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李利心意已决,诸葛亮彷徨不定的心莫名平静下来,恭声应道:“诺,微臣领命!”
第957章 杀破狼,威震塞外
时间无声流淌,悬在头顶上方的骄阳一点点移动,缓缓向西倾斜。
斜阳下,汉军将士的背影投向前方,落在脚下,被徐徐移动的阳光一寸一寸地拉长;而十余万蛮军的身影在留在身后,倒影在马蹄之下。
蛮军阵前。位于中军阵前的是一位长着络腮胡子的粗犷壮汉,但见其人一双浓眉犹如钢针一般浓密狭长,眉下一双凸出眼眶的豹眼甚是骇人,随意地睁着眼睛便如欲要择人而噬似的,令人毛骨悚然,不敢正视。方块脸,鹰钩鼻,皮肤黝黑,右耳耳垂上挂着一个手镯大的银环,在阳光下灿灿泛光,煞是显眼。
此人身高九尺,双臂粗壮,青筋暴起,犹如盘根错节的树干,似有千钧巨力。他身躯极其魁梧,虎背熊腰,身着半身无袖铠甲,手持丈余长的长柄大刀,寒光凛凛。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头凶猛蛮横的大黑熊,全身上下充斥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虬龙巨力。
他胯下座骑是一匹体长一丈有余、肩高近丈的黑膘马,通体乌黑,毛色黑亮,极有光泽。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马甚是神骏,实为千金难求的塞外良驹,可遇而不可求,极其珍贵。驾驭这匹黑膘马的囚笼壮汉便是乌桓大首领蹋顿。
蹋顿是前任乌桓单于丘力居的从子,初平年间丘力居去世,其子楼班年幼,便由蹋顿代行单于职权,统领乌桓各部。因此,眼下蹋顿就是乌桓部落最高首领,代行乌桓单于职权,等到丘力居之子楼班长大成人后就会从他手中接过单于职权,正式即位乌桓单于。
勒马驻足于蹋顿身旁两侧的彪形壮汉,分别是苏仆延、乌延两位部落首领,也是蹋顿最忠实的盟友。正是有着他们二人的鼎力支持,蹋顿才能号令乌桓各部,行使乌桓单于的无上权力。伺机壮大自己的部落。
此刻乌桓与鲜卑联军已经列阵完毕。蹋顿亲率本部三万轻骑和苏仆延部落兵马合二为一,共计五万控弦之士,作为联军中军,居中指挥各部战斗。乌延和难楼两部乌桓兵马。共计四万轻骑为右翼,楼班为右翼主将;东部鲜卑首领素利与后来赶到的阙机所部兵马暂时合并,共计四万轻骑,为大军左翼,素利为左翼主将。
眼看大战在即,乌延却带着亲信扈从离开右翼军阵,与苏仆延一左一右地护持在蹋顿身边。这是因为乌延与难楼历来不和,而难楼则是乌桓小王子楼班的忠实仆从,驻守着乌桓王庭,实力不凡。以致蹋顿对他颇为忌惮。正因为如此,若不是楼班竭力保护小王子,只怕乌桓单于的宝座早就被蹋顿夺走了。
所幸,蹋顿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一直顾念着丘力居昔日的养育提携之恩。虽然很不待见丘力居的儿子楼班,却也没有公然反叛。再加上,小单于楼班身边一直都有难楼忠心保护,使得乌桓王庭暂时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虽然仍然不可避免明争暗斗,却没有大规模内讧厮杀。正是因为乌桓部落并没有起内讧,因此他们的总体实力远不如鲜卑。却能与鲜卑抗衡,实力日益强大。
“单于,对面那两个年轻人谁才是西凉李利?”
此刻,苏仆延顺着蹋顿的目光看向对面汉军战阵,留意到蹋顿直勾勾地盯着位于汉军中军阵前的两个相貌不凡的年轻人。想都不用想,苏仆延便知这两人之中必有一人是威名赫赫的西凉李利。可惜一直未曾谋面,因此他根本不认得两人之中谁是西凉李利,究竟是身着儒士长袍的那人呢,还是身披暗红战袍、身着金色战甲的那位年轻将军?
