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他搞不懂明帝是如何把一盘散沙的抗清武装统合在一起的;他搞不懂明帝是如何把军队的装备变得犀利起来的;他更搞不懂明帝是如何长袖善舞,筹措出供养军队的饷粮……
汉人言五百年出一圣人,难道真的就应验了?可要说不是,鳌拜也解释不清明帝的所作所为似乎能未卜先知一般,他也知道吴三桂是如何被谶语吓得不敢入滇、失去斗志的。
如果没有这个昭武帝,现在的满人应该席卷天下,坐稳江山了吧?鳌拜不止一次这样暗中想过。永历虽然是汉人的希望,但万万不会是值得尊重的对手;李定国虽然是名将,却没有那么大的政治号召力,独木难撑天。
时也,运也!鳌拜想不清楚,搞不明白,便只能将这些都归于虚无飘缈的上天旨意。至于前途,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了。
暖风微吹,本是花红草绿的大好时光,鳌拜却觉得躁热烦心,脸色愈加阴沉。
一路行来,时常可见向着建州迁徒搬家的满汉人等。有官吏,也有平民,有骡马车,也有独轮车,又是一场前途未卜的举家搬迁,人们脸上多带着迷茫和凄惶。
物件是越搬越少,连春耕抢种的农作物也要留给明军了!鳌拜眼见前方不远处又有一群人在路边歇息,也或是在躲避大队的车驾。这个时候可不是什么皇帝出巡,焚香跪拜,而是仓惶出逃。虽然这些人也都表现出谦恭,却已不可同日而语,连车驾的侍卫都没有心情吆喝斥骂。
车驾缓缓而行,鳌拜也没有这些人当回事,只是淡淡地瞟着。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退到建州以后,人力是宝贵的。既要抵挡明军可能的继续进攻,还要耕种生产,人少了根本忙不过来。
就在鳌拜行过这群人的面前时,突然有人站了起来,大声喊道:“鳌中堂,中堂大人,我是阿思哈的儿子,您还记得家父阿思哈吗?”
阿思哈?鳌拜微微一顿,想起来了,那曾是他旗下的巴牙喇,作战很勇猛,伤残致休,已经多少年不联系了。
“让他过来。”鳌拜年纪大了,境况又是如此惨淡,很自然便起了念旧之情。
自称阿思哈儿子的人从地上扛起一头死鹿,迈步越过亲卫,来到鳌拜面前,施礼如仪,口齿伶俐地说道:“家父经常说起与鳌中堂一起征战厮杀的事情,奴才非常仰慕拜服,今儿侥幸猎了这家伙,特献与中堂。”
“你有心了。”鳌拜难得地笑了笑,随意地问道:“你父亲呢,他还好吗?”
“回中堂的话,奴才的父亲还好……”说着话,这个人弯腰似乎在摆放死鹿,手却暗中伸进了死鹿预留隐蔽孔洞的肚子里,然后猛地一抽一拉,两颗拴在一起的冒着青烟的手榴弹便出现了手里,转身猛地扑向鳌拜,死死地抱住了鳌拜的手臂,嘶声大叫道:“鳌拜欺蒙君主,大奸大恶,今替吾皇除之。万岁,万岁,万万……”
这一连串的举动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鳌拜大吃一惊,胡乱地挣扎甩脱,亲卫也有些措手不及,纷纷呼喝拔刀,围上来……
轰,轰!两声巨响几乎同时爆炸,烟雾升腾,血肉纷飞,惨叫惊呼响成一片。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内讧分裂
科技的力量,并不一定要表现得多么高端,多么惊天动地。有时候,只是小小的进步,便足以产生巨大的作用。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曾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克皮岛、参与松锦大战。满清入关后,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重创大顺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后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击破张献忠的大西军,实居首功
虽然鳌拜绝不象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武功绝高,但亦不愧为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就是这样一个猛将,在轰然巨响中化为碎肉。
不管这个死士是被威胁、利诱,还是一腔忠贞;也不管这次刺杀是否可成为自杀袭击的世界纪录,重点是鳌拜死了。
鳌拜跋扈也好,专权也罢,在康小三还小的时候,到底是担起了朝政,使得政令军令能够通畅,不致于因为意见纷争而误事。可他这②长②风②文②学,。c↗⌒t一死,便再没有一个威望、权力能够压服众人的首领。
而鳌拜的亲信,比如他的弟弟卓布泰、儿子达福等人,还掌握着相当多的部队。更要命的是刺客喊的那几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这是拥皇派铲除奸臣的行动。奸臣死了,那奸臣的爪牙能够善了吗?
