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琬儿明白,不管自己能不能被岷殿下看中,千万不要说这两位的坏话。如果事情成了,也不要施计争宠。
“多干少说,殿下喜欢这样的属下;不用担心自己的辛苦被他忽视,殿下精明得很;不要浓妆艳抹,殿下喜欢清雅自然……”
段琬儿凝思听着,不断地点头,把朱永兴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等认真记在心里。她与朱永兴有过几次接触,好奇多过爱慕,张维翰的讲述提醒,更让她产生了极大的好胜心。
论相貌,就算比不上梦珠,却也相差不多;论管理能力,自己可是很有经验;论见识,走南闯北自不必说,这读的书怕也不比梦珠少吧?不断地做着对比,段琬儿突然发现,自己还是蛮有信心,蛮有希望的。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当兵吃粮?
一道道壕沟象绞索般延展伸长,套住了梅州城,越收越紧。先是西面,然后是北面、南面,最后是东面,行将闭拢,完成合围。
城头上的火炮有一声没一声地响着,这种合围城池的壕沟有很合理的倾斜角度,实心弹丸几乎很难杀伤壕沟内的人员。
挖掘壕沟的义民乡勇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骚扰,又有明军士兵负责警戒瞭望。若是有炮弹射来,一声哨响,义民乡勇便蹲身低头,或许有比较倒霉的被扬上一头一身土,大多却都连汗毛都碰不着。
小旗唐季带着手下士兵在壕沟上巡视着,根本没把城上的火炮放在眼里。除非是群炮齐轰,否则这样单炮的轰击,想准确打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历经数次战斗后,唐季已经是经验丰富,并且成为了一个军官。
“听说,在四川当兵不仅给饷发地,还给老婆呢!”一个士兵脱下鞋子,倒着里面的泥土,一副羡慕不已的神情,“长官,您知道这事吗?”
唐季还有些不适应,这个士兵是他的同乡,原来一口一个唐兄弟的叫,现在称呼改了,态度也不一样。
“这个,好象不是那么简单吧?”唐季摇了摇头,说道:“其实细算一下,当一两年兵,连军饷带功赏,也够娶个老婆的。一年就是十亩地呀,好好种的话——”
“嘿嘿,长官您是够了,俺们可没功赏啊!”
“长官那是拼命得来的,眼红也没用。”
“打仗的时候,你们不拼命嘛?”唐季突然严肃了起来,“操练时喊的口号都是瞎对付?要是怕死,上阵前把自己的腿砍了,别他娘x的在战场上拖累别人。”
几个士兵一下子愣住了,对唐季的突然变脸都准备不足。
“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军规如何处置,你们都记得吧?”唐季的脸色更阴沉了,“当兵就要打仗,就不能怕死。怕死就赶紧滚,省得害人害己。参军时个个腆胸昂头,说得比唱得都好,却只想着混军饷,混田地吗?”
“长官,您看您说的,弟兄们可不是那样的人。”一个士兵陪着笑脸解释道:“俺们都不是新兵,这仗也打了一两回,可没谁装怂吧?那军规,大家伙可是都记着呢,犯了大错,不光是自己,连家人都要跟着遭罪呢!”
