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李利治下最具治理州郡才能的文官不在少数,而且大多数都已身兼重任。无暇分身,而在他身边最合适的人选便是久居徐州的陈宫陈公台。然则,陈宫不仅与徐州士族矛盾颇深。又与一些士族交往甚密,况且徐州境内还有他的许多门生故吏。于是李利毫不犹豫地将陈宫剔除在外,不予考虑,尽管他从不怀疑陈宫的忠心,又与其有着稳固的姻亲关系,但他依然认为陈宫不合适继续留在徐州。
当李利反复思量徐州刺史的人选时,李挚送来一卷凉州政务半年汇总一次的政绩书简引起了他的注意。不,准确地说让他高度重视。旋即,一个最佳人选跃入眼帘。他手里的这卷竹简清楚地记录着朔州太守张既,其政绩连续五年位居凉州辖下各郡之首,被称为“凉州第一太守”。
这个连续五年政绩夺冠的张既,自从进入李利视线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他重点关注的目标。
当年朔州初建之时。为了选好第一任太守,李利同样是大费脑筋,先后将治下所有善于治理州郡的能臣干吏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太守人选。恰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李玄举荐弘农郡内的县令张既出任弘农太守,由此张既正式进入李利的视线。当他将张既召到身边稍加考校之后,当即拍板让张既出任朔州第一任太守,治理包括塞上河套在内的广博区域。
上任朔州太守的第一年。张既就在年终政绩考核中高居凉州各郡之首,第二年仍是稳居第一。为此。李利对张既连续位居第一的政绩持怀疑态度;毕竟朔州是新建的郡县,除了朔州郡治所在的郡城之外,连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几座,真正是一穷二白。最起码的基础设施都成了真空地带,遑论其它?更何况,在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农耕时代,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的辛勤耕作才能养家糊口,发展速度极其缓慢。
于是,在司隶大战结束后,李利亲自带着家眷巡视并州、朔州和凉州等州郡,特意在朔州境内停留了半个月,走遍了大半个朔州,进行实地考察。事实证明,张既的政绩是经得起考验的,实打实的政绩,没有弄虚作假,没有一丝水份。
自那以后,张既这个名字便一直记在李利心里,每到半年和年终考核政绩时,他都会额外留意张既的政绩。无奈最近一年多以来,李利整天都沉浸在纷繁复杂的战事当中,一时间竟然忘了张既的存在,考虑州刺史人选时总是习惯性地将目光放在现任的各州刺史身上,从而忽略了张既拥有不输于任何一个刺史的治政才能。
因此,当李利决定提拔张既出任徐州刺史之后,他忽然意识到李挚送来的这卷竹简未免太及时了,其中定有猫腻。询问之下,李挚毫不隐瞒地道出实情,将贾诩和郭嘉二人给出卖了。因为这份书简便是贾诩飞鹰传信从长安大将军府调过来的,随后由郭嘉亲手交给李挚,委托他在适当的时候呈给李利。
不言而喻,贾诩和郭嘉在徐州刺史的人选同样是煞费心力,慎重考虑之下共同推举张既出任刺史。这倒是与李利的最终决定不谋而合。
至于坐镇徐州的主将人选问题,李利没有独断专行,而是与贾诩、郭嘉和陈宫三人反复商议过多次。其实李利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其人便是驻守河内郡的周瑜。并且李利已经想好了周瑜坐镇徐州之后的职务江淮都督,总领徐州、豫州和扬州部分郡县的所有兵马,执掌三军,其帐下兵马接近三十万之众,俨然是名副其实的“淮南王”。