在目前人心不稳的形势下。鞑虏最怕的便是内乱分裂。为此,孝庄等人看得明白,也容忍了鳌拜的专权跋扈。他们想得清楚,只要康熙还是皇上,等到长大亲政之时,鳌拜也老了。到时候再作计较也不迟。
但事情偏偏就这样出乎意料的发生了。康小三到底是年纪尚小,掩饰不住的兴奋喜悦,真的以为是忠臣义士铲除权奸,扶保皇室。可孝庄却是大吃一惊,忧色满脸,忙着派人加强护卫,以防不测。
“鳌拜身受先帝不次之恩,身为托孤重臣,近几年来欺凌同僚。践踏朝纲,咆哮金殿,中外臣工无不侧目而视。此等乱臣贼子伏诛,可见上天眷顾我大满,不使其落入奸贼之手。”康小三尚不知觉,兴奋地说着。
“皇上啊”孝庄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鳌拜乃国之重臣,今被刺杀。实乃是明国的阴谋诡计,欲使满人分裂内讧。皇上不可喜形于色。中计而不自知啊!”
“阴谋诡计吗?”康小三收敛了一下喜色,皱着眉头思索。
“此时形势已不乐观,鳌拜颇有党羽,若是他们认为这是拥皇派在剪除异己,岂不是要拥兵自保?甚至会作战,或投向明国。”孝庄把话挑得更明白了。“所以皇上要马上撇清此事,不仅要重重褒奖鳌拜,更要对外言明这是明国诡计,以安抚鳌拜部众。”
康小三明显有些不愿意,但转而一想。鳌拜已死,给他个身后虚名也无大碍。况且孝庄说得有道理,卓布泰、达福等人都统兵在外,若是因此而刀兵相向,岂不令明国拍手称快。
见康熙点头,孝庄和缓了语气,以商量的口吻说道:“皇上觉得加封鳌拜为太师一等公如何?死后哀荣嘛,加得过些也无妨。”
“皇祖母说得是,朕觉得甚好。”康熙沉吟了一下,说道:“朕还要彻查此事,务必找出幕后主使,看他到底是忠是奸?”
孝庄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迁延时日恐怕会误事。要以最快的速度安抚他人之心,找个替罪羊最合适。管他是忠是奸,这件事情便说死了,就是明国奸细所为。”
康小三明白了皇祖母的心思,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卓布泰不知行踪,达福还在盛京,便派人急速通报,并由他承袭国公爵禄。至于随着车驾卫护的军队,朕看将领也未必便是鳌拜死党,朕简拔其官爵,应该不致生乱。”
“皇上的布置甚好,哀家放心了。”孝庄有些欣慰,又有些悲哀,这康熙若长大,未必不是如太宗、摄政王这样的英豪,可惜时运不佳,正与年轻有为的明帝对阵,也不知有没有长大施展报负的机会呀?
……………
封建社会,帝王的话最不可信。一旦有利害关系,宁杀错不放过,或者置以前的承诺于不顾,出尔反尔,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因为帝王有着无上权威,生杀予夺,不是理由也是理由。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让多少人心中凛惧,将伴君如伴虎视为至理名言。
而且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再到多尔衮、顺治,背信弃义、翻脸无情的事情做得多了。皇太极先联手哥哥莽古尔泰夺位,却在后来捏造罪名活活饿死了他;多尔衮八哥八哥地叫着,却在皇太极死后欺负孤儿寡母;顺治皇阿爸地叫着,却对死后的多尔衮掘墓鞭尸……如此种种,还能用温言圣旨抚慰他人吗?