蹋顿闻声后,头也不回地道:“对面披挂战袍。身着黄金战甲之人便是李利李文昌。至于他身边的那名文士么,按照汉军历来出征的习惯,应该是出谋划策的随军军师。”说这番话时,蹋顿的语气十分笃定,显然颇为了解汉军的征战习惯和军队编制,甚至对汉人兵法也有所涉略。由此可见,蹋顿绝非有勇无谋的莽夫,其人虽然长相粗犷蛮横,却颇有智谋,见识不凡,算得上是文武兼备的草原豪杰。
苏仆延闻声后欣然点头,正要奉承蹋顿一番时,乌延却忽然插话道:“以单于之见,此战我大乌桓勇士能否旗开得胜,一举攻陷卢龙塞,夺取幽州?”说话时,乌延的眼底中闪过一丝担忧,看向对面的李利的眼神飘忽闪躲,似是甚为惧怕。
蹋顿闻声扭头,看了乌延一眼,而后又回头看看苏仆延,当即心中了然。其实,不仅仅是苏仆延和乌延二人心生忧虑,就连蹋顿自己也是心里没底。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盛名之下无虚士。西凉李利的赫赫威名到底有多响亮呢?恐怕李利本人都不清楚,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威名对诸多蛮夷有多么大的威慑力,自然也无法估量自己在草原部落中的巨大影响力。时至今日,西凉李利在草原部落中可谓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部落中有人提起李利的名字,哪怕是提到官讳,就能让听到李利名讳的人全身哆嗦,敬畏不已,说是闻风丧胆亦不为过。
长期以来,乌桓和鲜卑人之所以仇视幽州公孙瓒,是因为他们在公孙瓒手里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吃尽了苦头。还因为公孙瓒对乌桓、鲜卑人从不手软,但凡落到他手中的蛮夷俘虏历来是一律斩杀,无一活口。故而,与其说幽州周边的蛮夷鞑子仇视公孙瓒,不如说他们畏惧公孙瓒。只要公孙瓒不死,他们就别想攻占幽州。退一万步说,公孙瓒一天不离开幽州,他们就不敢肆无忌惮的劫掠幽州,甚至随时都有性命之危。所以蛮夷各部首领对公孙瓒恨之入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将其除之而后快,除去这个心腹之患。然而,与公孙瓒相比,西凉李利的存在则让诸多蛮夷部落更加惶恐忌惮,近乎于惶惶不可终日。
西凉李利有多么凶悍,或许于中原各镇诸侯而言还体会不深,甚至感受不到,因为李利对汉人一直采取包容收复的怀柔手段,鲜有赶尽杀绝之举。然则,对于诸多蛮夷而言,西凉李利无异于毁灭一切的洪水猛兽,凶残而暴戾,毫无怜悯之心,手段之毒辣之狠绝,亘古未见。这并不说李利屠杀了多少蛮夷部落,或者说有多少部落被李利灭绝;而是,但凡落到李利手上的蛮夷部落悉数都被彻底征服了。不管这些部落的族人愿不愿意,一律搬迁至汉境居住,而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草原却被汉人占据,然后一个个镇甸拔地而起,全都纳入汉人疆域之内。
而李利对待周边蛮夷部落的策略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凡是愿意服从安置的部落,全部分流打散安置,逼迫融入汉人之中;而那些不愿意搬迁或拒不执行命令的部落,则一个个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彻底湮没在尘埃里。
起初,当诸多蛮夷部落首领得知被李利征服的部落竟然毫发无损的时候,他们还曾嘲笑李利心存妇人之仁,心慈手软,不足为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霍然发现那些曾经与他们为邻的部族已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城池,以及数以万计的汉人牧民,与汉人牧民一起出现在草原上的还有兵戈森森的戍边汉军。而曾经活跃在草原的部落全都迁入汉境,三五成群地被安置在汉人村落当中,或开垦种地或沦为佃户,与汉人一般无二。其中一些不安分的部落青壮则相继被抓进大牢,既而服徭役,为西凉州郡开山修路,最终再被重新安置到更加偏远的村落中定居下来。于是,西凉周边曾经强盛一时的部落相继消失,完全融入汉人之中;适者生存,不适应的人便只有死路一条。除此别无选择。
而这便是西凉李利所为,看似手段温和,实则狠厉之极。他灭掉的不是某个部落,也不是成千上万的人命,而是从根本上覆灭一个种族,促使周边种族全都融入汉人之中,最终融合为一个民族汉族。
