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功大师精妙口才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丘吉尔一登台,就伸出两个指头,一时掌声雷动。随后,丘吉尔用英语解释两个指头代表英语“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即表胜利之意。台下掌声再起,经久不息。
    下台后,丘吉尔对斯大林说:“贵国军官水平真高,他们的英语都很好,我一伸出两个指头,他们立即知道是‘V’,表示胜利之意。”
    斯大林说:“他们看见你伸出两个指头,还以为你是要开辟第二战场呢!”

    变与未变
    陈赓在上海养伤,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蒋介石非常高兴,下令速押南京,他要在这位救过他命的黄埔一期学生的身上,做一篇绝妙的反共文章。
    陈赓软硬不吃。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马。一见面,蒋介石就以校长的口气训道:
    “你呀,这么长时间了,还是那个倔脾气,一点都没变。要听话,咦?”
    陈赓一动未动地回敬道:
    “是呀,我可比不上你。这些年,你就是名字未变,其他什么都变了!”

    视死如归
    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中国作特别访问,和毛泽东作了短暂的会晤。在谈到元帅军衔时,毛泽东说:“元帅是特别人物,相信能活到一百岁再去见上帝。我不能,我现在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到七十三岁去见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
    蒙哥马利打趣说:“马克思可以等一等,中国的事情需要你。”
    “中国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毛主席以趣相对。
    蒙哥马利借机提出谁是接班人的问题。毛泽东爽快地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至于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
    蒙哥马利说:“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你不能离开。”
    毛泽东接着说道:“暂时不离开吧。将来学丘吉尔的办法,随时准备灭亡,我对死都进行了种种设计:被敌人开枪打死;坐飞机摔死;坐火车翻车压死;游泳时被淹死;生病被细菌杀死。”

    长城感想
    1972年,尼克松一行首次访华。叶剑英陪同尼克松一行去长城游览。叶帅指着长城的景色说:“毛主席有一句很有气魄和哲理的诗:‘不到长城非好汉’。”
    尼克松赞叹着说:“我们今天到了长城,成为主席说的‘好汉’了;但是,今天是爬不到顶峰了。”
    叶帅笑着说:“我们不是已经在北京进行着顶峰会谈嘛。”
    尼克松夫人笑着表示不满:“为什么毛主席写诗只讲‘好汉’,不讲‘好女’呢?我们妇女不是也到了长城吗?”
    叶帅笑罢又说:“我们都要到长城。全世界的男人、女人、黑人、白人、东方人、西方人,都要共同达到一个人类和平友谊的长城。”

    捕不住鲸鱼的首相
    (日本政治家大平正芳)
    1980年5月,大平正芳首相在纽约国际俱乐部演讲后接受大家的提问。
    突然有人提出了国际上十分敏感的捕鲸问题:
    “大平首相对日本渔业的捕鲸问题是怎么考虑的?”
    大平略加思索,从容不迫地回答:
    “鲸鱼那样的庞然大物,我是捕不住的。”

    剩余时间
    中曾根首相在任期即将期满时前往美国访问。
    在欢迎会结束后,里根总统与中曾根首相移往沙龙去品尝白兰地,他们俩一直沉默地品味着美酒。
    过了一会儿,里根向身旁的科学顾问问道:“我刚刚喝下的酒大概可淹过这沙龙了吧!”
    科学顾问一听即从口袋内取出电子计算机,接连按了好几下。
    “您这一生到此为止喝下的酒量,刚好到您的鼻子的地方。”
    里根听了显得有些沮丧,他转向中曾根首相说道:
    “是啊,换成这房间天井的高度来说,我真为我们剩余的政治生涯感到悲哀。”

    改行做政治家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31—)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当谈到两国关系时,中曾根说:“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是北方领土问题。铸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斯大林错误地向属于日本的北方四岛派遣了军队。”
    不等戈尔巴乔夫开口,中曾根接着又说:
    “我是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您走出的也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门槛。我俩都是学法律的,理应了解国际法。而国际上都承认日本的主张是正确的。”
    戈尔巴乔夫笑着答道:“我当法律家吃亏了,所以改行做了政治家。”

