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都在哪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至少99。9%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
我个人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这一个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纵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尔大醉一场没什么不好。偶尔连续打上两天两夜的牌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经验告诉我们,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当场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两种情况之一:1) 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2) 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是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个能力,也因此使得他们与众不同的同时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意味“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到底比我强在哪里呢?”其实,说穿了就很简单,掌握了“推迟满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获的极大的、只有少数人才会获得的利益的经历。于是,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诱对他们来讲根本并不存在……
再次,这是个依赖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无法理解这种道理。前面的这段文字,再次尽管啰唆但值得反复认真阅读——尽量运用你的心智能力去思考,去体会,去凭空演练,而后,掌握个中道理以及技巧。再次体会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快乐。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会发现,你对追逐新潮的电子商品失去了兴趣——那可是过去你为之不停地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主要渠道之一。你会很自然地等待到下一个新产品的推出之前,用相对很低的价格买下它,然后,在避免了所有兼容性麻烦的情况下,让那个曾经时髦的产品在你的手中变成实用的产品。
维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尼塔。克雷顿博士(Dr。 Anita Clayton)甚至通过设计精巧而严密的实验,用其统计结果来说明所有的丈夫都应该通过练习学会“推迟满足感”的技巧,即,通过有意减少性交次数,和延长性交之前的交谈爱抚时间大大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按照阿尼塔。克雷顿的观点,性压抑和性欲得不到满足,直接与各种我们常见的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她表示她非常惊讶,搞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对仅仅通过运用心智就可以无成本地解决的简单问题,却要么逆来顺受一辈子,要么花上大价钱购买昂贵的药物或者去约见心理医生——往往到最后只不过是不了了之?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你会定时去健身房,从不为自己瘦得太慢而烦恼的同时竟然用节食甚至吞食泻药的方法去减肥,因为,在那些人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经是持续锻炼了许多年的健康的人。

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 精确感知时间
只有当与时间成为朋友之后,才真正知道他的宝贵,知道他的神奇。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早已把他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挣扎了许多年,还以为自己在与这个世界争斗。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就像那个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有带着标签的身份——“骑士”,于是他有着并坚守应该符合他那个身份的“骑士精神”。风车是他的抗争对象,却无论如何都不知道他的敌人实际上是那看不见的“风”,还有那原本应该隶属于他自己的,却竟然完全不受他控制、反倒成了他的主人的“他的大脑”。
与所有人一样从小自命不凡的我当然也给自己贴过各种各样的标签,我崇尚公平,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憧憬希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可我看到的是不公平,感受到的是枷锁,体会到的是不平等,慢慢消失殆尽的是希望。现在我会猜想所有人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只有少数人能够度过这一阶段。有一次我在几百人的课堂上说,“很多人都曾不由自主地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曾有过,哪怕瞬间而已,自杀念头的同学,麻烦你们诚实地举手。”——几乎没有人不举手。然后我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那天发现自己竟然是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唐吉诃德的那一瞬间,感觉真的是特别诡异:万念惧灰的同时竟然能体会到在烈火中重生。直接来自感官的感知,很容易与人分享,然而思想上的体验却往往难于用原本就有缺陷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但,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有过与我相同的体验。
重生并不意味着转眼就脱胎换骨。竟然有着成年意识的婴儿有更多的欢乐也有相对更大更多的痛苦。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只是朦胧中明白,不能再浪费时间而已。当然,现在我不在认为我有能力浪费时间,正如我作为一个人没什么能力管理时间一样。顶多,我可以因为逃避一些责任而背叛时间——可那又是多么罪恶的事情?一位朋友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概括说,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没有人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所谓“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最终被证明为我们真正了解的少数人。同样的道理,如果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有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差不多五年前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1' ,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2' 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所谓“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姆戈尔茨、门捷列耶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多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是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只能长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讲,这种大师的境界,正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啊。
