和那只驴子的情况大同小异;第二条狗,可能对于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可是迫于身后那根鞭子,才不得不被动地工作;第三条、第四条狗虽然都在努力奔跑,但是动机却不尽相同:一个出于嫉妒,一个出于野心;至于那条领路狗,是为了保住自己现有的位置而努力吧。
小羚羊想的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但还并不具体。下面关于这五条狗的工作态度,我们分别给予评价。
第一条狗所代表的一类人,他们本来拥有不赖的工作和岗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他们攀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却停滞不前,躺在原有的成就上睡起了大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令人十分惋惜。这种行动上的迟缓、思想上的愚钝和道德上的玩忽职守,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名无实、大量的工作资源被无谓地浪费掉。
这就好比一伙人出去玩赛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了起来;胆小的,任别人一再超过他,也不紧不慢地走着。回来的路上,有人说: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了;有人却说:我老是觉得不够快。
你觉得说哪句话的人跑得更快呢?
乍听之下,似乎是第一个。细想一下,却发现不对。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风驰电掣”之感的,恰好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一个因为感觉“不够快”,才会越开越快;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了,当然不会再加速了。这个简单的故事,恰好说明了一个道理:满足现状,只会让你停滞不前,成为最落后的一员。
与其相比,第二条狗属于消极被动的类型,在工作态度上它与第一条狗没有什么区别。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也随处可见:只有在形势所迫下才会去专心工作,对于自己身上的潜力无动于衷,遇到事情总是敷衍塞责,宁愿呆在原地也不肯花点心思向上攀登。
这些人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满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混水摸鱼,过一天算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生命和大好前程。他们为了吃饭而吃饭,为了工作而工作,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好像做了很多事,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让人满意。他们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直到退休仍然一事无成。
这两种工作态度固然不可取,但在我们的周围,数量最多的恰恰正是这两种人。最可怕的是,这种工作态度是可以传染的。他们消极的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到空气中,进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一旦我们的思想中出现了这种情绪,就不得不高度警惕了。
嫉妒是一根毒草
第三条狗的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职场嫉妒症”,这类员工在职场上为数不少。
第四条狗奔跑的动力,源于一种野心,也是很正常的人的心理。如果我们没有野心,每天拼命赚钱是为了什么?但是,把野心变成动力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地面对失败。否则,一旦在事业中遇到挫折,也容易患上“职场嫉妒症”。
举个例子。老张是一位老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但由于不会“来事儿”,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着一些比自己资历浅,能力也与自己差不多的人,凭着擅长领会领导意图、溜须拍马,在职场青云直上,老张的心里就颇为愤懑,时常对着同事发牢骚。
办公室的小莉刚刚毕业,看着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小梅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张会说话的小嘴,把主任哄得天天眉开眼笑,醋意大发,时常背后冷嘲热讽:“她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主任的‘小蜜’吗?”
想必很多人都曾有过和老张、小梅类似的经历吧。多数人遇上这种事情,虽然心里不满,但能够顺其自然,不过分计较,也有的人则会对此耿耿于怀,或者直接找领导去说理、和他看不惯的人吵架、悄悄地动用心计,或者和自己的“假想敌”争宠、勾心斗角。更有人把对“假想敌”和领导的不满长期压抑在心里,一个人生闷气,甚至因此闷出病来。
下面这个故事,虽然有些极端和荒诞,但还是能够说明嫉妒带给人的巨大危害:
夜深了,一名男子因为在晋升竞争中败北,独自一人在公寓的房间里喝闷酒。
他已经40了,却还是独身一人。只是为了公司,不,准确地说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停地工作,有时还要不时地给人使绊。为此,他连结婚的事也没顾得上考虑。可现在,他成了职场中的失败者。他曾经的同学挤掉他,到总部当上了部长。
这个男子非常恼火,气愤不已:为什么是那家伙当上了部长,为什么一起毕业的我却败下阵来……
想着想着,他所喝的酒,仿佛都变成了苦水。
这时,门铃响了。有人在门外说:“很抱歉打搅您,我是‘提供不幸股份公司’业务员……”
还有“提供不幸”的公司吗?受好奇心的驱使,男子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个相貌和蔼的三十岁左右的推销员,他吐字清晰地说:“先生,这次的人事变动真的是很遗憾。”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男子很吃惊地问。
“我们公司拥有优秀的调查人员……那么,给你那位讨厌的、可恶的朋友提供些不幸如何?”
“提供不幸……有意思,给他来点颜色瞧瞧!”男子借着酒劲兴高采烈地说。
“至于价格嘛,每提供一个不幸,您只需要花费……”推销员拿出小册子开始说明。
“好,甭管多少钱,就来一个!”
“您可以在事后付款,请汇入XX银行的这个指定的户头上。”
推销员行礼之后离去,男子呆呆地目送着推销员的背影远去……
一周以后,这个男子就相继听到了关于他朋友的传闻:
他的妻子遭遇车祸住院了;上中学的女儿因失恋而自杀未遂;上小学的儿子因为在商店里偷窃而被警察教育;他家里突然失了火……
有关这位朋友的不幸接连不断地传来。男子脸色越来越苍白,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那推销员说的是真的?!”