    我很愿意相信你
    (法国政治家密特朗)
    1975年,密特朗做了两次长途旅行去会见苏联和美国的政治领导人。
    在克里姆林宫,勃列日涅夫热情地欢迎了他。然后,这位苏联领导人口若悬河地大谈他的和平愿望。勃列日涅夫详细叙述了苏联在战争中丧失了2000万人的牺牲。
    勃列日涅夫突然中断他滔滔不绝的讲话,问密特朗是否相信他的话。
    密特朗停了一会,然后答复说:“让我好好想一想。我很愿意相信你。”

    善意的讽刺
    有一次,在苏美高级领导人会谈时,美国总统肯尼迪说:“判断错误可能引起核战争的危险。”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顿时勃然大怒起来。他叫嚷说:“判断错误!判断错误!判断错误!我总是听到你们的人,你们的记者,你们在欧洲和其他每个地方的朋友说这个该死的‘判断错误’!你们应该收起这个词,把它藏在冷库中,永远也不要再使用!我厌恶这个词!”
    在座的人都局促不安起来,接着就休会共进午餐。在午餐时,美国总统伸出手摸了一下赫鲁晓夫的一枚勋章。他问:“这是什么勋章?”
    赫鲁晓夫吃了一惊,接着说:“这是列宁和平勋章。”
    肯尼迪温和地说:“我希望这些勋章能使您保持和平。”

    比喻
    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会谈中,双方在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上分歧很大。有一次,勃列日涅夫对尼克松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俄罗斯农民,徒步前往一个偏僻的乡村。他知道方向,但不知道有多远,当他穿过一片桦树林时,遇到一个老樵夫,就问他离该村子有多远?老樵夫耸耸肩说:‘我不知道’。农民吸了一口气,便撒腿走了。突然老樵夫大声嚷道:‘顺着道儿,再走十五分钟就到了。’农民感到莫名其妙,转身问道:‘那你干嘛刚才不说?’老樵夫徐徐答道:‘我先得看你的步子有多大啊。’”
    在这里,勃列日涅夫把自己比作老樵夫,要尼克松这个“俄罗斯农民”在谈判中先走一步。

    巧戏记者
    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经过维也纳。在那里,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追溯了这次会谈的起因,剖析了两个国家的差异,并就会谈前景和可能达成的协议进行了预测。
    这时,《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提出了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从不放过任何机会讥讽《纽约时报》的基辛格回答说:“我明白了,你们看,马克斯同他们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
    他略停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躬背与挺胸
    基辛格访华时,曾对周恩来总理说:
    “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躬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都是挺着胸的,这是为什么?”
    周恩来听后笑了笑,用同样的口吻说: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是躬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

    一年内学会
    1954年的一天,周恩来在克里姆林宫一次宴会上与各国宾客举杯祝酒。祝酒中周恩来使用的是英语。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不高兴地说:“周,你的俄语说得很好,为什么不用俄语说话呢?”
    对这种以“老大哥”身份自居的问题,周恩来爽朗一笑说:“你也可以学着用汉语说呀。”
    米高扬阴沉着脸答道:“汉语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
    周恩来说:“不要紧,你每天到中国大使馆去两个小时,我们有很好的教员,保证一年内学会。”
    米高扬见周恩来居然不买“老大哥”的账,只好默不作声了。

