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绯刂型久坏缌嘶箍赡懿募鸹档那榭觥O衷谟懈泳傻牡缱硬罚赫粕系缒裕≒DA)、智能手机(SmartPhone)。但我依然不建议使用:1)价格还是相对过于昂贵;2)操作系统以及其他软件都依然并不可靠;3)电池还是问题;4)输入依然不够方便;5)容易丢失(越贵的东西越容易丢?)……不过,不得不承认掌上电脑在近两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终究有一天它会彻底替代纸质的笔记本。
(三)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的读者往往只有我们自己,所以,那个列表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了。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是最合理的:大量的缩写、箭头、线条、对号、叉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圈圈框框……除非迫不得已,整理自己的列表、重新誊写自己的列表、或者给自己的列表分门别类,几乎都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整洁的习惯,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同。比如,我可以忍受房间里稍微乱一点,也常常拖上好一段时间才去理发,但绝对不能忍受书架上的哪怕一点点的不规则,或者自己的windows桌面上有任何除了垃圾桶之外的图标。所以,你很有可能跟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着迷于把各种列表做得工工整整——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强迫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以,我建议你像我一样,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那是在浪费时间。
(四)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你做列表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签字笔、或者任何其他可以写的出字的笔——当然不推荐使用毛笔;你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本子上的某一页纸,可以使用专门的黄色便条纸,也可以在墙上的白版上写……方便第一。但是,那个列表必须随手可及。如果你今天一天都在家里,那列表记在你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的墙上的白板上可能好一些;如果你一天都在办公室,那么在办公桌的围栏上贴黄色便条纸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确定今天你要做的工作几乎都在电脑上完成,那么windows vista边栏上的便笺小工具就非常方便;如果你今天要在外工作,可能去好几个地方,那么,PDA或者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才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其实我并不喜欢那些花哨的、标价几十块元的、甚至是皮质封皮的所谓高级笔记本,中看不中用。最搞笑的是我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他有很多那种高级的本子,但都是新的。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用掉?他说,这么精美的东西,有点舍不得写东西上去!我晕。精美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书写和标记。
(五)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我见过很多专家讲解任务的重要与否与紧急与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分配任务的优先级。道理是很清楚的:要先做既重要又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当然不用理会;如果是紧急的却不重要的,大可不必理会;要是重要的却不紧急的,反过来要优先处理……然而,我的观察却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不是这个道理弄不清楚,而是在于无法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紧急”和“显得紧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你的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然而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紧急的标准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你总是觉得每一个都很紧急。不过,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紧急的事儿少之又少,十万火急几乎只是出现在故事里。不信你就尝试着把所有你觉得紧急的事儿延迟一段时间再处理,如此坚持一个月左右。最终你就会明白那些事儿实际上都没有那么紧急。所以,你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就够了:这事儿是否真的重要。再往后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而已——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六)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拿着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专注的你突然创造能力激增。每完成任务列表中的一个小项目,你就会在心情愉悦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然后你就有了新鲜主意!觉得自己太有才了!于是你就觉得你的这个列表的其他部分有修改的必要了……但是,等一下!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一旦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任务列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如果,你有了什么新鲜主意,放弃当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前的任务完成之后,你的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
(七)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每次我从家出来的时候,在门口都要逐一核对一下:眼镜、手机、钥匙、钱包、烟、打火机……逐一核对过后,才迈出门槛把门锁上。这就实在利用核对列表(Checklist)的好处来避免自己因遗漏而重复浪费时间。前面提到过的去超市买东西的例子也是如此。在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列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提前给每个项目指定一个检查列表,用来确定当前任务确实如预期一般完成。很多的时候,如果遗漏了某一方面,那将来在执行下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必须因此中断而不得不退回上一个当时以为完成现在却必须补充的项目环节——这种错误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有的时候,检查列表不一定要写下来,因为1)如果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2)很多的项目你已经无比熟悉,所以对那个项目的核对列表你早就谙熟于心。但是,有些任务项目却相对复杂,那你最好提前用制作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八)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是,好像“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如此下去,你会不停地发现“更好的方向”。千万要误以为能够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的人只有你一个。大家都在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怎么不见大家都成功呢?我从来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鬼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总觉得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自己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抵上好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经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但是,如果你中途改变了方向,甚至经常改变方向,你就几乎无法到达北极,甚至可能返回出发点。所以,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套用莎翁“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的句式,很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抉择就是“To plan; or not to Plan; is a question。”大多数情况下,计划总是必要的。与计划相关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个:“We do not plan to fail; we fail to plan。”