这是真正的绝户计,杀人不见血,目光之长远、手段之毒辣,亘古未有。
亲眼见证了一个个部落相继消失,最初蛮夷各部首领还不以为然,根本认识不到李利的霹雳手段,也体会不到李利的厉害之处。但是时间长了,曾经的邻居一个个杳无踪迹了,这让部落首领们由最初的懵然不知渐渐意识到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他们。再加上,草原上的汉人牧民越来越多,城池越来越密集,汉军正在逐步扩大游弋范围,逐步压缩着他们的生存空间。至此,生活在汉境周边的蛮夷部落方才恍然大悟,终于觉醒了,切身体会到西凉李利的厉害,继而对其畏之如虎,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第958章 杀破狼,武勇智略
时隔六年,西凉李利领兵进入幽州,剑锋直指盘踞在幽州周边的乌桓和鲜卑部落。
当这个消息传到乌桓鲜卑各部首领耳朵里的时候,他们震惊不已,惶恐失措,人人自危。于是,伴随代行乌桓单于职权的蹋顿邀请各部联合出兵攻打幽州之际,乌桓、鲜卑各部首领纷纷响应,并将部落中最精锐的勇士召集起来,组成联军,共同抵御西凉李利率领的东征大军。
就在他们聚集兵马、伺机出兵之际,恰好遇到冀州袁绍派遣使者携带重金请求他们出兵攻打幽州,并约定事成之后平分幽州。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盟约,约定次年春暖花开时共同举兵,攻打幽州公孙瓒。
故而此次乌桓、鲜卑联军共同出兵袭取幽州,并不单单是为了配合冀州袁绍攻打公孙瓒,拔除袁绍的后顾之忧,以解冀州之围。恰恰相反,他们联合出兵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对付公孙瓒,而是李利率领的东征大军。他们之所以答应袁绍的请求,并与之结盟,不过是顺手牵羊将计就计。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把盟约放在心上,更不会顾及冀州袁绍的危险处境,甚至不顾袁绍的死活;反过来,他们还要利用袁绍牵制幽州一部分兵力,借此为他们打败李利大军创造有利条件。
而这一切,袁绍至今还蒙在鼓里,浑然不察,茫然不知。说到底,他这是自作聪明。自以为可以收买蛮夷大军为他所用,殊不知他高估了自己,却低估了蛮军首领们的智商。利用别人不成,反被别人利用。
与虎谋皮,其结果必然是反受其累。
勒马阵前,蹋顿思绪急转,想到得意之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奸计得逞的狞笑。
眼见蹋顿沉默半晌,此刻却莫名其妙地冷笑起来。驻足在他身旁的苏仆延和乌延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神色诧异而迷茫,不知道蹋顿这是怎么了。为何无缘无故地发笑。
“单于,你这是”
蹋顿闻声回神,扭头看向苏仆延,高深莫测地笑道:“无事。只是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罢了。”随口敷衍一声后。蹋顿目光灼灼地盯着对面五百步外的汉军战阵,神情阴鸷地冷笑道:“看看对面的汉军军阵,左右两翼各有两万骑兵,中军却是三万余步军和近万名铁骑。你二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苏仆延闻声哑然,神情茫然,遂与乌延对视一眼,似有所悟地道:“单于言外之意是说,汉军两翼相对强悍。中军却十分薄弱,我等应当避实就虚。集中兵力猛攻李利中军。只要打垮了中军,眼前这些汉军便不攻自破,溃不成军,如此便可轻而易举的取胜。待击溃汉军主力,我等趁势追杀,一举攻破卢龙塞,直取幽州。此乃末将愚见,还请单于明示。”
“呵呵呵!”蹋顿闻声大笑,欣然点头道:“苏仆延首领果然智计过人,说的一点没错。此战,我等拥有十三万铁骑,而汉军只有五万骑兵和三万步卒,故此我联军占据绝对优势。如无意外,我等此战必胜。这是其一。
其二,汉军放弃城池之利,主动出关与我联军正面决战,此举殊为不智,实在是愚蠢至极。殊不知我联军全是弓马娴熟的轻骑勇士,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便是旷野厮杀,迅疾如风,奔袭速度之快,远非汉人骑兵可比。这般一己之短攻彼之长的战法,正中我等下怀,焉有不胜之理?