这名男子从公司回到家中,又开始喝酒。现在,他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恐惧了。
这时候,电话铃响了,男子拿起了话筒。
“喂,你是……”
“怎么样,按照约定,我们为您的朋友提供了不幸。”
“什么约定,你搞错了!我们不是说只提供一个吗?提供了这么多的不幸,你让我……”
“你说的我都知道。不过,想给你朋友提供不幸的不止你一个呀!”
“咦?……倒也不奇怪,竞争失败的又不只是我一个人。”
“你应该高兴点,还有两个极好的消息:第一个,昨天夜里你的朋友已经自杀了,这样你心里一定痛快过瘾了吧?第二个,据我公司的调查人员报告,已内定由你顶替你的朋友升至总部。这样一来,我们又该忙了,因为,无论怎样你也会有许多竞争对手吧……”
恐怖,真是恐怖!这就是可怕的“职场嫉妒症”吧。
可见,嫉妒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造成同事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同时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在职场中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应该用豁达的心胸去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别人的问题,则应采取“随他去吧”的态度,顺其自然。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而对于前面提到的“职场嫉妒症”者,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调整一下个性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健康的竞争心态
行走职场,难免遭遇激烈的竞争。在特定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的竞争心态可以产生积极的工作动力;相反地,错误的竞争心态,往往成为前进的阻力。
在某个国家的森林内有一只双头鸟,名叫“共命”。这只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到事情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产生了很大的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其中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像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另一个“头”则不理不睬,根本没有和好的意思。
如今,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个要和好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而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的怒气!和谈无法继续,于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后,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食物而死去。
在一间公司内,每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成员中的兄弟姐妹应该和和气气,团结一致。即使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应该开诚布公地解决,不应将他人视为“仇敌”。因为大家都在同一间公司内服务,某个组织一旦溃不成军时,其他组织也将深受其害。亲密是介于组织、主管和员工之间的一条看不见的线。有了亲密感,才会有信任和忠贞。
因此,是否拥有健康的竞争心态,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竞争心态呢?
首先,要在竞争中培养起欣赏别人的气度。当对手胜利时,真诚地祝福他们,真诚地为他们喝彩,同时在失败中反思和奋起。“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看到自身的优点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找出自己的不足,尽可能地赶超对手。
其次,在竞争中保持心理稳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有竞争,自然就会有强弱之分,暂时处于劣势的一方,必须要承受得起失败的打击。在这次竞争中失败了,并不表示在将来的竞争中也注定会失败;在这方面的竞争中失败了,并不说明你事事不如人。要克服自卑心理,选好努力方向,决不能自暴自弃。
第三,树立“谁都有成功的机会”这一观念。人的一生充满了竞争,竞争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投入竞争。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合作,成功之后不忘提携后进,切不可为争一时之短长,而做出有失品德的事。职场上的竞争和做人是不矛盾的,良好的品格修养只会让竞争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至于那条领路狗奔跑的动力,我们认为是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意识是我们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具有的,也是羚羊之所以奔跑的动力之一。
多年以后,已经回到草原上的羚羊对它的同伴们说:“从那五条狗身上,我总结了两条经验,可以作为我们不断奔跑的动力。一条是永不满足,另一条就是危机意识。”
这种意识,小羚羊在另一次经历中,感受得尤其深刻。
第6章 危机意识:渐渐消失的奶酪(1)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海尔总裁 张瑞敏
“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联想总裁 柳传志
“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华为总裁 任正非
把跑鞋挂在脖子上
年轻的羚羊还在四处奔波着,希望寻求更多的答案。
这一回,它来到了那座著名的迷宫前。随着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热销,这座迷宫如今已经变得非常有名。虽然小羚羊从并没有读过这本书,却时常听到别人提起这个地方。所以,它在路过这里的时候,决定顺便进去拜访一下。
小羚羊知道,迷宫里住着四个小家伙,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他们每天都在这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奶酪”的黄澄澄、香喷喷的食物。
两个小家伙是小老鼠,一个叫“嗅嗅”,另一个叫“匆匆”。另外两个小家伙是小矮人,和老鼠一样大小,一个叫“哼哼”,另一个叫“唧唧”。由于他们四个实在太小了,他们在迷宫里的所作所为,自然不会太引起旁人的注意。
小羚羊走进了迷宫,决定找到他们。
迷宫中有许多曲折的走廊和好似蜂窝状的房间,其中的一些房间里藏着美味的奶酪,但更多的地方是黑暗的角落和隐藏的死胡同,任何人走进去都很容易迷路。小羚羊在迷宫里兜兜转转,很快就疲惫不堪。它有些气恼地说:“这里的路真是太难走了,真希望我从没有来过。”
最后,小羚羊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