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动力和激情:羚羊为什么奔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新做回普通业务员之后,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工作又和从前一样拼命。到了2003年的最后一个赛季,他又拿到了全公司第一,再次竞选当上了销售副总监。这一次,他一上任就开始精心培训手下的员工,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此后,胡文俊所带团队的业绩一直在公司名列前茅。一本名为《幸存者的游戏——52周赚100万》的图书中,收录了数十位商界精英的成功范例,他也是其中之一。由此可以推断,他每年的收入至少要在100万元以上。
现在的胡文俊和那个刚来北京时的他已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只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和气质上的改变:以前不敢想的,现在敢想了;以前做不到的,现在能够做到了。
一个人的起点也许会很低,但只要他拥有强大的自驱力,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8章 心态:保持工作的激情(1)
长久的工作热情,源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出色了,有了业绩,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和优越感,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工作做好了,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能更上一层楼。
奋斗目标长短结合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取了冠军。当记者们问他“你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当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最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自然就有希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名城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队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再次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的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一回记者在报纸上没有再挖苦他,但是对他所谓的“智慧”仍旧迷惑不解。
这个谜底直到10年之后才终于被解开——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较快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着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的那段遥远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攻克”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都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发,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却早已被我踏平了。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但乔云峰的故事依然让我们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看着我们毫无倦意,他也很高兴,继续侃侃而谈: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情之所以经常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我们觉得成功离自己太过遥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稍微具备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了许多懊悔和惋惜。
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的目的地太过遥远,很容易就会丧失自信。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目标看起来一时难以实现,但你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可以很快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集中精力想办法逐一实现这些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时,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就,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吧。
有时候,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细翻看他们的历史,就会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了坚固的基础。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物,声名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
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块独立的石块砌成的。石块本身并不美观,但组合在一起却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也许,我们无法一下子拯救或者改变自己,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有所收获。
发现工作中的乐趣
很多时候,你只需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乐趣。发现工作的乐趣,正是保持工作激情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我要讲述两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一)
某天一大早,我跳上了一部出租车,要去郊区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正好是中午的高峰时刻,没多久车子就卡在了车阵中,此时前座的司机先生开始不耐烦地叹起气来。
我随口和他聊了起来:“最近的生意好吗?”
后视镜上的脸垮了下来,声音很无奈:“有什么好的?到处都不景气,你想我们出租车生意会好吗?每天跑十几个小时,也赚不到什么钱,真是气人!”
显然,这不是个好话题,那么换一个好了。于是,我接着说:“不过还好你的车很大很宽敞,即便是塞车,也让人觉得很舒服……”
他立刻打断了我的话,声音激动起来:“舒服个鬼!不信你来每天坐12个小时看看,看你还会不会觉得舒服?”接着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抱怨政府无能、社会不公、人民无望……
我只能安静地听着,一点儿插嘴的机会也没有。
(二)
第二天同一时间,我再次跳上了另一部出租车,要去同一个地方参加会议。然而这一次,得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经验。
一上车,一张笑容可掬的脸庞转了过来,伴随的是轻快愉悦的声音:“你好,请问要去哪里?”
真是难得的亲切,我心中有些奇怪,随即告诉了他目的地。
他笑了笑说:“好,没问题!”
然而走没两步,车子又堵在车阵中动弹不得。司机先生手握着方向盘,开始轻松地吹起口哨哼起歌来。
于是我问他:“看来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微笑着露出牙齿:“我每天都是这样啊,每天心情都很好。”
“为什么呢?”我问他,“大家不是都说世道不景气,收入都不理想吗?”
司机先生笑着说:“没错,我也有家、有小孩要养,所以开车时间也跟着延长了。不过,日子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有一个秘密……”他停顿了一下,说:“说出来,先生你别笑我,好吗?”