    直言相谏
    1985年5月31日,戴高乐将军在特雷穆瓦勒召集了一个会议,与会者大多数是第四共和国时期的要人。
    戴高乐讲完话后,会场一片静默,一个个低头不语,既不提问,也不表态,各自心事重重,精心地衡量着自身的利害得失,当然更不会轻意地说一个“不”字。
    密特朗不耐烦了,他猛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自己是惟一要讲话的人。我声明,除非戴高乐将军公开承认与公安委员会和军人叛乱有瓜葛,否则,我是不能归顺的。”
    这一席话使到会的人惊呆了。会场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密特朗毫不胆怯,又很不客气地接着说:“我的将军,您出现在这儿,是各种不寻常事件的巧合,您也完全可以不在这儿。”
    听了此话,戴高乐反问他:
    “你这是什么意思?密特朗,请你解释一下。”
    密特朗说:“我的将军,如果允许我讲完的话,您会明白的。我们已面临像南美一些共和国所发生过的那种军事政变的危险,这将使法国走向毁灭。按照您的逻辑,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即单凭您自己一个人主宰法国天下。但是您终究是要死的……。”

    参谋长
    1964年4月,在印尼雅加答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关于会议的时间、地点等问题有些分歧。陈毅笑着对苏加诺说:
    “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参谋长,你要不要呢?”
    苏加诺痛快地说:“你给我当参谋长,我真是求之不得啊!”
    陈毅接着说:“好,你既然要我给你当参谋长,就听听我的意见……”
    陈毅的话语幽默风趣,苏加诺听完后说:
    “我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谈话,从未像与你谈话这
    样轻松……好吧,地点问题我同意你的意见,关于时间问题也好商量。”
    陈毅笑着说:“你这个统帅不错,还听了我一半意见,说明我这个参谋长还可以当下去哩!”

    各付各的款
    (法国政治家白里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处处惊魂未定、疲惫不堪。这段时期,法国政治家阿里斯梯德·白里安(1862—1932)为维护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26年9月,白里安和德国政治家古斯塔夫·斯特莱思曼就战争善后问题举行了成功的会谈。他俩并因此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即使是如此重大的主题,他们也都在谈笑间进行。
    为了避开外界的干扰,妥善地处理战后赔款事宜,他们特地选择法国汝拉省的一个小乡村进行会晤。
    一次,他们在乡村的饭店里共进午餐后,两位政治家为付帐友好地争了起来。
    白里安站起来说道:“不用争了,我来付饭钱,你来赔款。”

    才能不因年龄论
    (英国海军大臣凯佩尔)
    凯佩尔·奥古斯塔斯·凯佩尔(1725—1786)曾任英国舰队总司令、海军大臣,有过环球航行的壮举。1750年,凯佩尔还只有二十五岁,就作为外交使节被派往阿尔及尔去谈判,要阻止当时对大海构成主要威胁的阿尔及尔海盗。阿尔及尔的统治者瞧不起他,讥讽英格兰皇帝竟糊涂到这种地步,派一名嘴上没毛的孩子来谈判。
    凯佩尔含笑反驳说:“如果我的主人早知道胡子是智慧的尺度的话,他会派一只山羊来与你谈判的。”
    凯佩尔大胆的话语激怒了统治者,威胁要立刻处死凯佩尔。凯佩尔毫不退缩,指着海湾里航行的舰队,说会有足够的英国人来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的。结果阿尔及尔的统治者对他也无可奈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德国乐队指挥布鲁诺·瓦尔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乐队指挥布鲁诺·瓦尔特(1876—1962)到了美国。他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时,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排或正式演出时都有意不听他的指挥。
    “您是一位志向非凡的人,沃伦斯坦先生,可您的抱负是什么呢?”瓦尔特没有当众责怪他,只是请来个别交谈。指挥家的态度非常友好。
    “成为一名指挥家。”大提琴手答道。
    瓦尔特笑着说:“那么,当您成为乐队指挥时,我希望您永远不要让沃伦斯坦在您面前演奏。”

    荫凉处作战
    (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斯)
    公元前480年,斯马达国王莱奥尼达斯(死于公元前480年)率领斯巴达300名勇士在色摩比利山与波斯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波斯派了一位使者来到斯巴达,想劝莱奥尼达斯放弃抵抗。
    “我们的士兵是那么的多,我们的箭飞起来能遮蔽太阳。”使者夸口说。
    “越多越好!”斯巴达国王答道,“到那时我们可以在荫凉处作战了。”