临阵脱逃,以军法究核其罪,当斩!罪人家属去除军属一切优待,并将优待免去的赋税加倍偿还;家属列入罪籍五年,人不可擅离居地;家属十年不得为官,不得为吏……
从军的待遇越来越优厚,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惩罚措施也是相当严厉的。而罪籍虽然没有明说是贱籍,也与贱籍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一旦归入,确实是极大的打击。且不说地位上、经济上的处罚,身份地位高低的落差和改变,更是一种精神上折磨。
“当兵吃粮,领饷养家”这种自古以来军队的基本传统制度,朱永兴并不赞同。没错,他一直在尽力扭转士兵受歧视的社会地位,也一直在尽力在待遇上做到优厚。但有一个前提,那便是不需要只是为了混饭吃的士兵。也就是说,士兵有士兵的责任,尽到责任的是好兵,可以无愧地接受政府给予的待遇。而没有尽到责任的,完成不了本职工作的,要么有自知之明地滚蛋,要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因此,明军在朱永兴出缅入滇之后,基本上是募兵制,而不是拉伕强征。即便初期财政困难,朱永兴也用土地作为弥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善后抚恤措施。名码标价,也可以这么理解。你来当兵,好,既是自愿,那便要知道当兵是要打仗,打仗便会有死伤,能承受的签字入伍;犹豫迟疑的,回去考虑清楚。
“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这句话是明军平常喊的最多的口号,这种经常性的灌输,便是要士兵们明白,既然是自愿选择这个职业,便要尽职尽责,便要作出牺牲。
军法如山,军纪严明,在滇省时便被朱永兴再三地用实事证明,并用血腥的威慑手段加以保持,形成习惯。到现在,这套做法已经相当完善,并且深入到每个老兵的骨子里。而在滇省随朱永兴奋斗过的老兵,除去殉国的、退役的,大多都已经是军中骨干,有的甚至已升为中级军官。由他们,又把这种观念传输给属下,在军法军纪的条例监督下,不断地维护。
这才是一支职业军队应该具有的敬业精神,是王师应该有的严明纪律。朱永兴知道这只是开始,也根本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期望。但他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足以令他欣慰了。
说到惩罚,说到家人,唐季知道这些士兵还是清醒的,而他能把宣教官的话差不多都复述出来,也觉得很得意。
“好了,好了,大家明白就好。”唐季侧头听了听号角,确实是开饭了,便摆着手说道:“你们回营吃饭吧,吃完把我那一份带过来,我在这里等着。”
“那不凉了。”一个士兵颇会来事儿,赶忙说道:“这样,我把两份饭带过来,跟长官一起吃。”
“也好,那就辛苦你了。”唐季也不是一个多有心机的人,这种拍马屁的感觉也很受用。
士兵们转身走远了,唐季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等候,并不时看向梅州城。对于攻城,唐季在新会、广州都参加了战斗,与这两座城池相比,梅州城便算不上特别的坚固。所以,唐季觉得攻下梅州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是他心中挺纳闷,这清军为啥老呆在城里等着被一窝端呢?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打法?
正想着出神,城头上轰然一声响,白烟升起,一颗炮弹飞了过来。不是什么人品爆发,更不是射术出众,就是瞎蒙的,炮弹似乎正向唐季砸来。
啊,不好。唐季一个激灵,猛然前扑,连滚带爬地翻进了壕沟,一下子还把沟晨正在挖掘工作的人给撞倒了,正压在他的身下。rs
第一百七十八章 梅州城下
“哎呀,敢跟姑奶奶掉歪,一锹拍死你。”
唐季还没有觉察到身下的异样,一声尖厉的斥骂便在耳旁响了起来,然后一股大力将他掀开。
“轰”的一声,壕沟上炮弹落地,尘土四溅,扬了唐季和那女子一头一脸。
噗、呸,两人赶忙伸手拂拉着,嘴里的泥土也赶紧吐出。视线一清,唐季倒是认出来了。
“是你?邓,邓,邓秀。”唐季对这个女子印象颇深,在广州城外给他弄出麻烦,拦住岷王爷请求公道的邓秀。
邓秀愣怔了一下,杏眼圆瞪,仔细辨认着,然后脸上的怒色有些缓解,这炮弹让她知道不过是一场误会,这个很眼熟的士兵不是掉歪来的。只是,竟然知道她的名字,这让她感到惊讶。
“你,好面熟啊!”邓秀终于疑惑地问道,显然忘了曾被自己软硬兼施搞得头痛无比的唐季。
唐季起身收拾了一下,不解地说道:“在广州城下,你不是哭着喊着要拦轿喊冤嘛,怎么又跑到梅州来了?”