他说:“我总是换个角度来想事情。比如,我觉得出来开车,其实是客人付钱请我出来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你这样花钱请我跟你到郊外玩,还让我客串当司机的人,这不是很好吗?等到了郊外,你去办你的事,我就正好可以顺道欣赏郊外的景色,抽根烟再走啦!像前几天,我载着一对情侣去东湖水库看夕阳,他们下车后,我也下来喝碗鱼丸汤,挤在他们旁边看看夕阳才走。反正来都来了嘛,更何况还有人付钱呢?”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幸运,与一位富有激情的司机同车出游,真是棒极了。又能坐车,又开心,这样的服务有多难得,我决定向这位司机先生要电话,以便以后有机会再联系他。接过他名片的同时,他的手机铃声正好响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机场——原来喜欢他的不止我一位,相信这司机的工作态度,不但替他赢得了好心情,也必定给他带来不少生意。
经济不景气,心情就更要争气。心理学家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不管大环境怎么变,有些人的快乐是改变不了的。当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带着游戏般的愉快心情面对工作时,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要强大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会因此大为改进。我自己就经常觉得,工作其实是一种伪装,让我有很好的借口及契机,能演讲能参加各种活动,去认识许许多多有趣的人,这不是很过瘾吗(更何况,还有人付钱呢!)?
只要调整了心态,你的心情就能抛开不景气的阴影,自创一片格局。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激情。
记得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于是向经理提出了辞职的要求,当时我的理由是“我都已经熟悉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但当时的部门经理劝我说,如果我能再呆上两年的时间,就能够非常熟练;如果能再呆上5年左右,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不过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仍然坚持离开了那家公司,到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但在熟悉了工作后,我再次觉得对工作失去了原先的激情。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变得冷静下来,不再急于想跳槽,而是分析起自己倦怠的原因。
现在许多年轻人频繁地换工作,有时可能只是赌气。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有营养的,我们要把它的营养吸收好。而这种吸收营养的过程,恰恰正是工作的乐趣所在。
我是做市场的,因为公司有着良好的渠道,如果用惯常的方法去做,自然是驾轻就熟,但我的理想是成为专家型人才,这样的套路会使我感到心烦,因此才萌生了去意。
其实,营养餐虽然比不上大餐那么花哨,看起来有点单调,但营养毕竟还是丰富的。我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只要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地学习和提升,留在这里,一样可以感受到全新的刺激。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这正是工作中最大的乐趣。
我给自己报了一个商务日语的学习班,同时开始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向公司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积极开拓更广阔的渠道。现在,老板正考虑提升我为新的销售经理,这时候我才感到,把营养餐吃透,充分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真的是一件好事。
平衡你的工作和生活
工作和生活,看似互相矛盾,其实相辅相成。这就如同去画一道弧线,关键在于学会平衡!平衡把握得好,那就是一道完美匀称的弧线;反之,则会扭曲变形,变得奇形怪状。
弧线是美丽的,恰似武侠小说中描绘的圆月弯刀挥出时的那一瞬间,犹如羚羊挂角,绚丽而又无迹可寻。因为它在过程中已经孕育和包涵了所有的变化,从一个点出发后,似乎结果还是要回到这个点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最终并没有看到一个圆的出现。
如果真如古人所说,熊掌与鱼不可兼得,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事业和生活同样也是一种熊掌与鱼的关系。然而,我们这篇故事的主人公白桦却认为,他能让这两者得到了平衡。
在瑞典的一个小村庄里,白桦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安谧、恬静的田园生活,让白桦至今对大自然充满着崇拜和依赖之情。然而,雄鹰和山雀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各自的理想。当时的小白桦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走遍整个世界,做出一番事业,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他的梦想在英孚得到了实现。1988年,白桦加入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从事专门语言培训、留学旅游和文化交流的英孚教育集团(EF English First)。进入英孚后,他立刻被英孚的文化、产品以及全球的事业所吸引。