    讲人道
    (清朝军事家左宗棠)
    左宗棠率湘军出关,收复新疆,大军所到之处,浩罕入侵者望风而逃。眼看大英帝国扶植的阿古柏政权摇摇欲坠,面临覆灭,英国公使威妥玛找到左宗棠,说:“中华地大物博,以仁义立国,为什么容不下个小小的阿古柏,非要斩尽杀绝,未免太不人道了吧?”
    左宗棠反唇相讥:“贵国信奉天主,到处建教堂,讲人道,何不在英伦三岛上划块土地,叫阿古柏立国活命呢?”


第八章 演讲精妙口才术

第八章 演讲精妙口才术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说得恰当要比说得漂亮更好

    正如最朴素的往往最华丽,最简单的往往最时髦,素妆淡抹常常胜过浓妆艳服一样,一句朴实的语言往往能够胜过一百句藻饰的词句。
    ——(法国)莫洛亚

    美国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测验,测验的结果出人意料,千不怕,万不怕,人们最怕的就是当众讲话。的确如此,人们在下面无论怎样能说会道,可一旦上了讲台,就开始紧张了。两腿发抖,双手颤动,舌头也不听指挥,念稿子不成句子,有之;自动溜下台或被听众哄下台者,有之;被听众淡漠相待者,有之;获得稀落的几片掌声者,亦有之。哪怕是很有经验的演说家或是经常出没于公众面前的官员有时也会紧张,只不过心情紧张的程度不同罢了。
    同样的演讲,不同的人其效果是不同的,而且有时差异还很大。这里的关键,就取决于演讲时的口才水平。作为听众来说,谁都喜欢听生动、形象、幽默、活泼的好话,因为它们总是那么有趣,通俗易懂,听着轻松、愉快,但是说话幽默、妙语连珠,有一副伶牙利齿的人毕竟不多。因为要能像演讲大师那样会说“好听”的话,必须花相当的功夫去积累所需的素材,去训练表达的技巧,还应当有较深的文学修养。黑格尔、杜鲁门、杰克逊、巴顿、希思、罗斯福、维辛斯基、艾森豪威尔、基辛格等人正是这样身怀绝技的演讲口才大师。

    人和动物的区别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
    名声大振的费希特来到歌尼斯堡,立即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但哥尼斯堡是德国哲学界克鲁格派、雅可比派和许多其他学派的大本营,在此讲演,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
    1807年1月,费希特来了,他富有特征的、精明的、充满生机的面庞和他那坚定的、勇敢的目光给人以震撼。他站在一张桌子后面,桌子上有两只灯,全教室一片寂静。费希特擦了一只火柴,点燃了第一只灯,又点燃了第二只灯,然后他用双手撑在桌子上,像魔术师那样哑口无言地环视全体听众十分钟,好像他要洞察听众最隐秘的思想,然后,他开始讲道:
    “先生们!如果你们要理解我将讲演的东西,如果您想有收获地听我的讲演,那么您必须相信,你们还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从创世开始一直到柏拉图,地球和他的居住者是完全不了解的,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到康德,他们也不了解,从康德一直到现在,他们仍同样在黑暗摸索之中,因此……”
    这时,有人开始骚动了,可以听见一种可怕地用脚踏地声、咳嗽声、嘘声,但费希特保持沉默,安静地以他那闪烁的眼光凝视这些喧哗而骚动的人群。
    当这些人停止了,费希特又重新做了一遍擦灯和点灯的动作,然后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安静和严肃说道:
    “先生们,我曾相信我是在一个人群面前作讲演,难道我这种相信是欺骗了我自己吗?什么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呢?人可以用人们理解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他的观念,而动物、大象、公牛和毛驴就不能这样表达,因此,它们用脚踏地、用不清晰的声调咆哮,它们作出不理智的行动。”
    “我说过,我们不知道任何东西,因为从世界的创造那天直到柏拉图,从柏拉图直到康德,直到现在,所有的人都在黑暗中摸索,并且继续保持在黑暗中。”
    这时,费希特继续他的讲演,再也没有了喧哗声、干扰声。