其三,汉军身后虽有雄关要塞可以依靠,却不能不顾及关前的数万汉军。一旦汉军在关前大败,其身后的卢龙塞形同虚设,根本挡不住我等十余万铁骑的凶猛追杀;只需咬住汉军不放,便可顺势杀进关内,一举夺下此关。
与此同时,我联军身后便是莽莽群山。即使战事不顺或进攻受阻,亦可退入深山,毫无后顾之忧。如此一来,我联军进可攻退可守,尚未开战便已立于不败之地。我等拥有如此多的有利优势,焉能不胜?哈哈哈”说完话后,蹋顿放声大笑,肆意的狂笑声传遍整个战场,落入汉军将士耳朵里便觉格外刺耳。
眼见蹋顿朗声大笑,苏仆延、乌延二人不由得附和着大笑起来。大笑之余,乌延忽然想到什么,顿时神色骤变,笑声戛然而止。随即他忍不住地对蹋顿提醒道:“单于可还记得昔日於夫罗大军惨败之事?”
“呃!”蹋顿闻声色变,当即收敛笑容,皱着眉头,语气不悦地沉声道:“於夫罗惨败身亡,南匈奴部落就此灭亡,此事我当然记得。偌大的匈奴部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汉军灭了,同为草原部族,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想忘记都难。乌延你到底想说什么?”
乌延点头说道:“单于所言极是。曾几何时,匈奴人占据着整个草原,统治草原各部长达百余年,我乌桓部落便是其中一部,鲜卑人同样也是如此。但眼下匈奴人除了西部匈奴逃亡西域之外,仅存的南匈奴也于四年前被李利所灭。四年前的青狼谷之战,於夫罗率领十一万大军与李利麾下五万兵马正面决战,结果却被汉军使用火牛阵打败,继而一溃千里,十一万铁骑全军覆没,遂导致南匈奴彻底覆灭,自此不复存在。”说话之际,乌延神情凝重,神眼迷离,似乎正在回顾着昔日青狼谷之战的惨状。
语气稍顿,乌延平复心神后,沉声道:“今日决战与昔日的青狼谷之战何其相似。我等联军拥军十三万,而对面的汉军则有八万之众,且在卢龙塞与群山之中展开决战。若是汉军再度使用诡计,我等岂不是又要重蹈昔日於夫罗之覆辙,十余万大军毁于一役么?”
“嗯?”蹋顿冷冷地沉吟一声,一双浓密的虎眉蹙到一起,微眯着豹眼,眼瞳中寒光闪烁,充斥着浓烈的杀机。
蹙眉沉思中,蹋顿神色阴沉地自言自语道:“阴谋诡计,重蹈覆辙么?倘若李利果真如此,那他未必太过轻视我蹋顿了。同样的伎俩,能够得手一次就已经甚是侥幸了,难道他还敢故技重施?莫非他真以为我蹋顿和於夫罗一样愚蠢吗?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今日便要让他领教一下我乌桓铁骑的厉害。今天我就要让他知道,任何阴谋诡计在我十余万铁骑面前都将一无是处,正面战场上能够决定胜负的绝不是阴谋算计,而是要靠实力!”