但是李利对此尚有一些疑虑。其一,周瑜素来与江东孙策交好,让他领兵驻守长江北岸各州郡,其最主要的对手便是江东孙策和荆州刘表,万一?。其二,从目前局势上看,坐镇徐州的将领首要对手还是占据兖州、冀州和青州的曹操,而周瑜在之前邺城之战中曾败在曹操手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邺城大败并未远去,周瑜乃是戴罪之身,不久之前刚被罢免安南将军之职,此时若在无功升迁,未免过于儿戏,实难令人心服。
李利的这些顾虑绝非空穴来风。在随后的商议中被贾诩、郭嘉和陈宫三人无一遗漏地全部提出来。如此一来,周瑜便被排除在外,不予考虑。除了周瑜之外。西凉军中许多将领都有能力坐镇徐州,比如波才、赵云、桓飞和许褚等军中上将军,都能独当一面,驻守徐州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天下并未统一,未来还有很多大仗需要他们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冲锋陷阵,若是将其放在徐州。颇有明珠蒙尘之嫌。最关键的是,如果由这些将领坐镇徐州,李利便不会授予他们总领江淮三十万大军之权;因为他们没有周瑜的统帅之才。只能独当一面,却不能执掌三军,兼顾长江北岸的所有州郡。
斟酌再三,最终郭嘉举荐坐镇凉州的镇西将军郭汜出任徐州主将。这一提议得到了贾诩的支持。而李利也觉得是时候启用这位被雪藏许久的西凉宿将,于是欣然同意。由此郭汜再度被启用,李利任命他为镇远将军,职位等同于镇西将军,但俸禄和爵位却比之前上升不少,堪比三公。与此同时,李利任命纪灵为平南将军,担任郭汜的副将。此外侯成和雷薄等将领也留在徐州军中听用。
所以,当李利率领大军撤离徐州之时。徐州治下七成以上的文武都已撤换,全部由其它州郡的官员跨境调任。值得提的是,陈珪、陈登、糜芳、曹豹、臧霸、魏续和徐奕等徐州文武全部跟随李利一同返回司隶,而后再行调遣安置。
司隶,洛阳尹府邸。
正堂门口,一众文臣武将相继离开大堂,不久之后他们将带着大将军府签发的官凭踏上新的旅程。
在刚刚结束的军政议事上,李利对治下州郡和各营将领予以大范围调整,并颁布封关禁令。
就在天下仅存的几路诸侯纷纷以为,李利攻取徐州之后必将再次将矛头指向冀州曹操,调集重兵攻打冀州或兖州之际,西凉众将纷纷跃跃欲试、试图一雪前耻之时,李利却毅然决定全军休整,除突发战事之外,未来一年或三年之内不会再有战事。
与此同时,李利颁布封关禁令:各州郡即凉州、雍州、司隶、并州、幽州、豫州、徐州、扬州一部和汉中等半壁江山,全面封锁与通往兖州、冀州和青州的所有道路,许进不许出。
此外,李利特意声明,全境修养生息,治理州郡将是第一要务,其次才是厉兵秣马,重整大军。
为此,李利下令,之前参与冀州之战的所有战骑营,除金猊卫和武威营之外,一律前往并州、雍州、凉州和雍州等边郡休整,就地补充兵员,操练新军。并且,李利明确无误地言明,允许所有戍边兵马伺机出击,剿灭边境周围的所有残余之敌,如遇重大战事,须及时呈报长安大将军府,予以增援。
伴随全军休整的命令下达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各州刺史和郡守以及各营将领的大范围调整。
李利命令:鲁肃升任淮南都督,兼领豫州刺史,总领徐州、豫州和九江、庐江等沿江州郡的所有兵马;命张辽为镇南将军,提领豫州和九江、庐江等地兵马,驻守合肥;命波才镇守南阳。
郭嘉升任司隶都督,领中军将军,总领司隶、并州两地兵马,屯兵河内郡;任命陈宫为司隶刺史,领军师将军;任命鞠义为冀州都督,并组建五万先登营,屯军于常山和中山国;徐荣任幽州都督。余下各营将领亦有调整,暂不细表。
与此同时,李利任命徐奕为河东太守,陈登为左冯翎太守,陈珪出任大将军府主簿从事,其他徐州诸将全部安置在各营之中,全部得以升迁。
至此,长达三年的中原之争落下帷幕,尽管李利在河北战场上遭遇惨败,但他依旧夺取了大半中原州郡,大汉十三州之中他独占七个半,已然坐拥半壁江山,势力日益强盛。

ps:衷心感谢:书友140914220501849月票支持,多谢!

