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克格勃全史-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庭。甚至在六月,英国政府还认为,德国只是在备战进攻苏联。白厅还一直在等待
希特勒以武力作威胁的最后通谍,而不是不宣而战。只是到了 6月12日,离战争开
始还有最后十天,联合侦察委员会最终得出结论:“希特勒决定铲除以苏联为代表
的障碍并开始战争。”这样比起大部分外国观察者,联合侦察委员会就成了最准确
的预见者。日本最高指挥部,日本外长和驻莫斯科大使认为,德国人侵苏联的消息
不过是掩盖人侵英伦三岛的计划。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华盛顿对日本驻柏林大
使大岛广的准确预报德国人侵的电报研究得比东京要仔细得多。但是就是在华盛顿
的一些高级行政官员也被 6月22日晨开始的“巴巴罗萨”战役弄得措手不及。
    有趣的是,斯大林更信任的是希特勒,而不是那些他所担心的、可能被胜利冲
昏了头脑的将军们。就在战前几天和战争初始时期,斯大林又产生一个“阴谋”理
论——这是第三个“阴谋”理论。他一直担心英国人为了挑起苏德战争会设下恶毒
之计,同时也担心希特勒会发出要求苏联继续让步的最后通谍。斯大林正等待着希
特勒那些陶醉在成功喜悦中的将军们为他设置的陷讲。  H·H·沃罗诺夫元帅说,
“斯大林当时认为,‘苏德战争开始的唯一原因就是法西斯军国主义者的蓄意挑衅。
而他最怕的就是这种挑衅”。”
    在斯大林“阴谋”世界的幻想中,“挑衅”一词占了主要地位。和斯大林本人
一样,戈利科夫、贝利亚和大部分苏联情报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把这种挑衅看作是反
苏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制造阴谋的一种不可分割的武器。如果苏联允许资本家的阴
谋得逞,那么就正中他们的下怀,并会失去历史进程的控制。
    随着战前有关德军兵力调动情报数量的增加,斯大林开始明显地在采取行动的
必要性上出现动摇。一方面,他命令苏军进人战备状态,另一方面又在竭力摆脱德
国将军们制造的(假想的)挑衅。21日傍晚,斯大林打电话给莫斯科军区司令K·B
·秋列涅夫将军,命令其防空部队进入百分之七十五的战备状态。但很快,斯大林
又对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说:“我们自己也开始无端制造混乱了。”一个德
国叛逃者报告说,“战争将于第二天凌晨打响。”斯大林听后,马上以散布“假情
报” 的罪名下令将其枪决。6月21日晚11点30分,即“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三小
时,国防人民委员会发出“军队进人战备状态”的指示(这项指示在战前甚至没来
得及传达到所有军区)。然而,当班长们问及他们是否可在敌人跨越国境情况下开
火时,得到的回答是:“不要上敌人挑衅的当,不要开火。”军事行动开始之后,
铁木辛哥打电话给西部特种部队军区副司令博尔金下命令:“为不使我们暴露,你
们不应采取任何行动反抗德军……斯大林同志不允许向德军开炮。”博尔金对着话
筒大喊:“那怎么办?部队不得不撤退,城市火光冲天,人员伤亡惨重!”