(一)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字典里说,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这是我认为对“成功”最简洁、最清楚、最无副作用的定义。有了预期的目标,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就自然形成了计划。所有最终真正履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
有一句话曾令我印象深刻,说,“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但是,另外一个事实也同样应该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会成功。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另外一种需要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有些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可以成功的目标对一个寿命有限的人来说,依然是不现实的。比如,人类梦想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可不是近一百年或者两百年才开始存在的念头。事实上,上个世纪初,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第一次成功地进行试验飞行的时候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过飞——其中很多都被摔死了,活下来的基本上都可能是郁郁而终而已。
我用上面的例子说明问题,也是事出有因的。有一次,有位同学来问我对他出国留学的可能性的看法。在我仔细了解了他的现状、目标,以及他所拥有的可准备时间之后,告诉他说,“你想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这样的飞跃,是不可能的。我告诉你,你的情况,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我看到他惊讶的表情,但没有理会,接着说,“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去做些实际的事情吧。”
原本以“事事鼓励他人”为乐的我,这一次泼的不是冷水,也肯定是满满一盆水。这位同学露出失望的表情,不心甘地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几百年前人们都不相信人可以飞到天上,到现在不都已经证明他们是愚蠢得了么?”我只好苦笑,“你能活多少年?你刚刚不还跟我说,你只有六个月时间么?我让你用两年时间,你却又说不可能……”那位同学的愤怒突然发作,几乎是对我吼,“我看你根本不配做老师,一点忙都不帮不上,没用!”我想,我应该闭嘴了。
我知道那位同学的愤怒,本质上并非针对我,只是那一瞬间他被现实打击到了失控的地步。我不觉得在这样的时候“善意的安慰或者鼓励”和“虚伪”或者“欺骗”有什么分别。他生气不是因为我说了实话,是因为没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然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活生生的拒绝现实的例子,我想,任何一个冷静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变成那个样子。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需要做的事情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照正态分布规律来看,仅有1%不到的人有机会去追求那样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 已经有人做到了;2) 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就这么两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多少做些说明。“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一定就能说明我也能做到。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确定我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并且可行的。
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 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 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仔细审视这两个条件。总是有人告诫我们凡事儿应该“三思而行”,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把什么东西思考起码三遍?我的经验是,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要远远多于仅仅三遍——上述两个条件会大大降低时间的浪费。
事实上,“浪费时间”是相对于“成功、失败”对可悲结局更加简洁明了、准确直观并且更加意义深远的描述。“浪费时间”这个说法是基于过程的,“成功失败”这个说法是基于结果的。对一个血肉之躯的人来说,最终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死亡。失败从来都不是结果,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来讲,失败并不意味着死亡。人做事的时候,成也好、败也罢,通常还是要继续活下去。活下去,就意味着说,还要不停地做很多其他的事。之所以人们总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估计是来自朴素的体验: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而后就很难犯错。——前提是,经验最好在自己死掉之前对自己起些作用。
(二)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有一次在某高校讲座,顺带说起我的职业跨度实在太大:上大学学会计,毕业之后做销售,多年以后竟然跑到新东方教英语,现在做一个自由工作者……我不知道我将来会做什么,反正,我知道的是,我总有一天肯定会做一些别说身边的人甚至连我自己都会比较惊讶的事情。
其实,我个人并不相信什么职业规划。也许是我机会不好。当年我从大学毕业的时候,身边没有什么职业的咨询人,自己也迷迷糊糊到甚至不知道应该去问问谁的地步。而到了今天,身边净是著名的资深的职业规划大师,竟然也没谁给我出这方面的主意。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些人竟然可以制定长达几十年甚至一生的计划,而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当年读《基督山伯爵》的时候就觉得故事中的人物牛就牛在这里。再后来,看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再次觉得这样牛逼的人物必然存在于这世界的某个角落,但是,反正不是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我自己没办法不随波逐流。上大学的时候,流行读双学位,于是就跑到吉大混了个什么《国际经济与关系》专业的第二学位——有什么用呢?从毕业到今天,别说这个第二学位的证书,就是原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也一次都没有用过。那个时候,还流行大四学生考驾照,当然我也想办法弄了些钱跑去学了一个,当时同班同学们都很羡慕——可是有什么用呢?毕业之后赚钱很多的时候,发现自己总是在几个城市之间穿梭,买车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情;后来终于安定了,发现还是打车更方便更有效率,于是至今没有用过那本驾照,算算,已经12年没有年检了……
许多年前,崔健被采访的时候说的一句话瞬间打醒了我。他说,“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听到这句话,我突然一身鸡皮疙瘩。审视了一下自己,发现自己的所有计划无一例外最终不能兑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的计划总是很长远。我想,估计是因为小说和电影看太多了,忘了自己是谁了。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我还是觉得,无论变化多块,计划总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以为自身的情况,究竟自己适合制定多么久的计划呢?换言之,每个计划的期限究竟应该设为多久才可能用我平凡甚至平庸的能力和天分顺利实施呢?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制定一个季度的计划了!