   

第113章 带奉先出去散心
长安,大将军府。
阔别两年多之后,李利终于率领大军返回长安,再次回到自己的府邸,与麾下文武重逢,与家人团聚。
自袁术称帝伊始,李利便率军出战中原,此后:组建诸侯联盟,东征幽州,南伐袁术,鏖战河北,平定徐州,直到两年后的仲秋时节方才重返长安。
在此期间,袁术、袁绍兄弟相继败亡,公孙瓒慷慨赴死,吕布束手。
而李利也遭遇了征战以来的首次大败,兵败于邺城,以致整个河北战场全线失利,损兵折将,一举葬送了二十余万将士的性命。
值得提的是,这是李利和曹操数次交锋之中的首场失利,直接危及他的自身性命。在此之前,他也曾将曹操逼到绝境,却终究被曹操逃脱了。而前番邺城惨败,曹操又扳回一局,同样将李利困在城中,但最终李利还是杀出重围,逃出生天了。如此以来,双方先后将对方逼到绝境,却最终都失手了,互有胜负,算是打平了。
伴随李利实施封关禁令之后,中原战局趋于稳定,烽烟消散,各州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生活。
与此同时,西凉军六成以上的兵力屯聚于司隶、并州、幽州和徐州等四个州郡,将曹操治下的兖州、冀州和青州牢牢困在中间,除了境内互通之外,彻底与外界隔绝。自此以后,曹操帐下的细作想要前往李利治下倒是很容易。但是进去之后再想出来却颇为不易。而曹操治下的商队同样被困在境内,再也无法与其它州郡互通有无,更不可能替曹操打探消息。
按理说。封关禁令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刺伤对方,也会伤到自己,可谓是成败各半,谁也占不到便宜。但是,此次李利颁布的封关禁令却只是针对曹操,并不禁止通往荆州、益州和江东的道路和水路。如此以来。这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比的就是双方治下州郡的战争潜力和物资储备。
拼消耗。表面上看起来,曹操并不怯战。毕竟他本身就需要一段时间巩固冀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组建战骑,壮大实力。实际则不然。在他发展壮大的同时。李利治下的军力同样在迅速壮大之中,而且发展速度绝对不比曹操差,反倒是比曹操的发展速度至少快两倍。
究其原因,就是两个字:资本。
现如今,李利已经占据七个州郡,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且又牢牢掌控着所有盛产战马的边郡和草原。
仅以州郡富庶程度而言,冀州固然富庶。但李利治下的豫州和徐州丝毫不比冀州差。更何况,自长安之乱过后,凉州和雍州再无战事。安安稳稳地发展了将近八年,其富庶程度比之冀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以人口多寡相比,冀州是中原第一大州,人口多达五百万;然则,大汉人口最多的州郡有七成在李利治下。再加上,李利先后剿灭了盘踞在雍凉二州的羌族部落、小月氏和部分西域小国。覆灭了南匈奴,平定北方各大部落。其中就有最为强盛的鲜卑和乌桓两大部族。是以,早在司隶大战之前,李利治下便有千万人口,而今其人口数量已然是今非昔比。
正是因为剿灭了周边部落和诸多蛮夷,又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李利才会颁布封关禁令,专门针对曹操,要和他打一场消耗战。这就好比自家兄弟之间的争斗,李利虽然年龄比曹操小很多,但他却是大哥;身为大哥就要顾全大局,先把外面的敌人灭掉,然后关起门来,再和自家兄弟一较高下。
只不过,李利眼下的对手远不止曹操一个,还有三个极其顽固且实力不俗的敌人正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他。因此他现在封锁关卡,其实是为了隔绝曹操与另外几路诸侯联手,既能困住曹操,又能切断他和其他诸侯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腹背受敌。
当然,封关禁令绝非长久之计,最多算作权宜之计,暂时应急而已。一旦曹操率先发起进攻,就有可能冲破封锁,打破僵局。对此,李利早有预料,封关禁令的目的便是能困则困,困不住的话,也必然是曹操主动进攻。
只要曹操率先打破僵局,那么李利就能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在他拥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的情况下,力争让曹军冲出来之后便再也回不去,继而赢得全面主动,说不定还能给曹操来一个围点打援,让他也尝尝腹背受敌的滋味;就像当日邺城之战中典韦和周瑜等人一样,被曹操围点打援,吃尽了苦头,伤亡惨重。