很多年前,大约20岁前后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那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even log)。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比如,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延吉市1。 主持经销商大会2。 拿到上个月奖金共×××××元。3。 李堃请我吃饭,算算有四个月没见了。……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吉林市0。 连续一周,什么正事儿都没做,只是看了若干本无聊的小说。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后来,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干脆把这个本子穿了根绳子挂在了家里洗手间马桶面对的那面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比如,这些是整理到一起的,关于我出版的第二本书的一些事件记录:
二〇〇四年九月十二日,北京市1。 《Toefl 6分作文》终稿交给责编窦中川。……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九日,成都市1。 收到窦中川快递,协助修订《Toefl 6分作文》三审意见……
二〇〇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北京市1。 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6分作文》,二十本。……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北京市1。 提交托福作文书第二版的修订稿,更名为《TOEFL iBT高分作文》……
二〇〇六年八月三日,北京市1。 收到徐燕青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二版,十本。
……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六日,北京市1。 收到马宁快递,《TOEFL iBT高分作文》第三版,第七次印刷,十本。……
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只是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而已。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过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能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二十分。路途往返——三十分。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消息报》——十分。《文学报》——二十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只能带来负面影响。我的体会是,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 我同他见过两次面, 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言》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时间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作为朋友,我才可能仅仅运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Footnotes:
'1'现在在Google上搜索这本书的书名,马上就可以找到完整的可下载的电子版。  
'2'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1890 – 1972。这个网站上有关于他的英文介绍和一些照片。  

3。b 最好的工具——纸笔
我把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我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时所耗费的时间开销。而关于它的好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必要啰唆。然而,这样貌似简单的记录习惯的养成,远非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对每个人来说,懒惰都曾经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西方的宗教里定义了七宗罪,都是所谓的“原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曾屡次出现在《圣经》、著名绘画作品及中世纪教会人士布道的题目中,特别是著名。上个世纪末,这些“原罪”也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惊悚片之一,“Se7en”,由大卫?芬奇导演,凯文?史派西、布拉德?皮特、费根?弗里曼主演。
倒是我国古人看得开一些,认为,“食色性也”。其他的“贪婪”、“傲慢”、“嫉妒”、和“暴怒”,如果深究其根源,最终都是来自一个人性中固有的,哪怕叫它“原罪”都不过分的,固有缺点——“懒惰”。我猜,没有人不懒惰。前些时候,我读到斯科特?帕克的一段话,无比震动。他同样认为“懒惰”是最终极的“原罪”。而对于“邪恶”,他的定义是:“所谓的邪恶,就是最赤裸裸的、厚颜无耻的懒惰。”这让我想起托马斯?索维尔的评论,他说,“那些被称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不是‘坏’,是‘傻’,心智不健全而已。”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懒惰比孙悟空厉害,可以化身无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诱惑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
将近二十年前,我最初开始记录李敖式的“事件日志”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一模一样的情况。我大概连续记录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也就用了十分之一左右。差不多一年半以后,我在整理我的书架时,突然发现那个黑色的精装笔记本,大惊失色——“我怎么就忘了呢?”紧接着看看最后记录的日期,又是一身鸡皮疙瘩——“啊?一年多了!”只觉得除了那十分之一外的部分虽然一个字都没写,却记录的是满满的羞耻,恨不得赶紧把它扔掉。
几年前,我有过一次成功的戒烟——不是半小时戒一次的那种,大约半年的时间没有抽一根烟。并且,我戒烟的方法也比较凶悍,家里的所有烟就像以前那么放着,说不抽,就不抽。突然有一天,我记得当时是坐在电脑前面写东西,windows自动升级提醒说要重新启动以下,我就按下了“确定”按钮,计算机重新启动。可是,计算机重启时来自主板小扬声器的那一声“嘀”吓了我一跳——因为手里面有一颗烟早已点到烟屁股,烫了我的手……“天哪,怎么会!”
半年前,我跟一个同事聊天,与他讲“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他当时大为震惊,说,“太有道理了,真的感觉一下子解脱了。”两个星期前,我们一块儿吃饭,闲聊。说着说着,他突然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那天听你讲完那些,真的是特别震动。……可是,我刚刚突然想到,我怎么干脆就忘了呢?还是老样子……唉!”
我反复讲,“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那天,我看着那个黑色精装的笔记本,盯着一年多以前最后记录的日期,不禁发呆:我就是知道“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是纸和笔”,所以才开始记录。可是,我现在怎么竟然连记录本身都忘了!这多少使我垂头丧气,懊恼不已。
终究我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我跑到文具店买了很多3M随手贴(Post…it),甚至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叫“3M Post…it Notes Lite”的免费软件。把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重要事项,尤其是那些最近决定需要养成的习惯贴得随处都是,包括电脑的桌面上。可是我发现还是不够,3M随手贴撕下来的纸条是带着胶的,放在口袋里很不舒服。于是,我就跑到名片店,买了两盒空白名片。于是,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项写在这些空白卡片上,随身携带。那段时间,我的口袋里有好几张卡片上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别忘了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
效果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