一念至此,蹋顿神色冷厉,对苏仆延、乌延二人下令道:“你二人速速传令两翼主将素利和难楼,准备率部冲杀,只待我一声号令,全军一起冲阵厮杀,直取李利中军!不管李利有何阴谋诡计,我根本不给他施展诡计的机会,他能奈我何?”
“诺!”苏仆延、乌延二人接声领命,当即策马转身离去。
当蹋顿、苏仆延和乌延指着对面汉军阵前的李利、孔明二人指指点点的时候,李利和诸葛亮也在打量着他们,将他们的名字和真人逐一对照,并指认给麾下众将。
此举看似不足为奇,实际却很有必要。毕竟李利和麾下众将之前并不认识这些蛮军首领,此番决战若是连对方的主要将领都不认得,未免太过荒唐,贻笑大方。
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蛮军大多军纪松散,战斗时其将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如能斩杀其将领或部落首领,那么对蛮军士气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杀死一名蛮军将领或首领所能起到的作用,将远远大于斩杀成百上千名蛮军将士的战果;倘若一举诛杀联军主帅蹋顿,或许能起到奠定胜局的巨大效果。
这种现象在诸侯争斗中并不多见,因为各镇诸侯轻易不会在厮杀之中出现,但在汉军与蛮夷作战中却是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屡建奇功。
汉军阵前。在公孙瓒和严纲二人的介绍下,李利终于将蹋顿、苏仆延、乌延、难楼、素利和阙机等六位蛮夷部落首领逐一甄别,记在脑海里,并叮嘱众将记住此六人的长相,稍后大战厮杀时牢牢盯住他们,一旦有机会便务必将其斩杀。
“主公,贼首苏仆延和乌延已从蹋顿身边离开,看来他们准备冲锋厮杀了!”对面的苏仆延、乌延刚一动身,诸葛亮便立即警觉起来,出声提醒道。
“嗯。”李利闻声看向蛮军阵前,轻轻颔首道:“对峙半晌,我原以为蹋顿会派出将领出阵挑战,借此耀武扬威一番。现在看来,蹋顿确是武勇智略,见识不凡,着实不可小觑。眼下他改主意了,打算全军压上,直接率军冲阵厮杀。”
说到这儿,语气一顿,李利扭头对诸葛亮说道:“这样也好,接下来就是贤弟的排兵布阵时间。全军八万将士包括我李利在内,一律听凭贤弟调遣,成败在此一举。孔明切莫心怀顾虑,尽可放手施为;成了,战功算你的,败了一切后果由我承担!速速登上帅台,指挥大军作战吧”
第959章 杀破狼,纵横喋血
伴随“呜呜”的牛角号声响起,蹋顿跃马出阵,掌中战刀高高扬起,咻然手臂一挥、刀锋下坠,直指面前的汉军战阵。
“冲阵!杀!”
刀锋所向,无须赘言,蹋顿挥舞战刀,纵马疾奔,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唏聿聿杀!”
随着联军主帅蹋顿一声令下,并身先士卒的冲锋陷阵,左、中、右三路蛮军闻声而动,纷纷纵马飞奔、挥舞弯刀,紧随蹋顿之后嗷嗷叫地往前冲。
刹那间,十三万蛮军铁骑集体冲锋,仿佛决堤的洪流一般倾泻而出,轰隆隆震天巨响,横行无忌、吞噬一切,肆虐咆哮。
这一刻,山河为之变色,骄阳为之黯淡,大地为之颤抖,苍穹为之震动。旷野上,晴空起惊雷,马踏轰鸣声恍若雷霆,惊天动地;平地起狂风,山河凝滞、丛林摇曳,飞沙走石满穷塞,尘土漫天,声势滔天。
“轰隆隆!”