总而言之,随着封关禁令全面实施之后,中原战场上再无烽烟,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光。
而班师返回长安的李利,也迎来了久违的温馨生活,与妻儿团聚,安享天伦之乐。
蓝田大营,狼骑营驻地。
在洛阳议事上,李利下令重组三支战骑营和一支步军营。步军营便是新近归附李利麾下的冀州上将军鞠义所部先登营,三支战骑营分别是:曾经隶属公孙瓒帐下的幽州营、桓飞帐下的飞熊重甲骑兵和吕布帐下的并州狼骑军。
对于新组建的先登死士营,李利没有过多干涉,明确规定先登营为五万兵马,外加斥候、辎重和杂役等附属兵士五千人,并派遣魏续、眭固、孙轻等十余名将领前往鞠义帐下听用,具体职务均由鞠义自行决定,事后呈报上来即可。同时,魏续、眭固等将领还押解着大量军械辎重前去,支援鞠义重整先登营。
此外,李利给予鞠义极高待遇,敕封他为冀州都督、领镇北将军,位比三公。如此礼遇,在李利麾下新近归降的将领之中尚属首例,由此足见李利对鞠义十分器重,赏识有加。
显而易见的是,李利之所以这么做,其根源就是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换言之,李利此举便是千金买马骨,不折不扣的收买人心。毕竟,眼下冀州是曹操的地盘,鞠义及其帐下驻扎在冀州境内,处境十分危险,随时都将面临曹军的大举围剿或偷袭。
而李利所能做的就是,让鞠义和他帐下先登营牢牢驻守在冀州,像一颗钉子一样楔进冀州腹地,摆在曹操的眼皮底下,令其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李利对鞠义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不仅不对他加以约束,反而大力支持,钱粮足额供应,军械辎重更是超额发放,俨然成为鞠义独力抗击曹操的强大后盾。
相对于享受特殊待遇的先登营,三支战骑营的重组则是全部按照李利的意愿执行。
重组后的幽州营由徐晃任主将统领,庞德、侯成和张飞三人任副将副统领。其中,张飞仅是挂名,不参与组建新军、训练和日常管理事宜,只在战时随军出征,余下时间完全是置身于幽州营之外。除此之外,张飞没有任何实职,亦没有明确的官秩,只是挂着威亭侯的爵位,无食邑,却享受亭侯待遇。仅此而已。
飞熊重甲骑兵营在邺城一战中伤亡过半,所幸桓飞其人历来行事霸道,帐下有一支两万人的后备轻骑兵,而李利对此一直不闻不问,算是默许了这支骑兵的存在。是以,此番飞熊营损失惨重,李利特许桓飞组建五万重甲铁骑,允许他享有征用上乘战马和领取军械装备的优先权。与此同时,臧霸、孙礼和何曼三将被派到他帐下听用,而原飞熊营将领悉数留任。由此不难看出,桓飞深得李利信任,其职位虽然不算太高,位同九卿,但实权却丝毫不逊于各路统兵都督,属于真正的实力派统兵大将。
第三支重组的战骑营便是吕布帐下的狼骑军,更名为狼骑营,兵力三万。主将统领仍是吕布,李典、郭淮和关羽三人出任副将副统领;其中,关羽的任职情形与张飞等同,只是挂名,无实职,无食邑,却享受亭侯待遇,战时出战,余下时间均是赋闲,倒是乐得清静。
值得提的是,吕布的官秩没有改变,仍旧是位同三公的奋威将军,爵位列侯温侯。如此高的官爵在李利治下现有的文臣武将之中实属罕见,与李利的叔父李傕官秩相同,仅次于李利本人。
现如今,狼骑营的驻地便是蓝田大营之中,而蓝田大营则是拱卫长安的南大营,驻扎着三支铁骑,约计十万大军。除狼骑营之外,另外两支战骑便是:桓飞所部飞熊营和赵云帐下的无双铁骑。
伴随一阵马蹄声响起,已经一个多月不曾露面的吕布驾驭着赤兔马,带着三百亲兵疾驰出营,此番他是奉命前去陪同李利及其家眷前往秦岭游玩。那前来传令的亲兵的原话是:“主公说,奉先已到达长安多日,之前多有怠慢,此番便略尽地主之谊,带奉先出去散散心。”于是,吕布不敢迟疑,当即率领亲兵赶往南下官道。

ps:衷心感谢:书友“stanleylin”、“小良子”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114章 总是武关情
金秋九月,大雁南去,朔风回归。
放眼山川,层林尽染,遍地金黄。
一阵朔风乍起,丛林披龙袍,大地裹皇装;美不胜收。
秦岭南麓,枫叶正红,漫山红绸,锦绣河山。
此地是春、夏、秋、冬四季最为分明的所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季分明的所在养育了一方淳朴方正的百姓,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闯敢拼,忠肝义胆。