白桦先后被派往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开始接触亚洲文化。然而,在印度尼西亚工作了两年后,白桦离开了英孚,和他的朋友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虽然,英孚对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管理都是比较宽松的,但我总是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毕竟还不是老板,也许自己创业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白桦创办的公司取得了成功。当时,他在印度尼西亚吞并了5个当地的广告代理商。同时,公司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一个国际性的广告公司正和他们商谈合并的事宜,并且已经签定了协议。但是在此期间,白桦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他的世界改变了。
“当时,如果我加入国际性的广告公司,就必须不断地投入到工作中。有可能5年甚至是10年,我都需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而不能照顾到妻子和孩子,显然对整个家庭是不利的。”在权衡利弊之下,白桦觉得在他心中的天平上,家庭比事业更为重要。最终,白桦做出选择,离开了刚刚创办两年的公司。
“对于自己是否成功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觉得,拥有一辆车、一幢豪宅,或者大量的金钱才是成功和幸福;有些人觉得,在名片上印上一个响亮的头衔,有一个非常华丽的办公室才是成功;有些人认为,能够打一场高尔夫,或者周游世界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认为,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及自由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首先是一个心态,内心的平和以及平衡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你必须照顾自己的家庭,有时候忙于事业,有时候要周游世界。我希望做一些有回报、能够体现出自己价值的工作,比如为整个公司增加它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也可以兼顾到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家庭。这样,我会感觉非常的充实,有一种成就感。目前,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除了有一份好的工作,我还有一个非常美满的家庭,有着3个孩子。”对当时做出的选择,白桦没有丝毫的遗憾,也许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再次出来工作,白桦又和英孚续上了缘分。由于他的出色工作,短短几年内,英孚的连锁经营学校已发展到100所,遍布中国、俄罗斯、印尼等国家。2000年7月,英孚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国内开办连锁学校之后,至今已经在上海、广州等40多个城市发展了53所学校。看见中国有着这么大的市场,白桦就把全球总部搬到中国。
对他未来的接班人,白桦有着自己的期望,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享受工作,在工作中得到乐趣。一旦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开心,立刻会在脸上表露出来,这个信息很快就能传达到整个公司,从而影响到所有员工的工作情绪。所以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任务还包括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气氛和环境,让所有的员工在公司工作感到身心愉快。
我们能否也如白桦一样,在工作中成长,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来之不易的平衡,从而让自己达成更大的飞跃呢?
“最后,那只有思想的羚羊找到了继续奔跑的答案,它回到了大草原。于是,之后我们又能够在草原上看到快乐奔跑的羚羊们!”乔云峰看了看手表,说道:“好了,结局就是这样。我们也该各自回家,放松一下,为了下一周的继续奔跑做准备了。”
第9章 实例:生活中的羚羊们(1)
“真是难忘的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乔云峰似乎意犹未尽。
我笑着说:“我想,羚羊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从它的经历中,我们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工作激情。其实,在生活中,富有激情的工作者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像羚羊一样,在各自的草原上,热情洋溢地奔跑,努力追求着心中的梦想。
“下面该轮到我给你讲几个故事了。”
撞好最后一天钟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即使到了工作的最后一刻,也会保持着奔跑的姿态。有这样一件事,是一个叫吴若权的朋友亲身经历的:
一个下着雨的傍晚,他为了明天的某个场合,必须配好一副新的眼镜。
他走进一家店面,其中一个中年的女售货员赶紧站起身,热情地招呼他。在说明了所需要的材质和款式后,她很积极地为他挑选了几款眼镜。几经试戴,暂时还没有令他真正满意的。于是,她又翻箱倒柜,大概摆了将近三十副眼镜放在他的面前,然后一一详细解释它们各自的特色及优点。
其中的几副眼镜,他最初试戴的时候不觉得怎样,经过她热心的说明后,才觉得越看越顺眼。试镜的过程中,她的态度积极,却不会让他产生购买的压力。从容的挑选后,他做出最后的决定。