邓秀眨着大眼睛想了想,笑了起来,伸手指点着,“哈,是你,拦着我的那个坏家伙。”
咳,唐季无奈地干咳一声,说道:“职责所在,岷王爷身份尊贵,哪能容得陌生人近身?你还没说怎么又跑到这儿来了。”
“支前,义民。”邓秀回答得很简短,笑得更畅快,“已经有三十亩了,够一家子上岸过活了。”
义民奖励制度在广州城下确定,并迅速按照朱永兴的建议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支前义民的雏形。换句话说。朱永兴希望这样的影响越来越大,动员起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进来。
这并不是朱永兴的独创,而是“一个小竹棍”的故事给他的启发。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可以让人们窥视当年支前的场景:千万个支前队伍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他们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而小竹棍的主人更是随着大军转战走过了三个省八十八个城镇和村庄。
如果有几十万的支前民工参与进来。这不光是对作战部队带来单纯的物质上的支持,也让军队更加的灵活机动。当年,不管是华野、中野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军路线,或者路过什么样的地形,民工可是都能跟上。
“支前证”、“义民证”便应运而生,岷藩的王印盖在一张可填写时间表格的纸上,虽然简陋。但却彰显着对支持明军的民众的认同。奖励也以此为据,由军队派人每天发放“到工券”,到工三天则奖十亩田地。
这样的奖赏对于很多百姓来说相当具有吸引力,占领区不断扩大。有更多的义民加入进来。而从广州一直跟随着部队到梅州、潮州的也为数不少,邓秀便是其中一员。
对国战意识的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朱永兴利用奖赏来唤起民众,虽然有些“重赏之下有勇夫”的意味,但也不失为可行之道。
“你家里还有别人也跟来了?”唐季心中了然,随口问道。
“就俺一个。”邓秀脸上闪过一丝黯然,“老娘体弱,两个弟弟还小,都来不了。”
唐季立时大起同情,也颇钦佩这个女子的坚强和胆色,沉默了片刻,他听到壕沟上有士兵呼喊他的名字,知道是把饭打来了。望着邓秀汗水殷湿的衣衫,红红的脸庞,杏子般的大眼,破烂的鞋子,心中蓦然一阵冲动。四下瞅瞅,无人注意,他飞快地从身上掏出几张“到工券”,握成一团一下子塞到邓秀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爬上壕沟,奔着来声而去。
“嗳,嗳——”邓秀一开始没意识到什么情况,看着这个家伙象被人赶似的落荒而逃,不由得伸手叫了两声,唐季却已不见了背影。等到她看清手中皱巴巴的纸团是什么后,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
饭菜吃在嘴里似乎没有了滋味,唐季不时望向那边的壕沟,很渴望再见到那个姑娘。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却老是想起他撞倒邓秀时的情景,被忽略的感觉也渐渐回忆起来。暖暖的,软软的,汗味也想起来了,可并不难闻……这个根本没和女人接触过的家伙傻笑着失神了。
……………
“攻下梅州后暂且停止进攻,整顿军队,囤积弹药,视满蒙八旗的动向而定作战计划。”汝阳王马宝和军官们已经用餐完毕,正在喝着茶水,讨论着朱永兴最近的来信,“东线将保持一个军的兵力。嗯,一个军三个师,一个师三个镇,一个镇三个营,一个营三个总旗,一个总旗三个小旗,一个小旗三个班。再加上营、镇、师、军属炮兵、辎重兵,一个镇约是三千人,一个师约是一万两千人,一个军约是四万人。”
“这比以前更细致了。”张国用思索着说道:“而且名称又有所改变,以后的编制便是如此定法,最大的作战单位便是军喽?”
“四万人哪,应该足够独挡一面了。”雷朝圣倒是很自信,“现在我军应该只多不少吧?难道殿下要裁兵?”