    到了早上 7点15分,国防人民委员会才下令苏联军队转人进攻。而斯大林还一
直抓着这个念头不放:所有发生的一切——不是战争的开始,而是德国将军的“挑
衅”。直到战争第一天中午,“挑衅”的假想还深深留在斯大林脑中。他保持沉默,
没有在苏联人民面前讲一句话。关于战争开始的消息,人们是从莫洛托夫的广播演
说中得知的。 在“巴巴罗萨计划” 开始前的八个小时里,斯大林徒劳地竭力不使
“挑衅”升级为战争。他用电报“轰炸”德国外交部;他向日本求援,要求它充当
停止“危机”的“调解人”。与此同时,人侵苏联领士的德军夺取了所有主攻方向
的铁路、桥梁,袭击了四十六个苏联机场,摧毁了近千架红军还未来得及起飞的飞
机,并在930俄里的前线迅速向苏联国土纵深前进。
    拥有整个情报发展史上最先进情报网的苏联,在1941年 6月22日的前几个小时
里,经受了二战期间情报机构的大溃败。失败的原因绝不是情报上的缺陷,也不是
分析和使用环节出了毛病。德国突袭之所以成为可能,既由于苏联情报系统的性质,
也在于领导这个系统的独裁者的个人错误。在白厅对各种渠道的侦察情报经过耐心
研究之后,最终达成一致看法:希特勒计划对苏联开战。而在莫斯科情报评价系统
的上上下下却充满了奴颜婢膝的恐怖,这种恐怖以“勤于揣摩、投其所好、保全自
己”的原则在最大限度地表现着。然而系统的溃败还不能够简单地、完全地解释为
种理由——斯大林把情报分析的决定权攫为已有,而是他在分析上的极端错误导致
失败。
    斯大林之所以没有看到德国不可避免人侵的危险性,还因为他一直忙于与三个
本不存在的“阴谋”做斗争:英国使坏,故意挑起他与希特勒闹矛盾的阴谋;希特
勒的最后通谍阴谋;德国将军们挑起事端,逼他向德军先头部队开火的阴谋。臆造
的“阴谋”使斯大林看不到事实上存在的、极端险恶的威胁——“巴巴罗萨计划”。
正像十七世纪红衣主教德·雷茨所说:“疑心最重的人往往被人愚弄。”   
      第八章  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1——1945)
    “巴巴罗萨计划”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希特勒认为,德国军队在冬
季到来之前就可取胜:“只要轻敲一下大门就足够了,整个腐烂的宫殿就会土崩瓦
解。”他的军队以每昼夜50俄里速度行进,沿途扫荡一切的速度甚至连西欧的闪电
战也无可比拟。与此同时,苏联面临的还有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佐尔格从东京报
告说,里宾特洛甫要求德国大使馆说服日本人撕毁“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三个月
与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做你们想做的事情,——里宾特洛甫写道,一一但日本
人应与俄国开战……越快越好。我们一如既往地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能在西伯利
亚大铁路上和日本人握手会师。”在日本政府内部展开了“北方”方案(与苏联开
战)与“南方”方案(与英美开战)的支持者的论战。
    由于“南方”方案的支持者占了上风,所以,佐尔格发往莫斯科的情报主要来
源于尾崎秀实。8 月15日他报告,从战争之初到冬季攻势前之所以放弃“北方”方
案,是由于“日本严重的经济形势”。后来佐尔格说,由于人们对他的消息不屑一
顾,所以迟迟才发来了表示感激的回电,而且电文所用的口吻也令人感觉不到丝毫
的惬意:“要相信,苏联在远东敌得住日本的进犯”。总之,佐尔格直到九月末还
是未能使莫斯科相信日本真实意图的严峻性。十月份斯大林把一半军队从远东调往
西部战线。在自己的最后一封信中,佐尔格说由于来自日本方面的进攻威胁减小,
他请求召他回国或派他去德国。但这封信没有来得及发出,因为10月18日佐尔格被
捕。在这之后的几天之内,他的小组中的三十五名成员也都相继被捕。据日本安全
部门负责跟踪的军官证实,被捕前一夜,佐尔格是在德国大使妻子的枕边度过的。
    佐尔格小组在“巴巴罗萨”战役开始后搞到的有关日本真实意图的情报是建立
在一个错误的推断之上的。正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佐尔格发出的情报并非独一无
二,同时还有从日本外交电文中截获的一些东西。而且正是靠这种不同渠道情报的
巧合,使佐尔格在日本安全机构逮捕他三周前赢得了莫斯科的充分信任。佐尔格被
捕后,苏联利用其它手段继续搞到了一些能够确定日本意图的情报。在一封被破译
的、 1941年11月27日从东京发往驻柏林使馆(也许是驻莫斯科) 的电报中写着:
“必须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见面,秘密地向他们解释我们对待美国的立场……向
希特勒解释,说日本的主要力量将集中在南部,并说我们建议不在北方采取行动。”
战时苏联密码破译员最大的功劳是与破译日本的电码和密码分不开的。1941年2 月,
特别部密码破译小组划归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后来的内务人民委员部) 第五局
(密码破译局)管理。第五局的核心机构是从事研究国外评码、破码系统的调查处。
负责日本方向的主要专家是 C·托尔斯泰,对他的工作评价要比对其他战时任何一
个密码破译者的评价都高——他被授予两枚勋章。他的主要助手是舒姆斯基教授,
日本语文学家上校科捷利尼科夫和卡斯帕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胜利后不久就去世
了。正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小组还能够分担情报总局一部分工作量,主要是破译日
本军队的情报。第五局第一小组的一项任务是观察关东军的调动部署情况,发现日
本进攻苏联远东的实证。
    正是因为斯大林从佐尔格和第五局那里得到了有关日本意图的情报,才使他能
够将远东军区的一半兵力调至西部。10~11月间,8 —10个步兵师和上千辆坦克、
上千架飞机一起被调至对德前线。他们是在最紧要关头到达那里的。10月2 日希特
勒开始著名的“台风战役”——攻打莫斯科。他称此役为“战争最后一场决定性战
役。”两天后,他在柏林体育宫沸腾的人群前宣布:“敌人被摧毁了,他再也无力
反抗!”然而莫斯科并没有倒下。保护苏维埃国家成了为祖国——母亲的圣战。斯
大林变成了反对阴险狡猾敌人战争中民族团结的象征。虽然国家机关和外国代表机
关在十月中旬被疏散到伏尔加河的古比雪夫城,  斯大林却仍留在了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与我们同在!”——这是莫斯科保卫者们常用的口号。苏尔科夫在《军人
的誓言》一书中十分准确地表达出人民的情绪:         “我很清楚……斗争将会充满血腥,步履维艰……但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妇女
和孩子们的眼泪在我心中沸腾。我要让刽子手希特勒和他的爪牙们用他们的狼血来
回答……(出自: 阿列克谢·苏尔科夫, 两卷本诗选,莫斯科,《艺术文学》,
1974,第一卷,131页)”。
    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保卫者无法想到,斯大林在1941年10月时的主要目的不
是领导红军进行英勇的抵抗,而是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帮助下寻求与希特勒言和的
途径。
    10月 7日,红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格奥尔吉·朱可夫被召进克里姆林宫内斯
大林的办公室。办公室内只有斯大林和贝利亚两人。他们都认为红军正在溃败。那
时贝利亚还直接管理着从叶若夫那儿继承的情报和安全机构。1941年 7月,国家安
全人民委员部又一次被内务人民委员部吞并,直到1943年,前者才又作为一个独立
机构行使职权。战争巩固了贝利亚的地位,他作为一个安全机构的领导,却掌握着
国家历史上最大的权力——他成了希特勒人侵后成立的国防委员会五成员之一,其
他成员分别是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马林科夫。
    当斯大林对朱可夫说,红军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时,贝利
亚一言不发。因为看不到别的出路,所以到了效仿列宁1918年 3月与德国签订耻辱
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的时候了。斯大林委托贝利亚寻找签订新“布
列斯特”和约的途径,哪怕以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和一部分乌克
兰作为代价。由贝利亚物色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间谍选中了保加利亚驻莫斯科大使斯
托捷诺夫充当中间人。斯托捷诺夫同意斡旋,可他的各种努力都被德国人拒绝了。
    就在莫斯科的命运千钧一发的时候,贝利亚还在对军队领导干部进行清洗。10