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当鳌拜身死的消息,以及抚慰的圣旨到达沈阳的时候,卓布泰刚刚历经千辛万苦逃了回来。喘息未定,便是这样一个惊天霹雳,轰得卓布泰木然呆怔。
达福则痛哭流涕,然后蹦跳大骂,便要带着兵将前往兴师问罪。圣旨上所说的他根本不信,父亲关于权臣无好下场的话语还在耳旁,而随着鳌拜的亲信也偷偷回来报信儿,讲述了事情经过,更让达福认为这是皇室的主使。
但卓布泰却在悲痛之后恢复了些冷静,制止了侄子的暴走。在他看来,这是不是皇室的阴谋,暂且不说,就目前而言,兴师问罪的主意实在是不高。
就沈阳的兵马数量来说,如果跟随鳌拜前行的部队不与配合的话,凭借皇上的名义,以及拥皇派的力量,实在是难操胜算。而保护鳌拜的讷谟、葛褚哈并没有派人秘密联络,说明此二人可能有了别的心思。或者被囚,或者被收买,反正是暂时指望不上。
“走,转道去宁古塔。”卓布泰擦干眼泪,断然说道:“手中有兵将,就不怕老三翻脸。让他们在建州挡着明军,咱们先稳固了宁古塔之地,再看形势作计较。”
“可阿玛的仇呢?”达福咬牙切齿,并不甘心,“就这么算了?狗屁的太师一等公,我看就是心虚,才用这空名收买人心。”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卓布泰苦口婆心地劝道:“现在行动,咱们的胜算不大。当然,也不能带着人马凑过去,得防着他们下手。所以,暂时离得远远的,让他们跟明国拼斗好了。”
达福想了想,一跺脚,“好,就等他们被打得稀里哗啦,要投到咱们的宁古塔时,再跟他们算账。”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民富国强?(祝五一快乐)
鞑虏已经没有未来,或者说是没有了未来的希望。一次内部分裂无疑又使其灭亡的进程大大加快,而东北生存环境的恶劣同样也是鞑虏的困难。重新被打回渔猎状态的建奴,如今也只能苟延残喘,数着日子过活了。
卓布泰和达福引兵窜向宁古塔,辽东失地便在明军的武装游行中陆续光复。沈阳、抚顺、铁岭、本溪、宽甸,再加上朝鲜,明军依据这些要点,形成了对建州卫的包围之势。
到了暂时停止战略进攻,先经营一下辽东的时候了。朱永兴心中不愿,但情势使然。明军越向内陆推进,面临的困难便越大,消耗的物资、需要的后勤人员都要大量增加,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⑩长⑩风⑩文⑩学,ww▼●≡t  要知道,当时的东北确确实实是北大荒。连后世的吉林省会长春,现在连城的样子都没有,历史上是两百年后才建筑木板城垣,有了长春这个名字的。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鞑虏达到了喘息休养的目的呢?如果知道明军下面的计划,再看双方的形势,以及明廷的财政紧张逐步缓解。便知道不是这么简单。
从明军征战的历史,可以明显看出其对水师的依赖,无论是迂回登陆、袭扰牵制,还是物资运输,水路和船只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辽东战事也是如此,渤海、辽河、鸭绿江。都是明军运输人员物资的重要路线。而随着战场越来越向内陆深入,后勤压力也大为增加,运输由水路变成陆路,这需要更大的投入,需要更多的人力。
当然,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可这并不是明军暂时进入休整的主要原因,而是明军有着更好的办法。步兵坚韧、战阵严密、火力强大,这是明军的优势。而骑兵数量少。机动性能差,也是明军的一个劣势,但这种情况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得到解决。
边市互易,看似公平交换,但由于蒙古诸部的商品单一,只是牲畜和皮毛,便处于很被动,很吃亏的境地。明国的商品多种多样。更有镜子、丝绢等奢侈品,在边贸中大获其利。要知道。现在的边市,巴掌大的一块圆镜子,竟然要换两三匹马,半人高的穿衣镜则要数十匹。
当然,奢侈品也只有那些蒙古的上层人物才用得起,但其他众多商品依然给明国换来了大量的马匹牛羊。再加上察哈尔部的暂时结盟。明军中战马的数量得以大量增加。
就算骠骑兵训练周期长,对战马和骑术要求高,可龙骑兵却是很容易扩充。因为,对战马的要求不高,且只要火枪兵学会骑马。便可划归龙骑兵,很简单的要求。
也就是说,明军以后在东北的作战将以骑兵为主。一千骠骑兵、三千龙骑兵、一千车营炮、辎兵,每五千人为一个作战集团,编制为骑兵旅;四千步兵、五百骑兵、一千车营炮、辎兵,编制为混成旅。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的休整重组的时间内,东北军区计划组建至少三个骑兵旅,六个混成旅,作为消灭鞑虏的攻击兵力。
两三个月后,也就是秋天,或者秋冬交接之际,明军将再大举出动,最低的目的也要把鞑虏赶出建州,迫使其再度北迁。没房、没粮、缺衣少物,这个冬天对于建奴来说,注定是要寒澈入骨了。
而十几万明军除了休整、重组、训练外,还将修盖大量的房屋,全部有火炕,一部分作为营房,以便让士兵舒舒服服地度过寒冬,一部分则是为退伍军人安家和新移民的到来作准备。
按照东北的建设计划,村落之间相隔最多十五里,每村至少二十户;三十里之内要有大集镇,每镇至少百户人家。先是沿着交通线,以后将不断拓展道路;先是点、线的分布,然后再是扩展到面。在推出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之后,明廷又准备在东北进行大量的投入,首先把辽东建设起来,作为东北军区坚强的后盾。