“不是裁兵,而是要组建广州卫戍师。”参谋长吴三省说解释道:“殿下要移跸,政府要搬迁,可大军都在外,广州城周边的防卫力量还是太虚弱了。”
“安内方可壤外。”马宝接着补充道:“广州无忧,则我军可放心挺进。目前我军数量虽多,但新兵不少,且有不少还用的大刀长矛,对战力提升不大。有一军之兵,若是火枪、火炮齐备,弹药充足,又有水师助战,攻掠闽浙还是有把握的。”
“梅州指日可下,若是趁满蒙八旗尚未到来,直取闽省,是不是更好一些。”彭应伯试探着问道。
马宝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道:“以逸待劳,殿下也是以策万全。而且,殿下亦有牵制计划,若闽省告急,这满蒙八旗怕是会不理牵制,兼程赴援了。”
其实马宝也有这样的想法,趁胜入闽,在清军援军到来之前,多打几个胜仗,将战线尽量外移。但朱永兴信中也说得明白,若是弹药不够充足,初期进展顺利,后期则要面临困难。而打成拉锯战,使地方残败,百姓多受苦难,却不是朱永兴所希望的。
“殿下宅心仁厚,向来以稳为主,没有确实占领并守住的把握,他宁可不去攻打,以免百姓受难。”吴三省补充道:“满蒙八旗呀,实力不可小觑。我军不怕攻坚,阵地防御更是经验丰富。若是能在梅州城下进行一场消耗战,倒也是很理想的结果。”
涉及到对朱永兴指挥的问题,众将也是浅尝而止。保守说不上,稳妥而已,只要不是错误,谁也不想直斥其非。毕竟这些人都因为广州的胜利而刚刚加官晋爵,感恩是一方面,日后不被人诟病、影响前途则是另一方面。
伯、侯可由朱永兴颁赏晋升,公爵及以上的,则由朱永兴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马宝也因为东征之功跨入一字王行列,尽管修表请封需要些时间,但他和很多人心中都明白,这不过是走个程序,断无更改之理。
时至今日,朱永兴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斥责和反对,反倒是有本皆准。如果这样还不能让有心人产生疑问,那就有些污辱大家的智商了。普遍的猜想是朱永兴已经控制了在缅甸的小朝廷,再加上羽翼已成,懦弱的永历就如同对马吉翔专权无可奈何一样,对朱永兴也不敢违逆。却很少有人想到朱永兴胆大包天,从出缅入滇后便开始伪造圣旨。
不管如何猜测,得到了恩赏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朱永兴所任命的官员也一反永历朝廷中许多官僚一直把原大顺、大西军视之为“贼”,不时下绊添堵的作风。朱永兴更是赏罚分明,不偏袒,不歧视,从而赢得了大部分将领的忠心。对朱永兴假言朝廷的加官晋爵,也是坦然接受。
汝阳王马宝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武将,他却有文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认准了朱永兴是值得效忠的明主之后,他可谓是尽心竭力,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
现在成为一字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作为南明现在仅有的三位异姓亲王,他对朱永兴的抬举看重自然是感恩戴德。再建功勋,自然是回馈朱永兴的最好办法。但同时,稳妥、安全也是他必须要考虑的,这可是事关恩主朱永兴以及他的脸面。
马上便要登上人生的巅峰,马宝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时朱永兴的来信,即便其中或有暇疵,他也必须加以掩饰,并使结果能够达到最好。
………。
第一百七十九章 荣誉之争
面对满蒙八旗的南下,朱永兴以十分谨慎的态度,采取了似乎是最稳妥的对策。尽管保守,但在计划中各种牵制力量完全准备好,并到位之前,还是无可厚非的。
胜时势如破竹,败时一溃千里,朱永兴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现在的南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能够承受住一两次失败。但宁要稳扎稳打的小胜,也不要风险太大的巨胜,这是朱永兴的心思。
时间的拖长已经开始对南明有利,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随着时间将会越来越大。这得益于南明政府在朱永兴的促进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手段,多种多样的赚钱手段,政治上的进步开明,军事上的装备、士气等方面的变化。从根本上讲,可以说是文明对野蛮,先进对落后,开明对封建的总体优势。
文明被野蛮击败,这并不代表野蛮才是先进的。的文明,走上歧途的文明,还能称得上是文明吗?正因为如此,世界上野蛮击败文明的例子有,但绝不会比文明击败野蛮多。
“实力的碾压——”汝阳王马宝算是多少了解了朱永兴的心思,郑重地对众将说道:“殿下追求的,希望的,便是这样的局面。用火炮、火枪、刺刀,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毫无疑问地夺取胜利。也就是说,计谋不可少,但其在决定胜败的重要性上,将会不断降低。”
“虽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却需要努力才能实现。”吴三省和马宝交换了下目光,郑重地补充道:“需要大家的努力,努力练兵,努力钻研战阵战术。至于装备,殿下会为我们补齐,而能不能对得起殿下的苦心筹措,能不能辜负殿下的殷殷期望。便要看我们的了。”
张国用等人互相交换眼神,心中已经了然。岷殿下并没有走靠兵多势众取胜的老路,确定编制,意味着精兵路线。武器装备优先供应,军饷奖励也会相应提高,为的便是保证这编制内军队的战斗力。至于警备军,则要归属于地方部队,既是后备兵源,又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待遇也会与正规军拉开差距,以保证警备军人员对正规部队的向往。
“胜利会掩盖问题,失败会暴露缺陷。”吴三省接着说道:“这是殿下信中所说的原话。当初在滇省时,我们便是吸取了教训。以哀兵之态绝地求生。而清军则以为胜势已定,骄傲了,放松了,分散了,从而给了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现在呢。形势正好翻转了过来。不断的胜利,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觉得只要装备跟得上,胜利便没有问题。殊不知,决定战争胜败的归根结底还是人,是士兵的意志和素质决定的。如果个个勇往直前,哪怕是斩木为兵。也会令敌人胆寒。”
“殿下已经竭尽所能,军人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前所未有的提高。”马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很低沉,也很严肃,“但我们做得够不够呢?不说别人,便是魏君重所带的那个团。又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够打败?嗯,我们这边的编制确定了,估计那边的也一样,魏君重成为一师长官是肯定的事情。第一个中校吧,实至名归呀。又有谁不服?”