月15日夜至16日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中心机构被疏散至古比雪夫,一起疏散的还
有一些当时正在卢比扬卡受讯的高级领导。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有三百
名犯人被就地枪决了。对剩余人的审讯在古比雪夫还继续进行。1953年贝利亚被捕
后承认:“受讯者被无情地杀戮。那简直就是真正的血流成河的战场。”除英勇地
挺过了所有拷打的A·A·洛克季奥诺夫将军外。所有人都承认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强
加在他们头上的莫须有的罪名。苏联军事历史学家尼古拉·帕夫连科写道:“成百
上千高级军事专家在刑讯室等死。而与此同时,前线上一个小中尉却在指挥着一个
团作战。”一些被疏散到古比雪夫的军事指挥官在10月28日又被枪决。后来,斯大
林突然命令停止贝利亚主持的侦查活动。两位在被捕指挥官中军衔和职位最高的—
—前任总参谋长K·A·梅列茨科夫将军和前任军火人民委员6·R·万尼科夫——虽
然他们供认了强加给他们的罪名,最终还是得到平反而获释。
    内务人民委员部暂缓对高级军官的清洗恰好和战争进程中的转折赶在一起,莫
斯科并没有屈服。自信红军在秋末将被粉碎的希特勒夸下海口:“冬季攻势将不再
进行”。那时他的军队没有配发冬衣,在严寒中死伤人数急剧增加。12月,朱可夫
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结果德军被击退,并在战争中首次转入防御。这次胜利,
使朱可夫成了民族英雄,但他知道,斯大林正对他的知名度投来白眼。后来朱可夫
说:“我属于那些逃避了逮捕的人,但这种危险一直威胁了我五年。”朱可夫认为,
他的战役问题和作战准备问题助理B·C·戈卢什克维奇少将被逮捕这一事实,就是
斯大林给他的信号,暗示他也逃不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手掌心。
    在苏联有关舒尔采一博伊金和阿尔维德·哈尔纳克领导的德国地下活动的文件
中强调指出,他们提供的情报帮助了对德国侵略者的斗争。
    从1941年秋开始,英勇的地下斗士向苏联最高领导提供了一些极为珍贵的情报。
舒尔采一博伊金由于在空军中服过役,在军界(包括军事情报部门)有着广泛的交
往,常常得到有关希特勒计划的极为重要的情报。
    8月30日,盖世太保逮捕了舒尔采一博伊金,而哈尔纳克1942年9月 3日也遭逮
捕,到12月22日他们在柏林被处绞刑时,他们手下有80多名成员暴露了身份。虽然
最主要的涉嫌人员是在空军、航空部、国防部和军队辅助部门的关键人士,但宣传
部、柏林市政府、种族政策部和劳动部也有不少工作人员与此有联系。纳粹安全警
察局和安全部门以日耳曼人的精确调查表明,在被捕者中有:
    29%的学者和大学生;
    21%的作家,记者和艺术家;
    20%的职业军人,平民和国家公职人员;
    17%的战时应征入伍军人;
    13%的手工业者和工人。
    在苏联的史料中,为了强调在法西斯德国共产主义的抵抗的重大意义,通常都
对舒尔采一博伊金和哈尔纳克小组提供的情报的价值作些夸大。虽然一些情报,例
如有关德军歼击机数量和实力的预告,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搞到的,而且对形势的
评价也很重要,然而它们对于反击德国人侵并无多大战役意义。纳粹安全警察局和
安全部门,将舒尔采一博伊金向苏联提供的重要情报分为九大类:
    1.与苏联交战之初德国空军数量的报告;
    2.德国航空工业1941年6月一~月间日产量统计;
    3.德国燃料资源情报;
    4.计划向迈科普(高加索)进攻的消息;
    5.德军指挥部部署情况;
    6.在被占地区飞机批量生产的材料;
    7.德国为化学战生产和储备弹药的情报;
    8.德国截获苏联密码的情况;
    9.德国伞兵在克里特的伤亡情况。
    政治抵抗与间谍活动同时进行,使舒尔采一博伊金和哈尔纳克的失败不可避免。
舒尔采一博伊金和他的妻子一道为地下成员和同情反法西斯地下活动的人建立夜间
组织,这就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于了危险之中。身穿空军军官服、掂着手枪的舒尔
采一博伊金在野战排中经常去执行保护张贴反法西斯标语的年轻抵抗者的任务。
1942年在柏林举行反苏的“苏维埃天堂”展览时,舒尔采一博伊金组织了宣传画行
动,口号是:
    展览:纳粹天堂
    战争一一饥饿——谎言——盖世太保
    能忍受多少?