边打仗边经营,或者说是边经营边扩张,一直是朱永兴的发展思路之一。出塞千里,封狼居胥,固然壮哉,却少了其后稳固占领的手段。而这种占一地稳一地固一地的作法,虽然看着慢,但却扎实可靠。
战略攻势已经不可逆转,缓缓劲,蓄蓄力,再出猛拳,对鞑虏来说,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恢复的时间。春耕早过,农作物又不象大明治下这么多种多样,两三个月能干什么呢?是够抢种抢收一季粮食,还是能再多出上千万的军队,说实话,什么也不够。
都说恶劣的自然环境能锻炼人的体魄、磨练精神意志,可还有一句话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中原过惯好日子,在铁杆庄稼的喂养下已经堕落腐化的满人恐怕只剩下满腹牢骚和怨忿,要想重振雄风,恐怕只能等下一代从苦寒中成长起来了。
但这样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了,明军越来越强大,从骑兵到各种装备,而明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更在迅速增长,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向北、向北、再向北,谁又知道朱永兴心目中的大明版图是没有尽头,没有界限,没有满足呢?
稳步推进,夺一地占一地,一直推进到雅克萨(黑龙江上游左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再与新的敌人沙俄侵略者进行战斗。这或许会是在几年之后,但几百老毛子的盗贼匪徒,还成不了气候。关键是东北的开发建设,没有人口定居、不能耕种自给,便不能稳固地区。便缺乏继续扩张的底气和后劲。
同样的原因,沙俄也没有足够的人口来稳固侵略成果,更没有在西伯利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持久战争的实力。
锦州胜,盖州胜,鞍山胜;锦州光复,辽阳光复,沈阳光复,辽东光复。一连串的胜利,一连串光复失土的消息。在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一股欢庆的浪潮。
从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建奴则从后金,到建国称清,明军是屡战屡败。最后更是满清入关,席卷天下,腥膻遍地。几乎亡了汉家天下。现在终于翻覆过来,让人不仅有扬眉吐气的喜悦。更是充满了报复的兴奋和快感。
“直捣黄龙,扫荡无遗类。”“剿灭建奴,鸡犬不留。”诸如此类的论调在民间开始传播蔓延,或许激进,但却从中透出对国家、政府、军队的信心。而信心之后,便是更安定的心态。建奴已是苟延残喘。再不复为大明之祸,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过去,和平将又一次降临。
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或许偏激,但却可以显示老百姓最朴实的心愿。没有战乱。没有颠沛流离,哪怕生活得穷一点、苦一点也是能够忍受的。而且现在不仅不是穷苦,而是非常光明的前景,宽松优惠的政策使人们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富国强兵,或许已经不太准确。现在朝廷提倡的首先是民富,其次才是富国强兵。也就是说,朝廷可能不会在诸如“强国”的名义下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了个精光,而是要“留财于民”,然后再追求国力和军力的增强。
是国强了,民才富;还是民富了,国就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是要争论很长的时间,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但在朱永兴看来,想让人民尽全力支持政府,同心协力对付遇到的困难。这本身没有错。但贫穷的“人民”又能拿出什么来支持政府呢?即便是奉献了“青春”、“终身”恐怕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另一个方面讲,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人民组成的,是每一个“小我”,也并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国家强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保护每一个公民,让人民安居乐业。为了国家的强大暂时牺牲“小我”的利益是可以的,但若要求“小我”长时间地奉献而没有相应的回报,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国强是民富的保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这么理解应该是没错吧?国家的强大要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靠统一“思想”达到的强大就好比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是暂时的,畸形的。