直到快三十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到今天,我也依然最长使用一年作为计划制订的最长期限。七年前(2000年)我用了半年时间准备各种考试而后跑到新东方应聘;几经周折终于开始在新东方讲课,我用了一年的时候把自己稳定地变成国外部被学生评价为最好的老师;三年后,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离开新东方——因为创业需要很多很多的准备;之后竟然发现一年时间根本不够,于是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认真寻找方向;我刚刚制定完这一年里我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说来好笑,这么多年来,对我来讲,每年的愚人节才是我一年的开始)。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理想固然应该是有的,但是,理想这东西往往太过遥远,乃至于我们总是看不清楚。不过还好,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每一步都走好,踩得足够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看都看不到,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想了也没用。用各种方法保持乐观就好——乐观是靠努力和挣扎才可以获得积累的经验。
所以,我只是朴素地用我自己的经验得出适合我自己的结论:没有谁能给我做职业规划。除了我固执的个性使得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验告诉我的硬道理是: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能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阅读总是能带来愉悦。正在想这件事儿的时候,google搜索引擎给我带来的一篇文章里提到斯坦福大学的约翰克拉姆博兹,写了一本书《运气并非偶然》(Luck is no accident)。(这老头子一辈子不知道写了多少本书,不妨到amazon上看看他的书单)。在这本书中提到自己的时候,他说,“我的一生以及整个事业都在被不可预期的事件影响着。”而他的调查发现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仍然在做自己18岁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整个样本群体中的比例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比率。
于是,做计划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件事: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就知道了,就像我当年那样。不要无知无畏。然而也没必要心存惶恐,这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获得的能力——放心,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后天习得的。
于是,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然而,充满迷惑本身,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上帝也没有在我们出生时给我们什么额外的特殊装备。然而,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多大,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为已经足够近 ——足够近的时候,就算看不到花,还是可以闻到花香呢。
(三)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估计没有人会否认计划的重要性。所有的时间管理书籍都会详细地介绍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可问题是,为什么你买过那么多此类书籍,并且那么多次地准备听从那些专家的建议,却最终无一例外地不了了之了呢?其中原因有很多很多,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可能是这个:计划固然重要,行动却更重要。
如果你想做事,你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时候其实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在于,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比如,你要锻炼身体,那么计划就可能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每天早上慢跑一个小时。”没必要再想“我应该坚持多久呢?”因为答案非常简单:一辈子,或者,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再比如,你要背单词,那么计划也非常简单,“每天背50个单词”——这事儿更简单,因为你没必要坚持一辈子,如果,你是大二的学生,那么估计三十天过后,你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了,因为你也没必要估计也没可能获得满分;如果,你是大三的学生,那么,六个星期之后,你估计已经具备托福高分的实力了,因为你又不是升到大三才开始学习。——可实际上呢?两个月过去了,回头一看,只背了150个单词……
有的时候,计划可能稍微复杂一些。比如你想减肥,那么除了每天做慢跑之类的有氧运动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不要吃油炸食品(可是所有的油炸食品都很香!);少食多餐(可是,饿的感觉很不爽!);用水果蔬菜替代主食(可是我想吃肉!);按时睡觉(可是今天凌晨有奥斯卡颁奖仪式全球转播……)。两个月过去之后,你会发现你自己因为迷恋睡懒觉而没怎么去跑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