就在蛮军十余万铁骑纵马飞奔的同时,汉军战阵同样是闻风而动,数以万计的汉军战骑跃跃欲试,只待中军帅台上令旗一挥便可飞奔出战。然而,位于中军后方的帅台上,军师诸葛亮挺拔的身姿傲然而立,并未挥动骑兵出击的令旗,反而挥舞黄色令旗指挥中军步卒出阵迎战。
伴随令旗轻轻一挥,位于中军前半段的一万五千步卒大步上前。在中军阵前围成一个半圆状的巨盾阵,迅速组成拱卫中军的第一道防线。旋即。五千巨盾兵原地不动,一万名步卒迅速上前,搭弓上弦。
“五轮齐射!准备放箭!”位于战阵最前方的一万名步卒,分为前、后两组,交替放箭。
随着传令兵一声令下,弓弦震动。“嘭嘭”巨响。在“嗖嗖”的破空声中,五千支黑翎箭刺破气流,迎着斜阳飞上高空。恰在这时,又是五千羽箭紧随其后升空,与前面箭矢仅有二十米间隔。
“咻咻咻!”
当第一轮箭矢在天空中划过完美的弧线,凝聚成一团密密麻麻的黑点之际,第二轮箭矢咻然升空。紧接着,第三轮,第四轮
“嗖嗖”的破空声在第一批策马飞奔的蛮军头顶上方咆哮。旋即急剧下坠。霎时,跃马挥刀的蛮军将士闻声色变,霍然抬头观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无比刺眼的太阳光。再无它物。不但什么也看不到,反而双目刺痛,痛得他们双眼流泪,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
“噗噗噗!啊”
正当蛮军将士被斜阳刺了眼,视线中一片空白之时,数以万计的箭矢汇集成密不透风的箭雨,倾斜直下。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破体声响。一个个蛮军将士应声栽落马下,瞬间毙命。箭雨不停歇,呼啸坠落,而蛮军却前赴后继,一片一片地轰然栽倒。凡是落马的蛮军,即便不被箭矢射死,也将沦为马蹄下的亡魂。
“咻!”当第四轮箭矢升空之际,帅台上的诸葛亮霍然挥动红色令旗,早已等待多时的两翼骑兵瞬时出击。
左翼,公孙瓒一直盯着帅台上的令旗,看见诸葛亮挥动令旗下令出击之际,他根本不用传令兵前来传令,便打马出阵,手举长枪,暴喝道:“将士们,一雪前耻的时机到了,随我冲阵!杀”瞬即,两万余幽州营铁骑紧跟公孙瓒身后策马出战。他们所面对的蛮军正是右翼大军,难楼和乌延二人率领的四万乌桓骑兵。
右翼,赵云同样是第一时间率军出击,同样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带领两万无双铁骑冲阵厮杀。他们面对的蛮军则是东部鲜卑首领素利、阙机二人率领的四万鲜卑铁骑。面对两倍于己的蛮军铁骑,赵云及其帐下将士毫无畏惧,迎面出击,悍然冲向飞奔而来的鲜卑大军。
不仅赵云所部是以寡敌众,左翼的公孙瓒同样如此。故此,这注定是一场兵力差距极为悬殊的恶战。并且,两翼骑兵是汉军的最强战力,如果他们挡不住蛮军铁骑的第一波冲锋,那这场决战便毫无悬念,必败无疑。
哒哒哒!
“锵锵锵!杀!”
马蹄轰隆声中,汉军两翼骑兵率先与蛮军两翼迎面相遇,厮杀在这一刻猝然而起。
骤然间,数以千计的骑兵激烈碰撞在一起。刀兵相向,战马碰撞在一起,使得两军纵马冲锋的势头骤然一顿;宛若惊涛骇浪的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