这样的结论已经从南方,以及北地的光复和重建中得到了证明。老百姓富了,他们更愿意为了保住现在的利益和安定的环境支持国家。其实要是仔细分析研究的话,便可以看出,明军的节节胜利是离不开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的。
……………
明君?盛世?朱永兴对此并不认同,哪里有满足于只要老百姓饿不死的明君,哪里又有光吃地瓜土豆的盛世?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限于财政的紧张,朱永兴也只能耐下性子,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实际形势的变化,却要出乎他意料的乐观,财政问题的缓解比预期要提前了很长时间。
这主要得益于百姓求治心切、充满干劲的劳作;得益于商贸的发展,又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开拓;得益于侵略战争的顺利,掠夺了大量钱粮物资;得益于王朝新立,官吏还大多廉洁肯干的精神……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题
恢复重建的速度比预期要快很多,这使得财政紧张的情况大大缓解,但也只是有更多的钱可以投入到建设和发展领域,比如治河、兴修水利、铺路架桥等民生方面,比如加强军队的装备、充实前线驻军的物资仓库等等。
所以,国库远称不上充盈,更没有多余的钱来挥霍。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综合国力则在不断增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朱永兴别的地方可以节省,对治河,以及在各地建造光复战争纪念碑、纪念馆,却在尽可能地拔款支付。
治河,这是百年大计,关系到沿河千里的百姓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安全,这项只有在真正的盛世之时才敢大笔投入的工程,就在朱永兴的全力支持下,不断地将筹措出的资金砸进去。
而战争≡长≡风≡文≡学,w≡︽wx。纪念碑、烈士陵园,则是对整个民族的警醒,对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的崇仰,给为国捐躯的烈士一块安息瞻仰之地。
早在朱永兴还在南京的时候,便曾大张旗鼓地修建烈士陵园,建造纪念碑、馆,并亲往奠基致词,通过邸报。民众们对此举动有所深思,但看过致词后,很多人又都有所感悟。
“这里记录着为国、为民族而战的义士和官兵们的名字,他们为了反抗侵略献出了生命,光荣属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以及遗体在烈火中消失的官兵们。”
“英魂不朽,万古长存。”
“我们要牢记。这些出身不同,或出身平民或出身富贵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所铨释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脚下浸透了烈士们的血,但愿以后我们的后代在面对这段历史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会让这些先辈在地下流泪。”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永远不能遗忘的牺牲和付出。谁遗忘,谁无耻;谁遗忘,谁犯罪。”
……………
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刻影响力的民族是绝不会那么容易屈服的。当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那么一群人会勇敢的站出来。他们将挑起为民族命运做不屈抗争的重担,并毫不吝啬地泼洒自己的鲜血。在所有国家的史书中,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英雄。
英雄的意义就是会使一个坚韧的民族重燃斗志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他们勇气和呐喊会象惊雷般唤醒国家民族的勇气和血性。他们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最坚韧的品质,也无疑是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他们应当永远地受到国人们崇尚、尊重以及缅怀。
中国民族并不是个健忘的民族,可是他们真的健忘了许多许多东西,这是朱永兴在后世耳闻目睹的。所以,他要尽自己所能。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先辈们能有一块安息之地,这是英雄们应享受的荣誉和尊严。
精忠报国的英烈被推倒了。那精忠报国还有什么意义?舍身取义的行为被讥讽了,那舍身取义还有几人会追求?抵御外侮的壮举被恶搞了,那抵御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