讲武堂出身的,魏君重是最耀眼的一个。虽然他在讲武堂学习耽误了很长的时间,嗯,也不能说耽误,应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而后,他带着岷藩嫡系的烙印,带着第一支成建制的燧发火枪营开始征战,并在实战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变着火枪营、团的武器配备比,成为目前火枪营、团的样板。
前途无量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看的。而军衔,则是标志着讲武堂出身的将领的地位和成就,也代表着受到朱永兴器重的程度。陆军目前最高的便是魏君重,由上尉已经升至中校;而海军最高的则是段智英,在赴援金、厦,打击广南水师,消灭清军广东水师,这三场战役中由见习少尉已经升至上尉,离少校只是一步之遥。
因为军衔制是朱永兴创立的,代表着嫡系,代表着新生的势力。所以,尽管目前并没特别高的军衔产生,但却逐渐成为军中的中坚力量,比目前有些泛滥的参将、副将、总兵,含金量要大很多。
当然,魏君重能晋升中校,也是起点高的缘故。而他能暂时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先在讲武堂进修镀金,接着再后来居上,成为握有实权的一师之长,也显示出他的眼光和心机。
唉,为啥早没想到呢?包括张国用等将领都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当然,他们也可能成为定编制后的受益者,直接率领一团、一师,但轮换制,朱永兴创立的轮换制,使他们的职务并不会一直稳定。而象魏君重这样的,如果不犯什么大错,地位和职务却将是相当稳定,而且会一路上升。
“目前的要务是干净利索地拿下梅州,然后便是加强训练,练出一支铁军,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军。”马宝的声音激昂起来,“满蒙八旗,我们要让他们有来无回;闽省耿逆,我们要犁庭扫穴,殄灭无遗;江南失地,我们要纵横攻掠,所向无敌。如何,可是心虚了,可是没有信心?”
“王爷放心,魏君重所率的团能被殿下命名为‘模范团’,咱们这个军难道便不能被殿下称为‘铁军’?”张国用率先表态,颇有与魏君重一争长短的气势。
“末将愿为此努力。”
“末将也愿。”
…………
朱永兴预料到他授予魏君重之个团称号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命名代表着荣誉,代表着他的器重和赏识,没有人为之去争,那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但他也知道暂时无法看到具体的成效,只能是在以后的战事中得到检验。此时,他正在府内,看着刚刚运来的宝贝,喜悦非常。
第一百八十章 府内烦心事
朱永兴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因为在科学技术发展到巅峰,“精神原子弹”丧失作用的时代还远没有到来。但能够拥有更好、更震撼的武器装备,他还是不会放过。
被火烧过的平南王府已经清出了一大片空地,房屋还剩下了不少,朱永兴也没有下令重建,但残砖烂瓦早收拾干净,焦黑的痕迹也被白灰重新掩盖。此时,一个圆形的大东西正缓缓飘起,离地有一两尺的距离。
这煤炉到底还是有问题啊!朱永兴估摸着加热的速度,看着蹲在狭小的吊篮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