    舒尔采一博伊金和哈尔纳克还书写和散发传单,这些传单后来被苏联历史学家
评价为:“反希特勒宣传的光辉典范”。
    德国外交家鲁道夫·冯·谢里哈的冒险程度要小一些。战前和战时他一直与舒
尔采一博伊金和哈尔纳克的小组保持着距离。如果不是情报总局在柏林的话务员缺
少的话,他或许能迟一些被逮捕。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他发送情报的话务员在布
鲁塞尔被捕。“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后,冯·谢里哈与情报总局合作似乎没了往
日的热情,他的搭档伊莉莎·什乔贝也很难从他那儿得到情报。1942年12月,情报
总局将间谍亨里希·克年(前德国共产党代表的儿子)空投到东普鲁士,然后他辗
转到柏林以期通过什乔贝与冯·谢里哈建立起联系。他随身带着向莫斯科发送冯·
谢里哈情报的无线电发报机,他还有一张冯·谢里哈1938年从情报总局领取数额为
6500美元的收据——若冯·谢里哈拒绝的话,这就是恐吓的把柄。德国安全机构对
此作出了十分符合逻辑的结论,克年的使命证明了“莫斯科认为谢里哈的工作具有
重大意义”。9 月盖世太保逮捕了伊莉莎·什乔贝,并等着克年与她接头,果然,
此事一个月后发生了。
    舒尔采一博伊金和哈尔纳克的小组是情报总局在西、中欧间谍网的一部分。德
国中央安全局称之为“红色乐队”(一些文章误译为“红色御夫座”),向莫斯科
发射密码文件的话务员被称作“音乐家”,“指挥”是利奥波德·特雷伯。特雷伯
后来说,1941年11月12日,布鲁塞尔的一名“音乐家”将舒尔采一博伊金小组有关
希特勒“蓝色”战役开始的情报发往莫斯科——此次战役就是一年之后对斯大林格
勒的战略进攻:
    “第三号计划,目标——高加索,第一阶段预计在11月份进行,但要到1942年
春才能实现。5月1日前部队应布置完毕……具体内容晚些时候通知。”
    据德国情报部门的评价,特雷伯的情报给德军带来的损失与舒尔采一博伊金小
组最重要的情报所带来的损失不可同日而语。特雷伯后来说,1942年 5月12日,他
的一个信使带给莫斯科“一条十分重要的有关进攻的情报”。这样特雷伯的回忆就
与苏联的材料不符了。关于“蓝色”战役的第一批材料是从一架被击落的德国飞机
上(1942年6月19日)上获得的。但6月26日,斯大林宣布他不再相信有关“蓝色”
战役的一个字,并责备情报机构上了这么明显的假情报的当。两天之后“蓝色”战
役开始,德国人在从库尔斯克到北顿涅茨的广阔战线上展开了攻势,这再次使希特
勒重新燃起了1942年底前战胜俄国的曾失去过的希望。
    1942年,德国的无线电测向仪测出了“音乐家”的位置,这之后“红色乐队”
就逐渐减少了活动。特雷伯本人是1942年12月 5日在巴黎一家牙科医院的治疗椅上
被捕的。据后来一名反间谍机构的军官说,特雷伯“开始惊呆了,然后用流利的德
语说——干得太棒了”。后来他同意为盖世太保效力,这样就成了一个双料,或许
还是一个向莫斯科发送带有预警的伪情报的三栖间谍。引人注目的是,1943年他逃
掉并一直隐匿到战后。
    然而,战时最重要的间谍网是瑞士的“红色三套车”。这个小组在德国有情报
源,其名字的来宙是根据发报员的数量而命名的,小组的头目是尚多·拉多(假名
为多拉)。毫无疑问,其中最有价值的应属德籍瑞士情报机关军官鲁道夫,廖斯勒
(别名“吕西”)。他的情报通过一个地下小组的领导拉舍尔·久边多费尔(别名
“西西”)和中间人克里斯蒂安·施纳杰尔发送给拉多。廖斯勒在德国有四名重要
间谍,他分别给他们取了假名:维特、特迪、安娜和奥莉加。虽然无法确定使用这
些假名的人究竟是谁,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还是得出了结论:这些人很有可能就
是少将汉斯《斯特——反法西斯主义者,德军参谋部指挥官,由于后来参与1944年
7月刺杀希特勒事件, 与自己的上司海军少将卡纳里斯一起被处绞刑;汉斯邮恩特
·吉泽乌斯——反间谍机构的工作人员,曾任德国驻苏黎世副领事;卡尔·哈德勒
——希特勒反对派保守党领导,谋杀希特勒未遂之后也被处绞刑;上校弗里茨·别
特策利——驻雅典德军东南小组情报分析处处长。
    “吕西小组”的隐秘性导致了许多神话的出现,其中包括下述假想,即该小组
只是个掩护。英国情报机构正是通过它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