丹江河畔,北边栈道上。
骅骝马扬蹄飞奔,载着一身锦袍的李利直奔武关驰去。紧随其后的是,吕布、李挚、周瑜和诸葛亮四人策马挥鞭,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三千金猊卫铁骑。
而跟随李利一同出游的妻妾儿女并未跟随前来,而是留在山上的太清道观,游赏观景,体验山水田园的悠闲生活。
大队人马沿着山下的栈道疾奔前行,他们跃马挥鞭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丹江河中,潺湲流动的河水陪伴着他们顺流直下,直到武关山口。河水在这里转弯,绕过武关北麓的陡峭山崖,蜿蜒流淌,一路向东而去。
武关守将杨秋早在三天前并得到消息,得知主公李利近日将莅临武关巡视,当即率军重修道路,清扫城楼,而后天天守在西门城楼上,等待李利的到来。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让他等到了。
远远望见山道上的中军大纛,杨秋当即下楼。率领帐下将领列队相迎。
这倒不是他善于迎合奉承,而是武关眼下已是西凉腹地,自从司隶大战之后便一直太平无事。再加上。商县境内民风淳朴,秩序井然,治安良好。而武关东门外便是南阳郡,时下波才正率领重兵屯军于南阳,时刻提防荆州刘表率师北上。正因如此,近年来杨秋这个武关守将甚是悠闲,完全不用担心强敌来犯。与赋闲无异。
不多时,李利一行人来到城下,杨秋疾步上前躬身施礼。
稍事寒暄过后。杨秋便将李利一行迎进城关,并吩咐帐下部将招待随行军士。
武关城楼上。两张案几并在一起,案几上一如既往地摆放着一壶清茶和整套茶具,李利、吕布、周瑜和诸葛亮四人围桌而坐。
置身于雄关之上。高坐于群山之间。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峰和天边的朵朵白云,俯瞰清澈的潺潺溪流和行色匆忙的行人。一壶清香的热茶,四个杯盏,品赏人间滋味,纵谈世事沧桑。
叙谈之间,李利面带笑容的随口问道:“奉先可还记得昔日之事?”坐在武关城上说昔日之事,自然是指昔日长安之乱中吕布率部南下被李利堵在武关城下的那一幕。
吕布闻言后,神色如旧。脸上并无不悦之色,眼神中一片坦然。显然是对自身的处境和地位有着无比深刻的认识,神情之中再无半点桀骜不驯,显得十分平静。
“记忆犹新。”轻轻放下茶盅,吕布没有丝毫回避,直言不讳地道:“不瞒主公,长安之乱过后,末将对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片刻不曾或忘,曾经认真梳理过无数遍,方才渐渐想清楚整个事情的始末。而武关城下的一幕对末将而言,尤其记忆深刻,曾一度将其视为生平最大之耻辱,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报仇雪耻。”
说到这里,吕布话音稍顿,目光停留在李利脸上,注视着他的神色,却见李利神色自若,脸上依旧洋溢着阳光自信的微笑,俨然毫不介意。
看到李利神色无异之后,吕布心中稍安,眼底闪过一丝异彩,随之接着说道:“正是抱着报仇雪耻的初衷,末将放弃了一举歼灭曹操的最好时机,转而率军入盟,加入袁绍组织的中原诸侯联盟,联合中原各镇诸侯一同讨伐主公。司隶大战中,末将帐下兵马伤亡极大,七万步骑折损大半,最终仅有两万余兵马逃出生天。正因如此,在此后争夺兖州的战斗中,末将不敌曹操,败走徐州。也正是因为兖州之败,让末将彻底放弃了报仇之心,第一次认识到乱世争斗并非私人恩怨,亦不是逞匹夫之勇便可为所欲为的,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自身势力和实力。”
说话间,吕布的话音再次停顿下来,顾自端起茶盅轻呷一口茶,眺望着东门外的连绵群山,在那群山之后的东南方便是徐州上空。
远眺东南天空,吕布语气迟缓的轻声道:“实际上,主公南征剿灭袁术之后,末将便知主公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徐州。而末将率部跟随主公平定淮南时也曾想过,徐州虽是富庶州郡,却终究是偏居一隅,以一州之力与主公帐下大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断无取胜之理。为此,玲绮曾劝我率部归附主公麾下,以免再起兵戈,生灵涂炭;而我也知道,与其负隅顽抗,不如主动请降。但是”
说到这儿,吕布话音一顿,脸色颇为复杂,似是思绪繁多,百感交集。
这一刻,李利和周瑜、诸葛亮三人顾自饮茶,悄然之中彼此相顾一眼,不动声色地端坐城楼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