“你明天来取吧,最好傍晚来拿,因为我在。”她叮咛他。
不过由于事务繁忙,第二天他没有到眼镜行去取件。第三天,等他再到眼镜行时,已经找不到她了。
“邱小姐已经被公司解雇了,那天是她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您是她最后一个成交的顾客。她在我们这儿工作十多年了,很高兴最后一个服务的对象是您。”负责接待他的刘先生说。
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内心感到震惊和愧疚。她提醒他昨天去取件的,他竟然错过了。
“她是临时被通知的吗?”他好奇地问。
“不,公司早就公布裁员名单了,她早有心理准备。”刘先生说,“吴先生,您放心!她交代得很清楚,没收您订金,试戴满意后再刷卡。”
完成刷卡手续,取走眼镜之后,他想到了一句话:“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
那天他听到的,正是她在这家店里最后的钟声。回家的路上,他仔细回想两天前她提供销售服务时的态度,那种“即使做到最后一秒钟,也要坚守自己岗位”的精神,令他十分感动。
那位被遣散的中年女职员,既没有消极抗争,也没有为前途茫茫而怀忧丧志,反而兢兢业业做到最后一刻。相信她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但值得我们学习,也必然为她的事业开启崭新的一页。
定位工作,成就事业
在下面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职场人,他在求索的征程中不断定位自我,不仅成就了企业,更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学新闻的顾备春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报社,他后来却出人意外地跑到外资酒店去做了一名前台。在酒店工作的2年多里,从前台接待到销售经理,顾备春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职业发展。然而,他发现,销售工作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尽管不清楚个中缘由,也并不肯定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还是毅然选择了离开酒店。
之后他进入美国运通上海办事处。由于品牌关系,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很强,工作中的挑战极小。悠闲稳定的工作状态,用顾备春的话说:“接近于退休,美国‘大锅饭’显然也不太适合我。”顾备春又一次发现了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什么样的环境、工作状态更能够让他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呢?
“我应该找到一份更具挑战性和压力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这个答案,顾备春来到了贝塔斯曼。
贝塔斯曼是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顾备春应聘的是总经理助理。尽管他对图书行业一窍不通,500强企业的名号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那时的贝塔斯曼落脚在福州路上海科技书店的小阁楼里。任何一个白领离开气派的高楼大厦走进一间小阁楼,还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不过顾备春已经成熟到了不会轻易把大厦和阁楼作为自己择业的必要条件。
工作后的第二天,顾备春刚听说公司炒掉一个法国销售经理的消息,总经理就找到了顾备春:“Alfred,你先去销售部,兼任经理吧。”
命运总是在考验人的耐心,明明不喜欢做销售的顾备春,却总是被安排到销售部。当时的贝塔斯曼销售部确实令人垂头丧气。产品只有一套从国外进口的、提供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中的一本——《鸟》。销售员需要用范本,吸引客户订购价值600多元的、还看不到影子的一套书,难度可想而知。接手后,顾备春开始不停地招人、培训,传授销售技巧、成功法则,制订规章制度、销售管理细则……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大约三个月后,成绩出来了,他也踏实了。《鸟》卖了1年半,进入了全国畅销书的前10名。1996年底左右,销售团队已经扩大到了90多人,每个月能做出100多万的营业额。
大凡能够获得职业成功的人,都会很欣然地看待磨砺。销售部的工作渐入佳境后,顾备春又被派到市场部做图书俱乐部的开拓。
不知不觉5年过去。从销售到市场,从商店到网站管理,他在贝塔斯曼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2001年,顾备春发现了自己在直复营销领域积累了不少经验,似乎有条件自己做点什么了。
此时的顾备春,个人的职业定位已经很清晰,那就是“不是要找一份工作,而是要找到一份事业”。
也许钟情挑战的顾备春发现,只有走上个人创业之路,才能最大限度体现职业价值。离开贝塔斯曼的顾备春,开始做一些有关邮购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和财务分析,寻找事业上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麦考林和顾备春的相遇,似乎是水到渠成。
麦考林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最开始的两年,一切都很糟糕。顾备春以股东和CEO的双重身份加盟麦考林,他自然而然地扮演起了一个拯救者的角色,驾轻就熟地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创造力。他决定重新定位顾客,重新定位产品,一切从头来过。
麦考林的经营状态渐渐好了起来,经过差不多半年的过渡,企业开始赢利。三年时间翻番,如今业绩已有1个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