    可不一定这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黑格尔作为一个大哲学家,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应全面考察,综合分析,既不能只看一般,看不到特殊,又不能只看特殊,看不到一般,要看到一般与特殊相互对应、相互转化和相互对立。
    一次,黑格尔讲道:“法官正在审问被告莱恩:
    ‘你结婚了吗?’
    ‘是的,已结婚了。’
    ‘和谁。’法官又问。
    ‘和一位女性,漂亮的女性’。
    ‘你不要耍小聪明,每个人都知道是和女人结婚。’法官有些生气。
    ‘可不一定这样,比如你母亲,她就得和一个男人结婚。’
    法官……”黑格尔接着讲道,“在这里,法官就没有正确运用一般与特殊,以致被人挑了刺。”

    无法跟着
    在194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杜鲁门和戴维竞争激烈。在竞选活动中,似乎是杜鲁门去过那个城市,戈文诺·戴维也就马上跟着到那个城市。
    事后杜鲁门在一次演说中谈到此事并讲,“我找白宫的医生商量,对他说我有那么一种感觉:无论我走到哪儿,总有什么人在跟着我。白宫的医生告诉我不要紧,他说,‘你尽管走自己的路。有个地方是那个人没法跟着你去的,
    这就是走进‘白宫’。”

    人民性的表演
    1832年的竞选中,杰克逊在一次演说中抱过听众中一位妇女怀中脸有污迹的一个小孩,并煞有介事地对选民说:“这是美国孩子的一个漂亮典型,请看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非常有力的四肢和那两片甜蜜的嘴唇……”接着他把这孩子递给身边的朋友约翰·伊顿,说:“吻吻他,伊顿!”

    只需把帐单送给我爸爸
    (美国政治家肯尼迪)
    肯尼迪有个极为富有的父亲,当他竞选总统时,人们用“只需把帐单送给我爸爸”这支歌来挖苦他。肯尼迪并不介意,而是笑纳了这个玩笑。他发表讲话说:
    “我刚刚收到一份电报,是我慷慨的爸爸打来的。电文如下:‘亲爱的杰克,花钱收买选票必须节约,够当选票数就行了。如果用我的钱买压倒多数票的话,我就倒霉了!’”

    真理的声响
    亨利·克莱是位温和的蓄奴派领袖,在对待奴隶制问题上,他被人讽称为“伟大的妥协者。”
    但有一次,他在演讲中观点略有变化,便有几个奴隶主想用“嘘嘘”声压倒他的声音。
    而克莱则向听众们喊道:
    “绅士们,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了吗?这就是真理的甘霖撒落在地狱的火焰上发出的声响!”

    带“妻子”去旅行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天性好斗,1803年,他同当时的田纳西州长约翰·塞维尔进行了一场决斗。
    星期六的早上,杰克逊向一批人发表讲话,谈自己对田纳西州的贡献,塞维尔嘲笑说:
    “我知道你没有对国家做过了不起的贡献,除了同另一个人的妻子去旅行。”
    杰克逊立即怒吼着冲向塞维尔,用手杖要揍他,然后提出决斗。但两人在决斗场见面时,还没拿到手枪就开始对骂。杰克逊扬言再用手杖揍他,塞维尔则抽出剑来,这使杰克逊的马受惊,带着挂在身上的手枪跑掉了。双方均未开枪。而后,杰克逊风趣地说:“好啦,这次是带着先生的妻子去旅行啦!”

    一句话取得士兵的谅解
    (美国军事家巴顿)
    1943年,在西西里战役中,巴顿将军同卢卡斯将军一同乘车前往一个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巴顿见一个士兵坐在包扎机旁的一个旧箱子上,便上前问道:
    “孩子,你有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